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产地蔓荆子中黄铜类成分含量分析

合集下载

蔓茎堇菜总黄酮和总三萜的含量测定

蔓茎堇菜总黄酮和总三萜的含量测定
Chin JMAP, 2012 February, Vol.29 No.2
·167·
干燥至恒重的芦丁对照品10.03 mg, 置100 mL量瓶 中,加60%乙醇适量,超声振荡使之完全溶解,冷 却至室温,用60%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得浓度 0.100 3 mg·mL 的芦丁对照品溶液。 2.1.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称取药材粉末约1 g, 加70%乙醇30 mL,超声30 min,过滤,将滤液挥 干,用60%乙醇转移至100 mL量瓶中,并用60%乙 醇定容至刻度,摇匀,备用。 2.1.3 测定波长的选择 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 3.0 mL和供试品溶液1.0 mL, 分别置10 mL量瓶中, 加入5%亚硝酸钠溶液0.4 mL,混匀,放置6 min; 再加入10%硝酸铝溶液0.4 mL,放置6 min;最后 加入4%氢氧化钠溶液1.0 mL,用60%乙醇定容至 刻度,摇匀,放置15 min。以60%乙醇为空白,同
Content Determination of Flavonoids and Triterpenoids in Viola Diffusa Ging DAI Jiaojiao, TAO Huaming, ZHU Quanhong*, HAN Zonghua(Schoo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outhern
蔓茎堇菜总黄酮和总三萜的含量测定
戴娇娇,陶华明,朱全红*,韩宗华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广州
摘要:目的 建立蔓茎堇菜中总黄酮、总三萜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
510515)
分别以芦丁、齐墩果酸为对照品,以 5%亚硝酸钠
-10%硝酸铝-4%氢氧化钠、5%香草醛-冰醋酸-高氯酸为显色剂,检测波长分别为 408,555 nm,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 蔓茎堇菜中的总黄酮和总三萜含量。结果 总黄酮在 0.010 03~0.060 18 mg·mL1 内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平 均回收率为 108.0%,RSD 为 4.92%(n=9);总三萜在 0.004~0.036 mg·mL1 内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8 2),平均回收 率为 101.3%,RSD 为 4.42%(n=9)。蔓茎堇菜中总黄酮的平均含量为 55.25 mg·g1,总三萜的平均含量为 1.14 mg·g1。 结论 本方法准确、可靠、稳定,可用于蔓茎堇菜中总黄酮和总三萜的含量测定。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7693(2012)02-0166-04 关键词:蔓茎堇菜;总黄酮;总三萜;紫外分光光度法 中图分类号:R284.1

HPLC法测定江西不同产地蔓荆子中蔓荆子黄素的含量

HPLC法测定江西不同产地蔓荆子中蔓荆子黄素的含量

蔓 荆 子 为 马 鞭 草 科 植 物 单 叶 蔓 荆 Vitex trifolia L.var. simplicifolia Cham.或三叶蔓荆 Vitex trifolia L.的干燥成熟果 实,为辛凉解表药,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之功效,常用于治 疗风热感冒、头痛等证[1]。单叶蔓荆分布广、产量大,其道地药 材产区为山东[2],江西是其主产区之一[3];三叶蔓荆主产于海 南、广西、云南等地。目前药用的蔓荆子有野生和人工栽培之 分,由于生长环境的不同,其有效成分的含量差异很大。为了 确保其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笔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 法 对 [4] 江西 5 地 10 批次蔓荆子药材中蔓荆子黄素进行了含量 测定[5~7],以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蔓荆子[8,9]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 通讯作者:副主任药师。研究方向:医院药学、临床药学、药物 分析。电话:0797-8266048。E-mail:zxm090516@
1、江西樟树 2、江西抚州 1、江西抚州 2、江西九江 1、江西九江 2、江西赣州 1、江西赣州 2)均于 2009 年 8 月采自江西各地,经 鉴定为单叶蔓荆 V. trifolia L.var.simplicifolia Cham.的干燥成熟 果实。
1 仪器与试药
Agilent1100 HPLC 仪(美国惠普公司);AEL204 电子微量 分析天平(瑞士梅特勒-托利多仪器有限公司);KQ-500B 超声 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频率:40 kHz,功率:500 W);YLD-2000 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黄石市恒丰医疗器械有 限公司)。
HPLC 法测定江西不同产地蔓荆子中蔓荆子黄素的含量
杨人泽*,钟美兴,钟星明 (#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赣州市 341000)

