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光》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光》教案
《白光》教案
一、创作背景
周作人《鲁迅小说里的人物》中说:"鲁迅的曾祖苓年公的兄弟的儿子周子京的经历与此篇的陈士成相似。

"周子京为鲁迅的族叔祖,是鲁迅十二岁就读本家私塾时的塾师。

在封建社会,科举考试是知识分子(包括下层寒士)谋求出头之日的惟一正路。

一个考生,先要参加县考,县考后再经府考,府考后再经院试通过,才算是一名合格的秀才。

绍兴是人才之邦,仅会稽一县,考生就有五百余,而秀才的定额才四十名,竞争很激烈。

周子京的父亲十二老太爷(即鲁迅祖父受业师周永年)在"长毛"造反时失踪,被归入殉难一类,清政府赏授云骑尉,规定儿子可以世袭。

可周子京不甘心,一定要自己考个秀才,结果被批不准应试。

因为他的文章写得实在太"高明",如以《十月先开岭上梅》为题的试帖诗,他写的第一句竟是"梅开泥欲死",一时传为笑柄。

仕途走不通,只得在家中开馆教书,但一心想着掘藏(旧时代风俗,有钱的大户人家怕日后子孙败落潦倒,预先在本宅大院内埋藏下金银财宝,供子孙在必要时发掘。

但藏金地点保密,只留下口诀代代相传,让后代去猜,谁猜中了谁就能发掘到这笔祖上的遗产,称为"掘藏"。

),教书中笑话百出,对课张冠李戴,批文章错别字连篇,自然连学童都瞧不起他。

据说周家祖上传下来的掘藏口决是:"离井一纤,离檐一线。

"可谁也猜不出具体的地点。

周子京曾经一次又一次地按照自己的想象到处发掘,结果是落空。

周子京想掘藏想得发狂,常大声疾呼地往外狂奔。

服侍他的女用人,每遇他向外狂奔时,就紧紧跟上。

有时怕追不上,便赶忙抓住他的辫子,子京在前狂奔,女用人拉住他的辫子在后面追赶,边追边喊:"老爷!老爷!"这一情景深深留在鲁迅的脑海中。

1895年三伏天,周子京大肆发狂。

先是自责自打,随后拿剪刀戳破喉管,在胸前刺上五六小孔,用纸浸煤油点火。

伏在上边烧了一会儿,再从塔子桥上投入成欢河里,高叫:"老牛落水哉!"街坊的人把他捞
起,送回台门,过了一日死去。

鲁迅便是根据这一形象事件创作的此文。

二、人物介绍:陈士成
陈士成是个世家子弟,据他的祖母说,祖上是个巨富,只是到后代才败落下来。

所以,他始终有光复门第的思想。

而要做到这一点,在当时只有走科举的路子。

如果能够一径联捷上去,那么正如他平日安排停当的前程:"绅士们既然千方百计的来攀亲,人们又都像看见神明似的敬畏,深悔先前的轻薄,发昏,……赶走了租住在自己破宅门里的杂姓,--那是不劳说赶,自己就搬的,--屋宇全新了,门口是旗竿和扁额,……要清高可以做京官,否则不如谋外放。

……"只可惜他一连考了十六次,却是第十六次落榜,使得这个安排停当的前程"像受潮的糖塔一般,刹时倒塌,只剩下一堆碎片了。

"在这样强烈的刺激下,他由精神恍惚而至于神经错乱。

于是他的另一个发财计划就付诸行动了。

这就是掘宝。

藏宝的事,也是他祖母告诉他的,说是祖上在宅基里埋有许多银子,而且还留下一个掘藏的谜语,给有福气的
子孙发掘。

陈士成以前下第时,就曾发掘过,事后也感到过惭愧,这次就更加大掘起来,而且一直随着月亮的白光,寻到城外,终于淹死在万流湖里。

三、主题思想
小说通过描写封建科举制度害死陈士成,重点批判了古代的科举制度,同时也批判了陈士成的利欲熏心。

在封建社会,陈士成作为封建大家庭的子弟,只有走读书应试的道路,是封建社会做成了科举这个套子把他牢牢套住,他是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

小说最后写到陈士成在河中淹死,仅是肉体生命的死亡,他的精神生命早在他做科举幻梦的时候就死亡了。

是精神生命的死亡导致他肉体生命的死亡,而肉体生命的死亡又加重了精神生命死亡的悲剧性。

另外,还批判了社会对陈士成之死的冷漠:"邻居懒得去看,也并无尸亲认领",只是由地保照章处理。

如果说人的价值被毁灭是悲剧,那么漠视人的价值被毁灭是更大的悲剧。

四、艺术特色
⑴结构精巧。

在这篇小说中,作者借鉴戏剧的结构艺术,通过高度概括和精心选材,把主人公几十年应考不中的遭遇,浓缩在一天内集中体现,以陈士成的内心独白推动情节的发展,通过"挖银子"这一情节,把陈士成扭曲变形的心理,推向了高潮,从而深刻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精神的残害。

⑵心理刻画。

在此文中,作者通过心理描写,把笔伸向了主人公的灵魂深处。

如"连一群鸡也正在笑他"一句,反映了陈士成落榜后悲凉、绝望的心境。

再如"绅士们既然千方百计地来攀亲,人们又都像看见神明似的敬畏,深悔先前的轻薄、发昏……"一段,生动刻画了陈士成利欲熏心,醉心权势,狂热的希望爬上上层统治阶级的丑恶心态。

⑶小说题名为"白光"的几层含义:月亮放射出的清冷的光;陈士成因发疯而眼前出现的虚幻的光;旧时迷信,地下有财宝的地方会有一种亮光。

这几种光交织在一起,就是所谓的"白光",这是陈士成利欲之心的象征。

陈士成在它的迷惑下,心理变态,心灵扭曲,由悲怨到狂乱,一步步走向死亡。

鲁迅在写实的基础上运用象征,出色地刻画了陈士成发疯致死的心理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