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科学探索活动中实施策略与价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幼儿园科学探索活动中实施策略与
价值
【摘要】幼儿科学探究活动是指幼儿获取科学知识、领悟科学观念以及掌握
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尽量创造条件让幼
儿实际参加探索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可见,
探索是幼儿学习科学的主要方式,在科学探索过程中,幼儿经历观察、提问、假设、交流和验证等一系列探究行为来学习科学概念、探索方法、科学价值观和体验科
学精神。

同时,科学探索活动是幼儿科学教育的主要过程。

关键词:科学、探索、成长、价值
科学源于生活,启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源泉,幼儿的科学教育也就根植于他
们的生活中。

因此,就要让幼儿在生活中发现科学;在生活中体验科学;在生活中
运用科学。

幼儿科学探究活动是指幼儿获取科学知识、领悟科学观念以及掌握科
学研究方法的学习活动。

当前幼儿科学教育中已普遍认同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学
习科学。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可见,探索是幼儿学习科
学的主要方式,在科学探索过程中,幼儿经历观察、提问、假设、交流和验证等一
系列探究行为来学习科学概念、探索方法、科学价值观和体验科学精神。

同时,
科学探索活动是幼儿科学教育的主要过程。

作为教师,如何组织幼儿的科学探索
活动?如何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获得利益最大化?如何张扬幼儿主动探索的天性?
我们认为科学灵活的实施策略是关键。

一、幼儿园科学探索活动内容选择的策略
1.内容选择贴近生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
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因此选择与幼儿生活经验相
联系的事物、现象、知识等作为科学探索内容是幼儿自觉学习和发展的动机力量。

在一日生活中,幼儿最初关心的问题都与自然环境有关,我们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
观察花草树木,到田野里与农民一起挖土豆、到农场里看牛羊等。

2.内容选择主题化
寻找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贴近幼儿生活的,又能吸引孩子兴趣的科技资源
内容,从开发的科学资源中筛选适合幼儿认知的又能促进幼儿发展的主题课程内容,从而建构主题活动的模式,采取有效的主题活动实施策略,如大班围绕旋土豆
这一主题,设计出猜猜土豆长在哪里?土豆可以做哪些没事?怎样种土豆?,在一
系列活动中幼儿学会了观察、比较、记录、制作,真正爱上了科学探索发现活动。

3.内容选择的延伸
(1)延伸到下一活动。

将内容较多的活动分为两个活动来进行,各有重点。

例如《认识树叶》活动目标: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内容比较多,幼儿理解有一定的
困难。

同时考虑到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注意力集中时间只有15分钟左右。

因此
在第一个活动中,我将目标定为认识不同形状树叶名称,第二节活动再设计树叶
的颜色的由来,从而更好的达到教师设计的目标。

(2)延伸到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的定义将活动的教具投放到区域活动中,根据幼儿的需要去悉和操作,从而实现活动的延伸。

例如《认识南瓜》这一活动,虽然在老师的教学过程中,幼儿认识了“南瓜”,而后我幼将南瓜放在活动区,让孩子们去摸,去品尝、去
进行美工活动。

二、幼儿园科学探索活动的价值
1.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幼儿园探索性教育活动的开展,能加深教师对儿童的认识,进而增强其科学教
育的理念,使教师在研讨和教学实践中明白,教师的工作就在于如何把握幼儿的内
在需求,追随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为幼儿开展有效的探究提供最有力的教育支持。

对幼儿的重新认识,可以促使教师的教学思维方式从“传道、授业、解惑”的单向教学中解放出来而把教学看作是“教”与“学”的双边互动过程。

同时可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技能。

在新的课程模式面前,教师很容易发现,只具备弹、唱、跳、画的专业技能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备新的专业技能、专业智慧。

新课程在留给教师生成空间的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为没有一成不变的操作模式可参照,它迫使教师去思考如何将教材的课程目标和内容转化为自己的可行性实践,这必然要求教师增强驾驭课程的能力。

2.促进幼儿的自主发展
对幼儿来说,在探究性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一方面能够获得内心的自我满足,并伴随动体验,可以对周围的事物和人群形成新的认识,对事物的内部结构产生新的感知,对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产生新的体会;另方面,由于幼儿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必须发挥主动性,因此其参与性更强,学习效果更好,效率也更高。

需要指出的是,探究性教育活动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幼儿自我参与的活动。

在这种活动中教师提出的各种外在教育目标的强制性应被弱化教学活动应成为真正意义上“教育无目的”理念的体现它将更接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并为幼儿留下一定的生成空间,不会对幼儿产生紧迫感。

这种富有弹性、充满生成活力的课程能让每一位孩子获得最大程度的成功感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实现从“孩子追赶课程”到“课程追随孩子”的转变。

3.提升幼儿园整体教研水平
探究性教育活动尽管已经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但这些理论要转化为实践,无疑是一个新的创造性运用的过程,需要幼儿园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反思,即不断地和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相结合,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和其他教学、教研工作人员之间进行交流,这有助于形成幼儿园“研究共同体”,进而促使不同文化背景的教师在交流中形成不同学识结构、不同实践智慧的优势互补。

经验的共享、理念的交锋、观点的碰撞能使群体资源得到有效的整合同时教
4.师对自己的教育理念、行为进行反思从而获得一种由信念支撑的自觉行为,进而提升专业发展的自主性。

而一种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悦纳的教师文化
的形成无疑有助于提高幼儿园的教研水平。

5.提升家长教育理念
家庭教育在孩子一生的成长过程中时非常重要的,而陪伴幼更是至关重要,
无论是学习、玩耍有了父母的陪伴,孩子会多一份自信多一份收货,在《认识秋天》的活动中,我们鼓励家长带孩子们做好各项活动准备,如:在家了解秋天的
知识,准备秋游计划、绘制秋游计划等,金秋时节带上孩子和家长共同走到户外,感受秋天,一同捡落叶、捡松果、荡秋千等等。

孩子们在玩儿中解开了自己在家
的疑问,在快乐中学到了知识,在玩儿中得到了爱。

家长们在这样的过程中同样
感受到了孩子如何收获知识,如何探索为未知,教育理念在老师的引领下不断提升。

综上所述,我们幼儿老师是园所实施科学探索活动的执行者,自身必须具备一
定的科学素养、科学行为和科学技能。

要提高幼师在教育质量中的科学性,首先
要在自己的教学实践基础上,通过发现生活中的科学,到生成新的课程去探究,
最后带孩子们去探索未知,让科学教育真正成为促进儿童科研技能发展的活动。

此外,父母是家庭教育最好的老师,家庭与园所相结合,利用不同形式的活动方式
来提高孩子探索学习欲望,让幼儿收获更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