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地区高一上学期语文入学考试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里地区高一上学期语文入学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1. (2分) (2016高一上·亳州期中) 下列选项中字形和划线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喋血编缉颓圮(qí)叱咤(zhà)漫溯(sù)桀骜不驯
B . 恶耗殴打弄(nòng)堂攒射(cuán)方遒(qiú)暗然泣下
C . 笙箫租赁慰藉(jiè)参乘(shèng)菲薄(fěi)毛骨悚然
D . 长篙寥廓忸怩(niē)瞋(chēng)目青荇(xìng)残无人道
2. (2分)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尚书》中说:“惟日孜孜,无敢逸豫”。
可见,古人认为能否做到勤俭是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大事,不可轻视。
B . 要反对下面两种倾向:明于知彼暗于知己,或者做得相反;离开客观条件,毫无根据地一味瞎说盲干。
C . 科学用脑,就是当头脑不清醒和胀痛时,放下手头的工作、听听音乐、赏赏花草、做做体操,让右脑得到活动,左脑适当休息。
D . 当前,广大农民最迫切的愿望就是脱贫致富,提高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
但对于怎样才能脱贫致富?他们却显得很茫然。
3. (2分) (2019高二上·宁波期中)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关于《红楼梦》后40回的作者是谁这个问题,红学家历来有不同的说法,现在大家一般采用的是以高鹗续作这一说法为准。
B . 这部由第六代导演执导的青春片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表现了主人公拒绝平庸、坚守梦想的成长故事,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深深地打动了观众。
C . 滥用外来语所造成的支离破碎的语境,既破坏了汉语言文字的严谨与和谐,影响了汉语表意功能的发挥,又消解了中国文化精深而丰富的内涵。
D . 据说当年徽州男人大多外出经商,家中皆是妇孺及孩童,为了安全,徽州的古村落老宅子大多为高墙深院、
重门窄窗的建筑。
4. (2分)下列论述,不属于对演讲辞和演讲者的要求的一项是()
A . 应有一个明确的中心,一条主线贯穿首尾,注意以景结情,言有尽意无穷;演讲者要有应变能力,如果环境发生意外变化,应及时调整听众的位置。
B . 题目应与内容一致,既要有美感,也要吸引人,开头或结尾要注意点题;演讲者应该表达清楚,感情充沛,注意以情动人,以情感人。
C . 所选择的材料要有明显的针对性,要有较强的时代感,符合听众心理;演讲者要注意听众的思维特点,消除交流中的障碍与干扰。
D . 开场白要抓住人心,重点语句要调动语音因素予以突出,结束语应耐人回味;同时演讲者还要注意服饰仪态,穿着要庄重、整齐,适合演讲的环境。
二、默写 (共1题;共1分)
5. (1分) ________,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
三、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4分)
6. (12分)(2020·宝山模拟)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现代人与创新人格
刘铁芳
