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人教版高中高考物理公式详细大全!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人教版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人教版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_人教版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

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g=9.8m/s2≈10m/s2)3.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人教版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人教版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1-一、力学1、胡克定律: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2、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g 极>g 赤,g 低纬>g 高纬)3、求F 1、F 2的合力的公式:θcos 2212221F F F F F ++=合两个分力垂直时:2221F F F +=合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

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 ≤ F ≤ F 1 +F 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 F 合=0 或 F x 合=0 F y 合=0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 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 μN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②μ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万有引力: 1)公式:F=G221r m m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G 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 N ·m 2 / kg 22)在天文上的应用:(M :天体质量;R :天体半径;g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r 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 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a 、万有引力=向心力 F 万=F 向即 '422222mg ma r Tm r m r v m r Mm G =====πω 由此可得: ①天体的质量: ,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人教版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人教版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一、力学1、胡克定律: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2、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g 极>g 赤,g 低纬>g 高纬)3、求F 1、F 2的合力的公式: θcos 2212221F F F F F ++=合两个分力垂直时: 2221F F F +=合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

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 ≤ F ≤ F 1 +F 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 F 合=0 或 F x 合=0 F y 合=0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 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 μN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②μ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万有引力: 1)公式:F=G221r m m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G 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 N ·m 2 / kg 22)在天文上的应用:(M :天体质量;R :天体半径;g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r 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 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a 、万有引力=向心力 F 万=F 向即 '422222mg ma r Tm r m r v m r Mm G =====πω 由此可得:①天体的质量: ,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2020高考物理公式大全

2020高考物理公式大全

2020高考物理公式大全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即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其速度时间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表示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都相同,即速度(v)的变化量与对应时间(t)的变化量之比保持不变(加速度不变),这样的运动是变速运动中最简单的运动形式,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0高考物理公式大全,希望大家喜欢!2020高考物理公式大全一动力学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 {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5.超重:FN>G,失重:FN<g p="" {加速度方向向下,均失重,加速度方向向上,均超重}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见第一册P67〕注: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或者是匀速转动。

2020高考物理公式大全二圆周运动主要公式主要公式线速度v=ωr求线速度,除了可以用,也可推导出v=2πr/T(注:T为周期)=ωr=2πrn(注:n代表转速,n与T可以互相转换,公式为T=1/n),π代表圆周率同样的,求角速度可以用ω=弧度/t=2π/T=v/r=2πn其中S为弧长,r指半径,V为线速度,a为加速度,T为周期,ω为角速度(单位:rad/s)。

匀速相关公式1、v(线速度)=l/t=2πr/T=ωr=2πrf=2πnr(l代表弧长,t代表时间,r代表半径,n为频率,ω为角速度)2、ω(角速度)=θ/t=2π/T=2πf(θ表示角度或者弧度)3、T(周期)=2πr/v=2π/ω4、f(频率)=1/T6、Fn(向心力)=mrω?=mv?/r=mr4π?/T?=mr4π?f?7、an(向心加速度)=rω?=v?/r=r4π?/T?=r4π?n?8、绳子拉球过顶点时重力充当向心力,即mg=mv?/r,因此最小速度为v=(gr)?9、Jmax(功最大值)=Fn×πr杆拉球时,v过顶点的最小速度为02020高考物理公式大全三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之完整版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之完整版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之完整版高中物理公式1.运动学公式:v = v0 + ats = v0t + 1/2at^2v^2 - v0^2 = 2as2.牛顿定律:F = ma3.能量守恒:E = Ek + Ep4.动量守恒:p = mv5.引力定律:F = Gm1m2/r^26.圆周运动:v = ωra = ω^2rT = 2πr/v7.功和功率:W = FscosθP = W/t8.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f = μFn9.能量和功:E = W + Q10.机械能守恒:Ek1 + Ep1 = Ek2 + Ep2以上是高中物理公式的概述,其中包括运动学公式、牛顿定律、能量守恒、动量守恒、引力定律、圆周运动、功和功率、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能量和功、机械能守恒等。

这些公式在物理学中非常重要,学生们需要掌握它们的含义和应用。

合外力为零或接近于零,或某个方向上的合外力为零时,下面的公式适用于一动一静的弹性碰撞模型:Mv1=Mv1'+mv2'①Mv2=Mv2'+M-mv1'②其中,M和m分别为两个物体的质量,v1和v2是碰撞前的速度,v1'和v2'是碰撞后的速度。

在电学中,元电荷的大小为e=1.6×10^-19C。

电荷可以通过三种方式产生:摩擦起电、感应起电和接触起电。

库仑定律表明,两个电荷之间的电场力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电场强度的定义式为E= F/Q,其中F是电场力,Q是电荷。

在真空中,电场强度的决定式为E=kQ/r^2.电场线的方向与正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相同。

电势差可以表示为UAB=WAB/q,其中WAB表示从A到B的电场做功。

电势表示为从某点到无穷远的电势能。

场强可以表示为E=U/(4πkQ/r^2)。

电阻可以表示为R=ρ=l/A,其中l为电线的长度,A为其横截面积。

电流可以表示为I=Q/t,其中Q是电荷,t是时间。

电容可以表示为C=Q/U,其中U是电势差。

2020年人教版高中高考物理公式详细大全!

2020年人教版高中高考物理公式详细大全!

