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五四制七年级上第四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部编版五四制初中语文单元测试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3分,共计9分)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如果你同意,二、三十棵树可以成为林,那么这里要说的,正是这样一个桃林。
此
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
B. 在这人们undersetcdot摩undersetcdot肩undersetcdot接undersetcdot踵的繁华都市,他心中却感到空落落的,有一种说不出的孤独与怅惘。
加点词语使用正确。
C. 新闻特写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但由于其强调新闻性、时效性和真实性,所以更
接近于通讯体裁。
D. 《周亚夫军细柳》选自北宋司马光撰写的《史记》,主要记叙汉文帝到周亚夫的细柳营慰问军士的故事。
【答案】D
【解析】D.《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不是北宋司马光撰写的。
故选D.
2.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夏天(xià)孕育(yùn)贮藏(cháng)
B. 迅速(sù)季节(jì)飞快(kuài)
C. 高粱(liáng)绿草(lǜ)苞蕾(liě)
D. 鲜花(xiān)泥土(nín)声响(xiǎng)
【答案】B
【解析】A项,“贮藏”的“藏”应读作“cáng”;
C项,“苞蕾”的“蕾”应读作“lěi”;
D项,“泥土”的“泥”应读作“ní”。
故选B。
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京剧代表剧目有《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群英会》《空城计》《窦娥冤》《打渔杀家》等;昆曲代表剧目有《单刀会》《长生殿》《牡丹亭》《琵琶记》《浣纱记》等;越剧代
表剧目有《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红楼梦》《追鱼》等,黄梅戏代表剧目有《天
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祥林嫂》等。
B. 古人称谓有尊称和谦称的区别,如尊称对方为足下、在下,“令尊”“令堂”是对别人
父母的尊称;谦称自己为小可、敝人。
C. 按《史记》体例,“世家”是王侯的传记。
陈涉不属王侯,但司马迁破格将其列入“世家”,表明了司马迁对陈涉历史地位及起义作用的肯定。
D. 从汉武帝起,帝王即位都有年号,后就用帝王年号来纪年,如《岳阳楼记》中“庆历
四年春”、《湖心亭看雪》中“崇祯五年”、《记承天寺夜游》中“元丰六年”、《核舟记》中“壬戌秋日”等都采用了“年号纪年法”。
【答案】C
【解析】A项,《祥林嫂》是越剧;
B项,“在下”是谦辞;
D项,“壬戌秋日”是天干纪年。
故选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3分,共计6分)
4.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niān qīng pà zhòng(),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②从此以后,以这种bù qiú shèn jiě()的方式,我学会了拼写“别针”“杯子”……
③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fān lái fù qù()整宿整宿地睡不了觉。
④这些词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huā tuán jǐn cù(),美不胜收。
【答案】①拈轻怕重, ②不求甚解, ③翻来覆去, ④花团锦簇
【解析】①“niān qīng pà zhòng”应写作“拈轻怕重”;
②“bù qiú shèn jiě”应写作“不求甚解”;
③“fān lái fù qù”应写作“翻来覆去”;
④“huā tuán jǐn cù”应写作“花团锦簇”。
5.(1)诫子书_______________
5.(2)尊君在不_______________
5.(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______________
5.(4)可以为师矣_______________
【答案】(1)书信
【解析】(1)句意为:告诫儿子的书信。
书:书信。
【答案】(2)同“否”
【解析】(2)句意为:令尊在不在?不:同“否”。
【答案】(3)喜爱,爱好
【解析】(3)句意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好:喜爱,爱好。
【答案】(4)担任,充当
【解析】(4)句意为: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为:担任,充当。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
6.(1)选文中有两处划线的“啜泣”意义是否一样,你是怎样理解的?
6.(2)请写出“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毫无信心——()——()——巨大地成就感。
6.(3)选文的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6.(4)许多父亲愿意为孩子献出生命,但文中的父亲“见死不救”。
你认为文中的父亲
是怎样一个人
6.(5)生活中难免遇到困难,你遇到的困难是怎样处理的?
