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护理糖尿病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
应用 。




[ 1 ] 贾 伟平 , 刘香菊. 临床护理路径 在急性 心肌梗死患 者健康教育
中的对比探讨 [ J ) .护理实践与研究 , 2 0 0 9 , 6 ( 1 1 ) : 9 9 - 1 0 1 .
[ 2 ] 杨芸 , 沈吉梅 , 陈泳 . 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心力衰竭 中的护理效
浅感觉及腱反射无改善 。
2 护 理 方 法
1 . 1 诊 断标 准
糖尿病诊断标准[ 2 ] , 并结合 D P N诊断标准[ 3 ] : ( 1 ) 皮肤感觉
异常, 自发性疼痛 , 双肢麻木 , 末端袜 套感 ; ( 2 ) 走路不稳 似脚
踏棉花 或活动受 限; ( 3 ) 腱反射减弱消失 , 浅感觉减 退 ; ( 4 ) 神 经 电生理检查显示有 神经传导 障碍 , 神经传 导速 度 ̄ 5 m/ s , ( 5 ) 排除其他原 因所导致 的周 围神经病变 。 1 . 2 一般 资料 本组观察治疗 的 8 4例 , 均为 我院 门诊 或住 院的 2型糖尿 病 患者 , 随机分 为 2组 。治疗组 4 2例 , 男 2 7
可得到患者 的充分 肯 定 , 患者 对 护理 工作 的满意 度 明显 提
总之 , 通过 临床护理路径对慢性 心力衰竭患 者进行护理 和健康 教育 , 规范 了护理行 为 , 使 护理工 作标准 化、 流程 化 , 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 效率 、 降低 医疗 成本 , 提高 患者 的满意
度和生活质量 , 适合 我 国卫生 事业发 展 的需要 , 值得 推广和
学性 、 规范性 和实用性L 4 ] 。为此 , 在 本文中 , 我科 按照临床 护
理 路径对慢性心力衰 竭患者 进行 健康 教育 , 结果 显示 , 采 用 临床 护理路径的观察组 患者对 于疾病 相关 知识 的掌握 度 以 及 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均 明显 高 于常规 护理教 育 的对照 组 患者, 并且观察组患者 的住 院时 间更短 , 住 院费用更省 , 大 大 减 轻 了患者 的经济和精神负担 。 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实施护理 和健康教育 , 护理 人 员可主动参与到整个 护理过 程 中 , 通 过有计 划 、 有 预见性 地 分 别在不同阶段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 的健康教育 , 有助 于患 者更充分的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 从 而避免 因一次性大 量 向 患者灌输信息而导致 的不理解和误解 , 本文结果也 证实 了采 用临床护理路径 的观 察组患 者对 疾病相 关知识 的掌握度 明 显高于对照组 。另外 , 通 过 临床 护理 路径 的实施 , 护 理人 员 对患者进行互动式循序渐进地宣传教 育 , 一方 面可充分 调动 患者参与治疗 的主 动性和积 极性 , 满 足其健 康需 求 ; 另一 方 面有利于护患 间的沟通和建立起相互信 任 的关 系 , 护理 工作

中西医结合治疗50例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50例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燥 易怒 , 质暗 红 或 红绛 , 黄腻 或 灰 黑 , 弦数 。 舌 苔 脉 治以 清 热 利 湿 ,
活血 止 痛 , 选 四 妙 勇 安 汤加 减 ;3阴寒 血 凝 主 症 。 寒 肢 冷 , 方 () 形 患
肢遇 冷 痛 甚 , 间痛 剧 , 部 漫 肿 , 之微 热 , 质淡 胖 苔 薄 白, 夜 局 触 舌 脉
疼 痛 , 有 定 处 , 肢 皮 肤 暗 红 或 青紫 或有 瘀 斑 , 态 跛 行 , 有 痛 患 步 舌 瘀 点 , 舌 紫 暗 。 沉细 而 涩 。 阳脉 波 动 微 弱 或 消 失 。 以 行 气 或 脉 趺 治 活血 , 瘀止 痛 , 化 方选 桃 红 四物 汤加 减 ; ) 热 下注 患 肢 坏 疽 或 感 (湿 2 染, 部红 、 、 、 , 液恶臭, 痛昼轻夜重 ,I 喜冷饮, 局 肿 热 痛 脓 疼 K渴 烦
有可 比性 。 1 2 治 疗 方法 .
1 2 4 局 部 保温 或 适 当加 温 保 温 、 摩 可促 进 末 稍 血 液 . . 按 循环 , 轻血 流阻力, 防血栓或坏疽的发生 。 减 预
12 5 中医 药 辨证 论 治 () . . 1瘀血 阻络 主症 。 肢体 发 凉 , 木 麻
中 医 中 药
中西 医结 合 治疗 5 O例糖 尿 病 足 的疗 效观 察
赵 立 龙
( 南省 石 门县 人 民医 院 湖 南 常德 湖
4 3 0 1 0) 5
【 摘要 】目的 探 讨常规 西 药联 合 中 药治疗糖尿 病足 的 临床 疗效 。 方法 将2 0 年6 0 8 月到2 1 -6 0 1- 月问在我 院治疗 的9 例糖尿 病足 患  ̄ . ' - o 者随机 分 为5 例治疗 组和4 例对 照组 ,组均给 予常规 西药 治疗, 0 O 2 治疗组 同时给 予中 药方剂治 疗。 结果 经过 治疗 ,组患者 的全血 高切 2 黏度 , 缸细胞 聚集指数 , 血沉 均有所降低 。 治疗组患者全血 高切拈度 、 细胞 聚集指数 、 沉明显低 于对 照组(<o0)治疗组 总有效率 为 红 血 P .S。 9 .0 , 照组7 .0 , 2 0% 对 5 0% 治疗组 的治愈 串 明显优 于对照 担 ,组比较 , 2 差异 有统计 学意义( <o 0)结论 常规西 药联 合 中 药治疗糖尿 P .5。 病足 的疗效显著 , 以提 高糖尿 病足 患者 的治愈率 , 可 降低致 残率 , 值得 临床应 用。 【 关键 词 l 糖尿 病足 中西 综合 治 疗 临床 观察 【 图 分 类 号 】R2 3 中 -0 1 【 献 标 识 码 】A 文 【 章 编 号 】1 7 -0 4 (0 11 () l 2 文 4 7 22 1 )2b-o 1 -0 6 2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因此早期筛查和治疗至关重要。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进行观察。

