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铁王府井-东单区间折返线及渡线施工方案研究与实施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下浅埋暗挖工程开挖支护施工方法主要 有台阶法、中隔壁法、“眼镜”法、中洞法和侧洞 法, 不同的施工方法具有不同的特点。为便于分 析, 现就上述各主要施工方法的特点、适用条 件、沉降量控制效果、工期、造价等方面作一比 较, 见表 2。
4 工程的实施
411 超前支护的施工 通过对几种超前支护方案的比选, 结合本
栅加强支护并套挖 3- 3 断面。施作北正线 33 断面及南正线 1- 1 断面衬砌, 待混凝土强度 达到 75% 以上时, 开始施工渡线段交叉口 8- 8 断面, 并逐步挑高直至抬到 7- 7 断面“眼镜”高 度, 在 8- 8 抬高断面内开挖支护 7- 7 断面左 “眼镜”。7- 7 断面核心土体的开挖需要先从两 侧“眼镜”内向中部挖一中槽, 再从中槽内向东、 西方向展开施工, 待 7- 7 断面开挖支护完后, 8 - 8 断面二衬与南正线开挖支护平行作业, 完 成渡线交叉口段永久结构的施工。 414 监控量测的实施
11 构件长度短, 作为超前支护无法传递土压荷载, 沉降量大;
21 支护构件刚度小, 承载能力低, 受载挠度大; 31 支护作用长度不够, 对掌子面土体滑移的约束力小; 41 无需大型机具设备, 具有灵活机动、易于施工的
优点。
11 作为超前支护, 管棚长度较长、刚度大, 承 载能力高, 受载挠度小, 可减小地面沉降 量;
(2) 优化施工工序 开挖 8- 8 断面前, 先施作 1- 1、3- 3 断面 B 209+ 69~ B 209+ 79 段二衬, 1- 1、8- 8 断面 抬高段拱部用同级混凝土回填, 7- 7 断面开挖 后, 立即施作 8- 8 断面二衬, 确保渡线交叉口 处结构稳定。 渡线段具体施工程序如图 3: 南正线 1- 1 断面施工至渡线 B 209+ 76 处开始挑高, 直至与 7- 7 断面“眼镜”齐平, 至 B 209+ 79 处 1- 1 抬高断面封端, 同时架格栅, 挂网, 喷30 cm 厚混凝土, 在 1- 1 抬高断面内开 挖 支护 7- 7 断面右“眼镜”, 由 7- 7 断面“眼 镜”继续向前施工至 6- 6 断面“眼镜”; 北正线 7- 7 断面左“眼镜”掘进至渡线里程 B 209+ 69 前 面1 m 处进行封端, 在左“眼镜”内架双榀格
浆固结地层, 喷混凝土; 相错4 m 随即开挖 2 部土 体, 架格栅挂网、喷混凝土; 架 2 部仰拱格栅, 喷 锚、封闭; 与 1 部相错4 m 开挖支护另一眼镜 3、4 部; 两眼镜开挖封闭10 m , 以正台阶法开挖支护 中部土体 5 部, 架格栅挂网、喷混凝土, 打超前小
导管和锚杆, 拱部格栅与两眼镜格栅焊接牢固, 6
此大断面分块开挖, 将多次扰动原状土体, 使得 地面沉降量难以控制, 加之本区间折返线断面 由小到大、由大到小频繁变化, 给设计和施工带 来极大难度。因此, 对本段工程的施工方案需作 深入的研究、分析。
3 方案的研究
鉴于本工程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 我们确 定了选用施工方案的基本原则, 即①施工中确 保地面环境稳定, 地中管网正常运营, 由开挖支 护引起的地面最大沉降值不超过30 mm ; ②具 有可连续性, 能兼顾前后断面结构的型式变化 及工法转换; ③可操作性强, 施工方法既要有先 进性, 同时也应充分考虑我国现阶段在工程技 术方面的国情; ④工期短, 造价低。 311 超前支护方案的研究
②适当加密格栅间距, 增加初期支护的强 度: 将交叉口10 m 范围内的 1- 1、3- 3、8- 8 断面格栅间距由原设计的 1m 1 榀改为015 m 1 榀, 小 导 管 由 原 设 计 的 单 根 长 315 m 改 为 215 m , 确保注浆效果。
③增设纵向连接筋, 提高整个结构的刚度: 施工渡线段两个大断面 (7- 7) 时, 纵向连接筋 由原设计的每m 1 根增加至每 m 2 根。
