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市石窑子乡中学2020年高三化学测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张家口市石窑子乡中学2020年高三化学测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
1. 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①Al2O3NaAlO2(aq)Al(OH)3
②S SO3H2SO4
③Fe2O3FeCl3(aq)无水FeCl3
④饱和NaCl(aq)NaHCO3Na2CO3
⑤MgCl2(aq)Mg(OH)2MgO.
A.①③⑤B.②③④C.②④⑤D.①④⑤
参考答案:
D
考点:镁、铝的重要化合物;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
分析:①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偏铝酸钠溶液通入二氧化碳,生成氢氧化铝.
②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③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Fe3+水解,加热蒸发得不到无水FeCl3.
④在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形成饱和氨盐水,再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在溶液中就有了大量的钠离子、铵根离子、氯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其中NaHCO3溶解度最小,所以析出NaHCO3,加热NaHCO3分解生成碳酸钠.
⑤氯化镁与石灰乳转化为更难溶的氢氧化镁,氢氧化镁不稳定,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镁.
解答:解:①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偏铝酸钠溶液通入二氧化碳,发生反应
2NaAlO2+CO2+3H2O=2Al(OH)3↓+Na2CO3,生成氢氧化铝,故①正确;
②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不能生成三氧化硫,故②错误;
③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Fe3+水解Fe3++3H2O?2Fe(OH)3+HCl,加热蒸发HCl挥发,平衡向右移动,得不到无水FeCl3,故③错误;④在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形成饱和氨盐水,再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在溶液中就有了大量的钠离子、铵根离子、氯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其中NaHCO3溶解度最小,析出NaHCO3,加热NaHCO3分解生成碳酸钠,故④正确;
⑤氯化镁与石灰乳转化为更难溶的氢氧化镁,氢氧化镁不稳定,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镁,故⑤正确.
故①④⑤正确.
故选:D.
点评:考查元素化合性质、侯德榜制碱法、盐类水解等,难度中等,注意侯德榜制碱法要先通氨气,后通二氧化碳,以便获得高浓度离子溶液.
2. 如下图装置,将溶液A逐滴加入固体B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A为浓盐酸,B为MnO2,C中盛品红溶液,则C中溶液褪色
B.若A为醋酸,B为碳酸钙,C中盛澄清石灰水,则C中溶液变浑浊
C.若A为浓氨水,B为生石灰,C中盛A1C13溶液,则C中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又溶解
D.若A为浓硫酸,B为Na2SO3固体,C中盛石蕊试液,则C中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参考答案:
B
略
3.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右图中的①是N2的电子式
B.右图中的②是S2-的结构示意
图
C.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的碘原子:131
53I
D.右图③为CO2的结构式
参考答案:
C
略
4.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冰融化成水属于吸热反应
B.纤维素在人体内不能水解成葡萄糖,不能作为人类的营养物质
C.核电站是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D.在鸡蛋清溶液中滴加饱和Na2SO4溶液或CuSO4溶液,都可使蛋白质盐析
参考答案:
D
略
5. 下列各组中的两物质相互反应时,若改变反应条件(温度、反应物浓度或用量比),化学反应的本质并不改变的是()
A.Na和O2 B.NaOH和CO2
C.Al和NaOH溶液 D.Zn和硫酸
参考答案:
C
略
6. 一定条件下,将3 molA和l mol B两种气体混合于固定容积为2L[来源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 A (g)+B(g) C(g)+2D(s)。
2 min末该反应达到平衡,生成D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若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时,该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
B.2 min后,加压会使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变慢,平衡正向移动
C.反应过程中A和B的转化率之比为3:1
D.开始到平衡,用A表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为0.3mol·L-1·min-1
参考答案:
D
试题分析:A、该反应在固定体积的容器中进行,且该反应中有固体参加,所以气体的质量发生变化,则气体的密度发生变化,当气体的密度不变时,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错误;B、平衡后加压,则正逆反应的速率均加快,平衡正向移动,错误;C、开始加入的A与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与化学计量数之比相同,则A、B的转化率相等,错误;D、开始到平衡,D的物质的量增加
