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液的理化特性

合集下载

氢氧化钠理化性质及危害特性表

氢氧化钠理化性质及危害特性表

氢氧化钠理化性质及危害特性表标识中文名氢氧化钠英文名称sodium hydroxide 其他中文名称烧碱、苛性碱CAS号1310-73-2 分子式NaOH 相对分子质量40.01理化性质外观与性状无色至青白色棒状、片状、粒状、固块或液体熔点(℃)34.6 沸点(℃)1390饱和蒸汽压(kPa)0.13(739℃)相对密度 2.12(水=1)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和甘油危险特性燃烧性不燃危险特性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

遇潮时对铝、锌和锡有腐蚀性,并放出易燃易爆的氢气。

本品不会燃烧,遇水和水蒸气大量放热,形成腐蚀性溶液。

具有强腐蚀性。

毒理学简介职业接触限值MAC:2mg/m³侵入途径由呼吸道、消化道、皮肤侵入急性毒性LD50:40 mg/kg(小鼠腹腔),500 mg/kg(兔经口)LC50:1350 mg/kg(兔子)IDLH 10mg/m3中毒机理具有腐蚀和刺激作用,皮肤接触高浓度本品,特别是潮湿皮肤,能引起严重灼伤。

特别要注意本品对眼的损害,动物实验资料表明,本品溶液稀释到0.02%也能损伤兔的角膜上皮,滴入5%~25%的溶液,可使兔眼角膜上皮很快凝固,出现白斑,其边缘有广泛性出血和水肿。

若用较低浓度(等渗溶液),角膜可见云雾。

结膜囊内出现胶状物质,3min后,角膜内皮脱落,15min后,角膜呈云雾状和水肿。

结膜水肿也明显,5h内角膜上皮脱落。

大鼠暴露在40%、直径小于1μm的本品气溶胶环境中,每周2次,每次20min,10只大鼠死亡2只。

病理可见肺泡间隔扩大、肺气肿、支气管溃疡和淋巴组织增生。

临床表现(1)吸入后,可引起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高浓度时,可导致水肿。

(2)误服后,口腔和咽部有烧灼感、面色苍白、恶心、呕吐、腹痛,严重者可致胃肠道穿孔。

(3)皮肤接触后可发生灼伤。

创面家疲软而苍白,由于碱液可继续侵入深部组织,创面可向周围扩展和加深。

(4)本品溅入眼内,可引起结膜充血、水肿、角膜上皮片状脱落,严重时角膜溃疡,甚至穿孔,并可导致眼球萎缩。

氯化氢及盐酸理化性质及危害特性表

氯化氢及盐酸理化性质及危害特性表

氯化氢及盐酸理化性质及危害特性表标识中文名氯化氢及盐酸 英文名称 hydrogen chloride and hydrochloric acid其他中文名称 氢氯酸,焊锡药水,盐镪水CAS 号 7647-01-0 分子式 HCl 相对分子质量 36.47 理化性质外观与性状无色或微黄色发烟液体,在空气中呈白色的烟雾,有刺算的酸味熔点:℃ -114.8(纯) 沸点:℃108.6(20%)饱和蒸汽压 30.66kPa (21℃)相对密度 (水=1)1.2 溶解性 与水混溶,溶于碱液危险特性燃烧性 不燃闪点(℃)无意义危险特性 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放出氢气。

与碱发生中和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

具有强腐蚀性。

毒理学简介职业接触限值 MAC :7.5mg/m³侵入途径主要经呼吸道吸入,也可经皮肤及消化道进入人体 急性毒性LD 50:900mg/kg (兔经口)LC 50:3124ppm ,1h (小鼠吸入) IDLH 50ppm中毒机理氯化氢气体或盐酸烟雾刺激性强,能严重刺激眼睛和呼吸道黏膜,引起炎性水肿、充血和坏死。