O? ?A B? C?
X1 X2 X3
D? E
?
a
( 2)
C
B
T
CD BC
T2

重要推论:
X4 X5
图1
( 1)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v t v v0 vt
2
2;
( 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差是一个恒量:如图
1,设时间间隔为 T ,加速度为 a ,
( 3)初速度为 0 的 n 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 S 之比: s1: s2: s3 : sn 1: 3 : 5 : : (2 n 1) ;
( 4)初速度为 0 的 n 个连续相等的位移内 t 之比: t1 : t 2 : t3 : tn 1: 2 1 : 3 2 : : n n 1 ;
a
( 5)
sm sn m n T 2 或 Sm Sn
( n ): r / s ;半径 ( r ):米 ( m );线速度 ( v ): m/ s ;角速度 ( ): rad / s ;向心加速度: m / s2 。
注:( 1)向心力可以由某个具体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指
向圆心;
( 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
vy gt

vx v0
7、合位移: s x 2 y 2
2
v0t
2
1 gt 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 2
: tan
y gt

x 2v0
8、水平方向加速度: ax 0 ;竖直方向加速度: ay g 。

2020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公式

2020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公式

2020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公式高考物理在理综中是很重要的一门学科。

要想学好高中物理,必须掌握物理知识点和常用的公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公式,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高考物理质点的运动公式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2.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3.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4.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f2)5.互成角度力的合成: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 f1⊥f2时:f=(f12+f22)1/26.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7.力的正交分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高考物理动力学公式知识点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 {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5.超重:fn>g,失重:fnr}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见第一册p175〕5.机械波、横波、纵波〔见第二册p2〕6.波速v=s/t=λf=λ/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10.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见第二册p21〕}高考物理必备基础公式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x=vt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v0+at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x=v0t+at2/2向心加速度的关系:a=ω2r a=v2/r a=4π2r/t2力对物体做功的计算式:w=fl牛顿第二定律:f=ma曲线运动的线速度:v=s/t曲线运动的角速度:ω=θ/t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v=ωr周期和频率的关系:tf=1功率的计算式:p=w/t动能定理:w=mvt2/2-mv02/2重力势能的计算式:ep=mgh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一:直线运动理解口诀:1.物体模型用质点,忽略形状和大小;地球公转当质点,地球自转要大小。

人教版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人教版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一、力学1、胡克定律: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2、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g 极>g 赤,g 低纬>g 高纬)3、求F 1、F 2的合力的公式: θcos 2212221F F F F F ++=合两个分力垂直时: 2221F F F +=合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

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ú F 1-F 2 ú £ F £ F 1 +F 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 F 合=0 或 F x 合=0 F y 合=0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 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 mN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②m 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万有引力: 1)公式:F=G221r m m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G 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N ·m 2/ kg 22)在天文上的应用:(M :天体质量;R :天体半径;g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r 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 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a 、万有引力=向心力 F 万=F 向即 '422222mg ma r Tm r m r v m r Mm G =====πω 由此可得:①天体的质量: ,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5 波长λ:两个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fvvT 注意:①横波中两个相邻波峰或波谷问距离等于一个波长。 ②波在一个周期时间里传播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 波速: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机械波的传播速度由介质决定。 波速v波长λ频率f关系:fTv (适用于一切波) 注意:波的频率即是波源的振动频率,与介质无关。 二、电磁学 (一)电场 1、库仑力:221rqqkF (适用条件:真空中点电荷) k = 9.0×109 N·m2/ c2 (静电力恒量) 电场力:F = E q (F 与电场强度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2、电场强度: 电场强度是表示电场强弱的物理量。 定义式: qFE 单位: N/C (e=1.6X10-19 N/C ; me =9.3X10-31 ; 比荷:1.76X1011 C/Kg) 点电荷电场场强 rQkE 匀强电场场强 dUE 3、电势,电势能 qEA电,AqE电 顺着电场线方向,电势越来越低。 4、电势差U,又称电压 qWU UAB = φA -φB 5、电场力做功和电势差的关系 WAB = q UAB 6、粒子通过加速电场 221mvqU 7、粒子通过偏转电场的偏转量 2022022212121VLmdqUVLmqEaty 粒子通过偏转电场的偏转角 20mdvqULvvtgxy 8、电容器的电容 cQU 电容器的带电量 Q=cU 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kdSc4 (二)直流电路 1、电流强度的定义:I = Qt 微观式:I=nevs (n是单位体积电子个数,) 2、电阻定律: 电阻率ρ:只与导体材料性质和温度有关,与导体横截面积和长度无关。 单位:Ω·m SlR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一、力学 1、胡克定律:f = kx (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 2、重力: G = mg (g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g极>g赤,g低纬>g高纬) 3、求F1、F2的合力的公式: cos2212221FFFFF合 两个分力垂直时: 2221FFF合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1-F2 F F1 +F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 F合=0 或 Fx合=0 Fy合=0 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 5、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 N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 说明:①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②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静 fm (fm为最大静摩擦力) 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万有引力: 1)公式:F=G221rmm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G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 N·m2 / kg2 2)在天文上的应用:(M:天体质量;R:天体半径;g: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r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 a 、万有引力=向心力 F万=F向 即 '422222mgmarTmrmrvmrMmG 由此可得: ①天体的质量: ,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②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 ,轨道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小。 ③ 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 ,轨道半径越大,角速度越小。 ④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 ,轨道半径越大,周期越大。 ⑤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 ,周期越大,轨道半径越大。 ⑥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2rGMa,轨道半径越大,向心加速度越小。 ⑦地球或天体重力加速度随高度的变化:22)('hRGMrGMg 2324GTrMrGMv3rGMGMrT3243224GMTr