福建省市售蔓荆子质量评价

福建省市售蔓荆子质量评价
11材料与仪 器 、试剂 .
111材料 ..
蔓荆 子药材从福 建省各 地药店 、诊所购得 ,编号见 表 1 由福建 中医药大学 药学 院中药鉴 。
蔓荆子为我国重要的药材之一 ,以 “ 蔓荆实”之名始载于 《 神农本草经 》 列为上品… , 。蔓荆子为 辛凉解表常用药 , 传统用于治疗风热感 冒头痛、齿龈肿痛、目赤多泪、头晕 目眩等 , 具镇痛 、抗炎、 降压 、抗菌 、祛痰 、抗肿 瘤等作用 L 】 药材主产 区有 山东 、福建 、广 西 、广东 、江西 、浙江 、安徽 2 ,其 等省 ( 。药 材的质量 优劣直接 影响药理 作用 和临床疗效 , 药材质量进行 系统评 价 ,有利 于进 一步规 区) 对
范药材市场,提高药材的可利用率。 本研究对福建市售蔓荆子药材共 1 份样品进行性状、总灰分、热 6 浸物 、总黄酮 、蔓荆 子黄素等 项 目分 析与测 定 ,以初步 了解 全 国不 同产 地蔓荆 子药材商 品质量 水平 , 旨在为蔓荆子药材质量标准制定与药材市场规范提供基础参考依据。
1 材 料 与 方法
e aua o ndc n o y tm tit r e it n ogu r tet ee e t a s fd u n r d e s v l t n a o t ls se a e i r n m d ae l kst a a e h f cu u e o r g i g e int. i n l K y wo d e r s:Fr t sv t i; o ucu ii s c mm o iy; ua t v l a i n c d t q f ye au to i
( p r n f hr c,  ̄in ol e f rdt nl hns dc eF z o 5 1 8F j nC ia Deat t amayF a lg aio aC iee me o P C e oT i Me in , uh u30 0 , ui hn) i a A s r c T r vd er fr n efrma igq ai tn ado u tsvt i d u ,h u l y b t a t: op o iet ee c kn u ly s d r f h e o t a Fr cu ics r g te q ai i t

蔓荆子提取物的有效成分研究及其含量测定

蔓荆子提取物的有效成分研究及其含量测定

蔓荆子提取物的有效成分研究及其含量测定蔓荆子为常用中药材,中国药典收载蔓荆子商品为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Vitex trifolia L.var.simplicifolia Cham.或三叶蔓荆V.trifolia L.的干燥成熟果实。

单叶蔓荆分布广,产量大,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山东、江西一带。

蔓荆子作为中药,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的功效[1]。

目前,许多植物提取厂家都在生产蔓荆子提取物,但他们都是以牡荆素(Vitexin)为有效成分指标在生产,产品也是以牡荆素为指标在向客户销售,我们经过对蔓荆子提取物的研究发现,真正起主要作用的是蔓荆子黄素,根本就没有牡荆素的成分。

我们对蔓荆子提取物进行了分离和测定,并从中分离出来了蔓荆子黄素,并对其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很好,对蔓荆子提取物的生产控制有可靠依据。

一、蔓荆子黄素的分离1、仪器、试剂与提取物1、1 仪器X4型显微熔点测定仪,温度计未校正。

HITACHI-200型紫外光谱仪。

Shimadzu-400型红外光谱仪。

FX-90Q AM-300核磁共振仪,HP 5989A色-质联用仪。

1、2 试剂层析用硅胶为青岛海洋化工产品,Sephodex LH-20凝胶树脂,石油醚、乙酸乙酯、氯仿、甲醇均为分析纯1、3 提取物蔓荆子提取物为自己生产产品2、蔓荆子提取物的分离鉴定Me OHmax取蔓荆子提取物1kg,用95%乙醇溶解,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稠膏,拌入硅胶,干燥后上硅胶柱层析,以石油醚-乙酸乙酯梯度洗脱,分别收集,根据薄层点板定性检查,取蔓荆子黄素部分,再上凝胶树脂,用氯仿-甲醇(1:1)洗脱,结晶分离,得两个化合物,一个为黄色细针状结晶,一个为黄色结晶。

黄色结晶,mp189~190℃,盐酸-镁粉反应阳性,UVλ mn;256,273(sh),372;加三氯化铝-盐酸263,280(sh),371;加醋酸钠257,275,350(10min后不减弱);加醋酸钠-硼酸255,270,352。

福建野生单叶蔓荆子总黄酮与蔓荆子黄素含量分析

福建野生单叶蔓荆子总黄酮与蔓荆子黄素含量分析

析, 确定福建野生单叶 蔓荆子的质量水平 , 为进一 步开发福 建野生单 叶蔓荆子提 供基础研 究数据 。回流提取 总黄 酮, 紫外分光光度法 ( V法) u 测定总黄酮含量 , 高效液相 色谱法( P C法 ) 定蔓荆子黄 素含量。结果表 明不 同产 HL 测 地野生单叶 蔓荆子总黄酮含量范 围为 7 0 1 ~ 0 72 , .8 % 1 .9 % 平均含量 9 00 ; .4 % 蔓荆子黄素含量范 围为 0 0 10 ~ .6 7 % 0 15 8 , . 27 % 平均含量 00 8 8 . 87 %。福建省不同地区野生单叶蔓荆子质量 ( 以蔓荆子黄素含量为指 标) 均符合 药典 规 定, 可进一步开发利用。 关键词 蔓荆子 ; 单叶 蔓荆 ; 总黄 酮; 蔓荆子黄素 中图分 类号 :2 4 R 8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6— 60 2 1 )3— 0 2— 4 10 9 9 (0 2 0 0 3 0
LuX af , agC egi, u n e a , a Y a su C e nj i io n Y n hn z H agZ ho C i u nh , h nMi i e ge ( ol eo P am c ,V j n U iesyo rdt n l hn s dc e F zo 5 8 , hn ) C l g f hr ay ui nvr t f aioa C ieeMe i n ,uhu3 0 C ia e a i T i i 1 8
Co t n s An l ss o To a a o s a d Vie i a pi o uc us Vii i n e t a y i n t lFl v ne n t x c r n f Fr t tc s
o ixtf l .v r s pi l o Df rn n esi F j n f t i i L a . i loi f m iee t dAra ui V e r oa m f ar W n a

HPLC法测定蔓荆子黄素的含量

HPLC法测定蔓荆子黄素的含量

HPLC法测定蔓荆子黄素的含量更新日期:2009-07-29 点击:王坤* 管玉民摘要以蔓荆子黄素为指标,用反相HPLC法测定了蔓荆子中的含量,实验采用C18柱,以甲醇-0.4%磷酸溶液(60∶4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8 nm,用外标法测定,回收率为98.18%,RSD1.46%,线性范围0.15~0.75 μg。

