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同步拓展阅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同步拓展阅读》课题研究总结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中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新课程标准还要求小学阶段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应当在100万字以上。

根据这个目标以及新的课程理念,确立并实施了《小学语文同步拓展阅读》的课题研究,这学期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了解本班学生阅读现状
期初,我通过家访、询问、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

通过了解,本班学生课外阅读量非常少,平均每个学生每天看书时间不到十分钟,阅读字数不到100字;阅读习惯非常差,每天坚持看书的不到1∕5。

原因有以下几点:1、本班大多数学生家长文化水平低,还有部分家长工作忙,孩子缺乏管教,家庭缺乏读书的氛围;2、多数家庭家里图书少,学生找不到合适的书阅读;3、教师对课外阅读重视不够,缺乏有效的指导。

(二)找准切入点,以课内带课外,指导拓展阅读。

拓展性阅读的实施主要是以课文为中心,向课外的阅读材料辐射,从而达到以一篇带多篇,以课内带课外,以精读带博读,不断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语言积累的目的。

因此,找到课内教材与课外教材的联结点、切入点,是有效实施拓展性阅读教学的关键。

这学期,我们从课前拓展性阅读、课中拓展性阅读、课后拓展性阅读三个角度引导和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课外自主阅读。

阅读类型有释疑解惑型、学法迁移型、比较鉴赏型、课外延伸型几种。

如我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人们对鲁迅先生的爱戴,更好的体会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伟大品格。

就有必要让学生更贴近人物,对人物的生平有一定的认识。

我在教学这一课前,布置学生们搜集有关鲁迅先生的资料(图片、故事、生平、名言等)。

当这些资料汇到一处时,这些多个角度的不同信息,让学生们更完整地认识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伟大人物的形象。

在这些丰富的感知认识之后,在学生心里留下的是对人物的充满个性化的理解,留下的是更想走进人物的兴趣冲动。

鲁迅先生的《少年闰土》中的闰土在孩子的心目中,是一个很完美、很值得向往的形象。

学完课文了,学生们都津津有味地谈论着闰土的勇敢、聪明。

我说:“你们想知道中年闰土的样子吗?”学生们对此兴趣很浓。

我便将《故乡》推荐给了学生。

学生读完后,对中年的闰土的变化以及造成他的变化的原因,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见解。

有的学生讲闰土变了,变傻了,变呆了。

也许让学生理解其中的深刻道理很难,不过,把学生从课内带到课外,这一点我们做到了。

除了学生课外按老师要求自主阅读外,,我还根据第十一册课文八个不同主题,精心挑选了一些经典的优秀的文章印发成阅读材料,发放给学生,指导学生阅读。

如:学习第一组课文后,我们指导学生阅读《感受大自然》等几篇文章,让学生从描写大自然的散文中大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学完第二组课文后,我们引导学生阅读《乡愁》《山乡之路》,让学生感受与《桂花雨》《小桥流水人家》同样的思乡之情,不一样的风格,不一样的心情;学完第六组课文后,我们引导学生阅读《存折》《奇迹的的名字叫父亲》《爱在拐弯处》等几篇文章,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那伟大的父母之爱,懂得亲情的可贵,懂得感恩、懂得付出……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阅读的目的在于积累运用。

因此,我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除此之外,我们还引导学生做阅读记录卡,做手抄报、撰写阅读体会。

一学
期过去了,大部分学生能把老师发放的阅读材料和根据老师要求利用家里图书杂志、学校图书馆、家里及学校网络搜集到的资料进行认真的阅读,并做好记录,既开拓视野,又达到语言积累的目的。

经过统计,平均每个学生每天课外阅读量在800字以上,一学期做读书笔记20多篇,做手抄报两张,撰写读后感10多篇。

从学生撰写的文章中,可以看出阅读效果是显著的,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作能力大大提高,阅读体会精彩纷呈。

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艺苑中的一株奇葩。

朗读古诗词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艺术素养,受到美的熏陶与感染。

因此,这学期我们还开展了两次古诗词专题诵读活动。

一次是关于“浓浓的乡情”,在学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思》后,我们指导学生诵读《念奴妖》、《回乡偶书》等六首思乡古诗词。

一次是“毛泽东诗词”专题,学完《长征》,我们指导学生诵读《忆秦娥?娄山关》、《清平乐?六盘山》、《蝶恋花.答李淑一》等六首毛泽东诗词。

学生从“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中领略到诗人不畏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精神;从“挥手从兹去”、“款款深情;从“不到长城非好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领略诗人的雄心壮志……“腹有经书气自华”,可以确定,大量的经典的优秀诗词的诵读对学生的影响将是深远的。

(三)阅读指导与活动开展相结合,激发阅读热情。

读书应是一个“吸收——内化——释放”的过程,缺乏活动的支撑,缺乏广泛的交流,这样的读书是没有生命力的。

因此,这学期我们还努力把开展课外阅读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提高阅读效益。

一学期,开展《浓浓的乡情》、《窗边的小豆豆》班级读书会等5次综合实践活动。

如:开展“浓浓的乡情”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上有的朗诵思乡诗歌,有的唱思乡歌曲,有的演奏思乡曲子…整节课学生情绪高涨,精彩纷呈。

在学习第七单元后,我鼓励学生上网或从书上搜集英雄人物的故事,并挑选一篇背下来,准备举行英雄人物故事会。

学生对活动有浓厚兴趣,都精心做好准备。

英雄故事交流会上,平时那些不爱看书、很少发言的学困生都积极上台演讲,而且讲得绘声绘色,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假如没有这样一个给予学生交流、展示自己的平台,学生阅读英雄人物故事的热情就会大大折扣。

希望通过这些活动引导学生对课外阅读由“浅尝则止”到“牢固掌握”,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感受成功的快乐和创造的幸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