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6月联合考试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山西省高二下学期6月联合考试
生物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或细胞结构中,没有核糖参与组成的是()
A.核糖体B.ATP
C.质粒D.mRNA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等不能水解的糖称为单糖;由2个单糖脱水缩合形成的糖称为二糖,如蔗糖、麦芽糖等;多糖有淀粉、纤维素和糖原。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白色爬行鸡交配,子代的表现型为:白色爬行鸡、黄色爬行鸡、白色正常鸡、黄色正常鸡,说明白色对黄知,白色对黄色为显性,爬行对正常为显性,假设用分别用基因A、a和B、b表示控制肤色和爬行鸡与正常鸡的性状的基因,则亲代雌雄白色爬行鸡的基因型AaBb,子代理论比为9:3:3:1。由于控制爬行鸡性状的基因(显性)纯合胚胎致死,所以AABB、2AaBB、aaBB个体胚胎致死,因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白色爬行鸡、黄色爬行鸡、白色正常鸡、黄色正常鸡=6:2:3:1,故子代中黄色爬行鸡:白色正常鸡为2:3。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睛】
9.研究发现,一些癌细胞能进入“平衡”阶段,此阶段的癌细胞不易被免疫系统识别,不会恶性增殖,也不会导致机体发病。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这种癌细胞是细胞畸形分化的结果
B.这种癌细胞很容易被人体免疫系统清除
C.细胞的癌变与生活习惯和生活环境均有一定的关系
D.可以通过癌基因检测的手段来监测细胞是否发生癌变
故选C。
12.下图①为某哺乳动物体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及其上的基因的示意图,图②③④为该动物处于不同分裂期的染色体形态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①细胞发生变异的原因是交叉互换
B. ①②细胞分别含有1个和2个染色体组
C. ④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可能是极体或卵细胞和极体
D. ③④细胞分裂时均可发生基因重组
【详解】A、花青素主要存在于细胞的液泡中,A错误;
B、温度低于30℃的溶液中可能含有极少花青素,B正确;
C、花青素的运输既受温度影响,又与膜的流动性有关,C正确;
D、在70℃的蒸馏水中处理后,浸出液中的花青素大大增加,苋菜的根细胞膜可能失去了选择透过性,D正确。
故选A。
6.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2、细胞中的核酸根据所含五碳糖的不同分为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两种,构成DNA与RNA的基本单位分别是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每个核糖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
【详解】A、核糖体含有核糖体RNA和蛋白质,核糖体RNA中含有核糖,A错误;
B、胆固醇和维生素D是固醇类脂质,和脂肪都属于脂质,B正确;
C、糖原是多糖,乳糖是二糖,都是动物细胞中特有的糖类,C正确;
D、植物细胞的核酸包括DNA和RNA,存在于细胞质和细胞核中,D正确。
故选A。
3.对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某细胞器的生命活动进行探究,发现该细胞器可产生气体。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花青素主要存在于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
B.温度低于30℃的溶液中可能含有极少花青素
C.花青素的运输既受温度影响,又与膜的流动性有关
D.在70℃的蒸馏水中处理后,苋菜的根细胞膜可能不再具有选择透过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本实验的目的是测量不同温度条件下细胞膜的透性,实验通过计算浸出物中花青素的含量来衡量细胞膜的透性,不同温度处理形成了相互对照,而60℃处理后,花青素量大增,膜通透性大大增加。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①为体细胞;②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③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所以该细胞为初级卵母细胞;④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B、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其中A含有核糖和腺嘌呤,B错误;
C、质粒为小型环状DNA分子,DNA所含糖类为脱氧核糖,C正确;
D、mRNA基本单位核糖核苷酸,含有核糖,D错误。
故选C。
2.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胰岛素、酶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详解】A、若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不是完全显隐性关系,则F1表现型与两个亲本不相同,故A不符合题意;
B、根据题意,纯合亲本杂交,F1中 个体一定为杂合子,故B符合题意;
C、由于亲本是一对先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F1(杂合子)自交,F2一定会出现性状分离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若为不完全显性,则F2中也可能会出现1:2:1表现型比,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7.下图为某种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内核DNA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细胞周期的时间约为18h
B.图中I、II段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C.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在I段
D.染色体数目倍增发生在II段中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曲线图:I表示DNA分子的复制;Ⅱ表示有丝分裂的分裂期;III、IV段表示分裂间期,此时细胞中主要进行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因此,一个细胞周期时长约为20小时。
【详解】A、细胞呼吸需要酶的催化,因此必须在酶的催化下进行,A错误;
B、正常的人体组织细胞都要进行细胞呼吸,细胞呼吸是生命的基本特征,B正确;
C、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细菌多为需氧型或厌氧型,C错误;
D、叶肉细胞在光照下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D错误。
B.脂肪、胆固醇和维生素D都属于脂质
C.糖原、乳糖是动物细胞中特有的糖类
D.植物细胞的核酸存在于细胞质和细胞核中
【答案】A
【解析】
【分析】
细胞中的化合物有无机物和有机物两大类;无机物有水和无机盐;有机物有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
【详解】A、胰岛素是蛋白质,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A错误;
故选D。
4.下列生理活动一定与生物膜有关的是()
A. 氨基酸脱水缩合B. 细胞消耗能量的过程
C. 细胞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D.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
2、生物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不同生物膜的结构不同,在成分上有差异,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