高考物理公式大全

高考物理公式大全

高考物理公式大全一、直线运动。

1. 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

- 速度公式:v = v_0+at- 位移公式:x=v_0t+(1)/(2)at^2- 速度 - 位移公式:v^2-v_0^2 = 2ax- 平均速度公式:¯v=(v + v_0)/(2)(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x=¯vt2. 自由落体运动公式。

- 速度公式:v = gt- 位移公式:h=(1)/(2)gt^2- 速度 - 位移公式:v^2=2gh(v_0 = 0,加速度a = g,方向竖直向下,g≈9.8m/s^2或g = 10m/s^2)3. 竖直上抛运动公式。

- 速度公式:v = v_0 - gt- 位移公式:h=v_0t-(1)/(2)gt^2- 速度 - 位移公式:v^2-v_0^2=-2gh- 上升到最高点的时间t=(v_0)/(g),上升的最大高度H=frac{v_0^2}{2g}二、相互作用。

1. 重力公式。

- G = mg(G为重力,m为物体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2. 胡克定律。

- F = kx(F为弹簧弹力,k为弹簧劲度系数,x为弹簧形变量)3. 摩擦力公式。

- 滑动摩擦力F_f=μ F_N(F_f为滑动摩擦力,μ为动摩擦因数,F_N为接触面间的正压力)- 静摩擦力0≤ F_f静≤ F_max(F_max为最大静摩擦力,一般情况下F_max≈μ_sF_N,μ_s为静摩擦因数)三、牛顿运动定律。

1. 牛顿第二定律。

- F = ma(F为物体所受合外力,m为物体质量,a为物体加速度)2. 牛顿第三定律。

- F=-F'(两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四、曲线运动。

1. 平抛运动公式。

- 水平方向:x = v_0t,v_x=v_0(水平方向为匀速直线运动)- 竖直方向:y=(1)/(2)gt^2,v_y = gt- 合速度大小v=√(v_x)^2+v_{y^2}=√(v_0)^2+g^2t^2- 合速度方向tanθ=(v_y)/(v_x)=(gt)/(v_0)(θ为合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 合位移大小s=√(x^2)+y^{2}- 合位移方向tanα=(y)/(x)=(gt)/(2v_0)(α为合位移与水平方向夹角)2. 圆周运动公式。

高考必备物理36个公式

高考必备物理36个公式

高考必备物理36个公式物理公式是高考物理考试不可或缺的部分,掌握公式可以在考试中事半功倍。

下面是高考物理考试中36个必备的公式。

一、力学部分1. 力的合成与分解公式:F=F1+F2,F1=Fcosα,F2=Fsinα2. 牛顿第一定律:F=03. 牛顿第二定律:F=ma4. 牛顿第三定律:F1=-F25. 动能定理:W=ΔE=ΔK6. 动能公式:K=1/2mv²7. 动量定理:FΔt=Δp=mΔv8. 动量守恒定律:p1+p2=p1'+p2'9. 势能公式:Ep=mgh10. 弹性势能公式:Ee=1/2kx²11. 等压过程中气体内能变化公式:ΔU=Q12. 等温过程中气体内能变化公式:ΔU=013. 等容过程中气体内能变化公式:ΔU=Q14. 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15. 热力学第二定律:ΔS=Q/T二、热学部分16. 热传导公式:Q/t=kA(ΔT/x)17. 热对流公式:Q/t=hA(ΔT)18. 热辐射公式:P=eσA(T^4-T0^4)19. 热功定理:W=Q20. 等温过程中理想气体压强公式:pV=C21. 等压过程中理想气体温度公式:V/T=C22. 等容过程中理想气体压强公式:p/T=C23.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24. 热容公式:Q=mcΔT25. 摩尔热容公式:Cv=3/2R,Cp=5/2R三、电学部分26. 电场强度公式:E=F/q27. 电势能公式:W=qV28. 电势差公式:ΔV=Vb-Va29. 电容公式:C=Q/V30. 平行板电容公式:C=εA/d31. 电阻公式:R=ρl/A32. 串联电阻公式:R=R1+R2+R3+...33. 并联电阻公式:1/R=1/R1+1/R2+1/R3+...34. 欧姆定律:I=V/R35. 磁场强度公式:B=F/qs36. 洛伦兹力公式:F=q(v×B)以上36个公式是高考物理考试中的必备公式,掌握这些公式可以在考试中事半功倍。

人教版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人教版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一、力学1、胡克定律: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2、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g 极>g 赤,g 低纬>g 高纬)3、求F 1、F 2的合力的公式:θcos 2212221F F F F F ++=合两个分力垂直时: 2221F F F +=合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

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ú F 1-F 2 ú £ F £ F 1 +F 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 F 合=0 或 F x 合=0 F y 合=0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 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 mN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②m 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万有引力: 1)公式:F=G221r m m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G 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 N ·m 2 / kg 22)在天文上的应用:(M :天体质量;R :天体半径;g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r 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 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a 、万有引力=向心力 F 万=F 向 即 '422222mg ma r Tm r m r v m r Mm G =====πω由此可得:①天体的质量: ,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高中物理高考所有公式归纳

高中物理高考所有公式归纳

高中物理高考所有公式归纳高中物理高考所有公式归纳: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各种公式是非常重要的,它们是帮助我们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的重要工具。

