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4的参考解答
数据库系统实验报告4(简单图书馆管理数据库的实现)
![数据库系统实验报告4(简单图书馆管理数据库的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2e3694e5aeaad1f346933ff4.png)
6
图书信息表:
2.还书后: 借阅信息表:
图书信息表:
备注: 1、表头及以下的栏目和内容,不得更改;其它栏目的位置可以适当调整,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增加或减少 页。 2、本课程包含多次实验,请每次实验项目填写一份。
7
2
利用 sf_borrow,sf_return 进行借、还操作,并注意数据库中三个表的数据变化情况。 三、实验结果及分析 (一)创建数据库和数据表: 选择用企业管理器创建数据库、数据表
3
(二)数据相关操作: 1.查询:
2.删除:
4
删除后:
3.更新:
更新后:
(三)创建触发器、存储过程进行借还书操作: 1.针对借阅信息表的插入操作创建触发器,当借阅信息表进行插入操作时,自动根据书号,将图 书信息表相应记录的“状态”字段改为 0。 CREATE TRIGGER Insert_borrow ON dbo.借阅信息表 FOR INSERT AS begin update 图书信息表 set 状态=0 from Inserted i,图书信息表 t where t.书号=i.书号 end 2.针对借阅信息表的删除操作创建触发器,当借阅信息表进行删除操作时,自动根据书号,将图 书信息表相应记录的“状态”字段改为 1。
作者 sql c++ ms java c# net
状态 1 1 1 1 1 1
借书证号 1 2 3
姓名 张三 李四 王五
住址 学三 学四 学五
并对这两个表进行删除、更新、和查询等操作 三、创建触发器、和存储过程进行借、还书操作 1) 针对借阅信息表的插入操作创建触发器,当借阅信息表进行插入操作时,自动根据书号,将图 书信息表相应记录的“状态”字段改为 0。 2) 针对借阅信息表的删除操作创建触发器,当借阅信息表进行删除操作时,自动根据书号,将图 书信息表相应记录的“状态”字段改为 1。 3) 创建存储过程:sf_borrow,实现借书功能即:向借阅信息表进行插入操作,将书号、借书证 号,借书时间作为参数,并自动的将还书时间设置为借书时间后一个月。 4) 创建存储过程:sf_return,现实还书功能即:根据书号对借阅信息表进行删除操作,将书号 作为参数。
4的倍数特征实验报告单
![4的倍数特征实验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21cd499e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7d.png)
4的倍数特征实验报告单
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4的倍数的特征,通过对不同数字进行分析,验证4的倍数的特征并得出结论。
实验方法:
1. 选择一系列整数数字进行实验,包括4的倍数和非4的倍数。
2. 分别对这些数字进行求余数运算,即用这些数字除以4并得出余数。
3. 分析余数的情况,观察4的倍数和非4的倍数的特征。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
1. 对于4的倍数,经过求余数运算得到的余数始终为0。
2. 对于非4的倍数,求余数运算的结果不为0。
3. 通过不同数字的实验,验证了4的倍数的特征,即能被4整除的数字的余数为0。
实验结论:
综合实验结果,我们得出结论:
1. 4的倍数的特征是其能被4整除,即求余数的结果为0。
2. 任何一个数被4整除的余数都是0,这是4的倍数的特征之一。
实验总结:
本次实验验证了4的倍数的特征,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得以确定4的倍数的特征为其能被4整除,余数为0。
实验结果的验证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数学中倍数的理解,为数学知识的学习提供了实际的例证。
希望通过这次实验,同学们能更加深入地了解4的倍数的特征,提高数学分析的能力。
实验延伸:
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进一步探讨倍数的特征,例如2的倍数、5的倍数等,通过实验验证不同倍数的特征,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同时,可以进行更加复杂的数学实验,进一步提高数学分析的能力,培养数学思维的能力。
希望同学们在数学学习中能够通过实验的方式,加深对数学的理解,提高数学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实验报告4《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实验报告4《验证牛顿运动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764f44dc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5a.png)
实验步骤
小车,砝码,小桶,砂,细线,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垫木,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导线两根,纸带,托盘天平及砝码,米尺。
数据处理
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实验目的
1.学会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物理规律;
2.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Βιβλιοθήκη 。实 验 人指导教师
日 期
实验器材
小车,砝码,小桶,砂,细线,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垫木,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导线两根,纸带,托盘天平及砝码,米尺。
实验原理
