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第3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第3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期末试卷
含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单选)甲、乙为两颗地球卫星,其中甲为地球同步卫星,乙的运行高度低于甲的运行高度,两卫星轨道均可视为圆轨道。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
B. 乙的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C. 甲的周期大于乙的周期
D.甲在运行时能经过北极的正上方
参考答案:
C
2. (单选)某物体以20 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下列对物体4 s内的运动描述错误的是()
A.上升最大高度20 m B.位移大小为40 m
C.速度改变量的方向向下D.平均速率为10 m/s
参考答案:
B
3. 一质量不计的弹簧原长为10 cm,一端固定于质量m=2 kg的物体上,另一端施一水平拉力F.( g=10m/s2,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
(1)若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当弹簧拉长至14cm时,物体恰好被拉
动,弹簧的劲度系数多大?
(2)若将弹簧拉长至11 cm时(物体在滑动过程中),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多少?
(3)物体静止时,若将弹簧拉长至13cm,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多少?
参考答案:
(1)由题意得,物体与地面间最大静摩擦力fmax=μmg=0.2×2×10N=4N (3分)
物体恰好被拉动,物体所受弹力等于最大静摩擦力:F1=kx1=fmax得
(3分)
物体相对地面滑动,受到滑动摩擦力f2=μmg=0.2×2×10N=4N (3分)
(3)弹簧弹力F3=kx3=100×(13-10)×10-2N=3N<fmax (2分)
受到静摩擦力 (2分)
4. 一个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在第3秒内与第6秒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x1 : x2,通过第3m与通过第6m时的平均速度之比为v1 : v2,则正确的是( )
A . x1 : x2=5:11,v1 : v2=(-): (-)
B. x1 : x2=1: 4,v1 : v2=1 :
C. x1 : x2=5:11,v1 : v2=(+): (+)
D. x1 : x2=1 : 4,v1 : v2=(-) : (-)
参考答案:
C
5. (单选)一支队伍沿平直的公路匀速前进,其速度大小为v1,队伍全长为L.一个通讯兵从队尾以速率v2(v2>v1)赶到队前然后立即原速率返回队尾,则这个过程中通讯兵通过的路程和位移分别是()
A.,
B.,
C ,
D 无法确定
参考答案:
考点:匀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像.
分析:本题如果以地面为参考系分析较为复杂,可以以行进的队伍为参考系,可以将运动简化.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列出等式和几何关系求解.
解答:解:本题如果以地面为参考系分析较为复杂,可以以行进的队伍为参考系.在通讯兵从队尾向队前前进的过程中,通讯兵相对于队伍的速度为v2﹣v1;
在从队前返回队尾的过程中,通讯兵相对于队伍的速度为v2+v1.通讯兵两次相对于队伍的位移均为l,设运动的时间分别为t1、t2,
则有:t1=,t2=
通讯兵通过的路程为两段路程的和,即有:s′=v2t1+v2t2
将上面的关系式代入得:s′=v2(+)=;
整个个过程中,通讯兵通过的位移大小等于队伍前进的距离,即有:
s=v1(+)=;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位移和路程的计算,关键是计算向前的距离和向后的距离,难点是知道向前的时候人和队伍前进方向相同,向后的时候人和队伍前进方向相反.
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
6. (6分)---个皮球从4m高的地方竖直下落,碰地后反弹跳起1m,它所通过的路程
是 m,位移的大小是 m;若皮球最终停在地面上,则在整个过程中皮球的位移是 m.
参考答案:
5 3 4(每空2分)
15.有三个共点力,其大小分别为20牛顿、6牛顿、15牛顿,其合力范围是
参考答案:
0到41N
8. 在一个未知星球上用如图(a)所示装置研究平抛运动的规律。
悬点O正下方P点处有水平放置的炽热电热丝,当悬线摆至电热丝处时能轻易被烧断,小球由于惯性向前飞出作平抛运动.现对采用频闪数码照相机连续拍摄。
在有坐标纸的背景屏前,拍下了小球在作平抛运动过程中的多张照片,经合成后,照片如图所示。
a、b、c、d为连续四次拍下的小球位置,已知照相机连续拍照的时间间隔是0.10s,照片大小如图中坐标所示,又知该照片的长度与实际背景屏的长度之比为1:4,则:
(1)由以上信息,可知a点(填“是”或“不是”)小球的抛出点;(2)由以上及图信息,可以推算出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m/s2
(3)由以上及图信息可以算出小球平抛的初速度是m/s;(4)由以上及图信息可以算出小球在b点时的速度是m/s 。
参考答案:
(1)是(2)0.8 (3)8 (4)
9. 某同学在做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时,忘记记下斜槽未端小球重心的位置,图中的4点为小球运动一段时间后的位置,他便以A点作为坐标原点,以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分别为
x、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得到如图所示的图象,则由图可知抛出点的坐标为[ cm, cm]。
参考答案:
10. 一个皮球从5m高的地方落下,碰撞地面后又反弹起1m,通过的路程是_____m,该球经过一系列碰撞后,最终停在地面上,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皮球的位移大小是________m.参考答案:
6 m; 5 m. ks5u
11. 图3是甲物体的位移图象和乙物体的速度图象.试根据图象求出从A→B→C→D 的各段时间内,甲物体在5s内的位移是 m ,乙物体在5s内的位移是 m
参考答案:
-2或2 m , 16 m
12. 向心力是指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指向圆心的合力,由牛顿第二定律F=ma,可推出向心力的公式(分别用r、T、f、n表示)F===.
