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学概论第6章
商品学概论重点总结
商品学概论重点总结第一篇:商品学概论重点总结1商品:商品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统一体。
2商品属性: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消费需要。
3商品使用价值:是指商品对于人或社会的正面意义或积极作用,或者说是指商品具有能够满足人或社会需要的能力。
4商品的交换使用价值:可以用它来进行交换从而获得所需要的货币,商品成为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成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源泉,为了反映这种使用价值的客观存在及其本质称其为商品的交换使用价值。
5商品的消费使用价值:马克思把商品对消费者、用户所具有的直接的消费使用价值称为实际使用价值,它是由具体劳动赋予商品以各种有用性而产生的,是由商品的有用性在实际消费中所表现出来的满足消费者需要的作用而形成的。
6以具体商品为例,试说明其功能、商品体、有形附加物和无形附加物,并阐述他们之间的关系(1)商品的功能效用是指商品为了满足消费者的一定需要所能提供的可靠地、必须的职能或效用,如电冰箱的功能和效用是冷藏食物。
(2)商品体。
是商品功能效用的载体,它是人们利用原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效用的劳动投入而创造出来的具体劳动产物。
不同的使用目的要求商品有不同的功能和效用。
而功能效用又是商品体在不同使用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性能如化学性能、物理性能、生理生化性能等的综合。
商品体能够具备哪些性能,是由商品体的成分组成和形态结构所决定的。
(3)有形附加物。
商品的有形附加物包括商品名称、商标、及其注册标记或品牌、商品条码、商品包装及其标识、专利标记及其原产地标志或证明、质量及安全卫生标志、环境标志、商品使用说明标签或标识、检验合格证、使用说明书、维修卡、购货发票。
(4)无形附加物。
是指人们购买有形商品时所获得的各种有形附加物或附加利益。
7如何正确理解商品使用价值的本质?商品学如何研究商品使用价值?8为什么说商品使用价值是相对的、动态的、发展的?商品使用价值的实现,要经历一个过程,即由潜在的使用价值向现实的使用价值转换的过程,我们把该过程称为商品使用价值的动态系统。
商品学概论大纲(最新)
《商品学》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4243813课程名称:商品学总学时:32总学分:2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物流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一、教学目的及及任务(一)教学目的《商品学》是市场营销专业的选修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讲授,使物流专业学生掌握商品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熟悉商品编码与条码,了解商品的分类与品种构成、掌握商品质量以及质量管理的方法,了解商品标准与标准化,合格评定与质量监督,了解商品检验,掌握包装材料的种类和性能、了解商品储运的质量管理,具备一定的物流管理实际工作能力,同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任务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必要的商品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从理论上掌握商品养护的方法和途径,为其毕业后从事与商品养护相关的工作打下基础;同时通过课堂教学、课堂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商品养护问题的能力,并能将理论与实践较好结合,从而提高学生对商品及商品养护学的运用认识。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标了解商品的基本特征;理解并掌握现代商品的概念及其构成;掌握商品使用价值的本质;了解商品养护与商品养护技术;掌握商品养护的基本策略。
(二)教学要求1.教学重点:商品的概念、构成和基本属性。
2.教学难点:商品的使用价值3.教学方法:讲授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三)教学内容1.商品(1)商品的特征(2)现代商品的整体概念(3)商品的属性1.2 商品的使用价值(1)一般意义上的价值概念1.3商品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与任务(1)商品学的研究对象(2)商品学的研究的内容(3)商品学研究的任务(4)商品学的作用第二章商品分类与编码(一)教学目标了解商品分类和商品编码概念及标准;熟悉常见的商品分类标志;能够正确使用商品分类标志;熟悉商品条码及其应用。
(二)教学要求1.教学重点:商品分类与编码。
2.教学难点:正确使用商品分类标志。
3.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6章 食品商品概述 《商品学概论》PPT课件
(3)按商业经营习惯分类
按商业经营习惯,酒可分为白酒、啤酒、黄酒、葡 萄酒、果酒、露酒等。其中葡萄酒、果酒、露酒通称 为色酒。
3)各类酒的质量特点
(1)白酒
水:水质—酒质
乙醇:含量、特点、趋势
A、成分 酸类:有机酸、特点
醛类:呈味、特点
酯类:芳香、名酒、香型
杂醇油:恶醉、酯化
甲醇: < 0.4 —1.2 ‰ 有毒
按体内代谢:酸、碱性食品
6.1.2食品的营养和安全
1)食品的营养成分
功能:生理功能、体液、体温
在食品中的存在形态 自由水
水分 水分活性(Aw) Aw=p/p0<1
Aw—食品贮存性
Aw与食品质量的关系:表6-1
与食品质量 的关系 标准含水量
易变
生理功能:热量、组成。
单糖:特点、性质
(2)糖类 种类 双糖:特点、性质
6.2.3 小麦
