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完整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年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完整版】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
1、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A.尽.管(jǐn)友谊.(yì)奖惩.(chéng)平.心而论(píng)B.而.且(ěr)殷.红(yān)肆虐.(nüè)相辅相承.(chéng)C.仍.然(réng)骨髓.(suǐ)挑拔.(bō)自怨自艾.(ài)
D.因为.(wéi)翘.首(qiáo)脉膊.(bó)拾.级而上(shè)
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倾刻嶙峋贪赃妄法略输文采
B.和蔼决别刚毅不屈一筹莫展
C.愧怍毁誉察颜观色逢场做戏
D.躁动隐秘举世闻名睹物思人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反腐倡廉的理念根植
..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民意基础。

B.纪录片《历害了,我的国》描摹和勾勒了近五年的前行车辙,彰显
..了国家实力。

C.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离不开巧妙绝伦
....的工匠精神。

D.感恩是人类心灵之花散发出的沁人心脾
....的芳香,是人性中真善美的华章。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语文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多读多写,日积月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

B.初中三年,我们学习鲁迅先生很多作品后,鲁迅先生对我们一点都不陌生。

C.能否搞好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

D.在学校师资不足的情况下,他主动挑起了为请假老师代课的任务。

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若不日里赶过去,谁敢五更半夜走?
B.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
漓漓一身的水。

C.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
D.在作文的构思过程中,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么结构就是文章的骨骼。

6、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做好事、善事的人,情有寄托、心绪安稳、安享赞誉褒奖。

②事在人为,境由心造。

③不论违法乱纪,还是胡作非为,一日亏心逆道,早晚难逃惩罚。

④不做亏心事,少遇烦心事。

⑤做坏事、恶事的人,睡觉不安、心神不宁、担心遭报应。

④不做亏心事,少遇烦心事。

②事在人为,境由心造。

①做好事、善事的人,情有寄托、心绪安稳、安享赞誉褒奖;⑤做坏事、恶事的人,睡觉不安、心神不宁、担心会遭报应。

③不论违法乱纪,还是胡作非为,一日亏心逆道,早晚难逃惩罚。

A.④②①③⑤ B.②①⑤④③
C.④②①⑤③ D.②①④⑤③
7、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①我欲乘风归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② ___________ 。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③《曹刿论战》中,表明曹刿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岳阳楼记》中赞扬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请将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补充完整。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二、文言文阅读。

(15分)
(甲)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①焉,曰:“请以此修衣。

”曾子不受。

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

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选自刘向《说苑》) 注释:①致邑:送一座城。

1.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得.之则生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优劣得.所
B.是亦不可以已.乎转转不已.年事已.高
C.乡为身死而不受.曾子不受.临危受.命
D.万钟于.我何加焉先生非求于.人无动于.衷
2.翻译两处划线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翻译:乡人为了义宁愿身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房屋的华美而接受了(优厚的俸禄)。

理解:在生与死的抉择面前,尚能舍生取义;在优厚的物质条件面前,却迷失了本心。

这句话通过对比,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义与利的选择何其艰难。

B.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翻译:孔子听说了这件事,说:“曾参的话足以保全他的节操了。


理解:这句话是孔子对弟子曾参的赞许,他认为曾参拒绝鲁君致邑的行为,是符合道义的。

3.结合甲文的内容,说说乙文中曾子为什么不接受鲁君致邑,以及链接材料中的公孙仪为什么不接受国人献鱼。

(链接材料)
公孙仪①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

公孙仪不受。

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

夫即②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③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注释:①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相。