1.保持小车质量不变,改变小桶内砂的质量,从而改变细线对小车的牵引力,测出小车的对应加速度,作出加速度和力的关系图线,分析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数据处理
实验结论
由图2知,图线为一条________,这就说明质量不变时,加速度与它所受作用力成________。
由图3知,图线为一条________,这就说明作用力不变时,加速度与它的质量成________。
误差分析
注意事项
教师评语
实验报告4
![实验报告4](https://img.taocdn.com/s3/m/3f0305140740be1e650e9a1d.png)
实验四:循环结构程序设计班级:学生姓名:学号:一、实验目的1、理解循环的概念2、理解并掌握循环结构相关语句的含义、格式及使用3、学会循环的应用及控制,包括:①掌握使用循环输入多个数据的方法②掌握在多个数据中有选择地输出数据的方法③掌握在多个数据中对某种数据进行计数的方法④掌握求多个数据中最大值、最小值的方法⑤掌握使用break、continue语句终止循环4、掌握循环的嵌套二、知识要点1、循环变量、循环条件、循环体的概念2、三种循环语句的一般格式、执行过程3、理解选择结构与循环结构中“条件表达式”之不同含义4、二重循环的执行过程三、实验预习(要求做实验前完成)1、循环变量的主要用途是:2、用循环求多个数的和之前,先要把和的初始值赋为:3、用循环求多个数的乘积之前,先要把乘积的初始值赋为:4、字符变量能否作为循环变量?5、循环过程中,如果循环条件成立,但需要结束循环,可采用什么办法?6、什么叫循环的嵌套?四、实验内容(要求提供:①算法描述或流程图②源程序)1. 编程,利用循环计算以下表达式的值:(5+52)*(4+42)*(3+32)*(2+22)*(1+12)*(1/2+1/3+1/4+1/5)(for循环)include <stdio.h>#include <stdlib.h>int main(){int a;double sum=1,sum1=0;for(a=1;a<=5;a++)sum=sum*(a+a*a);printf("结果为%lf\n",sum);for(a=2;a<=5;a++)sum1=sum1+(1.0/a);printf("%lf\n",sum1);printf("结果为%lf\n",sum*sum1);return 0;}2. 编程,从键盘输入若干个整数,当输入0时,输入停止。
电子电路实验四 实验报告
![电子电路实验四 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1372f3d16fc700abb68fc48.png)
实验四波形发生电路实验报告一、理论计算1.正弦振荡电路实验电路如图1所示,电源电压为±12V。
分析图1电路的工作原理,根据图中的元件参数,计算符合振荡条件的Rw值以及振荡频率f0。
该正弦振荡电路采用RC串并联选频网络,选频网络的示意图如下:当输入信号的频率足够低时,,超前,且当频率趋近于零时,相位超前趋近于+90°;当输入信号的频率足够高时,,滞后,且当频率趋近于无穷大时,相位滞后趋近于-90°。
因此,当信号频率从零逐渐变化到无穷大时,的相位将从+90°逐渐变化到-90°,故必定存在一个频率f0,当f= f0时,与同相。
RC串并联选频网络的反馈系数整理可得令,则代入上式,得出当f=f0时,,由正弦振荡电路的起振条件知,。
对于图1的正弦振荡电路,有将R3、R4代入上式,令之大于3,得Rw>10kΩ。
将R1=R2=16kΩ、C1=C2=0.01μF代入f0式,得f0=994.7Hz。
2.多谐振荡电路实验电路如图2所示。
深入分析图2所示电路的工作原理,画出Vo1、Vo2的波形,推导Vo1、Vo2波形的周期(频率)和幅度的计算公式。
再按图2中给出的元件参数计算Vo1、Vo2波形的周期(频率)、幅度,以备与实验实测值进行比较。
该电路为三角波发生电路,原理图如下:虚线左边为滞回电路,故Vo1为方波。
根据叠加原理,集成运放A1同相输入端的电位令,则阈值电压对于虚线右边的积分电路,其输入电压不是+U Z,就是-U Z,故积分电路的输出电压的波形为三角波。
设输出电压的初始值为-U T,终了值为+U T,则可解得T为矩形波、三角波共同的周期。
矩形波的幅度的理论值即为UZ,等于6V;将实验电路图中的各个参数代入各式,得UT=0.5*6=3V,故三角波的幅度理论值为3V,矩形波、三角波的周期 。
3.锯齿波发生电路锯齿波发生电路的原理图见仿真实验电路图。
设二极管导通时的等效电阻可忽略不计,当u o1=+U Z时,D3导通,D4截止,输出电压的表达式为uo随时间线性下降。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4 扭摆法测定物体转动惯量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4 扭摆法测定物体转动惯量](https://img.taocdn.com/s3/m/98179be2ff00bed5b8f31dc0.png)
大学物理实验教案实验名称:扭摆法测定物体转动惯量 1 目的1)熟悉扭摆的构造、使用方法,以及转动惯量测试仪的使用方法;2)学会用扭摆测定几种不同形状物体的转动惯量和弹簧的扭转常数,并通过理论公式推算出物体的转动惯量;3)验证转动惯量与距离平方的关系。
2 仪器扭摆、转动惯量测试仪、游标卡尺、天平3 实验原理3.1原理将物体在水平面内转过一定的角度,在扭摆的弹簧的恢复力矩作用下物体绕垂直轴作往返扭转运动。
根据胡克定律有:M= - K Θ (1)根据转动定律有:M= Ιβ (2)令ω2=K/I ,忽略轴承的摩擦阻力矩,由(1)、(2)得:θωθθβ222-=-==I Kdtd 上述方程表示扭摆运动具有角简谐振动的特性,角加速与角位移成正比,且方向相反。
此方程的解为:)cos(ϕωθ+=t A 式中,A 为谐振动的角振幅,φ为初相位角,ω为角速度,此谐振动的周期为:K IT πωπ22==(3)由(3)式得:224πKT I =可见只要知道弹簧扭转常数,测得物体扭摆的摆动周期,便可确定物体的转动惯量I 。
3.2弹簧扭转常数测量方法本实验利用公式法先测得圆柱体的转动惯量,再用扭摆测出载物盘的摆动周期T 1,再把圆柱体放到载物盘上,测出此时的摆动周期T 2,分别代入(4)式,整理得:2122024T T I K -=π(5)其中I 0为圆柱体的转动惯量。
4 教学内容4.1 测定扭摆装置的弹簧扭转常数1)选择圆柱体,重复6次测量其几何尺寸及其质量,根据公式确定其转动惯量;2)把载物盘安装在转轴上并紧固,调整扭摆机座底脚螺丝,使水平仪的气泡位于中心;3)调节好计时装置,并调光电探头的位置使载物盘上的挡光杆处于其缺口中央且能遮住发射、接收红外光线的小孔;4)让其摆动,重复测量6次20个周期t 1;5)把圆柱体置于载物盘上,再让其摆动并重复6次测量20个周期t 2。