方法研究对象为 40 名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20 名。

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包括中药治疗、饮食调理、运动锻炼,西医常规治疗为降糖药物治疗。

对照组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后患者的尿常规、血糖、甘油三酯、肌酐、尿酸等指标的变化,以及疗效和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患者的尿常规、血糖、甘油三酯、肌酐、尿酸等指标均有所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8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治疗组患者无严重不良反应。

讨论研究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具有较好的疗效。

中药能够改善患者的尿常规指标,降低血糖和甘油三酯水平,减轻肾脏负担,同时中药还具有保肝、抗氧化、降脂等多种作用,可以改善糖尿病肾病的全身代谢状态。

运动锻炼和饮食调理对控制血糖水平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西医常规治疗仍然是糖尿病肾病治疗的基础,但是长期使用降糖药物也可能对肝肾功能造成损害,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可避免对机体的不良反应。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治疗方法,可以改善患者的尿常规、血糖、甘油三酯、肌酐、尿酸等指标,减轻肾脏负担,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全身代谢状态。

应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治疗前应确诊病情,严格掌握治疗方案和用药剂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一、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基本原理中医认为糖尿病肾病是由于脾虚、肾亏、气滞、痰浊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中医治疗侧重于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调理脾肾功能,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以达到阻断病情发展的目的。

西医治疗糖尿病肾病主要通过药物治疗和控制血糖、血压等指标来降低肾脏的损伤,并且对于尿蛋白、肾小球滤过率的变化进行观察和干预。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基本思路就是在尊重中医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的治疗方法,综合运用中西医的优势,达到病因病机的辨明和治疗,全面提高治疗效果。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开展了一项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招募了200例确诊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传统西医治疗组,进行为期一年的治疗观察。

治疗组患者在传统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入了中医药的治疗方案。

具体措施包括中药调理、针灸疗法、气功锻炼以及传统的药物治疗。

观察期间,治疗组患者的肾功能指标和糖尿病相关指标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尿蛋白定量明显降低,肾小球滤过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血糖、血压也得到了有效控制。

而对照组患者因为只接受西医治疗,其病情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是改善效果不如治疗组明显。

1.病因病机辨明和治疗:中医强调辨证论治,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详细的辨证施治,从根源上寻找疾病形成的原因,并进行全面的治疗。

2.综合运用中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将传统中医药、针灸疗法、气功理疗等运用于治疗糖尿病肾病,有助于全面考虑病情的发展,使疗效更加突出。

3.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传统西医治疗糖尿病肾病主要注重疾病控制,而中医注重整体调理,治疗过程中患者身心得到了全面的照顾,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在本次临床观察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表明该治疗模式对于提高疾病的治愈率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明显优势。

值得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推广。

同时也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和研究力量的投入,为该治疗模式的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人糖尿病57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人糖尿病57例临床观察

