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质量管理 2
质量管理教程(第二版)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2.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一门研究和揭示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过程的客观规律的科学,它是以质量为研究对象的。
二、填空1.符合标准质量观是以(技术标准)作为产品规格要求的。
2.对于质量内涵,还可以从生产者主导阶段、消费者主导阶段以及(竞争性阶段)、(战略性阶段)加以考察。
3.质量管理是一门研究和揭示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过程的客观规律的科学。
4.休哈特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贡献在于首创了生产过程监控的工具——(控制图)。
5.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经成为生产力要素。
三、简答1.符合使用质量观的基本特征是什么?首先,在20世纪60年代“适用性”质量的概念被提出。
企业通过市场调查研究,生产适合顾客实际使用要求的产品成为这一“符合使用质量”观念的追求。
这一观念是和以市场为导向的营销观念相一致的。
为了提高“适用性”质量,企业必须努力改善产品和服务的“适用性”性能。
其次,企业追求“适用”的同时,还要追求“成本”的“适用”,这就是70年代追求的“符合成本”的质量观念。
这时的企业不是单纯地使产品在使用期间满足顾客,而且要求产品价有所值、使用代价低廉、能源损耗较少并且安全可靠。
2.试述20世纪质量管理的主要特征。
①质量创新②质量人才③质量战略④质量系统⑤个性质量⑥质量文化第二章一、名词解释1.顾客:是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
2.过程方法:任何使用资源将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或一组活动均可作为一个过程。
系统地识别和管理所使用的过程以及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过程方法”。
3.管理评审:是最高管理者按策划的时间间隔,对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方针和目标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进行的系统评价。
4.质量手册:是“规定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旨在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组织应编制和保存质量手册,并按文件控制的要求进行控制。
二、填空1.ISO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英文简称,最新的ISO 9000族标准诞生于(2008年)。
质量管理 ( 第2次 )

第2次作业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0分,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1. 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就应当建立()的观点,并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
A. 系统B. 统一C. 独立D. 联系2. 控制图的上、下控制限可以用来()。
A. 判断产品是否合格B. 判断过程是否稳定C. 判断过程能力是否满足技术要求D. 判断过程中心与技术中心是否发生偏移3. 使用休哈特控制图的目的是区分影响产品质量波动的()。
A. 认为因素与设备因素B. 管理因素与环境因素C. 工艺因素与原材料因素D. 偶然因素与异常因素4. 标杆瞄准最早由美国Xerox(施乐)公司于()年提出。
A. 1979B. 1980C. 1978D. 18925. 水平对比法的用途是()。
A. 有助于认清目标和确定计划编制的优先顺序,以使自己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B. 用来设计一个新的过程,或用于删除一个旧的过程C. 确定新的方法,创造新的思想D. 从杂乱无章的资料中整理出事物的相互关系和脉络,就某件事情达成一致6. ()是质量管理的基本特点,也是2000版ISO9000族标准版中提出的质量管理八项基本原则之一。
A. 严格的质量管理监督B. 质量控制C. 持续的质量改进D. 质量验证7. ISO9000族标准中阐述了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原理并定义了质量管理体系的术语的是()。
A. ISO9000:2005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B. ISO9001:2008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C. ISO9004 :2009 《组织持续成功的管理一种质量管理方法》D. ISO19011:2011 《管理体系审核指南》8. 对某通道宽度的测量要求准确到cm(取整),测量结果为110,112,110,109,…,请问这属于()数据。
A. 计量值B. 计数值9. 下列关于过程能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A. 指过程加工质量方面的能力B. 是衡量过程加工内在一致性的C. 指加工数量方面的能力D. 过程能力决定于质量因素而与公差无关10. 树图可用于()。
项目质量管理简答题 (2)【精选文档】

1 如何发现项目系统是否存在系统因素?答:在项目质量控制中发现异常的方法主要是直方图分析法,数值分析法和动态分析法。
一,直方图分析法:通过绘制项目质量数据直方图,观察和分析直方图的形状并通过对比来判断项目系统是否存在异常。
通过与公差相对比,可以判断是否产生了不合格品等.二,数值分析法:对定期采集的质量数据加以统计分析,根据统计分析的结果判断是否存在异常。
具体包括:估计总体不合格品率计算分析频率曲线偏度系数.三,动态分析法:采用各种控制图,分析质量随时间而变化的情况,以判断项目系统是否存在异常。
2 什么是工序能力?什么是工序能力指数?工序能力指数如何计算?答:一,工序能力:是工序处于稳定状态下的实际加工能力。
二,工序能力指数:是指某工序的加工的精度(即工序能力),满足公差要求的程度。
用Cp表示设计公差的中心值与测定数据的分布中心一致时,即无偏情况下的工序能力指数:用Cpt表示设计公差的中心值与测定数据的分布中心不一致,即有偏情况下的工序能力指数。
