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裁》书籍分析
中国历年获得“世界最美的书”赏析(2004-2012)
中国历年“世界最美的书”赏析(2004-2012)作者:深圳华创造俱乐部秘书长@叶灿斌博客:/yecanbin微博:/q5838184自二〇〇四年《梅兰芳(藏)戏曲史料图画集》荣获“世界最美的书”金奖至今,我国获得世界最美的书”的书籍如下:1.2004年金奖(唯一):《梅兰芳(藏)戏曲史料图画集》2.2005年荣誉奖:《土地》、《朱叶青杂说系列》3.2006年金奖:《曹雪芹风筝艺术》4.2007年铜奖:《不裁》5.2008年荣誉奖:《之后》特别制作奖:《蚁呓》6.2009年荣誉奖:《中国记忆——五千年文明瑰宝》7.2010年荣誉奖:《诗经》8.2011年荣誉奖:《漫游:建筑体验与文学想象》9.2012年银奖:《剪纸的故事》荣誉奖:《文爱艺诗集》以上书籍请直接阅读豆列书单:/doulist/190636/一、2004年度“世界最佳图书”(唯一)金奖:《梅兰芳(藏)戏曲史料图画集》版式设计:蠹鱼阁(申少君)、高绍红,封面设计:张志伟,主编:刘占文,类别:艺术,出版祛: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02-01-01(注:本书有三个版本,并分纸面、布面)整本书采用中国传统线装方式,书籍外壳烫金,字体用凹版印刷,打开方式是自右向左,读者也能从纸张的色彩、重量,到装订风格、外包装设计等细节中体会到设计者的匠心。
莱比锡图书艺术基金会主席乌塔·施耐特女士对这本书的评价是“完美”二字。
她说,《梅》书几乎把所有的图书装帧方式都用尽了。
《梅兰芳(藏)戏曲史料图画集》一函两册,传统样式却充溢着现代技术美感的精致装帧,古雅大方,一着眼便令人赏心悦目。
集子中所收图谱,是从梅兰芳纪念馆现存的全部“缀玉轩”珍藏图画、脸谱原件复制所成。
图谱原件是梅兰芳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向北平国剧学会提供的个人藏品。
收存在《梅兰芳藏戏曲史料图画集》中的戏曲脸谱、戏画、戏曲人物等,有明代遗珍、清代绝品、民初佳作,斑斓耀目,弥足珍贵。
书籍《不裁》别样的美
不裁之才—毛边本《不裁》的意境之美姓名:刘扬学号:2201515032 专业:设计艺术学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及外来文化的冲击,让现代设计更多了一些商业气息,传统的印刷业也受到电子产品的影响,民族性日益缺失。
文化的传播,教育的延续都离不开书籍这一载体,中国的设计师也开始运用中国元素和设计语言来研究书籍装帧的创新。
设计师张正甜提出:在传统的表现形式上,平面设计通过设计作品这一单一的媒介,单方向的将视觉信息传达给读者。
然而这种普通的形式已经无法再满足平面设计受众的审美需求,他们如今更喜欢思考设计背后的诸多故事,因而产生了参与设计的愿望,受众的主动性参与和与作品的互动成为其与设计师之间更为紧密的一种沟通方式。
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书籍《不裁》在2006年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图书”之一。
评委会给的评语是:设计上采用毛边纸,边缘保留纸的原始质感,没有裁切过。
封面上特别采用缝纫机缝纫的效果,两条细细的平行红线穿过封面,书脊和封底,连成一体。
材质极普通,形式与内容融为一体。
这本书2007年在德国莱比锡图书博览会被评为“世界最美的书”,《不裁》运用东方意蕴与手法将设计与书籍的内容巧妙的结合在一起,真正实现了形式与内容的吻合,设计内容与表达形式巧妙贴合,印制工艺之精准,封面设计之贴切,内文版面与内容的高度融合,毛边的设计有着画龙点睛的效果。
在分析这本书之前,要先了解一下书的作者和设计者。
作者古十九,原名叶蕾,江苏南京人,现任凤凰生活杂志城市版执行主编。
设计师朱赢椿,现年37岁,著名装帧设计师,南京书衣坊工作室主人。
这本书大部分为随笔,多是作者曾在报刊上发表过的关于生活的轻快评议、关于职场的慈蔼谈片、关于荒诞人与事的掩笑描摹等等。
思想的传送和情感的互动是书籍设计中美的核心。
苏珊·格朗说:“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的创造”,通过符号载体,人们的情绪或高涨或低落,或激动或平静。
比如在材料的选择上,自身都具备独特的审美气质。
材料有坚硬与柔软,厚重与轻薄,粗糙与光滑等类别之区分,坚硬的材料让人感觉干脆利落,柔软的材料让人感觉亲和温馨;厚重的材料让人感觉坚固庄重,粗糙的材料带给人古朴之美和典雅之貌。
浅析书籍设计的审美价值--以朱赢椿《不裁》的书籍设计为例
2018-02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浅析书籍设计的审美价值———以朱赢椿《不裁》的书籍设计为例梁诗维(湖南工业大学,湖南株洲412008)摘要:2007年德国莱比锡举行了“世界最美的书”评选,中国书籍设计师朱赢椿的作品《不裁》获得了铜奖,并得到了组委会的一致认可。
通过对《不裁》书籍设计的研究,依据“世界最美的书”的评审标准,试从书籍的开本比例、纸张材质、装帧工艺和设计中的情感化处理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重新挖掘传统书籍的审美价值,对探寻传统的纸质书籍如何在新媒体时代中继承与发扬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朱赢椿;书籍设计;世界最美的书;纸张材料;情感化设计中图分类号:J5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8)05-0017-02一、前言进入21世纪后,随着“电子书”等新兴阅读媒介的出现,传统的纸质书籍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很多人为了便利和省钱都去阅读“电子书”而不愿花钱买纸质的书籍,甚至一度有着传统书籍不久将来会消亡的悲观论。