4.2 测定球体的转动惯量1)将塑料球安装在扭摆的转轴上并紧固;2)让其摆动并重复6次测定10个周期t4.3 验证转动惯量平行轴定理1)装上金属细杆(金属细杆中心必须与转轴重合),测定摆动周期t(10个T);2)将滑块对称放置在细杆两边的凹槽内,此时滑块质心离转轴的距离分别为5.00,10.00,15.00 ,20.00,25.00cm,测定摆周期t(10个T),验证转动惯量平行轴定理(计算转动惯量时,应扣除支架的转动惯量)。
Windows网络操作命令的使用(实验报告) 4
![Windows网络操作命令的使用(实验报告) 4](https://img.taocdn.com/s3/m/dca42f26a6c30c2259019eda.png)
实验一Windows网络操作命令的使用一、实验题目Windows网络操作命令的使用二、实验目的:1. 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提供的各种网络命令的功能。
2. 熟悉Windows操作系统提供的各种网络命令的使用方法和输出格式。
3、掌握常用的网络命令,能用ping 、ipconfig等命令工具来进行网络测试、使用tracert 路由跟踪命令、使用route、netstat、arp等命令查看网络状态。
三、实验内容和要求一、常用网络测试命令PING的使用1.“Ping”命令是在判断网络故障常用的命令,利用的原理是这样的:网络上的机器都有唯一确定的IP地址,我们给目标IP地址发送一个数据包,对方就要返回一个同样大小的数据包,根据返回的数据包我们可以确定目标主机的存在,可以初步判断目标主机的操作系统等。
ping命令也可以输入ping/?来打开帮助。
2.ping+IP地址-t:表示将不间断向目标IP发送数据包,直到我们强迫其停止(ctrl+c)。
3.ping+IP地址-l +大小:定义发送数据包的大小,默认为32字节,可以与-t一起使用。
4.ping+IP地址-n+次数:定义向目标IP发送数据包的次数,默认为三次,也可与-t 一起使用。
5.ping+本机IP、网关、路由器、主页服务器等:向这些目标发送数据包,检测连通性。
6.其他用法可在ping/?中查看。
二、网络配置查看命令IPCONFIG的使用1.打开运行并输入CMD后进入到命令提示符输入界面。
2.输入Ipconfig/?可以查看ipconfig命令帮助,如下图:3.输入ipconfig,点击回车,会显示每个已经配置了的接口显示IP地址、子网掩码(子网掩码不能单独存在,它必须结合IP地址一起使用。
子网掩码只有一个作用,就是将某个IP 地址划分成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两部分。
)和缺省网关值(当一个IP子网中的一台主机发送IP数据包给同一IP子网的另一台主机时,它将直接把IP数据包送到网络上,对方就能收到。
实验4一条指令执行过程实验报告范文一指令的执行步骤
![实验4一条指令执行过程实验报告范文一指令的执行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b9853b17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5f.png)
实验4一条指令执行过程实验报告范文一指令的执行步骤学号姓名班级:实验时间:年月日实验报告表4-1一条指令执行过程记录表步骤1用户指定两个加数加数1,加数2PC中存储的指令地址RAM中对应指令地址中的指令编码RAM中加数一的编码与内存地址RAM中加数一的编码与内存地址步骤2取指令CPU使用哪根总线将PC中的内存地址送至RAM?RAM将CPU传来的指令地址存储在哪里?MAR中存放的是什么?具体的二进制编码是什么?MAR中二进制编码对应的内存地址是什么?该内存地址中存放了什么数据?该数据放在哪个寄存器中?PC被访问后其中的内容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RAM将MDR中的数据通过哪条总线传送给力CPU?CPU将RAM传来的指令存放在哪里?IR中存放的指令二进制编码是什么?步骤3指令译码IR中的操作码和两个操作数的内存地址分别是什么?(请分别用用六位二进制数和四位十六进制表示)译码在哪里进行?并通过哪组总线把该操作传递给RAM?步骤4取数据CPU通过哪组总线传送地址?RAM将这个地址存放在哪里?RAM把第一个操作数存放在哪个寄存器上,通过哪组总线传送给CPU?CPU把取到的第一个操作数存放在哪里?步骤5加法计算CPU把两个加数放入哪里进行加法运算?当两个加数相加结束后,CPU把相加结果存放在哪里?实验小结:在本次实验中,你有哪些收获?遇到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是否已经解决?如果已经解决了,请说说你是如何解决的。
也可谈谈你的其它想法。
1)PC的功能是什么?它的第一数据是从哪里得到的2)ALU是什么部件?它的功能是什么?3)MAR是什么寄存器?4)MDR是什么寄存器?它和内存有什么区别?5)IR是什么寄存器,它的作用是什么答:1)用来存放下一条指令的地址的,当执行一条指令时,首先需要根据PC中存放的指令地址,将指令由内存取到指令寄存器中,此过程称为取指令。
与此同时PC中的地址或者自动加1或由转移指针给出下一条指令的地址。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答案(周岚)4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答案(周岚)4](https://img.taocdn.com/s3/m/c393accf0c22590102029d9a.png)
实验四十七 碰撞打靶研究抛体运动【预习题】1.推导由x 和 y 计算0h 的公式。
答:上图是碰撞打靶的简单示意图,质量为1m 的撞击球在距底盘高为h时,具有重力势能的大小为01gh m E P =(以底盘位置为重力势能零点),当它摆下时与位于升降台上(高为 y )的被撞击球2m 发生正碰,碰撞前撞击球具有的动能为(不计空气阻力)2010121)(v m y h g m E k =-= 若碰撞是弹性碰撞,则两球碰撞过程中,系统的机械能守恒222101122111222m v m v m v =+ 式中12m m 、分别为撞击球和被撞击球的质量,0v 为碰撞前撞击球的速度,12v v 、分别为碰撞后两球的速度。