1)小麦分类:4种
2)质量指标
(1)国家标准:国家标准GB1351—2009
(2)小麦赤霉病粒最大允许含量为4.0%,单立赤霉病项 目,按不完善粒归属。
(3)黑胚小麦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是否收购或收 购限量。
(4)卫生检验和植物检疫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执行。
(5)项目解释:从容重、小麦不完善粒、杂质、色泽、 气味、相关规定等几个方面考虑
第6章 食品商品概述
6.1食品的分类和营养与安全
6.1.1食品及其分类
1)食品的概念 定义:
必需品、嗜好品
2)食品的分类:
(1)根据来源:植、动、矿物性三类
(2)膳食比重:主食、辅食。
(3)原料来源及经营:12大类
按消费对象:
(完整版)商品学概论重点(万融版)
第一章: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1.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基本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统一体2.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学研究的对象3.商品具有不同于一般物品、产品的三个基本特征:商品是具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商品是供别人消费即社会消费,而不是供生产者或经营者自己消费的劳动产品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且必须通过交换到达用户手中的劳动产品4.商品属性可概括为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5.价值的概念价值关系是客观存在的价值都是历史的具体的相对的动态的6.使用价值一般是指物对于人或社会的正面价值7.物的属性与人的需要的吻合程度或一致性程度就决定了物对人的使用价值大小8.商品学是研究商品使用价值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9.商品使用价值的特征商品自始至终处于社会中,其使用价值是社会的使用价值商品使用价值具有二重性商品使用价值是相对的动态的发展的商品的使用价值与商品价值既对立又统一不能人为地将其割裂开来10.商品学的研究内容以商品体为基础,商品人环境为系统,商品质量和品种为中心,商品属性不断满足商品交换和消费需要以及其他社会需要为主线11.商品品种和商品质量及其系统的微观,宏观管理是商品学研究的中心内容12.商品学产生于德国第二章商品分类与编码13学会判断分类标志P1414.商品分类的作用为政府行业和企业实施各项管理活动以及实现信息化管理奠定了科学基础有利于商品标准化的实施和商品质量标准的制定便于商品经营管理和顾客选购消费商品有利于开展商品研究和教学工作15.商品分类的基本原则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可延性原则兼容性原则整体最优化原则16.商品分类的方法线分类法:属于传统的分类方法,使用范围最为广泛优点:信息容量大,层次好,逻辑性强,符合传统应用的习惯缺点:结构弹性差,分类结构一经确定不易改动面分类法:优点:弹性较大,一个面内的类目改变不会影响其他面;适应性强,可根据需要组成任何面同时也便于计算机处理,易于添加和修改目类缺点:不便于手工处理,不能充分利用其容量,尽管其可组配的复合类目很多但实际可用的复合类目并不多17分类标志选择的基本原则目的性原则稳定性原则唯一性原则逻辑性原则包容性原则18.学会判断商品分类标志的类型P1919.商品代码具有分类标识和便于信息交换的功能。
1商品学概论08+第6章++商品质量(上)
我国大多数企业对于质量的认知还停留在符合性质量 阶段。
6.1 质量的概念及其演变
6.1.2 质量概念的演变 ② 适用性质量
20世纪60年代,适用性质量概念以适合顾客需要的程 度作为衡量依据,认为产品质量就是产品的“适用性”, 产品在使用中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即具有合格的质量。
6.1 质量的概念及其演变
6.1.1 质量的概念 ② 质量是“适用性”
世界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J.M. Juran)从用户的角度出 发,提出了“质量即适用性”(fitness for use)的著名观点。
所谓适用性是指产品在使用期间能够满足用户的需要。 适用性普遍适用于一切产品或服务,是由用户所要求的产 品或服务特性决定的。
6.1 质量的概念及其演变
6.1.1 质量的概念
① 质量是“符合规范或要求” ② 质量是“适用性” ③ 质量是“社会总损失最小” ④ 质量是“满足顾客期望的各种特性综合体” ⑤ 质量是“客体的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6.1.2 质量概念的演变
6.1 质量的概念及其演变
6.1.1 质量的概念 ① 质量是“符合规范或要求”
6.1 质量的概念及其演变
6.1.2 质量概念的演变 ① 符合性质量
质量概念伴随着技术、经济和 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向前发展。
② 适用性质量
③ 满意性质量
④ 卓越质量理念
6.1 质量的概念及其演变
6.1.2 质量概念的演变
① 符合性质量
20世纪40年代前,符合性质量概念以符合现行标准的 程度作为衡量依据,“符合标准”就是合格的产品质量, 符合的程度反映了产品质量的水平。
够产生的输出。组织输出的可以是产品,也可以是服务。 ➢ 客体也可能是非物质的,如转换率,一个项目计划。
商品学概论教学大纲
