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教育的原点》读书心得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书心得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书心得回到教育的原点读书心得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
怎样写好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回到教育的原点读书心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书心得1窦桂梅——吉林市走出去的教育专家。
在她《回归教育原点》一书中,对如何有效的听课和评课提出了具有特色的观点,从她的书中,我深刻感受到一位称职的校长,不仅在政治思想素质方面要强,而且在教学业务上也要精,“校长应是所有学科的通才,某学科的专家”每一位校长必须具有广阔的知识范围和良好的知识结构。
“作为校长必须要让教师相信,课堂生活绝不只是为了生存而必须从事的被动工作,而是应当成为自己为未来储存幸福基金的事业。
”——窦桂梅。
作为学校的校长,我认为教育改革的最终落脚点还应该是在三尺讲台——也就是课堂。
作为教育管理者不仅要具备很好的学校管理知识,还应具备全面的科学文化知识,做一个博学多才的校长,为此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我进行了整体的规划和规范。
在严格遵守《吉林省义务教学常规》、《吉林市教学管理规范》等常规管理制度的同时,我提倡开展了“四轮备课”“调研课”“推门课”“团队校本研修”等教研活动,做到了对教育教学全程的常态化督导。
学校每周一下午为集体备课时间,教学领导包保年组并深入其中和老师们一起研学。
每周二为集体备课推门跟踪,每周三为行政领导教学调研,每间周周五为全校业务讲座,以此来规范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
推行行政领导调研课活动。
每周三的第一二节课,校长都要带领全体行政领导共同走进课堂,有不定年段,不定班级,不定学科的随机调研;有针对特定特定学科及学科教学领域的专项调研;有针对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的指导式调研;有针对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教师的跟踪调研。
我们对书法课、法制课、成功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体育课及起始年级班主任课堂教学进行了重点调研,在调研中及时发现教师在学科教学,班级管理,学生习惯培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教师进行现场指导。
《回到教育原点》读后感范文
《回到教育原点》读后感范文《回到教育原点》读后感范文《回到教育原点》读后感范文1通过品读《回到教育原点》我有所领悟:作为教学引领者必须让教师相信,课堂生活绝不只是为了生存而必须从事的被动工作,而是应当成为为自己未来储存幸福基金的事业。
要努力成为让学生永远记在心中的小学教师,必须付之行动,把学习获得的知识财富转化成教学生产力。
这里我对日常教学中常用到的听课、评课、写课有些许的感悟。
听课,要听出门道,不做旁观者,不做主动参与者;只做盲从者,不做引路人;只做批评家不做审美者、帮助者。
听课不仅是管理者的工作和研究的专题,更应该让教师把听课当做日常教学行为。
并使听课逐渐形成校园文化的一部分。
评课,首先要建立一种思维方式“被评课的老师最需要的是什么?评课的重点是什么?”其次,评课是专业的引领,不仅能指出存在的缺点,又能准确剖析盲点。
第三,把评课当做合作多赢的平台,让教师更多的分享,让更多的教师从中受益。
写课,就是再思考教学,就是在表达思想,写课是一种很好的积累、对话、反思、梳理,而不是简单的口头议论。
很喜欢这句话“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守望教育思想从坚守秉笔书写的习惯开始。
”《回到教育原点》读后感范文2了解窦桂梅,你会发现她的成长史,奋斗史,就是一部阅读史。
读她写所的书《梳理课堂——窦桂梅课堂捉虫手记》……还到她的博客去寻找智慧的源泉。
无论是对教师的婉言劝说,还是对学生的谆谆教导,无论是对现状的把脉诊断,还是对未来的展望憧憬,窦老师一直在重复着一个共同的声音,那就是——阅读与反思。
"好教师从哪里来"、"好教师到哪里去"、"教学管理者该怎么做"、"我们能做什么"……聚焦在同一个胶片上,合着光晕而来的是闪亮的"阅读、反思"两词的大写、定格。
阅读,走向教师的智慧——对于常常被冠以幼稚肤浅的小学语文教师而言,我们该以怎样的自信面对众人,该以怎样的素养立足讲台?窦老师的回答是"阅读".读书,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专业成长必需的生命方式,从这样的意义和高度上讲,教师就必须读书。
回到教育原点的心得体会
在忙碌而喧嚣的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被各种外在的声音和压力所裹挟,忘记了教育的本质和初衷。
近年来,我有幸深入一线教育,重新审视教育的原点,体验到了教育的真谛。
以下是我对回到教育原点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教育的原点是爱教育的原点是爱,这是我对教育最基本的理解。
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教育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
爱是一种无条件的接纳和关怀,它不仅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上,更体现在教育过程中对每个个体的尊重和包容。
在回到教育原点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爱的力量。
当我放下教师的身份,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去观察学生时,我发现他们身上有许多闪光点。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特长,他们需要的不是一味的批评和指责,而是理解和支持。
当我用爱心去对待每一个学生时,他们回报给我的也是无尽的感激和信任。
二、教育的原点是尊重尊重是教育的基石,它要求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
尊重意味着教师不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权威,而是与学生平等相待的朋友和伙伴。
回到教育原点,我意识到尊重的重要性。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往往以权威的身份出现,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和约束。
