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阅读题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母亲》阅读题答案《我的母亲》阅读题答案「篇一」
胡适因提倡文学改良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是第一位提倡白话文、新诗的学者,致力于推翻二千多年的文言文,虽与陈独秀政见不合,但与其同为五四运动的核心人物,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下面是我的母亲胡适课文阅读答案,欢迎参考阅读!
我的母亲
胡适
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
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
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
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
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②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
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条小衫出来叫我穿上。
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
”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
我刚说了这一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
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
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
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
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
病。
医来医去,总医不好。
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③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但她有时候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我家五叔是个无正业的浪人,有一天在烟馆里发牢骚,说我母亲家中有事总请某人帮忙,大概总有什么好处给他。
这句话传到了我母亲耳朵里,她气得大哭,请了几位本家来,把五叔喊来,她当面质问他她给了某人什么好处。
直到五叔当众认错赔罪,她才罢休。
(节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我的母亲》)
16.写了些什么?节选部分第②③段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4分)
17.为什么写这些?节选部分第②③段写母亲这几件事表现了母亲什么品性(是怎样的人)?〈4分)
18.怎样写的?节选部分第①段在语言和写法上有怎样的特点?(4分)
19.为什么这样写?请读节选部分第①段后回答。
(4分)
(1)“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
”作者为什么用一个转折连词“但”来强调这一句?(2分)
(2)请品味加点词“只” “等” “才” “等”“先然后” “无论总”的作用。
(2分)
参考答案:
16.①作者因说了一句轻薄的话而受到母亲重重的责罚;②作者患眼疾,母亲想尽办法为其医治?母亲与五叔的冲突。
(4分)
17.第②段体现了母亲“教之严”“爱之慈”的品性;第③段则体现了母亲做人的刚强。
(4分)
18.语言上:质朴无华、感情真挚、毫无雕琢的痕迹。
写法上:记叙与抒情相结合,主要采用记叙的表达方式,辅之以画龙点睛的直抒胸臆。
(4分)
19.(1)转折连词“但”强调了后文叙述的母亲总是无一例外地对“我”严厉管教;这管教既有她向己的方法,又维护了“我”的自尊。
〈2分)(2)加点词连缀起来的语句,强调说明了母亲处罚孩子的惟一目的,就是对孩子有所惩戒,叫孩子有所反省,而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2分)《我的母亲》阅读题答案「篇二」
我的父亲母亲
⑴有人说没有见过一辈子不吵架的夫妻。
我见过。
父亲母亲,一辈子没有吵架。
⑵父亲长母亲六岁,巧的是父母的生日竟是同一天。
⑶打记事起,常见爱好京剧的父亲把一些票友带回家。
母亲每每笑脸相迎,端茶倒水伺候。
⑷那班男男女女有拉弦的、敲鼓的、打锣的,有唱花脸小生的、花旦青衣的、老生老旦的有时一乐和就是一个下午,父亲还会热情留人吃晚饭。
⑸这边母亲似乎早就知道要吃饭,已擀好面条。
但母亲通常一边擀面条一边小声唠叨:“好歹有个星期天,让你爸弄的乱七八糟,连个清静也没有。
”
⑹曲终人散,父亲是陪人喝过酒的,脸红扑扑的,酒后的父亲愈和蔼可亲。
母亲开始数落,大致是父亲不体谅她的辛苦,油瓶倒了也不扶,家里家外都是她操持云云。
她经常这样威胁父亲:“你再领着些狐朋狗友回来闹腾,我就掀桌子,回娘家,倒地方给你!”
