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克隆教案
《奇妙的克隆》课文教案
![《奇妙的克隆》课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9a4a675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1d.png)
《奇妙的克隆》课文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克隆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掌握克隆技术的应用领域和优缺点。
(3)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和分析克隆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克隆技术。
(2)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克隆技术进行评价。
(3)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意识。
(3)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科技发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克隆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 克隆技术的应用领域和优缺点。
3. 克隆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克隆技术的概念、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和优缺点。
2. 教学难点:克隆技术对社会的影响,以及如何正确看待科技发展。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克隆技术的基本概念。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克隆技术的应用领域、优缺点及对社会的影响。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克隆技术案例,深入理解克隆技术的原理。
4. 批判性思维训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克隆技术的影响,培养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克隆技术的应用案例,引发学生对克隆技术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克隆技术的基本概念。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克隆技术的应用领域、优缺点及对社会的影响。
4.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克隆技术案例,深入理解克隆技术的原理。
5. 批判性思维训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克隆技术的影响,培养批判性思维。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和案例分析环节的参与情况,评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批判性思维:通过学生对克隆技术优缺点及对社会影响的分析和评价,评估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克隆技术的理解和思考,以及对作业的认真程度和完成质量。
《奇妙的克隆》课文教案
![《奇妙的克隆》课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9e9c44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97.png)
《奇妙的克隆》课文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克隆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信息提取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创新思维。
(3)学会搜集和处理信息,提高信息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事业的热爱和好奇心。
(2)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
(3)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克隆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信息提取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克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伦理问题。
2. 正确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3. 创新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克隆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实例,深入分析克隆技术的应用和伦理问题。
3. 案例分析:选取具体的克隆技术实例,让学生分析其利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4. 小组竞赛:设置有关克隆技术的问题,进行小组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奇妙的克隆》课文。
2. 参考资料:关于克隆技术的科普文章、视频等。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克隆技术的概念。
(2)提问:“克隆技术有哪些应用?”引导学生思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历程。
(2)学生标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实例。
(2)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克隆技术实例,如克隆羊“多利”。
(2)学生分析实例中的利弊,培养创新思维。
5. 小组竞赛(1)设置有关克隆技术的问题,进行小组竞赛。
(2)教师点评竞赛结果,总结克隆技术的优势和不足。
《奇妙的克隆》教案
![《奇妙的克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b797bd5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aa.png)
《奇妙的克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克隆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 使学生掌握克隆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3. 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伦理观念。
二、教学内容:1. 克隆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 克隆技术的基本原理。
3. 克隆技术的应用。
4. 克隆技术的伦理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克隆技术的概念、发展历程、基本原理、应用及伦理问题。
2. 教学难点:克隆技术的基本原理及伦理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克隆技术的概念、发展历程、基本原理、应用及伦理问题。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克隆技术案例,加深学生对克隆技术的理解。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克隆技术的伦理问题,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克隆动物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克隆技术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克隆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克隆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及伦理问题。
