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调研》2016届高三一轮复习习题专题突破4元素推断题的解题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X、Y、Z、W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X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Y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Z元素的-1价阴离子、W元素的+3价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均与氖原子相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Y形成的化合物只含有极性键
B.X的单质和Z的单质在暗处能剧烈反应
C.含W元素的盐溶液一定显酸性
D.Z的离子半径小于W的离子半径
答案 B
解析根据提供的信息可以推出X为H,Y为C,Z为F,W为Al。

H、C形成的化合物C2H4、C2H6等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A项错误;H2和F2在暗处能剧烈反应生成HF,B 项正确;NaAlO2中含有铝元素,其溶液呈碱性,C项错误;F-、Al3+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微粒,核电荷数越大,微粒半径越小,则离子半径:F->Al3+,D项错误。

2.主族元素W、X、Y、Z位于同一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X是金属元素,Y、Z是非金属元素。

W、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以相互反应,W与Y可形成化合物W2Y,Y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层数的2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Y的气态氢化物比Z的气态氢化物稳定
B.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最强的碱
C.Y单质和氧气、氢气都能发生化合反应,且产物都具有还原性
D.W、X、Y、Z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W<X<Y<Z
答案 C
解析根据题目提供信息可以推出W为Na,X为Al,Y为S,Z为Cl。

非金属性:S<Cl,则气态氢化物稳定性:H2S<HCl,A项错误;Na在同周期元素中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最强,但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依次增强,B项错误;S与O2、H2化合的产物分别为SO2、H2S,S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H2S有还原性,C项正确;同周期主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则原子半径:Na>Al>S>Cl,D项错误。

3.短周期元素X、Y、Z、W、M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Y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内层电子数多4,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一半,W单质可制成半导体材料,M与Y位于同一主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Z与M可形成Z2M2化合物
B.由W与Y组成的物质能跟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
C.X与M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反应生成的物质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
D.W能形成多种盐,Y不存在同素异形体
答案 D
解析由题意可推知X、Y、Z、W、M依次是N、O、Na、Si、S。

Na和S可形成化合物Na2S2,A项正确;W与Y组成的物质SiO2能与NaOH溶液反应:SiO2+2OH-===SiO2-3+H2O,B项正确;NH3与H2S反应可生成(NH4)2S或NH4HS,(NH4)2S和NH4HS中均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C项正确;Y的同素异形体有O2和O3,D项错误。

4.短周期元素X、Y、Z、W、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Y、Z的常见氧化物可通过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来分离
B.Z、W、Q中,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Q、W、Z
C.元素Y、Z、W、Q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D.用Y单质做的容器可盛装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浓溶液
答案 D
解析根据周期表推断,X、Y、Z、W、Q分别为氧、铝、硅、硫、氯。

A项,Al2O3与SiO2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错误;B项,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错误;C项,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错误;D项,常温下,铝遇到浓硫酸会钝化,正确。

5.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B.由b元素形成的单质不一定是原子晶体
C.c、d两元素的单质构成原电池两电极时,d可能为负极
D.e、f的含氧酸的酸性依次增强
答案 D
解析由题给元素周期表可知,a为Li,b为C,c为Mg,d为Al,e为S,f为Cl。

Li 是制备高效电池的重要材料,A项正确;由C形成金刚石是原子晶体,由C形成的石墨不是原子晶体,B项正确;如果镁和铝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形成原电池,铝为负极,C项正确;e、f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增强,D项错误。

6.短周期元素X、Y、Z、W、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是()
A.元素X与元素Z的最高正化合价之和的数值等于8
B.Z的氧化物能与水反应
C.Y2-和Z3+的核外电子数和电子层数都相同
D.元素Y的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比W的氢化物强
答案 B
解析根据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X、Y、Z、W、Q分别为:N、O、Al、S、Cl。

N最高正化合价为+5,Al最高正化合价为+3,A项正确;Al2O3不与水反应,B项错误;O2-和Al3+均有两个电子层且核外电子数均为10,C项正确;由于O的非金属性大于S,故H2O比H2S稳定,D项正确。