三,工序能力指数计算公式;①Cp=Tu—Tl/6σ②Cpk=Tu—Tl—2ε/6σ3 如何根据工序能力指数判断工序能力?答:一,特级:Cp≥1。
67工序能力过于充分;考虑放宽控制和检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二,一级:1.33≤Cp≤1。
67 工序能力充分满足,应考虑其经济型;控制工序状态,使项目实施过程保持稳定。
三,二级:1。
00≤Cp≤1。
33 不合格品率在0.3%以下,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希望控制的范围;蛋Cp接近1时(Cp=1,T=6σ)则应注意超差的发生。
四,三级:0.67≤Cp≤1.00 不合格品率上升,达到4.56%,说明工序能力不足,应采取对策;【补充:①改善作业方法,工艺设备;提高原材料质量;加强对操作人员的教育,提高操作水平;修订工序管理标准;调高管理效果等,以提高工序能力。
②加强质量检查,掌握质量状况】五,四级:Cp≤0。
67 不合格品率达到5%,工序能力已不能保证项目质量的稳定性,应分析查找原因,采取果断措施,提高工序能力。
质量管理学 第二版 期末复习要点-

第一章产品:过程的结果,包括硬件、软件、服务和流程性材料。
硬件(如发动机机械零件)和流程性材料(如润滑油)通常是有形产品,区别仅在量的特性,前者具有计数的特性,后者有连续的特性。
硬件和流程性材料经常被称之为货物。
服务通常是无形的并且是在供方和顾客接触面上至少需要完成一项活动的结果。
服务的提供可涉及,例如:软件由信息组成,通常是无形产品并可以方法、论文或程序的形式存在。
许多产品由不同类别的产品构成,服务、软件、硬件或流程性材料的区分取决于其主导成分。
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最本质的是不断满足顾客的需求。
)顾客: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
企业的顾客应该包括生产经营活动的一切受益(害)者。
第二章质量检验阶段:提出了“质量把关”,并建立了专门的质量管理职能。
质量管理从操作者发展到检验员,对提高产品质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不足:1)事后检验;2)全数检验;3)破坏性检验(判断质量与保留产品之间发生矛盾)统计控制质量阶段:将许多科技进步的成果应用于质量管理实践,解决了工业化进步过程中质量管理遇到的瓶颈问题。
从质量检验阶段发展到统计质量控制阶段,从“事后把关”变为预先控制,并很好地解决了全数检验和破坏性检验的问题。
但由于过多地强调了统计方法的作用,忽视了其它方法和组织管理对质量的影响,使人们误认为质量管理就是统计方法,而且这种方法又高深莫测,让人们望而生畏,质量管理成了统计学家的事情,限制了统计方法的推广发展,也限制了质量管理的范畴。
全面质量管理将系统思想很好地融入到质量管理之中,更好地将技术进步与现代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得到公共资源的支持。
TQC强调了:①质量管理仅靠检验和统计控制方法是不够的,解决质量问题的方法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而且还必须有一整套的组织管理工作;②质量职能是企业全体人员的责任,企业全体人员都应具有质量意识和承担质量责任;③质量问题不限于产品的制造过程,解决质量问题也是如此,应该在整个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实现的全过程中都实施质量管理;④质量管理必须综合考虑质量、价格(经济性)、交货期和服务,而不能只考虑狭义的产品质量。
产品质量与全面质量管理2

第二节产品质量与全面质量管理一.质量与质量管理的概念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管理是全面质量管理的中心环节。
每个企业都非常重视产品质量和加强质量管理工作,要把“质量第一”作为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项长远方针。
1.质量概念:质量是属于使用价值的范畴,因此,应当以使用价值作为质量的最终评价。
所谓使用价值,是指产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适用性。
2.产品质量:产品满足使用要求所具备的特性,使用性一般包括性能、寿命、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
质量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质量不仅包括产品的使用性,还应包括品种、交货期和价格。
在全面质量管理中质量概念又进一步发展,既包括广义质量,还包含工作质量3.质量管理:它是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保证为用户提供所要求的产品而进行的一系列经营管理活动。
包括质量政策的制定,质量目标或水平的确定,以及企业内部和外部有关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组织和措施。
质量保证是企业对用户实行质量担保,质量保证是质量管理的目的;质量控制是为保证产品质量达到标准所采取的技术、组织等有关的活动,对企业内部来讲,更具体讲质量控制是把测量、收集的实际的质量结果与标准进行比较,对其差异采取措施的调节管理过程,质量控制是质量保证的基础和手段。
4.加强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为用户提供满意产品和服务是企业基本原则,因此,产品质量高低是衡量一个企业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的主要标志,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可靠保证。
只有生产优质产品,企业才能取得真正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本身才有活力,才能在国内、国外市场立于不败之地。
同时企业也能不断发展。
二.全面质量管理(TQC)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是企业全体员工及有关部门同心协力,综合运用管理技术、专业技术和科学方法,经济的开发、研制、生产和销售用户满意的产品的管理活动。
通常称为“三全”的管理思想和“四个一切”的观点。
1.“三全”管理思想:A管理对象:质量是全面的,在全面质量管理中“质量”是一个广义的质量概念,不仅包括一般的质量特性,还包括品种、价格和服务质量。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二)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二)(总分:49.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3,分数:23.00)1.质量管理八项原则可以指导组织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关注顾客的需求预期而达到( )目的。
