夏季中暑多 中医针灸治疗效果好
中暑怎么办中医有妙招

夏日的到来,天气变得更加炎热,中暑也成为了多发病。
一旦中暑会表现为头昏头痛、突发高热、面色苍白,严重会导致昏迷等。
目前西医对中暑的治疗主要为补充体内水分及糖盐电解质,但效果并不太理想。
而中医治疗中暑却有独特的作用,中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且中药价格低廉、安全性高,能够添加到人们的日常饮食中,使用非常方便,深受大家们的喜欢,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中医治疗中暑有哪些妙招!1 中暑中医怎么看中暑在中医上被称为“发痧”,又可分为阳暑、阴暑、湿暑三种。
阳暑是由于温度过高或太阳暴晒引发疾病的发生;阴暑则因夏季受寒导致的,如吹空调、凉水澡等;夏天湿气重会出现湿暑的一系列症状。
常见中暑症状有头昏头疼、疲乏恶心、四肢无力等。
2 简易中医穴位疗法针对中暑,中医有独特的治疗方案:(1)刮痧:相对于民间扭痧,中医刮痧疗法效果更明显,采用刮痧板在百会、关元、内关等穴位,反复进行刮、挤、揪、捏、刺等物理刺激,使皮肤表面出现淤血点、痕血斑或点状出血,通过刺激脉络,改善气血通流状态、以此达到活血祛瘀、扶正祛邪、消肿止痛的作用。
刮痧前,应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采取降温措施;(2)按摩:中暑以后会多数患者会出现头疼、头晕、昏迷等情况,可取少冲穴、关冲穴、中冲穴和太冲穴。
少冲穴在双手小拇指背部距指甲根部,可两手相互进行捏、揉,捏到麻、肿胀为止,按摩一分钟左右放开,休息半分钟再继续,反复交替;太冲穴在足背处,沿足大拇指和侧拇指之间的夹缝处向上移动至足背脉博处,按摩方法与少冲穴相同。
(3)针灸:针人中、百合、合谷、委中和十宣,此法适用于昏迷不省人事的患者。
3 中医解暑偏方中暑按照中医中医按辩证疗法来讲有两种:实证:患者多见于身体素质比较好的,初起往往突然头昏头痛、两眼发花、口干舌燥、上吐下泻、想呕又呕不出等症状,刀上放置适量食盐,用火烧刀使食盐烧热,服下便可;或明矾6克,开水溶化,待冷却后口服,再将鸡毛探喉进行催吐,此法用于想呕又不呕出的患者。
针灸治疗皮肤病的原理和方法

针灸治疗皮肤病的原理和方法针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在治疗各种疾病时具有独特的优势。
接下来,本文将着重介绍针灸治疗皮肤病的原理和方法。
一、针灸治疗皮肤病的原理针灸治疗皮肤病的原理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通过针刺和灸烧调整人体气血、阴阳、脏腑等生理功能,促进病理组织的代谢、再生和修复;二是增强人体免疫养护能力,提高抵抗病原体的能力;三是通过兴奋神经系统影响皮肤、毛发、汗腺、皮脂腺等的生理功能,达到治疗皮肤病的目的。
针灸疗法中,针刺可以促进人体自由基清除,提高氧气输送,增加细胞的吞噬功能,使皮肤细胞代谢正常,解除肌肤黄褐斑、痤疮、面色晦暗等皮肤问题。
灸疗则是通过热度的传递,加速血液循环,促进代谢产物的排泄,以达到调节皮肤的功能。
常见的艾灸可改善皮肤经络的循环,丰富皮肤的营养供应,促进建筑毛发,排毒润燥,调节荷尔蒙等对人体有益作用。
二、针灸治疗皮肤病的方法1、针刺治疗针刺治疗是将针刺入人体穴位,以达到治疗皮肤病的效果。
在针灸治疗皮肤病时,针刺的穴位需要根据病情的不同而定。
如治疗湿疹、瘙痒、多汗症等皮肤病,可以选择身上的气海、三阴交、关元、足三里等穴位,以调节气血、激活经络,缓解局部症状的发生。
2、艾灸治疗艾灸治疗是利用艾草的温热刺激,使身体自发保持愉快、平衡状态。
艾灸可改善皮肤经络的循环,丰富皮肤的营养供应,排毒润燥,起到调节荷尔蒙等对人体有益作用。
3、拔罐治疗拔罐治疗是通过拔取气体,使应用拔罐器件的皮肤组织产生局部负压,从而刺激穴位,促进经络畅通,从而达到治疗皮肤病的效果。
4、刮痧治疗刮痧治疗是通过刮盘在人体经络上的刺激,使气血循环,改善皮肤毛细血管扩张,益于皮肤的血液循环,增强皮肤自我修复能力,从而治疗皮肤病。
5、中药局部治疗中药局部涂抹治疗是针对不同类型的皮肤病选取不同的中药,涂于病灶部位,以达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祛风止痒的治疗效果。
三、针灸治疗皮肤病的注意事项1、针灸治疗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和操作下进行,患者不应自行施行。
中暑中医诊疗方案