在日益泛滥的新媒介的洪流中,作为一名书籍设计师或出版人应如何挖掘传统书籍中的艺术价值?如何把握艺术和商业之间的关系问题,成为了设计界、出版社和印刷厂商之间经常谈论的话题。
每年的三月,德国莱比锡都会举行“世界最美的书”评比。
在这个盛大的博览会中,几乎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优秀的图书作品。
“世界最美的书”专家评审团针对各国报送的本国最美的书籍中评选出14个奖项,“世界最美的书”注重书籍的整体设计和艺术表达,从书籍的封面、护封、版式、扉页、内页、文字、插图等各个方面均要达到美学的统一。
评选的标准有六条:(1)准确地传达书籍的主题内容;(2)形式与内容的统一;(3)图像与文字和谐共处;(4)要求必须是原创,但也鼓励个性表现;(5)注重文化内涵,传承文明;(6)对纸张材料、工艺装订和印刷有着较高的要求。
中国在2003年举办了第一届“上海书展·中国最美的书”,此后每年都会向“世界最美的书”报送国内获奖的优秀作品。
中国记忆书籍设计分析
中国记忆书籍设计分析喜讯又至。
近日,著名装帧设计大师吕敬人的作品《中国记忆》又一次在“世界最美的书”评选活动中获奖,这已是连续第6年中国图书在这项代表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图书设计评选活动中获奖。
“世界最美的书”评选活动,一年一次。
这德国莱茵河畔的书衣百影总能吸引来自全世界各地的眼球。
我国参加这项评奖从2003年开始,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先面向全国组织“中国最美的书”评选,入选图书再选送次年度“世界最美的书”评选。
从2004年的《梅兰芳(藏)戏曲史料图画集》到2005年的《土地》再到《不裁》和《中国记忆》,这些全世界最美的书究竟长啥样?或许新科“最美”《中国记忆》可以给我们些许灵感与启发吧。
《中国记忆》与记忆中国一把大胡子,一脸艺术家气质,一大堆获得“中国最美”和“世界最美”称号装帧作品,吕敬人的名字,在中国书界如雷贯耳。
1998年创立的敬人工作室也成为中国书籍装帧工作室的参照标杆。
招牌性的敬人式微笑,叫人第一眼就打心底里喜欢上这个泰斗级书装大师。
《中国记忆》,是又一部典型的“吕氏风格”之作。
尽管大师努力追求每一次设计的不同体验,“吕式风格”却已悄然出现。
从《黑与白》开始,《美丽的京剧》、《书艺问道》、《朱熹榜书千字文》等等,一系列的作品几乎反映出吕大师的整个人生追求和审美品位,也得到了认可。
这次“世界最美的书”获奖作品《中国记忆》,是奥运期间对全中国各地博物馆的精品展览的收集,该书作者希望能将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展示和图书的形式,更多的关注了解中国文化,给更多中国人和海外人士留下深刻的记忆。
很明显,这样的内容和定位是符合吕老的一贯喜好和偏爱的。
《中国记忆》的装帧设计延续着一如既往的中国风,周身融进诸多的中国元素:水墨晕染、原始象形文字、中国书法配以中国红的书名、古朴典雅的外包装,勾勒出一个东方美学的综合体。
这个综合体也同样获得了西方评委们的认可和一致好评。
敬人美学初长成在对中国文化的把握和理解上,吕敬人是中国那么多的优秀设计师中屈指可数的。
《书籍设计》第八章 书籍设计的探索
Shu ji
《信息图中的世界史》Shuji五、“信息设计”理念
《信息图中的世界史》
在书籍设计中,我们可以把原稿看成一 个信息数据库,需要抽象、概括地将原始信 息进行分类、组织。信息设计作为各设计阶 段的根基,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它不是简 单地整理资料,而是要深层次地解读原稿在 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创作背景 ;在此 基础上理性地展开艺术创作,将书籍内容条 理化、逻辑化,从中寻找各个环节的内在关 系,归纳每个环节的知识要点,梳理出线索 ; 然后以戏剧化的分镜头方式将书籍语言转化 成视觉化信息元素,为读者传达作者创作的 精神内涵,烘托阅读的个性氛围。
——沃尔特·格罗庇乌斯
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书籍设计 :吕敬人 《怀袖雅物——苏州折扇》
Shu ji
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书籍设计 :余子骥、蒋佳佳 《遇见手拉壶》
Shu ji
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书籍设计 :刘晓翔 《论语》
Shu ji
二、人与书的互动性探索
互动关系就是读书、欣赏书和设计书的人与书之间相互作用 而使彼此改变的过程,特指人的心理感受与思想变化。人与书的 互动性包括人与书互动的方式、互动的程度、互动的结果及阅读 者的主动性。一些参与性、探索性更强的书籍,在互动过程中会 引导、启发读者建立、添加或删减某些关联活动。
1
8
书籍设计 的探索
Contents
目 录
1 - 书籍设计的创新理念 2 - 书籍设计的创新探索 3 - 书籍的新形态 4 - 作品赏析
第一节
书籍设计的 创新理念
宇航员弗兰克·波曼曾说 :“探索是人类精 神的本质。”随着文化传播方式的多元化,人们 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读者 的层次、阅读心理和阅读需求千变万化,千篇一 律的设计形式势必无法调动读者的阅读积极性。 因此,书籍设计师应该跳出传统的思维模式,去 寻找新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为满足读者的切 实需求在书籍设计领域不断探索。品鉴图所示书 籍设计作品,你能从中得到什么启发?