老年人 糖尿 病 系 指 6 5岁 以上 的老年 糖 尿病 患 者 ,
1 0 . 0 8 mmo l / L内或 降低 1 0 ~2 9 ,Hb Al c 在 8 ~
其 中多数属 2 型糖 尿病 。由于老 年人常常合并有 不同程 度 的其他脏器疾 病及机体功能减 退 ,这给老年糖 尿病 的
6 g ,龟版 2 4 g ,桑 螵 蛸 1 0 g 。每 日 1剂 ,早 晚 分 煎 温
服 。8周 为 1疗程 。
据 报道 葛根 、 苍术 、 山药、 山萸 肉均 有 降 糖 作 用 , 而 黄
芪、 丹参 、 赤芍、 丹 皮具 有抗 凝 作 用 , 可有 效 减 轻胰 岛素
3 治 疗 结果
糖 尿病患者 5 7 例 ,取得满意疗 效 。现报道如下 。
1 一 般资 料 选 取 本 院 内分 泌 科 2 0 1 0 ~2 0 1 1年 间治 疗 的 1 1 4
意 义 ,P< 0 . 0 5 。观 察 组 总 有 效 率 9 6 . 4 9 ,对 照 组 7 0 . 1 8 9 / 6 ,两者 比较有统计 学意 义 ( P<0 . 0 5 ) 。提 示 观 察组 患者治疗效果 明显好 于对照组 。详见表 1 、表 2 。
空腹 血糖 ( F B G) ,早 餐 后 2小 时 血 糖 ( P B G)及 糖 化 血红 蛋 白 ( Hb Al c ) 。显 效 :F B G< 7 . 2 8 mmo l / L或
降低 3 0 以上 ,P B G< 8 . 4 mmo l / L或 降 低 3 0 以
抵 抗并 提其 敏感性 , 同时还具 有 改善循 环 的作用 。
5 参 考文 献
[ 1 ] 陆 再 英 ,钟 南 山. 内科 学 [ M] .j E 京 :人 民卫 生 出 版 社 ,

中西医结合治疗43例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43例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酸, 从 而使 脱 氧 尿 苷 酸 不 能 转 变 为脱 氧 嘧 啶 核 苷 酸 , 阻止 D N A合 成 , 干扰 R N A及蛋 白质 合成 。妊 娠 时滋养 细胞 处于 增殖 活跃状态 , 对 甲氨 蝶 呤的抑 制作 用高 度敏感 , 用药后 滋 养细胞 生长受 限, 使 宫外胚胎停止发 育 , 终 被吸收 ; 同时往往 加用米非 司酮 , 其 可与孕 酮竞 争受 体 , 使孕 酮维 持蜕 膜发 育 作用受 到抑制 , 引起 绒 毛组织 及蜕 膜组 织变 性 , 导致 胚囊 坏 死 。近年来 , 逐 步 有采 用 超声 引 导下 的局 部 药 物 注射疗
间, 观察组 患者经治疗 后 1周逐 步下 降 ; 观察 组下 降 至正常 范 围的平 均天数为 ( 1 3 . 2 1- 4 - 2 . 3 5 ) d , 附件包块 完全 吸收天数
为( 3 9 . 2±5 . 1 2 ) d ; 对 照 组 下 降 至正 常 范 围 的 平均 天数 为 ( 1 0 . 3 5±1 . 7 8 ) d , 附件包块完全 吸收天数为 ( 3 5 . 7± 4 . 9 3 ) d ;
更好 。 参 考 文 献
[ 1 ] 喻芳 明, 王璐 , 喻 晴. 剖宫 产术后 瘢痕 部位妊 娠 的诊断 与治疗 中国妇幼保健 , 2 0 1 2 , 2 7 ( 3 ): 4 6 7 - 4 6 9 .
[ 2 ] R o t a s M A, Ha b e r ma n S , L e v g u r M, e t a 1 . C e s a r e a n s e o x e c t o p i c p r e g -
手 术 史 的 女 性 再 次 妊娠 出 现 瘢 痕 部 位 妊 娠 可 导 致 严 重 后 果 , 随 着 孕 周 增 加 可 出 现 子 宫 破 裂 和 出血 , 在 清 官 术 时 还 可 能 出

糖尿病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护理的效果分析

糖尿病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护理的效果分析
( =8 . 5 4,P< 0 . 0 5 ) 。
1 . 1 临床 资料Fra bibliotek随机选 取 2 0 1 0年 5月至 2 0 1 2年 5月收治
表1 两 组 患 者 相 关 指 标 比 较
的 2型糖尿病 患者 1 2 0例 为研究 对象 ,均符合 2型糖 尿病 相关 诊断标 准 ( WH O,1 9 9 9年 ) :① 空腹 血 糖 7 . O m m o l / L 或餐后血 糖 >1 1 . 1 m mo l / L ,且多 次测量 认为 以上结 果 ;②
参考文献
此基 础上 联合 中医护 理。包括 :① 中 医辨 证施 护 :中医护
理 主要特点为根 据不 同 中医病症 进行辨 证施 护 ,对 于 胃热 炽盛患者 ,应 嘱咐患 者控 制饮食 ,避免暴 饮暴 食 ,也 可叮 嘱患者多食用新 鲜水果 蔬菜 以促进 消化 ;对 于肺 热津 伤患
肪代谢紊乱而引起 的主要 以高 血糖为 特征 的慢性 疾病 ,主
患者进行推 拿 ,主要 推侧腰 腹部 ,任脉 ,腹 部等 部位 。为
患者选择合 适 的运动 ,主要 有散 步 ,太极 拳等 ,注意心 情
的调节和劳逸结合 。治疗 及护理 后对 两组患 者血 糖水平 及 护理满意度进行测定和评价 。 1 . 3 统计学分析 应用 S P S S 1 7 . 0进行数据 统计与分析 ,计 量资料 以 ( ±s )表示 ,采用 t 检验 ,计数 资料 以%表 示 , 采用 检验 ,以 P< 0 . 0 5表示差 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空腹 血 糖 7 . O m m o l / L或餐 后 血糖 1 1 . 1 m mo l / L ,且 2 h后 血
糖仍 为 1 1 . 1 m m o l / L 。人选病例 中 ,合并 高血压 3 2例 ,合并 冠 心病 2 4例 。将所有 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 分为观察组及对 照组 ,各 6 O例。其 中 ,观察 组男性 3 5例 ,女性 2 5例 ,年