第三节暑厥(中暑)一、定义1.中医定义:暑厥是指在长夏季节,感受暑热之邪,伤津耗气而骤然发生的以高热、汗出、烦渴、乏力或神昏、抽搐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热病。
2.西医定义:中暑(heatstroke)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症状的总称。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2~94)及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急诊医学》(姜良铎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1.盛夏酷暑季节,高温作业环境而突然发病,有明确感受暑热的病史。
2.症状(1)发热、乏力、皮肤灼热、头晕、恶心、呕吐、胸闷。
(2)烦躁不安、脉搏细速、血压下降。
(3)重症病例可有头痛剧烈、昏厥、昏迷、痉挛。
(二)分类诊断1.先兆中暑:高温环境下出现大汗、口渴、无力、头晕、眼花、耳鸣、恶心、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发麻等,体温不超过38℃。
2.轻度中暑:上述症状加重,体温在38℃以上,面色潮红或苍白,大汗,皮肤湿冷,脉搏细弱,心率快,血压下降等呼吸及循环衰竭的症状及体征。
3.重度中暑:(l)中暑高热(热射病):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调,散热困难,体内积热过多所致。
开始有先兆中暑症状,以后出现头痛、不安、嗜睡、甚至昏迷。
面色潮红,皮肤干热。
血压下降,呼吸急促,心率快。
体温在40℃以上。
(2)中暑衰竭(热衰竭):由于大量出汗发生水及盐类丢失引起血容量不足。
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弱,血压降低,呼吸快而浅,神志不清,腋温低,肛温在38.5℃左右。
(3)中暑痉挛(热痉挛):大量出汗后只饮入大量的水,而未补充食盐,血钠及氯降低,血钾亦可降低。
患者口渴,尿少。
肌肉痉挛及疼痛,体温正常。
(4)日射病:因过强阳光照射头部,大量紫外线进入颅内,引起颅内温度升高(可达41~42℃),出现脑及脑膜水肿、充血。
故发生剧烈的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耳鸣,眼花,烦躁不安,意识障碍,严重者发生抽搐昏迷。
中医“治未病”在针灸科的临床运用

中医“治未病”在针灸科的临床运用当前“治未病”的想法已被大多数医务工作者和普通百姓逐渐接受。
它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巨大的潜在社会效益,并且在预防人们的健康和健康状况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用于冬季疾病和夏季治疗的中药治疗方法受到越来越多患者的青睐。
大型医院正在推广各种具有中医特色的保健项目。
针灸和按摩的作用(一)按摩的作用1调节神经系统技能按摩,如顾名思义,“按”是指用指尖按压,主要利用不同的按压方法,通过按压中枢神经系统将信息传递到神经系统,从而达到治疗作用。
兴奋和控制神经的过程通过按摩完成整个系统,使硬皮层兴奋起来,一般来说,强而快的技术会对神经产生刺激作用,例如,医院建议植物患者的家属经常给患者按摩,针灸和与患者聊天,以达到刺激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目的,并在进一步的医疗计划中起到不可预测的辅助作用。
2011年,因车祸而罹患脑瘫的马良友,学会了基本的医院中医诊所的健身和按摩技术。
她每天坚持要给儿子做按摩,与儿子聊天并在2017年照顾妈妈十年,马良友在一场车祸六年后终于醒来。
2促进血液循环和抚平淋巴液在按摩过程中,沿着血管和淋巴管的方向,从上到下按压可以加速血液淋巴循环,而向心按摩可以使静脉血液回流,组织水肿吸收,术后血管粘连等具有明显的作用。
例如,现代人的生活压力普遍增加,熬夜,加班,久坐不动更为普遍。
无法暂时放下移动计算机。
颈部疼痛已成为当今年轻人的普遍问题。
并且大量的针灸和按摩诊所正在不断涌现。
业务非常火爆,想象一下,如果没有这种效果,会不会有客人?许多年轻人选择在周末做按摩,缓解生活疲劳,感到轻松自在。
国家设立了专门的康复医院,由专业的推拿医生来治疗需要康复治疗的软组织挫伤。
每次长时间跑步后,教练按摩腿部肌肉,这样做的目的正是促进血液循环和抚平淋巴液。
今年3月,四川华西医学院的一名31岁妇女患有严重的淋巴结淤堵,如果不及时处理,后果将不可想象。
在医生的建议下,这名妇女开始每周去医院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中医对于中暑的一般认识及其处理方法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解放后,在党和毛主席的重视中医中药之下,整理“单方、秘方、验方”的热潮,也随着发掘和整理祖国医学遗产而掀起。
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
谈中医对于中暑的一般认识及其处理方法方药中中医一般所谓的暑症,其所包括范围甚广,广义言之,凡属夏季之一切热性病,均可以包括在暑症范围之中,素问热病论谓:“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
”王纶明医杂著谓:“霍乱吐利、痰滞呕逆、腹痛泻痢……乃因暑而致之病也,以其因暑而得,故亦谓之暑病。
”吴鞠通温病条辨谓:“暑温者,正夏之时,暑病之偏于热者也,湿温者,长夏初秋,湿中生热,即暑病之偏于湿者也。
”景岳全书谓:“暑本夏月之热病,有中暑而病者,有因暑而致病者。
”温病、霍乱吐泻,腹痛泻痢之发于夏月者,中医均皆列入暑症范畴,于此可见暑症范围之广,本文不准备在此广泛介绍和讨论中医所谓暑症中的一切症状,只着重在因气候炎热直接或间接引起之中暑症状方面而言,兹就中暑的病因、病机、症状、诊断、治疗、预防等各方面,简要的试作如下系统介绍,以就正读者。
一关于病因关于中暑的发生原因,一般可以从外因与内因两方面来加以认识和分析、兹就此二者分别加以简单介绍:1.关于外因方面中暑症状发生的外因,一般大致有下列几点:①气候炎热:中暑症状的发生,主要系由于夏月天气炎热,外界气温增高以致人体不能适应所致,金匮谓:“太阳中热者,喝是也。
”李东垣谓:“暑热者,夏之令也,火行于天地之间,人或劳动,或饥饿,元气亏乏,不足以御天令亢极,于是受伤而为病,名曰中暑,亦名中热。
”朱丹溪谓:“暑乃夏月炎暑也,盛热之气者火也,有胃,有伤,有中。
”张景岳谓:“阳暑者,乃因暑而热。
”这些都明显说明夏令天气炎热即可以使人因炎热而发生中暑。
②劳动因素:中暑症状的发生,往往系由于人体在夏月炎热气候中过度劳动所致,张洁古谓:“行人或农夫于日中劳役得之者,名日中热。
中医针灸适合治疗哪些疾病

