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物流的外部性及其主体间的博弈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期
周启蕾, 胡伟, 黄亚军: 绿色物流的外部性及其主体间的博弈分析
· 51 ·
图 2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博弈
( 1) 消费者都是理性的。当绿色物流与传统物流 对自身收益的影响不明显时, 消费者一般都会选择 价格低的物流服务, 也就是说, 此时消费者都只会接 受价格为 P1 的传统物流服务。因为在完全竞争市场 上, 单个企业不能决定市场价格, 所以甲企业不可能 按 P2 的价格出售自己的服务, 甲企业的总收益就只 能 是 Y 甲 =SOP1AQ2, 而 乙 企 业 的 总 收 益 则 为 Y 乙 = SOP1DQ1。很明显 Y 乙>Y 甲, 且 Y 乙—Y 甲=SQ2ADQ1, 说明甲 企业物流绿色化之后的收益不仅没有增加, 反而是 降 低 了 ; 而 且 在 P1 价 格 水 平 下 , MR<MC2, 说 明 甲 企 业的边际收入小于边际成本, 企业的物流产量越大 反而亏得越多。所以,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 企业根本 没有物流绿色化的经济动力, 博弈的结果还是回到 D( Q1, P1) 点的纳什均衡。
图 1 物流成本的外部性及其外部成本的内部化
从图 1 可以看出, 从事传统物流的企业在经营 决策中一般并不考虑社会边际成本 MSC, 而只从 自 身 的 最 优 策 略 出 发 , 选 择 企 业 的 边 际 成 本 线 MPC1 与 边 际 收 益 线 MR 的 交 点 T( Q1, P1) , 此 时 企 业 决 策 的最优物流产量大于社会最优的物流产量, 即 Q1> Qs。如果按企业决策的最优物流产量 Q1 组织生产, 就 会 导 致 社 会 边 际 成 本 大 于 边 际 收 入 , 即 MSC> MR, 说明增加单位产量所引起的社会成本超过了企 业所获得的收益, 从社会整体角度看是得不偿失的。 此时, 社会边际成本 MSC 与 企 业 边 际 收 益 MPC1 之 间的差额就是传统物流的边际外部成本 MEC1。[3]
以投机方式获取高收益的一种工具, 并不能达到全 社会的帕累托最优。
2.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博弈 科斯定理中关于外部性内部化的第三种方法就 是政府管制, 即政府对企业的行为进行监督。但由于 政府的监督也要付出代价, 所以这种监督大多都是 一种概率行为。在此情况下, 一些企业就有可能存在 侥幸心理, 试图从中“搭便车”, 从而反过来影响政府 监督的成效。根据对监督成本与监督成效的比较和 判断, 政府对待绿色物流的态度可能是积极的、也有 可能是消极的。 由于政府的参与, 物流系统各主体间的博弈过 程更为复杂。如图 3 所示, 假设政府只要花费一定的 成本 C, 就能清楚地辨别物流是否为绿色。以此为基 础, 政府可能对传统物流征收环境污染税, 并以转移 支付的方式补贴给从事绿色物流的企业, 以提高企 业物流绿色化的积极性。
绿色物流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 它既包括企业 的绿色物流活动, 又包括政府对企业绿色物流活动 所进行的规划、组织和控制。从活动范围看, 它既指 各 个 单 项 的 绿 色 物 流 作 业(如 绿 色 运 输 、绿 色 包 装 、 绿色流通加工等), 也指为实现资源再利用而进行的 废弃物循环物流。从事绿色物流的企业除了追求经
性, 表现为货物的运输、包装 、仓 储 等 活 动 会 在 不 同 程 度 上 导 致 环 境 噪 音 增 加 、空 气 质 量 变 坏 、安 全 隐 患 增多, 从而影响社会公众的福 利 、对 他 人 造 成 伤 害 。 但从事传统物流的企业往往不会为减少这些影响做 出额外的努力, 也不会为其对公众造成的伤害而付 出相应的代价; 同时, 受害的公众也不能因为受到伤 害而得到相应的收益补贴。[2]如图 1 所示:
( 2) 消费者都是高尚的。假设消费者都具有极大 的社会责任感, 都愿意以较高的价格来消费绿色产 品。但由于没有切实可行的绿色物流评价标准, 消费 者选择物流服务时所考虑的主要因素仍然是价格和 服务质量, 而物流的绿色化与否是很难在服务质量 中得到体现的。所以, 在此情况下的甲企业虽然能够 以价格 P2 来销售自己的产品, 但在信息严重不对称 的情况下, 没有绿色化物流的乙企业也同样可以宣 称自己所提供的是绿色物流服务, 从而将自己的价 格也提高到 P2。此时甲企业的收益为 Y 甲=SOP2BQ2, 乙 企业的收益为 Y 乙=SOP2CQ1, Y 乙—Y 甲=SQ2BCQ1。 虽 然 甲 企业在其均衡点生产, 物流绿色化的额外成本得到 了补偿, 但此时的乙企业却获得了比假设( 1) 更多的 额外收益。同假设( 1) 相比, 乙企业多得的收益 ΔY= SABCD 即为图 2 中的灰色矩 形 面 积 。 事 实 上 , 乙 企 业 所获得的这些额外收益仍然来自于消费者, 购买乙 企业物流服务的消费者, 除了支付较高的价格外, 并 没有获得真正的绿色服务, 消费者的高尚行为没有 使社会受益, 好处全被乙企业所占有。企业之间的这 种博弈虽然能趋于稳定, 但绿色物流却成了乙企业