7.(2014·天津十二校联考)短周期元素A、B、C、D、E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A为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请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D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

(2)A、D、E元素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微粒符号)。

(3)F与D同主族且相邻,二者气态氢化物稳定性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

(填微粒符号)。

(4)用高能射线照射含有10电子的D的氢化物分子时,一个分子能释放一个电子,同时产生一种具有较高氧化性的阳离子,试写出该阳离子的电子式________,该阳离子中存在的化学键有________。

(5)C元素的简单氢化物与E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生成化合物K,则K的水溶液显_____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第2周期第ⅥA族
解析(1)A是Al,所以B、C、D、E分别为碳、氮、氧、氯。

(2)依据“同层比核”可知Na+的半径小于O2-,Cl-比O2-多一个电子层,所以离子半径大。

(5)NH3与HClO4生成NH4ClO4,因为NH3·H2O是弱碱、HClO4为强酸,NH+4水解显酸性。

8.(2014·东北三校联考)A-H均为短周期元素,A-F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1
所示,G 与其他七种元素不在同一周期,H 是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主族元素。

由B 、G 构成的最简单化合物常为氮肥工业和纯碱工业的原料。

由上述某些元素组成的物质甲-戊的转化关系如图2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图2中反应①是复分解反应,生成物中水已略去。

(1)若戊是含有18电子的双原子分子,则甲的电子式为________,实验室制取气体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甲的水溶液呈碱性,丙的凝胶经干燥脱水后,常用作干燥剂,写出甲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将(1)和(2)中甲的饱和溶液混合,会出现白色胶状沉淀,同时伴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NH 4Cl +Ca(OH)2=====△
2NH 3↑+CaCl 2+2H 2O
(2)制备木材防火剂的原料;制备硅胶的原料;黏合剂(任写其中一种)
(3)2NH +4+SiO 2-
3===H 2SiO 3↓+2NH 3↑ 解析 短周期元素不在2、3周期,所以G 一定为氢,H 为原子半径最大的Na ;由氮肥可知B 为氮,所以A 、C 、D 、E 、F 分别为碳、氧、硅、硫、氯。

(1)由18电子双原子分子可知戊为HCl ;气体丙与HCl 反应,可知气体丙为NH 3,甲为NH 4Cl 、乙为碱。

(2)由干燥剂可知丙为硅胶H 2SiO 3,甲为Na 2SiO 3。

(3)NH +4水解显酸性、SiO 2-
3水解显碱性,发生互相促进的水解反应。

9.(2014·安徽蚌埠二联)已知A 、B 、C 、D 、E 是短周期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5种主族元素,其中元素A 的单质在常温下呈气态,元素B 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元素C 在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元素D 的合金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金属材料。

常温常压下,E 单质是淡黄色固体,常在火山口附近沉积。

(1)D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C 离子和E 离子的半径大小关系为________。

(2)A 2E 的燃烧热ΔH =-a kJ·mol -1,写出A 2E 燃烧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A 的电子式为________;AB 形成的晶体熔点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无法判断”)CE 形成的晶体熔点。

(4)甲、乙、丙分别是B 、D 、E 三种元素最高价含氧酸的钠盐,甲、乙都能与丙发生反应,且丙用量不同,反应的产物不同。

写出向丙溶液中缓慢滴加过量的乙溶液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第3周期ⅢA 族 Na +<S 2-
(2)H 2S(g)+32
O 2(g)===SO 2(g)+H 2O(l) ΔH =-a kJ·mol -
1 (3)Na +[H]-
小于
(4)4H ++AlO -2===Al 3++2H 2O ,Al 3++3AlO -2+6H 2O===4Al(OH)3↓ 解析 C 属于第ⅠA 族的元素,且原子序数大于B ,所以C 为第3周期元素,为Na ,B 为碳;比碳原子序数小的气态单质A 只能为H 2;D 为铝、E 为硫。