本法快速简便,重现性好,为蔓荆子质量控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蔓荆子蔓荆子黄素HPLC 含量测定蔓荆子为单叶蔓荆Vitex trifolia L. var.simplicifolia Cham或蔓荆V.trifolia L.的干燥成熟果实,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之功效〔1〕,是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的常用药。

至今为止,各版药典蔓荆子项下,均没有含量测定指标。

蔓荆子黄素是蔓荆子的主要化学成分〔2〕,目前尚未见用HPLC测定蔓荆子黄素的含量报道。

我们以蔓荆子黄素为指标对蔓荆子进行了含量测定,方法快速简便,重现性好,回收率为98.18%。

1 仪器与试药SP-8800高效液相色谱仪,SP-200型紫外检测,10 μL标准定量进样环。

蔓荆子黄素自提,经光谱鉴定,并经HPLC分析为单一峰,纯度为98.46%。

所用试剂为色谱纯或分析纯,蔓荆子购于本地药店。

2 方法与结果2.1 色谱条件:色谱柱4.6 mm×250 mm C18,流动相甲醇-0.4%磷酸溶液(60∶40),检测波长258 nm,流速1.0 mL/min,进样量10 μL,柱温32℃,CS 0.25,衰减64。

在此条件下蔓荆子黄素与样品中其它成分达到较好的分离。

2.2 标准曲线的制备:精密称取干燥至恒重的蔓荆子黄素对照品15 mg,置100 mL量瓶中,甲醇溶解定容,作为对照品溶液。

分别精密吸取上述溶液 1.0、2.0、3.0、4.0、5.0 mL置10 mL容量瓶中,用甲醇稀释至刻度,照上述条件测定,以蔓荆子黄素的峰面积积分值为纵坐标,蔓荆子黄素对照品的量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得回归方程:C=2.225×10-7A-4.72×10-4,r=0.9999。

不同产地蔓荆子中黄酮类成分含量分析

不同产地蔓荆子中黄酮类成分含量分析

不同产地蔓荆子中黄酮类成分含量分析辛海量;胡园;张巧艳;郑汉臣;秦路平【期刊名称】《药学服务与研究》【年(卷),期】2010(0)6【摘要】目的:分析不同产地蔓荆子中总黄酮和蔓荆子黄素的含量,探讨蔓荆子药材的品质变异情况。

方法:采用芦丁比色法对蔓荆子中总黄酮含量进行分析,建立HPLC法对蔓荆子黄素进行含量分析。

色谱柱:Zorbax 80A Extend-C18柱(250 mm×4.6 mm,5μm);保护柱:Dikma Easyguard C18柱(10 mm×4.6 mm,5μm);乙腈-0.5%磷酸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58 nm。

结果:总黄酮的线性回归方程为A=12.49c+0.003 7(r=0.999 9),线性范围:10.3~51.6μg/ml。

蔓荆子黄素回归方程为A=67 712c+170.7(r=0.999 7),线性范围2.49~243.2μg/ml。

结论:不同产地的单叶蔓荆和蔓荆中黄酮类成分和蔓荆子黄素含量差异较大,可能受到环境、纬度等多种因素影响。

【总页数】3页(P429-431)【关键词】蔓荆子;蔓荆子黄素;黄酮类;芦丁比色法;色谱法,高压液相【作者】辛海量;胡园;张巧艳;郑汉臣;秦路平【作者单位】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中医系;解放军总医院临床药理研究室;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生药学教研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相关文献】1.不同产地黄芪药材中黄酮类成分含量分析 [J], 吴国学2.不同产地蔓荆子中黄铜类成分含量分析 [J], 刘金财3.不同产地蔓荆子中黄铜类成分含量分析 [J], 刘金财;4.不同产地黄芪中黄酮类成分含量分析 [J], 黄迪5.不同产地桑叶中黄酮类成分含量分析 [J], 张宪;李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产地蔓荆子种子质量研究

不同产地蔓荆子种子质量研究
区的蔓荆子进行 质量检 测 , 包括 性状特征 、 净度 、 千粒 重 、 芽 发 率和生活力测定。结果 : 山东、 江西两个产 区蔓荆子非 常相似 ,
草科植 物单 叶蔓荆 ( ixf V e t r L v . ipi o a . a s li l t m c i f C a . 或蔓荆 ( ixf hm ) Vt r e L) . 的干燥 成熟 果 实 ] 。 始载于《 神农本草经》 列为上品 。 目 蔓荆子资源 , ] 前
关键词 : 单 叶蔓荆 ; 蔓荆 ; 种子质量
中图分类号 : Q 4 .5 9 9 9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0 - 0 (0 7 o 一o6 0 1 7 5 20 ) 4D6 3 4
质量研究是其前提 ; 目前尚未见关于蔓荆子种子质 但是 量 的研究报道 , 本文对蔓荆 子种子质 量进行 了研究 。生
参考 文献 :
[] 1 牛景 , 牛芝 霞. 敏核不 பைடு நூலகம்水稻 杂种 F 花 药培养 中获得 了 光 细胞质不育突变体 [ ] 杂交水稻 ,0 1 1 ( )4 . J. 20 ,6 2 :0 [] 2 孙海波 , 李艳 萍 , 邹美 智 , 国审杂交粳 稻津优 20 等. 0 3制 种 特性初探 [ ] 天津农业科学 ,0 6 1 ( ) 3 J. 20 ,2 3 :2—3 . 4 [] 3 周仕全 , 黄庭旭 , 谢从 寿 , Ⅱ优 1 等. 5亲本生 育特性 和开 花 习性初步研究 [ ] 杂交水稻 ,0 2 1 ( ) 1 5 J. 20 ,7 2 :4—1 . [] 4 戴剑 , 福林 , 自强. 谷 苏 杂交 粳 稻 泗优 4 2制 种特 性 探 讨 2 [ ] 杂交水稻 ,9 7 1 ( ) 1 7 J. 19 ,2 1 :6—1 .

