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原因资料收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失眠的原因
整理人:许华
引起失眠的原因有哪些:失眠的原因分析,引起失眠的原因有很多,有心理的原因,也有生理的原因,引起失眠原因的还有环境因素、药物因素等。

具体的原因有以下这些:
1、年龄、性别、职业因素是引起失眠的原因有资料显示失眠者女性多于男性。

发病年龄多在41~50岁,其次为60岁以上; 31~40岁者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的激烈,各种矛盾日益增多,使他们长期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从而导致失眠发病率逐渐升高。

职业分布:退休人员占第一位;第二位的是管理人员,他们中大多数人工作及应酬繁忙,生活不规律,又缺少一定量的体力活动,易导致失眠的发生。

2、环境因素引起失眠的原因是指由于环境因素作用于躯体导致的失眠,或由于环境因素对睡眠的直接干扰,如酷暑、严寒、噪声、强光或高原反应等;或由于处于需要保持警惕的环境下,如守护病人、身处危险场所等,环境因素消除后失眠恢复,为环境因素失眠的诊断关键。

2.1睡眠环境的突然改变也会导致失眠每个人都有一个相对稳定和习惯了的睡眠环境。

如果因为某种原因而改变了这个环境,有些人会发生睡眠障碍。

如:到外地出差、开会,观光旅游,走亲访友,到一个新的环境,可能影响睡眠。

2.2强光与失眠有关绝大多数人习惯在黑暗的环境里睡眠。

如果睡眠环境光线明亮,甚至在强光的照射下,除非过于疲劳,一般来说是难以入睡的。

有的人可能有一点光亮也会睡不着。

2.3噪音安静是睡眠的必要条件,在睡眠的环境里如果产生较大的噪音必然会影响睡眠的导入。

除非因为某种特殊原因,使你习惯了这种噪音,以至形成缺乏此噪音的干扰反而不能入睡的习惯。

2.4温度异常可能导致失眠高温或寒冷都会影响正常睡眠。

一般温度在28℃以上或4℃以下,就会影响睡眠。

在此种异常的温度条件下,即或增加被褥,也会对睡眠产生不良影响。

3、心理及生活行为因素是引起失眠的原因是指由于心理精神因素和睡眠习惯不良引起的失眠,是临床上最多见的失眠之一。

3.1一过性心理生理性失眠因情绪激动如兴奋、喜悦、焦虑、不安、悲痛、恐惧等,使机体一时不能调整适应心里变化所致。

常伴焦虑和抑郁反应,后者进一步加重了失眠。

病因消除后或适应能力增强后,一般在数天至数周内自行痊愈,再遇情绪激动的因素可以复发。

如病因不能去除,病程可延长。

如一开始处理不当,则即使病因解决后,也可迁延为心理生理性失眠。

3.2心理生理性失眠是单纯因持续精神紧张引起的失眠,但可因其他原因诱发,诱因去除后失眠持续存在。

精神紧张来源和表现在3个方面: ①负性生活事件或长期过分紧张的工作,常伴有肌紧张性头痛等,后者又干扰了睡眠。

②睡前强烈希望有一良好睡眠的愿望而出现焦虑不安,反而使入睡困难。

③白天担心失眠对健康的危害,将一切注意力集中于失眠,使精神进一步紧张。

本病与焦虑症性失眠的鉴别是:焦虑症焦虑涉及的内容较广,而本病焦虑的核心是失眠。

与神经衰弱失眠两者在病因、症状、失眠特点和治疗方面均基本相同,实际上本病多被非睡眠医学专业的临床医师诊断为神经衰弱。

但本病主诉的侧重点是失眠,且将白天一切症状均归因于失眠;神经衰弱的主诉则是各种躯体和精神症状,失眠只是其中症状之一,可作为鉴别参考。

3.3习惯不良性失眠是由于睡眠卫生习惯不良所致的失眠。

①不良的生活行为中以睡前饮茶、吸烟和饮咖啡对睡眠的影响为最常见。

②良好的睡眠习惯没有养成。

如果没有通过日常生活的规律活动确保“生物钟”的正常运行,搅乱了正常的作息规律,会造成睡眠障碍。

如:过度的夜生活,熬夜工作,刚开始的“三班倒”等。

3.4入睡条件性失眠因某些长期与入睡相伴的物件或环境不存在时发生的失眠。

如看电视入睡等,久后形成习惯。

入睡伴随条件的再现可使失眠消失为该病诊断的关键。

314躯体疾病因素躯体疾病引起的失眠,任何躯体不适均有可能导致睡眠障碍。

近年来由于疾病因素导致失眠的发生率有所上升,尤其是高血压、慢性胃肠炎、更年期综合征、抑郁症、焦虑症、手术后等,约占4218%。

3.5常见的可能引起睡眠障碍的各个系统疾病①神经系统疾病:脑血管病95%有睡眠失调、脑外伤、脑变性病变、痴呆等。

②内分泌和代谢障碍性疾病:如月经期、妊娠期、更年期、糖尿病等。

③心血管疾病:如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④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睡眠哮喘。