∙A.确保顾客满足∙B.改进其总体业绩∙C.评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状况∙D.提高领导作用(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质量管理八项原则可以指导组织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关注顾客的需求预期而达到改进其总体业绩的目的。
2.根据《质量管理体系基本概念和术语》(GB/T19000—2000)族标准,组织对其有关职能部门和管理层次都分别规定质量目标,这些质量目标通常是依据组织的( )制定的。
∙A.产品标准∙B.质量方针∙C.质量计划∙D.质量要求(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根据《质量管理体系基本概念和术语》(GB/T19000—4000)族标准,质量目标通常依据组织的质量方针制定,并通常对组织的相关职能和层次分别规定质量目标。
3.《质量管理体系基本概念和术语》(GB/T19000—2000)族标准质量管理八项原则中,过程方法的目的是获得持续改进的( ),并使组织的整体业绩得到显著的提高。
∙A.稳定状态∙B.动态循环∙C.决策方法∙D.协调活动(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过程方法或PDCA(P——策划,D——实施,C——检查,A——处置)模式适用于对每一个过程的管理,这是公认的现代管理方法。
过程方法的目的是获得持续改进的动态循环,并使组织的总体业绩得到显著的提高。
其通过识别组织内的关键过程,随后加以实施和管理,并不断进行持续改进,来达到顾客满意的目的。
将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
4.《质量管理体系基本概念和术语》(GB/T19000—2000)族标准质量管理八项原则中,突出了“持续改进”是提高质量管理体系( )和效率的重要手段。
质量管理学(第二版)

质量管理学2012年07月考前练习题一、单项选择练习题1.1903年,英国创立的世界上第一个认证标志是()。
A.风筝标志 B.3C标志 C.PRC标志 D.方圆标志2.把一个过程的步骤用图的形式表示出来的一种图示技术是()。
A.直方图 B.矩阵图 C.流程图 D.排列图3.国际上最早设立的具有广泛影响的质量奖项是(). A.戴明奖 B.波多里奇奖 C.欧洲质量奖 D.中国质量奖 4.在一定范围内缩减对象(事务)的类型数目,使之在既定时间内满足一般需要的标准化形式是指( )。
A.简化 B.统一化C.组合化 D.系列化 5.GB/T19580—2004《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分为( )章. A.4 B.6 C.8 D.10 6.团队成员还在个人主义地思考,态度动荡不定,但理解了团队任务.具有以上特征的团队处于( ). A.形成阶段 B.震荡阶段C.规范阶段 D.执行阶段 7.( )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能够得到满足的信任。
A.质量管理 B.质量保证 C.质量控制D.质量改进 8.在下面列出的数据种类中,属于计数数据的是()。
A.长度 B.不合格品数C.重量 D.化学成分 9.用来系统地收集资料和积累数据、确认事实并对数据进行粗略整理和分析的统计图表是()。
A.排列表 B.因果图表 C.调查表 D.对策表 10.供应商关系改进中最高层次的合作是()。
A.降低成本 B.资源共享 C.信息共享 D.组成联合团队 11.梅奥等人创立的"人际关系"学说把员工看成是(). A.社会人 B.经济人 C.复杂人 D.管理人12.以下关于与过程能力关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越小,过程能力越高 B.越小,过程能力越低 C.与过程能力大小没有必然联系3 D.通常用来表示过程能力的大小13.明确提出零缺陷,并将之作为业绩和唯一标准的质量管理专家是(). A.休哈特 B.朱兰 C.石川馨 D.克劳斯比14.一般来说,供应商关系改进活动中首先要开展的活动是()。
质量管理考核办法及实施细则(二篇)

质量管理考核办法及实施细则1. 概述本文旨在制定质量管理考核办法及实施细则,以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达到客户的期望。
2. 考核目标质量管理考核的目标是确保产品和服务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并持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提高客户满意度。
3. 考核内容考核内容包括质量管理体系的设立和运行、质量目标的制定和实施、质量绩效的评估和改进等方面。
4. 考核指标(1)质量管理体系的设立和运行a) 是否建立了符合国际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如ISO9001等。
b) 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得到有效运行,相关流程是否系统化和规范化。
(2)质量目标的制定和实施a) 是否制定了明确的质量目标,目标是否可测量和可追踪。
b) 目标是否与企业战略目标相一致,是否能够反映客户需求和期望。
(3)质量绩效的评估和改进a) 是否对质量绩效进行评估,包括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等方面。
b) 是否能够通过评估结果识别问题和不足,制定改进措施并进行跟踪和监控。
5. 考核方法考核方法包括定量指标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以全面评估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
(1)定量指标通过设置一些定量指标,如合格率、不良品率、客户满意度指数等,对企业的质量绩效进行评估。
(2)定性评价通过邀请专家组成评审团队,对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审核和评估,包括文件的完整性、流程的规范性、人员的培训情况等。
6. 考核结果与改进措施(1)考核结果根据考核指标评估结果,对企业质量管理水平进行分类评定,如优秀、良好、一般、不达标等。
