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术后广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1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癌术后广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1例
陈虎;雷旦生;童先丽
【期刊名称】《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年(卷),期】2016(016)001
【总页数】3页(P80-82)
【关键词】肝癌;肺炎克雷伯菌;广泛耐药;血流感染
【作者】陈虎;雷旦生;童先丽
【作者单位】湖北省肿瘤医院肝胆胰科,武汉430079;湖北省肿瘤医院检验科,武汉430079;湖北省肿瘤医院检验科,武汉43007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7
肺炎克雷伯菌属于革兰阴性杆菌,易定植于人体肠道和呼吸道,是导致医源性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

目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是治疗肺炎克雷伯菌重症感染的最佳选择。

随着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株不断出现,CHINET细菌耐药监测网报道,2005—2010年临床分离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肠杆菌科细菌从0.4%上升到8.5%[1]。

我院近期发生肝癌术后广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1例,现对其临床资料及
耐药机制进行了整理及初步研究,报道如下。

患者男,47岁。

2014年1月因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癌行介入化疗栓塞术(TACE)2次,2014 年4月8日因上腹部剧烈疼痛以“肝癌、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肝癌
破裂可能”急症入院。

入院后患者一般情况良好,积极完善相关检查,并行抗肿瘤治疗和营养支持治疗。

于2014年4月14日行脾栓塞术,术后给予常规抗菌、护肝等对症治疗。

于2014年4月25日在全麻下行肝癌切除术+门静脉置泵术,术
后继续给予护肝、抗菌等对症治疗,患者恢复顺利。

于2014年5月22日再次行TACE术,术后肝功能恢复满意。

2014年5月27日,患者精神、食欲差,大便3 d未解,尿量正常。

下午4时,患者开始出现左腰部疼痛,寒战发热,呕吐3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

体格检查:体温37~38.8 ℃,血压脉搏正常,心音有力,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

腹部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左肾区叩击痛。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2.2 ×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0.56 ×109/L,中性粒细胞率为0.877 1。

尿常规示尿潜血阳性,尿
亚硝酸盐阳性。

在患者寒战、发热时采血做血培养。

给予氟氯西林钠抗菌治疗无效。

血培养检出肺炎克雷伯菌,药敏结果显示为广泛耐药菌。

2014年5月29日开始
行亚胺培南(1 g/次,每日3次)治疗1周,患者感染症状持续存在,连续复查
血常规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仍持续偏高。

后采纳临床讨论及会诊意见,给予替加环素(50 mg/次,每日2次)与亚胺培南(1 g/次,每日2次)联合用药1周后,体温恢复正常,感染症状消失,血常规恢复正常,复查血培养阴性,患者好转出院。

2.1 方法
2.1.1 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将该株肺炎克雷伯菌制成0.5麦氏浊度悬浊
液后涂布于MH培养基表面,贴上药敏纸片,培养18~24 h后测量抑菌圈直径,采用CLSI 2012年标准进行判读。

结果显示该菌株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
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及碳青霉烯类等耐药,为广泛耐药菌。

2.1.2 改良Hodge试验法筛选碳青霉烯酶挑取
MH平皿上过夜培养的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纯菌落,配制成0.5麦氏浊度菌
悬液10倍稀释后涂布于MH培养基表面,平皿中央贴一张含10 μg亚胺培南纸
片,将待测的肺炎克雷伯菌自纸片边缘向外划线,培养18~24 h后观察结果,亚胺培南抑菌圈内出现待检菌矢状生长,考虑该株肺炎克雷伯菌为产碳青霉烯酶菌株。

2.1.3 耐药基因检测PCR法检测该菌株中的IMP、VIM、KPC、SHV、CTX-M、TEM和外膜孔道蛋白基因,引物序列见表1,由上海生工公司合成。

PCR产物由
上海生工公司进行测序,然后进行BLAST比对。

2.2 结果
该菌株携带IMP金属酶,见图1,并伴有OmpK35和OmpK36孔道蛋白的缺失,见图2。

该菌株中未检出VIM、KPC、SHV、CTX-M和TEM基因型。

根据2013年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显示,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率仅次于大
肠埃希菌,居第2位,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厄他培南3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的耐药率分别达10.0%、13.5% 和13.8%[9]。

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机制主要是:金属酶、碳青霉烯酶的产生及外膜蛋白缺失或突变、外排泵过度表达以及青霉素结合蛋白变异等[10]。

在这些机
制中,最常见的是碳青霉烯酶如金属酶IMP酶或KPC酶的产生。

外膜孔蛋白的改变或缺失导致抗菌药物难以渗入细菌膜内,从而能提高细菌耐药性,与碳青霉烯酶并存时的耐药程度较碳青霉烯酶单独作用时更高[8]。

本例患者一直存在发热、寒战等感染症状,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一直偏高,经验性使用亚胺培南7 d,患者感染症状一直存在,经血培养检出肺炎克雷伯菌,药敏结果显示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及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广泛耐药。

对其耐药机制进行初步研究,从该菌株中检出IMP型金属酶,同时还伴有OmpK35和OmpK36孔道蛋白的缺失。

金属酶IMP 是近年来在肠杆菌科细菌中检出率最多的金属酶,董方等[11]发现46株对碳
青霉烯类抗生素不敏感的肠杆菌科细菌中IMP基因阳性有38株(82.6%),其中34株为IMP 4亚型,占89.5%。

本例患者在血液中明确检出广泛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后,改用替加环素注射液与亚胺培南联合治疗的方案,连续使用7 d后,患者感染症状消失,血常规恢复正常,再次血培养结果为阴性,患者好转出院。

【相关文献】
[1]朱德妹,汪复,胡付品,等.2010年中国CHlNET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
杂志,2011,11(5):321-329.
[2]SENDA K, ARAKAWA Y. PCR detection of metallo-betalactamase gene( blaIMP)
in gram-negative rods resistant to broad-spectrum beta-lactams[J]. J Clin Microbiol,1996, 34 (12):2909-2913.
[3]POIREL L, NAAS T, NICOLAS D,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VIM-2, a carbapenem-hydrolyzing metallo-β-lactamase and its plasmid- and integron- borne gene from a Pseudomonas aeruginosa clinical isolate in France[J].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44(4):891-897.
[4]冯雅君,沈萍,杜小幸,等. 产碳青霉烯酶KPC-2肺炎克雷伯菌局部流行[J].浙江医学,2008, 30(9):923-926.
[5]NUESCH-INDERBINEN MT, HACHLER H, Kayser F H. Detection of genes coding
for extended-spectrum SHV betalactamases in clinical isolates by a molecular genetic method,and comparison with E test[J]. Clin Microbiol Infect Dis,2006,15(5):
398-402.
[6]孙自镛,程黎明,朱旭慧,等.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型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
学版), 2006,12(35):819-821.
[7]MULVEY MR, BRYCE E, BOYD D, et al. Ambler classa extended-spectrum beta-lactamase-producing Escherichia coli and Klebsiella spp. in Canadian Hospitals[J].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2004, 48(4):1204-1214.
[8]BENSON SA, OCCI JL, SAMPSON BA. Mutations that alter the pore function of the Omp F porin of Escherichia coli K12[J] . J Mol Biol, 1988, 203(4):961-970.
[9]胡付品,朱德妹,汪复,等.2013年中国CHlNET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
杂志,2014,14(5):365-374.
[10]刘婧娴,俞静,刘瑛,等. 产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基因及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5,15(1):91-95.
[11]董方,宋文琪,徐樨巍,等. 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不敏感肠杆菌科细菌产碳青霉烯酶基因型
研究[J].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3,13(4):270-27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