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武冈市第三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测试题
一、选择题(24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虬.枝q íu 婆娑.su ō 涸.辙h é 潜.滋暗长qi ǎn
B. 禀.赋b ǐng 短暂.z àn 枝柯.k ē 揠.苗助长y à
C. 猗.郁q í 酣.然h ān 秀颀.q í 惴.惴不安zhu ì
D. 槲.树ju é 隐瞒.m án 淅.沥x ī 不屈不挠.n á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 .直截了当 旁逸斜出 高瞻远瞩 步步为赢
B .颠簸 逻辑学 循规蹈距 千钧一发
C .震憾 坦荡如砥 老生常谈 枕戈待旦
D .裁缝 四合院 两全其美 食不果腹 3、下列关于课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囚绿记》借窗前一株常春藤抒发了对光明与自由的向往之情,其结构由囚绿-赏绿-放绿-思绿四部分构成。

B.《草莓》中的六月“草莓”除了指一种植物的果实外,还有另一种含义,作者用它比喻青春年华。

C.《愚公移山》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文中着重塑造了愚公的形象。

愚公移山的成功,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D.《扁鹊见蔡桓公》是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它告诫我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和帮助。

4、下边不是病句的一项( )(2分)
A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B 、考生在考场上专心答卷,而场外的老师和家长无时无刻都在焦急地等待着。

C .妈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

D .通过收看专题片,使我们认识到人类要与动物和谐共处。

5、下列句子内容陈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扁鹊见蔡桓公》节选自《韩非子•喻老》,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思想家,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班级: 考号: 姓名:
…………………………………………………………………………………………………………………………………
B.杜甫是盛唐诗人,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有“诗圣”之称。

他的诗大多具有浪漫奔放的风格。

C.《朝花夕拾•父亲的病》一文回忆了所谓“名医”为父亲治病的情景,揭露了他们故弄
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行径。

D.《骆驼祥子》是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小说以人力车夫为中心,交织着北京穷苦社会世俗风情,为我们真实描绘了一个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

小说表现出了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是中国小说之林中一棵挺拔的大树。

6、古诗文默写(8分)
(1)《使至塞上》中最能体现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商隐《无题》中,常被后人用来赞美至死不渝的爱情或无私奉献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现了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时间都去哪儿了?它在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中;它在晏殊“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的惋惜与欣慰中。

(5)当人的事业处于巅峰时,常常产生寂寞孤独的感觉,如果引用苏轼《水调歌头》中的词句来形容,这一句应是:“ _”。

(6)同是望月,自居易用“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抒发深切的骨肉分离之情,而苏轼则用“,”表达对亲人的美好祝愿。

(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句子回答)
(7)杜牧在《泊秦淮》中讽喻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


(8)《秋水》中写河伯骄傲自大的句子是:“,。


7、请根据提供的信息,分别写出你所读过的名著中与之对应的人物或作品。

(4分)
示例:纶巾羽扇空城计六出祁山对应人物:诸葛亮
(1)天蓬元帅九齿钉耙净坛使者对应人物:
(2)押运生辰纲杀泼皮牛二战平林冲对应人物:
(3)荒岛日记鹦鹉波儿辛格顿船长对应作品:
(4)不来夫斯古帝国飞鸟勒普塔慧驷国对应作品:
8、阅读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选择阅读种类尤其重要。

为了了解青少年阅读现状,某中学文学社对本校八年级100名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见下表。

(5分)
(1)从上表中,你得出什么结论?(2分)
(2)对于这种状况,你有什么看法?(3分)
二、现代文阅读(27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8-12题。