①创新品质固然是现代人的重要品质,但创新品质就足以成为现代人的核心特征乃至成为现代人的基本标志吗?实际上,所谓现代人并不是对当代社会人的一种简单规定,其含义主要有二,一是从时间观念上看,指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它相对于古代人、近代人;一是从品质来看,指具有现代性品质的人,它相对于传统人。
就现代性品质而言,它也不是一个既定的、规范的概念,而是一种生成性、开放性的指向。
如果说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基本人格特征是基于封建伦常之上的人格的依附性、非独立性,义务意识,崇尚权威,强调服从,重共性,重守成等,那么,在中国社会的现代性转向过程中,我们所追求的人格特征乃是人格的独立性,权利意识、义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统一,强调自主判断、自主选择意识,对新事物的开放性,创新意识,进取精神等。
显然,从传统人向现代人的转变,所涉及的决不仅是社会生活的某个领域、某种知识形态,而是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整体,以创新人格来涵括现代人的基本人格特征是远远不够的。
②不仅如此,如果说传统社会尚可以概括出某种基本的人格范式,以开放性作为基本特征的现代人,恰恰拒绝
对人的简单规约。
现代人在拥有现代性社会所需的基本品质外,还拥有更广阔的开放的自主发展空间,人们的个性发展不会简单地终止、停留在某种既定的发展被还原成某种简单化的范型。
这样,尽管创新可算是现代人的一种基本品质,但我们却并不可以因之而把现代人规约为以创新为核心的人格标准范型,从而把那些现代社会中创新品质不够的人统统打入另册。
现代人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是我们在观念中构造出来的抽象的人,而是一个一个的人,创新人格范型不足以涵括现代人的人格范型。
③我们可以进一步思考,突出创新品质在现代人的个性发展、人格生成中有重要的意义,但创新品质在人的个性发展、整体人格生成中究竟意义如何?创新,中文意为“创造新的,更新”,英语中意指“bring forth new ideas;ma ke innovations”。
就创新的基本含义而言,它所指涉的其实只是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是一种中性的、与价值并无直接关涉的指称,也就是说,创新所直接关注的只是观念和行为的“新”,并不直接指涉观念和行为本身的价值与意义,简单地说,创新所关注的是“怎么做”,而不是“为什么”,是事实而非价值。
换言之,创新本身并不足以确保其自身的价值。
由此可见,在个体的人格整体中一定有比创新更基本、也重要的因素,比如个体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比如社会责任感,比如德性等。
创新说到底只是个体人格的外在表现形式,个体人格的基本追求乃是独立性、自主性、完整性、丰富性,创新只是实现个体人格的手段和形式,是个体人格的外化,创新是为个体人格服务的,而不是人格为创新服务,尽管一定的人格基础是创新的必要条件,但归根到底创新还是要服务于个体人格的完善,人格永远也不是或者说不应是创新或者别的什么的手段,人格就是目的。
也许,就我们的惯于听从、服从的人格现实而言,强调独立人格比创新人格更有价值。
④当然,也有人把创新所需要的个体人格特质,诸如开放的心态、批判质疑意识、进取精神、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能力等与创新相关的知、情、意、行等方面综合起来称为创新人格。
尽管如此,这种看似完整的“创新人格”仍不足以标识完整的个体人格,个体人格中有些因素实际上跟创新与否并无多大关联,比如道德感、审美感、人生信仰等。
如果我们要勉强把它们都牵连起来,笼而统之地名为培养创新人格,就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对人格丰富性、完整性、多样性的削减。
(1)第②段加点词“打入另册”在文中具体是指________
