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黄粉蚜连年大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梨黄粉蚜连年大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随着梨果实套袋技术的大面积推广,梨黄粉蚜对梨树的为害逐渐显现出来。
由于梨黄粉蚜为害具有隐蔽性,加上属于暴发性新虫害,因而没有及时地为广大果农所重视与掌握,近年,果实为害率呈逐年增高态势,已发展成为为害梨树的主要
性害虫。
2013年后,连年大发生,严重的果园平均套袋梨园危害面积率100%,危害果率20%~30%,局部果园达70%~80%,造成梨树生长后期大量落果,给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直接影响产业的发展。
一、危害特点
梨黄粉蚜又叫黄粉虫,主要为害梨树果实、枝干、果苔枝等,叶片很少受害。
成
虫、若虫常堆积一处,似黄色粉末,故称“黄粉虫”,以成虫、若虫吸食果汁危害,梨果受害产生1毫米左右下陷黄斑,黄斑周缘产生黄色晕圈,最后变成黄褐色斑,造成果实腐烂。
前期喜在果实萼洼处危害,上果早的危害严重时一般自萼洼处变圆形黑褐斑腐烂,俗称“膏药顶”,挂在树上或掉落只剩果皮与果汁,又称“一袋水”;上果迟的危害轻则后期在果实胴体处危害,常造成果实表皮粗糙、龟裂,严重品质。
二、发生规律
通过几年观察,黄粉蚜主要以卵在梨树枝干、翘皮、果苔鳞芽缝隙等处越冬。
翌
年4月上旬梨树开花时越冬卵开始孵化为若虫,在翘皮下嫩皮处吸食汁液,变成成虫进行繁殖。
5月下旬,当温度上升到20℃后,果实膨大至2~3厘米时,梨黄粉蚜开始选择在隐蔽的内堂果为害,6月中旬后黄粉蚜开始大量进入套袋梨果为害,6月下旬至8月下旬为黄粉蚜为害高峰期,期间在果实上可繁殖3~4
代,先后相继在果实的果柄、果凹、果肩、果臀、萼洼处依次扩散为害,潮湿或雨后腐烂,造成脱落。
果实上的虫体随果实采收而消亡,树上群体则继续繁殖,直至晚秋产卵越冬。
梨黄粉蚜发生系荫蔽环境,其发生危害程度与当年5~7月降雨关系密切,雨量大或持续降雨则发生轻,干旱季节可引起该虫大面积暴发。
三、大发生原因
1、虫口基数逐年加大
一是套袋面积扩大。
由于套袋能提高品质,减轻多种病虫危害,果农接受推广速度快,套袋面积逐年增大。
而黄粉蚜成虫喜好在背阴处栖息取食,若虫有背光性。
套袋后纸袋成为其保护伞,袋内避光,环境高湿,利于繁殖为害,加上袋内无法施药触杀,增加防治难度,虫口积累不断增大。
二是冬春没有清园习惯。
黄粉蚜
主要以卵在树上越冬,而许多果农基本没有冬、春清园的习惯,虽然每年在3
月份萌芽前进行春季修剪,但没有施药防治,给该虫安全越冬创造了条件,也为翌年大发生提供充足的虫源基数。
2、培管技术不到位
一是修剪不到位,由于近几年优质梨市场行情好,果农在施肥上舍得投入,但在修剪上下不了重手,以至于大部分果园树形过高,果树内堂及树行间过于荫蔽,给黄粉蚜发生为害创造了大环境条件;二是套袋不过关。
一方面套袋不及时,农
事冲突,常年套袋时间拉长至月7上旬才结束,而黄粉蚜已经广泛上果,增加
果实危害系数;另一方面,套袋前防治重视程度不够,套袋前施药一次后或未施,受农事及降雨影响,没有在药效期内完成套袋作业,给害虫上果提供了空间;再加上套袋存在扎口不严、袋子质量等问题给虫口危害创造了小环境条件。
3、药剂防治不到到位
一是用药认识不到位。
大部分果农认为梨子套袋后,果实就安全了,病虫为害不进去,放松思想警惕。
7月上旬套袋结束后至9月上旬采收前很少用药,给黄
粉蚜轻松入袋为害创造了条件。
二是用药不科学。
一方面是重复单一用药,药效下降问题严重。
果农为节约投入,重复使用扶持发放的单一药剂,造成黄粉蚜对单一药品抗性增加,降低防治效果,加大危害;另一方面是随意加大用药量,造成杀伤天敌。
