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专题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考研政治毛中特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949~1956手段途径)(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对象目标:私有制一公有制)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1、(多)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评价:○1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2他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社会形态○3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社会主义萌芽阶段)○4社会主义的因素(公有制)已经居于领导地位2、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五种经济成分:○1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3、○2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3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4私人资本主义经济○5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4、中国社会基本的阶级力量:○1工人阶级(国营)○2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个体)○3民族资产阶级(私人)5、这三种基本的经济成分与之相联系的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之间的矛盾集中表现为:○1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2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6、(多)1952.12标志着:○1土地改革完成○2国民经济恢复○3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7、毛泽东等领导同志对原来的设想有了新的认识的原因:○1国民经济得以恢复○2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已经完成8、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1最大特点: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2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3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经验9、(多)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10、(多)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遵循○1自愿互利○2典型示范○3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11、(多)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方针:坚持○1积极领导○2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12、(多)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内容:初级社以土地入股和统一经营为特点,实行集体劳动、产品分配采取按劳分配和土地入股分红相结合,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13、社会主义萌芽性质:手工业供销小组半社会主义性质:手工业供销合作社社会主义性质:手工业生产合作社14、(多)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政策:和平赎买其性质:国家有偿的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具体方式:不是由国家支付一笔巨额补偿资金,而是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经营所得中获取一部分利润15、(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的必要性:○1有利于发挥私营工商业在国计民生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2有利于争取和团结民族资产阶级,有利于团结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民主人士,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3有利于发挥民族资产阶级中大多数人的知识、才能、技术专长和管理经验16、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赎买的原因:○1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既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坏)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好)1919~1949时期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软弱性):◇1革命性◇2动摇性○2中国共产党与民族资产阶级长期保持着统一战线的关系○3我国已经有了强大的国家政权和国营经济,这就造成了私人资本主义在政治上、经济上对社会主义的依赖○4当时国家对粮食和工业原料的统购销售○5资本主义企业中工人群众对资本家的监督等因素17、(多)国家资本主义的评价:○1国家直接控制和支配下的资本主义经济○2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经济联系若,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3不是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4不是为了资本家的利润而存在,而是为了供应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而存在○5带着很大的社会主义性质国家资本主义:○1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18、(多)形式:(四马分肥)◇1委托加工◇2计划订购◇3统购包销◇4经销代销○2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1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19、四马分肥)◇2全行业的公私合营20、(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井举○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21、1956.1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1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4为当代中国ー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5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6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1949.10的伟大飞跃:专制一民主。
专题讲座三: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专题讲座: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教学内容和目的教学内容: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教材第三章)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与特征;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
理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事理论创造,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已经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理论,并通过对中国社会主义改造主要经验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上世纪中叶,在我国进行的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必要的,也是成功的,代表了当时中国社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努力培养大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矛盾观点分析和认识事物发展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和时数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问题法教学教学时数:2学时三、导课方式提问式导入四、内容讲授问题一:什么是社会主义改造?1、社会主义:2、改造:3、社会主义改造问题二:为什么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因为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向社会主义转变的“不可转移的、必要的”过渡形式。
它“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去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
