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表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杀方面研究可能用得到的量表
1.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
2.自杀态度问卷(QSA)
3.贝克抑郁量表(BDI)
4.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
5.大学生人格问卷(UPI)
6.焦虑自评量表(SAS)
7.自评抑郁量表(SDS)
8.UCLA孤独量表
9.生活事件量表LES-应激相关量表
10.成就动机量表(Achievement Motivation Scale,简称AMS)
11.自卑感量表(FIS)
12.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
13.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
14.职业紧张压力量表OSI
15. 生活满意度量表LSR
16.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
1.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
SCL90有90个项目,包括较广泛的精神症状学内容,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到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要求受试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就有无该症状做评定。
它主要应用于临床研究、心理咨询、精神科门诊,对有心理症状(即有可能处于心理障碍或心理障碍边缘)的人有良好的区分能力。
适用于测查某人群中哪些人可能有心理障碍、某人可能有何种心理障碍及其严重程度如何。
该量表测的是个人某段时间内的症状水平,往往易受生活事件的影响。
该量表测得受试者在9个方面的分数,称为因子分。
因子名称为:
(1)躯体化:反映主观的躯体不适感。
(2)强迫症状:反映临床上的强迫症状群。
(3)人际关系敏感:反映个人的不自在感和自卑感。
(4)抑郁:反映与临床上的抑郁症状群相联系的行为表现。
(5)焦虑:反映与临床上焦虑症状相联系的精神症状及体验。
(6)敌对:从思维、情感及行为三个方面反应受试者的敌对表现。
(7)恐怖:反映传统的恐怖状态或恐怖症的内容。
(8)偏执:指猜疑和关系妄想等。
(9)精神病性:反映精神分裂样症状项目。
该量表使用简便,测查角度全面。
它对有可能处于心理障碍边缘的人有良好的区分能力,适用于测查人群中哪些人可能有心理障碍、有何种心理障碍及其严重程度如何。
在临床上常常作为诊断参考,也可以用作初级的筛查工具。
2.自杀态度问卷(QSA)
自杀态度问卷(Suicide Attitude Questionnaire, QSA)由肖水源等于1999年编制而成。
QSA由四个分量表组成,分别是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对自杀者的态度(包括自杀死亡者与自杀未遂者)、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和对安乐死的态度四个维度。
QSA共有29个条目。
要求被试对每个条目的描述在完全肯定与完全否定这样两个极端之间,进行5级评分。
其中13个条目为反向计分,16个条目为正向计分。
对QSA的信度与效度检验表明,该问卷的信度与效度较好,均达到了统计学要求。
QSA可以用于测查有自杀倾向者或家属的态度,从而进行积极预防和救助;也可以作为公众的普遍性态度问卷,了解人们对生命与自杀的认识,及时发现问题。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有宗教信仰的人可能对生命意义与自杀性质上有一些不同的认识,因此QSA的评分和解释可能不适用,在使用QSA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3.贝克抑郁量表(BDI)
贝克抑郁量表(BDI)由美国心理学家A. T. Beck于1967年编制,是最常用的抑郁自评量表,其目的是评价抑郁的严重程度。
它适用于成年之各年龄段,但在用于老年人时会有些困难,因为BDI涉及许多躯体症状,而这些症状在老年人可以是与抑郁无关的其它病态甚或衰老的表现。
