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初中化学与信息技术完美整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下初中化学与信息技术完美整合
发布时间:2022-08-09T05:06:16.852Z 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7期作者:杨进一[导读] 现代教育背景下,信息技术以其独具魅力的特点
杨进一
重庆市合川瑞山中学 401520
摘要:现代教育背景下,信息技术以其独具魅力的特点,已成为课堂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工具和教师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点。
为此本文笔者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探讨了新课程下初中化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化学;核心素养;融合
就目前的发展而言,多媒体的发展对于化学学科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对于化学学科素养的提升,多方面都有着互相进步着,多媒体信息时代下,化学学科资料也逐渐的增多和不断的运用在教学之中。
教案的编写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达,让信息的传播更为快速,教师教案的编写可以通过多发的资料来进行编制以及各种使用,在教师职业的发展中,学生接受知识的传播,是最为必要的要求。
同时,在资料的研究和学生教学中,多媒体的进步带动着各科学科素养的发展。
其中就化学学科而言,在信息发展的时代,也在快速的发展和传播。
1 有效构建教学情境,营造化学学习氛围
初中化学教学因其内容丰富而成为“学生害怕”的课程。
据统计,当今学校的化学教学侧重于“刷题”,忽视了学科教学的本质。
在传统模式影响下,仅凭教师的解读是无法帮助学生理解定义或实验的。
听得越多,想得也就越多,毕竟不如亲眼所见和亲身体验那么深刻。
在教学中要创造情境化的化学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尽快达到最佳状态,高效完成化学学习。
比如,在“物质的变化与性质”一课中,物质的变化包括物质状态的变化和化学反应的过程,这些都可以在短视频中一一展示。
比教师的讲述更加生动活泼,不是很容易吗?与教师的简单叙述相比,适当地为学生播放视频无疑节省了教师的力气,促进了学生的消化和理解水平。
在这部分教学中,教师必须向学生展示很多方面的变化,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反应,从将冰块放入茶壶,让冰块变成冰水混合物,再到水;从茶壶的“嘟嘟”声到沸水,从液态水到水蒸气;从炎热的夏天食物慢慢腐烂,到燃料燃烧的“噼啪”作响,与铁的煅烧、生锈等过程进行区别。
以上整个过程是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的一种转化,所以,学生需要仔细观察和思考:在上述转化过程中,物质状态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了什么化学反应?很有意思的是,上面这些实验过程,即使不进行实际操作,也可以“亲身经历”,就是利用网络技术上采集的视频来“体验”。
近年来,很多人在网上上传视频教学或实践活动视频,吸引更多观者,也为我们教师提供了更加便利与更好的“资源”。
互联网技术现在已经提供了足够多的教学资源,所以,教师可以多方面使用互联网资源,从而完成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比如,从化学反应的角度看,明矾遇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物,这也是一个容易观察到的新物质产生的化学反应,但是对于初中生来说,就像冰变成水、水变成水蒸气一样,起初无法区分。
随着深入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很快得到答案。
而在情境感受环节,学生已经深深地投入其中,深刻感受课程内容,牢牢把握课程内容的重点难点。
2 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更好的进行相关学习
多媒体可以在化学上给我们起着因材施教的作用,电脑的分析功能有着强大的数据库,数据库内的数据可以很好的帮助化学老师们去分析学生们对于每一单元的掌握程度,同时通过数据的高低对比来找出适合学生们学习的方法,学生的进步往往离不开各种情况的分析。
这样的分析数据是值得老师去关注的,而不是一味的授课和付出,而不知道改进,对于学生们的引导性差,身为一名化学老师是很不称职的,应该多方面的了解学生。
目前而言,许多化学老师认为自己是副科老师,所以总是不去深入的关心学生们的多个部分,而是总是大概的去了解学生。
比如有些学生的动手能力很强,可以很好的进行实验,一些学生的总结能力较好,可以通过对于实验的相关数据进行总结概括,同时不断的发表自己的言论,发表自己对于科学的相关知识的想法。
每一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特长,这些是老师应该去发现,并且不断的挖掘学生擅长的一面,提高学生们的能力,以便于学生的发展,扬长避短是我们一直以来的话题,对于自己的长处,我们应该不断的发展,以便于自己的发展和进步。
对于自己不擅长的部分,我们不是说完全放弃,但是时间的运用是需要有技巧的,在不同的方面所分配的时间不同,可以有利于自身能力的发展。
3 融合信息技术,提升课堂互动效果
纵观当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教师始终作为课堂的“主宰者”,学生在教师的“灌输式”教学中,被动地接受知识,产生了极强的依赖性,致使学生常游离于化学课堂之外,甚至不愿意参与课堂学习和知识探究。
针对这一现状,初中化学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时,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这一平台,通过这个有助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平台,真正构建起高效的互动课堂。
一方面,灵活借助微课这一平台进行沟通,或者运用相关的网站引导学生将其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困难等记录下来,教师及时针对这些问题为学生答疑解惑;还可以借助QQ、微信等平台,引导学生围绕某些问题展开交流和讨论等。
如此一来,通过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融入,真正增强师生、生生之间的深度互动。
另一方面,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化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灵活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在化学学习中面临的困难、疑惑点;还可以结合大数据分析的结果,明确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存在的弱项、没有掌握的知识点、不同的学习习惯等,根据化学核心素养的要求,科学地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通过设计精准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真正提升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更好地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
4 结束语
综上,在初中化学课堂上,由于缺乏系统性的讲解和实践性的操作,导致学生对化学学科本应该有的兴趣丧失殆尽,这种状态成为阻碍学生在化学课堂上进行系统性学习的一大障碍。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融入化学课堂,已成为大势所趋,它可以确保学生在化学课堂中获得更高质量的学习,激发其参与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宏庆.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化学实验优化策略[J].学周刊,2021(27):79-80.
[2]王福.初中化学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的整合研究[J].好家长,2021(59):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