⑤消化系统疾病:如消化性溃疡病等。

⑥其他全身性疾病:如类风湿病、肝肾功能损害、食物过敏等。

3.6与睡眠有关的疾病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睡眠期频繁发生的各种不自主运动(如周期性肢动症、下肢痛性痉挛和磨牙症等) 以及睡眠期发生的各种精神运动障碍(如睡行症、睡惊症、夜间惊恐发作等) 。

4、精神疾病因素是引起失眠的原因因各种神经症和精神病引起的失眠,包括:神经衰弱、癔症、焦虑症、恐惧症、强迫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以及某些人格障碍,诊断则依据原发病的表现。

但应注意各种失眠均可产生神经衰弱、焦虑症和抑郁症症状,需注意两者的因果关系。

许多研究表明失眠症的患者伴有焦虑、抑郁和其他精神病理症状。

在普通人群中,20%失眠者伴有忧郁症状,明显高于同一人群的非失眠者,同时发现焦虑症状的发生率高于忧郁症。

一项流行病学调查也发现许多慢性持续性失眠症患者伴有忧郁和焦虑症状,其中22126%失眠者可同时诊断为重型忧郁症或心境恶劣。

失眠患者伴有焦虑、抑郁和其他精神病理症状。

睡眠质量差的人往往表现为心境忧郁、紧张、易激惹、焦虑和精力不足,往往容易产生或加重患者心身症状,而心身症状的加重可使睡眠
质量更差,导致患者处于一个恶性循环状态。

Mellinger等报道,失眠者往往伴有情绪障碍,特别是抑郁、焦虑、紧张及激惹等症状。

Ford等调查发现失眠者伴有焦虑和忧郁症状。

潘集阳等〔认为,失眠患者不但有严重的焦虑紧张,而且抑郁水平明显高于睡眠正常组。

Morrison等发现有睡眠障碍的青少年抑郁、焦虑及行为问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睡眠障碍者。

刘贤臣等报道,大学生的睡眠质量与生活满意感、焦虑、抑郁等多种因素有关。

4.1神经症引起的失眠各种神经症如神经衰弱、焦虑症、强迫症和抑郁性神经症等是失眠最多见的原因之一,且两者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

此外,惊恐发作不但夜间严重干扰睡眠,而且并发的抑郁症、强迫症、酒精药物滥用和甲亢等,也可引起失眠。

4.2抑郁症性失眠本病十分常见,常以失眠为主诉,或在抑郁症症状未显现前即已发生失眠。

本病与抑郁性神经症在多导睡眠图上均可见快动眼睡眠(REM睡眠)潜伏期缩短;但脑血管病变继发的血管性抑郁等,因REM睡眠发生部位受累,REM睡眠潜伏期延长,比例减少。

5、药物原因是引起失眠的原因可能引起睡眠障碍的药物,如氨茶碱、阿托品、异烟肼、雷米封等。

其发病原因: ①药物的兴奋作用:常见的有咖啡因(包括浓茶和咖啡) 、茶碱、甲状腺素、皮质激素和抗震颤麻痹药等。

②药物副作用对睡眠的干扰。

③白天服用各种镇静药物后引起的觉醒2睡眠节律紊乱。

④安眠药或嗜酒者的戒断反应。

长期服用安眠药者,突然停药常常会产生入睡困难;长期习惯饮酒催眠者,一旦停饮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

应重视安眠药依赖性失眠(系用药3 w以上因药物耐受性或戒断反应所致的失眠) 。

患者在长期应用较大量短效安眠药物后撤药过快,导致反跳性失眠的发生,因而不得不继续用药。

但连续用药后,药物产生耐受性又促使患者增加药量,如此反复形成恶性循环。

引起失眠的原因的相关因素繁多,一方面与患者自身的易感素质包括个性、性别、年龄和遗传素质等有关;另一方面则与外界的特定条件如生活质量、经济条件、人际关系、睡眠环境、睡眠习惯、精神因素和躯体疾患等有关。

只有了解以及认识这些因素才能更好的防治失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