(1)S 2-的电子层数比Na +
多,所以离子半径大。

(2)H 2S 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只能为SO 2(g)和H 2O(l)。

(3)Na 失去一个电子生成Na +,H 得到一个电子生成H -,CH 4在常温常压下为气体,而Na 2S 是固体。

(4)甲为碳酸盐,可能为Na 2CO 3或NaHCO 3,乙为NaAlO 2,丙为硫酸盐,可能为Na 2SO 4或NaHSO 4,只有NaHSO 4与Na 2CO 3、NaHCO 3、NaAlO 2均反应,依据电离方程式NaHSO 4===Na ++H ++SO 2-4,所以与AlO -2反应的是H +,一开始H +过量,所以AlO -2直接生成Al 3+。

10.短周期元素Q 、R 、T 、W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T 所处的周期序数与主族序数相等。

(1)T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工业上常用的冶炼T 单质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W 同主族的某元素,其氢化物分子中含有18个电子,该分子中的共价键类型是________。

(3)元素的非金属性:Q________W(填“>”或“<”),结合方程式简述作出判断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是R 的氧化物,通常状况下呈红棕色。

现有一试管甲,欲使元素R 全部转化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实验步骤:将盛有甲的试管倒扣在水槽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电解
2Al2O3(熔融)=====
4Al+3O2↑
冰晶石
(2)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3)<CO2-3+H2O HCO-3+OH-,碳酸根离子水解,而硫酸根离子不发生水解(合理即可)
(4)向试管中缓缓通入足量氧气
解析观察图中所给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可知T位于第三周期,又由于其所处的周期序数与主族序数相等,所以可判断出T是Al。

则Q、R、W分别是C、N、S。

(1)工业上,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冶炼铝。

(2)S位于ⅥA族,该族某元素的氢化物中含有18个电子,则该元素是O,氢化物是H2O2,其结构式为H—O—O—H,分子中含有H—O极性键和O—O非极性键。

(3)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

根据CO2-3能发生水解反应而SO2-4不发生水解反应可知,碳酸是弱酸而硫酸是强酸,从而说明碳的非金属性比硫弱。

也可以根据Na2CO3与H2SO4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来说明。

(4)将NO2通入水中,发生反应:3NO2+H2O===2HNO3+NO,生成的NO不溶于水。

向其中通入氧气,发生反应:2NO+O2===2NO2。

将两个方程式合并可得:4NO2+O2+2H2O===4HNO3。

因此,向试管中缓缓通入足量氧气,可使NO2完全转化为硝酸。

11.G、M、Q、T、U、V是前四周期中的六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G是作物生长需要的三大营养元素之一,M的氢化物能和一种半导体材料反应生成两种气体(常温常压);Q 原子核外K层电子数和M层电子数相等。

T原子的价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的2倍,U的单质在实验室里利用浓酸与氧化物在加热条件下制备。

V的一种核素质量数为65,中子数为36。

请回答下列问题。

(1)GM3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G、M、T、U的气态氢化物中,沸点最高的是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还原性最强的是________。

(3)用离子方程式表示U的非金属性比T的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G的气态氢化物与U单质以物质的量之比1∶3反应,生成二元化合物X和一种气体,该气体遇氨气产生“白烟”,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5)足量G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V2T反应得到V2+和TO2-4并放出气体,气体由G的三种氧化物GO、GO2、G2O4组成,且体积之比为1∶1∶1,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QT 在空气中充分灼烧生成一种稳定的盐,写出此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HF H 2S
(3)H 2S +Cl 2===S ↓+2H ++2Cl -
(4)NCl 3
(5)2Cu 2S +26H ++20NO -3===5NO ↑+5NO 2↑+5N 2O 4↑+6Cu 2++3SO 2-4+13H 2O (6)MgS +2O 2=====高温
MgSO 4
解析 依题意知半导体材料是硅,氟化氢溶液与硅反应生成四氟化硅和氢气,M 为氟元素;氮、磷、钾元素是作物生长需要的三大营养元素,根据六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知G 为氮元素。

