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考历史专项复习专项练习-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中考历史专项复习专项练习-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与思想文化1
选择题
1.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雏形后其字体经历了多次演变。
以下是“龙”字的不同书写体例,若按汉字体例演变的先后顺序....
,正确的排列是
A.①③②④
B.②④①③
C.③①④②
D.④②③①
答案:C
2.当中外游客走进陕西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看到声势浩大的兵
俑军阵时,都赞颂地说:“奇迹,世界奇迹!”中外游客赞颂的是中国
古代精深的
A.音乐艺术
B.绘画艺术
C.青铜艺术
D.雕塑艺术
答案:D
3.“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隐晦则观指南针。
”这
一现象最早显现于
A.唐朝
B.北宋
C.南
宋 D.元朝
④楷书
①隶书 ②行书 ③篆书
答案:B
4.下列叙述中,与历史事实相符合的是
A.元朝军队用火炮攻打临安城 B.东汉时有人用活字排版印刷《史记》
C.鉴真东渡日本时船上带有指南针 D.唐太宗阅读《资治通鉴》寻求治国方略
答案:A
5.2007年9月,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拉开帷幕,以“走进孔子、喜迎奥运、同根一脉、共建和谐”为主题,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文化,以其博大精深的内涵,成为中华文化传统的主干,下列代表孔子思想观点的是
A. 为政以德
B. 无为而治
C. 兼爱,非攻
D. 严刑峻法
答案:A
6.2011年4月28日至1O月22日,世界园艺博览会将在西安市举办。
西安世园会吉祥物“长安花”有和谐的寓意。
下列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主张中,表达和谐思想的有
①孔子的“仁”爱②墨子的“兼爱”“非攻”③韩非子的法制④庄子的“无为而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7.开封是北宋时的国都,简称汴,是我国七大古都和国务院首批
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下列文物中记载了开封辉煌历史的是
答案:B
8.小明同学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爱好,他搜集了许多古代文化成就图片进行比较。
下列文化成就吸取融合外来文化的是
答案:B
9.俗语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状元”一词和下列古代哪一种制度有关
A.分封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
D.三省六部制
答案:C
10.右图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在一部著作中生动展
现的科学开采、安全生产的场景。
此图出自
A.《齐民要术》
B.《资治通鉴》
C.《水经注》
D.《天工开物》
答案:D
11.右图是2011年1月12日在天安门广场落成的孔子青铜雕像。
孔子的许多思想在今天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下关于孔子的思想表述有误的是
A.“仁”的治国方略 B.“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C.仁、义、礼、智、信的做人情操 D.依法治国的社会规范答案:D
12.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
①“仁者,爱人”②贵贱有“序”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教无类”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答案:B
13.《论语》有曰:“礼为用,和为贵。
”“和为贵”正是其
礼仪文化的思想精粹,而这一文化的延伸,成为2008年奥运会
开幕式的一个重要主题。
“和”的思想主张最早出自我国古代哪
位思想家?
A.孔子 B.孙子 c.荀子 D.庄子
答案:A
14.在表演“诸子百家”短剧时,某同学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等。
这是当时哪家学派的思想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
答案:D
15.“国家宝藏”活动所展出的文物中,能见证河南悠久历史、厚重文化的有
①②③④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16.中国古代建筑、水利工程和科技发明,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慧。
至今仍发挥庞大实际效用的是
①长城②都江堰③造纸术④故宫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B
17.河南是文化大省,在中国历史进展中举足轻重。
今天河南保留了许多历史文化遗产,其中包括
①秦兵马俑②殷墟③龙门石窟④《清明上河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B
18.清明节是重要的文化纽带,每年这天,海峡两岸民众和外
海赤子纷纷前往黄陵县祭奠、敬拜“人文初祖”——
A.炎帝 B.黄帝 C.尧 D.舜
答案:B
19.右图所示“中华第一鼎”,因内部铸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今年3月,中国国家博物馆将它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
该鼎建筑的时代以及它内部的文字应该是
A.商代,甲骨文 B.商代,金文
C.西周,甲骨文 D.西周,金文
答案:B
20.“医圣”指的是
A.李时珍 B.张仲景 C.华佗 D.李白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