⑺父亲只是“嘿嘿”笑着,还会夸母亲今天的菜炒得好,面条擀得匀细。
母亲的埋怨渐渐平息下来。
⑻母亲那时候每天要到生产队出工,父亲已是当地受人尊敬的中学校长。
父亲体恤母亲体力不济,星期天和假期常替母亲出工。
母亲在家也不会闲着,父亲总说:“让你歇息你比出工还劳累,生就的劳碌命。
”母亲会一边嘴里抱怨着“我嫁到你们家没有过一天好日子”,一边手中忙着家务。
⑼父亲退休的时候身体不好,有胃病、气管炎、胸膜炎、颈椎病等等。
母亲一心一意照料回家的父亲,那些疾病居然一点点离开了父亲。
而母亲,老来患上了冠心病、高血压,曾经高挑的身材一年年下来,渐渐虚胖起来。
⑽我在城里买房后,父母每年都会来城里到我的家中住几个月。
父亲每天早晨六点钟准时起床,给自己和母亲每人冲一碗蜂蜜水或豆奶喝下,然后带着母亲到公园晨练。
有个下雪天,母亲看天气不好没有起来,父亲依然要出去。
我怕路滑,阻拦。
父亲说:“你妈那么胖,得的那些病都是缠人的'。
她哪天中风、偏瘫什么的,我得有个好身体伺候她啊。
”顿时,我怔住了。
⑾父亲七十三岁那年春天,患胆管癌,发现时已经是晚期。
一向病恹恹的母亲在父亲病后,每日拖着虚胖的身子,忙忙碌碌围着父亲转。
父亲有时被病痛折磨得烦躁,冲母亲发脾气,母亲笑笑:“看你爸,老了长能耐了。
”好像父亲发脾气也是宠爱她的另一种方式似的。
⑿父亲坚忍地活着,病后撑了两年又二个月,平静地走了。
母亲没有大哭,她有条不紊地教给我们如何按着风俗送父亲。
只是,母亲的双眼空洞着,让人不忍对视。
⒀我常和母亲通电话,母亲说着说着就会说起父亲,于是哭泣。
母亲每每都是怨父亲,祥林嫂般地重复这几句:“你爸说话不算数,他说一辈子有他我就不会受半点委屈,他说要等着我不能动弹的时候照顾我,他说他要和我一起过一百岁的生日”
⒁忽然间我泪眼模糊,心头跳出几个挥之不去的字——爱可以怨。
想起父亲母亲。
1.从全文看,父亲母亲一辈子不吵架的真正原因是什么?(2分)
2.请用两个成语概括文中父亲母亲的感情。
(2分)
3.第③段中的“常见”、“每每”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4.本文围绕“我”的父亲母亲写了五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其中的两件。
(2分)
5.文中⑸⑺⑻⒀段分别写了母亲对父亲的“怨”,请将段落序号填入相应词语后的括号里。
(2分)
埋怨责怨悲怨抱怨
文章最后说“爱可以怨”,从全文看,应怎样理解?(2分)
6.父亲母亲每年都来城里“我”的家中住几个月,这说明了什么?父亲去世后,“我”除了常和母亲通电话外,你认为“我”还应该做些什么?(4分)
参考答案:
1.父亲母亲互相关心,互相体谅,互相宽容。
(2分,意思相近即可)
2:相敬如宾相濡以沫休戚与共等。
(2分)
3. “常见”说明爱好京剧的父亲把一些票友带回家中,不是一次,而是经常性的;“每每”说明母亲对父亲带回家来的朋友们每一次都是笑脸相迎,热情款待。
这两个词更加突出了父母关系的融洽。
(2分)
4.①母亲热情招待父亲的朋友;②父亲常替母亲出工;③母亲细心照料多病的父亲;④父亲照顾多病的母亲;⑤母亲细心照料病逝前的父亲。
(2分,写对一件事给1分)
5.埋怨( ⑺ ) 责怨( ⑸ ) 悲怨( ⒀ ) 抱怨( ⑻ )
爱可以通过怨这种独特的方式表达出来。
(填空2分,一个0.5分。
第二问2分,意近即可)
6.儿女孝顺父母,父母关心儿女。
儿女与父母关系融洽。
(2分)还可以常回家看看,经常接母亲来城玩,或将母亲接到城里来住等等。
(2分)
《我的母亲》阅读题答案「篇三」
记得我13岁时,和母亲住在法国东南部的耐斯城。
母亲没有丈夫,也没有亲戚,够清苦的,但她经常能拿出令人吃惊的东西,摆在我面前。
她从来不吃肉,一再说自己是素食者。
然而有一天,我发现母亲正仔细地用一小块碎面包擦那给我煎牛排用的油锅。
我明白了她称自己为素食者的真正原因。
我16岁时,母亲成了耐斯市美蒙旅馆的女经理。
这时,她更忙碌了。
一天,她瘫在椅子上,脸色苍白,嘴唇发灰。
马上找来医生,做出诊断:她摄取了过多的胰岛素。
直到这时我才知道母亲多年一直对我隐瞒的疾痛——糖尿病。
她的头歪向枕头一边,痛苦地用手抓挠胸口。
床架上方,则挂着一枚我1932年赢得耐斯市少年乒乓球冠军的银质奖章。
啊,是对我的美好前途的憧憬支撑着她活下去,为了给她那荒唐的梦至少加一点真实的色彩我只能继续努力,与时间竞争,直到1938年我被征入空军。
巴黎很快失陷, 我辗转调到英国皇家空军。
刚到英国就接到了母亲的来信。
这些信是由在瑞士的一个朋友秘密地转到伦敦,送到我手中的。
现在我要回家了,胸前佩带着醒目的绿黑两色的解放十字绶带,上面挂着五六枚我终身难忘的勋章,肩上还佩带着军官肩章。
到达旅馆时,没有一个人跟我打招呼。
原来,我母亲在3年半以前就已经离开人间了。
在她死前的几天中,她写了近250封信,把这些信交给她在瑞士的朋友,请这个朋友定时寄给我。
就这样,在母亲死后的3年半的时间里,我一直从她身上吸取着力量和勇气——这使我能够继续战斗到胜利那一天。