铁道建筑 1999 年第 2 期
1517~ 2014 m , 渗水系数为150~ 180 m d。 在 隧道的开挖、支护中, 由于上半部潜水及下半部 承压水的存在, 洞内极易产生流砂现象, 底部有 可能产生突涌或隆起。
为使施工达到无水作业条件, 本区段选用 深井大井点及自渗井相结合的区域性降水, 同 时对滞水层采用大口井无砂管接力抽排水的方 法在隧洞内进行降水。
部仰拱与两侧眼镜仰拱相焊接; 喷混凝土, 拱背
注浆, 完成整个洞体的封闭。
先做中洞, 而后作两侧边洞。 中洞宽
中
4 m , 高4 m , 采用台阶法施工, 待中洞与侧洞
洞
5- 5 1113×6155 相距10 m , 即按台阶工法的开挖支护程序分
法
先后相错5 m 开挖支护两侧边洞。拱背注浆,
完成洞体封闭。
由于本区间隧道处于软弱地层中, 土体开 挖后地层不稳定或稳定时间极短, 支护结构初
超前支护类型
锚 杆
表 1 超前支护方案比选
小导管注浆
大管棚注浆
大管棚与小导管 注浆综合运用
适用地层及断面 特 点
拱顶为粘土层, 断面跨度 小于8. 5 m
拱顶为砂土层, 断面跨度 较大
拱顶为砂土层或粘土层, 断面跨度大于815 m
断面交错分布, 频繁变化, 其中最大断面开挖尺 寸为1412 m ×101678 m (宽×高) , 隧道断面最 高达1517 m。 本区间设有折返段, 包含两条渡 线、一条预留线、两个施工通道及两端迂回通 道、隔断门等 (如图 1)。
图 1 王府井—东单区间折返线平面图
区间所处地层为永定河冲洪积扇脊部的中 下部, 属第四纪地层。表层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及 人工杂填土, 往下依次为轻亚粘土层、中细砂 层、砾层、亚粘土层、中砂层、粘土层, 洞体通过 的地层主要为粘性土、砂类土和砾石沉积互层, 地层自稳能力差, 加之地处交通要道, 地面动荷
阶
3- 3 613×6122 土体, 上、下台阶相距6~ 10 m , 开挖 3 部土体, 架
法
8- 8 610×6116 格栅、挂网、喷混凝土; 开挖 4 部土体, 架仰拱格
栅, 喷混凝土, 初期支护封闭成环, 拱背注浆。
环形开挖 1 部土体, 开挖进尺不超过1 m ; 架
格栅挂网、安置纵向连接筋, 喷混凝土; 打超前小
注浆, 拆除临时中隔壁和临时横撑, 进入下道工
序。
“眼镜”宽4. 4 m , 高715 m , 分上下两部开挖。
环状开挖 1 部土体, 开挖进尺不超过1 m ; 架格栅
挂网、安置纵向连接筋; 打超前小导管和锚杆, 注
眼 镜 法
6- 6 1212×910 6- 6A 1212×913 7- 7 1412×1017 7- 7A 1412×1111
—3—
期承受压力大, 变形快, 如果控制不当, 地层很 快松弛, 所以施工中必须选用适当的辅助措施 对隧道周围地层进行超前支护或预加固, 将掌 子面前方土层因开挖释放的能量传至后部稳定 土 体 中, 以 达 到 控 制 地 面 沉 降, 防 止 坍 塌 的 目的。
表 1 对工程待选的几种超前支护方案的特 点、适用的地质条件及断面形式进行了对比分析。 312 开挖支护方案的研究
中
导管或锚杆, 注浆固结地层; 相错2 m 开挖支护 2
隔
部土体; 与 1 部相错4 m 开挖支护 3 部土体, 架格
壁
4- 4 819×7111 栅挂网、喷混凝土, 待边墙开挖封闭两榀即架设 3
法
部仰拱格栅、喷锚、封闭; 与 3 部相错4 m 开挖支
护 4 部土体, 架格栅挂网、喷混凝土、封闭; 拱背
北京地铁王府井—东单区间折返线及渡线 施工方案研究与实施
陈西霞 邢玲艳 (铁道部第十六工程局) 【提要】结合地铁王府井—东单区间隧道工程折返线及渡线段工程施工实例, 对浅埋暗挖 洞群施工技术方案进行研究、剖析。 【关键词】浅埋暗挖 折返线 渡线 施工方案 研究
1 工程概况
北京地铁王府井—东单区间隧道工程位于 地面车水马龙、地下管网密布的东长安街下, 隧 道全长518 m , 共有 10 种不同断面型式, 各种
较大 小 较长 较高
利用侧壁导坑先 工 序 多, 拆 除 量 行, 开挖时间短。 大。
大
大
小
较小