参考答案:
,4π2mf2r,4π2mn2r.
【考点】向心力.
【分析】根据物体做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与周期、转速、频率的关系,得出物体向心力公式.
【解答】解:向心加速度为:
a=rω2==,
又T=,则a=4π2rf2,
转速的大小等于频率,则有:
a=4π2rn2,
根据F=ma知向心力为:
F==4π2mf2r=4π2mn2r.
故答案为:,4π2mf2r,4π2mn2r.
13. 某汽车以不变的速率驶入一个狭长的水平90°圆弧形弯道,弯道两端连接的都是直道,有人在车内测量汽车的向心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汽车转弯所用的时间t= ;角速度ω= ;弯道的半径r= 。
参考答案:
10, π/20,50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计22分
14. “研究共点力的合成”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示。
(1)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______。
(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___。
A.理想实验法B.等效替代法C.控制变量法D.建立物理模型法(3)实验中可减小误差的措施有___________。
A.两个分力F1、F2的大小要越大越好
B.两个分力F1、F2间夹角应越大越好
C.拉橡皮筋时,弹簧秤、橡皮条、细绳应贴近木板且与木板平面平行
D.AO间距离要适当,将橡皮筋拉至结点O时,拉力要适当大些
参考答案:
(1)F′,(2)B ,(3)C D
15. 在探究“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的实验中,需要的器材有:方木块、白纸、细绳套两个、三角板、刻度尺、图钉几个,橡皮条一根、铅笔一支,还需要________.在做上述实验中,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上一张白纸,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另一端结两个细绳套,通过细绳套用两个互成角度的弹簧秤拉橡皮条,使结点移到某一位置O,此时需记下:O点位置,相应弹簧秤读数,再记下_________;然后用一个弹簧秤把橡皮条拉长,使结点到达________,再记下细绳所示的方向和弹簧秤读数
参考答案:
弹簧秤两个、;细绳所示方向;;O点位置;
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47分
16. 据报道,一儿童玩耍时不慎从H=45m高的阳台上无初速掉下,在他刚掉下时恰被楼下一管理员发现,该管理员迅速由静止冲向儿童下落处的正下方楼底,准备接住儿童.已知管理员到楼底的距离为18m,为确保安全能稳妥接住儿童,管理员将尽力节约时间,但又必须保证接儿童时没有水平方向的冲击,不计空气阻力,将儿童和管理员都看做质点,设管理员奔跑过程中只做匀速或匀变速运动,g取10m/s2.问:
(1)管理员至少用多大的平均速度跑到楼底?
(2)若管理员在加速或减速的加速度大小相等,且最大速度不超过9m/s,求管理员奔跑时加速度需满足什么条件?
参考答案:
(1)儿童下落时间为t,H=gt2/2,t =3s (2分) 他要能接住儿童,奔跑的时间要小于3s
由x=vt ,管理员的平均速度至少为6m/s (2分)
(2)设管理员的加速度为a
由于要求没有水平方向的冲击则vt=0
时间t1+t2+t3=3s (1分)
位移s1+s2+s3=18m (1分)
(1分) (2分)
(2分)
由上可得a=9m/s2 (1分)则加速度应满足a≧9m/s2
17. 如图所示,以v0=6m/s匀速行驶的汽车即将通过路口,绿灯还有2s将熄灭,此时汽车距离停车线s= 22.5m。
为了不违反交通法规,汽车司机可采取以下两种措施:
措施一:立即让汽车匀减速,使汽车在绿灯熄灭后能够在到达停车线之前停下
措施二:立即让汽车匀加速,使汽车在绿灯熄灭前通过停车线
已知该车加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10m/s2,此路段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为vm=12m/s。
试通过计算说明,在不违反交通法规情况下,该汽车司机能否采取第二种措施?若能,求出汽车满足条件的加速度;若不能,汽车司机只能采取措施一,请出在采取措施一的情况下,汽车减速时的最小加速度。
参考答案:
18. 北方的冬天,河面结出厚厚的冰层,人们常常利用冰面摩擦小的特点来运送货箱。
某地有一条封冻河流,岸边有一个质量为m=77kg的货箱,一人由静止开始用斜向下与水平方向夹角θ=37°的力F推货箱,使货箱沿垂直对岸的直线方向前进,力F推动1m距离后撤去,撤去推力瞬间物体的速度为2m/s,已知货箱与冰面动摩擦因数为μ=0.05,(其中g=10m/s2,cos37°=0.8,sin37°=0. 6)求:
(1)推力F的大小
(2)撤去推力后,货箱还能自行滑动多远?
参考答案:
解:(1)推动货箱加速的过程中,牛顿第二定律有:
……………………………………① (3分)
由运动学知识可得:……………………………………② (2分)
联立①②可解得:F=250N ……………………………………… (2分)
(2)撤去推力后作匀减速后,由牛顿第二定律有:………………③ (3分)
由运动学知识可得:……………………………………④(2
分)
联立③④可解得:x2=4m ………………………………………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