在高浓度氯化氢作用下,动物尸检可发现的水肿及出血。

与皮肤接触,能引起腐蚀性的灼伤。

长期接触,引起慢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及牙齿酸蚀症等。

盐酸属强酸,可使蛋自质凝固,造成凝固性坏死。

其病理变化是局部组织充血、水肿、坏死和溃疡。

严重时可引起受损器官的穿孔、瘢痕形成、狭窄及畸形 。

临床表现接触盐酸蒸气或烟雾可引起急性中毒。

轻症者出现眼结膜炎、鼻及口腔黏膜有烧灼感、鼻衂、牙龈出血、气管炎及支气管炎等症状和体征。

重症者出现呼吸及脉搏加快、咳嗽胸闷加重、肺部可闻及干湿啰音等肺水肿征象。

较高浓度吸入时,可引起喉痉挛或喉水肿,甚至导致窒息。

误服盐酸后,口腔、咽部、胸骨后和腹部发生剧烈的灼热性疼痛和灼伤。

重症者可发生胃穿孔、腹膜炎、声嘶和吞咽困难以及便秘、腹泻等。

皮肤受氯化氢气体或盐酸烟雾污染后,可发生皮炎,若接触盐酸液体,可造成化学性皮肤灼伤。

液氯理化性质一览表

液氯理化性质一览表
液氯冲入眼内:用大量清水,直至将眼内氯气冲尽,再到医院处理,冲洗时间25分钟以上。
液氯冻伤处理:冻伤部位用大量水冲洗(至少15分钟),在24小时内,患部可涂药膏,并用清洁纱布包扎。
吸氯的急救
1)吸氯急救.当事故现场有吸氯者,抢救人员应佩带防毒面具迅速将其转移到无氯气污染区,静卧,将吸氯者的衣领,纽扣及裤带松开,使其呼吸畅通。如衣服上吸附了氯气,为防止第二次污染,应及时给予更换衣服,更衣时防止着凉。
2)轻度吸氯者,可将其送医院治疗,必要时可输氧。
3)对呼吸停止者,应实施人工呼吸,并送医院,途中仍应实施人工呼吸。
溶解性:
易溶于水、碱液
临界温度(℃):
144
临界压力(MPa):
7.71
危险性类别
第2.3类有毒气体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
本品不会燃烧,但可助燃。
火灾危险类别:
乙类
闪点(℃):
--
自燃温度(℃):
--
爆炸下限(V%):
--
爆炸上限(V%):
--
危险特性:
在日光下与易燃气体混合时会发生燃烧爆炸。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强氧化剂。与水反应,生成有毒的次氯酸。与可燃物质、还原剂及某些物质接触剧烈反应。与汽油和石油产品、氨、醚、松节油、醇类、乙炔、二硫化碳、氢气、无水氨、微细颗粒的金属、碳氢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及磷接触会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毒性危害
接触限值:
中国MAC:1mg/m3;苏联MAC:1mg/m3
侵入途径:
吸入
毒性:
属高毒类。LC50:293ppm 1小时(大鼠吸入)
健康危害:
对眼、呼吸系统粘膜有刺激作用。可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反射性心跳骤停。急性中毒:轻度者出现粘膜刺激症状:眼红、流泪、咳嗽,肺部无特殊所见;中度者出现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表现,病人胸痛,头痛、恶心、较重干咳、呼吸及脉搏增快,可有轻度紫绀等;重度者出现肺水肿,可发生昏迷和休克。有时发生喉头痉挛和水肿。造成窒息。还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发生呼吸骤停死亡。慢性中毒: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和肺水肿;可引起职业性痤疮及牙齿酸蚀症。

氢氧化钠理化性质及危害特性表

氢氧化钠理化性质及危害特性表

氢氧化钠理化性质及危害特性表标识中文名氢氧化钠英文名称sodium hydroxide 其他中文名称烧碱、苛性碱CAS号1310-73-2 分子式NaOH 相对分子质量40.01理化性质外观与性状无色至青白色棒状、片状、粒状、固块或液体熔点(℃)34.6 沸点(℃)1390饱和蒸汽压(kPa)0.13(739℃)相对密度 2.12(水=1)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和甘油危险特性燃烧性不燃危险特性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

遇潮时对铝、锌和锡有腐蚀性,并放出易燃易爆的氢气。

本品不会燃烧,遇水和水蒸气大量放热,形成腐蚀性溶液。

具有强腐蚀性。

毒理学简介职业接触限值MAC:2mg/m³侵入途径由呼吸道、消化道、皮肤侵入急性毒性LD50:40 mg/kg(小鼠腹腔),500 mg/kg(兔经口)LC50:1350 mg/kg(兔子)IDLH 10mg/m3中毒机理具有腐蚀和刺激作用,皮肤接触高浓度本品,特别是潮湿皮肤,能引起严重灼伤。

特别要注意本品对眼的损害,动物实验资料表明,本品溶液稀释到0.02%也能损伤兔的角膜上皮,滴入5%~25%的溶液,可使兔眼角膜上皮很快凝固,出现白斑,其边缘有广泛性出血和水肿。