两球在碰撞过程中,水平方向不受外力,系统动量守恒,即:101122m v m v m v =+碰撞后,被撞击球2m 作平抛运动,其运动学方程为t v x 2= 22212gt d y =- 式中t 是从抛出开始计算的时间,x 是物体在该时间内水平方向移动的距离,22d y -是物体在该时间内竖直下落的距离,g 是重力加速度。
由x 和 y 值,得0h 的计算公式:y d y m x m m h +-+=)2(8)(22122210 2.推导由x '和 y 计算高度差h h h ∆=-0的公式。
答:由y d y m x m m h +-+=)2(8)(22122210 得: )2(8)()(221222210d y m x x m m h h h -'-+=∆=-当21m m =时,)2(2d y x x h -∆∙≈∆ 3.如果不放被撞球,撞击球在摆动回来时能否达到原来的高度?这说明了什么?答:如果不放被撞球,撞击球在摆动回来时不能达到原来的高碰撞打靶示意图度。
这说明撞击球由于受空气阻力、悬线摩擦力作用在摆动时有能量损失。
【思考题】1.找出本实验中,产生h∆的各种原因(除计算错误和操作不当原因外)。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实验报告4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实验报告4](https://img.taocdn.com/s3/m/30ef6518482fb4daa58d4bf4.png)
end end end
3、用 t 检验法判断下列两组数据间有无系统误差。
%用 t 检验法判断下列两组数据间有无系统误差。 x=[1.9 0.8 1.1 0.1 -0.1 4.4 5.5 1.6 4.6 3.4]; y=[0.7 -1.6 -0.2 -1.2 -0.1 3.4 3.7 0.8 0.0 2.0]; X=sum((x-mean(x)).^2); Y=sum((y-mean(y)).^2); t=(mean(x)-mean(y))*sqrt((numel(x)*numel(y)*(numel(x)+numel(y)-2))/...
由⻢利科夫方法得存在系统误差 不同公式计算标准差比较法不存在系统误差 2、 用秩和检验法分析下列两组数据间有无系统误差。 秩和检验法不存在系统误差 3、用 t 检验法判断下列两组数据间有无系统误差。 怀疑存在系统误差
3.结果分析 四、回答问题
为什么不能用残余误差观察法发现恒定的系统误差? 残余误差为测量列中任一测量值与测量列的算术平均值之差,若系统误差为恒定系统误差,那么算数平均 值与测量值的残余误差不会受改变,所以不能用不能用残余误差观察法发现恒定的系统误差
l=[20.06,20.07,20.06,20.08,20.10,20.12,20.11,... 20.14,20.18,20.18,20.21,20.19];
V=[]; for i=1:12
v=l(i)-mean(l); V=[V,v]; end %残余误差观察法 scatter(1:12,V) %⻢利科夫
二、实验原理
为了在测量中消除或削弱系统误差对测量的影响,首先就要解决如何发现系统误差的问 题。发现系统误 差的方法针对单列测量数据,主要有残余误差观察法、残余误差校核法和误 差直接计算法等;针对两组 测量数据,主要采用假设检验的方法。假设检验是数理统计的重 要内容,它的目的是对根据实际问题的 需要所提出的假设进行检验。在误差理论中,可以用 来检验测量数据中是否存在系统误差。其基本思想 是:假设随机误差是服从正态分布规律, 对实际测量误差的分布进行检验,若测量误差的实际分布偏离 正态分布即可认为存在系统误 差,否则,即为无系统误差。常用检验方法有:符号检验法、秩和检验 法、t 检验法和 2 检 验法等。
大学计算机实验4 实验报告
![大学计算机实验4 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30f18719b6648d7c1c746f1.png)
深圳大学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计算机基础实验名称:电子表格处理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专业:建筑学报告人:XXX学号:2015XXXX班级:XXXXXX同组人:指导教师:李炎然实验时间:2015.11.16实验报告提交时间:2015.11.22教务处制一.实验目的1.掌握工作表和工作簿的基本操作。
2.掌握公式和函数的使用方法。
3.掌握数据清单的管理方法。
4.掌握数据分析工具和VBA编程方法。
二.实验步骤与结果5.2实验环境1.硬件环境:微机2.软件环境:Windows8中文版,WPS表格20165.3实验内容1.Excel的基本操作⑴Excel工作窗口的组成执行“开始”菜单的“所有程序”/“WPS Office2016”/“WPS表格”命令(如图5-1所示),图5-1“开始”菜单或双击桌面上的“WPS 表格”快捷图标。
点击按钮打开菜单后单击“新建”新建空白表格文件,同时在该工作簿中新建了一个名为“sheet1”的空工作表,该工作表就是默认的当前工作表,如图5-2和图5-3所示。
(2)单元格的操作图5-2新建空工作表图5-3WPS 表格2016工作窗口①选择单元格选择一个单元格,直接单击相应的单元格即可。
若选择一行或一列单元格,将鼠标移动到相应行或列对应的数字或字母处,单击即可。
若选择多行或多列单元格,将鼠标移动到相应行或列对应的数字或字母处,然后拖动到适当的位置松开即可。
②清除单元格选择要清除的单元格,按Delete或单击右键选择“清除内容”命令即可,如图5-4所示。
图5-4快捷菜单③修改单元格内容双击需要修改内容的单元格,然后输入新的内容,单击Enter即可。
④插入单元格首先在要插入单元格的地方选择单元格,选择单元格的数目和即将要插入的单元格。
然后在选择的区域右击,选择“插入”命令,从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要插入的方式。
⑤删除单元格首先在要删除单元格的地方选择单元格,选择单元格的数目和即将要删除的单元格。
分析化学实验课后部分习题答案(第四版)
![分析化学实验课后部分习题答案(第四版)](https://img.taocdn.com/s3/m/34d03aed90c69ec3d4bb7553.png)
分析化学实验课后部分习题答案(第四版)实验一阳离子第一组(银组)的分析思考题:1.沉淀第一组阳离子为什么要在酸性溶液中进行?若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将会发生什么后果?答:在系统分析中,为了防止易水解离子的水解生成沉淀而进入第一组,所以沉淀第一组阳离子时要在酸性溶液中进行。