②即:假如。

③下人:迁就他人。

三、现代文阅读。

(30分)
1、阅读下面的文章后,完成下列小题
转身
李汉荣
①一转身,那个动人的身影就不见了。

在人海里,想再次打捞到她,再次与她相遇,哪怕匆匆一瞬,都是不可能了。

②在都市、在广场、在车站、在机场、在大街、在超市、在乡野、在人流聚散的地方,我曾经有这种感受:转身,就是永别。

③那一次我在北京火车站等车。

在拥挤的人流里,我不小心踩了右边的年轻人。

我正准备道歉或接受责备,却看见转过来一张文雅谦和的脸,他说:“对不起,我挡着你了。

”我竟然被感动了,只顾欣赏这张善良、有教养的脸,只顾欣赏这江南的表情,却忘了对他说声谢谢,把诚挚的心情告诉他。

当我忽然记起,正要张口表达,人潮猛然涌了过来,一转身,我已找不到他,只看见攒动的人头,闪动的各色衣服……
④还记得那年春天,我一人在秦岭深处行走,山路两旁开满野花:灯芯花、野草莓花、苜蓿花、蒲公英花……路下面的小河,清澈如镜,温柔如绸,淙淙的水声像母亲轻唤谁的乳名。

四周的群山,一律被松树、柏树、桦树和茂密灌木覆盖。

闻着花香,听着水声,看着山色,我恍然似已进古代,入了那“拈花微笑”的仙境。

正在此时,迎面走来一位小女孩,她头上插了几朵野花,手里拿着一束
菖蒲,好看的脸上满是羞涩,浑身洋溢着纯真的自然气息。

但我不便过分地注意她,我怕她受到惊吓。

于是我停下来,给她让路,然后静静地看她远去,欣赏着她的背影,却记不清她的眼睛和脸究竟是什么样子,匆匆的一瞥里只看到“好看”的朦胧感觉。

也许,或者是一定的,我这一生只有这一次和她相遇了,只有这一次,在她还是小女孩的时候,我突然感到十分的失落和惆怅。

怎么办呢?我想多看她一眼,看仔细些。

我想在记忆里逼真地收藏一个像野花一样纯真的秦岭女孩。

这也许是她一生里最生动的瞬间,我记起了泰戈尔的诗句:“你不知道你是多么美丽,你像花一样盲目。

”我情不自禁地转过身来,沿着小女孩走的方向走着,走到山路转弯的地方,出现了个三岔路口。

我已经无法知道小女孩走进了哪一条路径。

就那么一转身,她消失在命运的路径,也许就是我此生永远都不能踏上的路径……
⑤冬天,已经很冷了,西伯利亚寒流远道而来,遭遇袭击的当然是穷人,最可怜的是乞丐。

乞丐不多,但不多的乞丐也常常有力地触动和唤醒我们冬眠的良心。

在南大街路口,我看见一位衣服褴褛的中年乞丐。

我急忙赶回家,拿上我去年穿过的那件防寒服给他。

可是来到南大街,已看不见他,于是我在东大街找他,又在北大街找他,都没有找到。

最后我来到丁字路口,还是没有找到他,却遇到了一个老年乞丐,一转身,苦难转换了方向,交换了背影,但苦难的身份没有改变,都是苦难。

于是我把防寒的衣服披在了这位贫苦的老人身上,希望他下降的体温能稍稍回升,希望降温的人性能稍稍回升。

我由此想到亚洲的穷人,非洲的穷人,全世界的穷人,想到徘徊在文明大街上的那些孤苦身影,一转身,他们到哪里去了?而文明,你能否追上去,轻轻拉起那褴褛的衣襟,或者握着那空空的手,仔细看看他们的眼睛?他们到哪里去了,一转身?
⑥一转身,车窗外的河流已经不知去向;一转身,门前的那只鸟不见踪影;一转身,天上的那座虹桥已经悄然消失;一转身,水里的鱼已经没入深渊;一转身,父亲已经走远,新垒的坟上,墓草青青……
⑦旭日一转身变成落日,青丝一转身变成白发,爱情一转身变成婚姻,诗一转身变成散文,羊群一转身变成毛衣……等一等,等一等,能否再转回来?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在人海里,想再次打捞到她”一句中,“打捞”这个词用得极妙,
与前文中的“人海”相呼应,说明人海茫茫,纵然可以寻找也不可能再找到她的影子。