K 层和M 层电子数都等于2的元素是镁元素;实验室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备氯气,U 为氯元素。

Q 的原子序数为12,T 的原子序数大于12,由题意可推知T 原子有三个电子层,T 原子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所以T 为硫元素。

V 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65-36=29,V 为铜元素。

(1)NF 3是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

(2)NH 3、HF 、H 2S 、HCl 中,沸点最高的是HF ,HF 分子间存在氢键,且HF 分子间的氢键比氨分子间的氢键强,在标准状况下HF 呈液态,NH 3呈气态,还原性最强的是H 2S 。

(3)氯气与硫化氢或硫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浅黄色硫单质,表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的强,离子方程式为H 2S +Cl 2===S ↓+2H ++2Cl -或S 2-+Cl 2===S ↓+2Cl -。

(4)G 的气态氢化物NH 3与氯气按物质的量之比1∶3反应,则有NH 3+3Cl 2―→X +HCl ,X 为NCl 3。

(5)Cu 2S 和HNO 3反应生成Cu(NO 3)2、H 2SO 4、NO 、NO 2、N 2O 4,将NO 、NO 2、N 2O 4看成整体,生成1 mol “NO +NO 2+N 2O 4”得到6 mol 电子,1 mol Cu 2S 完全反应失去10 mol 电子,根据氧化物还原反应原理配平得3Cu 2S +HNO 3―→5(NO +NO 2+N 2O 4)+6Cu(NO 3)2+3H 2SO 4,由氮元素守恒知HNO 3的化学计量数为32,得3Cu 2S +32HNO 3―→5(NO +NO 2+N 2O 4)+6Cu(NO 3)2+3H 2SO 4,根据氢元素守恒推知产物中有13个H 2O :3Cu 2S +32HNO 3===5(NO +NO 2+N 2O 4)+6Cu(NO 3)2+3H 2SO 4+13H 2O ,离子方程式为3Cu 2S +26H ++20NO -
3===5NO ↑+5NO 2↑+5N 2O 4↑+6Cu 2++3SO 2-4+13H 2O 。

(6)MgS 具有强还原性,在空气中灼烧生成硫酸镁,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MgS +2O 2=====高温
MgSO 4。

12.A 、B 、C 、D 、E 是位于短周期的主族元素,其中A 、B 为金属元素。

已知:①热稳定性H m D>H m C ②C m -、E (m -1)-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③B 与E 在同一周期,在该周期中,E 的原子半径最小,B 的离子半径最小
④A、B所形成的单核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A、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都能反应。

依据上述信息相应的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H m D的电子式________。

(2)C m-和E(m-1)-的还原性强弱为________>________,能证明其还原性强弱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和A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常温下,将等物质的量浓度的H m C溶液和A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显碱性,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B、C、E单质中,符合下列转化关系的是________。

答案
(2)S2-Cl-Cl2+S2-===2Cl-+S↓
(3)Al(OH)3+OH-===AlO-2+2H2O
(4)c(Na+)>c(HS-)>c(OH-)>c(H+)>c(S2-)
(5)S
解析由于E能形成单核阴离子,则E为非金属元素。

根据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A、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都能反应知,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具有两性,故B为Al。

根据A、B所形成的单核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知,A、B在同一周期,故A为Na。

根据B、E在同一周期且该周期中E原子半径最小知,E为Cl,得m=2,根据
C m-与E(m-1)-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知,C为S。

根据热稳定性H2D>H2S知,D为O。

(1)H2O的电子式为
(2)非金属性Cl>S,还原性S2->Cl-,可以根据单质间的置换反应证明还原性强弱。

(3)Al(OH)3和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OH-===AlO-2+2H2O。

(4)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H2S与NaOH溶液混合得到NaHS溶液,由于溶液显碱性,说明HS-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故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c(Na+)>c(HS-)>c(OH-)>c(H +)>c(S2-)。

(5)根据图示中转化关系知,该单质能够连续氧化,故为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