【答案】前一个:表达了被困悬崖的恐惧和伤心。
后一个:有历险的余悸;脱险的喜悦;被
抛悬崖的委屈;对父亲的感激。
【解析】(1) 结合语境,第一处描写被困悬崖,这里表达了恐惧和伤心;第二处走出困境,表
达了喜悦、委屈、感激之情。
【答案】似乎能办到信心大增
【解析】(2) 当“我”听到了父亲的呼喊,内心觉得“似乎能办到”当“我”踩到头,信心大增。
【答案】环境描写,突出了悬崖的陡、高、险,为被困境作铺垫。
【解析】(3) "那座悬崖就耸立在空地的另一边。
它是一堵垂直的峭壁,壁面有许多凸起
的岩石、崩士和蓬乱的灌木。
大约只有二+米高,但在我眼中却是高不可攀的险峰。
是
环境描写,突出了悬崖的陡、高、险,为被困境作铺垫。
【答案】关爱孩子,循循善诱,教子有方。
【解析】(4) 从父亲“教育我走出困境”的故事,反映了父亲关爱孩子。
是一个,循循善诱,教子有方的父亲。
【答案】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因难,一个个认真解决。
最终战胜大困难。
【解析】(5) 解决问题要具体,内容设计合理即可。
7.(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7.(2)小说中借刘姥姥为我们展示了贾府哪些情况?请简要分析。
7.(3)请简要分析小说中句子“不过借赖着祖父虚名,作了穷官儿,谁家有什么,不过是个旧日的空架子”的内涵。
7.(4)结合选文和课文中的两段话,说说它们表现了刘姥姥的什么样的特点。
①刘姥姥会意,未语先飞红脸,欲待不说,今日又所为何来?只得忍耻说道:“论理
今儿初次见姑奶奶,却不该说,只是大远的奔了你老这里来,也少不的说了……今日我
带了你侄儿来,也不为别的,只因他老子娘在家里,连吃的都没有。
如今天又冷了,
越想没个派头儿,只得带了你侄儿奔了你老来。
”
②刘姥姥说道:“嗳,我也是知道艰难的,但俗语说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凭他怎样,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
7.(5)凤姐接待刘姥姥这门穷亲戚时的神态、动作,有人认为傲慢无礼,也有人认为
比较得体。
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A. 刘姥姥通过周瑞家的进了贾府,在等待凤姐的时候,只见小丫头们齐乱跑,说“奶奶
下来了”。
这一描写体现了凤姐在贾家的地位、权势和威严。
B. 周瑞家的传达王夫人的意思,要刘姥姥“若有甚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并再次暗
示和催促她,但刘姥姥却迟疑再三,言非所想,这是她的谨慎性格所致。
C. 刘姥姥家因为生活困奢、衣食不济,前去贾府寻求经济帮助,作者设置刘姥姥这个
角色进贾府,形象地说明了“上山擒虎易,开口求人难”的道理。
D. 作者安排刘姥姥进贾府,就是从一个外人的眼光来描写贾家的奢华,凤姐满屋子耀
眼争光的物件,引起这个贫穷农妇的无比惊奇,也写出荣府的豪富奢华。
【答案】B, C
【解析】(1)B项,“这是她的谨慎性格所致”不当,实为一见面就张口求人,“情有所难”。
C项,“设置刘姥姥这个角色进贾府”不是为了说明“上山擒虎易,开口求人难”的道理,
这与主题不符,应该一是说明贾府的奢华,二是凸显王熙凤的权势地位。
【答案】(2)贾府堂屋中让刘姥姥惊奇的大挂钟,显得异常奢华;开饭时炕桌上的鱼
肉森列,显得非常奢侈;屋里炕上所摆毡条,凤姐所穿家常衣服等都显得华丽富贵。
【解析】(2)“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秤砣般一物,却不住
的乱幌……”对挂钟的描写显示出了贾府的奢华;“上碗盘森列,仍是满满的鱼肉在内,
不过略动了几样”桌上的鱼肉森列显示出了贾府的奢侈;“只见门外錾铜钩上悬着大红
撒花软帘,南窗下是炕,炕上大红毡条,靠东边板壁立着一个锁子锦靠背与一个引枕,铺着金心绿闪缎大坐褥,旁边有雕漆痰盒。
那凤姐儿家常带着秋板貂鼠昭君套,围着
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撒花袄……”对门内外环境以及凤姐穿着等的描写都显示出了贾府
的华丽富贵。
【答案】(3)一方面凤姐借以推辞贾府并不富裕,不像外人所说所想;另一方面也无
意中传递出贾府坐吃山空,家业将败的预兆。
【解析】(3)作答时要注意从多个方面进行思考。
这句话一方面是凤姐的推辞,另一
方面“不过是个旧日的空架子”也暗示了贾府日后的状况。
【答案】(4)这两段话都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了刘姥姥的粗俗和穷困潦倒,表现了她对
凤姐的谄媚。
【解析】(4)“老子娘”“比我们的腰还粗”等语言体现了刘姥姥的粗俗,“连吃的都没有”
体现了她的穷困潦倒,一口一个“你老”体现了她对凤姐的谄媚。
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答案】(5)观点一:凤姐接待刘姥姥傲慢无礼。