商品学概论》教学大纲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英文名称: Essentials of Commodity Science 适用专业: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三年制)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商品学是一门以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为主,融合社会科学、经济学为 据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1、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商品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应用商品学知识的初步能力;培养学生评价商品质量的水平,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级专门人才服务。
2、为学生利用商品学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使他们具有运用商品学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初步能力。
3、树立科学态度及质量意识,自觉依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学生能较全面和系统的了解商品学有关知识, 认识和掌握典型大类商品的自然属性, 熟练运用商品检验、包装和养护中的技术方法,与进出口货物的通关要求相结合,为以后在国贸领域工作奠 定一个较为扎实的知识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以下教学要求:1、知识:学生应掌握以下内容:商品学概论,包括商品分类、商品质量、商品标准、商品检验、商品包装商品养护;商品学分论,包括日用工业品、纺织品、食品、电子电器。
2、能力:学生应具有贸易中明确商品分类原则和方法,控制商品质量,懂得商品安全运输储存,做好商品养护工作的能力。
3、技能:学生应具备商品编码、包装技法、储运流程、检验方法、养护技巧、装卸搬运方式及其工具的选择等相关技能。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先修课程:《企业战略管理》、《市场营销》、《中小企业管理》等四、学时分配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商品学概论 学 分: 2一体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根五、教材与参考书1、选用教材:张晓淼,梁冰等,商品学概论,航空工业出版社, 2011年1月第一版2、主要参考书:略六、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1、互动式教学、教师多问、学生多答、双向沟通。
2、开展案例教学,教师多收集案例、分析案例、讲解案例,学生讨论案例。
商品学概论》课程简介
《商品学概论》课程简介课程编号:40122012 课程名称:商品学概论学时:36 学分:2适用专业: 市场营销、工商管理先修课程:市场营销学课程内容:商品学是研究商品的使用价值和商品使用价值实现规律的一门边缘科学。
商品学研究商品使用价值是围绕商品质量和商品品种这个中心内容来展开的,并从商品使用价值的物质性因素和社会性因素进行剖析。
我们介绍的商品学是从宏观研究各种商品所共同具有的横向共性问题。
阐明了商品学研究对象、内容和任务,论述了商品质量及质量变化规律,研究如何加强商品质量管理和质量鉴定、检验,探讨商品标准、分类、包装和储存养护等内容的实施,探讨商品、人与环境的关系。
商品学作为一门正确引导商品发展方向的科学,综合研究与商品生产、流通和消费各阶段的有关质量问题,对商品开发、商品贸易、商品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商品消费及环境保护等应用领域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商品学概论》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40122012 课程名称:商品学概论学时:36 学分:2适用专业: 市场营销、工商管理先修课程:市场营销学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任务及要求:(1)任务地位:商品学的任务是阐明和解决商品流通领域中的质量及其变化规律,维护商品在流通中的使用价值,保证使用价值的实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商品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及基本技能,并应用于商业实践,促进商品经营的顺利开展。
商品学是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等专业的必修课。
(2)知识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商品使用价值理论、商品质量及管理原理、商品标准、商品分类及鉴别、商品包装、储存等理论。
商品学涉及基础科学(物理、生化、微生物等)、应用科学(工艺、生态、环境、食品、包装、服装等)、社会科学(质量工程、质量管理、市场营销、商业企业管理、广告、心理学等),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基础科学、应用科学及社会科学等相关课程的理论基础。
(3)能力要求:学生应掌握各大类商品的组成、性能、鉴别选购等实用性知识和技能。
商品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二、单项选择题1.商品是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A.劳动力;B.人类社会生产力;C.工业化;D.农业化2.商品是具有使用价值的 ;A.劳动产品;B.社会产品;C.工业品;D.农产品3.商品是供消费的;A.生产者;B.经营者;C.社会;D.城乡4.从本质上说,消费者购买的不是商品本身,而是它的 ;A.功能/效用;B.附加服务;C.使用价值;D.价值5.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商品的 ;A.功能;B.有用性;C.价值性;D.价格6.商品使用价值的大小是由来衡量的;A.消费需要;B.商品属性;C.商品价格;D.商品品种和质量7.商品学是研究的科学;A.商品质量;B.商品品种;C.商品消费;D.商品使用价值及其变化规律8.