长
较长
高
较高
开 挖 量 大, 拆 除 量少, 工序少。
较大 较大 较短 较低
铁道建筑 1999 年第 2 期 © 1995-2003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21 钻孔机具需要有足够的作业空间; 31 循环作业时间较长, 影响工期。
表 2 开挖支护施工方案比较
开挖支护方案
台阶法
中隔壁法
“眼镜”法
中洞法
侧洞法
主要特点
适用断面 沉降量 工期 造价
拱 脚 应 力 大, 接 触 面 小, 拱 部 易 坍塌。
小 大 短 低
断 面 分 割, 可 有 效控制沉降量。
铁道建筑 1999 年第 2 期 © 1995-2003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5—
(1) 加强支护措施 ①增设护墙小导管注浆, 提高交叉口处土
体的自稳能力: 开挖支护 3- 3、1- 1、8- 8 断面 隧道时, 在交叉口10 m 范围内垂直边墙打设 < 42 mm 护墙小导管, 导管长315 m , 间距每 m 3 根, 自上而下呈梅花形布置, 内注水泥、水玻璃 双液浆, 加固边墙。
区间所处地质条件, 工程除在施工通道进入正 线开口处采用大管棚超前支护外, 其它地段均 选择以小导管注浆作为主要超前支护手段。 小 导管注浆支护参数如下:
图 2 小导管注浆示意图
小导管: < 42 mm 钢管, L = 215~ 315 m , 外插 角 13°~ 16°, 环 向 间 距 @ = 25~ 33 cm , 搭接115 m。
根据各种不同断面型式特点及所处地质条 件, 本着“稳妥可靠、安全优质”的原则, 对浅埋 暗挖各种施工方法进行了反复比选、研究, 从而 拟定了适应不同断面型式、不同地质特点的施 工方案。
2 问题的提出
本区间东西两条渡线斜贯南北正线, 结构 受力转换十分复杂, 在渡线与区间正线汇合为 一洞室处, 结构跨度达1412 m (7- 7 断面) , 如
浆 液: 水玻璃单液浆, 11B ′e 硫酸∶18B ′e 水玻璃= 1∶118~ 1∶212, pH 值= 311~ 315。
注浆区域: 开挖轮廓线以外115 m 范围内。 注浆压力: 013~ 015 M Pa。 412 区间折返线开挖支护的施工
根据区间折返线断面类型、地面沉降控制分 析以及工期、造价比较, 同时兼顾前后断面施工的 衔接, 施工确定了如表 3 所列开挖支护方法。 413 渡线段施工
铁道建筑 1999 年第 2 期
以东侧渡线段交叉口施工为例 (见图 3) , 从图中可以看出, 渡线段跨度很大, 南北正线通 过交叉口 8- 8 断面相连通, 横贯长安街地下, 由采用正台阶法施工的两个小断面 (1- 1、33) 进入采用“眼镜”法施工的大断面 (7- 7) , 受
力相当复杂, 交叉口三角状土体最薄处仅为 115 m , 需承受来自两个洞室的土压力, 结构的 稳定难以保证, 因此施工中必须采取加强支护 措施以及合理的施工工序。
开挖支 护方法
断面形式开挖尺寸 (m ×m )
表 3 开挖方法的施工程序及断面分块 施工程序及其示意图
பைடு நூலகம்
环状开挖 1 部土体; 架格栅挂网、安置纵向
正
1- 1 517×611 连接筋, 喷混凝土; 拱顶设超前小导管或钢筋, 拱
台
2- 2 518×6112 脚设置锚杆或锚管, 并注浆固结地层; 开挖 2 部
本区间隧道有两个渡线段, 即 B 209+ 69~ B 210+ 06 (如图 1) 和B 206+ 21~ B 206+ 64。其 中包括了 1- 1、3- 3、8- 8、7- 7、6- 6 五种断 面型式, 结构尺寸相差甚大。
图 3 渡线段主要施工程序
—4—
© 1995-2003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载引的震动大, 易坍塌。 本地段地下水位较高, 自地表向下依次蕴
藏着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 上层滞水水位及 水量受季节性降水及地下给排水管道渗漏水等 影响, 变化很大; 潜水水位埋深1214~ 1612 m , 渗 透 系 数 为 100~ 120 m d; 承 压 水 水 位 埋 深