在高考中,熟练掌握物理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题。

下面将对高中物理高考中常见的公式进行归纳和总结,希望对备战高考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1. 力学部分公式:1.1 牛顿第二定律:$F=ma$,其中$F$为力,$m$为质量,$a$为加速度。

1.2 动能公式:$E_k=\frac{1}{2}mv^2$,其中$E_k$为动能,$m$为质量,$v$为速度。

1.3 势能公式:$U=mgh$,其中$U$为势能,$m$为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h$为高度。

2. 热学部分公式:2.1 热力学第一定律:$Q=mc\Delta T$,其中$Q$为热量,$m$为质量,$c$为比热容,$\Delta T$为温度变化。

2.2 热力学第二定律:$\eta=\frac{W}{Q_h}$,其中$\eta$为热机效率,$W$为工作,$Q_h$为吸热。

3. 光学部分公式:3.1 薄透镜成像公式:$\frac{1}{f}=\frac{1}{d_o}+\frac{1}{d_i}$,其中$f$为焦距,$d_o$为物距,$d_i$为像距。

3.2 折射率公式:$n=\frac{c}{v}$,其中$n$为折射率,$c$为光在真空中的速度,$v$为光在介质中的速度。

4. 电磁部分公式:4.1 电压公式:$U=IR$,其中$U$为电压,$I$为电流,$R$为电阻。

4.2 欧姆定律:$V=IR$,其中$V$为电压,$I$为电流,$R$为电阻。

4.3 电功率公式:$P=VI=I^2R=V^2/R$,其中$P$为功率,$V$为电压,$I$为电流,$R$为电阻。

以上是高中物理高考中常见的公式归纳,希望同学们可以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这些公式,取得优异的成绩。

加油!。

人教版高中物理公式大全1

人教版高中物理公式大全1

一、力学1、克定律: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2、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g 极>g 赤,g 低纬>g 高纬)3、求F 1、F 2的合力的公式:θcos 2212221F F F F F ++=合两个分力垂直时: 2221F F F +=合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

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围:⎥ F 1-F 2 ⎥ ≤ F ≤ F 1 +F 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 F 合=0 或 F x 合=0 F y 合=0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 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 μN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②μ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围: 0≤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 6、 万有引力: 1)公式:F=G221r m m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G 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 N ·m 2 / kg 22)在天文上的应用:(M :天体质量;R :天体半径;g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r 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 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a 、万有引力=向心力 F 万=F 向 天体的卫星即 r m rv mr Mm G 222ω== c 、第一宇宙速度:第一宇宙速度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所必须具有的速度。

人教版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人教版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一、力学1、胡克定律: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2、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g 极>g 赤,g 低纬>g 高纬)3、求F 1、F 2的合力的公式: θcos 2212221F F F F F ++=合两个分力垂直时: 2221F F F +=合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