4.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克隆技术案例,如克隆羊“多利”的诞生。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克隆技术的伦理问题,如克隆人类的可能性和后果。
6. 总结与反思:总结克隆技术的优点和缺点,培养学生正确的科技创新观念。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克隆技术的研究论文,加深学生对克隆技术的了解。
六、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克隆技术概念、原理和应用的掌握情况。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分析克隆技术案例时的理解深度和思考能力。
3. 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克隆技术伦理问题时的观点表达和逻辑思维。
4.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的研究论文,了解学生对克隆技术的进一步学习和思考。
七、教学资源:1. 网络资源:查找关于克隆技术的研究论文、新闻报道和科普文章。
2. 视频资源:收集克隆技术相关的纪录片或新闻视频,用于直观展示克隆过程。
3. 图书资源:推荐学生阅读关于生物技术、伦理学和科技创新的书籍。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克隆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教案《奇妙的克隆》
![教案《奇妙的克隆》](https://img.taocdn.com/s3/m/ed923dd2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4c.png)
教案《奇妙的克隆》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克隆。
2.掌握克隆概念的简单例子。
3.培养思维逻辑和实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克隆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奇妙的克隆实验。
3.克隆实验结果的讨论和总结。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教师引导•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克隆吗?克隆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克隆的概念和应用领域。
学生参与•学生讨论并互相分享自己对克隆的理解和应用案例。
2. 探究克隆的实验教师演示•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简单的克隆实验。
•步骤:1.教师取出一颗有机蔬菜的种子。
2.教师将种子切成两半。
3.将两半种子分别播种在不同的土壤中。
4.注水、施肥,保持相同的环境条件。
5.观察和记录两株植物的生长情况。
学生实践和观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每组学生按照教师演示的步骤进行实验。
•学生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高度、根系的生长情况等。
3. 结果讨论和总结学生小组讨论•学生小组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讨论。
•对比两株植物的生长情况,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
全班分享•学生代表向全班汇报并分享自己小组的观察结果和分析。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
四、课堂延伸1.学生可以尝试使用其他方法进行类似的克隆实验,如利用细胞分裂实现克隆。
2.邀请专家进行讲座,介绍克隆的前沿研究和应用案例。
3.学生可以根据学到的知识,自己设计并进行其他有关克隆的实验。
五、课后作业1.撰写一份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
2.阅读相关文章,了解更多关于克隆的知识,并撰写读书笔记。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克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掌握一种克隆的简单例子。
课堂中引入了学生参与的环节,增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动手能力。
同时,在课堂延伸和课后作业中,鼓励学生进行更多探究和学习,激发了他们对克隆领域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需要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反馈,引导学生进行思维逻辑的训练和实验观察的能力培养。
《奇妙的克隆 》教案【4篇】
![《奇妙的克隆 》教案【4篇】](https://img.taocdn.com/s3/m/4eec7408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94.png)
《奇妙的克隆》教案【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奇妙的克隆》教案【4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奇妙的克隆优质课教案
![奇妙的克隆优质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99faf027fd5360cba1adbb4.png)
奇妙的克隆优质课教案【篇一:奇妙的克隆优质课教案】学生根据个人喜好朗读、默读、略读、精读、跳读、连读,然后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把握本文说明对象。
提示:本文揭示了作为无性繁殖的一种好方法克隆的奥秘,介绍了克隆研究的发展和取得的成绩,提醒人们要严肃地考虑克隆的含义,使克隆技术造福人类。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现代文整体阅读的要求,此环节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筛选信息并概括要点的能力,并对本课所说明的克隆知识有一个初步的感知。
)(二)再读课文,感知全文思路。
学生精读课文,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解决。
1、根据课文内容自己概括回答什么是克隆?2、《奇妙的克隆》一文用了四个小标题,自然分成四部分,这四个部分从不同的侧面说明克隆,但前后又有紧密的逻辑关系。
浏览一下课文的小标题,对课文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
并体会课文使用四个小标题有什么作用?3、文章四个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能调换顺序吗?4、第二部分克隆鲫鱼出世前后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写了很多实验,又没有按时间顺序安排材料,为什么?5、第三部分克隆绵羊多利介绍多利的诞生过程,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学生自主思考,合作讨论,汇报探究成果,如有不当之处,互相进行补充纠正,教师对学生交流的情况作评价。
明确:1、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个体或一群个体,都叫克隆。
2、(1)通过浏览小标题,就对课文内容有了大体的了解。
①克隆是什么?克隆是无性繁殖的新兴生物技术。
在克隆是什么一小节里,作者把这门科学技术说得浅显易懂。
首先,从我们容易理解的常见的生物现象写起,一个细菌经过20分钟左右就可一分为二;一根葡萄枝切成十段就可能变成十株葡萄……凡此种种,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这就是无性繁殖。
这样就把高深的科学技术说得生动形象,明白晓畅。
接着,从词源上追溯克隆的原意,让我们进一步弄明白了克隆的含义。
初中初二上册语文《奇妙的克隆》教案范文三篇
![初中初二上册语文《奇妙的克隆》教案范文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6e33f57b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d9.png)