商品学是一门 ;A.自然科学;B.技术科学;C.社会科学;D.综合性交叉应用学科9.商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商品使用价值;B.商品价值;C.品种、质量及其相关问题;D.微观、宏观管理10.商品学起源于 ;A.美国;B.英国;C.意大利;D.德国11.商品学的产生大约在 ;世纪末;世纪末;年前;年前12.商品学产生和发展的前提在于 ;A.第一次工业革命;B.第二次工业革命;C.商品生产的发展,特别是商人的出现;D.商业教育的发展13.国外最早涉及商品学领域的着作是 ;A.完美商人;B.商业之美;C.商品学导论14.商品学的创始人是 ;A.约翰·贝克曼;B.达尔文;C.陆羽;D.李时珍15. 年,我国商业教育中开始把商品学作为一门必修课;;;;三、多项选择题1.某些天然物品,如等,虽然具有使用价值,但因其不是劳动产品,所以不能称为商品;A.空气;B.阳光;C.雨水;D.原始森林2.商品一旦进入市场交换,就要受到的支配;A.价值规律;B.供求规律;C.竞争规律;D.社会规律3.商品流通包括等;A.运输;B.装卸;C.储存;D.销售4.商品的无形附加物有等;A.送货上门;B.售后维修;C.免费调试;D.使用说明书5.下列项目中,可能成为商品学研究内容的是 ;A.商品质量;B.商品标准;C.商品检验;D.商品包装第二章商品分类与编码二、单项选择题1.商品分类是商品学研究的 ;A.前提;B.条件;C.基础;D.本质2.根据选择商品分类标志的唯一性原则,商品分类时,在范围内,只能采用一种分类标志;A.同一层级;B.不同层级;C.所有层级;D.大类和中类3.商品分类标志的选择要能够包括分类的商品;A.少数;B.部分;C.多数;D.全部4.商品分类时主要采用线分类法和面分类法,实践中通常将两种方法 ;A.分别使用;B.组合使用;C.交叉使用5.线分类法属于的分类方法,使用范围最广泛;A.古典;B.传统;C.现代6.根据不同,可将商品分为生活资料商品和生产资料商品;A.用途;B.原材料;C.加工工艺;D.化学成分7.商品分类和商品编码的关系是 ;A.分类在先;B.编码在先;C.不分先后8.商品条码是用来表示商品标识代码的一种条码,可被机器快速识读和处理;A.数字型;B.字母型;C.模块组合型UCC-13代码的结构有个层次;;;UCC-8代码的结构有个层次;A. 1;;UCC-8代码用于印刷面积的商品零售包装;A.较小;B.较大;C.不分大小代码适用于地区;A.东南亚;B.欧洲;C.北美13.厂家条码是由直接印刷到商品包装上的条码;A.供应商;B.生产商;C.销售商14.店内条码是商店对商品自行编制的代码及条码标识;A.长期性;B.季节性;C.临时性15.零售商通过可以随时了解生产商、批发商及运输在途货物的有关信息,以便控制销售活动;A.商品代码;B.商品编码;C.商品条码;D.物流条码三、多项选择题1.在商品的分类实践中,通常以商品的作为分类标志;A.用途;B.原材料;C.加工工艺;D.化学成分2.商品代码依其所用符号不同,可分为等类型;A.数字型;B.字母型;C.数字-字母混合型3.商品标识代码的编制必须遵循原则;A.唯一性;B.稳定性;C.无含义性;D.简明性4.商品条码一般印在上;A.商品;B.商品包装;C.商品标签5.商品条码中的条码符号由等部分构成;A.起始符;B.终止符;C.数据符;D.校验符第三章商品品种二、单项选择题1.在现代经济中,全面的质量概念就包含着对的要求;A.品种;B.数量;C.市场2.商品使用价值是商品满足人们一定需要的的总和;A.消费性;B.有用性;C.实用性3.商品只有通过才能进入消费领域,实现其使用价值;A.生产;B.消费;C.交换4.商品的质量必须与其品种结合起来,才能保证顺利实现;A.价值;B.使用价值;C.经济效益5.商品品种是构成的基础;A.经济效益;B.生产效率;C.劳动生产力6.走道路,是现代企业迈向成功的必由之路;A.数量效益型;B.质量和品种效益型;C.规模效益型7.商品品种结构框架一般是按形排列的;A.灯塔;B.宝塔;C.金字塔8.商品品种是消费者对的要求,是商品结构状况的反映;A.商品广度;B.商品美誉度;C.商品知名度9.商品品种的多样性不是随意的,它必须以人们的为基础;A.生活水平;B.兴趣爱好;C.消费需求10. 许多商品都有其 ,从增长到兴旺乃至萎缩,最后退出市场;A.生产周期;B.销售周期;C.生命周期11.为了适应市场需要,会有一些不断涌现出来而形成商品品种的新陈代谢规律;A.新技术;B.新工艺;C.新品种12.商品品种新陈代谢规律意味着就要被淘汰;A.老商品;B.没有需求的商品;C.高价商品13.加速商品品种的 ,符合一般的经济规律;A.研究开发;B.更新换代;C.技术改造14.生产的不合理,势必会造成商品滞销和积压,从而使生产效益下降;A.商品品种;B.商品数量;C.商品质量15.商品品种的 ,是改进和提高商品质量的重要前提;A.数量增加;B.有效更新;C.不断完善三、多项选择题1.高质量的商品必须 ,并且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全面发展的需要;A.对路;B.适销;C.价廉2.商品品种结构的决策要考虑到等因素;A.市场引力;B.企业实力;C.消费能力3.商品品种结构必须与人们的及其变化相适应;A.生活习惯;B.实际需要;C.消费结构4.科学合理地简化商品品种,有利于 ;A.控制生产;B.提高产量;C.降低成本;D.节约能源5.质量、品种、效益三者之间 ,体现有机的内在联系;A.互相依赖;B.互相制约;C.互相共存第四章商品质量二、单项选择题1.商品质量是商品学研究的 ;A.中心内容;B.主要内容;C.突出内容2.商品要想能够符合规定和隐含要求,通常要靠若干个才能达成;A.计量数据;B.质量特性;C.技术标准3.在商品质量评价和管理过程中,要尽量选择对质量有的特性;A.相关作用;B.决定作用;C.影响作用4.商品标准中所反映的质量特性,大多数是 ;A.真实质量特性;B.代用质量特性;C.附加质量特性5. 是进入市场的通行证;A.花色;B.品种;C.质量6. 是指商品为满足一定的用途所必须具备的各种性能;A.有用性;B.使用性;C.应用性7. 是指商品在储存、流通和使用过程中保证人身安全和健康不受伤害的能力;A.安全性;B.卫生性;C.安全卫生性8. 是指商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A.可用性;B.可靠性;C.稳定性9. 是指商品在发生故障后,能被迅速修好并恢复其功能的能力;A.可用性;B.完好性;C.可维修性10. 质量是优质与低成本的统一;A.最适;B.最佳;C.可靠11. 