(2)下列对第①段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开头以问题形式提出本文的论题。
B . 运用分类说明现代人的两重含义。
C . 通过对比阐明现代人的品质特点。
D . 得出创新不属于现代人品质结论。
(3)文章开头用“创新品质”而不是“创新人格”,其理由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创新人格”不能涵括现代人的人格特征。
B . “创新品质”更能体现现代人的品质特征。
C . “创新人格”不能规约为现代人人格范型。
D . 创新不是人格,而是个体人格的外在形式。
(4)对第③段中加点词语用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用“也就是说”“简单地说”等短语进一步阐述创新的内涵。
B . 用“是……而不是……”等句式能够更清晰界定创新的特征。
C . “由此可见”是标志词,表明是由上述内容可以推断出结论。
D . “也许”一词是推测词,强调其推断出于主观缺乏客观依据。
(5)结合上文,分析最后一段在论证中的作用。
7. (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去乌镇,看望木心先生
李娟
初夏的乌镇,烟雨迷离,还有阵阵凉意。
踏上湿漉漉的青石板路,走进小巷深处,去看望木心先生。
十三岁的木心,就在枕水而居的院落,听着乌篷船吱呀的摇橹声,几乎读完了手头所有的书。
白发如霜的时候,他回来了,叶落归根,像少年时一样,住在古朴的小院里。
品一杯龙井茶,尝一块定胜糕,和学生们谈文学和艺术,看水边的桃花开了,听三月间的春雨声和杜鹃鸣。
他二十二岁时,拒绝了杭州一家学校任教的聘书,雇人挑了一担书和画画的工具,上莫干山读书、画画去了。
他不要常人安逸、温暖、舒适的生活,青春年少的他,早已决定要和艺术相伴一生,为艺术甘愿忍受冷清和寂寞。
如今,他的著作静静地站在书柜里,我用目光一次次抚摸过它们,拂过他的《文学回忆录》,这本书横亘在岁月深处,坚如磐石。
如果说,文化是有脉络的,他仿佛一位习武之人,三言两语就打通中西文化的脉络。
他学贯中西,中外文化信
手拈来,融会贯通。
木心从不仰望大师,也不是学院派,不说教,不迟疑,斩钉截铁,内心却如万马奔腾。
他的语言如一幅素描,简洁明了,从容舒展,字字如金,耐人寻味,又如铮铮铁骨,掷地有声,充满了智慧和力量。
他平视那些文学巨匠,平视现在和未来的读者,平视一切大家,解读他们不寻常的人生。
乌镇西栅木心美术馆前墙上他在纽约的一张照片,中年的他穿着黑色的毛呢大衣,手里一根手杖,头上戴着一顶礼帽,目光如炬,清俊潇洒,儒雅坚毅,脸上棱角分明,宛如一幅版画。
他仿佛一位民国文人,穿越半个世纪的光阴站在我的面前。
我站在他的画前,一弯晓月挂在夜空,群山默默,寂静无言,连月亮的光芒都是清冷的。
他的画如此空灵、缥缈,有云烟苍茫之感。
这是画吗?还是历史的云烟一不小心流淌在画布上?他的画,仿佛他自己的内心,灵性、洁净,却无比悲伤和苍凉。
在美术馆中看见他在狱中的手稿。
“文革”期间,他数次被捕入狱,三根手指惨遭折断。
有一次,他被关进积水的防空洞里,那里阴暗潮湿,不见天日,如同地狱。
他把写检查材料的纸张悄悄节省下来,写满他的小说和散文。
我低下头静静看着陈列柜中的手稿,每一张都密密麻麻,字如小米粒大小,写在粗糙的纸上。
那穿越半个世纪的手稿,经过岁月侵蚀,纸张发黄变脆,字迹已经模糊,每一张纸的两面都写满了,不留天地。
这些手稿有六十六张,共计六十五万字。
我站在一张张手稿面前,忍不住泪水盈眶。
那段暗无天日的岁月,带给一位艺术家多少精神与肉体的折磨和苦痛?是这些小米粒一样的文字,支撑他走过那些屈辱苦难的岁月。
也是这些文字,给予他暗淡的生命一点点幽微的光亮。
看着这些手稿,我恍然想起画家梵·高的《星空》,梵·高生命最后的几年里,他一直被关在精神病院。
只有一扇小小的铁窗,能让他看见外面世界的朝阳和霞光,也是那一扇小窗,让他看见湛蓝的夜空中满天的繁星,正因如此,他才创作出不朽的杰作——《星空》。
文学是什么?我问自己,也问镜框里的木心。
他回答:是星辰!