不同产地野生与栽培头花蓼中总黄酮的含量分析

不同产地野生与栽培头花蓼中总黄酮的含量分析

果, 两者均能提尽其 中的梓醇 , 考虑 到试剂 的价格与毒性 , 选用水 提取 , 经重 复性等实验 , 表明本方 法可行。
不 同产 地 野 生 与栽 培 头 花 蓼 中总 黄酮 的含 量 分 析
王 祥 培 ,万 德 光 ‘ 王 祥 森 , - , ,王 强 ,靳 凤 云 ,王毓 杰
1 8 ,2( ) :1 99 1 7 4 .
[ 3] T sioH sgw ohk aea a,K t y ok S u i i aa ah, t 1 S n a uaK ie, h hc khsi e . o — s hT a stet o lae n ot f a e j [ ] tuns f evsa dro o i i i J .生药 学杂志 ,9 2 ,6 i kk o 18 3
维普资讯
L HZ E E IIEA D M T RAM DC E E R H20 O 7N . I IH NM DCN N A E I E IAR S A C 6V Ll O 9 S 0
时 珍 国 医 国药 20 0 6年 第 1 第 9期 7卷
表 1 不 同地 区地 黄 饮 片 中 梓 醇 的 含 量 测 定 结 果 %
证 中药 饮 片 的 临 床 疗 效 , 势在 必行 。
参 考文 献 :
[ 1] 阴 健.中药现 代研究 与临床 . 2 31
[ 2] 倪慕云 , 边宝林 .地黄化 学成 分 的研 究概 况 [ ] 中国 中药杂 志, J.
( . h r a eta o ee C eg u U i rt rdt n lC i s Mei n ,C eg u Scu n 6 3 , 1 P am cui lC lg , hn d nv syo Ta io a hn e dc e hn d , i a 0 c l ei f i e i h 17 1 C i ; . uy n ol eo rdt n l hns d i , u a g G i o 5 0 2 hn ; . i t t hn 2 G iag C lg Ta i a C i eMein G i n , u h u5 0 0 ,C ia 3 Tb u a e f o i e ce y z e Mo o

薄层层析法检测中药蔓荆子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

薄层层析法检测中药蔓荆子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

薄层层析法检测中药蔓荆子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目的分析中药蔓荆子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

方法采用超声波辅助溶剂提取、分步萃取以及薄层色谱等方法,根据各个部位的Rf值和显色行为进行归并,Rf值相同、显色行为类似的部分归并为同一个馏分。

采用萃取法分离蔓荆子提取物,得到石油醚部位、氯仿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和水部位。

结果石油醚部位主要是油脂和挥发性油,氯仿部位主要是萜类,乙酸乙酯部位主要是黄酮类化合物,水部位含有极性不相同的较多物质。

结论本研究可为蔓荆子的药理活性成分的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

标签:蔓荆子;化学成分;药理活性;薄层色谱蔓荆子(fructus viticis)又名白背木耳、白背杨、水捻子、白布荆。

为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Vitex trifolia L.var.simplicifolia Cham.)的果实[1]。

《新修本草》最早描述了蔓荆子植物形态:“蔓荆,苗蔓生,故名蔓荆。

生水滨,叶似杏叶而细,茎长丈余,花红白色。

今人误以小荆为蔓荆,遂将蔓荆子为牡荆子也”[2]。

根据植物形态及生境,蔓荆子当为马鞭草科牡荆属的单叶蔓荆,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的功效。

用于风热感冒头痛、齿龈肿痛、目赤多泪、目暗不明、头晕目眩。

民间还用于抗癌、治疗痢疾、胃肠感染、急性结膜炎及抗感染,是临床常用辛凉解表药之一。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蔓荆子还具有镇痛、抗菌、抗感染、催眠、祛痰、抗肿瘤等作用,是国内外市场需求量较大的常用中药材品种[3]。

蔓荆子由于产地不同会引起成分的差异。

对不同产地的药材进行分析,可将其分为3类:山东崂山、山东青岛、山东牟平、山东日照、辽宁大连、福建莆田归为一类,江西星子、江西都昌、湖南湘阴、安徽安庆归为一类,河北任县、浙江青田归为一类[4]。

除此之外,不同采收时期(早、中、晚)的单叶蔓荆子挥发油的含量也有明显差异。

其挥发油主要成分各有特征:早期呈高蒎烷型,中期呈高乙酰氧基一对-薄荷烷型,晚期呈高对-薄荷烷(二烯)型[5-8]。

炮制对蔓荆子中主要黄酮成分水溶出率的影响

炮制对蔓荆子中主要黄酮成分水溶出率的影响

中国药物警戒第14卷第4期2017年4月April, 2017, Vol.14, No.4中图分类号:R931.6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8629(2017)04-0215-03 •质量与工艺研究•炮制对蔓荆子中主要黄酮成分水溶出率的影响王婷唐力英*郭日新许梦莹于现阔王祝举(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北京100700)摘要:目的研究炮制对蔓荆子中黄酮类成分含量的影响,探索炮制对蔓荆子中黄酮类成分水溶出率的影响。

