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肽生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肽生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刘丽君;关丽丽
【摘要】目的探讨苏肽生注射液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面神经炎的5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24例.治疗组采用苏肽生2 mL
臀部肌肉注射,1次/d,21 d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维生素B12肌肉注射,500μg/次,1次/d,14 d后改用口服维生素B12,10 mg/次,3次/d,21 d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为4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10.31,P<0.005).结论苏肽生注射液治疗面神经损伤疗效明显,安全性高.
【期刊名称】《实用药物与临床》
【年(卷),期】2012(015)008
【总页数】2页(P521-522)
【关键词】苏肽生注射剂;面神经炎;臀部肌肉注射
【作者】刘丽君;关丽丽
【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内科门诊,沈阳110021;中国医科大学附
属盛京医院内科门诊,沈阳110021
【正文语种】中文
面神经炎是由面神经管内神经水肿或茎乳孔出处炎症压迫所致,其症状为口眼歪斜,闭目不全,对患者形象影响极大,是一种最常见的面神经瘫痪疾病[1]。
面神经炎发病机制复杂,受凉、感染、茎乳孔周围水肿及面神经在面神经管出口处受压等
均可发病。
治疗原则为改善局部循环,减轻面神经水肿,缓解神经受压,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我院神经内科于2010年10月-2011年10月用苏肽生注射剂治疗面神经炎54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确诊为面神经炎的患者54例,其中受凉30例,感染10例,面神
经管出口处受压11例,中耳炎3例。
5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男26例,女4例,年龄15~45岁。
对照组24例,男21例,女3例,年龄16~
50岁。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记录健侧和患侧面部肌肉处面神经传导的潜伏
期(ms)及波幅(μV)。
1.2 诊断标准①近期的病毒感染、局部吹风史;②额纹消失,不能皱眉,眼睑不能
闭合或闭合不全,泪液不易流入鼻泪管而溢出眼外;③不能做噘嘴和吹口哨动作,
进食及嗽口时汤水从病侧口角漏出;④EMG检查表现为病侧诱发的肌电动作M波
波幅明显减低。
1.3 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苏肽生注射剂臀部肌肉注射,1次/d,21 d为1个疗程。
对照组采用维生素B12肌肉注射,500 μg/次,1次/d,14 d后改用口服维生素
B12,10 mg/次,3次/d,21 d为1个疗程。
1.4 疗效评价治愈:面部各部位运动功能均正常,EMG未见失神经电位,运动单位电位时限波幅、相数正常;显效:面部运动功能仅有轻度不对称,可能有轻度的联带
运动;有效:肉眼观两侧明显不同,但不是毁容性不同,联带运动挛缩但不严重,静
止时面部两侧及肌张力对称,运动时额轻度至中度运动,用力能闭眼,用最大力量张口轻度无力;无效:明显不对称,无额部运动,面部无力伴有毁容性联带运动或集
团性运动。
面肌功能改善评分标准:查额纹、皱眉、闭眼、动鼻翼、吹口哨、鼓腮、微笑和示齿动作,静止时观察鼻唇沟、人中情况共10项内容,患侧与健侧基本相同为3分,运动减弱为2分,稍有运动为1分,不能自主运动为0分,共计30
分[2]。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比较数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例)注:与对照组比较,*P<0.005(χ2=10.31)?
2.2 两组面肌功能改善情况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面肌功能改善情况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t=0.028,),#P<0.05(t= 14.780)?