该量表有两个版本:21条版和13条版。
内容源自临床,包括:抑郁、悲观、失败感、不满、自罪感、自我失望感、消极倾向、社交退缩、犹豫不决、体象歪曲、工作困难、疲劳、食欲下降。
对每个条目有四句描述。
病人当时的心理状态对该测验很关键。
如果让病人按当天的情况回答,BDI评价的就是状态抑郁,回答的稳定性不好;如果让病人按过去一周的情况回答,稳定性就好得多。
对该测验的回答还可能会受社会期望的影响。
4.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
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由Hamilton于1960年编制,是临床上评定抑郁状态时用得最普遍的量表,适用于有抑郁症状的成人,评定抑郁症、躁郁症、焦虑症等多种疾病的抑郁症状。
抑郁是一种负性情绪,表现为情绪低落,整天愁眉不展,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甚至出现自杀观念或行为,伴有思维迟缓,反应迟钝,言语减少,意志要求和行为活动减少,并会引起生理上的不良反应。
该量表评定方法简单,标准明确,易于掌握,信度和效度良好,是最标准的抑郁量表之一。
如果要发展新的抑郁量表,往往要与该量表作平行效度的检验。
如利用因子分析法作疗效分析,还能确切地反映各靶症状群的变化情况。
该量表的不足之处是不能很好地鉴别抑郁症和焦虑症。
5.大学生人格问卷(UPI)
大学生人格问卷(UPI)是测量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量表,也是心理咨询师职业培训中必须掌握的心理测验之一。
大学生人格问卷主要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评价,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筛查,大学新生心理档案的建立和心理健康的动态观察,及时发现有问题的受试者,以便及时对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服务,并作出相应的心理危机干预措施。
一、使用UPI的注意事项
1、调查时间一般在新生正式上课后的第二周或第三周为宜。
新生入学后,首先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如体检、主要基础科考试等),若发现严重问题,有可能被遣回,所以新生存在一定的紧张心理,在各项检查中千方百计向自己认为优秀的方向靠拢。
其次,新生入学后总想给新的环境创造一个好的印象,所以,在各方面尽力说自己是优秀的。
故在新生入学稳定一段时间,再进行UPI测试更符合中国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得到较为准确的数据。
2、UPI调查时应向学生讲明调查的目的,打消疑虑。
UPI调查开始前应讲明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
有些学生担心心理有问题会影响学籍,这一点一定要讲清楚。
3、请来咨询的邀请信直接发给学生本人,不要通过班主任、辅导员转交,以免增加学生的压力和负担。
请来咨询的结果应保密,一般情况下不与所在系联系,但学生有自杀倾向危机状况时,为了安全起见,可与有关部门联系。
二、UPI的计分方法
UPI测验完成后,需要计算的只有一个指标,即总分。
UPI问卷共60个问题,其中有4个测伪题(第5、20、35、50)。
UPI采用是非式选择,肯定选择的记1分,否定选择的记0分,UPI总分的计算规则是将除测伪题以外的其他56个题的得分求总和。
所以,UPI的总分最高为56分,最低为0分。
三、UPI的历史与构成
UPI是1966年参加全日本大学保健管理协会的全国大学心理咨询员和精神科医生根据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咨询实践,集体讨论编制而成的,在日本的一些大学有较长的使用历史。
它主要以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入学时作为心理卫生状况实态调查而使用,是一种心理健康筛选量表。
通过UPI,可以了解大学生中所存在的神经症、心身疾病、精神分裂症以及种种烦恼、迷惘和冲突。
UPI问卷的中文版由清华大学樊富珉教授1990-1991年在日本留学及合作研究期间带回中国,并由樊富珉、王建中等翻译、修订,于1993年在我国正式使用。
UPI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学生的基本情况。