方法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Agilent T C-C18色谱柱(4.6 mm X 250 mm,5 p m),流动相甲醇(A)-l%冰醋酸水(B)梯度洗脱(0 ~10min: 25%~35%A; 10 ~18m in: 35%A; 18 ~ 45 m in 35% ~75%A),流速 1m L.min-1,检测 波长254 nm,柱温30丈。

同时测定蔓荆子生品和炮制品中异荭草素、蔓荆子黄素的含量及水溶出率,分析炮制前 后变化。

结果上述2个成分的含量,炮制前分别为0.035%、0.066%,炮制后分别为0.033%、0.056%;异荭草素、蔓 荆子黄素炮制前的水溶出率分别为:40.00%、12.12%,炮制后分别为60.61%、14.29%。

结论炮制会增加蔓荆子中异 荭草素、蔓荆子黄素的水溶出率。

关键词:蔓荆子;炮制;蔓荆子黄素;水溶出率Influence of Processing on the Dissolution Rates of Flavonoids in Viticis FructusWANG Ting TANG Li-ying*GUO Ri-xin XU Meng-ying YU Xian-kuo WANG Zhu-ju*(Institute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Beijing1007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processing on the content and dissolution rate o f flavonoids in Viticis Fructus.Methods HPLC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contents of isoorientin and vitexicarpin in Viticis Fructus simultaneously, chromatographic conditions were listed as follows:Agilent TC-C18column(4.6 mm x250 mm,5 阿),mobile phase of methanol(A) -1% acetic acid water(B)for gradient elution(0~10 min,25%~35%A; 10~18 min, 35% A; 18~45 min, 35%~75%A),flow rate of1mL min"1,detection wavelength at254 nm,column temperature at30 ^.Changes between the raw and processed Viticis Fructus of these contents and dissolution rates were analyzed.Results The contents of these constituents in raw herbs were 0.035%, 0.066%, their contents were0.033%, 0.056% after being processed.The dissolution rates of isoorientin and vitexicarpin were40.0%, 12.1%, and they were60.6%, 14.3% after being processed.Conclusion Processing would increase the contents and dissolution rates of isoorientin and vitexicarpin in Viticis F ructus.Key words: Viticis F ructus;processing;vitexicarpin;dissolution rate蔓荆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为马鞭草 科植物单叶蔓荆或蔓荆的干燥成熟果实。

不同种不同药用部位不同产地千斤拔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不同种不同药用部位不同产地千斤拔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不同种不同药用部位不同产地千斤拔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摘要】目的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不同入药部位、不同产地5种千斤拔中总黄酮的含量进行测定,评价其非传统入药部位及不同种、不同产地的药材质量,以期寻找新药用资源和新的药用部位。

方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于510 nm波长处测定总黄酮的量。

结果芦丁在9.17~64.19 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99.63 %,RSD 为1.36 %(n=9)。

不同种千斤拔中,与蔓性千斤拔、大叶千斤拔(《中国药典》收载)比较,球穗千斤拔、宽叶千斤拔根中总黄酮的含量较低,腺毛千斤拔根中总黄酮的含量接近;各个种叶中总黄酮的含量普遍较高,茎中量较低。

不同产地千斤拔根中:大叶千斤拔以购于四川成都(云南产)含量最高,蔓性千斤拔采于湖北宜昌夷陵区最高,球穗千斤拔含量均较低。

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千斤拔药材质量控制。

不同产地中千斤拔总黄酮含量差异较大,说明产地的海拔高度、气候、土壤等条件、生长年限、贮藏年限等对千斤拔总黄酮含量有明显影响。

从有效成分总黄酮、资源的综合及可持续利用角度考虑,千斤拔各种的叶可以与其根同等入药,其茎的含量也可以考虑使用;腺毛千斤拔可以与药典收载种同等入药。

【关键词】紫外分光光度法;总黄酮;大叶千斤拔;蔓性千斤拔;球穗千斤拔;宽叶千斤拔;腺毛千斤拔;不同药用部位;不同产地Abstract:ObjectiveTo determine total flavones in different species, different medicinal parts and differentplaces of Moghania philippinensis (Merr. et Rolfe) Li, Moghania macrophylla (Willd.) O. Kuntze, Moghania strobilifera (Linn.) Ait., Moghani glutiaosa (Prain) and Moghania Latifolia. Benth. MethodsUV method was adopted.ResultsThe method displayed good linearity within the concentration ranges of 9.17~64.19 μg , with average recovery of 99.63 ﹪(n=9) and RSD of 1.36 %.The content of total flavones in Moghania strobilifera(Linn.)Ait. and Moghania latifolia Benth. was far lower than others. Meanwhile the content of total flavones in leaf of every species was higher or equal to that of root, and in stem of them was lower.ConclusionThis method is simple, accurate, replicate and suitable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Moghania philippinensis (Merr. et Rolfe) Li, Moghania macrophylla (Willd.) O. Kuntze, Moghania strobilifera (Linn.) Ait.,Moghani glutiaosa (Prain) and Moghania latifolia Benth. Considering the total flavones, the leaf of them can be medical used for total flavones resources. The content of total flavones in different places is different, and the content of total flavones is influenced obviously by its surroundings, collection and storage time. Moghani glutiaosa (Prain) can also be medical used.Key words:UV;Total flavones;Moghania philippinensis(Merr. et Rolfe)Li;Moghaniamacrophylla(Willd.)O.Kuntze;Moghanistrobilifera(Linn.)Ait.;Moghani glutiaosa (Prain);Moghania latifolia Benth;Different medical parts;Different species 常见妇科疾病以经前期综合症、阴道炎症、乳腺增生3大疾病最为明显,其中阴道炎症为常见和多发妇科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山东蔓荆子总黄酮含量测定