针灸在我国历史悠久,随着现代人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仅仅局限在了对物质的满足了,更多的要求在精神上了。
很多人在面对生活带来的如此大的压力下,会想到用针灸来治疗身体上的不适。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到底针灸可以治疗哪些疾病呢?自己适不适合做针灸呢?针灸的起源在中国,在医学上的应用也是在中国。
工作的压力,结婚的压力让我们这些人的身体都处在一种亚健康的状态。
用针灸在忙碌的生活中给自己施放一些压力,是再好不过的了。
针灸适合治疗哪些疾病针灸不是所有的病都能治疗,选择进行针灸治疗的话,就应该坚持,那么针灸可以治疗哪些病呢?1、上呼吸道疾病:急、慢性鼻窦炎,急、慢性鼻炎,普通感冒,急、慢性扁桃腺炎;2、呼吸科疾病:多年的久治不愈的哮喘、肺气肿、肺大泡、急、慢性气管炎等;3、眼科疾病:中心性视网膜炎、白内障、急性结膜炎、近视眼;4、口腔疾病:牙痛、拔牙后疼痛、齿龈炎、急、慢性喉炎;5、消化系统疾病:呃逆,胃下垂,急、慢性胃炎,胃酸增多症,急、慢性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结肠炎,急、慢性杆菌性痢疾,腹泻,便秘,麻痹性肠绞痛;6、肌肉和骨骼系统:肌肉痛和萎缩,坐骨神经痛,肌肉痉挛,关节炎,椎间盘问题;7、神经系统疾病:脑中风、抽风、脑中风后遗症的功能恢复、顽固性高血压、面瘫、顽固性头痛、失眠、儿童多动症、增高、脑瘫、大小便失禁、帕金森病、精神紧张导致的头颤、手抖、腿抖等、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外伤后麻痹、周围神经炎、小儿麻痹症、美尼氏综合征、膀胱机能障碍、夜尿症、肋间神经痛;8、精神科疾病:由于社会变动、生活不安定引起的精神失常、自闭等症、网瘾、精神紧张焦虑等引起的内分泌失调(像甲亢症等);9、妇科疾病:乳腺增生、子宫肌瘤、妇科炎症、更年期综合症等;10、顽难之症:如皮肤病,精神心理病,免疫失调病,抗衰老,美容等,都取得了极大的成效。
在特殊情况下,针灸还可用于中暑、虚脱、急性疼痛等急症;各种痛症:长效针灸止痛的效果好;温馨提示:在经济发展如此快的中国,忙里偷闲的去享受一下是对身体的负责,也是给明天能够更好的创造业绩打下基础,同时还可以缓冲身体的个技能所带来的不适。
中暑患者救治原则

中暑患者救治原则
中暑是由于高温环境下人体热量排出不足,导致体内热量过高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一旦发生中暑,应立即进行救治,以避免发生严重后果。
以下是中暑患者救治原则的介绍。
1. 迅速降温
中暑患者的体温往往会升高到40℃以上,因此在救治过程中要迅速降温。
可以将患者移到阴凉处,并用湿毛巾或冰袋敷在颈部、腋下、大腿内侧等处,以促进身体散热。
2.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中暑患者出汗过多,容易导致身体失水和电解质失衡。
因此,在救治过程中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可以口服含盐分的饮料或葡萄糖盐水,也可以使用静脉注射的方式给患者补液。
3. 给予氧气
中暑患者往往会出现呼吸急促、头晕、恶心等症状,需要给予氧气支持。
氧气可以缓解中暑患者的呼吸困难,促进身体代谢和恢复。
4. 推迟进食
中暑患者的胃肠道往往会受到影响,导致恶心、呕吐等症状。
因此,
在救治过程中应推迟进食,以免刺激胃肠道,加重症状。
待病情稳定后再逐渐恢复饮食。
5. 对症治疗
中暑患者的症状各异,需要根据不同的症状进行对症治疗。
例如,对于出现抽搐的患者,可以使用抗癫痫药物进行治疗;对于出现心律失常的患者,可以使用心脏药物进行治疗。
中暑是一种严重的急性病症,需要及时救治。
在救治过程中,要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迅速降温、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给予氧气、推迟进食以及对症治疗等。
同时,还应注意预防中暑的发生,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保持室内通风和适当补充水分。
中暑的预防与急救及夏季中医养生详解演示文稿