这种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成绩,但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失去了自我发展的空间。
而尊重则要求教师放下身段,与学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在实际教学中,我尝试着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选择。
比如,在课堂讨论中,我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即使这些观点与我的预期不符,我也会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
这种尊重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平等和自由,也使他们在学习中获得了更多的乐趣和成就感。
三、教育的原点是启迪教育的原点是启迪,它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潜能。
启迪是一种激发,一种引导,一种唤醒。
它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导他们发现自我,探索未知。
回到教育原点,我更加注重启迪学生的思维。
在教学中,我不再仅仅关注学生的成绩,而是关注他们的成长过程。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后感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后感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是传承文明的桥梁,是培养未来的希望。
然而,在当今社会,教育似乎已经远离了原本的初衷,变得功利化、应试化、功利化。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感教育需要回到原点,重新审视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在阅读《回到教育的原点》这本书后,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作者通过对教育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进行分析,指出了当今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了一些改革的思路和建议。
书中提到的“回到教育的原点”,就是要求我们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回归教育的初衷,让教育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格魅力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和分数竞争。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成为有思想、有情感、有创造力的人。
然而,当下的教育却更多地偏向了应试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和排名。
这样的教育不仅让学生失去了对知识的热爱,也让他们失去了对生活的热爱,甚至失去了对自己的热爱。
这种教育不仅无法培养出真正有用的人才,反而让学生变得越来越功利化、浮躁化,甚至失去了对美好的追求。
回到教育的原点,就是要让教育回归到培养人的初衷,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品德、思维、创造力等方面的发展,而不仅仅是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
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特长,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天赋所在,发挥自己的特长。
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让他们在生活中感受美好,培养对美好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有用的人才,让他们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同时,回到教育的原点也意味着要改变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教育应该是一种启发式的教育,而不是灌输式的教育。
教育应该是一种体验式的教育,而不是死记硬背的教育。
教育应该是一种自主的教育,而不是被动的教育。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让他们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
回到教育的原点,是一种对教育的深刻反思和积极探索。
回到教育原点读后感
回到教育原点读后感《回到教育原点》是一本由美国教育家约翰·泰勒·甘迪编著的教育著作。
这本书主要探讨了现代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改革的建议。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教育的未来产生了更多的思考。
书中首先讲到了现代教育的问题,作者指出现代教育过于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
学校教育往往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这样的教育模式不仅限制了学生的发展,也导致了教育资源的浪费。
同时,作者还指出了教师在现代教育中的困境,他们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挑战,而且缺乏足够的支持和资源。
接着,书中提出了一些改革的建议。
作者认为,教育应该回归到原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主张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
此外,作者还提出了一些关于教师培训和教育资源配置的建议,希望能够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和提高教育的效率。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而教育的质量又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