(共15分)
心中的芦苇
张弛
①在我的记忆中,有一片茂密的芦苇。

她像自由的精灵,在远离世俗的淡泊中,独守江畔一方瘠土,潇洒倜傥。

瘦瘦的筋骨把生命的诗意一缕缕地挑亮,密密的芦花像一片片灿烂的微笑,将野地的清苦和宁静浓缩成永恒的沉默。

②芊芊芦苇,在滩涂上扎根,无拘无束;在纤桥旁A( 摇撼摇动摇曳 ),蓬蓬勃勃。

从苍翠的湖绿,渐渐化作凝重的黑色,却依旧亭亭玉立,倩影婆娑。

即使翻越季节的山峦,静候白露降临,那满目的芦花与天上的白云融为一体,绵延至月光不能触及的地方,也依旧洁白,充满蓬勃的张力,然后在冰冷的纯洁里面画上生命的句号。

③这白发苍苍的芦苇,是樵子柴担上悠然飘起的一缕秋光,是村姑眉宇间挥之不去的妩媚。

像衣香鬓影的女子涉水成而来,从古代,从《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遂成千古绝唱。

洄流中,弄稿的少年水手,采兰拮芷,在水一方的窈窕淑女,映衬着茂密的芦苇,成了三千年文明古国最优美的诗行。

④倘若寄身木筏,去溯芦苇之源,你也会发现,苍凉凄美的芦花那么轻易就能拨动深藏的沧桑和历史的痛苦。

⑤易水之滨,悲凉的的旋律中,荆轲告别燕太子丹,踏上刺秦的不归路,他身后的芦花,一
定在萧萧寒风中轻飙。

汩罗江边,披发行吟的逐臣屈原,掩涕叹息,仰天长问。

奸臣专权,楚王昏庸。

居庙堂,不能为民解难;谪乡野,不能替君分忧。

生命的大寂寞郁结于心,奔突于胸,使诗人纵身大江,荡起的涟漪是芦苇悲鸣的泪滴,在湿湿的夜色中流淌。

青青的生命的枝叶包裹起千千万万人民的崇敬和思念,投入历史的长河,成为端午节最深沉的纪念。

⑥真正拥有芦苇,是在大学时代。

我喜欢在学校后面的江边漫步—那里,茂密的芦苇像无边的绸带,向着远处缓缓铺开。

流苏似的芦花,像云,阵阵清香在如纱似雾的月光中B(消失弥散弥漫)。

牛乳般的暮霭流动如烟,小鸟在芦苇丛中呢喃,还有几声蝉鸣,几声虫唱。

宁静,温和,洋溢的诗情触手可及。

倘是周日,阳光暖暖的流泻,我用苇叶编一只小船,轻轻放入江中,看它悠久悠悠的随风而去。

更多的时候,我一卷在握,于芦花下,和屈子同愤,跟太白同醉,与东坡同发少年狂。

在绵绵秋雨和茸茸的芦苇、花织成的透明心境中,我读懂了字里行间的辛酸、痛苦、孤独、浓醇、率真和苦涩。

人世沧桑和历史悲剧熔铸的惨痛,犹如滴血的利刃,我们的前人把它揉碎了,咽下,宁可肝肠寸断,也要噙着泪带着微笑,轻轻地说,往事如烟啊!
⑦人是孱弱的,就像一根芦苇,但人又是坚强的,从柔弱中焕发出无穷韧性,那种连自已都有可能意识不到的坚韧,陪伴着我们一路向前。

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思想形成人的伟大。

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它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


⑧这根能思想的芦苇,就是你,就是我……
9根据文章内容,分别在第②段和第⑥段括号内,选择最恰当的词填在下面“A”、“B”两处。

(2分)
A处:_______ B处:_______
10、第⑤段作者展示了两个典故(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每个少于8个字)并完成相应内容。

(两题中任选一题。

(4分)
⑴典故一,写出此典故的有关诗
, 。

⑵典故二,写出此典故的有关诗句 ,
, 。

11、揣摩下面各句,说说你对句子的理解。

(4分)
⑴她像自由的精灵,在远离世俗的淡泊中,独守江畔一方瘠土,潇洒倜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它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简要概括第⑥段内容。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俗话说:“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而文中作者却热情赞美了芦苇的品性与气节。

作者
为什么要这样赞美?说说你的理解。

(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3~17题。

(12分)
嗨,迈克! 周海亮
①迈克得了一种罕见的病。

他的脖子僵直,身体僵硬,肌肉一点一点地萎缩。

他的病情越来越严重,最后完全失去了自理能力。

他只能坐在轮椅上,保持一种固定且怪异的姿势。

他只有14岁,14岁的迈克认为自己迎来了“老年”。

不仅因为他僵硬的身体,还因为,他的玩伴们,突然对他失去了兴趣。

②母亲常常推着迈克,走出家门。

他们来到门口,来到阳光下,背对着一面墙。

那墙上爬着稀拉的藤,常常有一只壁虎在藤间快速或缓慢地爬过。

以前迈克常盯着那面墙和那只壁虎,他站在那里笑,手里握一根棒球棒。

那时的迈克,健壮得像一只牛犊。

可是现在,他只能坐在轮椅上,任母亲推着,穿过院子,来到门前,靠着那面墙,无聊且悲伤地看面前三三两两的行人。

现在他看不到那面墙,僵硬的身体让墙总是伫立在他身后。

③14岁的迈克曾经疯狂地喜欢诗歌。

可是现在,他想,他没有权利喜欢上任何东西——他是一
位垂死的“老人”,是这世间的一个累赘。

④可是那天黄昏,突然,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⑤照例,母亲站在他的身后,扶着轮椅,捧一本书,给他读一个又一个故事。

迈克静静地坐着,心中充满悲伤。

这时有一位美丽的女孩从他面前走过,那一刻,母亲停止了朗诵。

迈克见过那女孩,她曾和自己就读同一所学校。

只是打过照面,他们并不熟悉。

可那女孩竟在他面前停下,看看他,看看身后的母亲。

然后,他听到女孩清清脆脆地跟他打招呼:“嗨,迈克!”
⑥迈克愉快地笑了。

原来除了母亲,竟还有人记得他的名字,并且是这样一位可爱漂亮的女孩。

⑦那天母亲给他读的是霍金的故事,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一位身患卢伽雷氏症的强者。