其发展趋势是社会主义因素日益增长,最终取代资本主义因素,而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具体的说来:经济形态上,是一种多元的经济结构,社会主义因素与资本主义因素及个体经济同时并存。
在政治形态上,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也是多元的,它不是一个阶级的专政,而是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同样也是社会主义因素与资本主义因素并存,而社会主义因素(无产阶级的领导)占主导地位。
问题三:怎样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总路线提出:建国前夕,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即提出了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
2、总路线的基本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现实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向社会主义转变的 “不可转移的、必要的”过渡形式。
要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必须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也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 件。
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三个步骤
初级形式 工业中:加工、订货、统购、包销
商业中:经销、代销
高级形式—公私合营
个别企业公私合营 全行业公私合营
四马分肥
资本家红利20.5%
国家税收34.5%
企业公积金 30%
职工福利15%
定息制度
在分红问题上,国家对私股实行支付固定股息 制度,资本家按照合营时的私股份额每年领取 固定息率5%的“定息”。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础是机器,不是手工,……由农业基础 到工业基础,正是我们革命的任务。”
——毛泽东:《1944年8月致博古的信》 “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 的富强。”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案例
旧中国的经济十分落后。在国民经济中,旧式农业和手工业占90%,现 代工业只占10%。
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和社会主义改 造的紧密 结合, 体现了解放生产 力与发展生产力、变 革 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 的有机统一。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复兴之路——中国新生》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 恩格斯:《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 判》明确有一个过渡时期的问题和变革所有制 的方法。(暴力没收和和平赎买)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本章知识要点 1、过渡时期及其社会性质。 2、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内容及其特点。 3、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原则方针和步骤。 ◆4、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法、依据步骤。
版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ppt课件

向社会主义集体 经济过渡的形式
• 个体经济ຫໍສະໝຸດ 绝对优势•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向社会主义国营 经济过渡的形式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特征
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经济成分与阶级构成:
• 社会主义经济
工人阶级
• 个体经济
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
• 资本主义经济
民族资产阶级
不代表 一种独 立的发 展方向
社会主义因素与非社会主义因素的斗争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因素与资本 主义因素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限制与反限制、 改造与反改造的斗争。这种斗争的结果,决定 着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 党在过度时期的总路线的提出
新民主主义要过渡到社会主义,这在民主革命时 期已经明确。但是对于何时过渡?怎样过渡?毛泽东 等党的领导人的认识经历了发展变化过程。
“一化三改”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提出过程
• 为什么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 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 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 拖拉机都不能造。”
2015 年 11 月 2 日 , C919 大 型 客 机 首 架 机正式下线。其最大 载客量190人,最大 航程5555公里。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 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这标志着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阶段。
第三专题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A.社会主义社会B.资本主义社会C.半社会主义半资本主义社会D.新民主主义社会2.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内在驱动力是()A.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B.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与政治条件的积累和增长C.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D.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3.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多种经济成分中,主要的经济成分有()种?A.三B.四C.五D.六4.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多种经济成分中,代表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是()A.国营经济B.合作社经济C.国家资本主义D.私人资本主义5.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多种阶级构成中,()不代表一种独立的发展方向?A.工人阶级B.农民阶级C.小资产阶级D.民族资产阶级6.党的()全会上提出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Wi31vI3。
A.七届一中B.七届二中C.七届四中D.七届五中7.建国初期,党内关于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预期时间约为()A.三到五年B.十到十五年C.十五到二十年D.二十到二十五年8.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A.1952年9月B.1950年6月C.1953年6月D.1954年2月9.()形成关于总路线的完整表述A.1952年9月B.1950年6月C.1953年6月D.1953年12月10.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可以被概括为()A.一体两翼B.一化三改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D.xx分肥1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体是()A.社会主义工业化B.第一个五年计划C.社会主义现代化D.社会主义科技化12.马克思、恩格斯在()中最早提出了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问题?A.《哥达纲领批判》B.《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C.《共产党xx》D.《资本论》13.()最早提出落后国家在先进国家无产阶级的帮助下,可以经过一定的发展阶段过渡到共产主义?y3GWjJR。
专题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
历史表明,资产阶级和其他非无产 阶级担不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 • 无产阶级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最 革命、最有前途的阶级(受三重剥削和 压迫,革命性最坚决而彻底;开始走上 革命舞台,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最 有觉悟;多半出身于破产农民,易于组 成工农联盟。) • 谁领导,领导谁,怎样领导同样重 要中国共产党在争取和实现革命领导权 的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 、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近代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以及世界形势的新变化,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提 供了客观条件。
为了挽救空前深重的 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中