不裁书籍设计分析
《不裁书籍设计》分析报告书不裁的人才有才学生:李瑶设计学院平面设计指导老师:何轩设计学院用最自然最手工的方式,打造时间的痕迹。
《不裁》是一本毫不自恋的随笔集,里面的作品大多是作者曾在报刊上发表过的关于生活的轻快评议等等。
作者放眼去看世事,揣测别人的心理,不仅更加理解周遭世界,还有另一重收获:在他人身上找到自己的反射,可以更加认清自己。
文字犀利讽刺,却然饱含善意。
还有小部分的爱情故事,让读者内心百感交集。
一、书籍本身作者:古十九,系作者网名,原名叶蕾。
江苏南京人,现任凤凰生活杂志城市版执行主编。
是为1990年江苏省文科高考状元,199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受过专业的科班训练,文字功底很扎实。
书籍装帧设计师:朱赢椿,现年37岁,著名装帧设计师,南京书衣坊工作室主人。
1995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中国画专业,现为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美术编辑、装帧设计师。
有多部装帧设计作品和论文在全国书籍装帧展获奖,2000年至今在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编辑出版专业讲授《出版与美学》课程。
社会背景:《不裁》一书是在2006年出版的,距离现在已有7个年头。
21世纪以后,人们进入高速发展时代,特别是中国。
人们在日益忙碌的生活中慢慢淡忘了初时的纯真。
于是作者放眼去看世事,揣测别人的心理,不仅更加理解周遭世界,还有另一重收获:在他人身上找到自己的反射,可以更加认清自己。
文字犀利讽刺,却然饱含善意。
二、书籍设计装帧设计重要的在于应该回归书的内容,设计语言应该以表现书的内容为本。
设计立意:针对于《不裁》这本随笔集,作者古十九多是以犀利讽刺的语言描写生活中的一些事。
大多让人觉得现在的生活节奏太快。
而书装设计中,有些纸是需要裁开、排版中也有大段空白地方,无一不表现出想让读者放慢脚步。
设计角度:《不裁》是从读者的角度去设计的。
纸需要裁开是希望读者不必一口气读完,书中穿插了很多牛皮纸上的古十九自己写的诗词让读者能在随笔文字中小憩一下,纸张裁开之后的毛边本给人一种残缺美的视觉享受。
不裁
书籍的立意
个人发现 在裁开《不裁》时,如 果你很想看到下一页,很心 急的情况下会裁得非常快, 那么书籍裁开的边缘就会越 光滑,相反,则裁得越慢书 籍的边缘就会越粗糙,越像 毛边书。
GUAN YU BU CAI
书籍的立意
个人发现
在《不裁》扉页上贴 着两张藏书票,是作者的 手绘作品,和书籍中牛皮 纸对折页中的手绘风格统 一且都配有古诗词,藏书 票只用双面胶站住一角, 很容易撕下来。可以留在 书页中,也可以贴在墙上。
GUAN YU GU SHI JIU
《不裁》的设计语言
材料及工艺 《不裁》用材质朴,封面和内页插画用牛皮纸,书名 上用缝纫机自由随意走上两道红线,书籍第一页中的裁纸 刀只是镶嵌在页面上,能很好的拔下来, 让读者边看边裁, 因为书由手工裁开,翻口 由原来的光边变成毛边,那种参 差不齐的瑕疵给人一种残缺美的视觉享受。
GUAN YU BU CAI
《不裁》的设计语言
版式设计 《不裁》的版式很简洁,没有繁 复的图形,封面只是用灰色纸印上 书名“不裁”二字,字号不大颜色 为黑色并不艳丽,封面书名上用缝 纫机自由随意走上两道红线, 这两 道红线非常的巧妙,可以起到装饰 的作用,使封面丰富起来,让只有 几个字的封面并不显得空,且又体 现手工意味和不裁之意。
GUAN YU GU SHI JIU
《不裁》的设计语言
文字及图形
书籍中的文字间距较大,丝毫不拥挤,且空白的地方较多, 便于读者做记号或写感悟。书籍的小散文质朴无华而不乏幽默, 幽默之中深含哲理,文字思路清晰,有极强的画面感和想象力, 所以书中没有图解。
GUAN YU GU SHI JIU
《不裁》里的故事
GUAN YU BU CAI
古十九
论语别裁读后感(通用10篇)
论语别裁读后感(通用10篇)论语别裁读后感(通用10篇)论语别裁读后感篇1我看《论语别裁》的初衷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文言文能力。
不过,当我接触了《论语别裁》后我对“做学问”,“作人”有了新的认识。
不过,由于我每天只有一小时,所以现在我并未完全看完《论语别裁》上册,更别说整部《论语别裁》了。
我只是阅读了《学而篇》,粗略地翻阅了《为政篇》和《公治长》。
我下面所有的感受,只是对《学而篇》的读后感。
首先,读了《论语别裁》给了我新的认识。
现在读《论语别裁》,不像以前那么枯燥乏味,那么难懂,而是有种与南怀瑾先生面对面交谈一样。
原来读《论语》这类四书五经的书也能这样有趣。
同样,我也推翻了以前所认为的古人读书都得“寒窗苦读”的见地。
然后,是我对“三家店”的认识。
南怀瑾老先生生动形象地比喻,让我明白了原来“五四运动”时,那些自称“知识分子”的人竟这样理解孔子的话。
还有就是南怀瑾写这本书是用心在写。
他把自己原本的认识与现在的理解,毫无保留地都说出来了。
这是我在读“学而有何乐”时理解的。
首先,南老先生是通过字面来解释。
说“悦”应改为“苦”。
朋友来家是“包袱”,虽然很真实,但我当时就认为这些认识仿佛是一些自以为是的不想读书的学生在钻“牛角尖”。