1、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讲了一件怎样的故事
2、作者为什么要回忆母亲用面包擦油锅的事?这样写的好处?
3、母亲为什么要把生前写下的250封信让人定时发给我?
4、当我要回家时,心里会怎么想?
参考答案
1、文章回忆了一位母亲,为了儿子的成长,带着重病拼搏到生命的最后,表现出了无私而伟大的母爱。
2、因为这一描写表现出了母亲的节俭和对我身体成长的无限关爱;好处是写出了母亲患糖尿病的原因。
3、因为母亲知道自己身体不行了,但她还想激励我不断成长,是我能继续战斗到胜利那一天。
4、我要戴着解放十字绶带、挂着勋章、穿着军官军服,回去看望母亲,让她高兴、感到欣慰、充满自豪。
《我的母亲》阅读题答案「篇四」
母亲生前没有摄影取坐像的照片,但这姿态清楚地摄入在我脑海中的底片上,不过没有晒出。
现在就用笔墨代替显形液和定影液,把我的母亲的坐像晒出来吧:我的母亲坐在我家老屋的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
老屋的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是母亲的老位子。
从我小时候直到她逝世前数月,母亲空下来总是坐在这把椅子上,这是很不舒服的一个座位。
母亲为什么老是坐在这样不舒服的椅子里呢?因为这位子在我家中最为冲要。
母亲坐在这位子里可以顾到灶上,又可以顾到店里。
母亲为要兼顾内外,便顾不到座位的安稳不安稳,便利不便利,卫生不卫生,和清静不清静了。
我四岁时,父亲中了举人,同年祖母逝世,父亲丁艰在家,郁郁不乐,以诗酒自娱,不管家事,丁艰终而科举废,父亲就从此隐遁。
这期间家事店事,内外都归母亲一个兼理。
我从书堂出来,照例走向坐在西北角里的椅子上的母亲的身边,向
她讨点东西吃。
母亲口角上表出亲爱的笑容,伸手除下挂在椅子头顶的“饿杀猫篮”,拿起饼饵给我吃;同时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给我几句勉励。
我九岁的时候,父亲遗下了母亲和我们姐弟六人,薄田数亩和染坊店一间而逝世。
我家内外一切责任全部归母亲负担。
此后她坐在那椅子上的时间愈加多了。
工人们常来坐在里面的凳子上,同母亲谈家事;店伙们常来坐在外面的椅子上,同母亲谈店事;父亲的朋友和亲戚邻人常来坐在对面的椅子上,同母亲交涉或应酬。
我从学堂里放假回家,又照例走向西北角椅子边,同母亲讨个铜板。
有时这四班人同时来到,使得母亲招架不住,于是她用眼睛的严肃的光辉来命令,警戒,或交涉;同时又用了口角上的慈爱的笑容来劝勉,抚爱,或应酬。
当时的我看惯了这种光景,以为母亲是天生成坐在这只椅子上的,而且天生成有四班人向她缠绕不清的。
我十七岁离开母亲,到远方求学。
临行的时候,母亲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诫我待人接物求学立身的大道;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关照我起居饮食一切的细事。
她给我准备学费,她给我置备行李,她给我制一罐猪油炒米粉,放在我的网篮里;她给我做一个小线板,上面插两只引线放在我的箱子里,然后送我出门。
放假归来的时候,我一进店门,就望见母亲坐在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
她欢迎我归家,口角上表了慈爱的笑容,她探问我的学业,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
晚上她亲自上灶,烧些我所爱吃的菜蔬给我吃,灯下她详询我的学校生活,加以勉励,教训,或责备。
我二十二岁毕业后,赴远方服务,不克依居母亲膝下,唯假期归省。
每次归家,依然看见母亲坐在西北角里的椅子上,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现出慈爱的笑容。
她像贤主一般招待我,又像良师一般教训我。
我三十岁时,弃职归家,读书著述奉母,母亲还是每天坐在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
只是她的头发已由灰白渐渐转成银白了。
我三十三岁时,母亲逝世。
我家老屋西角里的八仙椅子上,从此不再有我母亲坐着了。
然而每逢看见这只椅子的时候,脑际一定浮出母亲的坐像――眼睛里发了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
她是我的母亲,同时又是我的父亲。
她以一身任严父兼慈母之职而训诲我抚养我,我从呱呱坠地的时候直到三十三岁,不,直到现在。
陶渊明诗云:“昔闻长者言,掩耳每不喜。
”我也犯这个毛病;我曾经全部接受了母亲的慈爱,但不会全部接受她的训诲。
所以现在我每次想象中瞻望母亲的坐像,对于她口角上的慈爱的笑容觉得十分感谢,对于她眼睛里的严肃的光辉,觉得十分恐惧。
这光辉每次给我以深刻的警惕和有力的勉励。