(2)改进措施根据考核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和行动计划,通过持续改进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7. 考核周期和频次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考核周期和频次,一般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质量管理考核。
8. 考核责任和监督质量管理考核由质量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和实施,相关部门需积极配合,确保考核工作的顺利进行。
9. 考核结果的应用考核结果应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管理层,作为质量管理决策和改进措施制定的依据,以推动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
质量管理 (2)

一、简述质量管理的特征1、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2、全面的质量管理;3、全过程的质量管理;4、全面方法的质量管理;5、全效益的质量管理二、简述质量管理中“要求”的含义1、明示的:7R中规定好的;2、通常隐含的:惯例,不言而喻的;3、必须履行的:法律法规,标准;4、组织自己提出的要求。
三、简述PDCA循环的阶段,步骤,特点P—策划:根据顾客要求和组织的方针,建立提供结果所必要的目标和过程;D—实施:实施过程;C—检查:根据方针、目标和产品要求,对过程和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并报告结果;A—改进:采取措施,以持续改进过程业绩。
步骤:1、分析现状,发现主要问题;2、分析问题的主要原因;3、找出主要原因;4、制定实施计划表;5、严格执行计划表;6、检查目标与结果是否一致;7、目标与结果一致,总结,标准化工作;8、目标与结果不一致,重新进入P阶段;特点:1大循环套小循环,层层递进;2、爬楼梯;3、关键在处理阶段。
四、ISO9000的特点1、通用性;2、基于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3、强调质量管理体系是组织管理体系的一部分;4、强调有效性,持续改进;5、ISO9001与ISO9004协调一致五、质量管理的原则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①掌握顾客要求;②确保组织的目标与要求一致;③在组织中沟通质量目标;④测量质量目标的实际情况;⑤不合格品→措施→实现目标;⑥正确处理与顾客的关系)2、领导的作用;3、全员参与;4、过程方法;5、管理的系统方法;6、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7、持续改进8、与供方互利关系。
六、质量管理体系方法1了解顾客的需求期望;2、建立质量目标、质量方针;3、确定实现质量目标的过程;4、确定提供实现质量目标过程所需的资源;5、确定对上述过程监视测量的方法;6、应用上述方法对过程进行监视测量;7、分析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措施;8、建立对质量持续改进的有效性措施。
七、四个问题1、过程是否被有效识别;2、过程、职责权限是否被有效分配;3、过程是否被有效实施;4、过程的结果是否有效。
质量管理知识2

检验检测机构监督自查写什么1机构应为依法成立,能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法人或其他组织检查方法及证明材料要求:(1)企业制的,应取得工商登记的营业执照;(2)事业、机关应取得编办批准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3)社团法人应取得民政部门批准的社团法人证书;(4)其他组织应当取得相应管理部门的批准文件;(5)获证机构为非独立法人的,应提供所属法人的授权文件及不干预检验检测活动的声明(或文件)。
2机构依法设立的的异地分支机构,应通过资质认定检查方法及证明材料要求:检验检测机构异地(跨省、跨地市)设立机构,且该机构自行收样、自行检验检验、自行出具检验检测报告的,应按照分支机构对待,在当地取得资质认定;若异地设立的机构不独立开展检验检测业务,但承担部分检验检测项目的,应作为分场所纳入资质认定范围。
3机构发生变化时,及时办理有关变更手续。
检查方法及证明材料要求:资质认定证书中机构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最高管理者、技术负责人和授权签字人等内容与机构实际情况一致;相关内容发生变化时,及时报告资质认定部门并办理变更手续。
4机构应具备独立性、公正性地位,合法开展检验检测活动。
检查方法及证明材料要求:(1)机构的业务或经营范围中应包括检验、检测、技术服务或相关内容。
(2)如机构还从事检验检测以外的活动,应识别潜在的利益冲突,采取措施确保这些活动不影响其检验检测的独立性、公正性;(3)机构的业务或经营范围不应包含所检验检测对象的生产、销售、研发、维修等影响公正性的内容。
(4)机构应在其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中规定有确保检验检测公正性、独立性、数据和结果真实客观的文件、程序或相关规定。
5机构应遵守相关保密规定检查方法及证明材料要求:机构应在其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中心规定保密措施,保证检验检测活动中获得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技术秘密不外泄(法律法规有规定的除外)。
6机构的人员管理规范检查方法及证明材料要求:(1)检验检测人员不得同时在两家以上检验检测机构从业。
质量管理第2次作业

质量管理第2次作业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7道小题)1. 某零件尺寸标准要求为随机抽样的样本均值=7.945,经计算改工序的=1.6,=0.32,这说明该工序能力(),应采取()的措施。
()(A)不足放宽检验要求(B) 不足调整加工中心(C) 充足持续控制(D) 充足放宽检验要求你选择的答案: [前面作业中已经做正确] [正确]正确答案:B解答参考:2. 使用工序控制图时,当观测到描出的点出现以下哪种情况,就可以判断出工序失控。
()(A) 点的排列没有规律(B) 正常情况下,这种点排列出现的可能性非常小(C) 正常情况下,这种点的排列出现的可能性很大(D) 点的排列完全是随机的你选择的答案: [前面作业中已经做正确] [正确]正确答案:B解答参考:3. 对于C=0的抽样方案,对优质批而言,()方案可能会使()过大;对于劣质批而言,()方案可能会使()过大。
()(A) 大样本生产者风险小样本消费者风险(B) 小样本生产者风险大样本消费者风险(C) 大样本消费者风险小样本生产者风险(D) 小样本消费者风险大样本生产者风险你选择的答案: A [正确]正确答案:A解答参考:4. 用于控制不合格率、废品率、交货延迟率、缺勤率、邮电、铁道部门的各种差错率等的控制图是()。