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治疗措 施 , 同时患者 口服二 甲双胍等 降糖 药物治疗 ; 观 察 组 则在 对 照 组 的 基 础 上 给
予 中药 治 疗 , 1 0天 1个 疗 程 , 治 疗 3个 疗 程 后 通 过 对 比 两组 的 治 疗 疗 效 、 并发症发
标准遵循 AD A糖尿病诊断标准 。①患 者
岁, 平均 5 6岁 ; 病 史 2~8年 。对 所 有 患 者 的 诊 断 完 全 符 合 美 国 糖 尿 病 协 会 ( A D A ) 于 1 9 9 7年 制 定 的 糖 尿 病 诊 断 标 准 ; 将7 6例 患 者 随 机 分 为 两 组 , 对 照 组

要 目的 : 研 究 分 析 中西 医结 合 在 临
空腹血糖 F P G值 ≥7 . 0 m mo  ̄I ( 空腹 即为
患者 至 少 8小 时 之 内 未 摄 人 热 量 ) ; ②
考标准》 : ①痊愈: 患 者接 受 治疗 后 其 体征及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 体重逐渐趋 于
正常化 ; 空腹 血 糖 值 <6 . 6 m mo l / L , 进 食 后尿糖及空 腹尿糖 均显示 为 阴性 。② 效: 治疗后 临床症 状基 本消失 ; 空 腹 血 糖 值降低为 7 . 2 m m o l / L; 2 4小时尿糖定 量与 治疗前 比较下降 幅度 >3 0 %; 进食 后 2小 时血糖值 <8 . 3 m m o V L 。③有 效 : 治疗 后 患者症状 、 体 征改 善较 明显 , 空腹 血糖 值 下降为 8 . 4 m m o  ̄L , 2 4小 时 尿糖 定 量 与 治 疗前 比下 降 1 0 % 一2 9 %; 进 食 后 2小 时 血糖值 <1 0 m m o l / L 。④ 无 效 : 治 疗 3个 疗程后患者 的临床 症状 、 血糖 值 、 尿糖 值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观察及护理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观察及护理研究

摘 要 目的 探 讨 中西 医 结 合 治疗 及 相 关 护 理技 术 在 糖 尿 病 周 围 神 经 病 变 ( P 患者 中 的应 用 效 果 。方 法 D N) 将 10例 糖 尿病 周 围神 经 病 变 患 者 随机 分 为 观 察 组 和对 照 组 , 组 各 6 2 每 O例 , 组 患 者 均 采 用 相 同 的 中西 医 结 合 治 两 疗 加 辨 症 施 护 , 此 基 础 上 , 观 察组 患者 按 不 同 时 期不 同症 状 施 予 不 同 的护 理 方 法 , 两 组 患 者 临 床 治 疗 效 果 进 在 对 对 行 比较 。结 果 观 察 组 患 者 疗 效 、 经 运 动 传 导 速 度 ( 神 MNC 和 感 觉 传 导 速 度 ( NC 明显 优 于 各 发 病 期 的 对 照 V) S V) 组 , 察 组 总 有 效 率 在 9 以 上 , 显优 于对 照 组 ( < o 0 ) 观 O 明 P . 5 。结 论 对 糖 尿 病 周 围神 经 病 变 患 者 的 不 同 时期 不 同
前 降低 1 m, 电图 平均 神 经 传 导速 度 增 快 < ~5c 肌
5m/ ; s无效 : 状 无 改 善 , 走 不 稳 , 反 射 无 变 症 行 腱 化, 神经 传导 速度无 变化或 减慢 。 1 8 统计 学方 法 患 者 临床 治疗 效 果 比较采 用 等 . 级 资料两 样本 比较 的秩 和 检验 、 觉 减退 平 面 和神 感 经传 导速度 的 比较 采用 重 复测 量 资 料 的方 差分 析 。 各参 数值 以( ±s 表 示 , 用 统 计 软件 S S 7 0 ) 采 P S 1.
糖 尿 病 周 围神 经病 变 ( N) 糖 尿病 最 常 见 DP 是
并 发 症 之 一 , 过 5 的 糖 尿 病 患 者 有 糖 尿 病 周 围 超 0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bte n hr clgclrg lt no eli lc ̄ ec rin【JDi ee eisadp amaooia euai fm at su o xusosJ. a ts o me b
M ea . 0 3, 9 3 5 3 0 t 20 2 :3 — 4 . b
o aa fo te da ee oto a d c mpiain ra Ⅲ.Dibts C r, fdt rm h ib tsc nrl n o l t sti c o l a ee ae
dae s Da e s e Ci Pat 0 7 7 :2 - 2 . i t 叨. i t s l rc, 0 ,7 4 0- 6 be b eR n 2 4
[ H r h I . l e i v i it isnt ut o t I y oe[ . i e s 5 i c B G y m c a a l :t o js a u A C a m r J Da t ] s c rbi ' y b n 】 b e
的评 估 T M患者 日内、 e D 日间 、 餐后血 糖的波动 变化 , 其显示 的血糖 参数 如 S B 、 O D、G D G M D P S等应成 为评价 TD 患者血 糖控 制是否 2M
达标 的重要参数 。因此 ,2 M患者的血糖监测及干预治疗均应 针对 T D 全天血糖谱 。而且通过 C M 在 临床 的应用 , G S 糖尿病患 者可 以直观 的看 到 自己一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糖的变化 , 认识 到饮食 、 运动 、 药物等 因素对血糖 的影 响, 医生 可以针对性地制定治疗方案 , 而更快 、 从 更好 地控制好 患者的血糖 , 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 发展。
e i p t ed t n o a dcm l ao s r [ . i t ,9 5 4 : rt o a yi t i e s ot l n o pi tn a J Da e s 19 ,4 n h nh a ec r b c i tl ] b e i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眼底病变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眼底病变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眼底病变的疗效观察糖尿病是一种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人口的增加,糖尿病患者数量逐年增加,并且糖尿病眼底病变作为其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不良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眼底病变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本文将对其疗效进行观察和探讨。