包括学生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方法、家庭情况、兴趣爱好、入学动机等。
这部分内容作为问卷分析是供参考之用。
第二部分是UPI问卷本身。
由60个项目构成,其中有4个测伪题(第5、20、35、50),其余56个项目是反映学生的苦恼、焦虑、矛盾及与身体有关的症状。
全部项目的排列独具匠心,测伪题以上是身体项目的症状,测伪题以下是精神症状项目,其中左下方是和情绪有关的项目,右下方是与人际交往有关的项目。
这60个题基本概况了大学生的各种烦恼。
第三部分是附加题,主要是了解被试者对身体健康状态的总评价以及是否接受过心理咨询和治疗,有什么咨询要求。
这部分题在60个项目下方排列,当有咨询要求时,可以直接写出想咨询的问题。
从问卷可以看出,四个测伪题属于健康尺度,而其余56个题是症状项目。
如果不健康尺度上有许多是划了圈的,而健康的尺度上也大多划了圈,说明学生没有真实地、认真地填写,所以这份问卷结果的可信度值得怀疑。
一般来说,不健康项目划圈多,健康项目打叉,说明心理健康存在问题;健康项目划圈多,说明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好。
测伪的标准没有严格规定,但一般认为,健康尺度上划了三个圈以上的学生,应该在不健康的症状项目上划圈少。
当发现学生的问卷有矛盾时,或让他重新填写一份,或请来面谈,细究原因。
60个问题并不是所有项目同样重要。
其中有几个关键项目,在分析问卷时尤其要引起重视。
关键项目的确定稍优差异,但16题“常常失眠”和25题“想轻生”被公认为是重要项目。
它可能反映神经症状及自杀倾向。
日本电子通信大学的小谷野柳子对该校学生1977-1987十年间UPI得分变化进行研究,提出UPI的56个症状项目中与神经症、抑郁状态以及神经分裂症倾向有关的项目如下:
鉴别神经症有效的项目:
16、19、23、27、31、32、36、38、39、45、47、51、52、53、55、57、58、60
鉴别抑郁状态有效的项目:
11、12、12、14、15、16、22、25、28、43、44、45
鉴别神经分裂症倾向有效的项目:
10、11、14、16、23、24、26、27、28、36、40、41、43、51、56、57、58、59
四、UPI的实施过程
UPI调查一般以200人之内集体进行为宜。
根据我国心理卫生知识还不普及的现状,一般将UPI调查与心理卫生知识宣传结合起来。
具体实施程序为:
心理卫生知识普及→UPI调查→分类筛选→请来咨询→ABC分类。
1、心理卫生知识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宣传一般30分钟到60分钟。
首先,简要地说明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心理因素的影响,保持心身健康的意义,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问题有哪些表现,在哪些领域出现,怎么样预防。
其次,介绍学校心理卫生机构设置的目的、服务内容、所在地点、联系方式等。
通过宣传,使学生从一入学起,就有增进心理健康、防止心理疾病的意识,自觉调节心理状态。
2、UPI调查:UPI问卷下发后,要求学生看懂指导语,重点注意“近一年来常常感觉到、体验过的项目”,并要求独立完成,问卷回收最好直接交咨询人员。
问卷处理可用计算机,也可以用人工。
如果调查人数多,统计工作量大,用人工处理会影响测试结果的精确性,用计算机统计最佳。
3、分类筛选:根据筛选标准,可以将学生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筛选标准: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者应归为第一类:
(1)UPI总分在25分(包括25分)以上者;
(2)第25题做肯定选择者;
(3)辅助题中同时至少有两题做肯定选择者;
(4)明确提出质询要求者。
第二类筛选标准:
(1)UPI总分在20分至25分(包括20分,不包括25分)之间者;
(2)第8、16、26题中有一题做肯定选择者;
(3)辅助题中有一题做肯定选择者。
第三类筛选标准:
不属于第一类和第二类者应归为第三类。
其中第一类为可能有较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应尽快约请进行咨询。
4、请来咨询与ABC分类:请来咨询时,每个学生面谈15分钟,目的是进一步了解学生UPI问卷中填写的具体含义,分析诊断。
面谈结束后,根据咨询结果和UPI得分将学生分为以下三类:
A类:需要继续进行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
B类:过一段时间再联系;
C类:没有特别问题。
五、对ABC分类标准的建议
关于A、B、C三类如何判定,在日本主要是根据咨询师的经验。
而我国高校心理咨询活动只有很短时间的历史,咨询队伍水平差别较大,咨询员知识背景各异,专业知识少,经验缺乏,为此,全国UPI应用课题组提出以下初步意见供参考。
A类:各种神经症(恐怖症、强迫症、焦虑症、严重神经衰弱等)、有神经分裂症倾向、悲观厌世、心理矛盾冲突节烈,明显影响正常生活、学习者,这类学生可立即预约下次咨询时间,每周或隔周面谈一次,直至症状减轻。
B类:存在一定心理问题,如人际关系不协调,新环境不适应等。
这类学生有种种烦恼,但仍能够维持正常学习和生活。
对他们提供帮助的方式是请他们有问题时,随时咨询。
C类:对他们通过面谈可以起到预防作用。
他们的症状暂时不明显或已经解决,以后出现症状,知道咨询机构可以提供帮助。
把握A、B、C分类也可以从比率上入手。
目前各种调查表明,大学生中心理障碍发生率在20%左右,其中症状比较严重者约占1%—2%。
此外,为了对A类学生诊断更为准确,可以借助其他测验手段,如采用CMI(康乃尔医学问卷),可以对神经症的判断提供参考。
也可以用16PF、MMPI等。
6.焦虑自评量表(SAS)
焦虑自评量表用于评出有焦虑症状的个体的主观感受,作为衡量焦虑状态的轻重程度及其在治疗中的变化的依据。
而焦虑是心理咨询门诊常见的一种情绪障碍,近年来,SAS已作为咨询门诊中了解焦虑症状的一种自评工具。
该量表有20个项目,希望引出20条症状,要求受试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就症状做1~4四级评分。
反映的20条症状如下:(1)焦虑;(2)害怕;(3)惊恐;(4)发疯感;(5)不幸预感;(6)手足颤抖;(7)躯体疼痛;(8)乏力;(9)静坐不能;(10)心悸;(11)头昏;(12)晕厥感;(13)呼吸困难;(14)手足刺痛;(15)胃痛或消化不良;(16)尿意频次;(17)多汗;(18)面部潮红;(19)睡眠障碍;(20)恶梦。
该量表测量的是最近一周内的症状水平,评分不受年龄、性别、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影响,但如果应试者文化程度较低或智力水平较差不能进行自评。
7.自评抑郁量表(SDS)
自评抑郁量表(SDS)由W.K.Zung在1965年编制而成,用于衡量抑郁状态的轻重程度及其在治疗中的变化。
评定时间跨度为最近一周。
该量表由20个陈述句和相应问题条目组成,每一条目相当于一个有关症状,均按四级评分。
20个条目反映抑郁状态四组特异性症状:
(1)精神性-情感症状,包含抑郁心境和哭泣,两个条目;
(2)躯体性障碍,包含情绪的日间差异、睡眠障碍、食欲减退、性欲减退、体重减轻、便秘、心动过速、易疲劳,八个条目;
(3)精神运动性障碍,包含精神运动性迟滞和激越,两个条目;
(4)抑郁的心理障碍,包含思维混乱、无望感、易激惹、犹豫不决、自我贬值、空虚感、反复思考自杀和不满足,八个条目。
该量表的评分不受年龄、性别、经济状况等因素影响,但如受试者文化程度较低或智力水平稍差则不能进行自评。
该量表与Beck抑郁问卷(BDl)、Hamilton抑郁量表(HRSD)、MMPI 的D分量表的评分之间具有高和中度的相关性。
8.UCLA孤独量表
UCLA孤独量表(UCLA Loneliness Scale)由Russell等人于1978年编制,评价由于对
社会交往的渴望与实际水平的差距而产生的孤独。
该量表有20个条目,每个条目有4级程度评分:(1)我从未有此感觉;(2)我很少有此感觉;(3)我有时有此感觉;(4)我常常有此感觉。
1980年的修订中(第二版),加上了积极的反序计分条目,经过筛选后用于大学生。
第三版是作者为非大学生成人所设计的,主要是降低了对条目的理解所需的阅读能力要求。
含有11个“孤独”的正序条目、9个“非孤独”的反序条目。
第二版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
第三版亦可用于学生中,而且有可能取代第二版。
该量表有三个特点:第一,孤独一词未见于任何条目之中,可能有助于减少回答的偏差,因为孤独是一种不被社会所欢迎的、名声不好的状态;第二,作者所用的孤独概念是-维的情感状态,测查受测者人际关系的质量。
其量表也据此设计。
对只需一维的一般测量,该量表是较好的选择。
第三,研究表明该表的测定具有特质成份,即主要作为特质量表使用。
我国王登峰教授1995年对该量表进行了修订,并发现UCLA的得分与SCL90中的人际因子相关最高。