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现代教育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改革的途径。
我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不是单纯追求分数和成绩。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应该得到个性化的教育,以便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同时,我们也要给予教师更多的支持和关爱,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总的来说,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发。
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需要不断地思考和探索。
我相信,只有不断地改革和创新,我们才能够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教育体系,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希望我们能够回到教育的原点,重新审视教育的意义,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于《回到教育的原点》读书心得5篇
关于《回到教育的原点》读书心得5篇《回到教育的原点》读书心得(篇1)读了窦桂梅老师的《回到教育的原点》一书,感触颇深,无论是对窦桂梅老师个人的教师素养还是书的内容。
这本书中,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不管怎样,总要读书;不管怎样,总要善良;不管怎样,总要心向光明”这句话。
这句话在本书中出现了多次,这是一次又一次的告诉我们要时刻与书为伴,要充满善良,要向着光明不断努力。
其中,读书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丰富的文化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这些知识是从哪里来?这些知识很大程度来自书籍。
我们要阅读各方面知识的书籍来填补我们空缺的知识储备。
如今是个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孩子们通过手机、电脑获得了很多新的知识,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停留在原来的地方,而是通过更广泛的渠道去充实我们自己。
现在孩子们需要一滴水,我们要拥有一条流动的小溪,因为我们不知道孩子们需要的那滴水到底是什么,所以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才能解决学生突如其来的问题。
说到读书,我不得不说窦老师,在我心中,窦老师已成为了一个小小的书库。
窦老师读了那么多书:名著、教育书籍、历史哲学书籍等等。
看到那么多没有听到过的书名,我深感惭愧。
为什么我的大脑如此枯竭,那是因为我读的书不够多,那时因为我读的书不够细,缺乏一定的思考。
窦老师激起了我读书的热情,我也要遨游在图书的海洋,而且读的书也要涉猎多方面,从各个方面来充实自己。
我们不但要读书,还要反思,更要去写,用自己的笔书写出属于自己的那篇天地,书写自己的疑惑,更书写自己的收获。
窦老师读书之丰富让我敬佩,窦老师扎实的基本功更是让我拍手叫绝。
基本功一直都是我的弱项,看到窦老师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我的惭愧有一次展现在了我的脸上。
窦老师的基本功如此扎实,离不开她的勤学苦练,而我正是缺乏了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仅仅把基本功当成了作业来完成,检查时就突击,一点也没有起到练习的作用。
所以,要想练好基本功,不能光说不练,要付诸实际行动,期待自己的基本功能取得不断的进步。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书心得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书心得1500字《回到教育的原点》是一本以教育为主题的畅销书,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对教育问题的深入思考,阐述了他对教育的看法与理念。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和思考。
以下是我的读书心得。
首先,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
在当今社会,教育往往被局限于应试教育的范畴中,忽视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
作者指出,教育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而不仅仅是为了追求高分数。
这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学习方式和目标,明白了学习并不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更重要的是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其次,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困境。
作者通过自己的经历和对教育现状的观察,指出了教育中存在的一些不合理和不健康的现象。
比如,应试教育的严重程度导致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退化;一些老师只注重传授知识,忽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这些问题让我深思: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改变现状,让教育更加合理和健康?再次,这本书给我提供了一些思考和改进的方向。
作者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
他提出了多种教育方式和方法,比如问题导向的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等。
这让我明白到,作为学生,我应该主动参与到自己的学习中,积极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不只是依赖老师的讲解和传授。
最后,这本书还给我带来了对教育的理性思考和对教师的敬佩之情。