不过,当我接着看下去,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男老先生把这一切都分开做了解释,而且真正懂是看了“谁来懂得你”这一小节。
南老先生在这一篇中对孔子的话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将所有自己的解释都总结在了一起。
尤其是这篇中引用明代陈眉公的话,真是恰到好处。
不但说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的意思,还告诉了读者,做人做学问成功的途径。
还有,我觉得写得很妙的是南怀瑾说,现在的人读《论语》不能依靠朱熹的注解。
刚开始,我认为这只是南怀瑾的片面之解,不过在询问父亲后,才明白这是告诉读者,看《论语》要自己反复品读原文,而不是单单看注释。
至于不懂,接着看下去,下文自然有解释。
这也是南怀瑾不支持将《论语》分类的原因吧,因为原文都是连贯在一起的。
设计诗
设计师的《设计诗》《设计诗》是朱赢椿的自作诗集,收录了数十首以画面所构成的诗歌。
朱赢椿将诗歌用艺术设计的手法制作出来展现在大众面前,呈现出画面上的诗意的感觉,力图在设计的克制和约束管道中实现创意创新,用廉价的纸,单纯的字,得以最大限度的获得生活中的会心一笑。
朱赢椿是一名设计师,现任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及南京书衣坊工作室的设计总监。
所设计的图书曾数次被评为“中国最美的书”,其中《不裁》被评为2007年度“世界最美的书”,《蚁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德国委员会评为2008年度“最美图书特别奖”。
《设计诗》于2011年11月1日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此书精装100页。
《设计诗》引发不少网友的关注,这些作品将文字设计与现代诗糅合,不少人认为形式很新颖,同时也有人质疑这只是设计的游戏,将诗意可视化是一种扼杀,是哗众取宠。
众说纷纭,然后我认为,这种糅合是设计师独特的创意,也是艺术界的一种创新,我十分欣赏这种形式。
并且,创意和创新对于设计师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品质。
一本优秀的书籍装帧设计集实用性、艺术性、文化性于一体,它除了能满足读者的阅读需要以外,还具有书籍美的最佳形态,同时也是培养和弘扬各国文化的重要载体。
《设计诗》集这些为一体。
朱赢椿在《设计诗》中的字体设计是一种文化艺术的创新,是设计的一种进步。
如果只是用一个字体系列,在样式、大小、字体粗细等方面没有什么变化,就会产生一种协调的关系。
保持页面的协调性很容易,而且看上去这种安排很安静,非常正式,有时也可以认为相当乏味。
如果结合使用了多种字体,他们在样式、大小、字体粗细等方面很类似(但并不相同),就会出现一种冲突的关系。
这种相似性会造成困扰,因为我们所看到的不完全一样(协调),但也并非完全不同(对立或对比),所以它们是冲突的。
如果结合的多种字体和元素彼此之间截然不同,就会出现一种对比关系,引人注目的亮丽设计往往包含大量对比,而且这些对比会得到充分强调。
人们对《设计诗》褒贬不一,我无法去评论谁对谁错,只能表达我自己的看法。
分析於梨华小说的艺术特色
分析於梨华小说的艺术特色於梨华是华裔美国作家,1949年去台湾并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居住在台湾,是最早开始台湾旅美留学生题材的文学创作的台港文学的作家之一。
她写了许多长篇中篇和短篇小说。
下面我就结合作品来谈一谈於梨华小说的艺术特色。
首先,於梨华的小说具有现实主义风格;她的小说没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而是联系社会现实和当时的社会现象来进行写作。
比如说於梨华的长篇小说《又见棕榈,又见棕榈》,就能够比较鲜明地表现出这一点,这部小说写的是男主人公牟天磊出国留学归来后发生的一系列的故事,引发了人们深刻的思考:出国到底好不好,这其实是当时的一种社会现状的表现。
这部作品写于1966年,那时的她已经到美国13年了,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当时的社会并没有那么发达,小说中提到这样一个场景“他在台北机场走下飞机,与家人团聚写起。
他见到了久别的亲人——父母和妹妹,也见到了从未谋面的意珊。
一回到家,百感交集。
他想起了在美国寂寞飘零的生活,想起了去美国之前在台湾的情景,也想起了抗战时期的祖国大陆。
”虽然是小说形式的文学作品,却把里面的主人公和当时的社会现实联系起来,除了这一点,作者还借助文章提到了大陆和台湾的问题,主人公牟天磊从大陆来到台湾,再从台湾到美国,但当他回到了台湾时,却发现自己原来仍是一个“客”,只是一个外乡人而已,他早已不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在作者的眼中,牟天磊就是一个无根的人,这也间接反映了台湾和大陆关系的问题,这也是一种社会现实的反映,除了《又见棕榈,又见棕榈》这本小说,《梦回青河》也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实,这部作品通过女人的视角,生动刻画了人物的心理,描写了大家族内部的斗争和情感纠葛,还刻画了抗战大背景下的社会情景和百态,展现了人们的社会生活,充满了现实主义的特色。