山东蔓荆子总黄酮含量测定

山东蔓荆子总黄酮含量测定
刘红燕;彭艳丽;陈晓丽;荆雪梅;傅升华
【期刊名称】《食品与药品》
【年(卷),期】2006(008)06A
【摘要】目的本文对山东地产药材蔓荆子中总黄酮的含量进行了测定。

方法比色法。

结果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为0.03936~0.1968mg/ml(r=0.9998)。

不同生境下的蔓荆子总黄酮含量差异较大;10月份采收的蔓荆子总黄酮含量最高;贮藏2年的蔓荆子总黄酮含量普遍高于储藏3年的。

结论产地、贮藏期、采收期
对蔓荆子总黄酮含量均有影响。

【总页数】3页(P46-48)
【作者】刘红燕;彭艳丽;陈晓丽;荆雪梅;傅升华
【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014;泰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山东泰安271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31.71
【相关文献】
1.山东蔓荆子总黄酮含量测定 [J], 刘红燕;彭艳丽;陈晓丽;荆雪梅;傅升华
2.蔓荆子中蔓荆子黄素含量测定 [J], 李剑芳;孙维洋;万鹏;姜秋梅
3.蔓荆子及其不同程度炒制品总黄酮含量测定 [J], 郭长强;程立方;赵正红;刘文莉
4.福建野生单叶蔓荆子总黄酮与蔓荆子黄素含量分析 [J], 刘小芬;杨成梓;黄泽豪;
蔡远树;陈明杰
5.HPLC测定山东不同产地单叶蔓荆子中蔓荆子黄素的含量 [J], 刘红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蔓荆子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及应用前景

蔓荆子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及应用前景

有学者从蔓荆子中发现了新的抗癌药先导化合 物-Vitexicarpin 和劳丹烷型二萜;还有学者对 蔓荆子的消炎和镇痛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紫花牡荆素、木犀草素、3-甲氧基-4-羟基肉桂 醛为主要活性成分,这为蔓荆子临床上用于预 防癌症、镇痛和炎症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黄酮类化合物 (Flavonoids)
1. 盐酸-镁粉反应:黄酮类之特征反应(橙 红~紫红)
O
O H
O H
O
O H
+
注意: (1) 醇液中比水液中反应较灵敏 (2) 保持高浓度的酸 (3) 做对照实验,去样假阳性 H+
查耳酮,花色素 无需Mg粉 红色
2. 四氢硼钠(钾)反应: 二氢黄酮(醇)专属反应
HO
O
O
HO OH NaBH4
[H]
O
H HH
OH
OH H2O
HO+
OH CH
CH CH
OH H+HO
OH
+ OH
红紫色
(二) 金属盐类络合反应: 具有3-OH, 5-OH
或邻二酚OH的黄酮反应(+)。
O
OH
OH
OH O
OH
O
1.铝盐:1% AlCl3或Al(NO3)3络合物多为 黄色,并有荧光。
2. 镁盐:Mg(OAc)2甲醇溶液
O
H
OH
O
OH
半椅式
3. 酸碱性:
酸性: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多具有酚羟基, 故显酸性。酸性强弱与酚羟基的数目和位置 有关。
7,4´-二OH > 7-OH或4´-OH>一般酚OH>3OH, 5-OH
碱性:

福建野生单叶蔓荆子总黄酮与蔓荆子黄素含量分析

福建野生单叶蔓荆子总黄酮与蔓荆子黄素含量分析

福建野生单叶蔓荆子总黄酮与蔓荆子黄素含量分析刘小芬;杨成梓;黄泽豪;蔡远树;陈明杰【摘要】对福建省不同地区野生单叶蔓荆子总黄酮和蔓荆子黄素含量进行测定,不同地区含量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确定福建野生单叶蔓荆子的质量水平,为进一步开发福建野生单叶蔓荆子提供基础研究数据.回流提取总黄酮,紫外分光光度法(UV法)测定总黄酮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蔓荆子黄素含量.结果表明不同产地野生单叶蔓荆子总黄酮含量范围为7.081% - 10.792%,平均含量9.040%;蔓荆子黄素含量范围为0.06170%~0.12578%,平均含量0.08878%.福建省不同地区野生单叶蔓荆子质量(以蔓荆子黄素含量为指标)均符合药典规定,可进一步开发利用.【期刊名称】《中国野生植物资源》【年(卷),期】2012(031)003【总页数】4页(P32-35)【关键词】蔓荆子;单叶蔓荆;总黄酮;蔓荆子黄素【作者】刘小芬;杨成梓;黄泽豪;蔡远树;陈明杰【作者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福建福州350108;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福建福州350108;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福建福州350108;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福建福州350108;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福建福州3501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蔓荆子为我国重要的药材之一,以“蔓荆实”之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1]。

蔓荆子为辛凉解表常用药,传统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头痛、齿龈肿痛、目赤多泪、头晕目眩等,现代药理研究具有镇痛、抗炎、降压、抗菌、祛痰、抗肿瘤等作用[2-3]。

其来源植物为马鞭草科单叶蔓荆Vitex trifolia L.var.simplifolia Cham.和蔓荆Vitex trifolia L.,主要分布于山东、江西、浙江、安徽、福建、广西、海南、台湾等省[4-5]。

