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医应该知道什么、重视什么你明白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中医应该知道什么、重视什么你明白吗?
看中医应该知道什么、重视什么你明白吗?
发表者:老军医
看病之前的准备
中医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国的国粹。

中医主要的诊疗手段是望、闻、问、切。

为了让医生获得真实而准确的资料,找中医看病前,一定要注意以下事项:
一、不要化妆
望神色是中医望诊中的主要内容,所以一定要让中医看到你的“本来面目”,在看病前不能擦胭脂、抹口红、画眼圈、涂指甲,以免掩盖病情,给医生的诊断带来因难,甚至作出错误的判断。

二、不要吃染舌苔的食物和药物
三寸之舌是中医窥探五脏六腑的一面“镜子”,而舌诊则必须防止染苔造成的假象给诊断带来失误。

如你在就诊前刚喝过牛奶或豆浆,就可能给医生望诊造成误差,因为牛奶和豆浆容易使舌苔变得白腻;
如果在就诊前刚吃了葡萄、杨梅、乌梅、橄榄等,也容易造成偏差,因为这些食品容易使舌苔变黑;而咖啡、蛋黄、橘子以及黄连、维生素B2等,则可能使舌苔变黄。

此外,进热饮如浓茶和果汁等,可使舌质变红;鼻塞和张口呼吸的病人舌面多干燥也要注意。

所以,患者在就诊前要注意不要进食容易染苔的食物,也不要刮舌苔。

而医生如见到舌苔突然变化或舌苔与病情不符时,要注意询问病人的饮食及服药情况,防止染苔造成的假象。

三、不要使用香水等气味浓烈的护肤品
嗅气味是中医闻诊的重要内容,很多中医可从患者身上散发出来的气味诊病。

如果患者在就诊前吃了大蒜,用了香水,用了气味浓烈的护肤品或洗浴时用了香波等,就会影响闻诊的准确性。

所以,不要在就诊前洗浴,不要吃大蒜等食物,更不可使用香水、香精与香料等。

四、实事求是的态度很重要
问诊是中医诊病获取第一手资料的重要方法,所以患者一定要实事求是,详细认真地回答医生的提问,绝不可隐瞒病情,讳疾忌医。

特别是女性的某些隐私,凡关系疾病诊断时,一定要向医生讲真话。

五、不要做剧烈的运动
脉诊是中医诊病的重要手段,所以在看中医前不可做剧烈运动,若刚参加运动、长途步行或爬楼梯后,则需休息一定时间待脉搏平静后才可让医生诊脉。

此外,饱食、饮酒或情绪过于激动,这些因素均可使脉象快而有力,掩盖真实的脉象。

所以,情绪波动之后或刚吃完饭、喝完酒,不可立即去就诊。

熬药的注意事项
中药熬制之前,都要用冷水浸泡。

时间最少30分钟,多则几个小时。

以便药材浸入足够水分,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析出。

熬药用的锅,用普通做饭炒菜的锅就可以,没有必要非用砂锅。

如果药材中的成分都是动物药或植物药,用铁锅、铝锅、电饭锅均可;如果其中有矿物药,那最好用砂锅,以免矿物药与锅发生化学反应。

这一点可以向医生问清楚。

熬药前加水,以药材多少和熬制时间等决定。

加水后用筷子搅动,感觉比较容易搅得开,水量算是比较合适。

当然,你想更多地析出药物成分的话,就多加些水。

熬药一般熬两遍,兑在一起,分次服用。

没有必要熬三遍以上,因为药效成分已经很少了。

熬药时,先大火烧开,然后再慢火煎熬。

一般第一遍慢火熬30分钟,第二遍慢火熬20分钟即可。

药物中如果有需要先下或者后下的药物,请遵医嘱。

如果有附子等,要先煎1-3小时,甚至更久,以保证安全。

服药的注意事项
服药时,要根据医生的医嘱服用。

一般来说,清热的药物,可以冷服;温阳的药物,必须温服;一般的药物,没有多少硬性的规定,但以温服为佳。

一般来说,治疗上焦毛病的药物,可选择饭后服用,药物可以停留在中上焦更久一些;治疗下焦毛病的药物,可选择饭前服用,药物可以更快地抵达下焦。

一般用于攻邪的药物,可以急服、顿服,以便药效集中,有利于祛邪。

用于补虚的药物,一般可以分次服用,这样身体会更容易接受
药物,而不至于发生服药后不舒服的反应。

一般而言,服药不要太急。

因为喝得太急,大剂量的药物突然进入胃中,胃会受不了。

所以分次慢服最好。

当然你可能嫌药苦,那就加点糖或蜂蜜等调味。

除了极少数的用于攻邪的方剂不适合加糖和蜂蜜之外,大多数方剂都可以加。

把药汤用开水稀释了,味道一般不再很苦,当茶水慢慢饮用,是我们服用一般的补益剂的最佳选择。

饮食及生活宜忌
关于服药后的饮食禁忌,其实多数都不是专门用于服药期间的,而是针对你的体质而定,比如你是虚寒体质,就不适合食用生冷、油腻、粘滑、恶臭等物,你是热性体质,就不适合食用辛辣、油炸、温燥类的食物。