图 3 政府介入后的博弈
图 3 中, 政府对从事传统物流的乙企业征税, 使 乙企业的边际成本线上移到了 MC*, 此时乙企 业 的 均 衡 点 为 ( Q*, P*) , 政 府 的 收 益 为 Y 政 府=( P*—P1) × Q*。当然, 政府所获得的收益中, 有很大一部分要以 转移支付的方式补贴给物流绿色化的甲企业, 因为 甲企业处于市场的压力下 , 也 要 以 价 格 P* 出 售 其 物流产品( 物流企业) 或者将物流服务与其它产品一 起销售给客户( 生产企业) 。为了补贴甲企业的利益 损失, 政府要支出 Y 补贴=( P2—P*) ×Q2 部分来补贴甲 企业, 这样政府所剩余的收益为 Y 剩余=Y 政 府—Y 补贴 。 如果政府所剩余的收益 Y 剩 余 大于所付出的成本 C, 即 Y 剩余>C, 则政府转移支付的积极性就会较高。否 则政府就有可能采取消极的态度, 完全不干预物流 市场的资源配置, 将物流要素置于市场之上, 由价格 机制来配置。
1.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博弈 如图 2 所示, 假设两个企业在物流活动中的边 际收益线都为 MR, 最初 的 边 际 成 本 线 也 都 为 MC1, 这样甲乙两个企业的最优产量都为 Q1, 最优价格都 为 P1。如果甲企业要将自身 的 物 流 绿 色 化 , 那 么 它 的边际成本曲线就会上移到 MC2。此时, 甲企业的最 优产量和最优价格分别为 Q2 和 P2, 在此我们有两种 假设:
与企业之间, 以及客户层面等方面的博弈。物流的绿色化不能仅仅依靠市场的力量, 更应发挥政府
的作用。政府应通过加大对物流的宣传力度、制定绿色物流评价标准、对绿色物流实施财政补贴, 以
及引导企业参与绿色物流技术开发等手段, 加快推进我国物流绿色化的进程。
关键词: 绿色物流; 外部性; 外部成本内部化; 博弈; 政府作用
j≠q
( 1)
函数中的 Fj 表示 j 的福利; 作为福利函数的自 变 量 , X 代 表 各 种 类 型 的 经 济 活 动 , 其 中 , Xij( i=1, 2 …n) 代表 j 自己的经济行为, Xpq( p=1, 2…m) 代表其 他行为主体 q 的经济行为。该函数表明, 某个主体 j
的福利 Fj 不仅受自身经济活动 Xij 的影响, 同 时 还
人却没有为此付出代价或为此而获得报酬。更为确
切地说, 外部经济效果是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
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所产生的效果, 而这种效果并
没 有 从 货 币 或 市 场 交 易 中 反 映 出 来 ”。 布 坎 兰 认
为, 外部性就是指个人效用函数的自变量中包含了
其他人的行为, 用函数表示为:
Fj=Fj(X1j,X2j,…Xij…Xnj, X1q,X2q,…Xpq…Xmq)
收稿日期: 2006- 11- 24 作者简介: 周启蕾( 1968—) , 男, 湖北荆州人, 深圳大学副教授, 博士, 主要从事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问题研究。
· 50 ·
深圳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 年 第 24 卷
受其他行为主体 q 的经济活动 Xpq 的影响。 应该说, 就物流活动本身而言, 它具有负的外部
绿色物流就是针对物流的负外部性, 以资源节 约和环境保护为目标, 以绿色 运 输 、绿 色 包 装 、绿 色 流通加工和废弃物循环利用为手段, 来促进社会经 济的可持续发展。[4]它考虑到了社会的边际成本, 主 动将物流的外部成本内部化。在物流绿色化的过程 中, 相应的企业主体投入大量资金改造现有的生产 工 艺 和 组 织 模 式 , 承 担 相 应 的 变 革 成 本 ; [5]同 时 , 由 于绿色物流的技术要求较高, 企业经营绿色物流的 日常运作成本也要高于传统物流, 导致企业的边际 成本 线 由 MPC1 上 移 到 MPC2, 与 边 际 收 益 线 MR 相 交于 G 点, 企业物流绿色化之后的最优产量为 Q2。 此时的物流虽然没有实现帕累托最优, 但同传统物 流相比, 通过外部成本内部化, 物流的负外部性已经 大幅度降低。
