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1:第26讲 考点一 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地方性分异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6讲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考点一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
考点精练
(2020·北京期末)又到驯鹿迁徙时,大群的驯鹿小心翼翼地迈动着脚步,趁着漫长的极夜到来之前,到南方去寻找温暖、阳光和食物。
读“加拿大拉布拉多半岛驯鹿迁徙路线示意图(图中箭头代表迁徙路线)”,完成1~2题。
1.驯鹿寻找的“南方”是指()
A.常绿阔叶林B.常绿硬叶林
C.温带草原D.亚寒带针叶林
2.推测与驯鹿迁徙原因最相似的是()
A.东非草原动物迁徙
B.候鸟的周期性迁徙
C.鲑鱼洄游到上游产卵
D.秘鲁近海鱼类丰富
答案 1.D 2.B
解析第1题,图中箭头显示,驯鹿南迁至北纬60°以南地区,该地纬度较高,植被主要是亚寒带针叶林,D正确。
第2题,驯鹿迁徙的主要原因是气候的变化,这与候鸟在南北方间的迁徙相类似,B正确。
东非草原上动物的迁徙原因是随着雨带的移动寻找水源,A错误。
鲑鱼的洄游原因是产卵地和生长地之间的环境差异,属于动物习性,C错误。
秘鲁附近海域
鱼类资源丰富是受上升补偿流的影响,D错误。
(2020·辽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期末)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3~4题。
3.成都某校学生沿铁路经宝鸡、兰州至酒泉考察,沿途依次呈现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是() A.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B.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荒漠草原、草原
C.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草甸、荒漠
D.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
4.2011年11月4日,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在酒泉启动建设,该地建风电基地的有利条件有()
①可利用周围未利用的土地②距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劲③人口众多,经济发达④能源短缺,需求量大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 3.D 4.A
解析第3题,成都位于四川盆地,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宝鸡位于秦岭以北,受温带季风气候影响,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经兰州到酒泉,逐渐深入西北地区,植被由森林过度为草原、荒漠。
D正确。
第4题,酒泉建风电基地的有利条件有可利用周围未利用的土地,距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劲,①②正确;酒泉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人口分布较稀疏,经济发展水平低,能源的需求量小,③④错误。
故选A。
下图为“六种主要植被类型对应的水热条件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自然地带②—③—荒漠所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不可能出现在()
A.亚洲B.欧洲
C.非洲D.南极洲
6.造成地表植被按①—②—⑤的顺序发生更替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位置差异B.海陆位置差异
C.海拔差异D.坡向差异
答案 5.D 6.A
解析第5题,由图可知,自然地带②—③—荒漠所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是水分条件的差异导致的。
南极大陆终年被冰川覆盖,大陆上各地水分条件差别不大,不会出现这一陆地自然带分异规律。
第6题,由图可知,①—②—⑤自然地带更替的主要原因是年平均气温的差异,其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差异。
读“澳大利亚大陆自然地带分布简图”,回答7~8题。
7.图中字母A、B、C、D代表的自然地带分别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
B.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热带雨林带
C.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硬叶林带、热带草原带
D.热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热带荒漠带
8.下列关于澳大利亚大陆自然地带分布特点和主要影响因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自然地带A—D—E的变化,水分差异是主要影响因素
B.自然地带A—B的变化,热量差异是主要影响因素
C.自然地带E的分布直达西部海岸,是受沿岸寒流的影响
D.自然地带D呈半环状分布,热量差异是主要影响因素
答案7.C8.D
解析第7题,根据图中字母分布位置可知,A处是热带雨林气候,对应热带雨林带。
B 处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对应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处是地中海气候,对应亚热带常
绿硬叶林带。
D处是热带草原气候,对应热带草原带。
C对。
第8题,澳大利亚大陆自然地带A—D—E的变化,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水分差异是主要影响因素,A 不符合题意。
自然地带A—B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地带的纬度差异,热量差异是主要影响因素,B不符合题意。
自然地带E的分布直达西部海岸,是受沿岸寒流的影响,C不符合题意。
自然地带D呈半环状分布,热量差异、水分差异都是主要影响因素,选D。
读图,完成9~10题。
9.图中岛屿两侧①②两种自然带的差异体现了()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10.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①自然带成因相同的是()
A.撒哈拉沙漠直逼非洲西海岸
B.赤道附近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带
C.巴西高原东南部的热带雨林带
D.南半球缺失寒带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答案9.D10.C
解析第9题,从图中可知,该岛为马达加斯加岛,①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加上沿岸有暖流经过,降水多,为热带雨林带;②位于背风坡,为热带草原带,两者的差异体现了地方性分异规律。
第10题,四个选项都属于地方性分异规律,撒哈拉沙漠直逼非洲西海岸,主要是受寒流的影响;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由于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形成热带草原带;南半球南纬50°~60°附近为海洋,不具备发育寒带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的陆地环境。
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及巴西高原东南部虽距赤道较远,但都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沿岸有暖流经过,因此都形成了热带雨林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