国人民曾经进行过多次不
屈不挠的英勇斗争,无数 仁人志士苦苦探索救国救
民的道路。
各阶级对中国发展道路的艰难探索
太平天国——农民阶级的革命
(1)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 产阶级民主革命。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期间,中国人民 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程度上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属于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 (2)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中国无产 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随着马克思主 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 想。近代中国革命以五四运动为开端,进入新民主主义革 命阶段。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逐步成为中国革命的
指导思想。
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五四运动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新
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从此,无产阶级及其 政党登上了历史舞台,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而毛泽东思想也正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
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懂得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走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历史的选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大成果。
基本要求:使学生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掌握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方针、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形式及历史经验;使学生懂得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走上这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历史的选择,只有社会能够救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大成果。
重点难点: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2、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3、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及其历史经验,出现的失误和偏差4、基本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意义讲授学时:5学时分配:教学方式:板书+多媒体教学内容: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时间界定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中国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形态,具有双重性,即有社会主义的因素,也是资本主义的因素。
同时,又具有过渡性,是一个资本主义因素不断缩小,不断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社会。
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形态演变的自然规律。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中间社会环节,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前提和社会基础。
也就是说,中国不可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然结果。
也就是新民主主义社会不可能作为一个稳定的社会形态一直存在下去,它一系列条件的规定下、推动下,它必然要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第三专题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与经验

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初步的设想: 初步的设想: 第一,关于过渡的时间,估计大约15年至20年时间 第一,关于过渡的时间,估计大约15年至20年时间. 15年至20年时间. 第二,关于转变的条件, 第二,关于转变的条件,认为只有先实现了国家工 业化, 业化,才能实现私营企业国有化和个体农业的集 体化. 体化. 第三,关于过渡的步骤和方式, 第三,关于过渡的步骤和方式,毛泽东的提法是 全线进攻" 一举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 "全线进攻",一举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但方 式是和平地和有代价地消灭资本主义. 式是和平地和有代价地消灭资本主义.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征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第一阶段,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第一阶段, 其性质是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因为 因为: 其性质是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因为 第一,经济上,是以国营经济为主导的五种经济成分并存 第一,经济上, 的混合经济结构,除国营经济外,还有合作社经济, 的混合经济结构,除国营经济外,还有合作社经济,个体 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中 非社会主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很大比重,是主体经 非社会主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很大比重, 济成分. 济成分. 第二,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 第二,政治上, 政的人民民主专政,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还存在, 政的人民民主专政,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还存在, 并在国家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并在国家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新中国建国之处的人民民主 专政属于新民主主义的政权性质. 专政属于新民主主义的政权性质. 第三,文化上,实行马克思主义知道下的新民主主义文化, 第三,文化上,实行马克思主义知道下的新民主主义文化, 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这种文化是人民大众反 帝反封建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 帝反封建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
考研政治毛中特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949~1956手段途径)(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对象目标:私有制一公有制)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1、(多)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评价:○1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2他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社会形态○3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社会主义萌芽阶段)○4社会主义的因素(公有制)已经居于领导地位2、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五种经济成分:○1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3、○2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3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4私人资本主义经济○5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4、中国社会基本的阶级力量:○1工人阶级(国营)○2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个体)○3民族资产阶级(私人)5、这三种基本的经济成分与之相联系的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之间的矛盾集中表现为:○1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2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6、(多)1952.12标志着:○1土地改革完成○2国民经济恢复○3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