9.生活事件量表LES-应激相关量表
生活事件量表(Life Event Scale,简称LES)由杨德森与张亚林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经过五年的实践和研究于1986年定型,并已在国内十多个省市推广应用。
该量表对个体的精神刺激评定使用分层化或个体化计分,并包括定性和定量评估。
该量表是自评量表,含有48条我国较常见的生活事件,包括三个方面的问题:家庭生活(28条)、工作学习(13条)、社交及其它方面(7条)。
另设有2条空白项目供填写。
该量表总分越高反映个体承受的精神压力越大。
该量表适用于16岁以上的正常人、神经症、心身疾病、各种躯体疾病患者以及自知力恢复的重性精神病患者。
LES可应用于确定心理因素在神经症、心身疾病、各种躯体疾病及重性精神疾病等发生、发展和转归中的作用份量;用于指导心理治疗、危机干预,使心理治疗和医疗干预更具针对性;甄别高危人群、预防精神障碍和心身疾病,对分值较高者加强预防工作;指导正常人了解自己的精神负荷,维护心身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备注:本量表中将题目条目细分,每条目包含5题,因此共240题。
10.成就动机量表(Achievement Motivation Scale,简称AMS)
成就动机量表(Achievement Motivation Scale,简称AMS),由挪威心理学家Gjesme, T.和Nygard, R.于1970年编制,并几经修订,渐趋完善。
中文版本为我国研究者叶仁敏和挪威Hegtvet, K.A.于1988年合作译制,并于1992年在大学生和中学生样本中进行了修订。
此量表在我国有广泛的应用。
此量表的两因素结构稳定,是一个比较成熟的量表。
此量表的一个主要优点是同时测量成就动机的两个因素,与仅仅测量趋近性成就动机的量表相比,更有利于预测个体的成就行为及结果。
但此量表与社会赞许性有中度相关,因此测量结果可能具有一定偏差,尤其是向趋近性因素得分的偏差。
但这也是绝大多数成就动机量表都具有的特点。
成就动机的类型和强弱对于个体的学业成就具有重要影响。
研究表明,成就动机不仅可以预测学生短期内的学业成绩,而且可以预测个体长期的成就水平。
注:成就动机量表的标准英文简称是AMS,由于存在相同简称的其他量表,在本系统中将此量表的英文简称改为ACMS。
11.自卑感量表(FIS)
自卑感量表(The Feelings of Inadequacy Scale,FIS)最早由Janis和Field在1959年编制,用于测定一个人的缺陷感(不足感)、自卑感、自我敏感和社交焦虑。
自卑感量表被多
次修订,目前应用最多的是Fleming和Courtney在1984年的修订版。
2002年,北京大学Insight Group在我国中学生群体中对该量表进行了修订。
本系统使用的自卑感量表共有36个项目,包括5个分量表,分别测量个体在社交自信、学习能力、自敬(指对自己的存在价值的肯定和相信别人也肯定自己)、外表和体能5个方面的自卑感程度。
此外,因素分析表明在5个分量表之外还有一个整体自尊因素,这说明将所有项目加成一个总分来测量整体自尊是合理的。
量表采用5级评分,分数越高表示个体的自卑感越强,也就是自尊较低。
自卑感量表有良好的信效度。
特别是,该量表得分与社会期望倾向也不相关,显示它很少受到社会期望作答偏差的影响。
对自卑感量表的多次修订,使该量表发展成为一个可靠而有效的测量工具,它既能全面测量整体自尊,也能单独测量自尊的某个方面,从而对个体的自尊水平作出适当的评价。
12.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
缺
13. 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
自30年H·Selye提出應激(stress)的概念以來,生活事件作爲一種心理社會應激源對身心健康的影響引起廣泛的關注。
1967年Holme和Rahe編制了第一份包含43個項目的社會再适應量表(SRRS),開辟了生活事件量化研究的途徑。
由于不同民族、文化背景、年齡、性别及職業群體中生活事件發生的頻度及認知評價方式的差異,針對特殊群體的生活事件量表也相繼問世。
青少年自評生活事件量表(Adolescent Self-Rating Life Events Check List ASLEC)是在綜括國内外文獻的基礎上,結合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點和所扮演的家庭社會角色,于1987年編制的。
适用範圍:
适用于青少年尤其是中學生和大學生生活事件發生頻度和應激強度的評定。
ASLEC可用6個因子來概括。