—2—
© 1995-2003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4 工程的实施
411 超前支护的施工 通过对几种超前支护方案的比选, 结合本
栅加强支护并套挖 3- 3 断面。施作北正线 33 断面及南正线 1- 1 断面衬砌, 待混凝土强度 达到 75% 以上时, 开始施工渡线段交叉口 8- 8 断面, 并逐步挑高直至抬到 7- 7 断面“眼镜”高 度, 在 8- 8 抬高断面内开挖支护 7- 7 断面左 “眼镜”。7- 7 断面核心土体的开挖需要先从两 侧“眼镜”内向中部挖一中槽, 再从中槽内向东、 西方向展开施工, 待 7- 7 断面开挖支护完后, 8 - 8 断面二衬与南正线开挖支护平行作业, 完 成渡线交叉口段永久结构的施工。 414 监控量测的实施
11 构件长度短, 作为超前支护无法传递土压荷载, 沉降量大;
21 支护构件刚度小, 承载能力低, 受载挠度大; 31 支护作用长度不够, 对掌子面土体滑移的约束力小; 41 无需大型机具设备, 具有灵活机动、易于施工的
优点。
11 作为超前支护, 管棚长度较长、刚度大, 承 载能力高, 受载挠度小, 可减小地面沉降 量;
(2) 优化施工工序 开挖 8- 8 断面前, 先施作 1- 1、3- 3 断面 B 209+ 69~ B 209+ 79 段二衬, 1- 1、8- 8 断面 抬高段拱部用同级混凝土回填, 7- 7 断面开挖 后, 立即施作 8- 8 断面二衬, 确保渡线交叉口 处结构稳定。 渡线段具体施工程序如图 3: 南正线 1- 1 断面施工至渡线 B 209+ 76 处开始挑高, 直至与 7- 7 断面“眼镜”齐平, 至 B 209+ 79 处 1- 1 抬高断面封端, 同时架格栅, 挂网, 喷30 cm 厚混凝土, 在 1- 1 抬高断面内开 挖 支护 7- 7 断面右“眼镜”, 由 7- 7 断面“眼 镜”继续向前施工至 6- 6 断面“眼镜”; 北正线 7- 7 断面左“眼镜”掘进至渡线里程 B 209+ 69 前 面1 m 处进行封端, 在左“眼镜”内架双榀格
浆固结地层, 喷混凝土; 相错4 m 随即开挖 2 部土 体, 架格栅挂网、喷混凝土; 架 2 部仰拱格栅, 喷 锚、封闭; 与 1 部相错4 m 开挖支护另一眼镜 3、4 部; 两眼镜开挖封闭10 m , 以正台阶法开挖支护 中部土体 5 部, 架格栅挂网、喷混凝土, 打超前小
导管和锚杆, 拱部格栅与两眼镜格栅焊接牢固, 6
此大断面分块开挖, 将多次扰动原状土体, 使得 地面沉降量难以控制, 加之本区间折返线断面 由小到大、由大到小频繁变化, 给设计和施工带 来极大难度。因此, 对本段工程的施工方案需作 深入的研究、分析。
3 方案的研究
鉴于本工程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 我们确 定了选用施工方案的基本原则, 即①施工中确 保地面环境稳定, 地中管网正常运营, 由开挖支 护引起的地面最大沉降值不超过30 mm ; ②具 有可连续性, 能兼顾前后断面结构的型式变化 及工法转换; ③可操作性强, 施工方法既要有先 进性, 同时也应充分考虑我国现阶段在工程技 术方面的国情; ④工期短, 造价低。 311 超前支护方案的研究
②适当加密格栅间距, 增加初期支护的强 度: 将交叉口10 m 范围内的 1- 1、3- 3、8- 8 断面格栅间距由原设计的 1m 1 榀改为015 m 1 榀, 小 导 管 由 原 设 计 的 单 根 长 315 m 改 为 215 m , 确保注浆效果。
③增设纵向连接筋, 提高整个结构的刚度: 施工渡线段两个大断面 (7- 7) 时, 纵向连接筋 由原设计的每m 1 根增加至每 m 2 根。
铁道建筑 1999 年第 2 期
1517~ 2014 m , 渗水系数为150~ 180 m d。 在 隧道的开挖、支护中, 由于上半部潜水及下半部 承压水的存在, 洞内极易产生流砂现象, 底部有 可能产生突涌或隆起。