7、毛泽东等领导同志对原来的设想有了新的认识的原因:○1国民经济得以恢复○2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已经完成8、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1最大特点: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2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3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经验9、(多)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10、(多)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遵循○1自愿互利○2典型示范○3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11、(多)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方针:坚持○1积极领导○2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12、(多)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内容:初级社以土地入股和统一经营为特点,实行集体劳动、产品分配采取按劳分配和土地入股分红相结合,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13、社会主义萌芽性质:手工业供销小组半社会主义性质:手工业供销合作社社会主义性质:手工业生产合作社14、(多)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政策:和平赎买其性质:国家有偿的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具体方式:不是由国家支付一笔巨额补偿资金,而是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经营所得中获取一部分利润15、(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的必要性:○1有利于发挥私营工商业在国计民生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2有利于争取和团结民族资产阶级,有利于团结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民主人士,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3有利于发挥民族资产阶级中大多数人的知识、才能、技术专长和管理经验16、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赎买的原因:○1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既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坏)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好)1919~1949时期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软弱性):◇1革命性◇2动摇性○2中国共产党与民族资产阶级长期保持着统一战线的关系○3我国已经有了强大的国家政权和国营经济,这就造成了私人资本主义在政治上、经济上对社会主义的依赖○4当时国家对粮食和工业原料的统购销售○5资本主义企业中工人群众对资本家的监督等因素17、(多)国家资本主义的评价:○1国家直接控制和支配下的资本主义经济○2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经济联系若,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3不是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4不是为了资本家的利润而存在,而是为了供应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而存在○5带着很大的社会主义性质国家资本主义:○1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18、(多)形式:(四马分肥)◇1委托加工◇2计划订购◇3统购包销◇4经销代销○2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1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19、四马分肥)◇2全行业的公私合营20、(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井举○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21、1956.1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1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4为当代中国ー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5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6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1949.10的伟大飞跃:专制一民主。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新主义社会是⼀个过渡性的社会从新中国的成⽴到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1949年--1956年),是我国从新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这⼀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主义社会。
(⼀)新主义社会的特征政治上: 建⽴了⼯⼈阶级领导的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的⼈民专政的国家政权。
经济上:形成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领导下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社会经济形态。
⽂化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民族的科学的⼤众的⽂化。
(⼆)新主义社会的性质新主义社会,不是⼀个独⽴的社会形态,⽽是介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个过渡性质的社会。
如何认识新主义社会是⼀个过渡性的社会?结论:新主义社会不是⼀个独⽴的社会形态,⽽是⼀个由新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它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中国必须要⾛社会主义道路,新主义社会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在⾰命时期已经明确。
但是对于何时过渡?怎样过渡?和党的其他领导⼈的认识经历了发展变化过程。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过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1、先搞⼯业化建设、再⼀举过渡1951年前后,党⼤体形成了先⽤三个五年计划搞⼯业化建设,再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共识。
2、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我们现在就要开始⽤10年到15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到社会主义的过渡,⽽不是10年或者以后才开始过渡。
——在1952年9⽉中央书记处会议上的讲话⼤意1953年12⽉,形成了关于总路线的完整的表述。
即:从中华⼈民国成⽴,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个相当长的时期,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业和资本主义⼯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4年7⽉,中共七届四中全会正式批准这条总路线。
9⽉全国⼀届⼈⼤把总路线写⼊宪法的总纲。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二步: 办手工业供销合作社
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
第三步: 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经济组织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到1956年 ,参加合作社的手工业已占其总数的91.7%,产值占全国手工业 总产值的93%,全国基本上实现了手工业合作化。
入社手工业产值
93%
全国手工业总产值比例图
毛泽东在谈到我国工业的情况时说: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 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 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 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不改变这种落 后状况,我国就不能摆脱被动挨打的命运。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从历史上看,实现工业
化有两条道路:一条是资本 主义工业化道路,一条是社 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贫农和下中农约占农村人 口的60%到70%,都是党在农 村的依靠力量,从而解决了在 农村依靠农民大多数和建立无 产阶级优势的问题。
坚实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 渐进的步骤。 问题: 中国城乡差距拉大,能否杀富济贫?为什么?
中国广大的农村里也有贫富之分,能否一刀切?为什么?