(A) c控制图(B) U控制图(C) p控制图(D) np控制图正确答案:C解答参考:5. 当产品质量特性值分布的均值与公差中心不重合时,()。
(A) 不合格品率增大,工序能力指数不变(B) 不合格品率增大,工序能力指数增大(C) 不合格品率增大,工序能力指数减小(D) 不合格品率不变,工序能力指数减小正确答案:C解答参考:6. 检验水平IL确定了( )之间的关系。
(A) 批量N和接收界限(B) 批量N和样本量n(C) 样本量n和接收界限(D) 样本容量n和合格判定数AC正确答案:B解答参考:7. 在计数调整型检验的检验水平中,判别能力最强的是()。
(项目管理)项目质量管理(二)

项目质量管理有关项目质量管理的内容十分丰富而具体,从经典的TQM到目前的ISO9000;从传说的符合性质量观到如今的用户满意理念及其经营战略;从产品质量管理到服务管理等。
“质量无国界”,这是新经济时代的需要,也是新世纪对每一个企业、项目、社会成员的要求。
一、知识经济时代的质量理念如果项目是在给定的时间、成本和质量约束下完成的,那么就说项目是成功的。
我们很清楚怎样来度量时间和成本,但是很少有人能明了项目背景下的质量是什么意思。
为使质量作为判断项目是否成功的尺度,我们首先要清楚质量意味着什么。
(一)质量的内涵1质量的含义人类社会的发展,使现代社会的人们生活在“质量大堤”的后面,质量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质量大堤”的安危关系着人类社会的生死存亡。
这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J M.Juran)博士关于质量与社会关系的精辟论述。
英国标准(S)4778《质量保证名词术语汇编》中,对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下的定义是:“所谓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就是产品或服务的全部特性和特征,能满足给定要求能力的总和。
”根据我国国家标准(G/T6583—199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质量的定义是“反映实体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
定义中指出的“明确需要”,一般是指在合同环境中,用户明确提出的要求或需要。
通常是通过合同及标准、规范、图纸、技术文件作出明文规定,由供方保证实现。
定义中指出的“隐含需要”,一般是指非合同环境(即市场环境)中,用户未提出或未提出明确要求,而由生产企业通过市场调研进行识别与探明的要求或需要。
这是用户或社会对产品服务的“期望”,也就是人们所公认的,不言而喻的那些“需要”。
特性是指实体所特有的性质,它反映了实体满足需要的能力。
2提供给顾客所想要的质量被定义成满足顾客的需求,这就要求顾客以正式的、符合规格的文件来陈述他们的需求。
然而,这种方法有两个难点:(1)项目是惟一的,因此具有不确定性和风险。
质量管理(二)

质量管理(二)(总分:10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多项选择题(总题数:36,分数:72.00)1.当企业基本具备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能力以后,需要对整个质量管理体系的( )进行整合和规划。
(分数:2.00)A.目标√B.人员√C.关键业务流程√D.评审和审核√E.企业外部环境解析:[解析] 在经过试点和扩展之后,企业可以基本具备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能力。
为此,需要对整个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综合。
通常需要从目标、人员、关键业务流程以及评审和审核这四个方面进行整合和规划。
2.质量控制方法有两图一表法,其运用了( )。
(分数:2.00)A.排列图√B.控制图C.对策表√D.因果分析图√E.直方图解析:[解析] 两图一表法是指运用排列图、因果分析图和对策表三种工具,对生产现场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解决的方法。
3.在质量管理过程中,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 )。
(分数:2.00)A.方法√B.机器√C.原料√D.环境√E.产品解析:[解析] 在质量管理过程中,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人(Man)、机器(Machine)、原料(Material)、方法(Method)和环境(Environment),简称4M1E。
4.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使用有助于( )。
(分数:2.00)A.满足顾客要求和改进质量√B.提供适宜的培训√C.提供主观证据D.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E.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适宜性√解析:[解析]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能够沟通意图统一行动。
文件的使用有助于:①满足顾客要求和质量改进;②提供适宜的培训;③重复性和可追溯性;④提供客观证据;⑤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持续适宜性。
5.抽样检验是质量检验的一种重要方法,其适用的情况有( )。
(分数:2.00)A.破坏性检验√B.数量大、但对质量要求不高的产品√C.测量对象是连续体√D.希望减少检验工作量,节省检验费用√E.检验项目较少,周期较短解析:[解析] 抽样检验一般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①破坏性检验,如产品的可靠性试验、产品寿命试验等;②产品数量大,但对质量要求不高,如螺钉等;③测量对象是连续体,如煤、矿石的化学成分等;④希望减少检验工作量,节省检验费用;⑤检验项目多,周期长,进行全数检验有困难;⑥督促供方改进质量。
质量管理学(第二版)试题加答案

★质量管理学(第二版)(BK015B)第一章质量与质量管理导论1、【65967】(单项选择题)()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
A.质量计划B.质量保证C.质量控制D.质量改进【答案】A2、【65971】(单项选择题)通过将原材料转化成某种预定状态所形成的有形产品是指()。
A.硬件B.软件C.流程性材料D.服务【答案】C3、【74117】(单项选择题)因果图是一种有效的寻找问题原因的方法,最早提出该方法的学者是()。