若用较低浓度(等渗溶液),角膜可见云雾。

结膜囊内出现胶状物质,3min后,角膜内皮脱落,15min后,角膜呈云雾状和水肿。

结膜水肿也明显,5h内角膜上皮脱落。

大鼠暴露在40%、直径小于1μm的本品气溶胶环境中,每周2次,每次20min,10只大鼠死亡2只。

病理可见肺泡间隔扩大、肺气肿、支气管溃疡和淋巴组织增生。

临床表现(1)吸入后,可引起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高浓度时,可导致水肿。

(2)误服后,口腔和咽部有烧灼感、面色苍白、恶心、呕吐、腹痛,严重者可致胃肠道穿孔。

(3)皮肤接触后可发生灼伤。

创面家疲软而苍白,由于碱液可继续侵入深部组织,创面可向周围扩展和加深。

(4)本品溅入眼内,可引起结膜充血、水肿、角膜上皮片状脱落,严重时角膜溃疡,甚至穿孔,并可导致眼球萎缩。

碳酸钠(纯碱) 职业病危害风险告知卡

碳酸钠(纯碱) 职业病危害风险告知卡

戴防护镜
四、防护措施

密 闭 作 业 , 注 意 防 尘 ,局 部 抽 风 排 毒 , 佩 戴 防 毒 面 罩 。 工 作 场 所 禁 止 饮 食 、 吸 烟 。
穿防护服
戴防护手套
戴防尘口罩
标准限值:PC-TWA3mg/m³,PC-STEL6mg/m³
注意通风
24小时举报电话:XXXXXXX 职业卫生咨询电话:XXXXXXX
1碱液引起眼灼伤的特别是角膜和眶内组织损伤。高浓度碱液溅入眼内,可在数分钟内,使整个角膜表面出现凝固性坏死和结膜坏死,迅速导致视力 丧失,若碱液浓度较稀,当时症状较轻,但角膜浸润在以后几天出现,临床上要注意这种迟发性的眼部损害。 2碱液对眼及皮肤灼伤,应强调现场及时自救与互救。一旦发生即刻用流动清水彻底冲洗(15min以上)。皮肤灼伤按烧伤原则处理。眼灼伤在彻底 清水冲洗后,有人主张再用2%硼硫水,多次大量冲洗现场,急救处理后即送眼科门诊进一步治疗,球结膜下注射维生素C,适量用皮质激素及抗生素 。 3眼剧烈疼痛,可用5%狄卡因黏膜麻醉剂滴眼。由于眼结膜和角膜表现的溃疡面易粘连,在结膜穹隆内涂敷抗生素油膏。眼组织大量坏死应及早手术 治疗,宜在灼伤后4〜8h内进行。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
工作场所存在碳酸钠(纯碱),对身体有损害,请注意防护
一、健康危害
二、理化特性
碳酸钠(纯碱)
SodiumCarbonate
危害因素分类:化学因素类。 侵入途径:可经呼吸道吸入、经黏膜进入机体。 健康危害:呼吸道吸入碳酸钠粉粒可引起呼吸道刺激症状。眼接触其粉粒或溶液,轻者出现眼结 膜炎,重者可引起眼组织灼伤和坏死。皮肤接触可引起皮炎,潮湿皮肤接触,灼伤程度加重。浓 溶 液 可 引 起 重 度 皮 肤 灼 伤 。 浓 度低 于 1%〜5%的溶液,未 见 有皮 炎 发生 。 个别 操 作工 手 上可 见 “鸟眼型”的皮肤溃疡,停止接触,很快好转。 危害后果:职业性皮肤灼伤。

碱液安全技术说明书

碱液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化学品名称:氢氧化钠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液体氢氧化钠化学品英文名称:sodiun hydroxide中文名称2:烧碱英文名称2:Caustic soda生产企业中文名称:生产企业英文名称:企业地址:邮编:传真号码:企业应急电话:电子邮件:技术说明书编码:生效日期:2009.8.22国家应急电话:120,119,110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氢氧化钠分子式:NaOH 分子量:40.01含量:液碱≥29% CAS No. :1310-73-2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8.2类碱性腐蚀品侵入途径:由呼吸道、消化道、皮肤侵入健康危害:本品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

粉尘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环境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

遇潮时对铝、锌和锡有腐蚀性,并放出易燃易爆的氢气。

本品不会燃烧, 遇水和水蒸气大量放热, 形成腐蚀性溶液。

具有强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可能产生有害的毒性烟雾。

灭火方法:用水、砂土扑救,但须防止物品遇水产生飞溅,造成灼伤。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员个体防护穿防酸碱工作服、戴耐酸碱手套。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酸碱工作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小量泄漏: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

液氯理化性质一览表

液氯理化性质一览表
泄漏处置: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直至气体散尽,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厂商特别荐的化学防护服(完全隔离)。避免与乙炔、松节油、乙醚、氨等物质接触。切断气源,喷雾状水稀释、溶解,然后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如有可能,用管道将泄漏物导至还原剂(酸式硫酸钠或酸式碳酸钠)溶液。也可以将漏气钢瓶置于石灰乳液中。漏气容器不能再用,且要经过技术处理以清除可能剩下的气体。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处灭火。切断气源。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
储运注意事项:
不燃有毒压缩气体。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仓温不宜超过30℃。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易燃、可燃物,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不可混储混运。液氯储存区要建低于自然地面的围堤。验收时要注意品名,注意验瓶日期,先进仓的先发用。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运输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溶解性:
易溶于水、碱液
临界温度(℃):
144
临界压力(MPa):
7.71
危险性类别
第2.3类 有毒气体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
本品不会燃烧,但可助燃。
火灾危险类别:
乙类
闪点(℃):
--
自燃温度(℃):
--
爆炸下限(V%):
--
爆炸上限(V%):
--
危险特性:
在日光下与易燃气体混合时会发生燃烧爆炸。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强氧化剂。与水反应,生成有毒的次氯酸。与可燃物质、还原剂及某些物质接触剧烈反应。与汽油和石油产品、氨、醚、松节油、醇类、乙炔、二硫化碳、氢气、无水氨、微细颗粒的金属、碳氢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及磷接触会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化学品安全特性数据(MSDS)

化学品安全特性数据(MSDS)

化学物质安全数据表1、盐酸(HCL)【理化性状】无色或微黄色发烟液体,有刺鼻的酸味。

与水混溶,溶于碱液。

【毒性及燃爆性】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放出氢气。

遇氰化物能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

与碱发生中合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

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个人防护】密闭操作,注意通风。

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

可能接触其蒸气或烟雾时,必须佩带防毒面具或供气式头盔。

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穿工作服、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橡皮手套。

工作后,淋浴更衣。

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再用。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储存、运输及使用】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处。

应与碱类、金属粉末、卤素(氟、氯、溴)、易燃、可燃物等分开存放。

不可混储混运。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人防护。

运输按规定路线行驶。

【应急处理】皮肤接触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

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

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0分钟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