1. 文中多处出现“八仙椅子”,有何作用?
2. 作者多次写到“她眼睛里严肃的光辉”,请结合全文分析其作用。
3. 在作者心目中,“我的母亲”有着怎样的形象?请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
1. 一是“八仙椅子”起到串联关于母亲的往事的作用;二是通过写“八仙椅子”是一个“很不舒服的”座位,以及母亲坐在“八仙椅子”上既观察灶头,又观察染坊店,突出母亲面对艰难生活时坚强、能干、内外兼顾的形象特点;三是母亲去世,椅子还在,这把“八仙椅子”也寄托着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之情。
2. 内容上,突出母亲的形象。
与其他事件体现出的母亲的严肃、坚强形成了呼应,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结构上,成为了全文的线索。
主题上,使文章表情达意更加充分,透露着作者对她深深的怀念之情。
3. 一是严肃但又慈爱,二是坚强而又能干,三是贤德而又淑能。
《我的母亲》阅读题答案「篇五」
①但这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
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
②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
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
她看我清醒了,才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
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
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
”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
到天大明时,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
学堂门上的锁匙从门缝里递出来,我拿了跑回去,开了门,坐下念生书。
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
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
③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
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
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
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④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
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条衫出来叫我穿上。
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
”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
”我刚说了这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
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
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
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
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
翳。
医来医去,总医不好。
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去我的病眼。
这是我的慈母,我的严师。
⑤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深的影响。
我十四岁(其实只有十二岁零两三个月)就离开她了。
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小题1: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母爱,也是世界上最崇高的爱,你认为选文中表现母爱的具体事例有哪些?请归纳概括其中两点即可。