所以具有现实主义的风格是於梨华小说的写作特色之一。
其次,在於梨华的小说具有传统叙事模式与现代技巧相结合的写作特色。
就拿《又见棕榈,又见棕榈》这部作品来说,在上文我们讲到,这部作品充满现实主义的特色,运用了传统的叙事模式,具有情节结构和交叉结构,这部作品是一部小说,在我看来故事性比较强,但小说具有传统的叙事模式,小说讲述了多个故事,并把他们串联在了一起,但故事情节在围绕一个主要人物——牟天磊在发展,牟天磊的归去和到来这两种状态导致各种故事的发生,有与意珊的爱情,有家人的关心,有旅美潮流的兴起等一系列的故事,这些故事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整部小说,但除了叙事文章还有生动的心理描写特别是牟天磊的心理刻画十分细腻,作者不仅采用了普通的心理描写,还采用了意识流的写法,这是一种新型的写作技巧,这种技巧在作品中有着非常鲜明的体现,先来说一说什么是意识流写法吧,意识流写法注重描绘人物意识流动状态,既包清醒的意识,更包括无意识、梦幻意识和语言前意识。
《不裁》分析
个人总结
Tankertanker Design
Tankertanker Design
我的第一印象:
这本书籍到我手上,我就挺喜欢这个简洁、朴素极
‘‘
了便有了雅致和大气,我买这本书是因为它的装帧, 感觉很特别。当我拿起那把刀,就像是参与了书籍 的制作一样,想到这本书最后是我一页一页地裁开,
就有成就感。
个人总结——书籍内容给我的感受
Tankertanker Design
关注社会
了解生活
捕捉本质
1
关注社会热点
2
了解生活小事
3
捕捉事物本质
Tsatniktcehrtianngkeur pDesign
“美”在哪
Tankertanker Design
1st 书籍注重与读者的互动 2nd 唤醒现代人要享受生活。
Tsatniktcehrtianngkeur pDesign
书的评价——网友评价
Tankertanker Design
Tankertanker Design
Tsatniktcehrtianngkeur pDesign
Tankertanker Design
Tankertanker Design
个人总结 stitching up
‘‘
Tsatniktcehrtianngkeur pDesign
内容摘录
Tankertanker Design
Tankertanker Design
‘‘
《最好的朋友,名字叫小玉》这是作者看到电 视上播放的《樱桃小丸子》后,联想起自己儿
时的最好的朋友。她的朋友也像小丸子的小玉
一样温柔可亲,跟她志同道合。但是最后因为
论语别裁读后感800
论语别裁读后感800读《论语别裁》的心得感悟说到《论语》,没有人不熟悉,最为经典的莫过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我们对论语的认识基本上都于我们所学的课本,对意思的理解也基本于书本的注解和老师的分析。
如果不是对它特别有研究,大抵是没多少人去看的。
毕竟古文虽说文字的功能比白话文更强大,但理解起来还是有些难度的,总感觉和现代有些脱节。
当我看到《论语别裁》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想起了曾经看过的由袁腾飞老师著的《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本人学习历史时不是很认真,历史上的大事件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真是掌握不好,但我又很喜欢看历史,所以当我读完《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关于明朝部分时,我对袁老师佩服之极!那种历史问题现在化,语言通俗易懂,贴近生活。
我觉得能把历史讲解到这个份上,真是大师!当然,南怀瑾先生通过《论语别裁》,给我们还原论语的现代版,同样是让人钦佩之至!深觉南先生学问的博大精深,在著述中,他广征搏引,谈笑自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了传统深奥的经典,或引诗句,或讲典故,或解学术,循循道来,不管是朴素道理还是人生哲理,都能让读者有所感悟。
翻开《论语别裁》,在前言里,我就看到了一位谦虚的南怀瑾先生。
他写道“本书定名‘别裁’,也正为这次的所有讲解都自别裁于正宗愚者经学之外,只是个人一得所见,不入学术预流,未足以论下学上达之事也”,其实南先生在学术上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任何人都不应该说我是最好的,因为是别裁,所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必要拿条条框框来界定,要挑出其中不合理的地方。
所以张中行老先生的一番言论,某种意义上说其实也是“别裁”。
我欣赏南先生谦虚、低调的性格,那是对我做人的一种启发。
当我读到第七篇《述而》中有一句“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从中领悟到孔子立身处世的态度。