作者作为一名教师,他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和热爱让我深为感动。
他在书中分享了自己创新教学的经验和方法,让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这本书也让我明白到,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尊重和珍惜老师的辛勤付出,与老师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
总结起来,这本《回到教育的原点》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思考。
它让我明白了教育的本质和目标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追求高分数。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后感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后感回到教育的原点,是一本关于教育的畅销书籍,作者是著名教育学家李启发。
这本书通过讲述教育的历史变迁、现实问题和未来走向,探讨了教育的本质和目的。
读完这本书,我深感教育是一项重要而神圣的事业,同时也明确了自己在教育中的角色和责任。
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存在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
然而,现实中的教育却往往受到了种种限制和扭曲。
课堂上的应试教育、家长的唯分数论、社会的功利观念等,让教育变得功利化和片面化。
这种局面不仅严重削弱了教育的内涵和深度,也限制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因此,我们有必要回到教育的原点,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和初衷。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全面素质。
在社会变革和科技进步的今天,我们需要的不仅是有一技之长的人才,更需要能够适应快速变化和不确定性的人才。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中注重培养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综合能力。
教育不能再仅仅停留在传授知识和灌输信息的层面,而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发展的能力。
此外,教育的目的也是培养人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社会的发展需要有担当和奉献精神的人才,而这些品质的培养需要从教育开始。
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
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思想道德是教育的重要任务,这也是教育回归原点的关键之一。
但是,教育回归原点也面临着种种困境和挑战。
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压力和就业压力不断加大,教育变得功利化和功利化。
应试教育倾向和分数至上的观念,让学生沉溺于功利的成绩追求,丧失了对知识和学习的热爱。
此外,家长的期望和社会的评价也对教育造成了压力。
家长往往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升学压力过于关注,社会对学校和老师的评价也更多以成绩和升学率为标准。
这种教育中的功利导向,让教育变得功利化和功利化,容易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发展。
因此,我们需要回到教育的原点,回归教育的本质和初衷。
首先,学校和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发展,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潜力。
回到教育原点读后感
回到教育原点读后感《回到教育原点》是一本由杨绛所著的散文集,书中记录了杨绛对教育的思考和对教育现状的反思。
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教育的深刻理解和对教育问题的独到见解。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教育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而杨绛的这本书无疑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在这本书中,杨绛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对教育的深刻思考,揭示了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她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格和品德。
她强调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这种对教育本质的理解,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让我们重新审视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在书中,杨绛还对当前的教育现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她指出了当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应试教育导致学生缺乏创造力和想象力,教育过于功利化等。
她认为,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对教育的误解,对教育的本质和目的的忽视。
她呼吁我们要回到教育的原点,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和意义,让教育回归到培养学生的人格和品德上来。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深远影响。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格和品德。