第一页,共48页。
(优选)中暑的预防与急救及夏季中 医养生
第二页,共48页。
01Part One 中暑的定义和症状
第三页,共48页。
一、中暑的定义和症状
中暑是人体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出现障 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症状的总称,是热平衡
在身边,以防应急之用。外出时的衣服尽量选用棉、麻、丝类的织物,应少穿化纤品类服装, 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引起中暑。
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温季节要尽可能地 减少外出活动。
★别等口渴了才喝水
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为口渴已表示身体已经缺水了。最理想的是根据气温的高低,每 天喝1.5至2升水。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盐水,弥补人体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另外,
先兆中暑: 高温下出现大汗、口渴、无力、头晕、眼花、耳鸣、恶心、心悸、注意力不 集中、四肢发麻等,体温不超过38℃。
轻度中暑:
上述症状加重,体温在38℃以上,面色潮红或苍白,大汗,皮肤湿冷,脉搏
细弱,心率快,血压下降等呼吸及循环衰竭的症状及体征。
重度中暑: (l)中暑高热:开始有先兆中暑症状,以后出现头痛、不安、嗜睡、甚至昏迷。面色
尤其是心脏功能不全的,他们体内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发而积蓄,所 以容易中暑。
• 糖尿病患者
• 机体对内外环境温度变化反应迟钝,虽然热量已经积蓄在体内,但病人的自觉 症状却出现得较晚,引起中暑。
第十一页,共48页。
第十二页,共48页。
老人、儿童、 孕产妇容易中 暑
03Part Three 预防中暑的一般招法
第十七页,共48页。
• 10.多吃凉性蔬菜:像番茄、茄子、生菜、芦笋等等 。
中暑刮痧图解 没中暑刮痧会红吗

中暑刮痧图解没中暑刮痧会红吗夏季气温居高不下,一些身体虚弱或者长时间待在室外的人群,很容易出现中暑、头晕的症状,而刮痧有很好的祛暑作用,那么中暑要怎么刮痧呢?一起来看看中暑刮痧图解吧!一、中暑刮痧图解1.定穴取穴大椎、胸夹脊、曲泽、内关、神阙、关元、劳宫、涌泉、中冲、十宣。
取穴方法:(1)大椎: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取穴时正坐低头,该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1胸椎,约与肩平齐。
(2)胸夹脊:第1胸椎至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0.5寸。
(3)曲泽:肘横纹中,当肱二头肌腱尺侧缘。
(4)内关:腕横纹直上2寸,桡侧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
也可取腕横纹直上三横指,两筋之间。
(5)劳宫: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
(6)中冲: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
(7)十宣:在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左右共10个穴位。
(8)神阙:肚脐正中凹陷处。
关元:脐正中直下3寸。
(9)委中:人体腘横纹的中点。
(9)涌泉: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
2.刮痧方法采用水牛角刮痧板,介质采用红花油。
刮法采用直接刮法,手法采用泻法。
先刮后颈部大椎、胸夹脊,上肢部曲泽、内关;点揉腹部神阙、关元,手部劳宫;刮下肢部委中;点揉足部涌泉。
放痧穴:中冲、委中、十宣(位于两手十指尖端)。
具体操作方法:(1)在颈部大椎、胸夹脊、曲泽、内关和委中处均匀涂抹红花油。
(2)以上各穴均用角刮法:用刮痧板的棱角或边角,在刮拭部位上进行较小面积或沟、窝、凹陷地方的刮拭,以局部刮出出血点为度。
(3)神阙、关元、劳宫和涌泉穴用拇指揉法,以局部酸胀为度。
(4)中冲、委中和十宣严格消毒后,用消毒好的小号三棱针进行点刺,以能放出5~7滴血为度。
3.刮痧功效祛暑清窍。
注意:如果患者出现神志不清状态,应先开窍醒神,然后再行刮治,术前要患者饮少量温水。
二、中暑的原因和症状1.中暑的原因中暑常发生于夏季或长时间从事高温作业的人员,缺乏必要的防暑降温措施,体质虚弱,过度劳累均可诱发本病。
2023缓解中暑最快的方法有哪些

2023缓解中暑最快的方法有哪些2023缓解中暑最快的方法有哪些1、尽快将中暑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
中暑患者要尽快离开高温环境,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同时解开患者衣服的衣领,帮助患者散热。
2、中暑可以服用一些防暑药或者是小偏方。
在中暑患者的太阳穴上涂抹风油精等药物,可以起到提神、散热的作用,如果身边没有药物,可以用冷水浸泡毛巾敷在患者的头上或者腋下。
3、中暑症状可以通过服用解暑药或者食物来缓解。
中暑患者可以服用中成药藿香正气液,这是一种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中成药。
另外还可以补充淡盐水来缓解中暑的不适。
4、刮痧祛暑。
刮痧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治疗中暑的方法,刮痧的时候要选择一定的穴位刮痧,这样可以快速的将体内的.热量排出,是一种比较直接有效的解暑方法。
治疗中暑者的科学方法1、转移到阴凉通风的位置如果身体感觉出现了中暑的情况,那么首先就需要转移位置。
最好选择一个阴凉通风的位置,然后平躺好,解开衣服的扣子,也可以是脱去衣服,这样能够帮助降温。
如果你发现衣服已经被汗水湿透了,那么最好能够换上一件干燥的衣服。
2、为身体补充足够的水分如果中暑的患者还有一些意识的话,可以给患者喝一些冰凉的饮料,这样也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的。
除了需要给身体补充足够的水分,也应该在患者的饮料中加入一些食盐或者是苏打水。
另外,千万不能够着急的给患者补充大量的水分,否则很容易导致身体出现恶心想吐以及肚子痛等情况。
3、对身体降温我们应该给中暑的患者敷上冷毛巾,也可以用白酒或者是冷水等为患者擦拭身体。
也可以用电风扇对患者进行吹风,这些方法都能够加速身体降温。
如果是家里有条件的患者,也可以使用降温毯来给患者降温。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种降温并不是说选择能够快速降低患者体温的方法,而是等到患者的体温已经能够在三十八摄氏度以下的时候,要立即停止降温的方法,避免对身体造成损伤。
4、做好紧急复苏工作有一些患者中暑的症状比较的严重,有可能出现昏厥或者是失去意识的情况。
中暑的中医诊治终版