若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第一组以后的大部分阳离子将生成沉淀,这样就不到分离的目的。
2.向未知溶液中加入第一组组试剂HCl时,未生成沉淀,是否表示第一组阳离子都不存在?答:向未知试液中加入第一组组试剂时,未生成沉淀,只能说明Ag+,Hg22+不存在,而不能说明Pb2+不存在,因为当试液中Pb2+的浓度小于1mg•ml-1,或温度较高时,Pb2+将不在第一组沉淀,而进入第二组。
3.如果以KI代替HCl作为第一组组试剂,将产生哪些后果?答:如果以KI代替HCl作为第一组组试剂时,酸度太小,第二组易水解的阳离子将水解进入第一组,达不到分离的目的。
另外具有氧化性阳离子将与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这些离子的浓硫酸盐沉淀而丢失。
所以本组硫化物沉淀生成后,不能与母液放置过夜。
4.以6mol·L-1HNO3溶解本组沉淀时,为什么加KNO2或KClO3晶粒少许可以加速溶解?答:以6mol·L-1HNO3溶解本组沉淀时,加KNO2或KClO3少许,可加速沉淀溶解,这主要是因为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破坏了M2++S2-==MS↓平衡,降低了S2-浓度,使反应向左进行,从而加速了沉淀的溶解。
5.已知NiS、CoS 在0.3mol·L-1HCl 溶液中不能被H2S沉淀,但为什么生成的NiS、CoS又难溶于1mol·L-1HCl?答:NiS、CoS在0.3mol·L-1HCl溶液中不被H2S沉淀,但在低酸度下生成沉淀后,又不溶于1mol·L-1HCl,这是由于NiS、CoS能以不同变体存在的缘故,初形成的沉淀是α体,放置或加热很快变为β体(Ni2S3、Co2S3)。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分组实验报告单4:制作潜望镜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分组实验报告单4:制作潜望镜](https://img.taocdn.com/s3/m/291b6f2b8e9951e79b8927c0.png)
3.分别在长盒的开口位置斜放入镜片,成45°角,然后用胶带固定。
4.分别装上切下的两个短盒。5.用好的潜望镜观察。我们发现
在窗口能看到窗口外被窗框遮挡的景物。
参考结论
平面镜可以反射光。潜望镜是根据光的反射制成的。
教师批改
教师签名:
学生实验报告单
实验编号:5--4
( )年级( )班 第( )实验组 实验时间( )年( )月( )日
教材位置
第21页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名称
制作潜望镜
实验目的
通过动手操作学会制作潜望镜。
实验器材
同样大的小长方形镜子两块、硬纸盒(牙膏盒)两个、剪刀、硬纸板、胶带
实验步骤
1.将一个纸盒从中间横切成两个短盒。
电子测量实验4 信号频率与相位分析 实验报告
![电子测量实验4 信号频率与相位分析 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1b0963783c4bb4cf7ecd126.png)
实验四 信号频率与相位分析一、实验目的1 理解李沙育图形显示的原理;2 掌握用李沙育图形测量信号频率的方法;3 掌握用李沙育图形测量信号相位差的方法;4 用示波器研究放大电路的相频特性。
二、实验原理和内容1 李沙育图形扫描速度旋钮置”X-Y ”位置时,Y1通道变成x 通道,在示波器的y 通道(Y2)和x 通道(Y1,与Y2通道对称)分别加上频率为f y 和f x 的正弦信号,则在荧光屏上显示的图形称为李沙育(或李萨如)图形。
李沙育图形的形状主要取决于f y 、f x 的频率比和相位差。
例如,当f y /f x =1,且相位差为0时,屏幕上显示一条对角线;当f y /f x =2,且相位差为0时,屏幕上显示“∞”;当f y /f x =1,但相位差不为0时,屏幕上显示一个椭圆。
图4-1所示为f y /f x =2且相位差为0时的李沙育图形。
2 李沙育图形法测量未知信号的频率扫描速度旋钮置”X-Y ”位置,被测信号加到Y2通道,用信号发生器输出一个正弦信号加到X 通道(Y1),Y1、Y2的偏转灵敏度置相同位置,由小到大逐渐增加信号发生器输出信号频率,当屏幕上显示一个稳定的椭圆时,信号发生器指示的频率即为被测未知信号的频率。
3 李沙育图形法测量信号相位差 设u x = U xm sin (ωt+θ),u y = U ym sin ωt ,分别加到x 通道(Y1通道)和Y2通道,扫描速度旋钮置”X-Y ”位置,荧光屏上显示的李沙育(或李萨如)图形如图5-2所示。
则mx x 01sin-=θ (4-1) 4 放大电路的相频特性研究放大电路的相频特性是指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的相位差与信号频率的关系。
采用李沙育图形法可以测量相位差。
保持输入信号幅度不变,改变输入信号频率,逐点测量各频率对应的相位差,采用描点法作出相频特性曲线。
三、实验器材1、信号发生器 1台2、示波器 1台3、实验箱 1台图4-1 f y /f x =2且相位差为0时的李沙育图形 U x t tU y图4-2李沙育图形法测相位差 x 0x m4、单管、多级、负反馈电路实验板 1块四、实验步骤1 观察李沙育图形(1)f x与f y同频同相时的李沙育图形用信号发生器输出一个1kHz、10mV p-p的正弦波,加到一个射极输出器,同时加到示波器的Y1通道。
实验报告结果分析参考(3篇)
![实验报告结果分析参考(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87c9e46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06.png)
第1篇一、实验背景本实验旨在探究(实验目的)在(实验条件)下,对(实验对象)的影响。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结论,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
二、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选取(实验材料)作为实验对象。
2. 实验分组:将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样本数量)。
3. 实验操作: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4. 数据采集:在实验过程中,记录相关数据。