黄酮类化合物为蔓荆子药材的主要药效成分,主要含有蔓荆子黄素、3,6,7-三甲基槲皮万寿菊素、木犀草素等,镇痛作用突出,并具有抗菌、消炎等药理作用[6],其中蔓荆子黄素含量作为衡量药材质量的重要依据。

异株荨麻茎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异株荨麻茎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异株荨麻茎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摘要】目的研究异株荨麻茎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

方法分别采用Al(NO3)3络合分光光度法和HPLC法测定异株荨麻茎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并对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同时以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为指标,优选出了超声波辅助法提取异株荨麻茎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条件。

结果超声波辅助法的最佳提取条件:体积分数为80%的乙醇溶液、料液比为1∶30,提取温度为60℃;HPLC法同时测定异株荨麻中芦丁和槲皮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条件:色谱柱选用DiamosnilTM钻石C18(250 mm×4.6 mm,5 μm),柱温25℃,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55∶45,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70 nm。

结论Al(NO3)3络合分光光度法操作方便,简单,快速;HPLC法可以同时准确地测定出样品中不同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精确性和灵敏度高。

两种方法测定的总黄酮含量相差甚微,应根据不同的测定目的,选择适当的测定方法。

【关键词】异株荨麻黄酮类化合物高效液相色谱法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on determination methods of the contents of flavonoids in stems and leaves of Urtica dioicaL..MethodsThe contents of flavonoids in the extracts from Urical dioica L. stems and leaves were determined and compared by Al(NO3)3 colorimetry and HPLC. The method with ultrasonic wave was applied to extract flavonoids from the leaves and stems of Urtica dioical L.. With the contents of flavonoids as the index, the best extraction conditions were selected out. Results The best extraction conditions were as follows:soaking the raw material with ethanol(80%, v/v)-water solution (1∶30) at 60℃. HPLC method was established for determination of rutin and quercetin in the sample of Urtica dioica L. Adiamonsil TM C18 (25mm×4.6 mm,5 μm by volume) containing 0.4% phosphoric acid used as mobile phase at flow rate of 1 ml・min-1 for gradient elution. UVdetector was set at 370 nm,and the column temperature was set at 25 ℃. ConclusionThe method of Al(NO3)3 colorimetry is easy and quick. The method of HPLC is accurate and sensitive. It can simultaneously and exactly determine the contents of different flavonoid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tents of total flavonoids in Urtica dioica L. by the two methods are extremely equal. For different study objective, proper method can be chosen.Key words:Urtica dioica L.; Flavonoids; HPLC异株荨麻Urtica dioica L.为荨麻属Urtica linn.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又叫大荨麻,全草或根均可入药,为一常用的民族药和民间药,广泛用于治疗风湿、尿石症、糖尿病、贫血、哮喘、心绞痛、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等[1]及一些老年性疾病,疗效显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护 理
3 . 1 对 症 护 理
及 时纠正脱水及减轻重复穿刺的痛苦 , 最好采用静脉 留置针。