经验总结与展望
经验总结
对于中暑患者,中医治疗应以清热解毒、养阴生津为主要原则,根据病情轻重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对于轻度患 者,可采用口服中药、针灸等手段;对于重度患者,需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以迅速降低体温、纠正水电解质紊 乱、减轻脑水肿等。
展望
随着人们对中暑认识的深入,中医诊治中暑的方法也在不断完善。未来,可以进一步探索中暑的病因病机,加强 预防措施,提高中暑的早期识别和救治成功率。同时,加强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暑的研究,发挥中医和西医的优势 ,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治疗方案。
对于中暑引起的体内湿气过重、 毒素蓄积的情况,可以使用具有 利湿排毒作用的中药,如茯苓、
薏苡仁、车前子等。
非药物治疗
针灸治疗
通过针灸刺激相关穴位,调节身体的气血流通, 缓解中暑症状。
推拿按摩
通过推拿按摩的方法,放松肌肉、舒缓疼痛,改 善中暑患者的身体状况。
拔罐疗法
通过拔罐的方式,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紧张 ,缓解中暑症状。
中暑的中医诊治终版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CONTENTS
• 中暑概述 • 中医对中暑的认识 • 中暑的中医治疗方法 • 中暑的中医护理与康复 • 中暑的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
01
中暑概述
中暑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 温调节功能紊乱引起的急性全身 性疾病。
采取适当的降温措施,如使用冰袋、冰帽 等,降低体温,但避免过度降温。
康复指导
运动锻炼
逐渐恢复患者的活动能力,从 轻度运动开始,如散步、太极 拳等,以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中医防暑有术

神 日减肥 的 良品 ,有些人 的皮肤在 夏 灸逢源 》、 《 灸经纶》等为多。 据 病 情进 退 , 可 辨 为 轻 重 二 天 容 易长 小粉刺 ,每 天喝一碗 冬瓜
因此应大量及 时补 水才 能使 身体 恢 粥 ,可预 防夏 日皮肤做 怪。 而市面 型 。 轻 症 中暑 :症 见 头 昏头 痛 、 胸 复健康 。但 若一次 喝水太 多 ,不仅 上 的冬瓜茶 多半 太甜 ,可 以购 买新 闷呕 恶 、 高 热 汗 闭 、烦 躁 不 安 、
头 者 、 外 出 旅 游 、 观 看 露 天 体 育 比 耆 五钱 煎煮服用 ,服 后令 人 气力涌 指 尖 端 ,百 会 穴 ( 顶 部 两 耳 尖边
水 等 ,不 要长 时间在 太 阳下暴 晒,
出一定 要有 家 人 陪 同。
另 外 本 草 纲 目记 载 ,冬 瓜 有
注 意到 阴凉 下休息 ,年老体 弱者 外 生 津 止 渴 、消 暑 的功 效 ,味 甘 性 凉 ,有利尿 消 肿 、清 热解毒 、清 胃
屠 翁
多。对 我 国大部 而言 ,每 年 的7 月
份是 中暑 的高发期。统计表 明,当7
月份 气温高 、高温 日数多时 ,该年
中医
有术
| 罹 谈
中暑 人数 多, 当7 气温低 、高 温 月 日数少 时,该年 中暑发病 率低 ; 当
日平均 气温大 于3 c ,中暑人数 明 2c
I
夏 日谈 “ ” 暑
其 症 状 为 ,高 热 、 无 汗 及 昏
指标 。实际上 ,即使 气温不很 高而
状况有关。此外 ,老年人 、体 弱多 病、肥胖 、饥饿等均可能是 中暑的
按压什么穴位可以治中暑缓解中暑可按压四个穴位

按压什么穴位可以治中暑缓解中暑可按压四个穴位
夏天的气温越来越高,有的人出门在外可能会出现中暑的情况。
并不是晕倒才叫中暑,有的中暑症状是体温升高、头晕头疼、身体乏力、恶心呕吐和呼吸加快等。
严重的中暑才会出现昏迷、抽搐甚至猝死。
在中暑发生的时候,可以通过穴位按摩来缓解中暑,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
缓解中暑可按压四个穴位——
1.人中穴
人中穴位于鼻子和嘴唇之间,是很重要的急救穴位。
当有人中暑时,先让病人躺在阴凉通风的地方,然后用拇指掐压住病人的人中,力度适中。
每次按压3秒钟后放开,重复20次左右。
再用拇指顺时针按揉人中20圈左右。
对缓解中暑有很大帮助。
2.合谷穴
合谷穴位于食指和拇指并拢时,虎口出现的隆起肌肉凹陷处。
当有人中暑时,按揉病人两只手上的合谷穴,按摩至穴位发热即可。
3.曲泽穴
曲泽穴位于肘横纹里。
中医里常为用于治疗急性胃肠炎、中暑等病。
用拇指按揉两臂的曲泽穴,每个穴位按摩20圈,对缓解中暑效果不错。
4.足三里穴
足三里在膝盖外侧下方大约1根手指的地方。
用手按摩足三里,能起到疏通经络、缓解中暑的作用。
如果患者同时腹痛,按摩足三里也有很好的效果。
以上介绍的就是缓解中暑可按压的四个穴位。
同时要注意,发现有人中暑后,要立即把病人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同时补充水分。
注意擦干其汗水,有条件着给更换衣服,让其尽快散热。
如果已经出现中暑昏迷的状况,注意让病人平躺,头部后仰,以免影响呼吸。
记得拨打急救电话,及时给病人服用解暑药物,以免发生生命危险。
中暑中医防治试题及答案