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 ≤ F ≤ F 1 +F 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 F 合=0 或 F x 合=0 F y 合=0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 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 μN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②μ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万有引力: 1)公式:F=G221rm m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G 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 N 〃m 2 / kg 22)在天文上的应用:(M :天体质量;R :天体半径;g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r 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 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a 、万有引力=向心力 F 万=F 向 即 '422222mg ma r Tmr m rvmrMm G =====πω由此可得:①天体的质量: ,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人教版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人教版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一、力学1、胡克定律:f=kx〔x为伸长生或压缩型,k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2、重力:G = mg 〔g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g饮〉g冷g-g.〕3、求%、F2的合力的公式:% =y/F l2+F£+2F l F2cos^两个分力垂直时:=西 +琦注意:〔1〕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那么.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2〕两个力的合力范围:F I-F2 F F I+F2〔3〕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4、物体平衡条件:口产0或F x r;=0 F y ;?=0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5、摩擦力的公式:〔1〕滑动摩擦力:/= N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说明:①N为接触面间的前力〔压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② 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无关.〔2〕静摩擦力: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大小范困:0 fa fm 〔fm为最大静摩擦力〕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③摩擦力的方 .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nLHK6、万有引力:1〕公式:F二G—4二〔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G为万有引力恒量:G= X10・i】N・m2/kg22〕在天文上的应用:〔M:天体质量:R:天体半径:g:天体外表重力加速度:r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力表示离地面或天体外表的高度〕a、万有引力二向心力 F “二F胃「Mm v2,4病G —— = m — = mco^r = m —— r = nui = mg 厂r T’由此可得:①天体的质量:M,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恻心处〕的质量.GT2②行星或卫星做匀速网周运动的线速度: ,轨道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小.③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GM0=\1丁 ,轨道半径越大,角速度越小.⑥行星或卫星做匀速网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GM轨道半径越大,向心加速度越小.⑦地球或天体重力加速度随高度的变化:GM GM(R + 〃)④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⑤行星或卫星做匀速网周运动的轨道半径:T |4 万 2/T =\^GA T ,轨道半径越大,周期越大.GMT 1 ,周期越大,轨道半径越大.一1 4储VVyy o * i/2y sn4//M GT 2 3m'〜34⑧天体的平•均密度:p = = -; ---------- = --------- ;—r特别地:"i r=R 时:pT^ =V4 3 GT 2/?3 G_7TK3b 、在地球外表或地面附近的物体所受的重力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即〃%=6号 :・gR? = GM o 在不知地球质殳的情况下 R-可用其半径和外表的重力加速度来表示,此式在天体运动问题中经常应用,称为黄金代换式.c 、第一宇宙速度:第一宇宙速度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留周运动所必须具有的速度.也是人造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v = ^―― = = 7.9〃〃?/ s第二宇宙速度:V2f 使物体挣脱地球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 第三宇宙速度:内",使物体挣脱太阳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7、牛顿第二定律:F. =〃〃/ =包仿面一个是据动量定理推导〕A/理解:〔1〕矢量性 〔2〕瞬时性 〔3〕独立性 〔4〕同体性 〔5〕同系性 〔6〕同单位制 牛顿第三定律:F=・F'〔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8、匀变速直线运动:根本规律:1V t = V o + a t S = v o t+ —a t 2几个重要推论:〔1〕 v ; =2as 〔结合上两式 知三求二〕特别地,在天体或地球外表:g0=丝R 2R 1八(R + 〃)2 6°匕二%+叫 、、_ 1 2j ,=12ass = %7+ a , 匀加速宜地运动:a 为正值2 勾减球苴统运动:,为负他A Sat Ba=0〔2〕 AB 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匀速:/2=%/2,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2<%/2(4)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①在Is、2sx 3s ............... ns内的位移之比为22: 32............... n2②在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第ns内的位移之比为1: 3:5……〔2n-l〕③在第1m内、第2m内、第3m内……第nm内的时间之比为1:〔& - 1〕:〔 Q _拒〕……〔17 n—V〕(5).(6)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s = .T2 〔a: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T: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9自由落体运动Vo=O, a=g10.竖直上抛运动:上升过程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过程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全过程是初速度为V.、加速度为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V -〔1〕上升最大高度:H=—打y(2)上升的时间:t=—〔3〕上升、下落经过同一位置时的加速度相同,而速度等值反向(4)上升、下落经过同一段位移的时间相等.(5)从抛出到落回原位置的时间:t二—1(6)适用全过程的公式:S = V o t --gt2Vt = V o-gt.Vt2 -Vo2= -2gS 〔 S. V t的正、负号的理解〕11、匀速圆周运动公式,一 . s 2rR线速度:V=一= ------ = R=2RRt T0 2^r角速度:=—=——=2^ r T向心加速度:Q 二一=a^F^=—— Z?p RA 胃以 2 4/f2向心力:F= ma = m——=m2 R= m—kR =4 乃 2 m产R R T2注意:〔1〕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向心力就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总是指向忸心.〔2〕卫星绕地球、行星绕太阳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3〕氢原子核外电子绕核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是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库仑力.12、平抛运动公式: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即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水平分运动:水平位移:x=v o t 水平分速度:v x=v0竖直分运动:竖直位移:y = 1gt2竖直分速度:v y=gttan = "- v y = Votan v o =VyCOtytan6Z = —tan =2 tan axi13、功:W = FS COSa 〔适用于恒力的功的计算,.