赎买的具体方式不是由国家
支付一笔巨额补偿资金,而是让 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经营 所得中获取一部分利润。
采取赎买方式的有利条件: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首先, 民族资产阶级仍然具有两面性 。
其次,中国
共产党与民族资产 阶级长期保持着统 一战线的关系。
再次,我国已经有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
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了 强大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并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这就造成了私人资本主义在政治上、经济上对社会 主义的依赖。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讲稿)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借鉴苏联等国在社会主义改造问题上的经验教训,结合我国的实际,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创立了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应该说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与上一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紧密衔接。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当中有一个内容是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和前途的问题,当时我们讲的时候只是让大家接受这样一个观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直接目标是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或者说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最终转变成社会主义社会。
那么这一章讲的就是后一个问题,就是从新民主主义如何转到社会主义上去的问题。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进步和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在这一章当中,我想讲三个问题:一个是过渡时期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第二个是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和基本经验;最后讲一下社会主义改造的结果也就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过渡时期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一、过渡时期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为什么要从这个问题说起?因为这个问题涉及到社会主义改造的社会背景问题。
只有对这个时期的社会状况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明确了过渡时期是是个什么样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社会性质是什么,才能理解党为什么要在这个时期提出指导社会主义改造全过程的过渡时期总路线。
(一)过渡时期的性质和任务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这一时期我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专题三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答疑

专题三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答疑:一、为什么不能质疑“当初”是否应当对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这种质疑并没有什么道理。
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中国后来的一切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没有社会主义改造,就没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和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
我们不能站在今人的立场去衡量昨天。
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环境来看,国家安全的压力、工业化的迫切需要等,决定了社会主义改造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需要,是历史的必然。
虽有一些缺点,但总的看是适时的,也是成功的。
社会主义改造的巨大历史意义还在于,它解决了当时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资本主义道路的问题,解决了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问题。
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1)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目的殊途同归。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在制度上转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在性质上转为社会主义性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正式建立,这是适应当时我国形势和国情的需要。
而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不也是将我国在发展过程中不合理的部分进行修正完善,使之适应我国生产力的发展,适应经济政治文化的需要。
(2)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社会主义改革的基调,社会主义改革修整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不足。
首先,先有了社会主义改造,才能有之后社会主义改革对其错误的修正、补充,没错误哪来的改正?这两者发生先后顺序不能随意颠倒。
当然,我们不能先入为主,认为社会主义改造这一事件是错误的,全盘否定由社会主义改造所带来的后续的成果。
另外,正是由于三大改造后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这一基本命题,才能进行后面的改革。
这就好比面包与鲜花,有了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这一面包,我们才会去追求鲜花,去完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在三大改造期间,我们所犯的错误是什么类型,是什么性质,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革时我们才有方向,才能有目的的完成改革工作。
专题三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判断题。
(共5题)题目1正确获得8.00分中的8.00分移除标记题干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成为中国共产党改变农村土地结构,稳定社会局面的重要手段。
选择一项:对错反馈答对了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2正确获得8.00分中的8.00分标记题目题干毛泽东主席在《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鞭辟入里地分析了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的性质及危害。
选择一项:对错反馈答对了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3正确获得8.00分中的8.00分标记题目题干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
入城仪式上解放军穿过东交民巷,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维护国家主权的坚定决心。
选择一项:对错反馈答对了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4正确获得8.00分中的8.00分标记题目题干《北京条约》中规定列强在东交民巷享有的一系列“特权”包括:东交民巷不许中国人居住,不准设立中国衙署,其行政管理权与驻兵权完全属于列强,中国政府无权过问。
选择一项:对错反馈答对了改:《辛丑条约》中规定列强在东交民巷享有一系列特权。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5正确获得8.00分中的8.00分标记题目题干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社会制度在全国范围的建立,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及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基本完成。
选择一项:对错反馈答对了正确的答案是“对”。
标记题目信息文本二、单项选择题。
(共7题)题目6正确获得8.00分中的8.00分标记题目题干对于土地改革,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选择一项:A. 为推动新中国向现代化工业国家迈进奠定了坚实基础B. 为全国农业合作化的推行准备好了基本条件C. 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新农村发展模式D. 推动了科学和民主的思想在农村的广泛传播反馈你的回答正确正确答案是: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新农村发展模式题目7正确获得8.00分中的8.00分标记题目题干没收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归国家经营,使得新民主主义的国家重新掌握了经济命脉,为巩固新政权提供了必要的()。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全)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全)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主讲人:cl本章目录目录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1956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的经济成分是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