【导语】“克隆”⼀词是英语词clone或cloning的⾳译。
我国以前曾将其译为“⽆性⽣殖”或“⽆性繁殖”。
什么意思呢?“⽆性”,当然就是没有阴阳结合的过程,⽽是由同⼀个“祖先细胞”通过*⽅式繁殖⽽形成纯细胞系。
这个细胞系中每个细胞由于基因(遗传信息)彼此是相同的,从⽽决定了每个细胞由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例如细胞的个头性状)是彼此相同的。
由于上⼀代和下⼀代的遗传信息是⼀致的,所以可以简单地说,克隆是⽣命的全息复制。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1、知晓“克隆”的相关知识。
2、学会快速筛选提炼有效信息的⽅法。
3、进⼀步学习说明⽅法和的说明顺序。
教学重点:学习快速筛选有效信息的⽅法。
教学难点:了解“克隆”的有关知识。
教学理念:提倡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各采众长、全⾯提⾼学⽣的语⽂素养。
教学过程 ⼀、情境导⼊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同学们喜欢的艺术形象。
他神通⼴⼤,有⼀绝招,经常在紧要关头拔⼀把猴⽑变出⼀⼤群和它⼀样的猴⼦来妖魔作战。
这⼀精彩描述,是我国明代作家吴承恩独特的设想。
他想像的依据是什么呢?(克隆)。
今天我们⼀起⾛进国际遗传学家谈家桢的《奇妙的克隆》。
⼆、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喜欢的⽅法读课⽂,了解课⽂每⼀部分所写内容,把相关内容画出来。
然后⼩组合作交流。
全⽂分四部分:(四个⼩标题) 第⼀部分:什么是克隆;第⼆部分:怎样克隆;第三部分:克隆的意义;第四部分:克隆的作⽤。
请同学们说说你找到这些信息的依据是什么?第⼀和第四个信息是⼩标题直接告知的,第⼆个信息是要根据课⽂内容来提炼,第三个信息是要根据总结段落,即第三部分最后⼀段来提炼。
(板书:筛选提炼有效信息的⽅法:1、根据⼩标题筛选;2、根据⽂章的总结段落来筛选;3、根据⽂段内容筛选。
) 三、研读探究 1、克隆是什么 (1)读课⽂第⼀部分,画出⽂中直接告诉什么是“⽆性繁殖”,什么是“克隆”的语句。
找到后,⼤声念出。
奇妙的克隆 教案
![奇妙的克隆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394ad7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09.png)
奇妙的克隆教案课程名称:奇妙的克隆教学目标:1. 了解克隆的原理和过程;2. 探索克隆在不同领域的应用;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探索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1. 克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克隆在农业、医学、科研领域的应用;3. 学生自主设计并实施一个小规模的克隆实验。
教学准备:1. PPT。
2. 实验材料:细胞培养物、离心机、显微镜等。
3. 相关案例和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克隆的概念,让学生猜测克隆的含义和应用。
2. 分享一些与克隆相关的新闻和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PPT向学生介绍克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解释克隆是如何实现的。
2. 探讨克隆在农业、医学、科研领域的应用,并分享相关案例和实践经验。
三、实践操作(3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设计一个简单的克隆实验。
2. 提供必要的材料和指导,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新能力进行实验设计。
3. 学生自主操作实验,观察克隆过程并记录相关数据和心得。
四、实验结果分享(10分钟)1. 学生小组轮流展示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并简要说明实验设计思路和方法。
2. 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和提问,促进思维碰撞和合作学习。
五、总结和反思(10分钟)1. 回顾今天的课程内容,让学生总结并概括克隆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 鼓励学生思考,克隆技术的发展对社会和个人有什么影响。
六、课堂作业(5分钟)1. 要求学生写一份学习笔记,总结今天的课程内容和实验心得体会。
2.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克隆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并做一份小结。
教学提示:1. 确保实验操作安全,并有老师和助教的指导和监督。
2. 鼓励学生提问和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和团队合作能力。
2. 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评分,评估其实验设计、数据整理和分析的能力。
3. 参与课堂讨论的活跃程度和质量。
《奇妙的克隆》教案
![《奇妙的克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144c3b5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28.png)
《奇妙的克隆》教案
教学内容:
主题:科学与技术
课型:阅读理解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科技知识水平;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10分钟)
1.教师与学生互动,询问学生对克隆的了解程度。
2.介绍克隆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二、阅读(20分钟)
1.教师提供《奇妙的克隆》文章,学生进行静默阅读。
2.学生阅读完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进行小组讨论,共享自己的理解和问题。
三、讲解(15分钟)
1.教师与学生共同整理出克隆的定义和产生克隆的原理。
2.教师利用电脑或投影仪,展示幻灯片讲解“克隆的类型”、“克隆的应用”等相关知识点。
四、思考(1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克隆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伦理问题。
2.学生结合课堂讲解和自己的理解,进行个人思考和讨论。
五、总结(10分钟)
1.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总结性问题,梳理所学内容。
2.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总结。
六、作业布置(5分钟)
1.教师布置综合性思考题:如何看待克隆技术在现代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2.学生完成并在下一堂课上进行交流讨论。
教学延伸:
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开展相关实验,如利用植物进行植物克隆实验,或通过观察昆虫克隆现象等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并培养其实践能力。
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科研探究,在网上或科学期刊上查找相关的克隆研究,并展开更广泛的科技讨论。
《奇妙的克隆》教案3篇
![《奇妙的克隆》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3ac3fe8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a8.png)
《奇妙的克隆》教案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述职报告、讲话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奇妙的克隆》教案3篇《奇妙的克隆》教案篇1教学设计■研读探究在学生掌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前提下组织学生进行有关说明方法、说明语言、课文内容拓展深入方面的学习。
《奇妙的克隆》教案(15篇)
![《奇妙的克隆》教案(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64f6d1b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21.png)