三、实验结果1. 实验组数据:(1)指标1:实验组在(指标1)方面的变化为(具体数值),对照组在(指标1)方面的变化为(具体数值)。
(2)指标2:实验组在(指标2)方面的变化为(具体数值),对照组在(指标2)方面的变化为(具体数值)。
2. 对照组数据:(1)指标1:对照组在(指标1)方面的变化为(具体数值)。
(2)指标2:对照组在(指标2)方面的变化为(具体数值)。
四、结果分析1.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指标1方面的比较:(1)实验组在指标1方面的变化明显大于对照组,说明(实验目的)对(实验对象)具有显著影响。
(2)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原因分析)。
2.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指标2方面的比较:(1)实验组在指标2方面的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说明(实验目的)对(指标2)的影响不显著。
(2)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原因分析)。
五、结论1. 通过本实验,得出以下结论:(1)在(实验条件)下,对(实验对象)具有显著影响。
(2)对(指标2)的影响不显著。
2. 为后续研究提供以下建议:(1)进一步探究(实验目的)对(实验对象)的机理。
(2)优化实验条件,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结合其他实验方法,从多个角度验证实验结果。
六、实验不足与展望1. 实验不足:(1)实验样本数量有限,可能存在偶然性。
(2)实验条件控制不够严格,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展望:(1)扩大实验样本数量,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2)优化实验条件,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深入研究(实验目的)对(实验对象)的影响机理,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4)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4)](https://img.taocdn.com/s3/m/959dafb0fd0a79563c1e726c.png)
实验结果
地球的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三小
年级
四
时间
实验名称
模拟昼夜的形成
小组成员
实验目的
模拟昼夜的成因
实验器材
地球仪手电筒或蜡烛小纸人遮光窗帘
实验过程
(1)将地球仪的北极对着北方,在桌面中间放好;
(2)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北京(或其他省会城市)的位置贴上小纸人;
(3)用手电筒代替太阳光,在正对地球仪1米左右的地方打开手电筒,调整手电筒的远近,以地球仪上清晰地出现明暗两部分为宜;明确地球仪上的白天部分和黑夜部分;
实验过程
1、取三个同样大小的透明塑料瓶,去掉瓶底,用纱布蒙住瓶口,扎好,倒立在支架上,在瓶口下面各放一只同样大小的烧杯。
2、向三个瓶中分别装进同样多的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并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
3、过一段时间,对渗出的水进行比较。
实验现象:沙质土渗出的水最多,黏质土渗出的水最少
实验现象或
实验结果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4、过一段时间,观察水面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瓶中的水面下降了。
实验现象或
实验结果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三小
年级
五
时间
实验名称
茎的作用
小组成员
实验目的
研究植物茎的作用
实验器材
烧杯,一段新鲜芹菜,水,红墨水
实验过程
1、将芹菜等植物的茎插入到滴有几滴红墨水的的瓶中。
2、过一段时间后,观察茎的变化。
3、然后将茎纵切和横切,观察茎的颜色变化
学校
三小
年级
五
时间
实验名称
渗水比赛
生物技术实验报告一二三四及结果分析
![生物技术实验报告一二三四及结果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d2f18e8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c5.png)
生物技术实验报告一二三四及结果分析实验一:XX操作步骤及结果实验一主要目的是进行XX操作,并观察其结果。
操作步骤如下:1. 准备实验材料:XX材料 A、B、C2. 操作步骤1:XX操作13. 操作步骤2:XX操作24. 结果观察和记录:- 观察1:XX观察1结果- 观察2:XX观察2结果实验二:XX操作步骤及结果实验二的目的是进行XX操作,并观察其结果。
操作步骤如下:1. 准备实验材料:XX材料 A、B、C2. 操作步骤1:XX操作13. 操作步骤2:XX操作24. 结果观察和记录:- 观察1:XX观察1结果- 观察2:XX观察2结果实验三:XX操作步骤及结果实验三的目的是进行XX操作,并观察其结果。
操作步骤如下:1. 准备实验材料:XX材料 A、B、C2. 操作步骤1:XX操作13. 操作步骤2:XX操作24. 结果观察和记录:- 观察1:XX观察1结果- 观察2:XX观察2结果实验四:XX操作步骤及结果实验四的目的是进行XX操作,并观察其结果。
操作步骤如下:1. 准备实验材料:XX材料 A、B、C2. 操作步骤1:XX操作13. 操作步骤2:XX操作24. 结果观察和记录:- 观察1:XX观察1结果- 观察2:XX观察2结果结果分析通过对生物技术实验一二三四的操作和观察,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分析:1. 实验一的结果表明XX操作可以导致XX效果。
2. 实验二的结果显示XX操作对XX现象有明显影响。