吸入时应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呼吸困难时给输氧。

给予2-4%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

就医。

误服者立即漱口,给牛奶、蛋清、植物油等口服,不可催吐。

立即就医。

2、硫酸(H2SO4)【理化性状】无色油状腐蚀性液体,有强烈的吸湿性。

密度:1.8,熔点10.4℃,沸点:280℃。

【毒性及爆炸性】属中等毒类。

对皮肤粘膜具有很强的腐蚀性。

最高容许浓度:2 mg/m3。

长期接触硫酸雾者,可有鼻粘膜萎缩伴有嗅觉减退或消失、慢性支气管炎和牙齿酸蚀等症状。

本品虽不燃,但很多反应却会起火或爆炸,如与金属会产生可燃性气体,与水混合会大量放热。

本品为强氧化剂,与可燃性、还原性物质激烈反应。

【个人防护】工作环境中硝酸气雾超过暴露限值时应佩戴有黄色色标滤毒盒(罐)的防毒面具。

防酸型防毒口罩,带化学防溅眼镜戴橡胶手套,穿防酸工作服和胶鞋。

【储存、运输及使用】与可燃性和还原性及强碱物质分开。

十六种常见危险化学品理化特性

十六种常见危险化学品理化特性

目录
目录 (1)
表1涉及化学品目录 (2)
表2 丙酮物质特性表 (3)
表3 盐酸物质特性表 (4)
表4 硫酸物质特性表 (5)
表5 过氧化氢物质特性表 (6)
表6 次氯酸钠物质特性表 (7)
表7 1,1-二氯-1-氟乙烷的特性 (8)
表8 聚乙二醇物质特性表(以PEG200为例) (9)
表9 乙二酸(草酸)物质特性表 (10)
表10 亚硫酸氢钠物质特性表 (11)
表11 氢氧化钠物质特性表 (12)
表12 聚合氯化铝物质特性表 (13)
表13 FR-110 物质特性表 (14)
表14 L-1110物质特性表 (15)
表15 CF-5物质特性表 (16)
表16 表面活性剂物质特性表 (17)
根据《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45号),盐酸、硫酸和丙酮属于第三类易制毒化学品,是可以用于制毒的化学配剂。

表1涉及化学品目录
表2 丙酮物质特性表
表5 过氧化氢物质特性表
表6 次氯酸钠物质特性表
表7 1,1-二氯-1-氟乙烷的特性
表8 聚乙二醇物质特性表(以PEG200为例)
表9 乙二酸(草酸)物质特性表
表10 亚硫酸氢钠物质特性表
表11 氢氧化钠物质特性表
表12 聚合氯化铝物质特性表
表13 FR-110 物质特性表
表14 L-1110物质特性表
表15 CF-5物质特性表
表16 表面活性剂物质特性表。

表--氯化氢、氢氧化钠、氯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表--氯化氢、氢氧化钠、氯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必须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必要时,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橡胶耐酸碱服 手防护: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场所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饭前要洗手。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理化特性
含量:工业品一级≥99.5%;二级≥99.0%外观与性状:白色不透明固体,易潮解
急救方法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
不燃
燃烧分解物
氯化氢。
UN编号:1495
分子式:NaClO3
分子量:106.45
CAS号:7775-09-9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无色无臭结晶,味咸而凉,有潮解性。
熔点(℃)
248~261
相对密度(水=1)
2.49
沸点(℃)
分解
饱和蒸气压(kPa)
/
溶解性
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
毒性及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毒性
LD50:1200mg/kg(大鼠经口)。
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本品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粉尘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环境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氯碱危化品资料

氯碱危化品资料

氯碱事业部危化品一、氯气1、理化特性氯(氯气)属有毒气体,外观为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

本品略溶于水,易溶于碱液,遇水时有腐蚀性。

本品不会燃烧,但它是一种强氧化剂,可助燃。

它几乎对金属和非金属都有腐蚀作用。

本品主要用于漂白和消毒,制造氯化合物、盐酸、聚氯乙烯等。

2、对人体的危害本品侵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是吸入。

它对眼、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

急性中毒:轻度者有流泪、咳嗽、咳少量痰、胸闷,出现气管和支气管炎的表现;中度中毒者发生支气管肺炎或间质性肺水肿,病人除有上述症状的加重外,出现呼吸困难、轻度紫绀等;重者发生肺水肿、昏迷和休克,可出现气胸、纵隔气肿等并发症。

吸入极高浓度的氯气,可引起迷走神经反射性心跳聚停或喉头痉挛而发生“电击样”死亡。

皮肤接触液氯或高浓度氯,在暴露部位可有灼伤或急性皮炎。

3、急救措施皮肤接触本品后要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就医。

眼睛接触本品后,要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本品者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逃离到空气新鲜处。

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

就医。

4、预防措施本品车间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为1mg/m3。

生产过程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或黄色(7号)、褐色(3号)滤毒罐(注解10)。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

穿带防化服。

戴橡胶手套。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毕,淋浴更衣。

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5、消防措施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佩戴黄色(7号)或褐色(3号)滤毒罐防毒面具或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处灭火。

切断气源。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灭火器。

6、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小泄漏时隔离150m,大泄漏时隔离450m,严格限制出入。

河北大学药物分析各章重点

河北大学药物分析各章重点

第六章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一、理化性质:酸性、水解性、紫外吸收特征、基团或元素特性。