《奇妙的克隆》教案《奇妙的克隆》教案(1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奇妙的克隆》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奇妙的克隆》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囊、克隆、蟾蜍、胚胎、鳞片、脊椎、两栖”等词的读音、字形、词义。
理解“繁衍、相安无事”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有关克隆的科学知识。
能力目标1.整体感知文章,根据阅读要求训练学生筛选信息,概括内容要点,逐步提高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并理解这样安排的好处。
3.理解文章运用的说明方法,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德育目标1.体会学习科学家们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和精神,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全面看待科学技术的发展,实现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统一。
2.培养学生求真的科学精神以及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1.了解有关克隆的知识和克隆研究的动态。
2.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3.揣摩语言,体会说明文的科学性。
【教学难点】1.理清“克隆鲫鱼出世前后”的说明顺序,理解这样安排的原因。
2.对文章结尾一段话的理解【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假如你是足球迷,你肯定希望世上再多一个罗纳尔多;假如你是音乐爱好者,你当然愿意再拥有一个贝多芬;再有一个爱迪生、爱因斯坦也是许多人所梦想的。
古希腊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世上不可能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换句话,以上的梦想都只能是空想,没有实现的可能。
但是,现在情况却有了变化,有一种新兴生物技术“克隆”,或许可以做到这一点。
那么克隆是什么呢?它奇妙在哪里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奇妙的克隆”。
教师先引导学生自己说说对“克隆”的认识,然后通过教学媒体资源介绍“克隆”。
二、自由朗读,整体感知: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用简洁的话条理清楚地介绍什么是克隆?克隆的作用?(学生读课文时,以轻音乐陪衬,出示克隆绵羊、鱼、牛等动物的图片)(认识一个新事物应由简到繁,由易入难。
奇妙的克隆教案(4篇)
![奇妙的克隆教案(4篇)](https://img.taocdn.com/s3/m/dd716686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a9.png)
奇妙的克隆教案(4篇)八年级语文《奇妙的克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在单元模块中预习本课内容,训练学生阅读较长说明文的能力,体会说明文语言的文体特色。
学会快速过滤筛选有效信息。
2、在阅读中体味文中科学家锲而不舍、严谨求实、追求高远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优秀品质。
3、辩证看待事物,理性分析现象。
热爱科学、敬畏生命。
教学重点与难点:1、跨知识的阅读与理解是本课的一个难点,要引导学生不要拘泥于文章内容本身所传达的具体知识,而要跳升到语文的角度去理解文章的语言特色,从而体会说明文语言与其他文体的区别。
2、在文章理性客观的描述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并领悟科学精神的:不畏失败,勇攀高峰,锲而不舍,严谨求实。
3、结合实际,拓展延伸。
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珍爱生命,敬畏生命。
教学建议:1、读:多读课文,走进文中的科学世界,对于感的知识或话题要积极的探索,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2、查:这篇文章是遗传学泰斗谈家桢写的一篇关于前沿科学的科普文,其中涉及许多在克隆研究中的案例和事实,大家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广泛查阅这方面的信息,扩充你的知识域面。
对于本文的作者,更应该有深刻的了解。
建议同学们多从课外搜集资料,为我所用。
3、写:学习语文,不能离开语言表达,除了与你的学习同伴探知讨论、各抒己见之外,一定要及时将自己的想法和思维整理成文字,这样会促进你的写作水平提高,也可使你的思想闪光得到永久保存。
方法指导:小组合作探究: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的合作学习,主动探究、各采众长。
一、情境导入:克隆羊多利(激发兴趣,引发思考)二、步入课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克隆”一词也经常被用到,只不过我们平时所说的克隆含义更加灵活、更加广泛。
你能举一些生活中可以叫做克隆的例子吗?(畅所欲言,将科学术语通俗化,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学生活动:生活中的“克隆”(二)整体感知我们这篇文章是科学家写的一篇关于前沿科学的科普文,那就了文章的内容应该是准确严谨。
《奇妙的克隆》课文教案
![《奇妙的克隆》课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6f2a70a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2b.png)
《奇妙的克隆》课文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克隆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掌握克隆技术的应用领域和优缺点。
3. 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克隆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克隆技术。
2. 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克隆技术进行辩证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和好奇心。
2. 增强学生对伦理、道德问题的关注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克隆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 克隆技术的应用领域和优缺点。
3. 克隆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克隆技术的原理和操作过程。
2. 克隆技术所涉及的伦理、道德问题。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奇妙的克隆》及相关资料。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克隆技术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克隆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奇妙的克隆》,了解克隆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3. 课堂讲解讲解克隆技术的原理和操作过程,介绍克隆技术的应用领域和优缺点。
4.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克隆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以及所涉及的伦理、道德问题。
5. 课堂小结6. 课后作业7.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拓展,介绍克隆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前景。
2. 引导学生关注国际上关于克隆技术的最新研究动态。
七、课堂互动1. 设置疑问:克隆技术能否解决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2.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见解。