Ⅰ人際關系因子包括條目1、2、4、15、25。
Ⅱ學習壓力因子包括條目3、9、16、18、22。
Ⅲ受懲罰因子包括條目17、18、19、20、21、23、24。
Ⅳ喪失因子包括條目12、13、14。
Ⅴ健康适應因子包括條目5、8、11、27。
Ⅵ其他包括條目6、7、23、24。
6因子可解釋全量表44%的變異。
使用和統計方法:
ASLEC爲一自評問卷,由27項可能給青少年帶來心理反應的負性生活事件構成。
評定期限依研究目的而定,可爲最近3個月、6個月、9個月或12個月。
對每個事件的回答方式應先确定該事件在限定時間内發生與否,未發生過則選擇未發生,若發生過則根據事件發生時的心理感受分5級評定,即無影響、輕度、中度、重度或極重度。
14.职业健康量表OSI(压力\紧张方面)
职业原因引起的紧张、压力方面研究量表。
15. 生活满意度量表LSR
生活满意度量表[Life Stisfction Scles(Neugrten,Hvighurst,&Tobin,1981)]包括三个独
立的分量表,其一是他评量表,即生活满意度评定量表(LIfe Stisfc-tion Rting Soles),简称LSR;另两个分量表是自评量表,分别为生活满意度指数(Life St-isfction Inex )和生活满意度指数B(Life Stisfction lnex B),简称LSI和LSIB。
LSR又包含有五个1~5分制的子量表。
LSI由与LSR相关程度最高的20项同意——不同意式条目组成,而LSIB则由12项与LSR 高度相关的开放式、清单式条目组成。
16.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是肖水源于1986-1993年设计的。
社会支持是影响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因素。
社会支持从性质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客观的支持,这类支持是可见的或实际的,包括物质上的直接援助、团体关系的存在和参与等。
另一类是主观的支持,这类支持是个体体验到的或情感上感受到的支持,指的是个体在社会中受尊重、被支持与理解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与个体的主观感受密切相关。
目前采用的社会支持量表多采用多轴评价法。
该量表有10个条目,包括客观支持( 3条)、主观支持( 4条)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条)等三个维度。
量表设计合理,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能较好地反映个体的社会支持水平。
通过该量表可以了解个体的社会支持水平,能更好地帮助人们适应社会和环境,提高个体的身心健康水平。
注:为了方便呈现,本系统中的题目有14道,将原来量表中的第5道题目拆分成了第5,6,7,8,9道,原量表中的第6,7,8,9,10道题目顺延为第10,11,12,13,14道题目。
相应地,计分题号做了改动。
量表内容仍与原量表相同。
量表计分方法:第1-4,8-10条:每条只选一项,选择1、2、3、4项分别计1、2、3、4分,第5条分A、B、C、D四项计总分,每项从无到全力支持分别计1-4分,第6、7条如回答”无任何来源“则计0分,回答“下列来源”者,有自己个来源就计几分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分析方法:总分:即十个条目计分之和,客观支持分:2、6、7条评分之和,主观支持分:1、3、4、5,条评分之和,对支持的利用度:第8、9、10条
目的:检测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得到心理支持的程度,以及对支持的利用情况。
检查方法:一般得15分钟,可笔答也可计算机答。
共10个条目,每个条目从无支持由低到高分为4个等级。
总分40分
正常情况:总分≥20分
判断标准:分数越高,社会支持度越高,一般认为总分小于20,为获得社会支持较少,20-30为具有一般社会支持度,30-40为具有满意的社会支持度。
测评结果包括三个维度:客观的支持度、主观的支持度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
测量结果需在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下进行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