果农普遍有打放心药思想,不按标签说明对药,随意加重用量,在杀死害虫的同时,更大量杀伤捕食黄粉蚜的瓢虫等天敌,造成黄粉蚜暴发;再是植保器械落后,雾滴过粗,喷雾不匀,防治效果差。
4、气候条件适宜
梨园温暖的气候环境更有利于其繁殖,干旱少雨的气候条件更是其大发生的重要原因。
四、防治对策
1、农业措施
搞好清园,降低虫口基数
梨树落叶后至发芽前彻底刮除粗、老翘皮,消除树皮下缝隙内的越冬害虫,并清
除树上树下病虫枯枝,带出园外集中烧毁。
同时用10%吡虫啉或50%吡蚜酮10倍液在距地面10厘米处涂干(涂干要先刮除粗皮至白绿相间处),喷石硫合剂消灭越冬虫源。
开春后,发芽前,3月上中旬喷3~5°石硫合剂消灭越冬
卵,降低虫口基数。
加强栽培管理,破坏虫口生存环境
一是搞好冬、春、夏修剪。
冬季梨树进入休眠期,做好树势低改,疏除内堂过细过密枝条,其主要目的是培养树形,调整树冠结构,调节枝条质量及数量,促进
通风透光。
修剪高度控制在2.5米可操纵范围内,保持树冠不荫蔽,以利通风
透光,维持健壮、稳定的中庸树势,使盛果期延长。
春季对树势较旺的植株,要控制旺长,多疏除、少短截,去直立枝留斜生枝,多留花芽,以果压树势,使其趋向于中庸树势;对树势较弱的植株,采用较重的修剪方法,中截强枝,疏去弱枝。
夏季修剪要剪去竞争、徒长、直立新梢,促发侧梢和副梢,压缩顶端优势改
善树体结构,并及时对侧梢和副梢的嫩枝部分进行修剪,留20厘米长,等第二次梢萌发后再剪留20厘米,幼树可用手指掐去枝头,使梨树枝条充实,枝条充分木质化,利于叶片早熟增大,加强果树光合作用,调整枝条培养结果枝组,促
进来年成花结果,增强树体抵御严寒能力;对封行,树枝交叉过密荫蔽梨园,应加重修剪,并及时间伐,做到行头通行尾,行行相通,便于农事操作,创造不利于虫口生存环境。
二是选好袋子,改进扎口技术。
最好选择坚韧性强、透气性好的胶封纸袋。
套袋前一周用6%林丹粉50倍液浸泡1/4处,晾干后使用,同时套袋时袋口要扎紧,人为制造黄粉蚜进袋防火墙,可大大减轻危害。
2、化学防治
一是做好袋前袋后施药。
套袋前施一次药特别重要,可杀死树上及部分已经上果的害虫,降低危害率,可上午施药下午套袋,施药后要保证2~3天无雨天内套完袋,否则需重新施药。
由于黄粉蚜世代重叠严重,繁殖速度快,袋后间隔10~15天连续用药防治3~4次,直到采收前20天停药。
二做到轮换用药。
防治蚜虫不能单一重复使用同一种农药,以免产生抗药性,加重危害。
可选择50%吡蚜酮10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0.2%苦参碱水剂300倍液,1.8%阿维菌素3000倍液,3%啶虫脒1500倍液,40%氧化乐果1500倍液,48%毒死蜱乳油2000倍液等药剂。
3、推广统防统治,保障技术措施落到实处
蚜虫由于存在发生代数多,以及进入套袋后危害荫蔽,药物难以触杀,加上在生产过程中农户存在劳动力紧缺,防治不及时、器械落后、药液喷雾不到位等因素,常常造成事倍功半,难以实现技术要求,直接影响防治效果。
因此,大力推广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新技术,开展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的服务组织商业运作模式,是解决黄粉蚜连年重发的有效途径。
即在器械上能实现使用手提式汽油、电动背负式弥雾、喷雾等先进施药器械,保障用药到位;在人员上能实现具有专业、高效的统防统治机防队伍,保障用药及时;在指导上能实现进行专业预测预报,严格选用含量高、环保剂型农药,同种农药每季只使用一次,不同类型农药轮换使用的标准,确保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