3. 实验三的结果表明XX操作可以改变XX性质。
4. 实验四的结果指出XX操作可以加速XX反应。
根据以上结果分析,我们可以推断XX操作在生物技术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并可能对实际生产产生积极的影响。
总结:本实验报告通过实验一二三四的操作和结果观察,简要分析了XX操作对生物技术的影响。
这些结果可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实验四---分析天平称量练习-实验报告参考
![实验四---分析天平称量练习-实验报告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f8fa58b42af90242a995e58b.png)
实验教案实验四分析天平称量练习一、实验目的1.掌握直接称量法、固定质量称量法和递减称量法。
2. 练习并熟练掌握分析天平的基本操作和常用称量方法。
3 .培养准确,整齐,简明记录实验原始数据的习惯。
二、实验用品托盘天平;半机械加码电光分析天平;电子天平;表面皿;称量瓶;纸条;烧杯等。
三、实验原理(一)分析天平的称量方法分析天平的称量方法一般有直接称量法,固定质量称量法和递减称量法三种。
1.接称量法(又称直接法)该法一般用于称量某一不吸水、在空气中性质稳定的固体(如坩锅、金属、矿石等)准确质量。
称量时,将被称量物直接放入分析天平中,称出其准确质量。
2.定质量称量法该法一般用于称取某一固定质量的试样(一般为液体或固体的极细粉末,且不吸水,在空气中性质稳定)。
称量时先在分析天平上称出干净且干燥的器皿(一般为烧杯、坩锅、表面皿等)的准确质量,再将分析天平增加固定质量的砝码后,往天平的器皿中加入略少于固定质量的试样,再轻轻震动药匙使试样慢慢撒入器皿中,直至其达应称质量的平衡点为止。
3.递减称量法(又称差减法)该法多用于称取易吸水、易氧化或易与CO2反应的物质。
要求称取物的质量不是一个固定质量,而只要符合一定的质量范围既可。
称量时首先在托盘天平上称出称量瓶的质量,在将适量的试样装入称量瓶中在托盘天平上称出其质量,然后放入分析天平中称出其准确质量m1。
取出称量瓶,移至小烧杯或锥形瓶上方,将称量瓶倾斜,用称量瓶盖轻敲瓶口上部,使试样慢慢落入容器中(图4)。
当倾出的试样已接近所需要的质量中,慢慢地将瓶竖起,再用称量瓶盖轻敲瓶口上部,使黏在瓶口的试样落在称量瓶中,然后盖好瓶盖将称量瓶放回天平盘上,称出其质量。
如果这时倾出的试样质量不足,则继续按上法倾出,直至合适为止,称得其质量m2,如此继续进行,可称取多份试样。
两次质量之差即为倾出的试样质量。
第一份试样质量=m1-m2第二份试样质量=m2-m3……注意:①不管是用哪一种称量方法,都不许用手直接拿称量瓶或试样,可用一干净纸条或塑料薄膜等套住拿取,取放称量瓶瓶盖也要用小纸片垫着拿取(图5)。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4-微程序计数器uPC实验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4-微程序计数器uPC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4887d485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fa.png)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4-微程序计数器uPC实验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4-微程序计数器uPC实验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设计和实现微程序计数器uPC,加深对计算机组成原理中微程序控制的理解和掌握。
二、实验原理微程序控制是一种使用微操作指令来实现指令解码和控制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将指令的每个微操作独立编码,并存放在存储器中,再通过微程序计数器uPC逐步读取并执行这些微操作指令,从而实现对硬件的控制。
本次实验中,我们设计的微程序计数器uPC采用基于有限状态机的方式。
其工作流程如下:1. 在上升沿时,根据当前状态和输入,更新下一个状态。
2. 在状态更新完成后,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微指令计数器的更新,如果需要,则计数器自增。
3. 根据计数器的值,从微指令存储器中读取相应的微指令。
4. 执行微指令。
三、实验步骤本次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 设计微指令的编码对应的控制信号,并将其存储在微指令存储器中。
2. 设计并实现基于有限状态机的微程序计数器uPC。
3. 将uPC与微指令存储器、数据通路、输入设备等连接起来,以实现对硬件的控制。
四、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完成了微指令的编码,并将其存储在微指令存储器中,设计并实现了基于有限状态机的微程序计数器uPC,并将uPC与其他模块连接起来。
经过测试,我们发现uPC能够正确地执行微指令,并能够对硬件进行正确的控制。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微程序控制的原理和工作方式,加深了对计算机组成原理中微程序控制的理解和掌握。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通过设计和实现微程序计数器uPC,对于掌握微程序控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且锻炼了自己的设计和调试能力。
虽然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但通过思考和团队合作,我们最终成功地完成了实验并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提高了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理论理解,也增强了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别:班号:学号:姓名:
日期:年月日地点:楼室
实验4 交换机堆叠和级联
1.交换机堆叠有什么优点?锐捷交换机堆叠对设备有什么限制和要求?