八、教学实践1. 组织学生参观科研单位,了解克隆技术的实际应用。
2. 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提出针对克隆技术应用的合理化建议。
九、课程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克隆技术利与弊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案《奇妙的克隆》优秀7篇
![教案《奇妙的克隆》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ecebdaea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ff.png)
教案《奇妙的克隆》优秀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计划规划、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教案《奇妙的克隆》优秀7篇《奇妙的克隆》一文用了四个小标题,使全文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奇妙的克隆》课文教案6篇
![《奇妙的克隆》课文教案6篇](https://img.taocdn.com/s3/m/8b0048fb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63.png)
《奇妙的克隆》课文教案6篇《奇妙的克隆》课文教案6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奇妙的克隆》课文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奇妙的克隆》课文教案1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音形义。
2、了解课文内容,能知晓关于“克隆”的知识,学习课文中举例子、列数据、作诠释、引用等说明方法和特别的说明顺序。
3、能从文中找出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与精神的句子,学习其精神。
4、能就“克隆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理解,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特别的说明顺序,对“克隆人”的讨论。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一、引入课题:由课文前的“导言”自然引入,学生看课文,明确课文各部分之间关系。
由克隆含义到克隆实验,再讲到克隆的重大发展,最后说对克隆问题的思考。
二、老师引导学生完成对课文生字词的学习:囊(náng) 繁(fán)衍(yǎn) 蟾(chán)蜍(chú) 鳞(lín)片(piàn) 脊(jǐ)椎(zhuī) 两(liǎng)栖(qī) 濒(bīn)临(lín) 克隆胚胎相安无事永无止境让学生找出在书上的位置,知晓大意,读准字音,抄写识记两遍。
三、学生再读课文,结合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一题,思考这些题。
教师通过抽问学生完成对课文的讲解,板书如下:克隆——无性繁殖的生物技术举例、引用、作诠释体现科普说明文的特点克隆鲫鱼突出中国在这方面的成果和贡献两栖类科学追求无止境(说明顺序迥异)哺乳类克隆绵羊:证明动物体细胞具有与受精卵一样发育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
克隆技术造福人类:繁殖高附加值的牲畜挽救珍稀动物治疗疾病、延长寿命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关于“克隆”的知识及说说明方法,听写本课应掌握的词语。
二、学生再看课文,找出能表现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与精神的句子。
《奇妙的克隆》教案
![《奇妙的克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cb7024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4c.png)
《奇妙的克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克隆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 让学生掌握克隆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3. 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伦理观念。
二、教学内容:1. 克隆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 克隆技术的基本原理。
3. 克隆技术的应用。
4. 克隆技术的伦理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克隆技术的概念、发展历程、基本原理、应用及伦理问题。
2. 教学难点:克隆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伦理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克隆技术的概念、发展历程、基本原理、应用及伦理问题。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克隆技术的实际应用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克隆技术。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克隆技术的伦理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伦理观念。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奇妙的克隆》相关章节。
2. 课件:克隆技术的概念、发展历程、基本原理、应用及伦理问题。
3. 案例资料:克隆技术的实际应用案例。
4. 讨论题:关于克隆技术的伦理问题。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克隆技术的应用案例,引发学生对克隆技术的兴趣。
2. 讲解克隆技术的概念:介绍克隆技术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克隆技术的基本概念。
3. 讲解克隆技术的发展历程:介绍克隆技术的发展过程,让学生了解克隆技术的历史。
4. 讲解克隆技术的基本原理:详细讲解克隆技术的工作原理,让学生掌握克隆技术的基本原理。
5. 讲解克隆技术的应用:介绍克隆技术在生物、农业、医学等领域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克隆技术的实际应用价值。
6. 讲解克隆技术的伦理问题:探讨克隆技术可能引发的伦理问题,如克隆人、克隆生物的环境影响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技创新意识和伦理观念。
7. 案例分析:分析克隆技术的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克隆技术。
8. 讨论:组织学生就克隆技术的伦理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伦理观念。
10.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克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奇妙的克隆 》教案
![《奇妙的克隆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d970da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71.png)
《奇妙的克隆》教案.DOC教案章节:一、克隆的神秘面纱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克隆的定义、原理和克隆技术的发展历程。
1.2 教学内容:克隆的定义、克隆技术的原理、克隆技术的发展历程。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多媒体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过程。
教案章节:二、克隆的奇迹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克隆技术的应用和克隆生物的案例。
2.2 教学内容:克隆技术的应用领域、克隆生物的案例。