我们应该重视教育的本质和目的,让教育回归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轨道上来。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有理想、有担当、有创造力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通过阅读《回到教育原点》,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深远影响。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格和品德。
我们应该重视教育的本质和目的,让教育回归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轨道上来。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有理想、有担当、有创造力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从自身做起,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窦桂梅《回到教育的原点》读后感
爱在细节学在阅读——《回到教育的原点—窦桂梅教育教学管理精华》读后感符蓉在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中,提出教育的原点就是师生中流淌的爱;在王阳明的眼中教育的原点是在良知里;在犹太人看来,教育的原点是智慧;在爱因斯坦和罗丹心中,学习才是教育的原点。
纵观窦桂梅老师的《回到教育的原点—窦桂梅教育教学管理精华》一书,提出好的教育就是要回到教育的原点,而窦老师心中的教育原点就是把“爱、良知、智慧、学习”融合在一起,这样才能真正的回到教育的原点。
爱,是师生之爱,更多的是教师对学生的爱。
当我们在讨论,作为教师,首先应该具备的素养是什么,大多数人回答的都是“爱”。
对于学生而言,“爱”当应爱在细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面对生活在当今快速变化发展的社会,教师更需要的是教养和耐心,需要的是更多的等待和耐心,做一个有爱有良知的老师。
记起曾经教过一个学生,第一次上课趁我不注意,就开始打同桌,好在同桌身体无碍,也没有与她较真。
及时制止之后,又趁着我转身之时擅自离座,擦除我在黑板上写的字,之后更是拿着我的本子扔来扔去,一节课,就没几分钟是安静坐着的。
后来询问于老师同学才得知她是“有问题”的学生。
于是后面几天我绞尽脑汁在想以后如何让她不影响课堂,搜索枯肠,似乎没有什么很好的方法。
第二次上课,当我在调整学生们坐姿时,用枫叶贴奖励一些坐的好的同学,不经意间发现她腰板挺得直直的,规规矩矩坐在凳子上等待我的检查,于是我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表扬了她,在她小小的手上贴上一张红红的枫叶贴。
当时我看见了她在全班惊讶之声中眼睛里闪的亮光,原来她心里是多么期望老师表扬,以前的捣乱是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
我微笑着和她说,只要你认真听课,老师就会奖励你枫叶贴。
果然一堂课下来,我轻松了不少,尽管一堂课40分钟她没有一直保持安安静静的,但她从一个字也不写到能歪歪扭扭写一版字,这说明她也在认真听课,这些我已经很满足了。
离开他们半年之后,当我匆匆去往办公室,路过学校楼道间,遇见了很多我曾经教过的学生,也看见了她徘徊在厕所的楼道间,就在我一脚踏进办公室之门,她后脚拦住了即将关上的门,探着身子,把脑袋伸进办公室,冲着我大声的喊了一声“符老师,好!”。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书心得.doc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书心得读窦先生的《回到教育的原点》。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窦桂梅先生“终身阅读”的阅读态度她认为一个好教师的知识结构应该由三部分组成,即深厚的专业知识、宽广的人文视野和深厚的教育理论基础技能。
在她看来,为了给学生的生活打下基础,一个人必须通过阅读和学习来弥补和进一步学习。
一个人必须像海绵吸水一样吸收和接受龋齿。
老师说了,做了同样的事情。
启蒙运动时期的“漫画书”打开了她的阅读窗口。
阅读书籍和报纸的习惯培养了她的头脑。
一旦她遇到一本好书,她就忍不住去读,有些人甚至读了好几遍。
她读了很多书。
儿童经典帮助她和她的学生建立了一个共同的话语系统。
他们还帮助孩子学习童话人物的性格特征和道德勇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文学和社会科学的经典使她具有价值判断和自我完善的能力,以及触摸和创造生活的质感和情调的能力。
经典教育理论书籍以理论为指导,以想象为填充,以实践为丰富。
这种阅读真实、实用,甚至更快乐。
学习永无止境,艺术永无止境教师是否愿意花时间反思自己的工作,是教师是否具备专业素质的标志。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师的专业追求:专业探索和专业提升依赖于不断的反思。
教师应该学会用言语和行动思考,在反思和批评中成长。
《回到教育的起源》一文谈到,一个人的教育生活是一种学术行为,应该不断反思自己的言行。
读完这些话后,我也动了动脑子,意识到我不仅要学会反思教学内容和教学行为,还要反思自己的言行,真正成为别人的榜样。
一滴墨水能引起数百万人的思考,一本好书能改变无数人的命运,给书友们,在阅读中学会管理生活,晚一天,多一天平庸的烦恼;一天前,一个更美好的生活将被添加。
读完这本书,我会在反思中阅读,在阅读中反思,提高自己的素质,成为一名与时俱进的教育家。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后感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后感近年来,教育领域的变革与创新层出不穷,各种新式教学方法、教育理念不断涌现,教育的形式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然而,在这一切变革和创新的背后,我们是否也应该回到教育的原点,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思考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呢?这正是我在阅读《回到教育的原点》一书后的感悟。
这本书是由教育学家张三丰所著,他在书中深入浅出地探讨了教育的本质,以及如何回到教育的原点。
通过对教育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进行分析,张三丰提出了一些非常有启发性的观点,让人深思。
首先,张三丰指出,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人的全面发展。
这一点是不容忽视的,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教育的目的都是为了培养人的全面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成为有知识、有文化、有修养的人。