B.第②段“转身,就是永别”这句话,总括了作者个人的体验与感悟,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同时也自然地引出了下文。

C.本文以作者的感情变化为线索,采取“概括——具体——概括”的结构模式,表达出了对真善美的热切追求。

D.本文重点描写了三次“转身”的动人情景,分别为:在车站,善良的年轻人转身没人入群,我来不及道歉;秦岭深处,一个美丽的女孩转身消失在命运的路径;南大街路口,我想帮助的一位贫苦的中年乞丐转身而逝。

2.文中第④段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其表达作用。

3.标题“转身”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少年书架
谷煜
①喜欢书,像喜欢一件宝物。

小时每每发了新书,都要找来旧报纸,包了书皮,工工整整写上:语文、数学……然后是班级、姓名。

手里托着书,美滋滋看着,心里有份庄重,有种没来由的稳妥。

②学期末,新书变旧书,一如既往的整齐,只是有了岁月的痕迹,泛着淡淡的黄。

细心收起来,放到纸箱里,来年春天,再搬出来晒太阳。

③偶然去老师家,一进门就呆住了:老师客厅的一面墙,宽宽大大一面架子,大大小小的书,一本本直立着,是一队队意气风发的少年,春意荡漾啊!罗列其中的,还有照片,石膏雕像,或者一盆小小的文竹……我真是看呆了,书,可以这样放,多好!
④那是王老师用木板和木条,自己钉在墙上的,美其名曰:书架。

我用手抚摸着那粗糙的木条、木板,还有书,像是久别的朋友,细腻,温暖。

⑤我迷恋上老师书架的样子了,在书桌前,把书一本本立起来,左右用厚厚的字典做靠背,俨然一个小书架了。

这小小发明,竟然让我激动了许久。

⑥放学回家,喜笑颜开地告诉爸妈,我有书架了!爸妈一愣,哪里的?
⑦待我把在老师家里的所见,以及自己在书桌上摆放的事告诉他们的时候,妈妈嘴角漾起一份笑意,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

⑧那时,家里的条件不好,能上学读书,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了,哪里还敢奢望买上一件这样“无用”的家伙呢?当然,我也会悄悄想:什么时候,我也会真的拥有一个那样的小小书架?
⑨那是一个秋日,天,蓝蓝的,几片厚厚的白云,暖暖地轻轻飘着。

爸爸下班回家,推着自行车进了院子,朗声道:够了,够了!
⑩什么够了?我和妈妈惊奇地从屋子里跑出来。

看,这些木头足够做一个小书架了。

爸爸兴奋着。

我看那些木条、木板,在爸爸的自行车后架上安静地等待着。

小心脏一下子活跃起来,不知所措了,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来……
爸爸利用下班的时间,去包装厂,在丢弃的废料中,千挑万拣,捡来这能用的木料。

