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归因与决策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此外,还强调文化等因素在成败归因上 的重要性。
泰勒和克洛科的社会认知归因理论
根据已建立起来的社会图式对人的行为进 行相应的解释和归因。
协变性原则
打折扣原则:当其他潜在原因也同时存 在时,某个行为原因的重要性将减少的 倾向。
扩大原则:尽管存在着阻碍某行为出现 的因素,但该行为发生,因此增强了该 行为发生潜在原因的重要性。
原因解释
“自利归因”(自我服务功归功于内部、性格因素,将 失败归咎于外部、情境因素。
自我服务偏见具有文化的差异性,在个人 主义取向的文化中比集体主义取向的文 化中表现更强。
(2)显著性与获得性 (3)歪曲
泛化 综合标定 过滤 极化思维 自责 个人化 看透他人心思 控制错觉 情绪性推理
还想知道他们为什么如此行动。
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行为原因的 推论过程。具体说,就是观察者对他人 的行动过程或自己的行为过程所进行的 因果解释和推论。
行为表现的原因 内部原因
外部原因
海德的朴素心理学
弗里茨·海德(Fritz Heider):”归因理 论之父”,自称“幼稚”或“通俗”的 心理学。
归因训练的方法:
1.错误归因训练 2.再归因训练 (1)团体发展法 (2)强化矫正法 (3)观察学习法
3.再归因训练法的步骤 (1)选择对象 (2)实施干预 (3)效果测量
2、动机性偏差: (1)自我服务 (2)自我设阻 (3)社会比较 3、性别偏差 (1)动机上的偏差 (2)观念上的偏差 (3)环境上的偏差
含义:个体在长期的归因过程中形 成的比较稳定的归因倾向。
分类:内部、外部;稳定、不稳定; 普遍、特殊;本性、情境
测量:量表、问卷
含义:通过一定的训练程序,使个体掌握某种 归因技能,消除归因偏差,形成比较积极的归 因风格。
凯利的三度理论
1、人在归因过程中总是涉及三方面的因素
(1)客观刺激物
(2)行动者
共变模式
(3)情境
2.对这三个因素中任何一个的归因都取决于行为 的三个变量:
(1)区别性
(2)一贯性
(3)一致性
3.特点:理论严密,逻辑性强,但过分繁琐,难 以理解。
区别性
低:老板对 每个员工都 大吼大叫
高:老板对 其他任何员 工都不大吼 大叫
含义
几种归因偏差
1.认知性偏差
(1)行动者与观察者效应
当一个行为的发生具有积极效果时,行动者更倾向于将 原因归为内在因素(性格好、能力强等),而观察者 更倾向于将原因归于外在因素(运气好、任务难度低 等);
当一个行为的发生具有消极效果时,行动者更倾向于将 原因归于外在因素(运气差、任务难度高等),而观 察者更倾向于将原因归于行为者的内在因素(性格不 好,能力差等)。
第五章 归因与决策
本章概览
一、什么是归因 二、归因理论 三、归因原则 四、归因偏差 五、归因风格 六、归因训练
社会知觉能够帮助我们获得他人或自己 当前的心情或感受,然而这只是我们知 觉他人或自我的第一步。我们经常想要 知道更多——了解他人或自我持久的特 质及行为背后的原因。也就是说,我们 不仅想知道别人或自我是如何行动的,
刺激物:外 部归因—— 与汤姆有关
情境:外部 归因
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 1.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取决于两个维度: 内因、外因;稳定因素、不稳定因素
内因
外因
稳定 不稳定
稳定的内在因素 (个人能力)
稳定的外在因素 (任务难度)
不稳定的内在因素 不稳定的外在因素
(努力程度)
(运气、机遇)
2.1979年又提出新的维度:可控因素、不 可控因素。
3.从行为到性格的推断,应考虑三个因素:
(1)社会赞许性:低社会赞许性的行为往往更能 反映行为者的本质。
(2)非共同性效应(非共同效果):由某种特殊 原因而不是任何其它明显原因所引起的效果。独 特的非共同效果能反映行为者的本质。
(3)选择自由性:某人的行为如果是自由选择而 非被迫的,可以相应推断其行为与态度是一致的。
1.每个人都是朴素心理学家,都具有关于 人类行为因果关系的一般理论观点。
2.行为的后果受两种因素影响:内部因素、 外部因素(对社会心理学最有价值的贡 献——简单的二分法)。
琼斯和戴维斯的“相应推断理论”
1.“相应推断”:通过某人的外显行为相应推断出 他的人格特质。
2.相应推断理论:我们如何以他人行为为基础推断 他们稳定性格的理论。
高:老板对 其他任何员 工都不大吼 大叫
一贯性
高:老板几 乎每次见到 汤姆都大吼 大叫
高:老板几 乎每次见到 汤姆都大吼 大叫
低:老板偶 尔这一次对 汤姆大吼大 叫
一致性
低:老板是 店里唯一对 汤姆大吼大 叫的人
高:所有店 员都曾对汤 姆大吼大叫
