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4白杨礼赞(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杨礼赞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写生字
垠坻厌虬娑楠
二研读课文
1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本文是节赞美白杨树来赞美北方农民的作者到底死怎样把他们联系起来的?
明确:表面写树,其实是写人。

2找出写白杨树的段落。

(5-8段)说说这几段是写什么的。

明确:5-6段是写白杨树的形象和气质的。

7-8段是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3学生自读,要求用圈点法画出有关描绘白杨树外部形态和内在气质的重要词语。

由这些词语你能联想到什么?
明确:
总的形象:力争上游
外部形态:干:笔直、绝无旁枝。

(正直)
枝:笔直、紧紧靠拢(团结)
叶:片片向上(进取)
皮:光滑,淡青色(质朴)
外在形象:参天耸立
内在气质:坚强不屈,不屈不挠。

小结:这一段写了白杨树的形象美和精神美,是人们透过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看到他的不平凡的精神,从而产生崇敬赞美之情。

文章的第六段再次抒发了这种感情。

突出白杨树的不平凡。

4指明朗读地7段。

讨论:本段几个层次,为什么说白杨树是书中的伟丈夫?采用什么手法?
明确:作者线先虚写一笔,用否定的句式暂退一步:白杨“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这是欲扬先抑。

接着连用七个感性色彩强烈的褒义词热情赞美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这是扬。

这是第一层。

用烘托、对比手法赞美白杨树。

(2)文章如何展开联想的,由树及人的?四个排比反问句四怎样主句加深的?
明确:第二层,作者以亲切贪心的预期将读者的视线引向“积雪初融”的高原,连用四个反问句,由树及人,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也是一句比一句扩展深化,发人深思。

第一句由树及人的过渡,启发人们思考不应该只觉得他只是树。

后面三个难道,就由浅入深地写出了他们的象征意义。

“不想到”“不联想到”“不更远一点想到”等词语就反映了一层比一层深的含义。

第二句从白杨树的性格出发,点明白杨树“至少”象征着“质朴、严肃、坚强不屈”的北方农民。

第三局从白杨树“傲然挺立”的形象出发,把他象征为在敌后坚强不屈守卫家乡的哨兵。

第四句,从白杨树的“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品质出发,把他象征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

感情打得到深华,文章得到高潮。

5学生朗读地8段,思考讨论:
这段赞美白杨树和1、4、6段有什么不同?
教师归纳:作者直接把白杨树与北方农民联系起来,总结了他们的相似之处:一是极普通,而是有极强的生命力。

用一个递进复句表明其赞美的原因。

强调象征意义。

6讨论第2段。

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

7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描绘西北高原的?作者为什么着意描写黄土高原?色彩、幅员、地势,原因是衬托白杨树的生长环境的不平凡。

8作者最后为什么又写楠木,目的和在?
与顽固派的观点形成对比,表明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歌颂抗日军民,斥责反动派。

与开头相呼应。

9了解多种抒情方式。

三课堂小结:
四:背诵第七段。

板书设计:
白杨礼赞
茅盾
(雄壮,伟大)生长环境
(力争上游)外部形象——(象征)农民、人,军民、哨兵。

(倔强挺立)内部气质——(托物)(言志)精神和意志(团结上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