在解释这段话的时候,南先生也给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可求”与“不可求”是针对人生道德方面讲的,如富贵符合道德规范,符合“道”,即使是很苦的事情,也愿意做。
设计之美新议——以《不裁》的书籍设计为例
环
,
是 非 常符
,
并 由此 积 极 倡 导
关键 词
:
“
的设 计生活 境 界 艺术
合现 在
(d
o
it
”
、
y ou rse
“
lf
自 己 动 手 )的 设 计 潮 流
”
也
书籍 设 计
是
“
形式追随功能
。
形式追随审美
等等 设 计 理 念 最 好
体现 性 南京 师 范 大 学 出版 社 美 术 编辑 朱 赢 椿 装 帧 设 计 的 ((不
从 而 更深 入 地
一
对 设 计 美进 行 了
者 在参 与过 程 中对 书 籍 的 视 觉 印 象
验
。
所 引 发 的 深 刻 内心 体
一
多方 面 地 阐 述 和 探 讨
会
,
,
提 出 了 自己 的
艺 术化 生 存
设 计美
”
些新的见解和体
。
这 种动 态 美 是 设 计 过 程 中 不 可 缺 少 的
D IY
“
就 像推开
一
扇门
” ,
互 相渗透
,
处 于 不 断 运 动之 中 ; 各 种 元
, ,
在 书的前 环 衬 设 计
” ,
“
一
张 书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也 可 随 手 撕 开 作裁 纸 刀 用
,
,
素 的 相 互 渗 透 相 互 影 响 ; 风 格 的 多 元 化 功 能 的 多 样性
满 足 不 同 消费者 的 需要
;
又 不 会伤 了 手
,
的画作
论语别裁读后感作文多篇
论语别裁读后感作文多篇论语别裁读后感作文1《论语别裁》是南怀瑾先生最畅销的几本书之一。
书名为“别裁”,是因为所有讲解“都自别裁于正宗儒者经学之外,只是个人所见”。
先生如此解释。
他把原典放到一个个人文掌故中进行发酵发散,个性十足。
先生形容自己是“摆脱二千余年的章句训诂范围,重新确定章句训诂的内义”。
经史合参,以《论语》和《春秋》为蓝本,勾勒出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社会的概貌,从中体会国学精神。
有句话叫做“大道为简”,国学其实是人类对大自然最简单质朴的认知和总结。
学习国学可以慢慢从这些最质朴的认知中找到生活工作中难以解决的各种思想问题。
从而对世界观和价值观获得开明和启示。
看先生的书,你会发现,世界越来越宽广。
因为他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这一本书里的内容。
那种境界,那种氛围,那种对中华文化的解读,为我们更加容易了解尘封多年的历史大门增加一把钥匙。
先生以自己渊博的学识和经历,给我们这些后辈娓娓道来孔子门学的可贵。
孔子不愧为万世师表,几千年前的所讲所语,历经岁月的剥蚀,也能照亮后来人的心路。
社会问题自古有之,但要心存理想,这也是先贤的伟大之处。
并且先生写书一项的风格如此,向我们说明为人处事的原则,以及道德的可贵之处,且不是那种夸夸其谈,只歌功颂德,很贴切、很实际,让我们由心底自发的'认可。
作为一个普通的80后,我自认是没有信仰的人,社会的复杂让人无所适从,自小接受的教育与社会的巨大反差导致的自己内心无比的空虚,而回归传统的经典,让我深感自己所学浅陋,必须放下浮燥的心态,拿出“头悬梁、锥刺股”的精神,细细品读,潜心求学,不仅提高文化涵养,还有让自己放松在古人的世界里,在这样一个松静自然的气场下,身心得到了休整,思考得到了释放,从而达到更高层次的人生状态,才能进入中国传统文化那迷人又高深的境界。
论语别裁读后感作文2《论语》。
这部儒家经典,从小读到大,也曾细细读过。
对于其中教诲般的言论,也曾冥思苦想,并且熟记于心。
《我们不擅告别》赏析
《我们不擅告别》赏析
《我们不擅告别》是由作家某某创作的一篇散文。
本文通过深入的观察和思考,描述了人们在告别面前常常显得无力和无措的情感状态。
文章开头,作者以精准的描写,勾勒出告别时的场景。
他描述了人们离别前的矛盾心情,既渴望在冷漠和疏离的世界中找到温暖和安慰,又害怕在告别时受到伤害和痛苦。
作者以独到的视角呈现了告别的主题,引发了读者对于人际关系和情感体验的思考。
接下来,作者深入探讨了为什么人们对告别感到无力和无措。
他指出,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习惯于表达而不是沉淀,注重延续而不是离开。
在这个连结更多的世界里,我们已经忽略了欠缺和分离的忧痛。
作者指出,正是由于对告别的恐惧和不愿意面对失去,我们变得难以面对和处理告别这样的情感事件。
此外,作者还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丰富故事。
他回忆起与朋友、家人或爱人的告别时刻,描述了彼此的不舍和无奈。
在描述中,作者用细腻的笔触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复杂情感,调动了读者共鸣。
通过这些真实而感人的故事,作者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究竟是我们不擅长告别,还是我们不愿面对告别?