中暑中医防治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暑的主要症状包括以下哪项?A. 头痛B. 恶心C. 口渴D. 所有以上2. 中医认为中暑属于哪种病邪?A. 风邪B. 寒邪C. 暑邪D. 湿邪3. 以下哪种方法不属于中医治疗中暑的常用手段?A. 刮痧B. 拔罐C. 针灸D. 服用抗生素二、判断题4. 中暑是一种常见的夏季疾病,与高温环境密切相关。
()5. 中医治疗中暑时,一般不主张使用寒凉药物,以防损伤脾胃。
()三、简答题6. 请简述中医如何通过食疗来预防中暑?7. 列举几种中医常用的治疗中暑的草药。
四、论述题8. 论述中医对于中暑的预防和治疗的整体观念。
五、案例分析题9. 某患者出现头晕、乏力、口渴等症状,疑似中暑,请根据中医理论分析其可能的病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疗建议。
答案:一、选择题1. D2. C3. D二、判断题4. √5. ×(中医治疗中暑时,会根据病情适当使用寒凉药物,以清热解暑,但需注意不要过度损伤脾胃)三、简答题6. 中医通过食疗预防中暑,通常会推荐一些清热解暑的食物,如绿豆汤、西瓜、苦瓜等,这些食物具有清热生津、解暑降温的作用。
7. 中医常用治疗中暑的草药包括:藿香、薄荷、荷叶、金银花等。
四、论述题8. 中医对于中暑的预防和治疗强调整体观念,认为应顺应自然规律,调整生活习惯,增强体质。
预防方面,中医主张避暑、保持室内通风、合理饮食等;治疗方面,中医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采用清热解暑、益气养阴等方法,以达到调和阴阳、恢复机体平衡的目的。
五、案例分析题9. 患者出现头晕、乏力、口渴等症状,从中医角度看,可能由于暑邪侵袭所致。
治疗建议包括:服用具有清热解暑功效的中药,如藿香正气水;进行适当的刮痧或拔罐,以助于暑邪的排出;同时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饮食清淡,多饮水以补充流失的体液。
泻胃火针灸内庭操作方法

泻胃火针灸内庭操作方法
泻胃火针灸内庭是一种常用的中医针灸方法,具有清热解毒、平肝泻火、调和脾胃等功效。
其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 患者采取仰卧位,将两手放于腹部,纵向排列。
2. 针灸师取出泻胃火针,进行消毒。
3. 针灸师按照内庭穴的位置,用消毒的针灸针刺入皮肤,方向垂直针尖所指方向,深度为0.5-1.0寸。
4. 刺入过程中,针灸师需感知气息,确保刺中穴位。
5. 将针插入穴位后,稍微旋转针灸针,让气息畅通。
6. 然后,轻轻拔出针灸针,顺时针或逆时针擦拭穴位并轻捏穴位,以促进气血流通。
7. 针灸操作完毕后,患者采取仰卧位休息10-15分钟。
总之,泻胃火针灸内庭是一种简单易行且安全有效的针灸疗法,但操作时需注意卫生和针刺的力度与方向,确保不对患者造成危害。
中医针灸帮你驱走暑气

中医针灸帮你驱走暑气作者:来源:《养生阅刊》2018年第07期由于夏天非常的热,如果长时间的在太阳下或者高温下工作的话,就会导致劳则伤气,这个时候暑热之邪乘机侵入导致中暑。
中暑依临床表现可分为轻证和重证两类。
治疗中暑除了物理降温法和药物疗法之外,针灸也有极好的效果,下面就为大家分型介绍中暑的针灸疗法。
一、轻证中暑1、主证:头痛头晕,汗多,皮肤灼热,气粗,舌燥,口干烦渴,脉浮大而数。
2、治则:清泄暑热。
3、处方:大椎、内庭、曲池、内关、太阳、委中。
4、方义:大椎泻全身之热;内庭为足阳明之荥穴,“荥主身热”(《难经》),曲池为手阳明之合穴,为清热要穴,两穴合用可泄阳明之暑热;内关通于阴维,阴维之脉行腹里、贯胸膈,清热泄三焦火,故能和胃止呕;太阳为经外奇穴,刺血清热,疏解头部昏痛;委中又名血郄,放血以清血分热。
5、治法:宜将病人迅速置于阴凉通风处,解开衣衫。
先以三棱针点刺双侧太阳,挤去恶血,余穴均施凉泻法,以泄热祛暑。
留针至症状明显改善,留针期间亦须間断运针。
二、重证中暑(一)暑热蒙心1、主证:肌肤灼热,面红耳赤,渴喜饮冷,口唇干燥,心烦不安甚至神昏谵语,痉厥抽搐,恶心呕吐,小便黄赤,舌红而干,脉洪大而数。
2、治则:清热开窍止搐。
3、处方:水沟、百会、委中、十宣;转筋抽搐加阳陵泉、承山、后溪。
4、方义:暑热蒙心,清窍闭塞,取水沟、百会以醒脑通闭,开窍醒神;委中,膀胱经合穴而属血郄,刺之可泄血分热毒;十宣更有泻热治神、调节阴阳、开窍苏厥之功。
转筋抽搐乃热极动风之象,取筋会阳陵泉穴舒筋解痉;承山为止搐缓挛之验穴;后溪,通于督脉而和脑相维系,更有息风镇惊之效。
5、治法:先刺水沟,深刺至齿,针尖向上,施以泻法。
委中、十宣均以三棱针泻血,余穴亦用泻法,强度宜适当加大。
留针至神清搐止,须间断运针。
(二)气阴两脱1、主证:大汗、大泻、大失血,气短息促,自汗热粘,心烦口渴,尿短赤涩,大便干结,舌燥,脉细数无力。
2、治则:补气滋阴。
中暑的针灸治疗方法