①运用“不接茶”“不抬头”等神态描写,写出了凤姐的富贵和傲慢;②运用了“忙欲起身”“犹未起身”等动作描写,显示了
凤姐的虚情假意;③运用了“嗔怪周瑞家的”等语言描写表现了凤姐表里不一的性格特点。
观点二:凤姐接待刘姥姥比较得体。
①运用了“满面春风”的神态描写,写出了凤姐的
热情;②运用了“忙欲起身”的动作描写,写出了凤姐对穷亲戚的尊重;③运用了多处
语言描写,写出了凤姐的周到和客气。
【解析】(5)本题为一道开放性试题,明确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解释,结合文中关于凤
姐的神态和动作的描写来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四、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
8.(1)给画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干涸()坍()塌缝 xì()
8.(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____________”。
8.(3)文中“生气”的意思是,“东倒西歪”的意思
是。
8.(4)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是。
【答案】(1)hé, tān, 隙
【解析】(1)“干涸”的“涸”应读作“hé”。
“坍塌”的“坍”应读作“tān”。
“缝xì”的“xì”应写作“隙”。
【答案】(2)拷焦 , 烤焦
【解析】(2)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烤焦∶加热
过头,被加热的物体碳化。
也就是糊了的意思。
【答案】(3)活力、生命力, 形容人行走、坐立时身体歪斜或摇晃不稳的样子
【解析】(3)生气:一是指活力,生命力,生机;二是指发怒,因不合心意而不愉快。
结合语境分析,是指活力,生命力,生机。
东倒西歪:指行走不稳,身不由主。
也形容物体倾斜不正。
结合语境分析,是指形容
人行走、坐立时身体歪斜或摇晃不稳的样子。
【答案】(4)比喻;形象地写出了风的狂乱与破坏力之大
【解析】(4)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
说明甲事物。
画线句子把狂风比喻成野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风的狂乱与破坏力之大。
五、名著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
9.(1)下面所选文字中的“他”是谁?在江姐的印象里选文中的“妈妈”是个怎样的人?
几年以前,他在自己的故乡读中学,常常为妈妈跑腿、送信,参加过秘密活动,情况
是很熟悉的。
他和妈妈分手,是在考上大学以后。
妈妈和同志们去年又上了山,他是
在学校里知道的。
能够回来参加武装斗争,他十分高兴。
因此,他不愿为刚才遇到的
危险担忧,放开心怀在江姐耳边轻声说道:“姐姐,你瞧,那边的山……妈妈可能还不
知道我回来咧!”
9.(2)当一位英国记者问作者为什么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书名时,他回答说:“钢是在烈火与骤冷中铸造而成的。
只有这样它才能成为坚硬,什么都不惧怕。
我们这
一代人也是在这样的斗争中、在艰苦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并且学会了在生活面前不
颓废。
”这位作者是谁?请写出这部小说的主人公身上最能体现“钢铁般”意志的一件事。
【答案】(1)华为。
选文中的“妈妈”是个了不起的老同志,坚强而且富有斗争经验,
江姐对这位老妈妈有着特别亲切的印象。
【解析】(1)结合《红岩》阅读积累和“几年以前,他在自己的故乡读中学,常常为妈
妈跑腿、送信,参加过秘密活动,情况是很熟悉的”可知,选文中的“他”是华为。
根据
原著内容可知,选文中的“妈妈”是个了不起的老同志,坚强而且富有斗争经验,江姐
对这位老妈妈有着特别亲切的印象。
【答案】(2)奥斯特洛夫斯基。
示例一:在修筑铁路中,保尔所在的潘克拉托夫小队“拼命走在前头”,以“疯狂的速度”进行工作。
示例二:保尔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后,非常苦恼,不能自拔,他产生了自杀的念头,
但他以坚强的毅力克服悲剧命运的打击,开始了文学创作。
【解析】(2)第一问,结合名著阅读积累可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是奥斯特
洛夫斯基。
第二问,结合原著内容,任意写出意见最能体现主人公保尔“钢铁般”意志的一件事即可,如保尔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后,曾一度想自杀,但最后他以坚强的毅力克服悲剧
命运的打击,开始了文学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