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院校在大学生体质测试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OI:10.16655/ki.2095-2813.2019.33.040
浅析高职院校在大学生体质测试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赵莉
(广州华夏职业学院 广东广州 510900)
摘 要:大学生体质健康是我国各项事业建设和推动社会不断发展的物质基础,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高职院校学生在掌握本专业各项专项技能的同时,更要有强健的体魄面对机遇与挑战。

大学生体质测试的结果最能直观反映出学生身体素质的强弱。

体质测试过程中出现问题需要及时改进,并发挥体育教学的作用促进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

关键词:体质测试 体育教学 问题 对策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11(c)-0040-02
①作者简介:赵莉(1986,9—),女,汉族,广东广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上针对高职院校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从以上这些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越来越受国家和政府的重视。

政府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越来越重视,这就要求体育工作者要抓住学生身体综合素质这一点,依据体质测试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找出解决方法,调整体育教学内容,使得高职院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明显提高,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的机遇与挑战。

本文主要从教师、学生、场地器材和后勤服务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 教师
教师主要包括体育教师、辅导员和学校领导。

在高职院
校体质测试过程中最主要的表现就是领导重视程度不够,为了应付上级主管教育部门检查形式主义过多,在学校的宣传程度不够。

对参与体质测试工作的体育教师补助过少,导致其积极性降低甚至不原意参加体质测试的工作。

辅导员思想重视程度不够,更疏于对学生的督促,没有提前做好对学生参加体质测试的思想工作,通知和监督不到位的情况时有发生。

甚至在学生体质测试的过程中经常有班干部被辅导员临时叫走参加其他活动,不配合体育教师的体质测试工作。

参与体制测试的体育教师重视程度不够,对学生的动作质量和数量要求不够严格,懒惰思想严重,有的体育教师直接让班干部去操作,自己在一边观看。

很少主动参与,缺少对动作的示范,对学生出现的不合格动作也视而不见。

教师对学生在体测过程中作弊行为都采取措施制止,体育度不够严厉,惩罚力度小。

同时存在部分老师安全意识不强和课堂管理松散,使体测存在安全隐患。

体育教师态度多多少少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学生
主要表现在学生对参加体质健康测试的认知度不高、态度不端正以及体质测试工作并没有对高职生参加体育锻炼行为产生约束和影响的问题。

学生刚进入高职院校学
习第一次参加这种大规模的活动辅导员没有提前告知具体情况。

导致学生在测试过程中出现紧张行为,例如:学生由于过于紧张把肺活量的仪器失手按关机,因为力量过大把肺活量的吹嘴按到变形、把坐位体前屈的仪器直接用手使劲推到底端等。

学生对上体育课态度不端正,在中学阶段体育课就是自习课,对体育课程不重视变向影响体质测试数据的真实性,从而对测试工作顺利开展产生负面影响。

也有学生从师哥师姐那里听到一些关于体质测试的负面消息,觉得体质测试结果好坏对自己没有影响,导致学生就产生一些错误的认知觉得参不参加体质测试都无所谓。

3 场地器材
测试仪器的数量和质量欠缺是所有高职院校面临的普遍问题。

例如:主机经常死机,测试仪器反应不够灵敏等。

立定跳远都是用粉笔简单画一条线,拿尺子量好大概的距离,学生跳过去只能靠体育教师目测落脚点推测出大概的距离,这种数据不精确。

尤其是在50m跑的过程中没有电计时的设备,主要靠体育教师的秒表测试。

有的体育教师不专业,让8个学生一组同时跑步,结果都是记到时间但是不知道是哪个学生的。

而且没有专业的发令员,大部分都是体育委员挥手发令,跑的口令和挥手不同时,导致测试结果大打折扣。

高职院校的体质测试时间大部分都在9月份进行,而9月份是大一新生入学军训的时间。

学生的军训占用操场、篮球场等公共活动区域,导致体质测试的户外部分没有场地,只能借用教室在室内测试肺活量、坐位体前屈和身高体重。

4 后勤服务
主要是医务人员的缺乏。

由于学校领导的不重视,学校领导不派校医去测试现场,而体育教师在体质测试时尤其是在学生测试800m和1000m的时候,经常会有学生晕倒的情况。

体育教师请校医过来操场都是被校医拒绝,遇到学生有突发情况需要去大医院进行抢救,也没有校车接送。

以上情况在高职院校体质测试过程中经常出现,在测试过程中测试者培训力度小、考核力度不足。

应加强对学
(下转42页)
生对于游泳的兴趣,尽可能控制竞技因素对于游泳课程所带来的影响。

通过上述方式,提高学生对于游泳课的投入度,并进一步实现锻炼身体的目标。

3.2 构建“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目标
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时,教师应当积极构建教学目标,确保教学目标与“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具有一致性。