中暑的针灸治疗方法发表时间:2014-01-17T09:40:00.84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12月第34期供稿作者:张淑杰[导读] 中暑是指夏令在烈日下暴晒或在高气温高湿度的特殊环境中发生的一种急性病证,又称中喝、中热、冒暑等。
张淑杰(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 163000)【摘要】探讨针灸治疗中暑的方法。
方法:对我院2009年6月~2012年8月收治的40例中暑患者的针灸治疗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40例中暑患者经本院的针灸治疗,均取得满意效果,康复出院。
结论:本院对中暑患者采取的针灸治疗措施是科学有效的,是值得推广的。
【关键词】中暑针灸治疗中医【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4-0367-01 中暑是指夏令在烈日下暴晒或在高气温高湿度的特殊环境中发生的一种急性病证,又称中喝、中热、冒暑等。
盛夏季节,天气炎热,在高温环境中劳作或烈日下远行,或在车船、剧院等公共场所,人群拥挤,缺乏必要的防暑降温措施,体质虚弱及过度劳累,往往发生中暑。
发病前有在炎热气候或高温环境中较长时间过度体力劳作、长途行走等病史[1]。
饥饿、体质虚弱等内在因素是本病的易患因素。
中暑的主要病因病机有暑热炽盛,耗气伤阴;暑热夹湿,郁遏气机;暑热伤营,蒙心动风;暑热炽感,气阴俱脱等。
中暑的临床治疗以清暑解热,生津益气,开窍熄风为主,并结合具体的证候表现进行辨证施治。
我院2009年6月~2012年8月成功实施针灸治疗中暑40例,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对中暑针灸治疗方法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6月~2012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40例中暑患者,其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在25~65岁之间,患者平均年龄45.5岁,其中热射病(中暑高热) 15例,热痉挛(中暑痉挛)13例,热衰竭(中暑衰竭)12例。
中暑症状包括先兆中暑,如患者出现出汗、头昏、眼花等;轻症中暑,患者体温升至38摄氏度以上、呕吐等;重度中暑,皮肤苍白、全身乏力等。
中暑的中医诊治

.
27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
28
消失。
血、尿常规,血尿素氮,谷丙、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
酸磷酸激酶,心电图等检查常异常。
舌红或绛红,苔黄腻少津或白腻。.
14
4.切诊
虚里多鼓动,快而无力,胸腹肌肉灼热,手足欠温或 厥冷,可有肌张力增高,脉虚数或虚濡数,弦细或沉伏, 重者六脉不出或芤迟。
.
15
(二)鉴别诊断
1.暑湿:从发病季节,起病急骤,传变快变证多等, 壮热、烦渴等主症与中暑相似。
或腹痛,恶心呕吐,大便稀溏,苔白腻,脉弦。
治法:疏表散寒,清暑化湿。
方药:新加香薷饮。
兼见口渴心烦者,加莲子、麦冬、六一散利湿和中。
两腿转筋者,加木瓜以舒筋活络。
感受寒湿,气虚较著者,加人参、扁蓄、白术、桔仁、茯苓、
甘草以益气健脾除湿,或用六和汤. 。
24
【权变法】
中暑多为急危重症,传变迅速,变化复杂。
.
11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1.问诊
先兆症状:头晕,头痛,神疲乏力,口渴,自汗,胸闷,心悸,恶心
呕吐,体温正常或略高,则大汗出,面赤,发热。
严重者:谵语,神昏,四肢抽搐,手足厥冷,大汗淋漓。
亦有起病缓慢,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肢体拘急,脘腹疼痛,
恶心呕吐,大便泄泻。
此类病人,常有高温、高湿环境作业史,或者避暑贪冷,恣食生冷等。
.
12
2.闻诊
可闻及呕吐、呃逆者,无特殊口味及二便味,心率快, 心音多低钝,亦有的可有心律失常,血压偏低或血压下降。
.
13
3.望诊
中暑了怎么办?刮痧可以治中暑

中暑了怎么办?刮痧可以治中暑进入伏天以后,一年中最难熬的盛夏到来。
高温度加上高湿度,如果通风条件差,人的体温调节功能容易失常,特别是年老体弱者,容易发生中暑。
一旦发现有人出现中暑先兆,如高温环境下出现大汗、口渴、无力、头晕、眼花、耳鸣、恶心、心悸、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现,体温升高不超过38℃,通过刮痧可以有效缓解。
首先,应迅速将患者转移至清凉、通风的地方,用刮痧板的角部用力按人中穴,刮拭头顶百会穴,刮拭或按揉内关穴(手臂内侧腕横纹上2寸)。
同时解开患者上衣,从上向下刮拭胸部正中膻中穴(两乳头连线中点)。
中医认为,暑为阳邪,易犯心包,导致清窍闭塞、神志不清,刮百会、人中可以清热、开窍、醒脑,刮内关、膻中能宁心开窍、宽胸理气。
如果出痧,暑热之邪能够得到宣散,症状也就缓解了。
若患者体温较高,还可以刮拭上背部的经穴:沿脊柱从上向下刮拭大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到至阳穴(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处),双侧心腧(第5胸椎棘突旁开1.5寸)至肺腧穴(第3胸椎棘突旁开1.5寸),每个部位刮拭20~30下。
刮拭大椎、至阳能清泄暑热,刮拭心腧能宁心开窍、宽胸理气,刮肺腧可以清解肺热、清利头目、宣通毛窍,如果背部出痧,体温会迅速降低。
另外,刮痧的同时应给患者喝凉白开水或淡盐水300~500毫升,避免因大量出汗而发生血容量不足。
如果患者出现昏迷、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呼吸快而浅,则为重症患者,应立即拨打120,送医院急救。
一天之内适合针灸的时间段是什么时候