糖尿病眼底病变是由于长期高血糖引起的视网膜血管损伤所致的。

在西医治疗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激光治疗、晶体切割术和玻璃体切割术等。

而中医则多采用针灸、中药汤剂以及中药贴敷等治疗手段。

针灸作为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在治疗糖尿病眼底病变中也显示出了其独特的疗效。

研究表明,针灸可以增加视网膜和脑组织的血流量,从而改善视网膜血管的供血情况,减轻眼底病变。

此外,针灸还可以调节患者的内分泌系统,降低血糖水平,减轻糖尿病对眼部血管的损害,有效延缓病情的进展。

与针灸相比,中药的治疗方法更加复杂。

中药常用的方剂有丹参、柴胡、山药、茯苓等。

这些药物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滋阴降火等功效,经过一段时间的服用,患者的症状明显减轻。

一些研究还表明,某些中药可以通过抑制糖尿病病理过程中的细胞凋亡、氧化应激等机制来保护视网膜,从而达到治疗眼底病变的效果。

除了针灸和中药治疗外,中医还常常采用中药贴敷等方法。

中药贴敷是指将选用的中药配伍煎煮后敷于患者患处的治疗方法,通过直接在患处施用中药,可以提高中药的吸收率,增强局部疗效。

一些中药贴敷可以直接作用于眼部,通过热疗的效果,缓解局部血管扩张,减轻眼底病变。

然而,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眼底病变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中医药疗法的疗效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显现,与西医方法相比,疗效更为缓慢。

此外,中西医结合治疗还面临着缺乏标准化治疗方案、治疗效果评估标准不统一等问题。

尤其是针对不同病情、症状的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的选择和调整也是个难题。

总的来说,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眼底病变具有一定的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38例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38例疗效观察

活血化瘀等 中药治疗收 到满意 的疗 效 。并先 以 口服降糖
多食善饥 、 、 、 频数等症状 , 乏力 消瘦 小便 形成典型“ 三多一
少” 症状( 多尿 、 多饮 、 多食及 消瘦 ) 。2型糖尿 病肥胖 或超 重者多, 症状相对较轻 , 发病后有的也会 出现体质量减轻 。
14 治 疗 方 法 .
阻、 血瘀 阻络是 其主 要 的病理 产 物 , 明显 的相关 性 , 有
12 诊断标 准… 参照 19 世界卫 生组织 ( O) . 99年 WH 专
家委员会公布 糖尿 病 的诊 断标 准 。糖 尿病 诊 断标 准 ( 成 人 )糖尿病症状加任意时血糖 ( I ) 1 1 m l ; : R G ≥1 . m o L 或空 /
情轻重方面 比较差 异均 无统计 学意 义 (P >0 0 )具 有 .5 ,
可 比性 。
糖尿病属 中医 学 消渴范 畴。 内因为 素 体阴 亏 , 禀赋 不足 ; 外因主要为饮食不节 , 过食 肥甘 , 志失调 , 情 劳欲过
度 , 耗阴精等 。以上 可导 致 阴津亏 耗 , 热偏 盛 ; 损 燥 阴虚 为本 , 燥热 为标 。导 致 气 阴两伤 , 阳俱 虚 , J 阴 而痰 浊瘀
14 1 对照组 ..
饮食 控制 , 餐后运 动加 口服 降糖药 。西
药格华止( 中美上海施贵宝 制药有 限公 司 , 号 :7 17 , 批 0 102
批准文号 : 国药准 字 磁加 230 0 5g 每 E 2次 口服 ; 37 ) . , t 格
列齐特 ( 京 京 丰制 药有 限公 司, 准 文 号 : 药准 字 北 批 国
【 关键词】 糖尿病; 中西医结合疗法
890 ) 30 1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60例临床疗效观察论文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60例临床疗效观察论文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60例临床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8-0370-01【摘要】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可行性。