4 讨论
3 . 1 . 1 发热 : 首先采取物理降温 , 如降温贴贴敷 前额或颈部两侧 、 现代 医学认为 , 轮状病毒肠炎 的发病机理主要是轮状病毒侵 在小肠 绒毛顶的柱状上皮细胞上复制 , 是发 生空泡 、 变 温水 擦浴 , 对 于物理降温不理想 , 可遵医嘱给予 口服或 静脉用退 入肠 道后 , 热剂 , 如布 洛芬悬液或颗粒、 赖氨匹林 等 , 患儿发热期间注意病室 性 和坏死 , 受累 的肠黏膜上皮 细胞脱 落 , 致使小 肠黏膜 吸收水分 中医学认为轮状病毒肠炎属” 泄泻” 范畴 , 其 空气 流通 , 但是 避免穿堂风 , 通风期间注意患儿保 暖 , 避免受凉 。 和电解质的能力受损. 给予退热剂后及时监测体温 , 并记 录, 出汗较 多时 , 及时更换汗湿 主要病变在脾 胃, 因胃主受 纳腐 熟水谷 , 脾 主运化水湿 和水谷精 衣服 。 微, 脾 胃受病 , 则水谷不化 , 精 微不布 , 清浊不分 , 合污而下 , 致成 3 . 1 . 2 呕吐 : 轮 状病 毒性肠炎患儿易发生 呕吐 , 应注意 给予 侧卧 泄泻 , 故《 幼幼集成 ・ 泄泻证治》 有 云” 夫 泄泻之本 , 无不 由于脾 胃 位, 年龄小 的患儿 , 每次喂奶后应给予拍背排除 胃内空气 , 并少量 治疗关键重在温脾祛湿止泻。 本研究 中药膏 由丁香 、 吴茱萸 、 多餐 。 如有 呕 吐 , 及 时 清 除 口腔 内呕 吐 物 , 防 止 呕 吐 物进 入 气 管 引 肉豆蔻 、 益智仁 、 胡椒 、 车前子 、 白术 等组成 , 方 中吴茱萸 、 丁香 能 起窒 息 , 并 严格交接班 。 温养脾 胃 , 以助运化 ; 肉豆蔻 能温中涩肠 , 行气 止呕 ; 益智仁 能温 3 . 2 基 础护 理 补 固涩 , 暖脾止泻 ; 车 前 子 能 清热 除毒 , 渗湿止泻 ; 白术 能 健 脾 益 3 . 2 . 1 臀部护理 : 由 于患 儿 大 便 次 数增 多 , 刺 激 肛周 皮 肤 , 且 幼 儿 气 , 燥湿利水 ; 胡椒能温补脾 肾。而肚 脐即神阙穴 , 《 厘 正按摩要 皮肤 娇嫩 , 很容易发生红臀 , 在护理过程 中, 注意指导家属使用棉 术》 : 有云 : ” 脐通五脏 , 真气往来之门也 , 故 日神 阙。” 选用神 阙穴 质尿布 , 勤洗勤换; 患儿便后及 时清洗肛周皮肤 , 并用干棉质纱布 贴敷是因为神阙穴是任脉 的要穴 , 联 系周身经 脉 , 故 中医学有 ” 脐 吸干水分 , 避免人为摩擦而致皮肤溃烂 , 保 持肛周清 洁干燥。 对 已 通百脉” 之说 。药物通过对脐部神 阙穴的刺激作用 ,经过皮肤 透 发生红臀或溃烂 的患儿 ,可遵 医嘱给予金霉 素眼膏或百多邦擦 入 , 激发经脉之气 , 促进脏腑气血运行 , 起 到治疗 的作用 。由于小 拭, 必 要 时 给 予 微 波 治疗 。 儿 口服中药汤 剂不易 配合 , 喂服 困难 , 给中药敷 脐治 疗 , 简单 易 3 . 1 , 2 病情观察 : 观察患儿大便的次数、 颜色、 性质 、 量; 呕吐物 的 行 。 治疗组5 O 例患儿进行敷脐治疗 , 结果显示有效 率和显效 率均 颜色 、 性质 、 量; 观察患儿有无脱水的表现 , 可根据患儿的 囟门 、 眼 窝、 皮肤、 尿量等来判断有无脱水 。 比对照组高。通过对 比, 我们认 为配合 中药敷脐治疗小 儿轮状病 3 . 2 . 3 饮 食护理 : 不少婴幼儿秋季腹泻 可致 乳糖酶缺乏 , 其饮食 毒性肠炎 , 疗效好 , 值得推广。 原则 为低乳糖 、 低脂饮食 。少量多次母乳 喂养 可使 小肠黏膜 的乳 参 考 文 献 : 1 】 胡 亚美, 江戴芳, 诸福 棠. 实用儿科 学[ M] . 7 版. 北京 : 人 民卫 生 出 糖 负荷减低 , 较 易减 轻或避免乳糖 不耐收 , 同时保 证机体营养和 【 能量 供给, 防止营养不 良, 促进恢复 。 由于轮状病毒肠炎引起 的病 版 社 . 2 0 0 8 . 理组织改变主要在 十二指肠和空肠 , 病毒侵人人体后在小肠绒毛 【 2 】 全 国腹 泻病 防止 学术研讨会组织委 员会 . 腹 泻病 疗效 判断标准 上皮细胞增殖 , 造成 绒毛萎缩 、 变短 、 脱落 , 并 使乳糖酶等二糖酶 的补充建议[ 1 ] 冲 国实用儿科杂志 , 1 9 9 8 , 1 3 ( 6 ) : 3 8 4 . 减少。 所以 , 人工喂养儿应暂停配方奶粉喂养 , 改用去乳糖 的腹泻 [ 3 3薛桂琴. 】 轮状病毒肠炎患儿护理体会[ J ] . 医学理论与实践 , 奶粉 或 米 汤 、 稀粥等 。 2 0 0 5 , 1 8 ( 1 ) 9 : 1 3 . 3 用药护 理 : 遵 循输液原则 : 先盐后 糖 、 先 快后慢 、 见尿补钾 、 [ 4 】 张兴 云. 神 阙穴临床应 用举 偶[ 门 . 中医药临床 杂志 , 2 0 0 5 , 1 7 ( 3 ) : 宁稍酸勿过碱 。 输液 旨在 纠正失水时 , 既不增加心脏负担 , 又能改 21 7 善肾血流量及恢复肾功能 。轮状病毒性肠炎大多伴有脱水 , 为 了
医学前 沿 2 0 1 5 年1 期
紊乱 ; ②粪便 常规 白细胞0 个或少量 , 无 红细胞及黏液 ; ③粪便轮 状 病毒检测成 阳性反应 。将符 合标准的患儿分为 治疗 组和对 照 组。 其 中对照组4 2 例, 男3 O 例, 女1 2 例; 年龄 1 个 月 一3 岁。 治疗组5 0 例, 男2 9 例, 女2 1 例; 年龄6 个 月 一3 岁。 上述患儿均于患病1 — 5 天内 人院。 . 1 . 2 治疗 方法 对 照组 给予 口服蒙脱石 散 、双歧杆菌 四联 活 菌片 , 并于纠正脱水及酸 中毒 、 调整饮食等对症 治疗 。 治疗组 除上 述治疗外加用 中药穴位贴敷 ,用 丁香5 g、吴茱萸1 0 g、肉豆蔻
6 g、 益智仁6 g、 胡椒3 g、 车前 子6 g、 白术6 g, 共研 细末 , 每次取 2~3 g, 加 白醋调成 药饼 , 置于 医用 敷贴 中 , 敷脐, 每 日1~ 2 次, 6~8 小时更换 , 3— 5 天1 疗程. 2 结 果 2 . 1 中药贴敷治疗d , J L 轮状病毒性肠炎 的疗 效 见表 1 , 治疗 组总有效率9 6 . 0 %,对 照组 总有效率7 1 . 5 %,经统计学 处理 , P< 0 . 0 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