无论黑夜多么漫长,总有几颗璀璨的星辰闪亮着,照亮着人们日渐蒙尘的眼睛和心灵。
我听他轻声吟诵:你终于闪耀着了么?在我旅途的终点。
电视中播放着他的录像,他坐在老屋里,谈笑风生,语声朗朗。
他说话时声音不大,但是一出口就有惊世之语,醍醐灌顶,如大雪天忽然遇见太阳。
我喜欢他的诗歌和短句,那么干净而热烈,率真而明亮,睿智和风趣。
他说:艺术是最好的梦。
世上有多少墙壁呀,我曾到处碰壁,可是至今也没画出我的伟大壁画。
除了灾难,病痛,时时刻刻要快乐,尤其是眼睛的快乐。
要看到一切快乐的事物,耳朵要是听不到快乐,眼睛可以。
他喜欢画家梵·高,木心的诗:“凡·高在博物馆,我在路上走。
”这是一九八三年,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举办特展《梵·高在阿尔》,木心看画展后,写成此诗。
第二年,木心在哈佛大学举办个人画展,二零零一年他在耶鲁大学美术馆举办画展。
这距离他19岁第一次在杭州举办画展,已经过去了近半个世纪。
木心先生说:“文学是可爱的,生活是好玩的,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
”他说:“我是一个在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啊!”他的一生,历经磨难,孤独漂泊,孑然一身,无妻无子。
他只和文学、绘画、音乐、艺术在一起,和世间的一切的美相濡以沫,相携到老。
他说:“人们看我的画,我看人们的眼睛。
平时,画沉睡着,有善意的人注视着它时,醒了。
”
醒着的不仅仅是木心的画,还有他的灵魂。
细雨如丝,思绪如雨。
(选自《2016中国年度散文》,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第一段点题,交代了我去参观木心美术馆的时间和环境,写出了鸟镇江南水乡迷蒙、凄清的特点,为下文写木心先生莫定情感基调。
B . “这是画吗?还是历史的云烟一不小心流滴在画布上?”写出木心的画具有空灵飘涉的特点,是木心饱经沧桑的情感流露。
C . 详写木心手稿,是为了表现木心面对黑暗困境进行抗争的精神,丰富了文章内容,抒发了作者对木心的崇敬之情。
D . “他的语言如一幅素描,简洁明了,从容舒展,字字如金,耐人寻味,又如铮铮铁骨,掷地有声”,这句话句式整齐,用比喻的手法表明木心的语言具有“简约、含蓄、有力量”的特点。
(2)这篇文章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木心先生形象?请结合文章概括。
(3)作者写梵高的意图是什么?
四、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8. (11分) (2017高三上·内蒙古月考)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李廷机,字尔张,晋江人。
万历十一年,以进土第二授编修。
累迁祭酒。
故事,祭酒每视事则二生共举一牌诣前大书整齐严肃四字盖高皇帝所制以警师儒者廷机见之惕然故其立教一以严为主久之,迁南京吏部右侍郎,署部事。
二十七年,典京察,无偏私。
尝兼署户、工二部事,综理精密。
外城陵垣,多所缮治,费皆取公帑奇羡,不以烦民。
召为礼部右侍郎,四辞不允,越二年始受任。
时已进左侍郎,遂代郭正域视部事。
会楚王华奎因正域发其馈遗书,诬讦正域不法数事。
廷机意右楚王,而微为正域解。
三十三年夏,雷震郊坛。
率同列条上修省事宜,复言今日阙失,莫如矿税,宜罢撤。
不报。
廷机遇事有执,尤廉洁,帝知之。
然性刻深,亦颇偏愎,不谙大体。
给事中王元翰等虑廷机且入辅,数阴诋之。
三十五年夏,廷推阁臣,廷机果与焉。
给事中曹于忭、宋一韩、御史陈宗契不可。
帝雅重廷机,命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
廷机三辞始视事。
元翰及给事中胡忻攻之不已,帝为夺俸,以慰廷机。
已而姜士昌、宋焘复以论廷机被黜,群情益愤。
廷机求去不已,帝屡诏勉留,且遣鸿胪趣出,坚卧不起。
至四十年九月,疏已百二十余上,乃陛辞出都待命。
同官叶向高言廷机已行,不可再挽,乃加太子太保。
赐道里费,乘传,以行人护归。
居四年卒,谥文节。
廷机系阁籍六年,秉政止九月,无大过。
廷机辅政时,四川巡抚乔璧星锐欲讨镇雄安尧臣,与贵州守臣持议不决。
廷机力主撤兵,其后卒无事,议者称之。
闽人入阁,自杨荣、陈山后,以语言难晓,垂二百年无人,廷机始与叶向高并命。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零五》)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祭酒每视事/则二生共举一牌/诣前大书“整齐严肃”四字/盖高皇帝所制以警师儒者/廷机见之惕然/故其立教/一以严为主/