二、鉴别1.水杨酸稀溶液在中性或弱酸性溶液中与三氯化铁反应生成紫堇色配合物(水杨酸类药物专属鉴别)。

2.酚羟基与三氯化铁反应呈蓝紫色。

(对乙酰氨基酚鉴别反应,另,吡罗昔康和美洛昔康噻嗪环上有烯醇式结构具有酚羟基特性)3.酮洛芬具有二苯甲酮结构,可在乙醇溶液中与二硝基苯肼加热反应生成橙色沉淀。

4.芳伯氨基可在酸性溶液中和亚硫酸钠发生重氮化反应,再加入碱性β-萘酚发生偶合反应先橙色到猩红色沉淀(含芳伯氨基及反应可产生芳伯氨基的药物的专属鉴别)。

5.甲芬那酸溶于硫酸与重铬酸钾反应先深蓝色,随即变为棕绿色。

6.吲哚美辛溶液在硫酸存在下与重铬酸钾溶液共热显紫色;在盐酸溶液中与亚硝酸钠反应显绿色,放置变为黄色。

7.水杨酸类药物与碳酸钠溶液共热水解产生水杨酸和醋酸的钠盐,再加过量稀硫酸产生水杨酸白色沉淀和醋酸的臭气。

8.此类药物多含氯或硫元素,经相应有机破坏后可发生氯化物或硫酸盐的鉴别反应。

四、含量测定阿司匹林原料药含量测定:水解后剩余滴定法。

阿司匹林制剂含量测定:两步滴定法、UV、HPLC。

第七章苯乙胺类拟肾上腺素药物一、基本机构R1-CH(OH)-CH(R3)-NH-R2·HX二、理化性质:弱碱性、旋光性、紫外吸收特性。

具有酚羟基的药物可与甲醛在硫酸中反应生成有色醌类化合物。

肾上腺素与甲醛-硫酸反应显红色。

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显淡红色。

盐酸去氧肾上腺素显玫瑰红色,随即变为橙红色,最后变为深棕红。

具有酚羟基的本类药物可被碘、过氧化氢等氧化剂氧化显色。

肾上腺素在酸性条件下被过氧化氢氧化显红色,放置变为棕色。

盐酸异丙肾上腺素在偏酸性条件下被碘氧化,再用硫代硫酸钠还原剩余的碘,溶液显淡红色。

芳环上具有氨基醇结构的本类药物可发生双缩脲反应。

盐酸麻黄碱加硫酸铜试液2滴,加20%氢氧化钠溶液显蓝紫色,加乙醚振摇,乙醚层显紫红色。

危险品安全技术说明书-氨水、硫酸、碱液

危险品安全技术说明书-氨水、硫酸、碱液
应急救援
火/爆炸:使用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剂或砂土;避免用水流冲击。
眼接触:用大量流动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皮肤接触:应脱去污染的衣服或用干布拭去,后用大量水冲洗。
吸入: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半直立体位,施予人工呼吸和医务护理。
食入:大量饮水,但勿催吐,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储存
严禁烟火;存于密闭容器内,置于凉爽、通风处,避免接触金属粉末、易燃可燃物等;防水,避光;储存区地面应为耐酸、耐腐蚀的水泥地面;储存处应使用防爆电器设备;禁用金属容器储存。
危险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物质名称
氨水
理化性状
无色透明液体,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熔点:-77℃;
相对密度:0.91(质量分数28%);
0.88(质量分数35%)
危险危害
等级
蒸气可燃。
引起中毒的途径
食入、吸入、皮肤或眼睛接触。
防护措施
穿戴橡胶外衣和棉布内衣,戴护目镜,配戴自携式呼吸器。
泄漏处理
须穿戴防护手具进入现场;现场通风;用泥土吸附液体泄漏物至密闭容器内处理。
眼接触:大量用水冲洗后用硼酸溶液冲洗。
皮肤接触:立刻用水冲洗。
吸入: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施行人工呼吸。
食入:立即漱口,饮水及醋或1%醋酸,并送医院急救。
储存
避免接触水、酸、易燃物体、有机卤化物、金属、硝基化合物;存于密闭容器内,置于凉爽、通风处。
安全责任人
陈引弟禤晓玲朱香莲霍艳敏
安全责任人
陈引弟禤晓玲朱香莲霍艳敏
危险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物质名称
碱液
理化性状
外观及性状:无色无味液体2.12
危险危害
等级
强碱,与酸反应并放出大量热,遇潮时与铝、锌和锡反应并放出氢气;遇水放出大量热,使可燃物着火。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粉尘刺激咽喉和呼吸道;皮肤和眼睛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氢氧化钠化学伤查房

氢氧化钠化学伤查房
氢氧化钠化学伤查房
汇报人:_
氢氧化钠化学伤相 关知识
护理诊断
健康宣教
病例汇报 护理措施
氢氧化钠化学伤相关知识
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碱性:氢氧化钠是一 种强碱,具有很强的 碱性,能够与酸发生
中和反应。
吸水性:氢氧化钠具 有很强的吸水性,能 够吸收空气中的水分,
形成溶液。
腐蚀性:氢氧化钠具 有很强的腐蚀性,能 够腐蚀皮肤、黏膜等
预后评估:恢复情况、复发 风险等
患者基本信息:年龄、性别、 职业等
受伤部位:皮肤、眼睛、呼 吸道等
诊断依据:临床表现、实验 室检查等
治疗方案:清洗、止痛、抗 感染等
护理诊断
疼痛
原因:氢氧化 钠化学伤导致 的皮肤灼伤
程度:轻度、 中度、重度
持续时间:急 性、慢性
影响:影响患 者日常生活和 睡眠质量
血常规检查:观察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指标 尿常规检查:观察尿液颜色、透明度、酸碱度等指标 生化检查:观察血糖、血脂、肝功能等指标 影像学检查:X线、CT、MRI等检查,观察病变部位、范围、程度等
诊断及病情分析
受伤原因:接触氢氧化钠溶 液或其他相关物质
病情分析:受伤部位、程度、 并发症等
受伤程度:轻度、中度、重 度
02
减轻焦虑情绪: 通过沟通和陪伴, 减轻患者焦虑和 恐惧
03
提供心理支持: 为患者提供心理 支持和关爱,帮 助其度过难关
04
增强信心:鼓励 患者相信自己能 够战胜疾病,增 强信心和勇气
健康宣教
氢氧化钠安全教育
氢氧化钠性质:强 碱性,具有腐蚀性
安全操作:佩戴防 护设备,避免直接 接触
泄漏处理:使用大 量清水冲洗,避免 皮肤接触