为使施工达到无水作业条件, 本区段选用 深井大井点及自渗井相结合的区域性降水, 同 时对滞水层采用大口井无砂管接力抽排水的方 法在隧洞内进行降水。
部仰拱与两侧眼镜仰拱相焊接; 喷混凝土, 拱背
注浆, 完成整个洞体的封闭。
先做中洞, 而后作两侧边洞。 中洞宽
中
4 m , 高4 m , 采用台阶法施工, 待中洞与侧洞
洞
5- 5 1113×6155 相距10 m , 即按台阶工法的开挖支护程序分
法
先后相错5 m 开挖支护两侧边洞。拱背注浆,
完成洞体封闭。
由于本区间隧道处于软弱地层中, 土体开 挖后地层不稳定或稳定时间极短, 支护结构初
超前支护类型
锚 杆
表 1 超前支护方案比选
小导管注浆
大管棚注浆
大管棚与小导管 注浆综合运用
适用地层及断面 特 点
拱顶为粘土层, 断面跨度 小于8. 5 m
拱顶为砂土层, 断面跨度 较大
拱顶为砂土层或粘土层, 断面跨度大于815 m
断面交错分布, 频繁变化, 其中最大断面开挖尺 寸为1412 m ×101678 m (宽×高) , 隧道断面最 高达1517 m。 本区间设有折返段, 包含两条渡 线、一条预留线、两个施工通道及两端迂回通 道、隔断门等 (如图 1)。
图 1 王府井—东单区间折返线平面图
区间所处地层为永定河冲洪积扇脊部的中 下部, 属第四纪地层。表层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及 人工杂填土, 往下依次为轻亚粘土层、中细砂 层、砾层、亚粘土层、中砂层、粘土层, 洞体通过 的地层主要为粘性土、砂类土和砾石沉积互层, 地层自稳能力差, 加之地处交通要道, 地面动荷
阶
3- 3 613×6122 土体, 上、下台阶相距6~ 10 m , 开挖 3 部土体, 架
法
8- 8 610×6116 格栅、挂网、喷混凝土; 开挖 4 部土体, 架仰拱格
栅, 喷混凝土, 初期支护封闭成环, 拱背注浆。
环形开挖 1 部土体, 开挖进尺不超过1 m ; 架
格栅挂网、安置纵向连接筋, 喷混凝土; 打超前小
注浆, 拆除临时中隔壁和临时横撑, 进入下道工
序。
“眼镜”宽4. 4 m , 高715 m , 分上下两部开挖。
环状开挖 1 部土体, 开挖进尺不超过1 m ; 架格栅
挂网、安置纵向连接筋; 打超前小导管和锚杆, 注
眼 镜 法
6- 6 1212×910 6- 6A 1212×913 7- 7 1412×1017 7- 7A 1412×1111
—3—
期承受压力大, 变形快, 如果控制不当, 地层很 快松弛, 所以施工中必须选用适当的辅助措施 对隧道周围地层进行超前支护或预加固, 将掌 子面前方土层因开挖释放的能量传至后部稳定 土 体 中, 以 达 到 控 制 地 面 沉 降, 防 止 坍 塌 的 目的。
表 1 对工程待选的几种超前支护方案的特 点、适用的地质条件及断面形式进行了对比分析。 312 开挖支护方案的研究
中
导管或锚杆, 注浆固结地层; 相错2 m 开挖支护 2
隔
部土体; 与 1 部相错4 m 开挖支护 3 部土体, 架格
壁
4- 4 819×7111 栅挂网、喷混凝土, 待边墙开挖封闭两榀即架设 3
法
部仰拱格栅、喷锚、封闭; 与 3 部相错4 m 开挖支
护 4 部土体, 架格栅挂网、喷混凝土、封闭; 拱背
北京地铁王府井—东单区间折返线及渡线 施工方案研究与实施
陈西霞 邢玲艳 (铁道部第十六工程局) 【提要】结合地铁王府井—东单区间隧道工程折返线及渡线段工程施工实例, 对浅埋暗挖 洞群施工技术方案进行研究、剖析。 【关键词】浅埋暗挖 折返线 渡线 施工方案 研究
1 工程概况
北京地铁王府井—东单区间隧道工程位于 地面车水马龙、地下管网密布的东长安街下, 隧 道全长518 m , 共有 10 种不同断面型式, 各种
较大 小 较长 较高
利用侧壁导坑先 工 序 多, 拆 除 量 行, 开挖时间短。 大。
大
大
小
较小
长
较长
高
较高
开 挖 量 大, 拆 除 量少, 工序少。
较大 较大 较短 较低
铁道建筑 1999 年第 2 期 © 1995-2003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21 钻孔机具需要有足够的作业空间; 31 循环作业时间较长, 影响工期。