然而,在当今社会,由于各种原因,教育往往只注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品德、情感、思维等方面的培养。
这种教育模式是不健康的,也是不可持续的。
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教育的目标,让教育回归到培养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上来。
其次,张三丰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兴趣、能力、性格都是不同的,因此,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最合适的教育。
这种教育理念是非常有价值的,它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在学习中得到最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然而,在现实中,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因材施教的理念很难得到贯彻。
因此,我们需要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公平的教育机会。
最后,张三丰呼吁教育要回归到人文关怀的本质上来。
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情感、品德和人格。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成为有用的人,为社会做出贡献。
然而,在当今社会,由于各种原因,教育往往只注重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而忽略了学生的情感和品德的培养。
这种教育模式是不健康的,也是不可持续的。
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教育的价值观,让教育回归到人文关怀的本质上来。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后感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后感最近,我读了一本名为《回到教育的原点》的书,这本书让我对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思考。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教育似乎变得越来越功利化,越来越注重结果而忽略了过程。
而这本书则提出了一种回归教育本质的理念,让我对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书中作者首先谈到了教育的初衷,教育最初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的品格和智慧。
然而,现代社会的教育似乎偏离了这一初衷,过分注重了分数和竞争,而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和兴趣。
作者呼吁我们要回到教育的原点,重新审视教育的意义和目的,让教育真正成为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工具。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格和思维能力。
教育应该是一种启发和激励,而不是一种灌输和压迫。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教育应该是为了发现和培养学生的潜能,而不是为了塑造学生的模子。
只有这样,教育才能真正发挥出它的作用,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意义。
另外,这本书还提到了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现代教育似乎过分注重了课堂教学和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
作者认为,教育应该是一种自由和开放的过程,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
教育应该是一种启发和激励,而不是一种灌输和压迫。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发挥出他们的潜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格和思维能力。
教育应该是一种启发和激励,而不是一种灌输和压迫。
只有这样,教育才能真正发挥出它的作用,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意义。
总的来说,这本书让我对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思考。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格和思维能力。
教育应该是一种启发和激励,而不是一种灌输和压迫。
只有这样,教育才能真正发挥出它的作用,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意义。
回到教育原点读后感
回到教育原点读后感教育是一个社会的基石,也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
但在当今社会,教育似乎已经远离了最初的初衷,变得功利化、应试化,甚至失去了对人的关怀和尊重。
《回到教育原点》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教育的本质,让我深刻地思考了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作者在书中提到了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为了应试和升学。
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教育,老师们不仅注重我们的学习成绩,更注重我们的品德修养和思维能力。
他们会鼓励我们多读书、多思考,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分数。
这种教育方式让我感到温暖和安心,也让我明白了教育的真正意义。
另外,书中还提到了教育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而不是一刀切地对待每个学生。