是F 与S 的夹角〕 〔1〕力F 的功只与F 、5、Q 三者有关,与物体做什么运动无关 〔2〕理解正功、零功、负功〔3〕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重力的功一一量度一一重力势能的变化 电场力的功-一•量度•—电势能的变化•分子力的功••一量度一一分子势能的变化合外力的功…一量度•…一动能的变化安培力做功一一量度•一-其它能转化为电能15、动能定理: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增量〕./I 、1 2 1 2公式: W 介=Ek = Ekz - Eki= — mv 2 — — /HVj 2216、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条件:系统只有内部的重力或弹力〔指弹簧的弹力〕做功.有时重力和弹力都做功. 公式: mgh1+ — inv^ = mgh 2 + — mv ; 2 2具体应用:自由落体运动,抛体运动,单投运动,物体在光滑的斜面或曲面,弹簧振子等ft,17、功率: P= — =Fvcosa 〔在t 时间内力对物体做功的平均功率〕 tP = Fu 〔F 为牵引力,不是合外力:v 为即时速度时,P 为即时功率:v 为平均速度时,P 为平均功率;P 一定时,F 与v 成反比〕 18、功能原理:外力和“其它〞内力做功的代数和等于系统机械能的变化19、功能关系: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摩擦力乘以相对滑动的路程等于系统失去的机械能,等于摩擦产生的热k20、简谐振动的回豆力 F=-kx 加速度.=— 一x m 21、单按振动周期 丁 = 24,二〔与投球质量、振幅无关〕22、弹筑振子周期 T = 2加得23、共振:驱动力的频率等于物体的固有频率时,物体的振幅最大24、机械波: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形成机械波.它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产生条件:要有波源和介质.V='匕2 +4Vo = VCOS v y = vsin14、动能和势能:动能:E k = - mv人2重力势能:E P = mgh 〔与零挎能面的选择有关〕Q = Q 相对=E?—Ei波的分类:①横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有波峰和波谷.②纵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有密部和疏部.波长入:两个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2 = vT =-f 注意:①横波中两个相邻波峰或波谷间距离等于一个波长.②波在一个周期时间里传播的距离等干一个波长.波速: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C机械波的传播速度由介质决定.波速V波长、频率f关系:v =,=歹〔适用于一切波〕注意:波的频率即是波源的振动频率,与介质无关.二、电磁学〔一〕电场1、库仑力:F = k幺华〔适用条件•:真空中点电荷〕厂电场力:F = Eq 〔F与电场强度的方向可以相同, 2、电场强度:电场强度是表示电场强弱的物理量.k= X109N • m2/c2〔静电力恒量〕也可以相反〕3、定义式:E = — q点电荷电场场强匀强电场场强电势,电势能单位:N/CE = k9〔e= N/C rrie=:比荷:c/Kg〕E上 d组,4=q% q领着电场线方向,电势越来越低.4、电势差U,又称电压W U =—q5、电场力做功和电势差的关系6、粒子通过加速电场qU = -mv227、粒子通过偏转电场的偏转型1 , 1 qE 1} 1 qU l3= —at" = --------- = ------------ r-2 2 m匕-2 md匕「粒子通过偏转电场的偏转角吆e =上=也;v t md\^人1/8、电容器的电容C = —U电容器的带电量Q=cU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c =4成4〔二〕直流电路1、电流强度的定义:1=—微观式:knevs 〔n是单位体积电子个数,〕2、电阻定律:电阻率P:只与导体材料性质和温度有关,与导体横被面积和长度无关.玳位:Q -m 3、串联电路总电阻R=R2+R2+R3电压分配幺=&.,. = & .UU2 & &+&功率分配& =8,* 氏 PP2R2%+64、并联电路总电阻 1 = ±+ ±+ ±〔并联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小〕R R] R、 R、两个电阻并联 /?= 12国+&并联电路电流分配人=2, 11= & /12 & R、+ &并联电路功率分配 4. = 2,p - & p巴凡18+先. U n U5、欧姆定律:〔1〕局部电路欧姆定律:/ =—变形:U=IR R = —R IE〔2〕闭合电路欧姆定律:1 = ------- E = U + IrR + r路端电压:U = E-lr=IR输出功率:P =IE-I2 r= I2R〔R = r输出功率最大〕电源热功率:4=/2/电源效率:7/ = --= —= p E R+R6、电功和电功率:电功:W=IUt焦耳定律〔电热〕Q=I,Ri 电功率P=IU, u2纯电阻电路:w=iut=/-/?r = - RP=IUJ非纯电阻电路:w=iut I'Rt P=IU I2r 〔三〕磁场1、磁场的强弱用磁感应强度B来表示:B =—〔条件:B1L〕单位:T II2、电流周围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的方向由安培〔右手〕定那么决定.〔1〕直线电流的磁场〔2〕通电螺线管、环形电流的磁场3、磁场力安培力:破场对电流的作用力.公式:F=BIL 〔B I〕〔B//I 是,F=0〕方向:左手定那么〔2〕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公式:f=qvB 〔B v 〕 方向:左手定那么粒子在磁场中圆运动根本关系式qvB = * 解题关键画图,找圆心画半径粒子在磁场中圆运动半径和周期R =吧, T = - t= -TqBqB 244、磁通量 ①=BS 柳〔垂直于磁场方向的投影是有效面积〕或①〔.是B 与s 的夹角〕△①二①2-力产Aes=8As /股通量是标量,但有正负, 〔四〕电磁感应1 .直导线切割磁力线产生的电动势 E = BLv 〔三者相互垂直〕求瞬时或平均E〔经常和1 = ------- , F .= BIL 相结合运用〕R + rA ① AB AV①一①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 = n ——二〃——S = n —— B=/「——L 求平均Ar Az Z N3 .直杆平动垂直切割磁场时的安培力 F = 02〔安培力做的功转化为电能〕R + r4 .转杆电动势公式E = -B13CD25 .感生电量〔通过导线横截面的电量〕*6.自感电动势 E fl〔五〕交流电L 中性面〔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 2 .电动势最大值£祈=NBSco 二N ①m ①,①,=03 .正弦交流电流的瞬时值 i=l m sin Ctl 〔中性面开始计时,4 .正弦交流电有效值 最大值等于有效值的&倍5 .理想变乐器P 入=为 5 ==〔一组副线圈时〕u 2 % l i n \*6.感抗X L =2和电感特点:通直流,阻交流x c = —7.容抗2寸 电容特点:通交流,阻直流〔六〕电磁场和电磁波1、麦克斯韦电磁理论:<1〕变化的磁场在周围空间产生电场.〔2〕变化的电场在周围空间产生磁场.推论:①均匀变化的磁场在周围空间产生稳定的电场.②周期性变化〔振荡〕的磁场在周围空间产生同频率的周期性变化〔振荡〕的电场:周期性变化〔振荡〕的电场周困也产生同频率周期性 变化〔振荡〕的磁场.「 A① Q=r"八1匝2、电磁场: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总是相互联系的,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叫电磁场.3、电磁波:电磁场由发生区域向远处传播就形成电磁波.4、电磁波的特点1.以光速传播〔麦克斯韦理论预言,赫兹实验验证〕:2.具有能量:3.可以离开电荷而独立存在:4,不需要介质传播:5.能产生反射、折射、干预、衍射等现象.5、电磁波的周期、频率和波速:<v= f=—〔频率在这里有时候用〉来表示〉波速:在真空中,C=3X1OS m/sr三、光学 〔-〕几何光学1、概念:光源、光线、光束、光速、实像、虚像、木影、半影.2、规律:〔1〕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光的独立传播规律:光在传播时,虽屡屡相交,但互不干扰,保持各自的规律传播. 〔3〕光在两种介质交界面上的传播规律①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共面;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干入射角. ②光的析射定律:a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共向: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入射角的正弦跟折射角的正弦之比是常数.即 射入某中介质时,有“=上",只决定于介质的性质,叫介质的折 sinr 射率.c 、设光在介质中的速度为V,那么:// = - 可见,任何介质的折射率大于1.Vd 、两种介质比拟,折射率大的叫光密介质,折射率小的叫光疏介质.③全反射:a 、光由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的交界面时,入射光线全部反射回光密介质中的现象.b 、发生全反射的条件:⑧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⑹入射向等于临界角.临界角c sinC =—④光路可逆原理:光线逆着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方向入射,将沿着原来的入射光线方向反射或折射, 归纳:折射率n = 独'=-=-!— = 4- > 1sin r v sin C 4 介5、常见的光学器件:〔1〕平面镜 〔2〕棱镜 〔3〕平行透明板①光的干预 双缝干预条纹宽度 〔波长越长,条纹间隔越大〕应用:薄膜干预由薄膜前后外表反射的两列光波段加而成,劈形薄膜干预可产生平行相间干预条纹,检查平面,测量厚度,光学 镜头上的镀膜. ②光的衍射一一单缝〔或圆孔〕衍射. 泊松亮斑〔波长越长,衍射越明显〕常见非常有用的经验结论:1、物体沿倾角为.的斜面匀速下滑--u=tana :2、物体沿光滑斜面滑下a=gsin a 物体沿粗糙斜面滑下a=gsin a -geos a3、两物体沿同一直线运动,在速度相等时,距离有最大或沿小:4、物体沿直线运动,速度最大的条件是:a=0或合力为岑.5、两个共同运动的物体刚好脱离时,两物体间的弹力为大,加速度相等.6、两个物体相对静止,它们具有相同的速度:7、水平传送带以恒定速度运行,小物体无初速度放上,到达共同速度过程中,摩擦生热等于小物体的动能. ’8、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内能大小看暹匡做功情况看空当吸热、放热综合以上两项用能量守恒定律分析. 9、电容器接在电源上,电压不变:断开电源时,电容器上电量不变:改变两极即离&不变. 10、磁场中的衰变:外切圆是工衰变,内切圆是JL 衰变,Q, B 是大圆. 11、直导体杆垂直切割磁感线,所受安培力F 二助二生.12、电磁感应中感生电流通过线圈导线横截面枳的电量:Q=NA<I>/R.b 、介质的折射率n :光由真空〔或空气〕四=常数 sin r。