是商品开发设计的基础;A.市场调研;B.商品信息;C.技术培训12.在不影响商品质量的前提下,选用时还应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综合利用;A.原料;B.工艺;C.设备13.在质量形成和实现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 ,对于下一个环节又是事前的控制;A.把关;B.检验;C.改进14.使用过的商品及其包装物作为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应纳入到中;A.商品质量指标体系;B.经济技术指标体系;C.环境综合指标体系15.在影响商品质量的各种因素中, 是决定性因素;A.环境条件;B.工艺技术;C.原材料;D.人的作用三、多项选择题1.质量概念的产生和演变,取决于的发展程度;A.技术;B.经济;C.社会;D.管理2.人们对商品质量的认识和理解,是随着而变化的;A.生产环境;B.社会生产;C.经济发展;D.技术进步3.商品质量往往综合反映出一个国家水平的整体实力;A.经济;B.科技;C.教育;D.管理4. 是构成商品的原始物质;A.包装物;B.原材料;C.零部件;D.半成品5.质量检验的好坏主要取决于的质量;A.检测方法;B.检测量具;C.检测仪器;D.检测环境第六章商品标准二、单选题1、标准是一定范围内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文件;A、强制性B、技术性C、规范性D、逻辑性2、我国强制性国家标准代号为A、GBB、GB /TC、DBD、ISO3、GB/T3856-2007是代号;A、推荐性国家标准B、推荐性行业标准C、企业标准D、地方标准4、对已有产品国家标准的企业,鼓励制定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A、参照B、等同C、低于D、高于5.按标准的约束性,国际标准是 ;A.管理标准B.推荐性标准C.文件标准D.强制性标准6.国际贸易中,一些难以用文字表达商品质量的产品,如土特产、某些工艺品,常常使用作为交货和验收的依据;A.技术标准B.文件标准C.实物标准D.强制性标准7、按 ,商品标准可分为文件标准和实物标准A、标准化对象的内容B、标准的表达形式C、标准的约束性D、标准的适用范围8、在下列选项中, 是商品标准的中心内容A、确定商品分类B、规定商品的技术要求C、说明标准所使用的对象D、规定抽样办法和试验方法9、对同一类产品中的一组产品同时进行标准化的一种形式是 ;A、简化B、统一化C、系列化D、通用化10、在国际贸易中与标准化和认证有关的贸易壁垒是 ;A、关税壁垒B、贸易技术壁垒C、贸易经济壁垒D、类关税壁垒11、在商品标准化的形式中,简化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缩减商品的A、数量B、比例C、层次D、类型数目12、在标准化的形式中,通用化要以为前提A、互换性B、组合型C、模数化D、一致性13、在标准化得形式中,统一化的实质是使商品的形式、功效或其他技术特征具有A、整体性B、一致性C、互换性D、组合性14、在下列选项中,是国际标准通常采用的标准代号A、ISOB、IECC、END、BSE、ANSI三、多选题1、根据标准化法,我国标准划分为等几个级别A、国家标准B、部准标准C、行业标准D、地方标准E、企业标准2、按照标准的适用范围,商品标准可划分为A、文件标准B、实物标准C、技术标准D、生产型标准E、贸易型标准3、在商品标准化的形式中,系列化是使某一类商品系统的的标准化形式A、结构统一B、结构优化C、结构互换D、结构精炼E功能最佳4、地方标准是指在没有的情况下,需要在某一地区内统一制定和使用的标准;A、国际标准B、国家标准C、部标标准D、行业标准E、企业标准5、在下列选项中, 属于传统的非关税贸易壁垒;A、进口配额制B、反补贴C、进口许可证制D、技术壁垒E、反倾销6、地方标准的范围主要包括A、工业产品安全卫生要求B、有地方特色的产品标准C、农业标准D、工业产品标准第八章商品检验一、单选题1、商品的检验是商品检验的中心内容;A重量 B数量 C质量 D含量有效成分2、第二方检验又称检验;A自检 B卖方 C验收 D法定3、需要进行全数检验的商品是 .A牛奶 B电缆 C电器漏电性 D服装4、检验西瓜是否成熟,常用的检验法是 ;A嗅觉法 B味觉法 C听觉法 D光照法5、检验白酒的方法第一步是用检验法A视觉 B嗅觉 C味觉 D触觉6、商品品级划分时质量分数越高,质量等级越低的商品是 ;A食品 B纺织品 C日用工业品 D家电尤其适用于批量较大且质量也可能波动较大的商品批;A简单随机抽样 B系统随机抽样C分层随机抽样 D分组随机抽样8、在多次抽样检验方法中,对抽样样本大小的要求是A逐步递增 B逐步递减 C每次相同 D没有规律性9、采用百分计分法对茶叶进行评级时,评得下列四种茶叶的分数如下,由此可见茶叶的等级最高A95 B85 C75 D6510、采用限定计分法对棉织布进行评级时,评得下列四种棉织布的分数如下,由此可见织布的等级最高A61 B21 C11 D6二、多选题1、在味觉检验中,基本味觉有A甜 B酸 C苦 D辣 E咸2、在下列检验方法中,属于物理检验法的有A热学检验法 B生理学检验法 C光学检验法D仪器分析法 E力学检验法3、进出口商品检验工作程序的主要环节有A受理报验 B抽样制样 C检验鉴定D判定处理 E签证放行4、商品检验的方法主要有ABCDA感官检验 B化学检验 C物理检验D微生物检验 E视觉检验第九章商品包装三、单选题1、因其成本低无污染可回收而备受青睐;A、纸质材料B、PE材料C、金属材料D、木材原料2、商品包装的容纳功能所起的作用主要是 ;A、保护商品B、形成商品C、促销商品D、消费商品3、由于包装具有传达信息的功能,使得包装具有 ;A、保护功能B、容纳功能C、便利功能D、促销功能4、真空包装和充气包装是商品销售包装的 ;A、材料要素B、造型要素C、技术要素D、装潢要素5、下列包装中,不适合作食品包装的是A、PEB、PVCC、PSD、PVDC6、标志图“”属于标志;A、收发货B、储运图示C、危险货物D、集合7、根据我国商标法的规定,商标局应依法驳回的商标注册申请的有A“幸福”牌奶糖 B“红葡萄”牌葡萄酒C“连环”牌乒乓球 D“飞马”牌电筒8、收发货标志是商品运输过程中识别货物的标志,在下列收发货标志中,除必须具备外,其他各项可以合理选用;A、FHB、FLC、GHD、PGE、YH9、在下列选项中, 与包装的各种功能密切相关,特别是与保护功能关系密切;A包装技术 B包装材料 C记号商标 D组合商标 E立体商标10、下列包装中, 