最后,作者指出告别对于我们来说不仅仅是一种痛苦和遗憾,更是一种成长和思考。
他鼓励人们要敢于面对告别,勇敢释放内心的情感,无论是哭泣还是微笑。
只有经历告别,我们才能真正懂得珍惜人与人之间的相遇和离别。
通过对《我们不擅告别》的赏析,我们不但明白了人们在告别时
的无力和无措感,更体会到了作者对于人际关系和情感体验的深刻思考。
这篇散文既有鲜明的写作特点,又蕴含了人生的哲理。
它鼓励了我们积极面对告别,珍惜相遇和离别的每一刻。
the withered arm赏析800字
《The Withered Arm》是英国作家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的一部短篇小说,它以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社会寓意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下面是我对这篇小说的赏析,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
一、叙事风格《The Withered Arm》采用了简洁明快的叙事风格,情节紧凑,引人入胜。
吉卜林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将故事背景设定在一个印度的村庄,通过描绘村民们的生活和情感纠葛,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残酷性。
二、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鲜明,各具特色。
主人公阿贾布是一个善良、勇敢的年轻人,他在面对困境时始终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原则。
而阿贾布的母亲则是一个坚强、慈爱的母亲,她为了家庭和儿子的幸福不惜付出一切代价。
此外,小说中还塑造了一系列配角,如贪婪的村长、狡猾的商人等,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轨迹。
三、主题思想《The Withered Arm》的主题思想深刻而独特。
小说通过阿贾布的成长经历和母亲的牺牲精神,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残酷性。
同时,小说也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人性弱点的批判,呼吁人们关注社会问题,追求公平正义。
四、艺术特色吉卜林在《The Withered Arm》中运用了丰富的艺术手法,如象征、隐喻等,使得小说更具深度和感染力。
例如,小说中的“withered arm”就是一个重要的象征符号,它代表着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残酷性。
此外,吉卜林还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环境描写,刻画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轨迹。
五、社会寓意《The Withered Arm》的社会寓意深远。
小说通过对印度村庄的描绘和对人性的探讨,反映了当时印度社会的现实状况和人民的生活状态。
同时,小说也呼吁人们关注社会问题,追求公平正义,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The Withered Arm》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的短篇小说。
它以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社会寓意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论语别裁读后感
论语别裁读后感5120309127 吴威辰最近在看了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后,我觉得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我现在的心情:“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我觉得在以前,我看问题的角度都是被固化的。
基本上都是老师在说什么,我就跟着想什么,有的时候不会也不愿给自己的想法一点空间。
很多时候就是“唯师是从”,无法提出自己的质疑。
但是在翻开论语别裁这本书后我觉得我被“毁三观”了。
南怀瑾先生的第一个主题就拿我最熟悉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自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开刀。
乍一听我觉得南先生就是在胡诌。
但是越往后看,越觉得他说的在理。
我以前看过南先生评注的书籍《庄子諵譁》书中的南怀瑾先生就是以自己风趣机智的语言进行评说。
当我觉得他说的在理的时候,我就开始真正的领悟书中的道理了。
首先就是学而时习之,南先生讲的“学”是思想的学问。
学而时习,就是对自己的做人的方式做一个清醒的认识以及反思。
对于我个人来说,我觉得我做的真的不够好。
很多时候我自己为了迎合别人而做出了很多的违背自己内心的事情。
我想现在很多人跟我的想法是一样的。
张老师说过,选修课的成绩才是你真正的水平,因为你是以自己的喜好来选择的。
但是现在的情况是,我们很多人,在选择自己的方向时是以利益的多少来衡量的。
就拿选修课来说,很多人并不是以自己的爱好,而是课程给的分数的高低来衡量自己是否应该上这门选修课。
所以我觉得想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点是不容易的,只有我们真的理解自己为人时的道理,才能真正的把自己变得更加的完美和强大。
接下来,我想说说寂寞。
南先生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讲的是孔子的寂寞。
我觉得人一辈子最大的成就就是耐得住寂寞。
很多人在自己的人生中都是经历低潮。
这段时间短则几个月,多则几年十几年几十年。
我想只有耐得住寂寞的人,坐得住板凳的人才能真正变成一个有成就的人,这里我说的成就是思想与事业成就。
现在的我,浮躁有余,宁静不足。
每天都是出于忙碌的状态,每天遇到事情都是像子路一样,很冲动,不假思索的就去干了。
论语别裁读后感范文
论语别裁读后感范文论语别裁是儒家经典《论语》的一部分,由于篇幅较长,时间较久远,内容较多且未分类,给读者阅读和理解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因此,文学家朱恩来根据《论语》中的内容,将其加以整理、裁剪和重新组合,形成了《论语别裁》。
通过对《论语别裁》的阅读,我深感到这是一本富有智慧和启示的书籍,其中蕴含着人生的道理和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
以下是对《论语别裁》的读后感。
《论语别裁》是一本以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为主题的书籍,其中的语录具备了很高的道德与伦理价值。
不管是从孔子本身,还是其弟子的言行中,都能感受到一种高尚的品德与实践,这对于读者来说是一种强烈的启示和引导。
读完《论语别裁》,我深感到真正的智慧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在于内心的修养与行为的规范。
《论语别裁》中的语录涉及了很多方面的问题,但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中心。
孔子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为了告诉我们,一个人首先要注重个人修养,养成正确的道德品质和做人的准则。
然后才能够掌握自己家庭、社会、国家甚至更大的领域。
孔子认为,一个人只有把个人修养和道德品质提升到一定的水平,才能真正做到善治国家,平天下。
这对于人们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论语别裁》中,孔子的弟子们也给读者们带来了很多思考与启示。
例如,孟子提出了“仁者不孤”的观点,强调人们应该关注他人的需要,尽可能地帮助他人。
孟子认为,一个人获得幸福和满足的同时,应该也要帮助他人获得幸福和满足。
这种开放和包容的心态,让人们相互之间更加团结和谐,共同进步。
此外,曾参的言行也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在《论语别裁》中,曾参提出了“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的观点。
这句话让我深入思考,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应该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积极倾听他人的意见和看法,而不是一味地坚持自己的观点。
只有从他人的角度去看问题,才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论语别裁》中的内容十分丰富,经过裁剪和整理后更具有可读性和指导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裁》的人有才
设计角度:
《不裁》是从读者的角度去设计的。纸需要裁开是希望读 者不必一口气读完,书中穿插了很多牛皮纸上的古十九自 己写的诗词让读者能在随笔文字中小憩一下,纸张裁开之 后的毛边本给人一种残缺美的视觉享受。
《不裁》的人有才
设计理念:
不用高昂的材料,以免提高图书价格,另一方面不做高档 画册。他的作品可以看到大部分是平装书,走的是‘平装 路线’因为他认为书是为读者设计的,图书便宜他也高兴, 最便宜的书荣获最美的书,感觉到可以给国内图书界一个 导向,就是最美的并非是最贵的。
《不裁》的人有才
热爱生活......