人教版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人教版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一、力学1、胡克定律: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2、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g 极>g 赤,g 低纬>g 高纬)3、求F 1、F 2的合力的公式: θcos 2212221F F F F F ++=合两个分力垂直时: 2221F F F +=合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

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F 1-F 2F F 1 +F 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 F 合=0 或 F x 合=0 F y 合=0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 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N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②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万有引力: 1)公式:F=G221r m m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G 为万有引力恒量:G = ×10-11 N ·m 2 / kg 22)在天文上的应用:(M :天体质量;R :天体半径;g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r 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 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a 、万有引力=向心力 F 万=F 向即 '422222mg ma r Tm r m r v m r Mm G =====πω 由此可得: ①天体的质量: ,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人教版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人教版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一、力学1、胡克定律: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2、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g 极>g 赤,g 低纬>g 高纬)3、求F 1、F 2的合力的公式: θcos 2212221F F F F F ++=合两个分力垂直时: 2221F F F +=合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那么。

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 ≤ F ≤ F 1 +F 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 F 合=0 或 F x 合=0 F y 合=0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 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 μN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②μ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万有引力: 1〕公式:F=G221r m m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G 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 N ·m 2 / kg 22〕在天文上的应用:〔M :天体质量;R :天体半径;g :天体外表重力加速度;r 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 表示离地面或天体外表的高度〕a 、万有引力=向心力 F 万=F 向即 '422222mg ma r Tm r m r v m r Mm G =====πω 由此可得:①天体的质量: ,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人教版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人教版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一、力学1、胡克定律: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2、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g 极>g 赤,g 低纬>g 高纬)3、求F 1、F 2的合力的公式: θcos 2212221F F F F F ++=合两个分力垂直时: 2221F F F +=合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

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 ≤ F ≤ F 1 +F 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 F 合=0 或 F x 合=0 F y 合=0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 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 μN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②μ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万有引力: 1)公式:F=G221r m m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G 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 N ·m 2 / kg 22)在天文上的应用:(M :天体质量;R :天体半径;g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r 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 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a 、万有引力=向心力 F 万=F 向即 '422222mg ma r Tm r m r v m r Mm G =====πω 由此可得:①天体的质量: ,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考复习——物理公式大全一、质点的运动------直线运动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定义式):ts v =; 2、有用推论:as v v t 2202=-; 3、中间时刻速度:202tt v v v v +==; 4、末速度:at v v t +=0;5、中间位置速度:22202ts v v v +=;6、位移:200212at t v t v v t v s t +=⋅+=⋅=; 7、加速度:tv v a t 0-={以0v 为正方向,a 与0v 同向(加速)0>a ;反向则0<a }; 8、实验用推论:2aT s =∆{s ∆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 )内位移之差} 常见计算:(1)2B AB BC T υ+=,2C BC CDT υ+=;(2)2C BCD BCa TT υυ--==;重要推论:(1)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202tt v v v v +==;(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差是一个恒量:如图1,设时间间隔为T ,加速度为a ,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分别为1S ,2S ,3S ,……,nS ;11X S =,122X X S -=,233X X S -=……则S ∆=12S S -=23S S -= …… =1--n n S S = 2aT ;无论匀加速还是匀减速总有:202t t v v v v +==<22202ts v v v +=;9、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设T 为时间单位,则有:(1)1T 末、2T 末、3T 末、…… nT 末的瞬时速度之比为:n v v v v n ::3:2:1::::321 =;(2)1T 内、2T 内、3T 内…… nT 内位移之比为:2222321::3:2:1::::n s s s s n =; (3)初速度为0的n 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S 之比:)12(::5:3:1321-=n s s s s n :::; (4)初速度为0的n 个连续相等的位移内t 之比:()()()1::23:12:1:::321----=n n t t t t n ;(5)()()2T n m s s a n m --=或()2aT n m S S n m -=-(利用上各段位移,减少误差→逐差法)。