适用于果蔬的包装;A真空包装 B充气包装 C无菌包装 D硅窗气调包装四、多选:1、下列属于商品包装特点的有A、技术性 B形态性 C层次性 D艺术性 E层次性2、下列包装材料中具有无毒无味特点的有A、PEB、PVCC、PSD、PAE、PP3、下列包装材料中, 是属于可再生的,起到了节约资源的作用;A、纸板B、钙塑材料C、玻璃D、金属材料E、天然材料4、商品运输包装的主要功能有A保护功能 B容纳功能 C便利功能 D美化功能 E促销功能5、过分包装的表现形式有A材料过当 B体积过大 C分量过轻 D装潢过奢 E成本过低6、商标按其结构可以划分为A文字商标 B图形商标 C记号商标 D组合商标 E立体商标7、根据我国商标法的规定,在下列选项中为禁用标志,不得用于商标;A所有商品的通用名称和图形B有损社会道德风尚的标志C直接标志商品质量的文字图形D带有民族歧视性的标志E直接表示商品功能、用途的文字图形8、在下列关于“商标”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商标的使用者是商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B商标的标志物是商品或服务C商标反映了企业的信誉和商品质量信誉D商标的使用目的是为了区别不同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E商标经企业使用后,禁止他人使用,并受到法律保护第十章商品储运的质量管理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5分1. 是细菌作用于食品中的蛋白质而发生的分解反应;A.腐败B.霉腐C.发酵D.霉变2.仓库按照使用性能分类,可分为营业型仓库和 ;A.流通型仓库B.普通仓库C.自用型仓库D.露天仓库3. 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尤其是其单元化的装载系统,有效地缩短了商品装卸时间;A.客货混载机B.客运飞机C.直升机D.专用货物运输机4.管道运输的缺点是 ;A.不占用或较少占用地面位置B.维修成本低C.不适合固态商品的运输D.运输效率和设备运转效率高5.商品储存形成的原因在于A.商品流通与商品消费的不一致或背离B.商品采购与商品消费的不一致或背离C.商品销售与商品生产的不一致或背离D.商品生产与商品消费的不一致或背离6.与液态商品的挥发速度无关的是A.气温高低B.空气流速C.沸点D.化学特性7.航空运输的优点 ;A.费用高B.速度快C.质量受限制D.物流中心离或仓库不能离机场太远8.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挥发B.熔化C.水解.分解D.粘结9.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氧化B.腐蚀C.老化D.发软10.当低温时,成熟和自溶A.缓慢B.加快C.不变D.以上答案均不对11.不是辐射防霉腐的是A.剂量辐照B.大量辐照C.中量辐照D.混合型量辐照12. 是利用害虫的天敌和人工合成的昆虫激素类似物来控制和消灭害虫的一种方法A.生物杀虫法B.低温杀虫法C.高温杀虫法D.微波杀虫法13.霉腐微生物中,细菌.酵母菌属于A.高湿性微生物B.低湿性微生物C.中湿性微生物D.日照性微生物14.出库管理要贯彻的原则A.后进先出.易变后出B.先进先出.易变后出C.先进先出.易变先出D.后进先出.易变先出15.自溶作用是的前奏乐;A.氨基酸作用B.肉腐坏作用C.蛋白腐坏作用D.酶腐坏作用二.多项选择每题2分,共10分1.常用的气相防锈的形式有A.气相防锈纸防锈B.粉末法气相防锈C.热熔型可剥性塑料D.溶液法气相防锈E.溶剂法气相防锈2.控制储运中引起老化的因素有A.妥善包装B.控制温度C.油封D.挥发E.合理堆码3.运输商品质量要遵循的基本准则是A.及时B.准确C.安全D.经济E.可靠4.商品入库验收的要求有A.校对凭证.清点检查B.商品包装验收C.商品质量验收D.及时办理交接.入库手续,建立存储商品档案E.定位和编码5.商品运输方式有A.铁路运输B.公路运输C.航空运输D.水路运输E.管道运输。
商品学概论 第六章PPT资料50页
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曾指出,100%的利润会使 人不顾犯罪,践踏一切法律;而300%的利润,就会有 人敢冒砍头的危险。当今世界,伪造、假冒、盗版所获 利润何止300%。从伪造货币、信用卡,有价证券到假 冒合同、证件、商标、名优商品等,犯罪活动遍及世界 各地,假冒和伪造产品已占世界贸易总额的5%,达 1000亿到2000亿美元,涉及的国家和地区达60多个, 来自东南亚国家的伪造假冒产品就占了世界总数的70%。
一、商品质量监督
1、商品质量监督的概念、意义 (1)概念:是指根据国家的质量法规和商品质量标准,
由国家指定的商品质量监督机构对生产和流通领域的商 品质量和质量保证体系进行监督的活动。
内涵: A、商品质量监督是一种质量分析和评价活动; B、商品质量监督的对象是实体,如产品、商品、 质量
保证体系等; C、商品质量监督的范围包括从生产、流通到运输、储
存和销售的整个过程; D、商品质量监督的依据是国际质量法规和产品技术标
准; E、商品质量监督的主体是用户或第三方。
(2)商品质量监督的意义
A、维护消费者利益,保证人民的安全和健康。 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19年11月份,全国家电下乡产品累
计销售2.1亿台,实现销售额4874亿元,发放补贴556亿 元。各大家电企业赚的盆满钵满。创维、格力、美的 都有亮丽的财务报表。然而,从2009年开始,家电下 乡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09年12月中国消 费者协会发布《2009年家电下乡产品使用及售后服务 状况调查报告》,指出在已购买的家电下乡产品中, 接受过维修的比例高达12.6%。而网上对家电下乡的产 品讨伐声势浩大“买的XX下乡冰箱,响得像拖拉机”。 还有网友反映家电下乡就是借此机会“清理库存”。 很多山寨企业鱼目混珠,自己补贴钱给农民,也说自 己是家电下乡产品。而中消协的公布也将海尔、美的、 长虹等拉下水—家电 下乡“质量门”。 措施:对各下乡网点负责人培训《产品质量法》《消费 者权益保护费》《欺诈消费者行为 处罚办法》,严把 进货关,保障商品质量,保护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