广州液碱参数

广州液碱参数

广州液碱参数摘要:一、广州液碱概述二、广州液碱的应用领域三、广州液碱的市场需求与供应四、广州液碱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五、如何选择合适的广州液碱供应商六、广州液碱的购买与储存注意事项七、总结正文:一、广州液碱概述广州液碱,又称氢氧化钠(NaOH),是一种强碱性化合物。

在化学、石油、冶金、纺织、食品等行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广州液碱因其优良的腐蚀性、碱性和化学稳定性,成为众多行业不可或缺的原料。

二、广州液碱的应用领域1.化学工业:广州液碱广泛应用于合成洗涤剂、表面活性剂、涂料、油墨等化学品制造。

2.石油工业:在石油开采、炼制过程中,广州液碱用于脱蜡、脱沥青、破乳等。

3.冶金行业:用于金属表面处理、清洗、磷化等。

4.食品工业:作为食品添加剂,用于食品加工、调味品制造等。

5.环保领域:广州液碱可用于废水处理、废气净化等环保项目。

三、广州液碱的市场需求与供应广州液碱市场需求旺盛,供应充足。

在我国,液碱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量持续增长。

广州作为我国南部的经济中心,液碱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近年来,随着环保政策的加强,广州液碱市场对环保型液碱的需求逐渐增加。

四、广州液碱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当前,广州液碱行业面临着技术创新、环保要求提高等方面的挑战。

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未来,环保型液碱和特种液碱的发展前景广阔。

五、如何选择合适的广州液碱供应商1.了解供应商的资质和实力,选择正规厂家。

2.关注产品质量,确保符合行业标准和需求。

3.了解供应商的售后服务,确保购买过程中遇到问题能得到及时解决。

4.比较价格,选择性价比高的供应商。

六、广州液碱的购买与储存注意事项1.购买时,注意查看产品包装、标签是否齐全。

2.储存液碱时,应置于通风、干燥、避光的环境中,远离火源、易燃易爆物品。

3.搬运过程中,注意轻拿轻放,防止摔碎。

七、总结广州液碱作为重要化工原料,在广州地区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

了解广州液碱的概述、应用领域、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有助于更好地选择合适的供应商。

污泥热碱液与氮肥配施对番茄产量、品质及氮转化的影响

污泥热碱液与氮肥配施对番茄产量、品质及氮转化的影响

doi:10.11838/sfsc.1673-6257.22584污泥热碱液与氮肥配施对番茄产量、品质及氮转化的影响薛晓蓉1,2,刘智斌2,吴晨瑞2,刘晓林1,2,王永亮2,白 炬2,蒙秋霞2,杨治平2,张 强2*(1.山西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2.山西农业大学/土壤环境 与养分资源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 太原 030031)摘 要:随着生活污泥产量逐年增高,其无害化利用得到广泛关注。

通过碱性热水解可以有效提取污泥中蛋白质、多肽、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得到污泥碱性热解液(简称热碱液),但还需进一步探索热碱液在农业中的应用。

以番茄为供试作物,设热碱液氮量分别为0%(M0)、10%(M1)、20%(M2)、30%(M3)、40%(M4)、60%(M6)及不施氮(N0)7个处理,研究不同热碱液与尿素的配施比例对番茄产量、品质及氮转化的影响。

结果表明,M3处理的产量和单果重均达到各处理最高,且分别比M0增加了17.88%和15.19%。

番茄的还原糖、可溶性糖、有机酸、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糖酸比在施入20%~30%热碱液后均得到显著提升,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 法)分析结果显示热碱液替代20%~30%尿素的产量、品质综合水平最优。

从养分吸收角度来说,20%~30%热碱液的施入最有利于番茄对氮、磷、钾的吸收。

M0处理番茄叶中的硝酸还原酶活性最高[19.67 µmol/(g·h)], 其次为M2处理[13.61 µmol/(g·h)]。

M2处理番茄叶中的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最高[14.40 µmol/(g·h)],其次为M3处理[14.38 µmol/(g·h)],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污泥热碱液的合理施用有利于提高作物的氮转化酶活性,提升番茄的产量及品质,降低果实的硝酸盐含量。

关键词:污泥热碱液;多肽;氮素转化酶;产量;果实品质污泥产量处于逐年增长的趋势,2020年中国的污泥年产量已超过1000万t(干重)[1]。

实验二-生物碱、苷类的理化鉴别

实验二-生物碱、苷类的理化鉴别

合成有色物质。许多糖的显色鉴别就是根据这一
原理,从而鉴别中药真伪。
2021/4/9
6
实验内容:
苷类的鉴别反应:
材料:苦杏仁、槐米、大黄 1、氰苷: 材料:苦杏仁 方法:取苦杏仁粉末0.5g置小试管中加水湿润, 管内悬挂苦味酸钠试纸,管口以软木塞塞住,然 后在 40℃~60℃水浴中放置数分钟,观察反应现象(砖红色)
实验二 生物碱、苷类的理化鉴别
一. 生物碱的理化鉴别
实验目的:
1. 掌握生药中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的理化
性质和鉴别反应;
2. 了解主要鉴别反应的反应原理;
2021/4/9
1
实验原理:
生物碱是一类存在于生物体内的含氮有
机化合物,有碱性,能与酸结合成盐。利用
能与某些化学试剂发生作用及产生的特殊气
味、颜色、沉淀、结晶等现象,从而鉴定中
2021/4/9

