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作者:张文奇
来源:《甘肃教育》2011年第11期
[关键词]家庭教育;调查;误区;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06(A)-0057-01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也是学校教育的延伸。
本文试图通过调查,研究有关家庭教育的误区,以便有针对性地指导家庭教育。
笔者曾两次对学校两个班级的全体学生和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征求了部分教师对家庭教育的意见和建议,取得了一定成果。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
1家庭的一般情况。
家长的学历普遍不高,高中或初中的占67%,大专学历的占29%,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仅占4%。
家庭月收入在1000-2000元的占73%。
家庭结构以三口之家为主,还有一部分是离异家庭和重组家庭。
2家庭教育观念。
绝大多数家长对孩子学习的期望值很高,但指导不当。
有89%的家长认为,抓好孩子的学习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只有11%的家长认为应重视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及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调查显示,孩子在家心情好的占6%,心情一般的占26%,心情不好的占68%。
3家庭教育方式。
通过分析调查问卷,家长的教育方式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家长大多缺乏与孩子的沟通。
有85%的孩子更愿意与好朋友进行交流沟通,只有13%的孩子愿意与父母进行交流沟通。
二是对孩子生理、心理特点变化把握不够。
绝大多数家长认为孩子就应该听家长的话,但很多高中学生希望自己能独立处事,不希望家长管得太多。
在孩子犯了错误后,有55%的家长认为应该坚持说服教育,而45%的家长选择从侧面暗示和提醒。
三是对孩子溺爱严重。
父母要求孩子做家务的只占到17%,认为孩子学习负担重,不让做家务的占68%;在给零花钱上,孩子每月的零花钱在20-50元的占63%;50-100元的占21%。
另外,孩子上学家长负责接送的占18%,坐公交车的占73%。
四是家长示范作用差。
在业余时问,有62%的家长在家经常看电视,只有23%的家长偶尔看小说、杂志等。
有2%的家长上网只限于聊天、打游戏,有个别家长经常打扑克、打麻将。
五是家长与老师缺少真诚沟通。
调查显示,有77%的家长不和老师沟通,只有17%的家长打电话向老师简单了解子女在学校的表现。
二、思考与对策
1成立班级家长委员会,举办家庭教育讲座。
学校要借助班级家长委员会等途径全面引导家长重视家庭教育,使教育形成合力。
中央教科所理论研究部王中荃教授认为,家庭教育着眼点应放在提高家长的认识上。
家庭教育的成败主要取决于家长,向家长就新时期中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家庭教育方法等问题进行专题讲座,可以有效提高教育效果。
2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及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
通过经验交流,可让家长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有利于家庭教育方法的形成,促进家庭教育质量的提高。
3重视和睦家庭及学习型家庭的建立。
父母应该精心营造一个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家庭人文环境,让孩子沐浴在和谐、文明、健康、宽松的家庭氛围中。
以情感为桥梁,以亲情为纽带,适时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使孩子学会理解父母、孝顺长辈,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另外,家长要学会和孩子共同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重视父母的榜样作用。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长的言行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和性格。
俗话说,欲教子者先正其身,这是告诫做父母的要严格要求自己。
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家长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自己的一言一行起到示范作用,给孩子做好榜样。
5施以有原则的爱。
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要想使家庭教育卓有成效,就必须遵循教育原则,运用科学的方法。
对孩子既要有爱,又要严格要求。
一位心理学家指出:“应该把感情和道理融合起来,做到爱中有教,教中有爱。
”
家庭教育是孩子形成良好人格、顺利完成社会化转变的基础。
我们应努力探索班级工作与家庭教育结合的规律,使家庭教育更能针对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做到专业化、系统化,尽快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