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孟子和郭店儒简论“性”(一)-360文档中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庄子、孟子和郭店儒简论“性”(一)-360文档中心
于有,有生于无”(《老子·四十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四十二章》)的宇宙生成论思路,但其思想更加复杂细密。

“一之所起”是对“道生一”的解读,“未形者有分”是对“一生二”的发挥,从而引出“命”来说明万物未成形前便具有其内在分化因素。

“留动”之中生出有形之物,而万物具备形体并保有从道那里所具备的特殊神态,便是万物(包括人)之“性”。

因此“性”成为从无到有的一个连续性的内在本质规定,它既保持原初之真,又突破了原初之“未形”。

因此,“性不可易,命不可变”(《庄子·天运》)。

万物(包括人)禀赋于泰初之真性是最宝贵的。

可是,因为人“为”,常常动性失性:“性之动谓之为,为之伪谓之失”(《庄子·庚桑楚》)。

据此,庄子认为只有无为才能保持人的自然本性。

他批评“倒置之民”往往“丧己于物,失性于俗”(《庄子·缮性》)。

在《庄子·天地》中他论述了五类失性的情形:“且夫失性有五:一曰五色乱目,使目不明;二曰五声乱耳,使耳不聪;三曰五臭熏鼻,困惾中颡;四曰五味浊口,使口厉爽;五曰趣舍滑心,使性飞扬。

此五者,皆生之害也。

”五色、五声、五臭、五味以及趣舍滑心,皆有害人之自然生命,伤性害生,因而他主张修性。

《庄子·天地》中说:“性修反德,德至同于初”“与天地为和”。

只有具备真性之人才是全德之人,才可同于泰初,与天地一体。

《庄子·达生》有:“壹其性,养其气,合其德,以通乎物之所造”。

《庄子·天地》亦有:“通于天地者,德也”。

因为“物得以生,谓之德”(《庄子·天地》),人作为万物之一分子,能通天地,即人能“性修反德”,体会从道那里所禀赋的真性才是全德之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