9
②取本品粉末的稀乙醇浸出液,滴于滤 纸上,再滴加稀乙醇扩散后呈黄色至淡棕 色环,置紫外灯光下观察,呈棕色至棕红 色荧光。(蒽醌衍生物→氧化蒽酚、 蒽二 酚、蒽酚、蒽酮)
2021/4/9
10
3、Borntrager反应:取大黄粉末0.1g,
加1 %NaoH溶液2ml,振摇可见碱液呈红色,
2021/4/9
7
2、黄酮苷类
材料:槐米
方法:取槐米细粉0.5g,加乙醇5ml,温浸(60℃
~70℃)约20分钟,滤过,滤液分装3支试管,1支做
空白对照,2支做以下实验。
①盐酸---镁粉反应:滤液加浓盐酸2~3滴,并漫漫加
入镁粉少许(5~6小粒),观察反应现象(有气泡生
成,呈樱桃红色)。
②三氯化铝反应:滤液加1%三氯化铝试剂1~2滴

呋喃理化

呋喃理化

分子式C4H4O 分子量68.08别名一氧二烯五环,氧杂茂1,4-Epoxy-1,3-butadiene Divinylene OxideOxol性状无色透明液体。

久贮或见光易变棕色,易变质。

对碱液稳定,遇矿酸或加热蒸发能树脂化。

极易溶于乙醇和乙醚,不溶于水。

易燃。

半数致死量(大鼠,腹腔)5200mg/kg。

其蒸气有麻醉性。

能从皮肤吸收。

有致癌可能性。

密度: 0.936熔点: -85.6 °C沸点: 31.3 °C折光率nD20: 1.4197-1.4217闪点: -35 °C质量标准项目分析纯(AR)外观Appearance 无色透明至淡黄色液体红外光谱鉴定Infrared spectrometry 和对照品匹配纯度Purity ≥99.0% (G C)醇溶性实验Solubility in Methanol 溶液透明折光率Refractive index 1.4197 - 1.4217 (20°C, 589 nm)水分Water <0.2 % (K.F.)过氧化物Peroxides <0.015 % (as H2O2)稳定剂Stabilizer 0.025 -0.04 % BHT贮存密封阴凉避光保存。

产品应贮存于温度≤10℃的环境中,加入0.025% 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BHT)抗氧剂,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并远离火源。

按易燃化学品规定贮运。

贮存期18个月。

用途有机合成。

溶剂。

危险性质(?)第3.1类低闪点易燃液体. 危规编码31040无色透明液体。

久贮或见光易变棕色,易变质。

对碱液稳定,遇矿酸或加热蒸发能树脂化。

极易溶于乙醇和乙醚,不溶于水。

易燃。

半数致死量(大鼠,腹腔)5200mg/kg。

其蒸气有麻醉性。

能从皮肤吸收。

有致癌可能性。

密度: 0.936熔点: -85.6 °C沸点: 31.3 °C折光率nD20: 1.4197-1.4217闪点: -35 °C四氢呋喃别名:1,4-环氧丁烷,氧杂环戊烷,英文名:tetrahydrofuran,简称:THF,分子式:C4H8O。

碱液的理化特性

碱液的理化特性

碱液的理化特性碱液的理化特性碱液碱液是一种具有很强腐蚀性的碱性化学品,这意味着它能够溶解脂肪等粘性物质,并且对其他物质存在很高的化学反应能力。

碱液有片状,粒状或液体形式,它很危险,会给物体表面和人体造成损害。

1 用途是重要的化工基础原料,用途极广。

化学工业用于制造甲酸、草酸、硼砂、苯酚、氰化钠及肥皂、合成脂肪酸、合成洗涤剂等。

纺织印染工业用作棉布退浆剂、煮练剂、丝光剂和还原染料、海昌蓝染料的溶剂。

冶炼工业用制造氢氧化铝、氧化铝及金属表面处理剂。

仪器工业用作酸中和剂、脱色剂、脱臭剂。

胶粘剂工业用作淀粉糊化剂、中和剂。

另外,在搪瓷、医药、化妆品、制革、涂料、农药、玻璃等工业都有广泛应用。

在现代碱液生产之前,人们只能从原始材料加工获得它。

几千年来,人类一直使用碱液制作香皂和制革。

他们在极高的温度下焦化特定硬木产生白灰。

苹果树,橡树,海草都是理想的燃料。

然后添加水,并混合一些小苏打渗透进灰质清除它们包含的碱液。

当灰质过滤出去以后,留下的水就含有足够的碱液一溶解动物皮草上的脂肪,或与其他成分混合制成香皂。

2盛放因为磨口的玻璃塞很粗糙、接触面积大,易和碱液中的氢氧根反应生成Na2SiO3,既水玻璃,它是一种具有粘性的物质,导致瓶塞与瓶口粘在一起。

而试剂瓶本身比较光滑,反应面积小,反映很慢,需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所以要用橡皮塞。

3计算方法以常用的碱如“KOH”或“NaOH”而论(它们都有片状的产品),前者能溶于水,后者能溶于水和乙醇,均不溶于甲苯或异丙醇。

在工业生产上它们浓度一般是采用质量百分数或质量/体积百分数表示法,如:100公斤碱液含有多少公斤“KOH”或“NaOH”;100立升碱液含有多少公斤“KOH”或“NaOH”。

化学实验或化学检验上还有:当量浓度、摩尔浓度等。

4危害使用说明碱液与苏打(碳酸钠,氢氧化钙,或石灰)在一起可以产生化学反应。

化学供应商提供碱液生产各种不同的产品,如布料,纸张,肥皂,洗衣粉,泳池清洁用品和金属抛光材料等。

化学物质的属性

化学物质的属性

氨水一水合氨结构式氨水,又称氢氧化铵、阿摩尼亚水,是氨气的水溶液,无色透明且具有刺激性气味。

易挥发,具有部分碱的通性,由氨气通入水中制得,主要用作化肥。

化学式:NH3·H2O 相对分子质量:35.05 化学品类别:无机物--气态氢化物水溶液储存:密封阴凉保存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或微带黄色液体液体,有强烈的刺激性臭味。