这三种基本的经济成分及与之相联系的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之间的矛盾,就集中表现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提出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理论依据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提出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1、新中国成立时的社会性质:1)新中国成立时我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毛泽东的创造2)新民主主义社会特点:P75 政治上……;经济上:五种经济成分并存文化上:新民主主义文化……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内是: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国外是:新中国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民族资产阶级仍然具有两面性:……4、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前途:最终引向社会主义5、怎么过渡,最初的设想:先建设,将来过渡。
1952年改变先建设,将来过渡的战略设想,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主张马上过渡。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总路线完整表述:P77……。
简称“一化三改造”2、总路线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或者说两个要点:1)“一化”。
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主体,是奋斗目标。
2)“三大改造”。
实现所有制的改造,把私有制改变为公有制。
两翼,是手段。
当时的战略设想,通过三改造,变私有制为公有制,来解决生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最终达到一化。
所以,总路线又被誉为是一条革命与建设同时并举的路线3、过渡时期总路线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P75,书上讲了四点,可以看书,我这里讲三点。
1)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历史的呼唤、人民的呼唤,是历史的必然,但怎么尽快实现中国的工业化,两条道路的选择①走资本主义道路,但,太慢了、太残酷了,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太弱小了,毛泽东否定了这条道路。
②走社会主义道路。
优点,苏联榜样的力量;社会主义确实有优越性;只有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能够承担起中国经济快速起飞的跑道重任。
2)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也是历史的必然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也是历史的必然第二节中国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一、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1、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所谓对农业是社会主义改造,就是把个体私有制的农业改造成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农业主要的改造方针政策和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A.社会主义社会B.资本主义社会C.半社会主义半资本主义社会D.新民主主义社会2.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内在驱动力是()A.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B.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与政治条件的积累和增长C.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D.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3.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多种经济成分中,主要的经济成分有()种?A.三B.四C.五D.六4.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多种经济成分中,代表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是()A.国营经济B.合作社经济C.国家资本主义D.私人资本主义5.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多种阶级构成中,()不代表一种独立的发展方向?A.工人阶级B.农民阶级C.小资产阶级D.民族资产阶级6.党的()全会上提出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Wi31vI3。
A.七届一中B.七届二中C.七届四中D.七届五中7.建国初期,党内关于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预期时间约为()A.三到五年B.十到十五年C.十五到二十年D.二十到二十五年8.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A.1952年9月B.1950年6月C.1953年6月D.1954年2月9.()形成关于总路线的完整表述A.1952年9月B.1950年6月C.1953年6月D.1953年12月10.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可以被概括为()A.一体两翼B.一化三改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D.xx分肥1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体是()A.社会主义工业化B.第一个五年计划C.社会主义现代化D.社会主义科技化12.马克思、恩格斯在()中最早提出了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问题?A.《哥达纲领批判》B.《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C.《共产党xx》D.《资本论》13.()最早提出落后国家在先进国家无产阶级的帮助下,可以经过一定的发展阶段过渡到共产主义?y3GWjJR。
A.xxB.xxC.xxD.xx14.毛泽东在下列哪部文献中提出了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构想?( )A.《论十大关系》B.《新民主主义论》C.《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D.《革命的转变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5.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全面推开是从()开始的A.1952年B.1953年C.1954年D.1955年16.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在()基本完成A.1953年B.1954年C.1955年D.1956年17.在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发展阶段为()A.合作社B.互助组C.高级社D.初级社18.在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入社参加集体劳动的人员采取()的分配方式A.按劳分配B.按需分配C.平均分配D.自行分配19.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我党采取的主要方法为()A.直接剥夺B.和平赎买C.说服教育D.自愿捐献20.所谓国家资本主义指的是()A.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运作形式B.垄断资本主义的别称C.战时共产主义的资源调配方式D.国家直接控制和支配下的资本主义经济21.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采取的利润分配方式为()A.按劳分配B.按资本分配C.平均分配D.四马分肥22.()年全行业公私合营进入高潮,同时标志着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A.1953年B.1954年C.1955年D.1956年23.在一五期间的大规模建设中,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重点是:()A.重工业B.轻工业C.国防安全D.农业机械24.毛泽东在《社会主义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一文中说,“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所用的方式是()的方法”:FN6lJii。