方法:将入住我院的60例确诊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30例患者给予糖尿病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30例患者在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内服及外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进行糖尿病常规西医治疗:给予糖尿病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应用胰岛素、二甲双胍、达美康等药物,制订合理降糖方案,将空腹血糖控制在6.0mmol/l以下,餐后2h血糖控制在9.0mmol/l以下,限制患者足部活动,抬高患肢以利于下肢血液循环;进行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抗感染等糖尿病足专科特殊治疗,同时治疗其他基础疾病严格控制血脂、血压。

治疗组:在给予对照组糖尿病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具有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清热解毒的自拟方,处方如下:金银花、玄参、地龙、知母、赤芍、丹参、川牛膝、当归尾、黄芪、甘草、天花粉,常规服用。

加减:体衰创面愈合缓慢加生熟地、人参;痛剧加没药、乳香等。

外洗方:黄柏、黄连、红花、桂枝,五灵脂、当归、甘草,乳香。

方法:煎汁浸泡双足,水温控制在39℃~41℃间。

每次30分钟左右,每日浸泡2次。

特别注意,感染发展期及坏疽期禁用。

1.3 疗效标准:疗效判定标准[3]:治愈:肢体症状消失,溃疡疮面完全愈合,恢复行走能力,神经传导速度显著加快。

显效:肢体症状显著改善,溃疡疮面缩小2/3以上,神经传导速度有所改善。

有效:肢体症状减轻,溃疡疮面缩小1/3以上,神经传导速度部分改善。

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溃疡未愈,坏疽发展,神经传导速度无改变。

1.4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a=0.05,以p对照组(73.3%),可知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疗效高于单纯的西医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探讨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102例应用,通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指标的观察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较纯西医治疗糖尿病疗效显著,同时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糖尿病;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214-01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由多种因素作用引起,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它是一种终身性疾病,临床主要特征表现为高血糖,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效果不佳,常常会引起神经病变、肾脏病变等各种并发症,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临床上对糖尿病的治疗原则主要是降低血糖和控制并发症的发生,笔者通过临床治疗观察发现在西医治疗糖尿病的基础上结合中医疗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高血糖的状况和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遂选取2011年4月-2012年2月来我院治疗糖尿病的患者102例进行了临床治疗和护理,现将疗效观察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筛选2011年4月-2012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02例,其中男58例,女44例,年龄在39~67岁之间,平均年龄(53.5±4.5)岁,病程在2~10年,平均病程(7.6±3.5)年。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51例,对照组5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相比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

所有患者均经各项检查,依照病症确诊糖尿病,实验前确保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1.2 方法:实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其中西医方法为:每日三次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片,剂量为0.5g/次,病情严重者需给予胰岛素外源补偿处理;中医辩证治疗方法为:对于燥热伤肺用生石膏30克,黄芩10克,地骨皮、生知母各15克,天门冬、麦门冬、天花粉、粳米各20克,生甘草8克,水煎服,每日1剂;对于肾阴虚阳亢用生地、山药各20克,五味子、麦门冬、葛根各10克,蛤粉、海浮石各12克,花粉15克,鸡内金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当出现糖尿病口渴时,用西瓜皮、冬瓜皮各15克,天花粉12克水煎服,每日两次。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观察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发生在四肢的缺血性感染性疾病,是糖尿病重要并发症之一,属中医脱疽范畴。

是糖尿病发展的一个严重阶段,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对该病目前西医尚无特殊的西药治疗,我院在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糖尿病足114例患者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114例均系住院病人,均符合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建议标准,其中男性63例,平均年龄52.4岁,女性51例,平均年龄59.2岁,病程1-25年不等,平均病程4.2年,入院时血糖7-13mmol/L 28例,13-17mmol/L 65例,17-25mmol/L 21例,并发高血压者24例,并发冠心病者22例,并发脑梗塞者21例,眼底病变者16例。

按中华全国医学会脉管炎专业委员会1990年制定的脉管炎中医诊断分型:属脉络瘀热型27例,热毒蕴结型56例,气血亏虚型31例。

2 治疗方法2.1控制糖尿病运用饮食疗法,主食定量,副食饱餐,加强营养。

2.2西医治疗采用科学运动及情志调理,口服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接近正常水平,即:空腹血糖<8.0mmol/L,餐后血糖<11.1mmol/L,改善循环和微循环,改善末梢神经功能障碍,抗感染以及局部的分级处理。