商品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讲解全集1
1.简述水的主要生理功能?答:(1)水是人体吸收食品中营养成分的介质;(2)水直接参与人体各种生理活动;(3)水是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4)水能保证人体正常体温。
2.简述高分子链结构的几何形状。
答:高分子的大分子链结构的几何形状通常分为线型、支链型和体型三种。
10.简述决定商品吸湿性大小的主要因素。
答:商品吸湿性的大小取决于商品的组成成分、商品的组织结构和空气的温湿度。
11.氧化铁膜与氧化铝膜有何异同?答:(1)氧化铁膜不完整、不致密,与基体金属铁结合不牢固、较易被剥离,对钢材无保护作用,腐蚀将继续进行,直至钢材全部被破坏,这对保持钢材的正常质量是极为不利的。
(2)氧化铝膜组织致密、完整并与基体金属铝结合牢固,不易被剥离,且稳定,使铝表面钝化,谓之钝化膜。
钝化膜能使金属与外界介质隔离,显著减轻或阻止腐蚀的继续进行,而具有防腐蚀作用,能提高金属的耐腐蚀性能。
12.简述商品燃烧的形式。
答:商品燃烧有闪燃、着火燃烧、受热燃烧、本身燃烧和遇水燃烧等形式。
13.简述爆炸性物品的种类。
答:1)点火器材;2)起爆器材;3)炸药和爆炸性药品;4)其他爆炸性物品14.简述后熟作用与水果食用品质的关系。
答:后熟作用是指粮食、果实、瓜类和以果实供食用的蔬菜类等生物有机体商品离开母株后,在自身催化酶的作用下,发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而使其从收获成熟达到生理成熟的过程。
后熟作用本身又是一种生理衰老的变化,当它们完成成熟后,生物组织开始变得粗老,使用品质下降,难以继续储藏。
试述题1.试述僵直作用、软化作用及其与畜、禽、鱼肉食用品质的关系。
答:(1)僵直作用是指动物在屠宰或捕捞致死以后的一段时间里,肌肉丧失原有的柔软性和弹性而呈现僵硬的现象。
处在僵直期的鱼肉,新鲜度最高,食用价值也大;处于僵直期的畜、禽肉,由于弹性差,不易煮烂,缺乏香味,消化率低,未达到最佳的食用品质。
(2)软化作用是指畜、禽、鱼肉的僵直达到极限(肉的酸度达到最低pH值)后,肉中的蛋白酶(自溶酶)开始活化并分解肌肉中蛋白质、三磷酸腺昔等,而使肉逐渐变软、恢复弹性、多汁并有肉的芳香气味和滋味的现象,也称成熟作用。
汪永太:《商品学概论》(第五版)电子课件2015-7-10
【同步业务2-1】
5号保温瓶胆的质量要求 根据5号保温瓶胆质量要求,可对5号保温瓶胆的质量进行检验。 1容水量,一、二等品均为2000±ml; 2质量,一、二等品均不小于500g; 3耐温急变性,温差95℃~100℃,一、二等品均反复5次不破裂; 4保温性,在室温10℃以上,灌入沸水24小时,一、二等品均不低 于68℃; 5瓶口高低偏斜之差,一等品不大于2mm,二等品不大于3mm; 6瓶口缺角,一等品不允许有,二等品不大于2mm; 7 抽气尾管超出瓶底顶,一等品不允许,二等品不大于2mm; 8银层,一等品不露光,二等品轻微露光; 9 抽气尾管破裂、裂纹、冷爆、搭伤、石棉脱落、内外瓶相搭,一、 二等品均不允许有。
1.2 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1.2.1 商品学的研究对象
1)商品学的研究对象:商品使用价值及其变化规律 2)商品的使用价值 (1)涵义:是指商品对其消费(使用)者的有用性或 效用。 (2)理解 使用价值—有用性 物质:实用—自然属性 精神:欣赏—社会经济属性 满足消费者 物质 政治、文化、宗教、 需要 精神 风俗习惯、经济、 从服装审美、灯具、… 时代 3)三点认识:见教材 经济:贫穷型、温饱、富裕、富豪型 4)是一个动态、综合性概念:时间、空间、对象
商品学常见的6种的研究方法:
1)科学实验法 3)技术指标法 5)对比分析法 2)现场研究法 4)社会调查法 6)系统分析法
第1章
绪 论
1.1 商品的概念及构成 1.1.1 商品的概念 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1.1.2 商品的构成 核心部分 形式部分 延伸部分 1.2 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1.2.1 商品学的研究对象 商品使用价值及其变化规律 1.2.2 商品学的研究内容 中心内容 具体内容 整体内容 1.3 商品学研究的任务与方法 1.3.1 商品学研究的任务 5大任务 1.3.2 商品学的研究方法 6种的研究方法
《商品学概论(第4版》解读
1.3商品学研究的任务与方法 1.3.1商品学研究的任务
商品学研究的5大任务 1)指导商品使用价值的形成 2)评价商品使用价值的高底 3)防止商品使用价值降低 4)促进商品使用价值实现 5)研究商品使用价值再生 ==形成、评价、维护、实现、再生
1.3.2 商品学的研究方法
资料来源 陆梓华:《上海中小学须配两种型号课桌椅》 ,载《新民晚报》,2010-2-25
问题:你对教室内设有两种不同型号的课桌椅 有何感想,还能提出哪些改进方案?
教学按排与要求
1)课时: 2)内容:教材为主 ; 3)形式:讲授 、演示、讨论、参观、调查、实验; 4)要求:每章的教学目标、小结、主要概念和观念、基本训练 、 观念应用 、职业工作站 5)成绩:作业、提问、讨论、报告、操作、表现、测验与考试; 6)主要参考资料:《中国消费者报》 、《监督与选择》 、《中国 食品》,家用电器、质量 、标准等方面报刊杂志、阿里巴巴网站、 中国食品网、中国汽车网中国商品学会等网站。
1.2 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1.2.1 商品学的研究对象
1)商品学的研究对象:商品使用价值及其变化规律 2)商品的使用价值 (1)涵义:是指商品对其消费(使用)者的有用性或 效用。 (2)理解 使用价值—有用性 物质:实用—自然属性 精神:欣赏—社会经济属性 满足消费者 物质 政治、文化、宗教、 需要 精神 风俗习惯、经济、 从服装审美、灯具、… 时代 3)三点认识:P3 经济:贫穷型、温饱、富裕、富豪型 4)是一个动态、综合性概念:时间、空间、对象
【观念应用 1—1】讨论
【观念应用1—1】 猪肉是人们经常食用的一类食物,而对有 些人来说,却无食用价值;中山服原来为我国 的国服,而现在流行的是休服、西服等;灯具 已大大突破了照明这一效用,成为美化生活的 一部分。 问题: 以上事例,使你对商品使用价值的理解有 哪些新的思考?