0.8mol,说明A的物质的量减少0.8mol×3/2=1.2mol,则用A表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1.2mol/2L/2min=0.3mol/(L·min),正确,答案选D。
7. 下列关于铜电极的叙述,正确的是
A.铜锌原电池中铜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B.用电解法精炼粗铜时,粗铜作阴极
C.在镀件上电镀铜时,可用精铜作阳极
D.电解稀H2SO4制H2、O2时,可用铜作阳极
参考答案:
C
略
8. 下列有关物质结构和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具有16个质子、16个中子和18个电子的微粒符号可表示为:32 16S2-;②羟基电子式为:
·H;③HClO的结构式:H—Cl—O;④NaHCO3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
NaHCO3→Na++H++CO;⑤Na2O的水溶液能导电,这不能说明Na2O是电解质;
⑥SiO2既能与氢氟酸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故SiO2是两性氧化物;⑦分馏、干馏、
裂化都是化学变化
A.①②⑤ B.①④⑥⑦ C.②③④⑥ D.②③⑤⑥⑦
参考答案:
A
略
9.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蔗糖不是淀粉水解的产物
B. 蔗糖的水解产物能发生银镜反应
C.蔗糖是多羟基的醛类化合物
D. 蔗糖与麦芽互为同分异构体
参考答案:
答案;C
10. 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钢筋混凝土、玻璃钢、石棉瓦、碳纤维增强陶瓷都是常见的复合材料
B.蛋白质、棉花、核酸、PVC、淀粉、油脂都是由高分子组成的物质
C.SiO2制成的玻璃纤维,由于导电能力强而被用于制造通讯光缆
D.煤经气化和液化两个物理过程后可变为清洁能源,这是煤综合利用的主要方法
参考答案:
A
略
11. 一种化学冰袋含有Na2SO4·10H2O和NH4NO3,用时将它们混合并用手搓揉就可制冷,且制冷效果能维持一段时间。
以下关于其制冷原因的推测肯定错误的是()
A.Na2SO4·10H2O脱水是吸热过程
B.较长时间制冷是由于Na2SO4·10H2O脱水是较慢的过程
C.铵盐在该条件下发生的复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
D.NH4NO3溶于水会吸收热量参考答案:
C
略
12. 向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AlCl3溶液,生成沉淀Al(OH)3的量随AlCl3加入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则下列离子组在对应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a点对应的溶液中:Na+、Fe3+、SO42-、HCO3-
B. b点对应的溶液中:Na+、S2-、SO42-、Cl-
C. c点对应的溶液中:Ag+、Ca2+、NO3-、F-
D. d点对应的溶液中:K+、NH4+、I-、CO32-
参考答案:
B
【分析】
A.a点溶液显碱性,NaOH过量;B.b点恰好生成偏铝酸钠;C.c点偏铝酸钠与氯化铝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氢氧化铝;D.d点为氯化铝溶液。
【详解】A.a点溶液显碱性,NaOH过量,则不可能存在Fe3+、HCO3-,不能共存,选项A错误;B.b点恰好生成偏铝酸钠,溶液显碱性,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选项B正确;C.c点偏铝酸钠与氯化铝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氢氧化铝,还生成氯化钠,则不可能存在Ag+,不能共存,选项C错误;D.d点为氯化铝溶液,Al3+、CO32-相互促进水解生成沉淀和气体,则不能共存,选项D错误;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明确图象中各点对应的反应及溶液的成分、离子之间的反应是解答的关键,注意选项D中的相互促进水解反应,题目难度不大。
13. 将燃煤废气中的CO2转化为二甲醚的反应原理为:2CO2(g)+6H2(g)CH3OCH3(g)
+3H2O(g),一定条件下,现有两个体积均为1.0L恒容密闭容器甲和乙,在甲中充入0.1molCO2和0.2molH2,在乙中充入0.2molCO2和0.4molH2,发生上述反应并达到平衡.该反应中CO2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2CO2(g)+6H2(g)CH3OCH3(g)+3H2O(g)的△S<0、△H<0
B.表示乙容器CO2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是曲线B
C.体系中c(CH3OCH3):c(CH3OCH3,状态Ⅱ)<2c(CH3OCH3,状态Ⅲ)
D.逆反应速率v逆:v逆(状态Ⅰ)<v逆(状态Ⅲ)
参考答案:
AD
【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分析】A、方程式中反应物气体的物质的量为8mol,生成物为4mol,故△S<0;根据B曲线,升高温度,CO2的平衡转化率减小,平衡逆向移动,故正向放热;
B、初始量乙是甲的二倍,恒温恒容下,乙相当于在甲的基础上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CO2的平衡转化率增大,故A曲线是乙,B曲线为甲;
C、若恒温恒压下,乙的初始量是甲的二倍,为等效平衡,c(CH3OCH3,状态Ⅱ)=2c(CH3OCH3,状态Ⅲ),现为恒温恒容,乙相当于在甲的基础上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故c(CH3OCH3,状态Ⅱ)>2c(CH3OCH3,状态Ⅲ);
D、对于B曲线,随温度升高速率增大.
【解答】解:A、方程式中反应物气体的物质的量为8mol,生成物为4mol,故△S<0;根据B曲线,升高温度,CO2的平衡转化率减小,平衡逆向移动,正向放热,故A正确;
B、初始量乙是甲的二倍,恒温恒容下,乙相当于在甲的基础上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CO2的平衡转化率增大,故A曲线是乙,B曲线为甲,故B错误;
C、若恒温恒压下,乙的初始量是甲的二倍,为等效平衡,c(CH3OCH3,状态Ⅱ)=2c(CH3OCH3,状态Ⅲ),现为恒温恒容,乙相当于在甲的基础上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故c(CH3OCH3,状态Ⅱ)>2c(CH3OCH3,状态Ⅲ),故C错误;
D、对于B曲线,随温度升高速率增大,故D正确;
故选AD.