10、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0v ):s m /;加速度(a ):2/s m ;末速度(t v ):s m /;时间(t )秒(s );位移(s ):米(m );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h km s m /6.3/1=。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tv v a t 0-=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

(二)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00=v ;2、末速度:gt v t =;3、下落高度:221gt h =(从0v 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gh v t 22=。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22/10/8.9s m s m g a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三)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2021gt t v x -=;2、末速度:gt v v t -=0(22/10/8.9s m s m g ≈=);3、有用推论:gh v v t 2202-=-;4、上升最大高度:gvH m 220=(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gv t 02=(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曲线运动 (一)平抛运动1、水平方向速度:0v v x =;2、竖直方向速度:gt v y =;3、水平方向位移:t v x 0=;4、竖直方向位移:221gt y =;5、运动时间:gh t 2=; 6、合速度:()22022gt v v v v y x t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θ:0tan v gtv v xy ==θ; 7、合位移:()22202221⎪⎭⎫⎝⎛+=+=gt t v y x s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02tan v gt x y ==α。

8、水平方向加速度:0=x a ;竖直方向加速度:g a y =。

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 ,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y h 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3)θ与α的关系为αθtan 2tan =;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 是解题关键;(5)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二)匀速圆周运动1、线速度:trts v ⋅==π2; 2、角速度:f Tt ⋅===ππθω22; 3、向心加速度:()r f r T r r v a 222222⋅=⎪⎭⎫ ⎝⎛===ππω;4、向心力:ma v m r T m r m r v m F F ==⎪⎭⎫⎝⎛====ωπω2222合向;5、周期与频率:fT 1=;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r v ⋅=ω;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n ⋅=πω2(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 ):(m );角度(θ):弧度(rad );频率(f ):赫(Hz );周期(T ):秒(s );转速(n ):s r /;半径(r ):米(m );线速度(v ):s m /;角速度(ω):s rad /;向心加速度:2/s m 。

注:(1)向心力可以由某个具体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指向圆心;(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向心力不做功,但动量不断改变。

(三)万有引力1、开普勒第三定律:⎪⎪⎭⎫⎝⎛==GM K K R T 2324π;{R :轨道半径;T :周期;K :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 2、万有引力定律:221rm m GF =(2211/1067.6kg m N G ⋅⨯=-,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mg R GMm =2;2R GMg ={R :天体半径(m );M :天体质量(kg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r GM v =;3r GM =ω;GMr T 32⋅=π{M :中心天体质量};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s km r GMr g v /9.71===地地地;s km v /2.112=;s km v /7.163=; 6、地球同步卫星:()()()h r T m h r T m h r GMm +=+⎪⎭⎫⎝⎛=+地地地222242ππ{km h 36000≈;h :距地球表面的高度;地r :地球的半径};注:(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引向F F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一同三反);(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s km /9.7。

三、力(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 (一)常见的力1、重力:mg G =(方向竖直向下,22/10/8.9s m s m g ≈=,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2、胡克定律:x k F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 :劲度系数(m N /);x :形变量(m )};3、滑动摩擦力:N F F ⋅=μ{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N F :正压力(N )};4、静摩擦力m f f ≤≤静0(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m f 为最大静摩擦力);5、万有引力:221rm m G F =(2211/1067.6kg m N G ⋅⨯=-,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6、静电力:221rQ Q kF =(229/100.9C m N k ⋅⨯=,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7、电场力:qE F =(E :场强C N /;q :电量C ;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8、安培力:θsin BIL F =(θ为B 与L 的夹角,当L ⊥B 时:BIL F =,B //L 时:0=F );9、洛仑兹力:θsin qvB f =(θ为B 与v 的夹角,当v ⊥B 时:qvB f =,v //B 时:0=f )。

注:(1)劲度系数k 由弹簧自身决定;(2)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3)m f 略大于N F ⋅μ,一般视为N m F f ⋅=μ; (4)相关内容:静摩擦力(大小、方向);(5)物理量符号及单位:B :磁感强度(T );L :有效长度(m );I :电流强度(A );v :带电粒子速度(s m /);q :带电粒子(带电体)电量(C );(6)安培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则判定。

(二)力的合成与分解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21F F F +=,反向:()2121F F F F F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θcos 2212221F F F F F ++=(余弦定理),1F ⊥2F 时:2221F F F +=;3、合力大小范围:2121F F F F F +≤≤-;4、力的正交分解:αcos F F x =,αsin F F y =(α为合力与x 轴之间的夹角xy F F =αtan )。

注:(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 (4)1F 与2F 的值一定时,1F 与2F 的夹角(θ角)越大,合力越小;(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四、动力学(运动和力)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ma F =合或mF a 合={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 F '-={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 、F '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4、共点力的平衡:0=合F ,推广{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5、超重:G F N >,失重:G F N <{加速度方向向下,均失重,加速度方向向上,均超重};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