2.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克隆生物的案例,了解克隆技术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教案章节:三、克隆与伦理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克隆技术在伦理方面的问题和争议。
3.2 教学内容:克隆技术在伦理方面的问题、克隆技术的争议。
3.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克隆技术的伦理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教案章节:四、克隆技术的利与弊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克隆技术的优点和缺点。
4.2 教学内容:克隆技术的优点、克隆技术的缺点。
4.3 教学方法:采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对比克隆技术的优点和缺点,全面了解克隆技术的影响。
教案章节:五、克隆技术的未来展望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应用。
5.2 教学内容:克隆技术的发展趋势、克隆技术的未来应用。
5.3 教学方法:采用前瞻性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克隆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可能的应用领域。
教案章节:六、克隆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克隆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具体应用和潜在价值。
6.2 教学内容:克隆技术在治疗疾病、器官移植等方面的应用,以及其在医学研究中的作用。
6.3 教学方法:采用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医学案例,让学生了解克隆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实际应用。
教案章节:七、克隆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克隆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和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7.2 教学内容:克隆技术在农业中繁育优良品种、保护濒危物种等方面的应用。
《奇妙的克隆》的教案
![《奇妙的克隆》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05a5a42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39.png)
《奇妙的克隆》的教案第一章:克隆的入门1.1 介绍克隆的概念解释克隆的含义:通过无性繁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组的后代的过程。
举例说明:动物克隆、植物克隆等。
1.2 克隆的两种类型分子克隆:指DNA分子的无性繁殖,如PCR技术。
细胞克隆:指通过细胞培养技术产生大量相同细胞的过程。
第二章:克隆技术的发展历程2.1 早期克隆实验描述早期科学家们如何探索克隆技术,并尝试复制生物体。
2.2 突破性进展:多利羊的诞生介绍多利羊的诞生过程,以及它在克隆技术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2.3 克隆技术的应用与挑战探讨克隆技术在医学、生物学和其他领域的应用。
讨论克隆技术所面临的伦理和法律挑战。
第三章:克隆技术的原理与方法3.1 克隆技术的基本原理解释细胞核移植、胚胎移植等克隆技术的基本原理。
3.2 克隆技术的方法步骤详细介绍克隆技术从选取供体细胞到培养新个体的整个过程。
3.3 克隆技术的难点与改进分析克隆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如胚胎发育率低、遗传变异等。
探讨如何改进克隆技术,提高成功率和个体质量。
第四章:克隆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4.1 克隆技术在治疗遗传病中的应用介绍克隆技术如何用于生产特定细胞或组织,以治疗遗传病。
4.2 克隆技术在器官移植中的优势讨论克隆技术在解决器官移植供需矛盾方面的潜力。
4.3 克隆技术在生物制药中的应用解释如何利用克隆技术大规模生产药物蛋白。
第五章:克隆技术在生物研究中的应用5.1 克隆技术在基因功能研究中的应用介绍克隆技术如何用于研究基因的功能和调控机制。
5.2 克隆技术在进化生物学中的应用探讨克隆技术如何帮助我们理解物种的进化过程。
5.3 克隆技术在保护濒危物种中的作用分析克隆技术在恢复濒危物种数量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的贡献。
第六章:克隆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6.1 克隆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介绍克隆技术如何用于培育高产、抗病、优质农作物。
6.2 克隆技术在畜牧业中的应用探讨克隆技术在提高牲畜繁殖效率和改良品种方面的作用。
奇妙的克隆 教案教学设计
![奇妙的克隆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c9ba40d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bc.png)
奇妙的克隆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克隆的入门1.1 教学目标了解克隆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掌握克隆技术的基本原理。
1.2 教学内容克隆的定义和发展历程:介绍克隆的概念,回顾克隆技术的发展过程。
克隆技术的基本原理:介绍细胞核移植和胚胎移植等基本技术。
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克隆技术。
1.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回答的形式,评估学生对克隆定义和发展历程的理解。
第二章:克隆动植物2.1 教学目标了解克隆动植物的实例和应用。
探讨克隆动植物的伦理问题。
2.2 教学内容克隆动植物的实例:介绍一些典型的克隆动植物案例,如多利羊、克隆牛等。
克隆动植物的应用:探讨克隆技术在农业、医学等领域的应用。
克隆动植物的伦理问题:引发学生对克隆技术的伦理问题的思考。
2.3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让学生了解克隆动植物的实例和应用,并思考伦理问题。
2.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回答的形式,评估学生对克隆动植物实例和应用的理解,以及对伦理问题的思考。
第三章:克隆人类3.1 教学目标了解克隆人类的尝试和挑战。
探讨克隆人类的伦理问题。
3.2 教学内容克隆人类的尝试:介绍一些克隆人类的尝试,如克隆胚胎的实验。
克隆人类的挑战:探讨克隆人类所面临的技术和伦理挑战。
克隆人类的伦理问题:引发学生对克隆人类伦理问题的思考。
3.3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让学生了解克隆人类的尝试和挑战,并思考伦理问题。
3.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回答的形式,评估学生对克隆人类的尝试和挑战的理解,以及对伦理问题的思考。
第四章:克隆技术的利与弊4.1 教学目标了解克隆技术在医学、农业等领域的应用。
探讨克隆技术的利与弊。
4.2 教学内容克隆技术的应用:介绍克隆技术在医学、农业等领域的具体应用。
克隆技术的利与弊:探讨克隆技术所带来的利益和可能引发的问题。
4.3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让学生了解克隆技术的应用,并思考其利与弊。
《奇妙的克隆》原创教案
![《奇妙的克隆》原创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77e23b0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de.png)