济利益外, 还将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作为企业的经
营目标。所以, 物流绿色化的过程必然要涉及到物流
外部性的问题。
所谓“外部性”, 萨 缪 尔 森 在 其 《经 济 学 》一 书 中
将其定义为: “当生产或消费对其他人产生附带的成
本或收益时, 外部经济效果便发生了; 也就是说, 成
本或效益被加于其他人身上, 然而施加这种影响的
本文在下面将通过绿色物流主体间的博弈分 析, 重点探讨物流绿色化进程中经济障碍的作用机 理, 以帮助人们在认清问题的基础上去寻求相应的 解决办法。
二、绿色物流主体间的博弈分析
由于物流具有负的外部性, 企业物流活动对环 境造成的危害不会直接反作用于企业, 环境污染或 生态破坏的后果全部由社会在承担, 造成了经济发 展 过 程 中 “越 污 染 越 发 展 ”的 企 业 行 为 悖 论 。 绿 色 物 流虽然能有效抑制物流的负外部性, 但由于经济障 碍的存在, 企业推进物流绿色化的积极性也会大打 折扣。事实上, 在物流绿色化的进程中, 围绕外部成 本内部化之后的利益分配问题, 物流系统内外的各 主体之间存在着一系列的博弈。
( 深圳大学经济学院, 广东 深圳 518060)
摘 要: 物流绿色化的过程涉及到物流外部性问题。但就物流活动本身而言, 它具有负的外部
性。将物流的外部成本内部化是物流绿色化的要求。但在物流绿色化的进程中, 围绕外部成本内部
化之后的利益分配, 物流系统内外的各主体之间存在着一系列的博弈, 包括企业与企业之间、政府
第 24 卷 第 2 期 2007 年 3 月
深圳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henzhen University (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Vol.24 No.2 Mar. 2007

绿色物流的外部性及其主体间的博弈分析
周启蕾, 胡 伟, 黄亚军
为了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达到整体的帕累 托最优, 我们在发展物流产业的过程中, 应该大力倡 导绿色物流, 加快物流的绿色化进程。可以说, 通过 外部成本内部化, 将物流的负外部性降到最低乃至 为零, 是物流绿色化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但就目前而言, 物流的绿色化至少应该包含两 个方面的转变: 一是从事绿色物流的企业数量增加; 二是具体物流活动的绿色化程度提高。前一种转变 需要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过去的传统物流转型为绿色 物流, 属于量的增长; 而后一种转变则是要求具体物 流活动的负外部性越来越小, 属于质的提升。事实 上, 在当前环境下这两类转变都面临着一定的困难, 首先, 由于将传统物流转型为绿色物流意味着自身 成本的增加, 在没有有效激励机制的情况下, 企业的 成本增量得不到相应的补偿, 所以企业缺乏物流绿 色化的经济动力; 其次, 对于物流已经绿色化的企 业, 要想进一步减少物流的负外部性, 往往又会受到 技术条件的制约。这两个障碍可以分别称为经济障 碍和技术障碍, 它们是导致绿色物流的发展远不如 人们所期待的那样迅速的根本原因。
中图分类号: F 503; X- 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260X( 2007) 02- 0049- 05
一、绿色物流的外部性 及其外部成本的内部化
伴随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我国物流在总量不 断增加的同时, 对环境的消极影响也越来越大。运输 工 具 的 噪 声 、污 染 气 体 的 排 放 、道 路 交 通 的 堵 塞 以 及 各种包装物的不当处置等都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 生了不利影响。为了抑制物流活动的负面效应, 人们 将循环经济的思想和方法运用到物流领域, 产生了 绿色物流的概念。[1]我国《物流术 语 标 准 》对 绿 色 物 流的定义是: 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 害的同时, 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 使物流资源得到 充分利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