A.休哈特B.朱兰C.石川馨D.戴明【答案】C4、【75835】(单项选择题)设计部门、法律事务所、咨询机构和培训机构所生产的产品通常被看成是()。
A.硬件B.软件C.服务D.流程性材料【答案】B5、【78298】(单项选择题)在质量管理领域最早提出20/80原则的专家是()。
A.休哈特B.朱兰C.石川馨D.戴明【答案】B6、【78324】(单项选择题)“大质量观”的质量目标体现在(),改进对象是()。
A.公司经营计划中,部门业绩B.工厂目标中,公司业绩C.公司经营计划中,公司业绩D.工厂目标中,工厂业绩【答案】C7、【87266】(单项选择题)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学习型组织在资源和集中点上表现为A.信息和顾客B.顾客和资本C.利润和资本D.利润和信息【答案】A8、【87270】(单项选择题)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学习型组织在组织结构、权力分布和工作方式方面表现为()。
A.扁平化、分权和团队协作B.扁平化、集权和团队协作C.垂直、集权和个人D.垂直、分权和个人【答案】A9、【90340】(单项选择题)ISO9000标准中的“不合格”是指()。
A.产品不合格B.过程不合格C.体系不合格D.产品、过程和体系的不合格【答案】D10、【66083】(简答题)简述朱兰在质量管理方面的主要贡献。
【答案】朱兰在质量管理方面主要贡献是:(1)朱兰主编的《朱兰质量手册》是质量管理领域中最具有权威性的参考书之一,被人们称誉为“质量管理领域中的圣经”。
质量管理二次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1.梅奥等人创立的“人际关系”学说把员工看成是(A )。
A.社会人B.经济人C.复杂人D.管理人2.在质量改进的工具与技术中,按照一定的标志把搜集到的大量有关某一特定主题的数据和意见加以归类整理和汇总的方法是(B )。
A.直方图B.控制图C.因果图D.分层法3.从顾客关系价值看,组织与顾客的关系属于基本的或者反应型的情况是指(B)。
A.顾客/分销商多,高利润B.顾客/分销商多,低利润C.顾客/分销商少,高利润D.顾客/分销商少,中利润4.组织的社会责任发展高级阶段是(D )。
A.管理者努力通过利润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来提高股东的利益B.管理者承认他们对员工的责任,招聘、留住和激励优秀的员工C.管理者将社会责任扩展到环境中的其他相关方即顾客和供应商方面D.管理者感到他们对社会整体负有责任,承担这样的责任意味着管理者会积极促进社会公正、保护环境、支持社会公益活动5.以下关于认证的说法错误的是(C)。
A.管理体系认证是自愿认证B.中国的“3C”认证是强制认证C.合格认证只适用于产品D.安全认证属于强制认证6.(A)指的是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A.过程B.系统C.组织D.工作7.设计部门、法律事务所、咨询机构和培训机构所生产的产品通常被看成是(B )。
A.硬件B.软件C.服务D.流程性材料8.(D )是对同类产品的结构形式和主要参数进行标准化的一种形式。
A.简化B.统一化C.通用化D.系列化9.优点是能够保证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适合大批量生产的流水线上产品的抽查;缺点是若总体单位排序后呈现一定的规律性甚至周期性,而抽样间隔的周期正好与之吻合,就会产生系统性的偏差。
具有上述优缺点的抽样方法是(C )。
A.简单随机抽样B.分层随机抽样C.等距随机抽样D.整群随机抽样10.用1+1>2效果所比喻的系统特性是(A)。
A.整体性B.开放性C.相互依存性D.目的性11.索赔费、诉讼费属于(B )。
质量管理-(-第2次-)

第2次作业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分,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1. 在朱兰三部曲中,属于质量计划的是()。
A. 评价实际绩效B. 建立过程控制措施C. 做好改进的基础工作D. 建立控制措施以巩固成果2. 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为()。
A. 质量目标B. 质量方针C. 质量策划D. 质量计划3. ISO9000:2005《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给出了()个有关质量的术语。
A. 86B. 85C. 84D. 834.[P_24AD24A4F83A88ED998A6BE358C60440]图的样本数据为154、174、164、166、162,则此组样本的极差为()B。
A. 10B.20C. 164D. 85. 制造过程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是()。
A. 注重员工的岗位技能培训B. 做好质量检验工作C. 认真进行质量分析工作D. 进行工序质量控制6. 测量某化工产品有效成分的含量分别为4.2%,4.1%,4.25%,4.01%,…,请问这些属于()。
A. 计量值B. 计数值7. 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步骤为()。
1确定相应的改进目标2分析和评价现状,明确改进区域3针对需要改进的区域,寻求可能的解决方法4评价这些解决方法并作出选择5实施选定的解决方法6验证并分析实施的结果,确定达到改进目标7正式采纳改进方案,并确定下一步改进的机会,实现持续改进A. 1.2.3.4.5.6.7B. 2.1.3.4.5.6.7C. 1.3.2.4.5.6.7D. 2.1.4.3.5.6.78. 亲和图法可用于()。
A. 提出新的观念和方针B. 寻求项目实施的关键路线C. 寻找产品不良品的原因D. 制定市场产品发展战略9. 1959年开始,美国政府发布的MIL—Q—9858A为()。
A. 《质量大纲要求》B. 《检验系统要求》C. 《承包商质量大纲评定》D. 《承包商检验系统评定》10. 水平对比法的应用步骤,其正确顺序是()。
质量管理体系考试卷二

(二)多选题1、过程方法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应用时,强调以()的重要性。
A、理解和满足要求B、从增值角度考虑需要的过程C、获得过程业绩和有效性的结果D、基于客观的测量,持续改进过程E、改进过程答案:ABCD2、不同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多少与详略程度可以不同,这取决于()。