B . 祭酒每视事/则二生共举一牌诣前/大书“整齐严肃”四字/盖高皇帝所制以警师/儒者廷机见之惕然,/故其立教/一以严为主/
C . 祭酒每视事/则二生共举一牌/诣前大书“整齐严肃”四字/盖高皇帝所制以警师/儒者廷机见之惕然/故其立教/一以严为主/
D . 祭酒每视事/则二生共举一牌诣前/大书“整齐严肃”四字/盖高皇帝所制以警师儒者/廷机见之惕然/故其立教/一以严为主/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编修是古代修前朝国史、实录、会要等的史官,与修撰、检讨同称为史官,明、清属翰林院,以一甲的第
二、第三名进士及庶吉士留馆者担任,无实职。
B . 祭酒是官职名,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祭酒。
隋唐以后称国子监祭酒,主管国子监,是主持浇奠祭祀礼仪的官员。
C . 郊坛是古代天子祭祀天地的地方,因为总是设在京城的郊外,故以此为名。
文中所谓“雷震郊坛”是说天上打雷时把郊坛给震坏了。
D . 乘传及乘坐驿车。
“传”音“chuán”,指驿站的马车。
文中乘传指李廷机回家时,皇帝特许他乘坐驿站的马车,这是皇帝对其所看重的臣子的一种优厚待遇。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李廷机性格复杂。
他特别廉洁,做事有主见,做事公正无私。
同时他非常刻薄,偏执,刚愎自用。
他为国尽忠,却没有大局意识。
B . 李廷机人缘较差。
在他入阁前,多有朝廷大臣阻挠他入阁;在他入阁后,依然有人对他予以猛烈攻击,希望把他从辅臣位子上拉下来。
C . 李廷机深受皇帝器重。
在他受到攻击时,皇帝始终信任他,为了让他入阁辅政,并平息其怒气,皇帝还把攻击他的人夺俸或罢官。
D . 李廷机较有见识。
四川巡抚主张讨伐安尧臣,贵州守臣则反对。
这种情况下,李廷机力主撤兵,并且结果平安无事,他因此受到人们称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会楚王华奎因正域发其馈遗书,诬讦正域不法数事。
②给事中王元翰等虑廷机且入辅,数阴诋之。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9. (7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注】李端:作者友人。
与作者同属“大历十才子”。
故关:故乡。
风尘:指社会动乱。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离别自堪悲”这一句看起来平直、刻露,但应接自然,并不给人以平淡之感,相反倒是为此诗定下了雄浑壮阔的基调。
B . 颔联写送别情景,情藏景中。
“寒云”二字,下笔沉重,给人以无限阴冷和压重的感觉,为别离的心境起到了有力的烘托作用。
C . “风尘何处期”,将笔锋转向预卜未来,写出了感情上的余波。
这样作结,直率而又有回味。
D . 全诗以“悲”流贯,句句紧扣主题,抒情多于写景,写得情真意切,哀婉动人,读之给人以悲凉回荡之感。
(2)尾联中的“泪”中包含了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六、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0. (5分)(2019·深圳模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勒内·托姆是法国著名数学家。
有一次,他同两位古人类学家讨论问题。
谈到远古的人们为什么要保存火种时,一位人类学家说,因为保存火种可以取暖御寒;另外一位人类学家说,因为保存火种可以烧出鲜美的肉食。
而托姆说,因为夜幕来临之际,火光灿烂多姿,是最美最美的。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1-1、
2-1、
3-1、
4-1、
二、默写 (共1题;共1分)
5-1、
三、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4分)
6-1、
6-2、
6-3、
6-4、
6-5、
7-1、
7-2、
7-3、
四、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8-1、
8-2、
8-3、
8-4、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9-1、
9-2、
六、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