答:交换机的优点:
1.扩展端口密度。
2.方便用户的管理操作。
3.扩展上链带宽。
对设备的要求和限制:
1.只允许S2126G和S2150G二层交换机进行堆叠,不允许二、三层交换机混合
堆叠,或者三层交换机进行堆叠。
2.交换机堆叠数量最多为8台交换机。
3.SPAN限制:在堆叠模式下,每个SPAN会话成员端口局限于同一个UNIT,
不能跨UNIT,但支持多个SPAN会话,每个UNIT可以设置一个SPAN会话。
4.流控限制不同UNIT之间的端口,流控不生效。
5.保护口: 当设置的保护口在不同的UNIT时,它们的交换间隔会失效,不同
UNIT上的保护口之间仍然可以通信。
注:不同厂商的产品之间不能堆叠,3、4、5是关于堆叠对镜像、流控、保护模式的限制和影响现在可以不考虑。
2.如何确定堆叠组的堆叠主机?
答:
1.在telnet控制台键入命令行,设置交换机的device-priority,优先级最高的交换
机为堆叠主机。
2.当堆叠组中交换机的优先级相同时,系统自动选择网卡号最小交换机作为堆叠
主机。
3.如何进行菊花堆叠的拓扑连接?堆叠组里的设备如何编号?
答:
菊花链式堆叠模块有两个接口UP、DOWN。
堆叠连接时,将堆叠主机的DOWN接口连接成员交换机的UP接口,以此类推,最后1台交换机的DOWN接口连接第1台交换机的UP接口,形成一个环路,可以起到冗余链路的作用。
确定设备编号:
1.确认主机主机为设备1
2.根据堆叠线连接确定堆叠中的设备和排列顺序。
3.主机堆叠模块的DOWN口连接的设备为设备2
4.设备2堆叠模块DOWN口连接的设备为设备3
以此类推
4.交换机工作模式有哪些,通过实验描述你对工作模式的体会?(什么情况下系统在什么模式下工作?工作模式如何转换?)
答:单机模式堆叠模式
当交换机单独接入网络是采用单机模式进行工作。
对同类型的交换机进行堆叠,设备配
置完成并且重新启动后进入堆叠模式工作。
堆叠模式和单机模式是系统根据设备的连接情况自动转换的。
注:交换机启动时如果交换机的插槽内未插堆叠模块,则工作在单机模式下;如果交换机的插槽内有堆叠模块,它将会检测堆叠链路是否连通,若堆叠链路能够正常连通,则工作在堆叠模式下;若交换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检测发现堆叠链路仍无法正常连通,则工作在单机模式下。
5.级联交换机后,连接在交换机上的计算机配置各自的网络参数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答:
在未设置默认网关的级联网络中,注意连接在同一交换机上的主机的IP地址要在同一个网段。
配置默认网关的级联网络中,实现不同网段网络的联通,要配置正确的网关。
注:这种网关互指的情况,只能是这两台机器连通。
网络协议栈的各层工作时需要互相配合,配置合适的网络参数才能正常工作,连接在交换机上的主机属于同一个物理网络,对应的在网络层,主机的IP地址应该在同一个网。
6.写出下列命令的功能
Member 进入指定设备
Device-priority 配置设备的优先级
Show member 显示当前成员信息
Show version device 显示设备信息
Show version slots 显示交换机当前的插槽和模块信息
Show vlan 显示虚拟网络的当前信息
7.对你在本次实验中的工作进行简单总结
注:此处空白,下面一段是引用另一位同学的讨论,请大家参考:
实验的每一步完成之后,都最好用show命令查看一下交换机状态,以对其有个大体明确的认识,避免一些错误。
在配置完主交换机的优先级之后要使用write memory命令,否则在堆叠组自动重启进行配置的时候就会没有堆叠主机。
不同的设备是不可以堆叠的,只有特定厂家生产的制定设备可以实现堆叠。
堆叠时,将优先级高的设为主机,当优先级相同时,MAC小的默认为主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