这让我想起了曾经的老师,他们总是能够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制定教学计划,让我们在个性化的教育中得到成长和进步。
而如今,教育似乎更多地是在追求一种标准化的教学模式,忽略了每个学生的独特性。
这让我感到遗憾和心痛,也让我意识到了教育需要回归到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上来。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教育需要注重学生的情感和品格培养,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
这让我想起了曾经的老师们,他们总是能够在课堂上注重培养我们的品德和情感,让我们懂得尊重和关爱他人。
而如今,教育似乎更多地是在追求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情感和品格培养。
这让我感到心痛和无奈,也让我意识到了教育需要回归到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品格培养上来。
总的来说,《回到教育原点》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教育的本质,也让我深刻地思考了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应试和升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情感和品格培养。
希望未来的教育能够回归到最初的初衷,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和关爱。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后感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后感《回到教育的原点》是一本让人深有感触的书。
作者在书中深刻地探讨了教育的本质和教育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回到教育的原点,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
教育是一种使人成长和发展的过程,是一种传承和创新的活动。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教育却常常被功利化和标准化,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而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和获取文凭。
作者在书中提到了“回到教育的原点”,就是要回归到教育的本质,重新审视教育的目标和方法。
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是最重要的一环。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兴趣、特长和潜能。
然而,在现实教育中,学生常常被一刀切地对待,缺乏个性化的教学和关怀。
这种教育方式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限制他们的发展空间。
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教育的方法,注重个性化教学,尊重学生的差异,为他们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空间。
另外,教育的目的也需要重新思考。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格和人文素养。
在当今社会,人才的需求不仅仅是技术能力,更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因此,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他们成为有理想、有担当的人。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活动,更是一种人文活动。
我们需要回到教育的原点,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和目的,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有理想、有担当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书笔记范文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书笔记范文#《回到教育的原点》读书心得1#暑假拜读了特级教师窦桂梅的《回到教育的原点》这本书。
其实在好几年前,参加铭师教研活动中,我就听过几次窦桂梅老师的课,被她对教学的激情、对教学的睿智、细腻所折服,课外也很积极地找她的书籍来读,读过她的《玫瑰与教育》《听窦桂梅老师讲课》等书籍。
她被网友们亲切地称为”玫瑰”,被广泛的青年教师服庸为榜样和引路人,她一度也成为了我心目中的偶像。
《回到教育的原点》在这本书里窦桂梅老师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用了大量的实际例子,从”回到素养-好教师从哪里来”、”回到课堂-好教师到哪里去”、”回到制度-教学管理该怎么做”、”回到教育-我们能做什么”、”玫瑰小语致你我他”五大方面阐述了当前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对的办法。
读完这本书,对我最有启发和教育意义的是第四部分”写好方块字,教育要做什么”。
窦老师从”主要问题在那儿”、”语文老师该怎么做”进行了分析。
对于日常的写字教学,学生的写字由语文老师负责,识字教学,贯穿于整个小学语文。
窦老师说”要面对现实,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汉字的发展。
”我们语文老师当要做的,要强调小学生写好汉字,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由此,我想到了我们学校开展的写字工程,陈杏林校长的书法讲座,到上学期期末考试我班学生的书写卷面的得分情况(书写卷面分满分2分,我班平均分不到1.5分),让我深刻地体会到:识字、写字在小学阶段必须打下扎实的基础。
作为教师,要指导学生写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适当边指导板书示范,引导学生都要把字写好,这样我们传统的民族文化才得以发展和弘扬下去。
我会从现在开始,从自身做起,写好方块字!#《回到教育的原点》读书心得2#今天有幸聆听了窦桂梅老师的讲座《回到教育的原点》,让我的心感受到从没有过的痛快淋漓,感受到上课原来可以有如此美妙的享受。
一个教师原来可以如此传神的传道,同时也感受到了自己的浅薄。