2.3中医辩证治疗2.3.1脉络瘀热证(27例)主症:患肢麻木酸胀,烧浊疼痛,遇热痛甚,遇冷痛缓,夜间加剧,皮肤色红干燥,脱屑,光薄或皱裂,趾甲增厚变形,肌肉萎缩,口干多饮,患肢中小动脉搏动减弱还消失,舌质红,苔黄,脉细数。

治疗:滋阴清热,活血化瘀。

2.3.2热毒蕴结证(56例)主症:患部皮肤紫黑溃破,脓水恶臭,腐肉不鲜,发展迅速,疼痛难忍或疼痛消失,腐肉深至筋骨,甚者伴有发热,口渴喜冷饮,患肢动脉减弱或消失,舌质红降有裂纹,苔黄燥或黄腻,脉弦细或细数。

治疗: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观察 治疗 组 (O )对 照 组 (8例 ) 疗 前 后 病 情 恢 复 情 况 。结 果 : 3例 、 2 治 治疗 组 疗 效 明显 优 于 对 照 组 ( P<00 ) 结 论 : 西 医结 合 方 . 。 5 中
法治疗糖尿病足疗效显著 , 具有使用方便 、 全可靠等优点 。 且 安 [ 键词] 糖尿病足/ 发症 ; 关 并 中西 医结 合 疗 法 ; 药 口服 ; 中 中药 外 敷
[ 稿 日期 :0 1 0 —3 收 21 — 3 1
编校 : 字 ] 杨
中西 医结合 治 疗 糖 尿 病 足 的疗 效 观 察
张 友 杰 ( 西 省 商 洛 市 中 心 医院 内二 科 , 西 陕 陕
[ 摘
商洛
760 ) 240
要 ] 目的 : 观察 在 常 规 治 疗糖 尿病 足基 础上 加 用 桃 红 四 物 汤 加 减 口服 、 意 金 黄 散 外 敷 的 临 床 疗 效 对 比 。方 法 : 别 如 分
金银 花 1 炒 栀 子 1 蒲 公 英 1 g溃 疡 日久 不 收 口者 加 黄 5 5 5 ; 芪 3 太 子 参 1 g 白术 1 ; 多 者 加 黄 芩 1 、 柏 1 、 0 5 、 5g 脓 0g黄 0g
穿 山 甲 1 。 1 ,, 煎 早 、 分 服 。局 部 换 药 : 据 溃 疡 的 0g 剂 d 水 晚 根 深 度 、 积 大 小 、 出 多 少 及 是 否合 并 感 染 来 决 定 换 药 的 次 数 面 渗
[] 章 功 杰 . 砷 酸 间 接 失 活 效 果 观 察 [ ] 华 西 口腔 医 学 1 亚 J.
杂 志 ,9 8 1 ( ) 1 4 19 ,6 2 :8 . [ ] 宋 晓 陵 .口腔组 织病 理 学 [ . 京 : 民 卫 生 出版 社 , 2 M] 北 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 合征 , 中 医学 属 于 “ 渴 ” 畴 。多 由 于 素 体 阴 在 消 范 虚、 五脏 柔弱 , 因 情 志 失 调 、 食 不 节 、 伤 过 度 所 复 饮 劳 致 。我们 对近 一年来 收 治 的 6 0例 糖尿病 患 者 , 取 降 采 糖 、 阴清热 、 养 活血 化瘀 等治 疗 , 同时 , 给予 中西 医结 合
d i1 3 6 /.sn 1 0 —9 4 2 1 . 0 1 5 o:0. 9 9 j i . 0 38 1 . 0 0 1 . 2 s 文 章 编 号 :0 38 4( 01 一0 1 2 -2 1 0 —91 2 0) 1 -9 70
糖 尿病是 由遗 传和 环境 因素 相互 作用 引起 的临 床
光 明中医 21 0 0年 l 0月 第 2 5卷 第 1 0期
C GMCM O tb r 0 0 Vo 2 . 0 J co e 1 . 1 5 1 2
・1 2 ・ 97
中西 医 结 合 护 理 糖 尿 病 疗 效 观 察
马 小 彩 河 南 省 温 县 中 医 院 ( 县 4 4 5 ) 温 5 8 0 摘要 : 观察 中西医结合护理糖尿病 的疗 效。方法 对 6 例 糖尿病 患者采用 中西 医结合护 理进行观 察。结果 疗效 明 目的 O 显优 于单纯西医护理患者。结论 中西 医结合护理糖尿病是 目 前较为理想 的方 法。 关键词 : 糖尿病 ; 消渴; 辨证施护 ; 中西医结合护理学
2 3 下消 . 此 证 可 见 尿 频 量 多 , 干 舌 燥 , 渴 而 多 口 或