《奇妙的克隆》原创教案第一章:克隆的概述1.1 介绍克隆的概念和定义1.2 解释克隆技术的原理和过程1.3 探讨克隆技术的应用和好处1.4 分析克隆技术可能带来的问题和挑战第二章:克隆的历史和发展2.1 回顾克隆技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2 介绍重要的克隆实验和突破2.3 探讨克隆技术对科学研究的影响和贡献2.4 分析克隆技术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第三章:克隆在医学领域的应用3.1 介绍克隆技术在医学治疗中的应用3.2 探讨克隆技术在器官移植中的潜在优势3.3 分析克隆技术在药物研发和疾病治疗中的作用3.4 讨论克隆技术在医学领域可能面临的伦理和法律问题第四章:克隆在农业领域的应用4.1 介绍克隆技术在农业繁殖中的应用4.2 探讨克隆技术在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方面的潜力4.3 分析克隆技术在保护濒危物种和生物多样性中的作用4.4 讨论克隆技术在农业领域可能引发的伦理和环境问题第五章:克隆技术在伦理和道德方面的探讨5.1 介绍克隆技术可能引发的伦理和道德问题5.2 探讨人类克隆技术的争议和立场5.3 分析动物克隆技术对动物福利的影响5.4 讨论克隆技术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伦理和道德责任第六章:克隆技术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6.1 介绍克隆技术在保护濒危物种中的应用6.2 探讨克隆技术在恢复灭绝物种可能性6.3 分析克隆技术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优势和局限性6.4 讨论克隆技术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伦理问题第七章:克隆技术在人类医学的应用前景7.1 介绍克隆技术在治疗遗传性疾病方面的潜力7.2 探讨克隆技术在组织工程和器官移植中的应用7.3 分析克隆技术在医学研究中的作用7.4 讨论克隆技术在人类医学应用中的伦理问题第八章:克隆技术在农业领域的进一步应用8.1 介绍克隆技术在遗传改良作物中的应用8.2 探讨克隆技术在提高畜牧业产量和质量方面的潜力8.3 分析克隆技术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8.4 讨论克隆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的伦理问题第九章:克隆技术在生物制药中的应用9.1 介绍克隆技术在生产药物蛋白方面的应用9.2 探讨克隆技术在疫苗研发和生物制药中的潜力9.3 分析克隆技术在生物制药产业中的影响9.4 讨论克隆技术在生物制药应用中的伦理问题第十章:克隆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10.1 展望克隆技术在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10.2 探讨克隆技术在解决全球性问题中的作用10.3 分析克隆技术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阻力10.4 讨论克隆技术未来发展的伦理和道德问题第十一章:克隆技术在法医学中的应用11.1 介绍克隆技术在法医学中的作用11.2 探讨克隆技术在DNA检测和犯罪侦查中的应用11.3 分析克隆技术在法医学中的优势和局限性11.4 讨论克隆技术在法医学应用中的伦理问题第十二章:克隆技术在生殖医学领域的应用12.1 介绍克隆技术在辅助生殖中的应用12.2 探讨克隆技术在治疗不育症方面的潜力12.3 分析克隆技术在生殖医学中的伦理问题12.4 讨论克隆技术在生殖医学领域的争议和立场第十三章:克隆技术在生物伦理学的影响13.1 介绍克隆技术对生物伦理学的影响13.2 探讨克隆技术在人类伦理道德观念中的挑战13.3 分析克隆技术对生命尊严和价值观的冲击13.4 讨论克隆技术在生物伦理学领域的争议和解决方案第十四章:克隆技术在国际社会的法规与政策14.1 介绍国际社会对克隆技术的法规和政策14.2 探讨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克隆技术的立场和法规14.3 分析克隆技术在国际社会中的伦理和法律问题14.4 讨论克隆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与争议第十五章:总结与展望15.1 总结克隆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影响15.2 探讨克隆技术带来的伦理和道德问题15.3 分析克隆技术未来发展的挑战和机遇15.4 展望克隆技术在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和对人类社会的贡献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奇妙的克隆》涵盖了克隆技术的发展历程、应用领域、伦理道德争议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奇妙的克隆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克隆的利弊,了解说明文的基本知识,积累相关的语言知识。
2•了解阅读科技说明文的基本方法。
3•学习说明文的写作。
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的了解作者与从整体上理解课文。
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引起课文:㈠作家作品\谈家桢(1909-2008),浙江宁波人,国际遗传学家,中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之一,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
他为遗传学研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遗传学专业,创建了第一个遗传学研究所,组建了第一个生命科学院,有“中国遗传学泰斗”之称。
1985年获“求是科学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
2000年获“上海市首届教育功臣”称号。
谈家桢在国际上享有崇高荣誉,曾任第八届国际遗传学大会常务理事,第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国际遗传学大会副会长,第十八届国际遗传学大会会长。
自1978年以来谈家桢先后当选为日本和英国遗传学会名誉会员,被美国罗斯福夫人肿瘤研究所聘为高级研究员,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杰出校友奖,德国康斯登茨大学功勋奖,1984、1985年分别被加拿大、美国授予荣誉科学博士。
1985年当选为外籍院士和院士。
1987年当选为意大利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1995年获求是科学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
1999年获国际正式批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542号小行星命名为“谈家桢星”;同年当选为纽约科学院名誉终身院士。
其主要著作有《生物学引论》、遗传与物种起源》、《基因与遗传》、《谈谈摩尔根学派的遗传学说》、《基因工程》、《谈家桢论文集》、《谈家桢论文选》、《基因的萦梦》等。
㈡关于克隆克隆是“ Ione"或“ cloning "的音译,而英文“ clone "则起源于希腊文“ K lone ”,原意是指幼苗或嫩枝,以无性繁殖或营养繁殖的方式培育植物,如杆插和嫁接。
今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以及由无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个体组成的种群。
克隆也可以理解为复制、拷贝,就是从原型中产生出同样的复制品。
时至今日,“克隆”的含义已不仅仅是“无性繁殖”,凡是来自同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也叫“克隆” o克隆技术不需要雌雄交配,不需要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只需从动物身上提取一个单细胞,用人工的方法将其培养成胚胎,再将胚胎植入雌性动物体内,就可孕育出新的个体。
英国英格兰科学家和美国俄勒冈科学家先后培养出了“克隆羊”和“克隆猴”。
克隆技术的成功,被人们称为“历史性的事件,科学的创举” o有人甚至认为,克隆技术可以同当年原子弹的问世相提并论。
克隆技术可以用来生产“克隆人”,可以用来“复制”人,这更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与质疑。
㈢提出目标二、学习课文第一步,泛读课文。
指导学生快速阅读,要求用着重号标出说明对象,用横线标出说明的主要内容,用波浪线标出精彩或精确的说明语言,用批注点明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
并要求读准字音。
老师指导梳理:\语音:囊(n eng)胚胎(p dt①赊(ch印ch t)两栖(q 1)繁衍(y 出)相(xi mg)鲫(j i)鱼说明对象:克隆说明主要内容:(见四个小标题)说明顺序:逻辑顺序、时间顺序。
