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意历史之因“战败”垂名的项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快意历史之因“战败”垂名的项羽
在中国历史上,他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历史的最终定论他是一个败将,却因此而名垂千古。
他是谁,有多少谜团和故事......
他,打破了“成王败寇”的历史铁律
他的名垂千古与一个人息息相关,那就是司马迁。
在司马迁的笔下,项羽获得了皇帝的待遇,给他单立本纪,很多正儿八经的皇帝都没有这个待遇。
可见,司马迁对他的认可乃至偏爱。
可以说,《史记》奠定了千百年来人们对项羽评价的情感基调,历朝历代的人们,只要是读过这本书的,都会受其影响,尤其是历代皇帝,他们左右着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历朝的当政者们谁没读过这本书呢?
又因为《史记》对后人的巨大影响力和可靠性(被尊为信史),世人将对项羽的褒奖评价得到进一步强化。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是“千古第一词人”李清照写的一首词。
词直呼其名,对项羽的思念和景仰之情可见一斑。
大家翻阅李清照所有诗词,涉及赞赏的人物很少,直呼其名的也就是只有项羽。
李清照作为一代词宗,她本身就是一座高山,能入她法眼的少之又少,但偏偏就有项羽。
之后还有很多文人墨客和各界大咖纷纷对其大加美誉。
项羽有何德何能“独领异骚”?
一般来说,要成为异端,打破常规,必须具有超强的能量。
只要这样才能翻转成见,打破人们心中深植的传统认知,树立新的价值评判标杆。
一是项羽是个军事天才,有超常的军事才能。
根据历史记载,项羽研习兵书并不是很刻苦,实际上他也没有时间来读书,不属于学而优则强的人物,除了叔父项梁的点拨,很多的战略打法是自己在战争实践中琢磨出来的,人往往很奇怪,有些能力和本事好像心里有似的,没学过也没听过,我想着这就是所谓的天赋吧!从此点来看,项羽就是一个妥妥的军事天才。
从项羽战绩来看,古往今来,单纯就军事能力来说,项羽一定是排在前三的。
如果没有项羽在巨鹿之战重创秦朝军队,刘邦仍然无法撼动大秦的江山。
笔者觉得,即便是秦始皇活着,对于项羽的剿灭也应该头疼费劲,并存在干不过的可能。
章邯是秦朝很有名的大将了,却被20出头的毛头小伙多次打败。
当然,秦朝的朝堂生态不同了,章邯得不到及时救援,秦二世昏庸无能、赵高祸国殃民,整个秦国被赵高鼓捣的乌烟瘴气,奄奄一息。
但项羽在对战中的军事表现已经足以证明其军事能力的不俗乃至杰出。
二是项羽出身名门,人们知觉不知觉的对其高看一眼。
将门之后的出身让项羽的名声增辉不少。
项羽是实实在在的官宦子弟。
可以说根正苗红,打小就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三是项羽接受过良好教育并且臂力和才气过人。
笔者觉得单纯认为项羽刚愎自用、有勇无谋、甚至胸无点墨是不客观的。
项羽力可抗鼎,但人们往往因为一个人体能的超常便推知其大脑的低能,从项羽的那首绝命诗来看,项羽除了熟读兵法的同时,诗词功底一定也不差。
四是项羽私生活节制、对感情忠贞。
在封建时代,做到这一点极其可贵,甚至可以说是绝无仅有。
这也是刘邦和他之间最大的差距,极大影响了对项羽的人格评价。
尤其那些郁不得志又被流氓政治打压的仁人志士和文人墨客,以颠覆认知、追念古人讽谕当朝排遣内心。
项羽有几个老婆?有无子女?虞姬到底是项羽何人?
在这方面,历史上传下来的资料很少,这只能说明三点,项羽不是一个沉溺于女色之人,二是项羽对虞姬是真心喜欢、奉为至宝,并可能是唯一,三是虞姬很有可能就是他的老婆。
当然,也存在这种可能,他已经有了老婆,待在老家,养育儿女。
而他真正喜欢的是虞姬。
从这个角度上讲,他有子女的可能性是有的。
军务繁忙,戎马倥偬,危机四伏,瞬息万变,虞姬能日夜陪伴,须臾不离,体现出了虞姬的勇敢、两人的真爱以及项羽超自信的思想心理,同时虞姬的陪伴也给了他温暖和力量。
偏科的天才,才能无法撑起他的野心
项羽的政治能力几乎为零,当上皇帝也不会长久。
当就一个人的能力和他的志向不相匹配的时候,于国是群体悲剧、于个人是前景惨淡。
项羽是很好的战将,如果将理想划定于此,那他应该是另外一种命运。
但依然无法决定命运的好坏,但还是机会如此轰轰烈类的成功、轰轰烈烈的失败。
整个人生搞得跌宕起伏、直升机省和断崖式降,没有基本的稳定更无祥和。
无疑他的政治能力几乎是为零的。
当然这里面少不更事的原因,但是与其军事能力相比,他的政治能力是差很多。
占领即屠杀,动不动就提别人的人头。
他先后提过殷通的人头,宋义的人头,都是自己亲手割掉,给割韭菜似的。
还有他的屠城和坑杀,这些都充分说明此人的血腥和无情。
当你杀的几乎所有人都怕你的时候,实际上你已经走到了陌路。
看不到人民的力量是项羽政治上最不成熟的表现。
在鸿门宴上,项羽也表现出婴儿一般的幼稚,将煮熟的鸭子放走,将垂手可得的天下拱手相让。
同时,他在短暂行使最高权力的时候,他复活战国时的社会体制,分封诸王,并支持六国贵族复国,开历史的倒车,所以,项羽即便当上皇帝,也不会长久,因为他政治上的幼稚以及管理上的欠智慧。
如何评价项羽的奢血残忍?如何评价他的结局或者下场?
笔者觉得这是一个时代的无情和残忍。
此时不是给项羽开脱,对人物的评价一定不能用今天的文明、今天的立场、今天的视觉。
春秋战国,各国之间连年混战,导致群体社会对生命漠视和不尊重,不仅是对外部对外人的生命视同草芥,对自己的生命依然如此。
那时兵败自杀、因仁自杀、为义自杀的人并不鲜见。
如果往前推还大兴殉葬、以人为祭的传统。
文明的低级阶段总是如此,评价一个人不能脱离当时的社会环境。
项羽的死如果用现在的视觉来看,极为残忍,被大卸八块。
汉朝的五位大将有的抢到头、有的抢着脚、有得弄个屁股,根据战利品位置的重要性被赐予高低不同的官衔。
令人惊愕的是,这几个人因此发迹之后均得以善终,或许,项羽罪恶太深,他们的行为一定程度上做了为民除害的好事。
正所谓,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本分一些可能不会飞黄腾达,但绝对不会有飞来横祸。
性格决定命运,但经历铸就性格
我们在评价项羽的时候,一个惯用的词汇就是刚愎自用,其实这是不准确的。
在军事方面,他的战略战术一般都上出自个人,且百战百胜,绝少吸纳别人的意见,他个人也很少反思,所以这也就注定他的绝对自信。
在政治领域,项羽是刚愎自用,他将在用兵方面的极端自信运用于政治。
诚然他的思维认知还和他的知识结构有关,从小只对兵法要略有兴趣,太单一(文学可能强一些),直线思维;同时,对于社会和政治方面的研究很少,尤其生活优渥、不摸底层民情,所有这些都注定了他的最终失败。
(备注:图片系转载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文中观点谨代表个人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