【详解】A、据分析可知,线粒体或叶绿体是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A正确;
B、光反应过程中有ATP的形成,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二氧化碳的同时也有ATP生成,B正确;
C、叶绿体产生的氧气可以进入该细胞的线粒体消耗,线粒体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进入该细胞的叶绿体消耗,C正确;
D、在绿色植物叶绿体中产生的氧气可以用于动物细胞的有氧呼吸,D错误。
【答案】B
【解析】
【分析】
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发生突变,使细胞发生转化而引起癌变。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是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细胞表面发生了变化。
【详解】A、癌细胞是原癌基因和抑制基因发生突变,属于畸形分化,A正确;
B、根据题干信息,癌细胞进入“平衡”阶段,不易被免疫系统识别,B错误;
故选B。
【点睛】
11.鸡的肤色分为白色和黄色。爬行鸡的小腿骨骼比正常鸡的短,控制爬行鸡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其纯合胚胎致死。若这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现让雌雄白色爬行鸡交配,子代的表现型为白色爬行鸡、黄色爬行鸡、白色正常鸡、黄色正常鸡,则子代中黄色爬行鸡白色正常鸡为()
A.1:2B.1:3
C.2:3D.1:1
A.F1的表现型与某个亲本的一定相同
B.F1中的个体都为杂合子
C.F2不一定会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D.F2的表现型之比为3:1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一对纯合亲本杂交(DD×dd),获得的F1一定为杂合子(Dd),F1自交,F2出现性状分离现象,其中个体基因型DD:Dd:dd=1:2:1,性状表现要看D对d是否完全显性,若完全显性,则为3:1;若为不完全显性,则为1:2;1(即DD和Dd的表现型不同)。
C、细胞的癌变与生活习惯和生活环境均有一定的关系,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减少癌症的发生,C正确;
D、癌细胞是原癌基因和抑制基因发生突变形成癌基因,因此能通过癌基因检测的手段来监测细胞是否癌变,D正确。
故选B。
【点睛】
10.某二倍体生物的某相对性状受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正常条件下,让一对具有该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获得F1,由F1自交获得F2。假设没有任何变异发生,下列对杂交结果的推测,一定与实际杂交结果相符的是()
故选D。
8.对下列物质的产生部位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大肠杆菌合成蛋白质的直接场所只有核糖体
B.人体细胞能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C.高等动物的肌细胞能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有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D.植物叶肉细胞能够合成mRNA的场所有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核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葡萄糖。
【详解】A、图示一个细胞周期时长约为20小时,A错误;
B、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次分裂完成时为止,因此图中I、Ⅱ段不能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B错误;
C、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在Ⅱ段的中期,此时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C错误;
D、染色体数目倍增发生在Ⅱ段中后期,D正确。
C、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在细胞质基质,有氧呼吸产二氧化碳在线粒体基质,与生物膜无关,C错误;
D、神经递质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神经递质需要通过突触前膜胞吐作用释放,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D正确。
故选D。
5.将苋菜的红色菜根切片分别放在不同温度的蒸馏水中处理一段时间,再分别放在等量清水中浸泡1h,获得相应的浸出液,测量其中花青素的吸光度,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2.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
【详解】A、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因此大肠杆菌合成蛋白质的直接场所只有核糖体,A正确;
A.细胞呼吸在有酶和无酶条件下都可以进行
B.正常的人体组织细胞都要进行细胞呼吸
C.细菌都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又可以进行无氧呼吸
D.叶肉细胞在光照下只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
叶肉细胞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同时也进行呼吸作用,ATP既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合成,也可通过细胞呼吸产生。光反应产生的ATP可用于暗反应。
3、生物膜系统的功能:(1)保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对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过程起决定作用。(2)为多种酶提供附着位点,是许多生物化学反应的场所。(3)分隔细胞器,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详解】A、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的过程在核糖体上进行,核糖体不具有膜结构,A错误;
B、细胞消耗能量的过程不一定与生物膜有关,如光合作用暗反应,B错误;
B、人体细胞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细胞呼吸过程中能产生ATP,故人体细胞中能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B正确;
C、高等动物的肌细胞无氧呼吸不能产生二氧化碳,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故能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线粒体,C错误;
D、mRNA是由DNA转录形成,植物叶肉细胞的DNA存在于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故植物叶肉细胞能合成mRNA的场所是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D正确。
A. 该细胞器具有双层膜结构
B. 该细胞器产生气体的过程中有ATP形成
C. 该细胞器产生的气体可以被该细胞利用
D. 该种细胞器产生气体的过程不会出现在动物细胞内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题意知,产生气体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和叶绿体,线粒体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叶绿体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因此该细胞器是叶绿体或线粒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