相对密度(水=1):0.91 饱和蒸气压(kPa):1.59(20℃) 爆炸上限%(V/V):25.0 爆炸下限%(V/V):16.0 溶解性:溶于水,醇。

含氨28%~29%,密度0.9g/cm3。

含氨越多,密度越小,最浓的氨水含氨35.28%,密度0.88g/cm3。

工业氨水是含氨25%~28%的水溶液,氨水中仅有一小部分氨分子与水反应形成铵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即氢氧化铵,是仅存在于氨水中的弱碱。

氨水凝固点一77℃。

与酸中和反应产生热。

有燃烧爆炸危险。

有毒,对眼、鼻、皮肤有刺激性和腐蚀性,能使人窒息,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30mg/m3。

编辑本段质量指标挥发性氨水易挥发出氨气,随温度升高和放置时间延长而增加挥发率,且浓度的增大挥发量增加。

腐蚀性氨水有一定的腐蚀作用,碳化氨水的腐蚀性更加严重。

对铜的腐蚀比较强,钢铁比较差,对水泥腐蚀不大。

对木材也有一定腐蚀作用。

弱碱性氨水中存在以下化学平衡:NH3+H2O=(可逆)=NH3·H2O NH3·H2O=(可逆)=NH4+ +OH- 因此仅有一小部分氨分子与水反应而成铵离子NH4+和氢氧根离子OH-,故呈弱碱性。

氨水具有碱的通性:①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实验室中常用此法检验NH3的存在。

②能与酸反应,生成铵盐。

浓氨水与挥发性酸(如浓盐酸和浓硝酸)相遇会产生白烟。

NH3+HCl=NH4Cl (白烟) NH3+HNO3=NH4NO3 (白烟) 而遇不挥发性酸(如硫酸、磷酸)无此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碱液的理化特性
碱液
碱液是一种具有很强腐蚀性的碱性化学品,这意味着它能够溶解脂肪等粘性物质,并且对其他物质存在很高的化学反应能力。

碱液有片状,粒状或液体形式,它很危险,会给物体表面和人体造成损害。

用途
是重要的化工基础原料,用途极广。

化学工业用于制造甲酸、草酸、硼砂、苯酚、氰化钠及肥皂、合成脂肪酸、合成洗涤剂等。

纺织印染工业用作棉布退浆剂、煮练剂、丝光剂和还原染料、海昌蓝染料的溶剂。

冶炼工业用制造氢氧化铝、氧化铝及金属表面处理剂。

仪器工业用作酸中和剂、脱色剂、脱臭剂。

胶粘剂工业用作淀粉糊化剂、中和剂。

另外,在搪瓷、医药、化妆品、制革、涂料、农药、玻璃等工业都有广泛应用。

在现代碱液生产之前,人们只能从原始材料加工获得它。

几千年来,人类一直使用碱液制作香皂和制革。

他们在极高的温度下焦化特定硬木产生白灰。

苹果树,橡树,海草都是理想的燃料。

然后添加水,并混合一些小苏打渗透进灰质清除它们包含的碱液。

当灰质过滤出去以后,留下的水就含有足够的碱液一溶解动物皮草上的脂肪,或与其他成分混合制成香皂。

盛放
因为磨口的玻璃塞很粗糙、接触面积大,易和碱液中的氢氧根反应生成Na2SiO3,既水玻璃,它是一种具有粘性的物质,导致瓶塞与瓶口粘在一起。

而试剂瓶本身比较光滑,反应面积小,反映很慢,需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所以要用橡皮塞。

计算方法
以常用的碱如“KOH”或“NaOH”而论(它们都有片状的产品),前者能溶于水,后者能溶于水和乙醇,均不溶于甲苯或异丙醇。

在工业生产上它们浓度一般是采用质量百分数或质量/体积百分数表示法,如:100公斤碱液含有多少公斤“KOH”或“NaOH”;100立升碱液含有多少公斤“KOH”或“NaOH”。

化学实验或化学检验上还有:当量浓度、摩尔浓度等。

危害
使用说明
碱液与苏打(碳酸钠,氢氧化钙,或石灰)在一起可以产生化学反应。

化学供应商提供碱液生产各种不同的产品,如布料,纸张,肥皂,洗衣粉,泳池清洁用品和金属抛光材料等。

由于家庭用品很多都是有毒产品,使用碱液时一定要小心。

例如,应该始终按照指导说明使用基于碱液的抛光剂清洁银器,因为即使是发出的难闻气味也很危险。

此外,不要在空气不流通的环境下使用含碱液脱漆剂。

注意事项
碱液产品会给物体表面造成损害。

它可以溶解一些物质,如淋浴头,发夹和浴帘等。

事实上,碱液会破坏和腐蚀涂料,金属,织物,塑料,以及皮肤。

固体碱液化学反应能力很强,因此应该远离铝等金属。

它在干燥时通常不可燃,但与水混合有可能点燃引起火灾。

碱液有极强腐蚀性,皮肤触及时应立即用清水冲洗,溅入眼内时应立即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15分钟,严重时送医院治疗。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

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个体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必须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

必要时,佩带空气呼吸器。

穿橡胶耐酸服。

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饭前要洗手。

工作毕,淋浴更衣。

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