低:老板是 店里唯一对 汤姆大吼大 叫的人
归因 人:内部归 因——与老 板有关
泰勒和克洛科的社会认知归因理论
根据已建立起来的社会图式对人的行为进 行相应的解释和归因。
协变性原则
打折扣原则:当其他潜在原因也同时存 在时,某个行为原因的重要性将减少的 倾向。
扩大原则:尽管存在着阻碍某行为出现 的因素,但该行为发生,因此增强了该 行为发生潜在原因的重要性。
原因解释
“自利归因”(自我服务功归功于内部、性格因素,将 失败归咎于外部、情境因素。
自我服务偏见具有文化的差异性,在个人 主义取向的文化中比集体主义取向的文 化中表现更强。
(2)显著性与获得性 (3)歪曲
泛化 综合标定 过滤 极化思维 自责 个人化 看透他人心思 控制错觉 情绪性推理
还想知道他们为什么如此行动。
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行为原因的 推论过程。具体说,就是观察者对他人 的行动过程或自己的行为过程所进行的 因果解释和推论。
行为表现的原因 内部原因
外部原因
海德的朴素心理学
弗里茨·海德(Fritz Heider):”归因理 论之父”,自称“幼稚”或“通俗”的 心理学。
归因训练的方法:
1.错误归因训练 2.再归因训练 (1)团体发展法 (2)强化矫正法 (3)观察学习法
3.再归因训练法的步骤 (1)选择对象 (2)实施干预 (3)效果测量
2、动机性偏差: (1)自我服务 (2)自我设阻 (3)社会比较 3、性别偏差 (1)动机上的偏差 (2)观念上的偏差 (3)环境上的偏差
含义:个体在长期的归因过程中形 成的比较稳定的归因倾向。
分类:内部、外部;稳定、不稳定; 普遍、特殊;本性、情境
测量:量表、问卷
含义:通过一定的训练程序,使个体掌握某种 归因技能,消除归因偏差,形成比较积极的归 因风格。
凯利的三度理论
1、人在归因过程中总是涉及三方面的因素
(1)客观刺激物
(2)行动者
共变模式
(3)情境
2.对这三个因素中任何一个的归因都取决于行为 的三个变量:
(1)区别性
(2)一贯性
(3)一致性
3.特点:理论严密,逻辑性强,但过分繁琐,难 以理解。
区别性
低:老板对 每个员工都 大吼大叫
高:老板对 其他任何员 工都不大吼 大叫
含义
几种归因偏差
1.认知性偏差
(1)行动者与观察者效应
当一个行为的发生具有积极效果时,行动者更倾向于将 原因归为内在因素(性格好、能力强等),而观察者 更倾向于将原因归于外在因素(运气好、任务难度低 等);
当一个行为的发生具有消极效果时,行动者更倾向于将 原因归于外在因素(运气差、任务难度高等),而观 察者更倾向于将原因归于行为者的内在因素(性格不 好,能力差等)。
第五章 归因与决策
本章概览
一、什么是归因 二、归因理论 三、归因原则 四、归因偏差 五、归因风格 六、归因训练
社会知觉能够帮助我们获得他人或自己 当前的心情或感受,然而这只是我们知 觉他人或自我的第一步。我们经常想要 知道更多——了解他人或自我持久的特 质及行为背后的原因。也就是说,我们 不仅想知道别人或自我是如何行动的,
刺激物:外 部归因—— 与汤姆有关
情境:外部 归因
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 1.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取决于两个维度: 内因、外因;稳定因素、不稳定因素
内因
外因
稳定 不稳定
稳定的内在因素 (个人能力)
稳定的外在因素 (任务难度)
不稳定的内在因素 不稳定的外在因素
(努力程度)
(运气、机遇)
2.1979年又提出新的维度:可控因素、不 可控因素。
3.从行为到性格的推断,应考虑三个因素:
(1)社会赞许性:低社会赞许性的行为往往更能 反映行为者的本质。
(2)非共同性效应(非共同效果):由某种特殊 原因而不是任何其它明显原因所引起的效果。独 特的非共同效果能反映行为者的本质。
(3)选择自由性:某人的行为如果是自由选择而 非被迫的,可以相应推断其行为与态度是一致的。
1.每个人都是朴素心理学家,都具有关于 人类行为因果关系的一般理论观点。
2.行为的后果受两种因素影响:内部因素、 外部因素(对社会心理学最有价值的贡 献——简单的二分法)。
琼斯和戴维斯的“相应推断理论”
1.“相应推断”:通过某人的外显行为相应推断出 他的人格特质。
2.相应推断理论:我们如何以他人行为为基础推断 他们稳定性格的理论。
高:老板对 其他任何员 工都不大吼 大叫
一贯性
高:老板几 乎每次见到 汤姆都大吼 大叫
高:老板几 乎每次见到 汤姆都大吼 大叫
低:老板偶 尔这一次对 汤姆大吼大 叫
一致性
低:老板是 店里唯一对 汤姆大吼大 叫的人
高:所有店 员都曾对汤 姆大吼大叫
低:老板是 店里唯一对 汤姆大吼大 叫的人
归因 人:内部归 因——与老 板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