(2分)小题2:从全文看,第④段画横线句语序有问题,请改正,并说说这样改的理由。
(3分)
正确的语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在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一个文化名人用“混”体现了作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态度,与母亲一起生活了仅仅十二年零三个月,没有人管束还能混二十多年,这说明了什么?请结合文段来回答。
(3分)
小题4:试从语言风格的角度上品析本文的语言特征。
(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母亲责罚我的轻薄②母亲舔“我”的眼翳③让“我”学父亲④催“我”上早学
小题2:①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②这种顺序与上文中的两个文例的顺序一致
小题3:谦逊,说明母亲给“我”的教育是多么大
小题4:文章语言质朴,但感情真挚,浓烈(成理即可)
试题分析:
小题1:从文中概括选出两个实例即可。
小题2:从文章叙述的一致性考虑,文中事例先是写的严师,后是慈母。
小题3:从作者为人的角度可分析出其谦逊,所说的,所做的,都在表明母亲对自己的影响。
小题4:试题分析:从语言、感情方面分析即可。
《我的母亲》阅读题答案「篇六」
1、回忆我的母亲朱德革命家军事家
2、勤劳俭朴、宽厚仁慈。
(性格和蔼、同情贫苦人) (意对即可)
3、排比
4、①母亲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
②母亲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
③母亲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
(意思接近即可。
)
5、不可以,“创造了”表示过去的,“创造着”现在正在发生,从时间上说,先有过去,才能有现在。
(意对即可)
《我的母亲》阅读题答案「篇七」
1.写了些什么?节选部分第②③段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为什么写这些?节选部分第②③段写母亲这几件事表现了母亲什么品性(是怎样的人)?
3.怎样写的?节选部分第①段在语言和写法上有怎样的特点?
4.为什么这样写?请读节选部分第①段后回答。
(1)“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
”作者为什么用一个转折连词“但”来强调这一句?
(2)请品味加点词“只” “等” “才” “等”“先然后” “无论总”的作用。
参考答案:
1.①作者因说了一句轻薄的话而受到母亲重重的责罚;②作者患眼疾,母亲想尽办法为其医治?母亲与五叔的冲突。
2.第②段体现了母亲“教之严”“爱之慈”的品性;第③段则体现了母亲做人的刚强。
3.语言上:质朴无华、感情真挚、毫无雕琢的痕迹。
写法上:记叙与抒情相结合,主要采用记叙的表达方式,辅之以画龙点睛的直抒胸臆。
4. (1)转折连词“但”强调了后文叙述的母亲总是无一例外地对“我”严厉管教;这管教既有她向己的方法,又维护了“我”的自尊。
《我的母亲》阅读题答案「篇八」
《我的母亲》选段,完成7-12题。
(共14分)
我到十岁的时候,读的是“孟子见梁惠王”。
到年底,父亲要“清算”我平日的功课。
在夜里亲自听我背书,很严厉,桌上放着一根两指阔的竹板。
我背向着他立着背书,背不出来的时候,他提一个字,就叫我回转身来把手掌展放在桌上,他拿起这竹板很重地打下来。
我吃了这一下苦头,痛是血肉的身体所无法避免的感觉,当然失声地哭了,但是还要忍住哭,回过身去再背。
不幸又有一处中断,背不下去;经他再提一字,再打一下。
呜呜咽咽地背着那位前世冤家的“见梁惠王”的“孟子”!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
我心里知道她见我被打,她也觉得好像刺心的痛苦,对我表着十二分的同情,但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
如今想起母亲见我被打,陪着我一同哭,那样的母爱,仍然使我感念着我的慈爱的母亲。
背完了半本“梁惠王”,右手掌被打得发肿,有半寸高,偷向灯光中一照,通亮,好像满肚子装着已成熟的丝的蚕身一样。
母亲含着泪抱我上床,轻轻把被窝盖上,向我额上吻了几吻。
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分)
8、“清算”的意思是“彻底地计算”从选文中“父亲要“清算”我平日的功课。
”这句话中你理解到什么?(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