2.3 肌电图检测治疗组病例治疗前病变侧的面神经传导潜伏期为(5.02±0.21)ms,较健侧[(
3.69±0.16)ms]明显延长,同时患侧波幅为(0.57±0.4)μV,明显小于健侧[(1.28±0.65) μV];治疗后病变侧的面神经传导潜伏期缩短至(3.82±0.25)ms,基本接近于健侧[(3.7±0.09) ms],同时波幅升高至(1.1±0.4)μV,逐渐接近健
侧[(1.28±0.59)μV]。
对照组治疗前病变侧的面神经传导潜伏期为
(4.95±0.32)ms,较健侧(3.7±0.28)ms明显延长,患侧波幅为(0.69± 0.4)μV,明显低于健侧[(1.17±0.42)μV];治疗后病变侧的面神经传导潜伏期缩短至(4.23± 0.16)ms,波幅有所升高[(0.87±0.42)μV]。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肌电
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面神经炎也称Bell麻痹或束扎性面神经病,其病理改变主要是局部面神经的营养
血管痉挛,面神经缺血、水肿和脱髓鞘改变,严重者可出现轴索变性,以茎乳孔和面神经管内部尤为显著,从而使面神经在骨性面神经管(骨性面神经管仅能容纳面
神经通过)处被压迫,面神经传导异常,出现面肌瘫痪。
其治疗原则为改善局部循环,减轻面神经水肿,缓解神经受压,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目前临床主要应用营养神经、促进神经生长的药物治疗。
苏肽生注射剂的主要成分是从小白鼠颌下腺中提取的神经生长因子,是一种生物活性蛋白,对因外伤、缺血缺氧、感染中毒等多种神经损伤都有重要的修复作用,目前临床应用越来越广。
但关于其疗效比较的案例研究并不多。
本组研究结果表明,与肌注维生素B12相比,苏肽生治疗面神经炎,从外观、运
动功能及肌电图评价等多种疗效评估指标来看,效果更明显,总有效率达86.7%。
有报道,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在神经损伤后,注入的外源性NGF可利用损伤的轴突通过逆行运输到达相应的神经元胞体,经过合成代谢等复杂过程,诱导轴突的定向生长和再生延长,促进轴突髓鞘化[3]。
作为神经营养家族中的主要原型物质,在血糖过低、缺血缺氧、癫疒间等内源性神经损伤的因素发生时,都可见神经元NGF的表达显著上调。
不论在体内还是体外,NGF保护特定神经元的存活,延迟神经元在缺血后的凋亡[4]。
NGF可重塑并调节某些特定神经元群的生长发育[5],可通过活化PI-3K或PLC-γ,促进PC12细胞的轴突外生[6],对中枢
及外周神经元的恢复都有重要促进作用。
Yang等研究NGF用于脑梗死患者治疗窗的效果,认为在脑供血缺失后5 h内使
用NGF制剂,可明显减小梗死灶体积、减少神经细胞凋亡,减少Caspase-3表达,同时上调Bcl-2表达,促进神经功能恢复[3]。
这一作用是通过绑定并活化
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trkA和p-75来实现的[7]。
但5 h后NGF逆转凋亡的
能力即会明显下降,治疗作用明显减弱。
另一方面,由于NGF分子量大,血脑屏障透过率较低,也限制了其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因此,在外周可逆性神经损伤疾病中,苏肽生的应用更为广泛。
在生理状态下,NGF可促进神经细胞生长发育和轴突生长;在神经受损时,NGF不仅能增强神经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保护神经元,还能遏制其程序性死亡发生。
神经元完全坏死后难以恢复,而面神经炎起病较缓,患后往往未达到神经坏死的程度,因此,病情的严重程度与处理是否及时、恰当对预后相当重要。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减轻面部神经水肿、促使功能恢复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措施[8]。
本研究即通过临床治疗效果,证实了苏肽生在治疗面神经炎方面的积极意义。
但应注意的是,NGF的全身应用有一定风险[9]。
与其他药物相比,苏肽生注射剂因与正常人体合成的生物活性相似,不良反应较小,安全性更高,效果更显著,患者使用依从性好。
临床上可应用于治疗神经损伤、炎症、萎缩、发育不良等多种神经变性疾病。
目前多种报告可见苏肽生对上述神经损伤的治疗取得了一定效果,包括周围神经病(如视神经损伤、神经离断伤、正己烷中毒),中枢神经疾病(包括急性脑血管意外、颅脑外伤、脊髓损伤、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帕金森症以及阿尔茨海默病[10])等。
但具体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与同类产品的疗效比较的研究较少,需进一
步临床实验证实。
参考文献:
[1]陈镜合,周海平.中西医结合急症诊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99-503.
[2]殷秀珍,黄永禧.现代康复医学诊疗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5:33-37.
[3] Yang JP,Liu HJ,Yang H,et al.Therapeutic time window for the neuroprotective effects of NGF when administered after focal cerebral ischemia[J].Neurol Sci,2011,32:433-441.
[4] Tanaka K,Tsukahara T,Kaku Y,et al.Effect of nerve growth factor on delayed neuronal death and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2 after transient cerebral ischemia in the rat[J].J Clin Neurosci,1994,1:125-130.
[5] Huang EJ,Reichard LF.Neurotrophins:roles in neuronal development and function[J].Annu Rev Neurosci,2001,24: 677-736.
[6] Inagaki N,Thoenen H,Lindholm D.TrkA tyrosine resi-dues involved in NGF-induced neurite outgrowth of PC12 cells[J].Eur J Neurosci,1995,7:1125-1133.
[7] Kaplan DR,Miller FD.Signal transduction by the neuro-trophin receptors[J].Curr Opin Cell Biol,1997,9:213-221.
[8]张炎.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面神经炎患者面肌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7,29(11):748-749.
[9] Kruttgen A,Schneider I,Weis J.The darkside of the NGF
family:neurotrophins in neoplasias[J].Brain Pathol,2006,16: 304-310. [10] Olson L,Backman L.Role of growth factors in degeneration and regeneration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clinical experiences with NGF in Parkinson's and Alzheimer's diseases[J].J Neurol,1994,241:S12-S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