这都是根据体质而定的一般养生规律,服药期间如此,不服药的时候,也应如此。

食物的性味等等,非常庞杂。

一般来说,蔬菜水果类的东西,寒凉的居多;日常用于调味的东西,比如花椒、茴香等,多数温热。

所以,我们做菜,一定不要忘记放调味料,以便综合蔬菜的凉性。

体质虚弱者,不宜行房,最好有所克制。

因此,体弱服用补养类药物者宜禁止行房。

体质偏弱者,服药期间不宜高强度工作,不宜熬夜,不宜生气上火。

不宜在过冷或过热的环境中久留。

保持环境干燥温暖舒适。

要经常开窗透气,勤晒被褥。

注意避风保暖,及时增减衣物。

晚上睡觉一定不要开窗,或者不要当风而卧。

服药后正常的好转反应:
人的体质或身体机能由不好转好,或人体在排除毒素时身体的反应,所以又称为好转反应、排毒反应或者调整反应。

中医称之为瞑眩反应。

这种反应是暂时性的,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发生,也不是只发生一次。

瞑眩一词最早来源于《尚书·说命篇上》:“若药不瞑眩,厥疾弗瘳。


瞑眩反应并非必然发生。

当服用药物后,出现睡眠品质提升,精神旺盛、生理时钟变规律、心肺功能增强、免疫力强、感冒减少等,属于体质正常好转,而没有发生瞑眩反应。

什么情况下容易感受到瞑眩反应
1、过敏性体质。

2、体内化学物质积累过多。

3、五脏机制有异常迹象。

4、免疫力增强与疾病或病变细胞对抗时。

5、以前发生的内伤、运动伤害、车祸伤害。

6、病重药轻,药物不足以驱除病邪。

产生瞑眩反应的原因
1,腹泻(有些人会腹痛):体内废物过多。

2,疹子:体内废物过多、过敏体质。

3,爱睡(白天也想睡),口干、口臭,常放屁,夜睡有尿意:体质因素。

4,排便量增加而且臭:体内废物过多。

5,身体有湿热感:经络循环开始转旺。

6,皮肤痒而后蜕皮:皮肤代谢。

7,脸上长痤疮或青春痘:依部位不同(详见颜面望诊)。

8,早晨起床连续打喷嚏:肺卫阳虚。

9,咳痰:多痰或职业伤害引起的呼吸道不适。

10,感到心跳明显或心跳加速,胸闷想深呼吸(数分钟内即消失):心脾肺功能不良。

11,鼻出血:脾不统血。

12,头痛有沉重感,肩颈酸紧、麻木感:经络不通或痰湿阻络。

13,头痛、头晕:血液循环不良、血液品质不佳。

14,不易入睡、睡了易醒、睡不沉:精神压力大,忧虑、焦躁伴随胃肠机能不良。

15,口腔内溃疡、便血:脾胃机能不良。

16,吐气、肺中有灼热感,食欲差,少数人会出汗:肺胃机能不良。

17,肠胃痛甚至脸颊长痤疮:胃肠机能不良。

18,便秘、腹泻:肠机能不良或其他器官机能低下。

19,便血鲜血、黑血:痔疮、胃肠出血。

20,颜面轻微浮肿, 血中蛋白质突然下降:肾机能不良。

21,手脚轻微浮肿、血糖突然较高:脾虚。

22,腰酸:肾虚。

23,女性服用二、三个月后,有一、二个月月经量大或不规则:排淤血。

24,全身关节酸痛,甚至出现红斑:五脏功能失调。

瞑眩反应什么时候会发生
1、有的人直接产生理想效果,无瞑眩反应。

2、大部分人服用三至十日或二至三个月时发生瞑眩反应。

3、少部分人服用半小时后发生瞑眩反应。

4、持续服用后,人体会对早年受内伤处重新加以彻底消除淤血并更新组织。

瞑眩反应持续时间:
1、一般约二至五天,表示身体机能异常的时间短,或异常的情形较轻微。

2、强烈者约七至三十天,表示身体机能异常的时间较长,或异常的情形较严重。

如何降低或缩短瞑眩反应的不舒服感
1、对症保健,待身体自觉症状解除或大幅减轻时再改变全身性保健。

2、改为饭后服用。

3、多补充水分。

4、服用后作运动至微汗出,加速新陈代谢。

5、少吃油炸、腌渍、刺激性食物,少吃肉。

暝眩反应与副作用的区别
区别就是前者可以说是药物的效应,虽然出现一些症状,说明药物在起作用,不是病情加重的征象,而后者指的是出现症状,且明显对身体不利作用。

1、瞑眩反应是一种正常的好转反应而副作用是产品的毒副作用。

2、瞑眩反应一般情况和患者的体质、病情有直接的关系;而副作用则不同,任何人使用后都会出现同样的反应。

3、瞑眩反应一般情况由重到轻,反应的程度可随着疾病的减轻而逐渐消失,而副作用则是由轻到重,甚至可以导致患者死亡。

4、体质好的人瞑眩反应一般不太明显,而副作用则不然,无论体质的好坏使用后都会出现毒副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