说明方法:(略)精确或生动的语言:(略)㈠指导学生理解说明文的结构。
1 •理解说明文的整体结构。
⑴指导学生根据小标题归结每部分的大意无性繁殖克隆是什么克隆的含义从植物“克隆”到动物的“克隆”中国科学家的贡献克隆鲫鱼出世前后实验对象的变迁“多利”的诞生过程克隆绵羊“多利”“多利”诞生的影响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好处可以用来挽救珍稀动物克隆技术造福人类对防治人类疾病延长寿命有重要意义弊端:克隆人可能引发道德伦理问题⑵讨论:本文的结构有何妙处?明确:作者用四个小标题把全文分为四部分,分别从不同侧面说明克隆,使全文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2.本文运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明确:总体上采用逻辑顺序,结合时间顺序。
从小标题看,从克隆是什么到克隆的成果再到克隆成果的影响,属于逻辑顺序,介绍克隆成果又是按时间顺序。
从各分看,第一部分,从下定义到介绍克隆成果是逻辑顺序,介绍克隆一词的来历、介绍从植物“克隆”到动物的“克隆”又采用的是时间顺序。
第二部分,从中国科学家的贡献介绍实验对象的变迁总体上为逻辑顺序,介绍中国科学家的贡献与介绍实验对象的变迁又是以时间为顺序。
第三部分,从“多利”的诞生过程介绍到“多利”诞生的影响是逻辑顺序,介绍“多利”的诞生过程又是以时间为顺序。
第四部分,从好处介绍到弊端采用的是逻辑顺序。
㈡理解说明文表达的中心。
1•找出或概括出说明对象的特点,即状态、性质、功能和特征或阐述的事理等内容。
2.本文表达了怎样的中心内容?明确:作者介绍了克隆的含义、克隆实验、克隆的发展、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并对克隆进行了思考。
三、总结作者采用拟标题的方式,从多角度介绍了有关克隆的知识、实验与成果,内容具体而富有逻辑性。
作者在按一定逻辑顺序说明时,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把艰深的科学道理作了深入浅出的说明,还在文中浸透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我们不仅从中获得科学知识,而且受到教育,得到启迪。
四、布置作业第2课时教学目标:深入理解课文,了解克隆的利弊,了解说明文的基本写法。
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复习上节内容,提出本节课学习目标:二、学习课文第二步,精读课文,理解说明文的要素及语言。
㈠指导学生理解说明文的要素1.精读第一部分⑴找出文中直接告诉我们什么是“无性繁殖”,什么是“克隆”的语句。
明确:“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这就是无性繁殖”。
“凡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后代群体也叫克隆”⑵天生具有克隆本领的动植物有什么共同点?明确: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
⑶为了说明“克隆是什么”,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明确:运用了三种说明方法:举例子、释义和引用。
举例子:列举植物、动物界当中的人们比较熟悉的例子来说明,把艰深的科学知识说得简明易懂;释义:对克隆一词进行溯源并作出解释;引用:引入《西游记》中孙悟空拔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的故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克隆”是怎么一回事。
2.精读第二部分思考“克隆鲫鱼出世前后” 一节的说明顺序是什么?为什么不以时间的先后来写“克隆试验”呢?文中这种安排有什么好处?明确:“克隆鲫鱼出世前后”主要用的是逻辑顺序,结合了空间顺序与时间顺序。
从中国的“克隆试验”写到外国的“克隆试验”,主要运用的是空间顺序,便于突出地反映我国科学家在克隆研究中的成就和贡献。
写“克隆试验”从鱼类、两栖类再到哺乳类,主要用的是时间顺序,便于突出这是一个不断求索探究的过程,也便于体现科学家们“对科学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精神。
从科学家的贡献写到实验对象的变迁,采用的是逻辑顺序,便于将科学家与科学实验结合起来。
3.精读第三部分,思考绵羊多利的出现为什么会引起世界的轰动?明确:克隆羊的诞生标志克隆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和重大突破,而且,“这个结果证明:动物体中执行特殊功能、具有特定形态的所谓高度分化的细胞与受精卵一样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
也就是说,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也具有全能性。
”同时它既可能是人类的福音,也可能成为人类的凶兆。
4.精读第四部分,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明确:第一,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价值的牲畜”;第二,克隆可以用来挽救珍稀动物;第三,克隆对于人类疾病的防治、寿命的延长具有重要意义。
㈡指导学生理解说明的语言方法指导:与说明对象的特征相结合来理解,与限制性语言相结合来理解,与说明方法相结合来理解。
⑴从课文中找出能表现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与精神的句子,看看它们在表达上有何共同特点:①用鲫鱼囊胚期的细胞进行人工培养,经过385天59代连续传代培养后,用直径10微米左右的玻璃管在显微镜下从培养细胞中吸出细胞核。
②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
③依靠高超的外科手术从爪蟾蝌蚪的肠上皮细胞、肝细胞、肾细胞中取出核,并把这些细胞的核精确地放进已被紫外线破坏了细胞核的卵细胞内。
④经几百次灰、黑、白这样的操作以后,白色小鼠终于生下了三只小灰鼠。
⑤经过247次失败之后,他们在1996年7月得到了一只名为“多利”的克隆雌性小绵羊。
⑥用极细的吸管从卵细胞中取出核。
……立即送入取走核的“苏格兰黑绵羊” 的卵细胞中。
……然后,将胚胎巧妙地植入另一只母羊的子宫里。
明确:平实准确。
用准确的数据表现了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与精神,如385天59代、189个、8厘米、三只、247次,不能用准确数据的就用概数,如10微米左右、80多天、几百次等,表现了作者严谨的态度。
此外还用准确的语言对实验作了科学的表述。
⑵指导学生积累下列语言:两栖:可以在水中生活也可以在陆地生活。
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相安无事:彼此和睦相处,没有什么矛盾冲突。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
神通广大:形容本领大,办法多。
难能可贵:难做的事居然能做到,值得珍视。
悲喜交集:悲伤和喜悦的感情交织在一起。
夭折:未成年而死。
就绪:事情安排妥当。
永无止境:永远没有尽头。
协调:配合得适当。
⑶将上述词语写150字左右的一段话,要求写出个性与创意:第三步,选读相关内容,读写结合,质疑问难。
㈠读写结合方法指导:可以是提出说明对象的方法,安排说明结构的方法,也可以是正确运用说明方法等。
1.本文中最主要的写作手法是什么?明确:运用小标题分解说明对象,逐项加以说明。
2•这个方法有什么作用?明确:使内容相对集中,醒目,使说明的逻辑顺序井然等。
㈡质疑问难作者文中写道:“有关'克隆人’的讨论提醒人们,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
科技越发展,对社会的渗透越广泛深入,就越有可能引起许多有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等问题。
”另据有关报导,自1997年英国罗斯林研究所成功地克隆出“多利”羊后,国外不断有人在名利的驱使下,提出并试图从事克隆人的研究。
尽管各国政府明令禁止,但与克隆人有关的报道近两年来不止一次见诸报端。
我国多家媒体曾转载了国外媒体报道的一条惊人消息:2000年一群受邪教组织操纵的科学狂人,正在美国内华达州大漠深处进行着一项从当年2月夭折的10个月大的美国女婴身上提取细胞进行克隆人的秘密实验。
请谈谈你对“克隆人” 的理解。
学生自由讨论,充分发挥意见。
最后老师可从如下方面归纳:1 •科学是双刃剑,既可造福人类,也可能殃及人类。
2- “克隆人”将深刻地触及人类的伦理、道德和法律等问题。
3•科学发展也会引发人类道德伦理观的变革和更新。
面对“克隆人”的问题,人类自会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三、总结本课所学㈠指导学生归结本课应积累的语言。
㈡指导学生归结阅读说明文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