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用三个转变做到学以致用,将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行合一:用三个转变做到学以致用,将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这是张伟第5遍阅读《知道做到》这本书了。

在前几次阅读中,张伟已经做了读书摘抄,画了思维导图,整理
了知识关联图,进行一次团队内部分享会。

这一次阅读,张伟将整理一篇读书心得文章。

按照计划,张伟还会再进行至少一次阅读,研发一堂以如何知
行合一为主题的微课。

通过这些新的方式,张伟发现,它对书中提到的“间隔性重复”这一最核心的知行合一技巧越来越熟练了。

现在,是时候应用这种学习技巧来学以致用前段时间刚参加过的峰哥的《管理者的六把金钥匙》课程了。

张伟决定直接应用书中所提到的,要想将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做好三个转变。

1、知识层次的转变。

这是最简单的一个转变,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信息超载。

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我们通过学习来增加知识已经比较容易了,看一本书,或者参加一次培训班,或者报
名一个网课都可能让我们的知识增加。

但人们很容易出现信息超载,因为学习一个新知识比去努力将一个知识付诸实践有趣多了。

要想缩小从知道到做到的差距,秘诀就是少而精的学习原则,将自己的精力集中到少数几个知识点上进行应
用,而不是不断地去学习新知识点而不去实践。

将自己的精力专注于这几个知识点,不断地重复、重复、再
重复,直到完全吸收。

张伟理解,之所以要少而精而非多而浅的学习,是为了应用专注法则。

人的精力和注意力都是有限的,只有聚焦精力,才能让精力产生更大的价值,这就需要我们专注。

就像放大
镜将阳光聚焦到一点上,就能产生更大的能量,形成高温。

学习上也一样,在学以致用的时候,将少数几个关键知识点记住掌握,熟练应用,变成自己的本事,远比泛
泛知道很多知识有价值得多。

那么,少而精的学习哲学,如何应用到自己的培训学习中呢。

张伟开始回忆自己参加峰哥的培训课程《管理者的六把金钥匙》,把自己印象深刻的知识点记录下来,这些
自己印象深刻的知识点就是当时课堂上对自己最有触动的知识。

在这些知识点里,张伟决定先选择自己觉得可以在工作中实际应用的三个知识点。

根据当前自己的现实情况,有三个知识点是自己工作中需要改善和提升的。

分别是:如何做好计划、如何赋
能员工、如何激励队员。

想起少而精的学习哲学,张伟最终决定选择自己急需改善的一个知识点是“如何激励队员”,他将用这个知识
点来实践如何知行合一。

2、态度层次的转变。

我们的学习态度直接决定了我们的应用效果。

当我们用书中所提到的“发臭思维”来面对我们所接受到的知识与信息时,我们往往是消极思考。

更多的是对
新知识的怀疑、批判和否定。

这样的学习态度是不利于我们去知行合一的。

要想缩小从知道到做到的差距,第二个秘诀就是建立积极的过滤系统,用积极、开放的心态来面对所学到的
知识,应用绿灯思维去思考。

所谓用绿灯思维去思考,就是说当我们听到一个新的知识点时,我们应该去思考:如何我才能学会这个?学
会这个我会有什么收获?我该怎么去应用它?而不是去怀疑、批判和否定。

张伟理解,这就是要求我们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要有“空杯心态”。

所谓的“空杯心态”是指当一个杯子装满之后很难再倒入新的东西。

所以在心态上放空,才能接纳新东西。

学习也是一样,只有在心态上将旧知放空,才能接纳新的知识。

它并不意味着否定过去,而是用开放接纳的心态来面对新知,自然学习效果就会不同。

张伟反思,自己在上培训课时,当峰哥分享到一个新的知识点时,自己有时是在考虑这个知识点在我团队没法用,或者有时是在想这个跟我过去的认识不同。

每当这个时候,自己不能专心去学习,也不能认真去理解这个知识点真正的价值,就更谈不上思考如何应用了。

对于将“如何激励队员”这个知识点做到知行合一,张伟决定用绿灯思维去思考:这个知识点峰哥在课堂上进行了分享,那么它对我的团队管理的价值在哪里?如果在我团队做好了,我会有什么收获呢?我该如何应用呢?
3、行为层次的转变。

这是最难的一次转变,也是最需要的一次转变,它是学以致用的关键。

要想改变某个行为,得到自己预期的结果,你需要指导(structure)、支持(support)、问责(accountability),当这三个要素同时具备时,你便可以制定一份出色的跟进计划。

人们没有将知识转化为行动的第一个原因是缺少跟进,而这是所有障碍当中最难克服的,所我们才需要制订一份周密的计划。

——《知道做到》
这个跟进计划需要包括五个步骤:告知、演示、尝试、观察我、表扬我的进步或进行修正。

张伟的理解是行为的改变是需要引入外部支持,这种外部支持可以帮助你的在行为层次的转变的过程中获得指导和支持,也有外力激发自己去改变的责任感。

我们应该找到那些真正愿意帮助我们学以致用的人,请他们作为自己的外部支持。

张伟觉得自己的直接上司应该可以作为自己的外部支持,因为上司推荐他去参加峰哥的管理培训课程,希望他能得到管理能力提升,而且如果他将培训学以致用,提升了团队的管理绩效,也是对上司工作的支持,对整个部门绩效提升也是非常有益的。

张伟对“如何激励队”这个知识点规划出了一个实践应用计划,与自己的上司做了一些沟通,请上司给自己一些指导,同时对于一些实际应用的难点,也请上司给自己做了演示。

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张伟也请上司刻意给自己一些尝试应用的机会,并请上司观察自己的应用情况,以便给自己反馈。

为了让上司给自己更多的指导、支持和问责。

张伟还和上司约定每两周进行一次反馈沟通,由张伟汇报应用的工作进度,以及自己需要的帮助,同时也请上司给自己反馈,对进步提出表扬或者对不足进行修正。

三个月过去了,张伟发现当他按照《知道做到》书中所提到的三个转变:知识层次的转变、态度层次的转变和行为层次的转变来学以致用时,他对峰哥的《管理者的六把金钥匙》的培训收获比以往参加任何一次培训的收获都大。

这种收获不仅是因为培训时有知识层面的收获,更重要的是通过培训后的学以致用,张伟对好几个管理知识点的掌握,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

张伟不禁想起那次课间休息时,有同学问到峰哥:“我如何才能更好地将学习落地呢?”峰哥回答“如果你有一倍的时间参加培训,就需要用十倍的时间来行动实践,这样才能更好地将学习落地,我推荐你去看看《知道做到》这本书,如果你能按书中所做,那么你就能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了。


回想这段时间学以致用的心得,张伟准备写一篇文章分享自己的心得。

如何将从书本、培训班、网课上学到的新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呢?张伟列出一个学以致用计划。

1、每次学习应根据当前实际情况选取最多不超过三个知识点来深入应用,遵守少而精的学习哲学。

2、学习知识点时保持空杯心态,边学习边思考,这个知识点对我的价值在哪里?我的收获是什么?我该怎样应用它。

应用绿灯思维。

3、学习结束后,找到一个愿意帮助自己改变的人成为自己的外部支持,和他一起讨论跟进计划,约定反馈沟通机制。

请他对自己指导和支持,激发自己改变的责任感。

应用跟进系统。

在文章的最后,张伟写到:“亲爱的读者,我通过深入阅读《知道做到》学会了如何知行合一,我相信你们也能知道,并且也能够做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