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堂赋第一段赏析【唐代】李白骈体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明堂是紫微城正殿。紫微宫本为天上星宿三垣的中垣,位于北天中 央位置,故称中宫。紫微垣之内是天帝居住的地方,是天帝内院。 隋炀帝营建洛阳时,仿照天上宫阙命名,故而隋唐洛阳城宫城名为 “紫微城”。又因为天帝在紫微宫布政的宫殿叫明堂,即二十八星 宿中的心宿。 所以到武周时期,武则天一改周礼明堂建在城南的传 统,将明堂建在了紫微城内,并且作为洛阳城的外朝正衙,呼应天 上心宿星座,即“法紫微以居中,拟明堂而布政”。
昔在天皇,告成岱宗,改元乾封,经始明堂,年纪总章。时缔 构之未辑。痛威灵之遐迈。天后继作,中宗成之。因兆人之子 来,崇万祀之丕业。
………………………………………………………
………………………………………………………
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之处。凡朝会、祭祀、庆赏、选士、养老、教学等大典,均在此处举行。 唐代明堂初为武则天所建。武后垂拱四年(685年)二月,毁东都乾元殿,就其地造明堂。证圣元年 (695年)正月,由于佛堂发生火灾,延烧明堂,为火所焚,后又重造,至天册万岁二年(696年)三月 成。据《旧唐书·玄宗纪》云:开元五年(717年),唐玄宗来东都,将行大享之礼,因认为武后所造 明堂有乖典制,遂拆,依旧造乾元殿。开元十年(722年)冬十月,将乾元殿依旧题为明堂。开元二 十七年(739年)冬十月将改作明堂,毁明堂上层,改拆下层为乾01-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 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 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旧唐 书》记载李白为山东人 ;《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李暠九世孙,与 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
• 《明堂赋》是李白在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前后游东都亲见东都明堂后所作。此赋盛赞明堂 之宏大壮丽,写出开元盛世的雄伟气象以及作者的政治理想。
• 这篇赋阐述了其政治主张,管理国家应像黄帝前往崆峒山访求“至道”一样,才能将国家治理 成“几华胥之故乡”,才能达到“元元”(即百姓)“澹然”无事、归心朝廷的“政化”之境。
• 按赋中有“臣白美颂”等字样,太白曾以此赋在东都洛阳进献玄宗。此赋盛赞明堂之宏大壮丽, 写出开元盛世的雄伟气象以及作者的政治理想。
作品赏析
• 隋唐洛阳城按“天人合一” 理念设计,其宫城象征天帝居所紫微宫 而命名为紫微城, 南北轴线高大建筑均冠一“天” 字, 整个轴线 可谓一字天。尤其经过武则天对洛阳城的营建之后,改变了洛阳紫 微城中轴线主殿为单层的传统,使洛阳宫城殿宇的立体轮廓和风貌 气势显得更加辉煌壮丽。
国学 骈体文
明堂赋
第一段
唐代 李白
作品赏析
• 明堂是紫微城的大朝正殿,号称“万象神宫”,是唐、武周神都洛阳的地标性建筑,高达98米, 占地12000平方米,是世界历史上体量最大的木质建筑,亦为中国建筑的巅峰之作。
• 明堂,即“明政教之堂”,是古代帝王用于布政、祭祀的重要礼制建筑。唐、武周明堂始建于 垂拱三年(687年),次年底建成,号万象神宫,允许百姓入内参观。 695年被毁,次年重建号 “通天宫”。明堂共三层,底层方形象征四季。中层十二边形效法十二时辰,上为圆盖,九龙 捧之。上层二十四边形,法二十四节气。顶层置金凤(后改作火珠,被誉为“国宝”),中有 巨木十围(周长15米),上下通贯,其形制及理念为北京天坛“祈年殿”所延用。
•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 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 帝城》等多首。
THANK YOU!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