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饮食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的盘
2、簋:(gui)类似今天的大碗, 两边有耳,有底座,盛饭的。将 食物从甑中取出放入簋中,多为 青铜,商周时标志贵族等级的器 物,以偶数出现,四簋配五鼎, 六簋配七鼎,八簋配九鼎,战国 以后不流行。
3、簠:祭祀或宴飨时用以盛黍、稷、 稻、粱等饭食的器具,多为长方形, 有盖、敞口,有两耳,簋簠同类,郑 玄注“方曰簠、圆曰簋”古代因不廉 而被惩罚者,称“簠簋不饰”弹核贪 官之语。
陶釜
铁釜
鍪是一种釜,圆底敛口, 反唇,有双耳。
6、甑:蒸饭的工具。后世 的蒸笼,放在鬲、釜上的蒸 器,初为陶,商周后为铜, 战国后流行铁甑。
已出现,用竹条编,造价低,层数 多,沿用至今。
古 代 蒸 笼
(二)古代的餐具——盘、 簋、簠、敦、盂、盨、笾、 豆、箪、筷。 1、盘:用来盛水或食物。浅而敞口, 无耳,商代盛行,初为陶,后有青铜 和瓷器。
第一讲
中国古代饮食生活(4学 时)
六、中国古代饮食器具
(一)古代的炊具——鼎、镬、鬲、釜、鍪、甑、笼等。
1、鼎:用于炖煮食物,最初陶器。 夏商出现铜鼎,两耳三足,鼎足而 立。主要用来煮牲肉(大块),因 此形状较大,也可用来盛放食品, 尤其陈食祭祀,后世香炉多仿鼎形 制。
2、镬:专门煮肉的。无足的鼎称 镬。“尝一脔之肉,知一镬之味” 《淮南子说山训》。炊、餐兼用, 具有火锅功能。
7、笾:与豆相似的高足食盘,主要 祭祀时盛放枣等干果。 8、箪:贫民的盛食器,以竹 苇编“箪食瓢饮”“箪食壶 桨”。
古代的笾
古代的箪
(三)古代的饮具——尊、爵、角、 斝、觥、觯、瓢、卣、彝、罍、盉、 缶、杯、壶等。
1、尊是大口贮酒而备斟的酒 器。盛行于商周时期,多为青 铜制。饰动物形象,故有四方 羊尊、象尊等。后以尊代酒器。 陆游“一尊易改葡萄酒,万里 难逢鹳雀楼”
2、爵:温酒、饮酒器。 爵位也从此义引申而来。 《礼记中庸》“宗庙之礼, 所以序昭穆也,序爵, 所以辩贵贱也。”
3、角:盛行于商周时的饮酒量酒之器(古代 的爵、觚、斝、觯、角称五爵)角似爵,有 三足,有盖。
4、斝:盛酒温酒之器,盛 行商西周,与角、爵相似, 但形体较大。
5、觥:盛行于商、西周时, 后饮酒器的代称《醉翁亭记》 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华者, 众宾欢也。
6、觯:大口青铜饮酒器,盛行商代西周 早期,比尊小,《礼记礼器》宗庙之祭, 尊者举觯,卑者举角。
7、瓢:将葫芦剖成两半,煮熟去瓤而 成《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
8、卣,盛酒移送酒器。盛行 于商西周,有盖,像篮子一样 提。
9、彝,大的盛酒器,盛行 商西周早期。《说文》称 之为宗庙常器。有时代表 宗庙所用各种礼器。
4、盂:大型盛饭器,流行 于西周至春秋,簋中之饭取 于盂。
5、盨:盛放黍、稷、稻、粱的器 具,周代用,椭圆形,鼓腹双耳, 有盖。
6、豆:盛放干质食物的器具,浅如盘,
有盖,盛行商周时。先秦时贵族用豆 有严格的等级。《礼记》“天子之豆二 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 上大夫八,下大夫六”超者即为越礼。
补镬
3、鬲:煮粥的。与鼎相 似,但三足是空的,较小, 为增加受火面积,快熟。 秦末汉初被炉灶釜镬取代, 中国最古老的炊具,鬲上 可放甑。
4、釜:即今天的锅。圆口,圆底,有 的敛口有双耳,蒸煮食物,与鬲、鼎不 同的是没有足,必放于灶,春秋战国时, 因对灶的通风、排烟、防火注意。有曲 突徙薪的典故《汉书霍光传》。由于炉 灶的改造,釜盛行,取代了鼎、鬲的地 位。
古代的酒杯
14、壶,盛酒、贮酒器,盛行 于西周至春秋时。
古 代 的 酒 壶
10、罍:大型盛酒器,亦 用之酿酒,行于商周。
11、盉:温酒或 备斟之器,盛行 于商至春秋时, 功能如今天的酒 壶。
12、缶:盛酒的器具,盛行于西周至春秋时, 状似壶,秦时还是一种乐器,蔺相如在渑池 之会上,使秦昭王击缶为越王挽回面子。
13、杯:古代盛酒、水或羹的 器具,滥觞于商代,一直沿用 至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