A、组织的规模和活动的类型B、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复杂程度C、人员的能力D、企业的领导风格E、编写人员的文字水平答案:ABC3、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变更,在()阶段应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性。
A、变更的策划阶段B、变更的实施阶段C、变更之后D、体系变更试运行三个月后答案:AB4、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数量多少、详略程度、使用什么媒体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取决于下列因素()。
A、组织的类型和规模B、组织的信誉C、产品的复杂性D、适用的法规要求答案:ACD5、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主要活动通常包括()。
A、文件评审B、现场审核的准备C、现场审核的实施D、纠正措施的验证E、审核的完成答案:ABCE6、根据GB/T19580《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对“卓越绩效”这一系统的理念和方法的描述,正确的有()。
A、它关注组织的持续发展和成功B、它不仅关注产品和服务质量,还关注过程质量和体系质量C、它关注为相关方创造价值D、它关注组织整体绩效和能力E、它是符合性评价的标准答案:ABCD7、GB/T19580《卓越绩效评价准则》超越了狭义的符合性质量的概念,致力于组织所有相关方受益和组织的长期成功。
这里的相关方包括()。
A、竞争对手B、顾客C、员工D、合作伙伴E、供方、社会、股东等答案:BCDE8、一般来说,管理体系的质量特性包括()。
A、符合性B、适宜性C、时间性D、有效性E、文明性答案:ABD9、在GB/T 29590-2013 《现场管理准则》中,推进要素包括()。
A、领导作用B、战略秉承C、员工素质D、安全环保E、组织保证答案:ABCE10、组织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时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部资料I S O10002:2004质量管理顾客满意组织处理投诉指南Quality management-Customer satisfaction- Guidelines for complaints handling inorganizations前言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是由各国标准化团体(ISO成员团体)组成的世界性联合会。
制定国际标准的工作通常由ISO技术委员会完成,各成员团体若对某技术委员会确立的项目感兴趣,均有权参加该委员会的工作。
与ISO保持联系的各国际组织(官方的或非官方的)也可参加有关工作。
在电工技术标准方面,ISO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保持密切合作关系。
国际标准遵照ISO/IEC导则第2部分的规则起草。
由技术委员会通过的国际标准草案提交各成员团体表决,需取得至少75%参加表决的成员团体的同意,才能作为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本国际标准中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涉及一些专利权问题,对此应引起注意。
ISO不负责识别任何这样的专利权问题。
ISO10002是由ISO/TC176/SC3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支持技术分委员会制定的。
注:ISO10002是ISO/DIS10018标准草案经投票后产生的结果。
引言0.1概述本国际标准为设立和执行有效的投诉处理程序提供指南。
投诉涉及的范围包括各种商业和非商业或与电子商务有关的行为,其目的是为组织及其消费者、投诉者以及其他相关人员的投诉提供依据。
从投诉处理过程中获得的信息,能够有效地促进产品和过程的改进,无论组织的规模大小、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环境如何,如投诉得到了有效的处理,就能提升该组织的声誉。
在全球市场中,本国际标准均能提供同一的处理方式。
所以,本标准的重要性十分突出。
有效并高效地进行投诉处理,能够体现卖方和买方的共同需求。
注:国际标准的全文中,所使用的“产品”一词也包含“服务”的意思。
按照国际标准提供的程序进行投诉处理,能够提高用户满意度。
如果消费者不满意,鼓励消费者对产品进行反馈,包括投诉,这样能够保持和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和支持。
并增强国内和国际竞争力。
本国际标准能够履行下列程序:——为投诉者提供一个公开的有结果的投诉处理过程;——为了使投诉者和组织满意,提高组织协调、系统和迅捷的解决投诉的能力;——提高组织明确方向、减少分歧的能力,促进组织的正常运转;——创造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投诉处理理念,鼓励员工提高同消费者沟通的能力;——为持续评估和分析投诉处理过程、投诉的解决和过程的改进提供依据。
组织期望将投诉处理过程与顾客满意行为规则及外部纠纷解决方式结合使用。
0.2本国际标准与ISO9001:2000和ISO9004:2000的关系本国际标准是与ISO9001和ISO9004标准相协调的,通过运用有效及高效的投诉处理过程来实现这两个标准的宗旨。
当然本标准也能被独立的使用。
ISO9001对质量管理体系作出了明确的要求,能够被组织内部应用,或者应用于认证,或者应用于合同目的,在本国际标准里的投诉处理过程能作为符合ISO9001要求的一个质量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
本标准不适用于认证或合同目的。
ISO9004为持续的业绩改进提供指导原则,ISO10002的应用能够进一步提高投诉处理过程的业绩,提高顾客和其他相关人员的满意度。
质量管理--顾客满意--组织处理投诉指南1范围本国际标准为组织内处理与产品有关的投诉处理程序提供了指南,包括程序的编排、设计、运作、维护和改进,可作为综合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本国际标准不适用于解决组织外的争执,同时也不适用于解决与职业有关的纠纷。
本国际标准提供的投诉处理程序,适用于各种规模的组织和部门。
附录A专为小企业的投诉处理程序提供了指南。
本国际标准提出了投诉处理的以下方面的内容:a)提高顾客满意度的三个有效途径:创建一个以顾客为中心并对产品进行公开反馈的环境,解决受理的全部投诉,提高组织改进产品和服务的能力;b)最高管理者和委员会将合理地利用和调配资源,包括人员培训;c)了解投诉者的需求和期望;d)为投诉者提供一个开放、有效、方便的投诉程序;e)通过分析评估投诉,从而改善产品和顾客服务质量;f)审查投诉处理程序;g)评价投诉处理程序的有效性和效能。