表 2 开挖支护施工方案比较
开挖支护方案
台阶法
中隔壁法
“眼镜”法
中洞法
侧洞法
主要特点
适用断面 沉降量 工期 造价
拱 脚 应 力 大, 接 触 面 小, 拱 部 易 坍塌。
小 大 短 低
断 面 分 割, 可 有 效控制沉降量。
铁道建筑 1999 年第 2 期 © 1995-2003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5—
(1) 加强支护措施 ①增设护墙小导管注浆, 提高交叉口处土
体的自稳能力: 开挖支护 3- 3、1- 1、8- 8 断面 隧道时, 在交叉口10 m 范围内垂直边墙打设 < 42 mm 护墙小导管, 导管长315 m , 间距每 m 3 根, 自上而下呈梅花形布置, 内注水泥、水玻璃 双液浆, 加固边墙。
区间所处地质条件, 工程除在施工通道进入正 线开口处采用大管棚超前支护外, 其它地段均 选择以小导管注浆作为主要超前支护手段。 小 导管注浆支护参数如下:
图 2 小导管注浆示意图
小导管: < 42 mm 钢管, L = 215~ 315 m , 外插 角 13°~ 16°, 环 向 间 距 @ = 25~ 33 cm , 搭接115 m。
根据各种不同断面型式特点及所处地质条 件, 本着“稳妥可靠、安全优质”的原则, 对浅埋 暗挖各种施工方法进行了反复比选、研究, 从而 拟定了适应不同断面型式、不同地质特点的施 工方案。
2 问题的提出
本区间东西两条渡线斜贯南北正线, 结构 受力转换十分复杂, 在渡线与区间正线汇合为 一洞室处, 结构跨度达1412 m (7- 7 断面) , 如
浆 液: 水玻璃单液浆, 11B ′e 硫酸∶18B ′e 水玻璃= 1∶118~ 1∶212, pH 值= 311~ 315。
注浆区域: 开挖轮廓线以外115 m 范围内。 注浆压力: 013~ 015 M Pa。 412 区间折返线开挖支护的施工
根据区间折返线断面类型、地面沉降控制分 析以及工期、造价比较, 同时兼顾前后断面施工的 衔接, 施工确定了如表 3 所列开挖支护方法。 413 渡线段施工
铁道建筑 1999 年第 2 期
以东侧渡线段交叉口施工为例 (见图 3) , 从图中可以看出, 渡线段跨度很大, 南北正线通 过交叉口 8- 8 断面相连通, 横贯长安街地下, 由采用正台阶法施工的两个小断面 (1- 1、33) 进入采用“眼镜”法施工的大断面 (7- 7) , 受
力相当复杂, 交叉口三角状土体最薄处仅为 115 m , 需承受来自两个洞室的土压力, 结构的 稳定难以保证, 因此施工中必须采取加强支护 措施以及合理的施工工序。
开挖支 护方法
断面形式开挖尺寸 (m ×m )
表 3 开挖方法的施工程序及断面分块 施工程序及其示意图
பைடு நூலகம்
环状开挖 1 部土体; 架格栅挂网、安置纵向
正
1- 1 517×611 连接筋, 喷混凝土; 拱顶设超前小导管或钢筋, 拱
台
2- 2 518×6112 脚设置锚杆或锚管, 并注浆固结地层; 开挖 2 部
本区间隧道有两个渡线段, 即 B 209+ 69~ B 210+ 06 (如图 1) 和B 206+ 21~ B 206+ 64。其 中包括了 1- 1、3- 3、8- 8、7- 7、6- 6 五种断 面型式, 结构尺寸相差甚大。
图 3 渡线段主要施工程序
—4—
© 1995-2003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载引的震动大, 易坍塌。 本地段地下水位较高, 自地表向下依次蕴
藏着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 上层滞水水位及 水量受季节性降水及地下给排水管道渗漏水等 影响, 变化很大; 潜水水位埋深1214~ 1612 m , 渗 透 系 数 为 100~ 120 m d; 承 压 水 水 位 埋 深
—2—
© 1995-2003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