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必备教案:第五单元 第二章 第三节 社会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社会行为
一、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
通过学习动物的社会行为,知道社会行为对生物生存的意义,帮助学生形成生物进化有助于更加适应环境的生命观念。
1、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概述社会行为的基本特征。
2、探究观察动物群体行为,阐明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方式及意义。
3、在课外完成观察动物行为的实验过程中,提高学生设计实验、观察探究等能力。
4、在例举分析动物社会行为的过程中,认同社会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上一节课中学习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本节内容对动物的行为进行进一步学习。
在生活中学生认识了一些群体生活的动物,对动物所表现出来的一些行为及动物信息交流的方式有一定的了解,但对这种行为的特征和信息交流对动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需要老师的指导。
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了独立完成探究实验的能力,学生可以自己在课外完成探究蚂蚁通讯的实验。
学生家中都有手机、相机等拍摄视频的工具,可以记录实验过程,拍摄的视频可以通过微信、QQ发送给老师和同学,分享交流。
我校网络班班通,每个班都配有一套交互式电子白板、投影仪,每个班配备了平板,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软件,实现了学生平板与教师机的交流互动。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以上多媒体设备及数字化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在课堂中生充分利用这些辅助工具,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通过网络查找课堂中生成的问题,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社会行为的基本特征。
解决的策略:教学中教师利用电子白板软件创建交互式活动,学生使用平板上网查阅资料,借助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交流展示,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人机互动中完成学习,实现小组合作学习、全班共享网络资源,在丰富的活动中突出重点。
难点: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方式及意义。
解决的策略:教师课前搜集动物信息交流的视频,设计表格,学生课前完成探究
实验,通过观看视频、合作学习,展示交流等活动中突破难点。
四、教学流程图
五、教学设计
(一)课前设计
查看《社会行为》预习任务和《社会行为》预习活动,初步了解学生本课课前预习任务的完成情况、预习检测作答情况及学生学习问题反馈情况。
1.课前5分钟针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总结展示和解答。
2.小组展示探究实验:“探究蚂蚁的通讯”的计划与实验过程。
(二)课堂设计
六、板书设计
七、课后作业
a.完成“课后-基础巩固--《社会行为》”,“课后-拔高提升--《社会行为》”。
(“随堂训练栏目——优教训练”下。
)
b.完成下一节课《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预习任务和预习活动。
(“课前预习——名师预习”下。
)
八、本节课的亮点
1、重视学生实验。
学生课前自主完成探究实验,拍摄视频,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在亲历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获取生物科学知识,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在课堂中展示交流实验成果,启发更多的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勤思考、多动手实验。
2、充分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
课前教师收集视频、图片资料,展示了动物的群体生活和信息交流,使这些知识直观形象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实现了视、听、思的有机结合。
巧妙利用电子白板的交互式功能创建学生活动,活跃课堂,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激发了学习兴趣。
恰当使用平板和网络辅助学习,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了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取知识及整合信息的能力。
充分利用信息共享平台展示交流学生的合作学习成果,实现了资源共享。
3、创设丰富的学生活动。
课堂中有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完成交互式活动、网络查找资料、资源分享、实验展示等活动,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人机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