本国际标准不减少相应法律或规定中所赋予的权力或义务。
2引用标准以下内容作为标准引用的文件,配套使用。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包括修订版本)均为有效。
ISO9000:2000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3术语和定义ISO9000中的术语和定义在本国际标准中仍然适用。
注:在ISO9000:2000 3.4.2条的定义中,“产品”被定义为“过程的结果”。
其中包含四类产品:服务、软件、硬件和流程性材料。
本国际标准中的“产品”一词,均含有“服务”的意思。
3.1投诉者提出投诉的个人、组织或他们的代理人。
3.2投诉由于产品质量或投诉处理本身,没有达到消费者的期望,消费者向组织提出不满意的表示。
3.3顾客接受某项产品的个人或组织。
例如:消费者,顾客,终端用户,所有者,受益人和购买者。
[ISO9000:2000 3.3.5条]3.4顾客满意顾客对消费需求满意程度的认可。
注:参照ISO9000:2000 3.1.4条中的定义,注解被取消。
3.5顾客服务在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内,组织与消费者之间的相互影响。
3.6反馈对产品或投诉处理程序的意见、评论或表述。
3.7相关方对组织的运作和业绩感兴趣的个人或团体。
注:参照ISO9000 3.3.7条中的定义,事例及注解被取消。
3.8目标投诉处理期望达到的目的。
3.9方针由最高管理者正式制定的,关于组织投诉处理的总体原则和目标。
3.10过程将受理转化为结果的一系列相关或互动的行为。
注:参照ISO9000 3.4.1条中的定义,注解被取消。
4指导原则4.1总则充分贯彻实施本标准中4.2到4.10条提出的指导原则,保证有效地处理投诉。
4.2透明性怎样投诉以及在何地进行投诉的信息,必须向消费者、员工和其他相关人员公开。
4.3可行性投诉处理程序适用于所有投诉者。
进行投诉和解决投诉的相关信息应该是容易获取的。
投诉处理程序辅助信息应容易理解和运用,信息的表述要通俗易懂。
无论使用何种语言或何种形式的产品,例如采用户外广告、盲文或磁带等形式,均要求相关信息的可操作性(详见附录B),这样才能避免投诉者处于不利地位。
4.4反馈性受理每项投诉时均需及时向投诉人进行确认,应根据投诉的紧迫性迅速采取行动。
例如:涉及重大健康和安全问题的投诉应即刻处理。
友善的对待投诉者,并及时将投诉处理的进展情况通报投诉者。
4.5公正性投诉处理应公平、公正、公开、合理。
(详见附录C)4.6费用对于投诉者来说,整个投诉处理过程应当是免费的。
4.7保密性除非征得消费者或投诉人的同意,否则其个人信息只有在组织处理投诉时才能使用。
其他情况下,均需对投诉人身份的相关内容进行保密。
4.8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组织应能建立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公开反馈的意见,包括投诉,并通过行动反映其解决投诉的义务。
4.9责任性一个组织应明确地建立关于投诉处理行为和决策的责任和报告制度。
4.10持续改进投诉处理过程的持续改进及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应是一个组织永远追求的目标。
5投诉处理的基本框架5.1职责组织应对有效及高效地处理顾客投诉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组织最高管理者对此要给予高度重视。
员工和顾客对于投诉的反馈,有助于组织的产品和生产工艺的改进,这也是双方的责任。
对投诉工作的责任感体现在允许员工和消费者为组织产品和过程的改进工作做出贡献,责任应反映在解决投诉的方针和程序的采纳与推行上。
管理部门的职责是为组织提供恰当的资源,包括培训。
5.2方针最高管理者应建立明确的以顾客为中心的投诉处理方针,全体工作人员、消费者及其他相关人员均需了解并能充分运用。
投诉处理过程中每项职责的目标和程序以及员工的角色都要支持该方针。
当为投诉处理程序建立相关方针和目标时,下列因素也必须考虑在内:——任何有关的合法要求;——财务的运作和组织要求;——消费者、员工和其他相关人员的意见。
有关质量和投诉处理的方针应该保持一致性。
5.3权利与义务5.3.1最高管理者必须做到:a)组织根据其相应的功能,建立投诉处理的程序和目标;b)确保投诉处理程序的编制、设计、执行、维护及持续改进与组织的投诉处理方针一致;c)为投诉处理程序有效及高效地实施确定和调配管理资源;d)确保组织投诉处理意识的提高和组织以顾客为中心的需求;e)将投诉处理程序的相关信息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传递给消费者、投诉者和其他直接相关方(详见附录C);f)指定一个投诉处理管理代表,除需具备5.3.2条中所述权力和义务外,应另行明确他的权力和义务;g)确保有一个快速有效的通报程序,将有重要影响的投诉及时通报给最高管理者;h)定期地评估投诉处理程序,以确保其有效及高效地持续改进。
5.3.2投诉处理管理代表应对以下事项负有责任:a)建立一个执行监督、评估和报告的程序;b)将投诉处理程序的改进建议报告给最高管理者;c)保持投诉处理程序有效及高效地运作,包括招聘和培训适当的工作人员,提供技术、必需品、证明文件、环境、达到目标的时限以及其他要求和程序评估等。
5.3.3其他涉及投诉处理的管理人员,必须在其职责范围内确保做好以下事项并负有责任:a)确保投诉处理程序的执行;b)与投诉处理管理代表建立联络关系;c)确保组织的投诉处理意识的提高和以顾客为中心的需要;d)确保与投诉处理程序有关的信息容易被获得;e)报告关于投诉处理的意见;f)确保对投诉处理过程进行监督和记录;g)确保采取纠正措施,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和再次被记载;h)确保最高管理者评价用的投诉处理数据是有用的。
5.3.4与顾客及投诉者接触的所有人员必须做到:——接受过投诉处理的相关培训;——遵从组织确定的投诉处理报告的要求;——友善地对待顾客,迅速答复他们的投诉或将其投诉提交给特定的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沟通技巧。
5.3.5所有的工作人员必须做到:——确认自己在投诉中的角色、责任和权利;——明确应遵守的程序以及哪些信息可以提供给投诉人;——向上级汇报对组织有重要影响的投诉。
6编排与设计6.1总则组织应编排和设计一个有效的顾客投诉处理程序,提高顾客信任度和用户满意度,并改善现有产品的质量,以符合投诉处理原则和实现目标。
一个组织应该考虑其他组织关于投诉处理的最好的惯例。
6.2目标最高管理者必须确保投诉处理目标建立在组织内的相关功能和水平上。
投诉处理目标必须是可衡量的并与投诉处理方针一致。
这些目标应按照详细的进程要求建立时间表。
6.3行动最高管理者必须确保投诉处理程序计划的实施,以此维护和提高用户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