《不裁》的人有才
生活本就丰富多彩,何必板着脸孔做人? 多无趣。我的文学功底写不出传统诗歌, 但这不妨碍我表达,用这种方式与自己 玩一玩,未尝不可。 ----------朱赢椿
《不裁》的人有才
《不裁》的人有才
《不裁》的人有才
像这样,热爱生活,喜欢和大自然打交 道又愿意专研此道的人,才能够获取更 多灵感。
我眼里的《不裁》
《不裁》的人才有才
李瑶 1122பைடு நூலகம்8301431
《不裁》的人有才
用最自然最手工的方式, 打造时间的痕迹。
《不裁》的人有才
关于书籍本身......
关于书籍设计......
关于书籍同类......
关于书籍理解......
《不裁》的人有才
书籍本身
古十九,系作者网名,原名叶蕾。
江苏南京人,现任凤凰生活杂志城 市版执行主编。是为1990年江苏省 文科高考状元,1994年毕业于南京 大学中文系,受过专业的科班训练, 文字功底很扎实。
《不裁》的人有才
社会背景,
《不裁》一书是在2006年出版的,距离现在已有7个年头。 21世纪以后,人们进入高速发展时代,特别是中国。人们 在日益忙碌的生活中慢慢淡忘了初时的纯真。于是作者放眼 去看世事,揣测别人的心理,不仅更加理解周遭世界,还有 另一重收获:在他人身上找到自己的反射,可以更加认清自 己。文字犀利讽刺,却然饱含善意。
《不裁》的人有才
设计定位及其功能性:
《不裁》的定位是为繁忙的现代人所设计,无论是书籍本 身内容还是书籍装帧上来看,都是希望让每天步伐不断 加 快的年轻人能够停一停,享受一下生活。
《不裁》的人有才
设计元素:
图形:图形是采用古十九自己的手绘和摄影,加上她自己填的词。更
符合了随笔集那种随意的感觉。
文字:在书中,除了小部分的小说外,其他都是独立存在的短文。不
《不裁》的人有才
书籍同类
《蒙田随笔》
它与《培根人生论》《帕斯卡 尔思想录》一起,被人们誉为 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 蒙田是随笔这种文章的"老祖宗"。
《不裁》的人有才
《培根随笔》
本书亦以大地万物为主角,呈 现人们百态。通过精炼的语言、 紧凑的情节、贴切的比喻将深 刻的哲理寓于浅显的故事之中, 使人获取借鉴,受到启迪。
《不裁》的人有才
书籍理解
朱嬴椿对于《不裁》的装帧设计利用了中式文 化中师法自然的手法,将诗集和人文气息联系 起来,保留牛皮纸的质感和原始的色彩.并且开 创性地让读者边裁开纸页边阅读,呼应了书名 《不裁》,让人耳目一新,带给读者独特的视 觉和心理感受。
《不裁》的人有才
设计上采用毛边纸,边缘保留纸的原始质感, 没有裁切过封面上,特别采用缝纫机缝纫的效果, 两条细细的平行红线穿过封面,书脊和封底, 连成一体。材质极普通,形式与内容融为一体。
《不裁》的人有才
文字功底很扎实。
《不裁》的人有才
像这样的文字还是头一回读到, 质朴无华而不乏幽默,幽默之中深涵哲理。
----------朱赢椿
《不裁》的人有才
朱赢椿,现年37岁,著名装帧设
计师,南京书衣坊工作室主人。 1995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 中国画专业,现为南京师范大学出 版社美术编辑、装帧设计师。有多 部装帧设计作品和论文在全国书籍 装帧展获奖,2000年至今在南京师范 大学文学院编辑出版专业讲授《出 版与美学》课程。
需要读者一口气看完,闲暇时间拿起来看看。
板式:书中内容随着板块的不同,板式就有所变化,避免了视觉的疲
劳。更有大段的空白地方,可让读者写下自己的感受。
材料与工艺:这正是这本书的精华所在,设计师朱赢椿将书籍内页
设计成需要自己手动裁开增加读者的趣味性,又联合毛边营造出怀旧 和残缺的视觉美感,让这本书从众多书中脱颖而出。
《不裁》的人有才
慢下来......
《不裁》的人有才
在这个忙碌的社会中,为什么不能有本书让 大家静下来思考一下现在的生活状态,放慢 脚步安静地欣赏一本书?
----------朱赢椿
《不裁》的人有才
区别于其他的书,用12个字来概括:人性温度, 手工特质,收藏气息。我想这是作为他的书的 特质,同样也是他想传达的一种生活气息和态 度,传播价值,承载道义。
《不裁》的人有才
别让设计害了 书......
《不裁》的人有才
一本书需不需要这么多想法?以前我会很得意, 因为我很聪明啊,我有很多的点子呀,但是这对 阅读有没有妨碍,对文字有没有伤害?不要让设 计把文字吃掉了。 ----------朱赢椿
《不裁》的人有才
切合主题
强调一点
《不裁》的人有才
谢谢
《不裁》的人有才
书籍设计
装帧设计重要的在于应该回归书的 内容,设计语言应该以表现书的内 容为本。
《不裁》的人有才
设计立意:
针对于《不裁》这本随笔集,作者古十九多是以犀利讽刺 的语言描写生活中的一些事。大多让人觉得现在的生活节 奏太快。而书装设计中,有些纸是需要裁开、排版中也有 大段空白地方,无一不表现出想让读者放慢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