A.革命B.科学C.斗争D.和平25.()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A.1953年B.1954年C.1955年D.1956年26.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是:()A.辛亥革命推翻帝制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C.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D.改革开放27.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所指的过渡时期是()A.从xx成立到国民经济恢复B.从国民经济恢复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C.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8.新民主主义社会是()A.固定不变的社会B.过渡性的社会C.独立的社会形态D.从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社会29.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过渡形式是()A.初级社、互助组、高级社B.高级社、初级社、互助组C.互助组、高级社、初级社D.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30.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开始的标志是()A.新xx的成立B.土地改革的完成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D.过渡时期的结束31.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多种经济成分,其中掌握了国家主要经济命脉的是()A.国营经济B.合作社经济C.个体经济D.私人资本主义经济32.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物质基础是()A.相对强大的国营经济的建立B.土改的完成和农业互助合作组织的建立C.以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对工商业的调整D.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支持和援助33.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A.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B.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C.把私营工商业的生产经营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D.全行业的公私合营34.我国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对资本家实行()A.利用、限制、改造的方针B.斗争、限制、改造的方针C.团结、教育、改造的方针D.团结、教育、利用的方针35.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A.政治条件B.经济条件C.制度条件D.思想条件36.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B.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D.人民群众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发展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矛盾37.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是()A.独立的社会形态B.固定不变的社会形态C.过渡性质的社会D.人类社会五种社会形态之一38.1956年我国在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开始进入()A.新民主主义时期B.国民经济恢复时期C.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39.xx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是()A.照搬马克思主义的结论B.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成果C.与马克思主义无关D.背离了马克思主义40.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国营经济主要是()建立起来的A.通过没收官僚资本B.通过原来解放区的公有经济C.通过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D.通过赎买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41.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是()A.个体经济B.公有制经济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42.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C.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过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43.1953年到1956年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A.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残余的矛盾B.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44.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A.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B.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hzqR9Cn。
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SLQmAk5。
45.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A.定息B.国家资本主义C.公私合营D.“四马分肥”46.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征是()A.重视工业建设B.强调三大改造C.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D.尤其重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47.1956年我国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开始进入()A.新民主主义时期B.国民经济恢复时期C.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48.在我国剥削制度被消灭的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B.全国大陆的统一C.三大改造的完成D.土地改革的完成49.我国农业合作化采取的第一个步骤是()A.互助组B.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C.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D.人民公社50.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政策是()A.加工定货B.统购统销C.公私合营D.和平赎买51.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主要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国民经济的恢复与调整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D.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52.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国民经济的恢复C.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D.中共八大的召开53.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根本保证是()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地位的确立B.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在全国范围的建立C.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领导地位的确立D.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的壮大54.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A.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C.进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D.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55.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巩固社会主义制度C.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D.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56.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B.生产和需求之间的矛盾C.敌我之间的矛盾、人民内部之间的矛盾D.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57.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政策中不包括的是()1x2XaBx。
A.统筹兼顾,适当安排B.有理、有利、有节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58.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中,居于领导地位的是()。
A.国营经济B.合作社经济C.个体经济D.私人资本主义经济59.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中,占绝对优势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