本组 6 0例 病 人 中 , 3 男 2例 , 2 女 8例 ; 龄 最 大 7 年 8 岁, 小 3 最 6岁 。 均 按 WHO 糖 尿 病 诊 断 标 准 为 2型 糖 尿病 。
2 辨 证 施 护
饮 食要 严格 按 照规定 进食 , 可另行 加食 , 不 饥饿 时可适 当进 一些具 有 降糖 止 渴作 用 的食 物 , 猪胰 、 瓜 、 如 苦 黄 瓜 等 。皮肤 干燥 发痒 者避 免抓 破 , , 生疖疮 及 时处理 。药 膳宜用 发 芡 实 生地粥 , 以补 肾养 阴。严密 观察病 情 变化 , 出现 如 头痛 、 头晕 、 恶心 呕 吐 , 呼气 有 烂 苹 果 味 时应 考 虑 酸 中 毒, “ 如 三多 症状 ” 严重 , 大骨 枯 槁 , 肉陷下 多 属危 并 大 候 , 发现 患者神情 淡 漠 , 如 或烦 躁 异 常 , 寐 或 言语 错 不 乱 , 能是 昏迷 的先兆 , 可 应加 强观 察 , 好 急救药 品 。 备
3 1 适度 运动 除 有严 重并 发症需 卧床 休息 外 , 般 . 一
病 人可参 加适 度运 动 , 餐后 1~15小时再 活动 是 降低 .
血 糖 的最 佳 时间 , 肥 胖病 人 减 轻 体 重有 利 。 注意 个 对 人卫 生 , 勤更换 衣裤 , 防止外 阴与泌 尿 系感染 。
精 神刺 激 , 持情 绪稳 定 , 强治 病信 心 。严格 控制 饮 保 增
食, 按病 情定 时定 量 , 以蔬 菜 、 制 品 、 肉、 类 为 主 豆 瘦 蛋
食, 多食 猪 胰 、 药 、 山 洋葱 、 苦瓜 、 瓜 、 带 等食 物 , 南 海 禁
用 糖类 、 烟酒 、 辛辣 肥甘 之 品 , 口干舌燥 者 , 可给 鲜芦 根 或 天花 粉煎水 代茶 饮 , 生津 止 渴 。药 膳 可 用 苦 瓜 蚌 以
忍 时 , 添加 南瓜 、 瓜 、 红 柿 、 菜 、 耳 等 , 可 黄 西 菠 木 口渴 甚
者 给予 山药 、 冬煎 水 代茶饮 以养 阴增 液 , 便于 结者 麦 大
可 多食萝 卜、 笋 、 笋以清 胃热 , 可 给麻仁 丸 、 竹 青 也 蜂蜜 水 润肠通 便 。药膳 宜 用 山药 粥 、 瓜 粥 并 可 常用 鲜 菠 南 菜 根 、 内金 水煎 服 , 鸡 以润燥养 胃。
护理 , 效满 意 , 道 如 下 。 收 报
1 一 般 资 料
火 , 阴增液 。此证 尤 其要做 好饮 食调 护 , 吃含 糖高 养 不 的食 品 , 吃 含 脂 肪 和 淀 粉 的食 品 , 食 杂 粮 ( 麦 少 多 荞 面、 燕麦 面 、 豆面 ) 蔬菜 , 以一 定 量 的优 质 蛋 白食 物 、 配 如瘦肉、 牛奶 、 鸡蛋 等 。中 消患 者 多 食 善饥 , 当饥 饿 难
饮, 五心烦 热 , 昏乏 力 , 膝 酸软 , 头 腰 舌质 红 , 沉 细 而 脉
2 1 上消 .
证 见 烦 渴 多 饮 , 干 舌 燥 , 频 量 多 , 边 口 尿 舌
数, 治则应 滋 阴 补 肾 , 津 清 热 。此 证 患 者 宜 卧 床 休 生 息 , 量减 少活 动 , 室 宜安 静 , 线 柔 和 , 气 新鲜 。 尽 病 光 空
3 一 般 护 理
尖红 , 薄 黄 , 洪 数 。治 则 为 清 热 润 肺 、 津 止 渴 。 苔 脉 生 此证 要做好 情 志护 理 。糖 尿 病 病 程长 , 部分 人 因病 大 出现 焦虑 和忧伤 , 七情 过极 可致 人体 气血 紊乱 , 气郁 日
久 便 能 化 火 , 伤 体 液 而 加 重 病 情 。 医 学 研 究 的 结 果 灼
也证 实 , 心理 因素影 响糖尿 病 的物质 基础 是 肾上腺 素 , 情绪 不稳定 、 脾气 暴躁 的患 者 , 血 液 中的 肾上腺 素含 其
量较 高 , 肾上腺 素不仅 可 以使血 糖 升高 , 会使 血小 板 还
功 能亢 进 , 成小 血管 栓塞 而诱 发并 发症 。 因此 , 关 造 要 心体贴 病人 , 除患者 的急 躁易 怒情 绪 , 免各 种不 良 消 避
32 防止 足坏 疽 . 要 每 天 用 温水 泡 足 , 穿 宽 松 、 宜 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