他的病情,远比迈克严重和可怕。

姓名:
……………………………………
⑧那以后,每天,母亲都要推他来到门口,背对着那面墙,给他读故事或者诗歌。

每天,都会有人在他面前停下,看看他,然后响亮清脆地跟他打招呼:“嗨,迈克!”迈克仍然不能动,可他不再认为自己是一个累赘。

因为有这么多人记得他,问候他。

他想这世界并没有彻底将他忘却,他没有理由悲伤。

⑨几年里,在母亲的帮助下,他读了很多书,写下很多诗。

他用微弱的声音把诗读出来,一旁的母亲帮他写下来。

尽管身体不便,但他果真过得快乐且充实。

后来他们搬了家,他和母亲永远告别了老宅和那面墙。

再后来他的诗集得以出版,他的诗影响了很多人,他成了一位有名的诗人。

再后来,母亲年纪大了,在一个黄昏,静静地离他而去。

⑩很多处后的某一天,他突然想给母亲写一首诗,想给那老宅和那面墙写一首诗。

于是,在别人的帮助下,他回到了老宅的门口。

11那面墙还在。

不同的是,现在那上面,爬满了密密麻麻的青藤。

12有人轻轻拨开那些藤,他看到,那墙上,留着几个用红色油漆写下的大字。

那些字已经有些模糊,可他还是能够辨认出来,那是母亲的手迹:嗨!迈克!(选自2008年第6期《小小说选刊》)14.第①段中,“他只有14岁,14岁的迈克”,作者为什么要两次写到“14岁”?(2分)
15.第②段中用加粗黑体字表现的句子,它有什么作用?(2分)
16.请你说说对第④段的作用?(3分)
17.说说第⑤段与第⑥段加点字“竟”有什么含义?(2分)
18.作者为什么要以“嗨,迈克!”作为本文的题目?(3分)
(三)古诗文阅读(16分)
(一)《捕蛇者说》(12分)
蒋氏大戚,汪然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徒,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非死则徙尔。

而吾以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
宁焉。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谨食之,时而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19、下面加点的字的注音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 而乡邻之生日蹙(cù) 蹙:窘迫
B 谨食(sì)之,时而献焉食:吃
C 曩(nǎng)与吾祖居者曩:从前 D蒋氏大戚(qī) 戚:悲伤
20、句子翻译(4分)
(1)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理解填空(6分)
(1)本段文字引述的是蒋的哭诉,表明全段答话核心的话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蒋把自己跟乡邻的遭遇作了两次对比.请各用一句话(尽可能利用文中的词语)概括回答对比的结果.(4分)
第一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诗词赏析(4分)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中的两个“笼”字好在哪里?这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四.以下文题任选其一:(50分)
作文(1)题目:感谢 _____________
(2)题目:走进初三
作文要求:①在题目一的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词语,使题目完整。

②选择最擅长的文体抒写真情实感。

③不少于600字。

八年级)
九年级第一次语文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B 2、D 3、A 4、C 5 B
6、(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3)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

(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5)高处不胜寒(6)、但愿仍长久,千里共婵娟(7)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花
(8)、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7、(4分)猪八戒杨志《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
8、(1)(2分)喜欢言情、武侠小说和卡通动漫的学生远远多于喜欢名著的学生。

(大
多数学生不喜欢阅读名著,大多数学生喜欢阅读言情、武侠小说、卡通动漫)
(2)(2分)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语言不通顺扣一半。

(二)现代文阅读
(一)9、A摇曳 B弥散 10、(1)荆轲刺秦王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2)屈原恨投汩罗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1 、(1) 这句话很形象地写出了芦苇虽处恶劣环境,但却以有保持超然独立的品性和气节。

(2)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人的生命像芦苇一样脆弱,但人却是有思想、坚韧的。

12、“我”在大学时代对芦苇的感悟。

13、作者心中的芦苇象征着人在逆境中表现出来的思想、韧性及坚强。

作者赞美心中的芦苇也就是赞美心中的理想。

(二)、14.两次写到“14岁”,强调他年龄小,突出病魔对他人生摧残之重。

15.它运用了对比手法,表明以前迈克是多么自由与健壮,目的是说明他现在的身体不便。

16.第④段是承上启下的过渡段,同时又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阅读兴趣。

17.漂亮女孩能在迈克面前停下来,并和他打招呼,这完全出乎迈克的意料,令迈克兴奋不已。

18.这句话是母亲亲自用红油漆写在墙上的,意在让行人读出来,以此鼓励迈克战胜病痛,体现了母亲的一份深情和希望以及良苦用心,突出了文章的主旨—母爱的伟大。

(三)古诗文阅读
(一)19、B
20、(1)到处吵嚷叫喊;冲撞破坏(“横行骚扰”也可以)。

(2)如今即使死在这件事上,比起我那些乡邻的死就已经在后面了,又怎么敢怨恨这差事呢?21、(1)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加上“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也
对)
(2)乡邻们非死即徙十室九空,而自己“以捕蛇独存”;乡邻们鸡犬不宁,而自己“驰然而卧”(若加上“退而甘食其土之有”“熙熙而乐”的也对。


22.(1)这两个动词用得形象准确,将烟、水、月、沙多种景物融为一体。

描绘了一幅迷蒙(朦胧淡雅)的景象,创设出一种冷清愁寂(冷寂)的氛围。

(2).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之情(忧国忧民)。

(意思相同即可)
(四)作文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