一天之内适合针灸的时间段是什么时候针灸是中医一种比较常用的治疗手段其实针灸可以解决我们身体中的很多问题和情况所以针灸也越来越受到欢迎,但是其实对于人们来说虽然针灸有着很好的效果但是其实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方法对于针灸而言还是有着一定的影响的。
中医的针灸历史是非常久远的,针灸好处特别多,现在人非常注重养生保健,经常针灸是可以让自己的身体变得更加强壮,减少生病的几率,针灸还能对有些疾病有辅助的治疗,所以针灸在平常深受欢迎,针灸的时候也是讲究方式方法的,针灸也是有最佳时间的,在一天中针灸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呢?一天中针灸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一天中针灸的最佳时间一天内针灸的最佳时间,如果按古时的时间来算,是十二时辰,子丑寅卯与中医的十二经络是相对应的,一般扎银针要选择经络最旺盛的时候。
子时是胆经最旺盛的时候,丑时是肝经最旺盛的时候,寅时是肺经最旺盛的时候。
如果想扎银针促进精气,一般选择精气最旺的时段进行,但是现在要医生在凌晨1-2点钟扎银针,不具有可操作性。
所以现在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扎针的最佳时间1、首先根据具体情况,针灸的最佳时间是饭后1个小时,最好是上午,通过扶正祛邪、培补脾胃、助阳散寒的方式,有效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更好的激发人体精气,而达到一个防病、治病的功效;2、日中是精气神最旺盛的时候,因此一天中最好选择午时的11-13点进行针灸,这段时间人体自然感觉阳气,正气转换的时候阳气到了最高点,夏天三伏天扎银针同样起到补益的作用。
因此要根据个体体质、调理状况,再根据脏腑,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进行针灸。
一天中针灸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针灸的作用1、疏通经络疏通经络的作用就是可使淤阻的经络通畅而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是针灸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疗的作用。
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
运行气血是其主要的生理功能之一。
经络不通,气血运行受阻。
临床表现为疼痛、麻木、肿胀、瘀斑等症状。
针灸科选择相应的腧穴和针刺手法,及三棱针点刺出血等使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正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季中暑多中医针灸治疗效果好
中暑之病因病机多因机体正气虚弱,复于盛夏感受暑热或暑湿秽浊之气,使之乘虚而入,邪热郁蒸,不得外泄,致正气进一步内耗,清窍被蒙,经气厥逆,而呈壮热神昏甚至热极动风之象。
若病情发展,气耗阴竭,则可发生虚脱等危急情况。
针灸治疗中暑的记载,多见于明清的一些针灸书籍,以《针灸大成》、《杨敬斋针灸全书》、《针灸逢源》、《神灸经纶》等为多。
据病情进退,可辨为轻重二型。
轻症中暑:症见头昏头痛、胸闷呕恶、高热汗闭、烦躁不安、脉洪数、舌苔黄腻。
重证中暑:除上述症状外,如为暑热蒙心,尚见神昏喘促、转筋抽搐;如属气阴两伤,则现面色苍白、汗出气短、四肢厥冷、猝然昏迷、脉象虚细、质淡白等证候。
治疗也可按以上两型分而治之。
(一)轻症中暑
1.治则:清泄暑热。
2.处方:内庭、曲池、内关、太阳。
3.方义:内庭为足阳明之荥,“荥主身热”(《难经》),曲池为手阳明之合,两穴合用可泄阳明之暑热;内关通于阴维,阴维之脉行腹里、贯胸膈,故能和胃止呕;太阳为经外奇穴,刺血清热,疏解头部昏痛。
4.治法:宜将病人迅速置于阴凉通风处,解开衣衫。
先以三棱针点刺双侧太阳,挤去恶血,余穴均施凉泻法。
留针至症状明显改善,留针期间亦须间断运针。
(二)重症中暑
暑热蒙心
1.治则:清热开窍止搐。
2.处方:水沟、百会、委中、十宣;转筋抽搐加阳陵泉、承山、后溪。
3.方义:暑热蒙心,清窍闭塞,取水沟、百会以醒脑通闭;委中,膀胱经合穴而属血郄,刺之可泄血分热毒;十宣更有泻热治神、调节阴阳之功。
转筋抽搐乃热极动风之象,取筋会阳陵泉穴舒筋解痉;承山为止搐缓挛之验穴;后溪,通于督脉而和脑相维系,更有息风镇惊之效。
4.治法:先刺水沟,深刺至齿,针尖向上,施以泻法。
委中、十宣均以三棱针泻血,余穴亦用泻法,强度宜适当加大。
留针至神清搐止,须间断运针。
气阴两脱
1.治则:补气滋阴。
2.处方:气海、百会、太渊、复溜。
3.方义:气海为元气之海,灸之可大补元气;百会为诸阳之会,更能升阳固脱;太渊乃手太阴肺经原穴,本型为中暑之危重阶段,汗出脉绝,取此以滋肺阴固卫阳;复溜是足少阴肾经经穴,可补肾阴振肾气。
四穴合用,内补肺肾之阴液,外固欲脱之卫阳。
4.治法:气海、百会施艾条雀啄法灸,持续下断,直至神志清醒。
余穴用针刺,采用补法留针,其间须反复运针刺激。
此型病情危重,宜配合其他中西医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