歇班两天的爸爸,用砂纸,一点点地打磨着那些木头,准备好锤头、钢锯、各种钉子、油漆……放了学的我,迫不及待地往家里跑,蹲在一边,看着爸爸在木屑中忙乎。

天,静静的;阳光,亮亮的。

院子里似乎有了道道金光。

两天的时间,掰着手指头过。

小小的书架成了!
爸爸问我,喜欢什么颜色。

我想啊,想,就调成黄色吧。

爸爸涂漆,一遍又一遍,慢慢地,小小书架成了土黄色,是秋天叶子成熟的颜色。

风来,漆干。

抱起书架,放到桌子的一角,把书一本本放进去。

那欢喜,宛如莲花的一瓣,在心里,一点点绽开。

放满书的架子,是一株亭亭玉立的稻子,安静、饱满。

见到它,如见到久违的老友。

日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过,它在身边,不离不弃,不恼不怒。

经历各种漂泊,它伴着我,慢慢换了容颜。

家里也已拥有大大的书架,开阔大气。

而它早已泛起了油渍的光,笨拙而苍老。

即便如此,它亦端端正正地立在我的桌前,是我的长者,沉默不语,凝视着我,撑起我的腰身。

如果有一天,要我选择少年重来,陪伴我的,依然是少年书架。

(有删改)1.本文围绕“书架”写了哪几件事?请概括填空。

①______➡“我”用字典做了一个“小书架”➡②______➡书架伴“我”成长2.品读第⑦段画线句,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妈妈的心理。

3.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

请参照示例,自选角度,对文中第⑩段画线句作两条批注。

示例:那欢喜,宛如莲花的一瓣,在心里,一点点绽开。

批注一:以莲花的绽开来比喻“我”的欢喜,形象具体地再现了“我”放书时的心情。

批注二:“一点点绽开”与前文“一本本放”相照应,展现了“我”的心情越来越愉悦的过程。

语句: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来……
批注一:__________
批注二:__________
4.在第段中作者称书架为“久违的老友”,第段中又称之为“我的长者”,为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

5.文中少年书架陪伴“我”成长。

陪伴你成长的物品是什么?它如何陪伴你成长?请具体谈一谈。

四、写作题(40分)
在成长的道路上。

尝试是人生的必修课。

比如:尝试着举手发言,尝试着参加竞赛,尝试着克服困难,尝试着宽容待人……每一次尝试不一定都成功,但一定会有所收获。

在尝试中,我们的智慧得到增长。

能力得到提升。

人性得到升华。

勇于尝试吧,让我们在尝试中成长!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和体验,以“在尝试中成长”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字数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A
D
C
A
B
C
①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②古道西风瘦马③肉食者鄙未能远谋④政通人和百废具兴⑤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1.C
2.A
3.答案示例:曾子不接受鲁君致邑是觉得无功不受禄,不想在鲁君面前有惧色或愧色。

公孙仪不接受国人献鱼,是不想枉法获罪,从而被免相。

两个人的做法都与甲文中“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的做法相反,可谓不失本心。


1.D
2.画线句子使用了排比、比喻和拟人。

用排比表现了作者所见的春花多,水的清、柔、和谐;比喻、拟人的运用使自然的花、水充满灵性和感情,读来琅琅上口,意境优美,沁人心脾,回味悠长。

3.“转身”的深层含义是不管是自然的景物变化,还是人类的种种人生经历,它都不依你的意志为转移,自然地随时间变化而变化,这个变化常在你不知不觉中就发生了,短的就像你“转身”一样,身边的一切都不是从前了。

我们要珍惜当下的人和事。

不要给自己留遗憾。

1.①“我”在老师家偶遇书架②爸爸给“我”做了一个书架
2.①“笑意”表明妈妈对“我”如此爱书(书架)而高兴,对“我”以字典作“书架”表示赞赏;②从“光泽”看出妈妈因为“我”聪慧和爱书而对“我”的
将来有了期盼。

3.示例一:“看见了,看见了”运用反复的修辞,强化了“我”的想象和期待。

示例二:“款款而来”赋予“小书架”以人的情态和动作,写出了“我”即将拥有书架的喜悦。

示例三:通过“仿佛”引出“我”的想象,表现了“我”期待的心情。

示例四:“美丽的家伙”表达了“我”与书架亲昵的情感。

示例五:通过心理描写,表现出“我”即将拥有书架的愉悦心情。

4.“久违的老友”:“我”在老师家见到过书架,因期待而想象过书架的样子,所以早已熟悉。

“我的长者”:书架变得苍老;书架长久陪伴“我”,给“我”力量。

5.示例:陪伴我的是台灯。

从小陪伴我看书、写作业,像我的朋友。

在我成功时,分享我的快乐;在我沮丧时,给予我力量。

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