1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采用原煤脱硫技术,可减少燃煤燃烧时产生的SO2
B. 自来水可用氯气来杀菌消毒,说明氯气无毒
C. 氮氧化物可以破坏臭氧层,也能形成酸雨
D.化石燃料燃烧产生大量CO2,会导致温室效应
参考答案:
B
略
15. 出土的锡青铜(铜锡合金)文物常有Cu2(OH)3Cl覆盖在其表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锡青铜的熔点比纯铜高
B.在自然环境中,锡青铜中的锡对铜起保护作用
C.锡青铜文物在潮湿环境中的腐蚀比干燥环境中慢
D.生成Cu2(OH)3Cl覆盖物是电化学腐蚀过程,但不是化学反应过程
参考答案:
B
略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12分)Na2CO3是一种很重要的化学物质,某学生拟在实验室中制备Na2CO3。
下面是他的制备实验过程:用50 mL NaOH溶液吸收CO2气体,制备Na2CO3溶液。
为了防止通入的CO2气体过量,生成NaHCO3,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I)用25 mL NaOH溶液吸收过量的CO2气体,至CO2气体不再溶解;
(Ⅱ)小心煮沸溶液1~2分钟;
(Ⅲ)在得到的溶液中加入另一半(25 mL)NaOH溶液,使溶液充分混合。
(1)在(I)中,刚通人CO2时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而后又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在(Ⅱ)中煮沸溶液的目的是。
在(Ⅲ)中混合另一半NaOH溶液后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按该同学的设计,第(I)步实验装置如下:
①装置A使用的试剂是(固体)和溶液;
②装置B使用的试剂最好是(选择:水、饱和NaOH溶液、饱和Na2CO3溶液、饱和NaHCO3溶液),作用是,如果不用B装置,最终得到的Na2CO3溶液中可能存在的杂质有。
参考答案:
略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2005·江苏卷)25.较低温度下,氯气通入石灰乳中可制得漂白粉,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某校甲、乙两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均用200mL 12mol/L 盐酸与17.4g MnO2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备氯气,并将制备的氯气与过量的石灰乳反应制取漂白粉,用稀NaOH溶液吸收残余的氯气。
分析实验结果发现:甲、乙两组制得的漂白粉中Ca(ClO)2的质量明显小于理论值
甲组在较高温度下将氯气与过量的石灰乳反应,所制得的产品中Ca(ClO3)2的含量较高。
试回答下列问题:
⑴上述实验中理论上最多可制得Ca(ClO)2多少克?
⑵实验中所得到的Ca(ClO)2的质量明显小于理论值,试简要分析其可能原因,并写出可能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
参考答案:
(1)14.3 g
(2)见解析
(1)根据题意
n(HCl)=12 mol·L-1×0.2 L=2.4 mol
n(MnO2)==0.2 mol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n(HCl)∶n(MnO2)=2.4 mol∶0.2 mol=12∶1>4∶1
所以浓HCl过量,应根据MnO2计算。
根据制备氯气的化学方程式n(Cl2)=n(MnO2)=0.2 mol
又因为: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n〔Ca(ClO)2〕=n(Cl2)=×0.2 mol=0.1 mol
m〔Ca(ClO)2〕=143 g·mol-1×0.1 mol=14.3 g
(2)①随着反应进行,温度升高,会产生副产物Ca(ClO3)2
6Cl2+6Ca(OH)25CaCl2+Ca(ClO3)2+6H2O
②Cl2未与石灰乳完全反应,残余Cl2被NaOH溶液吸收
Cl2+2NaOH====NaCl+NaClO+H2O
18. 氯化亚铜(CuCl)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国家标准规定合格的CuCl产品的主要质量指标为CuCl的质量分数大于96.5%。
工业上常通过下列反应制备CuCl:
↑
(1)CuCl制备过程中需要配制质量分数为20.0%的溶液,试计算配制该溶液所需的
与的质量之比。
(2)准确称取所制备的0.250 0 g CuCl样品置于一定量的0.5 溶液中,待样品完全溶解后,加水20 mL,用0.100 0 溶液滴定到终点,消耗24.60 mL 溶液。
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通过计算说明上述样品中CuCl的质量分数是否符合标准。
参考答案:
(1)5∶11
(2)符合
略
19. 工业生产硅(粗)的主要原理为:SiO2+2C Si(粗)+2CO↑。
(1)在制硅(粗)的过程中同时会有碳化硅生成,若产物硅和碳化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则参加反应的C 和SiO2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
(2)工业上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硅(粗)高度纯化:
Si(粗)+2Cl2(g)SiCl4(l);SiCl4+2H2Si(纯)+4HCl
若上述反应中Si(粗)和SiCl4的利用率均为80%,制粗硅时有10%的SiO2转化为SiC,则生产25.2吨纯硅需纯度为75%石英砂多少吨?
(3)工业上还可以通过如下图所示的流程制取纯硅:
反应①:Si(粗)+3HCl(g)SiHCl3(l)+H2(g)
反应②:SiHCl3+H2Si(纯)+3HCl
假设在每一轮次的投料生产中,硅元素没有损失,反应①中HCl的利用率为75%,反应②中H2的利用率为80%。
设损失的HCl、H2不能参与循环,则在下一轮次的生产中,需补充投入HCl和H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多少?
参考答案:
(1)1∶2 (2分)(2)125 t (4分)(3)4∶1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