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备课教案
主备人:审核人:教者:第周
教学内容《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6页练习十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图表的题意,进一步掌握解决解决问题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能从条件想起说明书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思路,能应用策略正确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从条件想起求问题结果的分析推理过程,体会解决两步讲算问题的关键是确定先求什么样,培养根据条件间的联系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发展提出问题的能力,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实际生活里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方法、策略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利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具准备:
共 2 课多媒体课时划分
时
一、策略练习
个性化意见:第1题: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之后,要让
他们说清楚是根据哪些条件想到这些问题的,
相关的问题之间有什么联系。
例如,根据第(1)题中的条件能够提出
的问题有:跳绳的有多少人,拔河的有多少人,
跳绳和拔河的一共有多少人,等等。
其中,求
出跳绳的人数后就能接着求出拔河的人数了。
第2题:根据图意,小力的身高是136厘
米,小英比小力矮15厘米,小军比小英高21
厘米。
第3题:前两项费用的总和,再在此基础
上求出食宿费。
第4题:要适当帮助学生理解表中的信息,
知道表中每一竖栏分别表示一个公交站点的
上、下车人数。
其中,西门站由于是始发站,
所以没有下车人数的记录,而只有上车人数的
记录。
计算公共汽车从每个站点开出时的总人
数时,应考虑到汽车从前一站开出时的总人数
和本站上、下车的人数。
例如,从建设路站开
出时乘客人数,应等于从西门站开出的16人,
加上本站上车的9人,减去本站下车的1人,
得24人。
二、练习总结
今天练习了从条件想起的策略,你觉得从
条件想起的策略要怎样想?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关键是什么?通过练习你还有哪些体会?
板书:
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备课教案
主备人:审核人:教者:第周
教学内容《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6页练习十第6~1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解决问题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能理解线段图表示的数量关系,能从条件想起分析两步计算实际问题,解决稍复杂一些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从条件想起求问题结果的分析推理过程,培养根据条件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发展几何直观和形象思维,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实际生活里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方法、策略的价值;培养分析、推理和反思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利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具准备:
共 2 课多媒体课时划分
时
一、做口算练习
个性化意见:第6题。
让学生口算,写出得数。
交流得数,教师板书,结合交流,选择乘法和除
法说说怎样算的。
(如16×3,先算10乘3得30,再
算6乘3得18,30加18就等于48;96÷6,先算60
除以6得10,余下36除以6得6,10加6等于16)
二、策略练习
第7题,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因为“苹果比香蕉
的2倍还多70千克”,因此算出280千克的2倍后,
再加上70千克,就是苹果的千克数了。
第8题,要通过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小汽车开
走7辆就与大客车同样多”,就是指小汽车比大客车
多7辆。
第10题,要适当帮助学生理解“卖掉20只鸡后,
鸡和鸭的只数同样多”这个条件的含义,知道从54只晨去掉20只之后,剩下的34只里有一半是鸡、一半是鸭,因此原来鸭有34÷2=17(只),而原来鸡的只数则是17与20的和。
第11题,要重点帮助学生理解“一律半价”这个条件的含义,知道所谓“一律半价”,就是指每样商品的售价都是原价的一半。
而由此即可先算出每样商品现在的价钱。
思考题,左图表示的意思是“一盒巧克力和4盒饼干共73元”,右图表示的意思是“一盒巧克力和2盒饼干共49元”。
比较这两组条件,则可发现:2盒饼干共24元。
由此,一盒饼干的价钱就是24÷2=12(元);一盒巧克力的价钱就是73元与4盒饼干价钱的差,或49元与2盒饼干价钱的差。
三、练习小结:
提问:通过这堂课的练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
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备课教案
主备人:审核人:教者:第周
教学内容间隔排列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探究,找到“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当两端的物体相同时,两端的物体数量比中间的多
1;当两端的物体不同时,两种物体的数量相等。
”这一规律。
2、能够利用这一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中,掌握观察、分析、比较的方法。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的思想。
培养学生发现与应用规律的积极性和好
奇心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并发现间隔排列中物体个数的规律。
教学难点:发现和概括规律。
教(学)具准备:
共 2 课多媒体、小棒和圆片课时划分
时
一、课前游戏,引出规律
游戏1:手指游戏
引导学生发现手指根数和吸管根数之间的联系。
指出:当两种物体交替出现,也就是一个隔一个出现,在数学
上称作一一间隔,这样的排列叫做一一间隔排列。
二、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三、创设情境,探索规律
1、观察:夹子与手帕,小兔与蘑菇,木桩与篱笆一一间隔排
列。
2、从图上,你找到了几组按规律排列的物体,分别数一数,
再填表3、仔细观察表格中每组两种物体的个数,把你的发现填在
表格下面的横线上,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问:像这样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的数量为什么相差1?
3、交流:用分组的方法、一一对应的方法,可以知道总是会
多余1个。
四、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同学们真了不起,下面我们就带着今天发现的新秘密来解决问
题。
1.20只小兔站成一排,每两只小兔中间有一个蘑菇,一共有多少个蘑菇?
2.把20块手帕像上面那样夹在绳子上,一共需要多少个夹子?
五、动手操作,拓展规律
刚才我们认识了这么多一一对应间隔排列的物体,想不想当回设计师,自己动手设计几组呢?挺清楚要求。
拿出你们抽屉中的卡片,在第一组方块上画上○,要求○与□一个隔一个地排成一行,看看圆形最少有几个?师:在第二组也画上○,还是要求与□一个隔一个地排成一行,看看圆形最多有几个?
六、回顾和反思:
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如果两端相同,他们的数量相差1,如果两端不相同,他们的数量相等。
板书: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