教师在明确课内教学目标时,务必把握以下原则:首先,明确运动目标,即结合校内师资资源以及设施设备的实际情况,对游泳课程的设置方式予以优化,提高学生参与高校游泳课程的兴趣与积极性;其次是确立技能目标,通过游泳课的学习与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技术理论以及实践技能;最后是确立健康目标,这属于一个渐进、固定的话题,即培养学生对于游泳运动的兴趣,塑造学生强健的体魄,实现健康目标。

而在课外教学目标的设置方面,务必与课内各项教学目标保持一致。

首先是运动目标,由于学生在课内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游泳技能,因此在课外要为学生创造更多接触游泳的机会;技能目标方面,先确保学生能够享受到游泳的乐趣,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游泳技能以及生存意识;最后是健康目标,即通过课外游泳训练,逐步拔高学生的健康层次,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奠定基础。

3.3 改革游泳课教学模式
为数不少的高校在开设游泳课程后,受限于自身游泳基础设施,导致游泳教学难以有效展开,而仅凭课堂教学是无法切实提高学生的游泳水平的。

那么针对于这一问题来说,就有必要考虑积极利用课外教学资源,用以推动“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

简单来说,即是将高校游泳课课内教学内容视为引导,在这个前提之下积极组织课外教学活动,并将课外教学活动视为课堂教学的深化与拓展,用以强化学生对于游泳技能的理解,促进高校游泳课教学质量的提升,解决当前高校游泳课课时不足以及设备落后等问题。

4 结语
从实际情况来说,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后,大学生由于频繁与游泳进行接触,对于游泳运动产生了十分浓厚的兴趣,在游泳学习过程之中始终保持着积极、愉悦的心态,在增进自身身体素质的同时,也享受到了运动所带来的乐趣,有效促进了大学生的身心发展。

参考文献
[1] 曲思岑,彭登峰.高校室外游泳课教学分析──体能与
运动技能教学相长[J].教育现代化,2019,6(21):208-210.
[2] 张星.高校游泳教学中呼吸技术练习的重要性分析及练
习方法研究[J].农家参谋,2019(3):131.
[3] 朱伟龙.普通高校游泳课“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
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12):133-134.
[4] 练志宁,梁荣发.高校游泳课与运动队互动教学模式研
究──以广州地区高校游泳课为例[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2(6):121-124.
[5] 利秀玲,王媛.高校游泳教学“课内外一体化”课程模
式的实验性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7(24):128-129,131.
(上接40页)
生的身体锻炼,通过多次的模拟测试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成绩,制定阶段性目标让学生通过自我练习慢慢实现。

针对测试过程中仪器操作和场地的使用规范性差,高职院校应建立体测反馈机制,将有效的测试结果反映给学校主管部门、体育教师、辅导员和学生个人,协调好场地器材的使用效率。

同时,应建立体测结束后的干预机制,让学生在体质测试结束后知道自己的体质测试结果,对健康也有较全面的认识,使学生积极参与锻炼从而使体质健康状况得到更好的改观。

因此,高职院校要认真贯彻全国学生体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发展并完善学生体质健康评价系统。

加强行政管理,配置质量好、数量适宜的仪器设备,构建大学生体质综合评价与信息反馈系统。

让学生测试结束后知道自己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促进学生自我改变。

加大宣传力度,在校园广播和校园展板中多多宣传。

充分利用体质测试的激励功能,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兴趣、爱好,建议各高校应组织专门人员进行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和咨询机构,让体育教学为体质测试服务。

体育教师需转变思想,根据体质测试的结果和学生参与情况积极调整教学内容,把体质测试的内容变换方式充分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参与体育课堂学习过程中得到锻炼掌握方法。

从而处理好健康目标与技能目标的关系。

体质测试应与课程改革相结合,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成为实施体质测试的新起点、新理念。

体质测试的最终目标旨在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身体的全面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激励学生主动、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

在体质测试过程中淡化测试的甄别和选拔功能,是使学校和广大学生、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健康水平,督促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上好体育课,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进而增进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何仲恺.体质与健康关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北京体
育大学,2001.
[2] 谢红光.体质健康信念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意向及行
为习惯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12.
[3] 余岚.大学生个性化体质健康促进研究[D].北京体育大
学,2013.
[4] 罗奇.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的研究与应用[D].华中师范
大学,2011.
[5] 卫国凯.山西省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开展
现状及改进对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