教学课件 《商品学概论(第2版)》赵启兰
商品品种的研究内容
• 商品品种的研究涉及到诸多学科,如经 济学、市场学、消费学、技术学,美学、 商品学等。
• 商品学研究商品品种主要是研究商品品 种发展变化的规律。
二、商品品种划分标准
• 1 .商品品种的分类与类别 • 2 .商品品种的结构 • 3 .商品品种发展应遵循的原则
1 .商品品种的分类与类别
二、商品学的研究内容
• 商品学微观研究主要是
– 对各种具体商品所具有的特殊问题的研究。其 具体商品可分类为:食品类、纺织品类、工业品 类、家用电器类等。研究这些商品的成分、结 构、性质及原理;功能、用途与使用条件;生 产、制造和加工工艺;质量要求与品种特点; 影响因素分析及检验方法确定;包装、储运、使 用、维护等内容(是分析、评价具体商品的准 则和依据)。
研究商品使用价值;研究商品质量及其变化规律。
社会科学的商品学或 经济商品学
从经济的观点,特别是从消费者和市场需求的观 点研究商品质量和品种。
我国商品学的发展概况
• 公元800年唐代陆羽著的《茶经》 • 《本草纲目》 • 1908年:《新译商品学》 • 1934年:刘冠英《现代商品学》 • 1949后:我国商品学教育与研究发展迅速 • 改革开放以后:勃勃生机
• 1.商品必须满足需要 • 2.商品必须进行交换
三、商品的属性
1.商品的自然属性 • 商品的有用性是商品使用价值的基础。商
品自然属性包括成分、结构、理化性质和 生化性质等,又是构成商品有用性的物质 基础。
三、商品的属性(续)
2·商品的社会属性 • 商品的社会属性是由商品自然属性派生
的,主要包括社会、经济、文化和艺术 多方面的内容。 • 商品尽管是"物",但不是一般的物,而是 通过交换满足他人、满足社会面产生的 社会使用价值。
商品学第六章答案
综合练习一、名词解释1.商品检验:商品检验是指商品的生产方、销售方或者第三方在一定条件下,借助一定的仪器、器具、试剂或检验者的感觉器官等手段和方法,按照合同、标准,以及国内国际法律、法规,对商品的质量、规格、重量、数量以及包装等方面进行检验,并做出合格与否和等级判定的业务活动。
2.包装检验:包装检验是根据购销合同、标准和其他有关规定,对进出口商品或内销商品的外包装和内包装以及包装标志进行检验。
3.品质检验:品质检验亦称质量检验,运用各种检验手段,包括感官检验、化学检验、仪器分析、物理测试、微生物学检验等,对商品的品质、规格、等级等进行检验,确定其是否符合贸易合同(包括成交样品)、标准等规定。
4.卫生检验:卫生检验主要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等法规,对食品、药品、食品包装材料、化妆品、玩具、纺织品、日用器皿等进行的卫生检验,检验其是否符合卫生条件,以保障人民健康和维护国家信誉。
5.安全性能检验:安全性能检验是根据国家规定和外贸合同、标准以及进口国的法令要求,对进出口商品有关安全性能方面的项目进行的检验,如易燃、易爆、易触电、易受毒害、易受伤害等,以保证生产使用和生命财产的安全。
6.感官检验法:感官检验是以人体感觉器官作为检验器具,对商品的色、香、味、形、手感、音质、音色等感官质量特性做出判定和评价的检验方法。
7.理化检验法:理化检验法是在实验室一定环境条件下,利用各种仪器、器具和试剂等手段,运用物理、化学、生物学原理测试商品质量的方法。
8.抽样:抽样的相关概念有总体、样本和抽样比。
总体又称全及总体,是指所要认识的对象的全体,由具有共同性质的许多单位组成。
样本又称子样,是指从总体中随机抽取出来的部分单位所构成的集合。
样本容量n与总体单位数N 的比值n/N称为抽样比。
9.商品品级:商品品级是依据商品质量高低确定的商品级别,也是表示商品质量高低优劣的标志。
商品学概论
商品学概论第1章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商品:商品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具有使用价值、供他人消费、用于交换的特征。
商品使用价值:商品使用价值是指商品对于人或社会的正面意义或积极作用,或者说是指商品具有能够满足人或社会合理的正当需要的能力。
第2章商品分类与编码商品分类标志:①基本原则:目的性原则、稳定性原则、唯一性原则、逻辑性原则、包容性原则②常用的商品分类标志:商品用途、原材料、加工工艺、商品的化学成分、商品的产地商品编码:商品编码是指根据一定规则赋予某类或某种商品以相应的商品代码的过程。
商品分类:商品分类是指根据一定的管理目的,为满足商品生产、流通、消费活动的全部或部分需要,将管理范围内的商品集合总体,以所选择的适当的商品基本特征作为分类标志,对商品进行明确区分与体系化的过程。
商品分类的作用:①为政府、行业和企业实施各项管理活动以及实现信息化管理奠定基础。
②有利于商品标准化的实施和少年宫品种来那个标准的制定。
③便于商品经营管理和顾客选购、消费商品。
④有利于开展商品研究和教学工作。
商品分类的主要方法:线分类法、面分类法第3章商品品种商品品种:商品品种是指按某种相同的特征划分的商品群体,或者是指具有某种共同的属性和特征的商品群体。
商品品种结构:商品品种结构是在一定范围的商品集合体中,对于各类商品及每类商品中不同品种的组合状况及其相对数量比例的客观描述。
商品品种合理增长的规律:①必须建立在市场需求的基础上。
②尽量简化商品品种第4章商品质量质量特征:①产品质量特征:使用性能、人体功效学特征、安全性、使用寿命、可信性、环境友好性、审美性、经济性、信息性、可追溯性。
②服务质量特征:功能性、时间性、安全性、舒适性、文明性、经济性。
商品质量:商品质量是指商品的一组固有特性满足明确规定和通常隐含的需求或期望的程度。
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①人的因素:质量意识是决定商品质量的关键因素、坚持开展质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