在报告中,窦老师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分析了当前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对的办法。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后感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后感自从有了孩子,每天晚上睡觉前的读书时间就被无情地挤占了。
窦桂梅老师的《回到教育的原点》,成了我这一年来唯一一本精神食粮,精神饥渴程度可见一斑。
因此,放下书本,其中精彩的语句却久久舍不得放下。
例如:1、教师要学会爱,爱在细节,因为教育就是一堆细节。
对待生活在当今社会环境的学生,教师缺少的不是强力和果断,缺少的是教养和耐心,需要的是更多的等待和细心。
2、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一手好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
3、当我们踏着白纸黑字的阶梯,把教的、读的、感悟到的记下来时,我们就发现,读人家书的结果,就是那些方块字达成了我们专业素养的提升,化成了教学的结晶和印记。
4、呼吁当下的教师、孩子,要在阅读中经营生活,与书成为朋友。
要从功利阅读转向兴趣阅读,从强迫阅读转向意志阅读,从职业化阅读转向专业化阅读……书中一个个关键词,比如读书、实践、反思、积累、共同体……每一个都给我枯竭的思想以洗礼,给我敲响警钟,为我指引方向。
关于阅读——“读书,我们必须的生活”印象最深的就是窦桂梅老师“读书一生”的阅读态度。
她认为:好老师的知识结构应该由三块组成,即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
在她看来,要以学生生命奠基为追求,必须靠读书学习进行自身的弥补和进修,要像海绵吸水一样不断地吸收和纳取。
窦老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启蒙时的“小人书”叩开了她阅读之窗,读书看报的习惯培养了她的心性,只要遇到好书总会情不自禁的翻阅,有的甚至读上好几遍。
她博览群书,儿童经典令她和学生建立起了共同的话语体系,也帮助孩子学习到了童话人物的人格特质和道德勇气,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文学社科经典令她无形中拥有价值判断能力和自我提升的能力,对生命的质感和情调拥有触摸和创造的能力;经典教育理论书籍用理论去指导,并用想象去填补,用实践去充实。
这样的阅读是真实的,也是实用的,更是快乐的。
而反思一下自己,除了学校规定的必读书目和自己闲暇时随手翻阅的小说、杂志,向窦桂梅老师这样“有目的”“有计划”的读书少之又少,这就难免会造成语文课上的评价语言缺乏语文味,文本的挖掘浅尝辄止,难以深入,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和引领难以全面到位。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书心得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书心得对于教学,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拥有自己的一套教学体系,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回到教育的原点》读书心得”,仅供参考,希望您喜欢!更多详细内容请继续关注我们哦。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书心得1窦桂梅老师,被网友亲切地称为“玫瑰”,被广大青年教师服膺为榜样和领路人。
我当然也不例外,也是窦老师的忠实粉丝。
今年暑假,我认真拜读了窦老师写的《回到教育原点》这本书,让我对窦老师有了更深的了解,窦老师,我将以你为榜样,努力做个优秀的语文教师。
一、阅读中经营生活窦老师已经年近半百,但从她的衣着打扮和外貌来看,却显得很年轻。
我觉得这与她坚持读书有很大的关系。
正如她自己所说的那样:读书是最高级的精神美容。
窦老师的一句名言:“工资再低也要读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屋子再小也要藏书,工作再忙也要读书。
”可见,窦老师将书看得多重。
在《回到教育原点》这本书中,她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呼吁当下的教师、孩子,要在阅读中经营生活,与书成为朋友。
在读书这一点上,我应该好好反思自己才行。
曾几何时,听过这个培训,那个培训后,真知道自己该坚持读书,可没坚持几天,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借口,让自己的读书行动虎头蛇尾了。
现在想想,实在不应该。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终生读书人。
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都不读书,怎么能培养终生读书的学生呢。
读书是每个语文教师专业成长必需的生命方式。
从这样的意义和高度上讲,作为教师,尤其是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就必须读书。
读书不仅是最高级的精神美容,读书也是最长远的备课、最好的教学准备。
为此,从现在开始,我要赶快加入到读书这一行列中,从阅读窦老师写的各种书以及窦老师推荐的一些书开始,读经典教育书籍,例如:《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怎样和学生说话》等,这样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登高远眺,增长见识,开阔视野;读文学社科经典,例如:《简•爱》、《复活》等,去接受文学经典的熏陶,社科经典的洗礼,从而拥有自我的价值判断与自我升的能力,更好地享受生活;读儿童经典,例如:《父与子》、《夏洛的网》等,慢慢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与孩子们建立起师生共通的话语体系,从而更好地引领孩子成长。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书笔记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书笔记《回到教育的原点》读书笔记《回到教育的原点》读书笔记一名师的风采总是那么的引人!一直很佩服上课激情澎湃的窦桂梅老师,所以当我们学校的图书馆刚购了这本窦桂梅所著的《回到教育的原点》时,第一反应就是:我要把这本书借来好好看看。
拜读着窦老师的《回到教育的原点》越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她的人格魅力,教学造诣……越加的佩服之至。
她爱阅读,正如她所说“只要遇到书,我就情不自禁地翻阅,喜欢的便爱不释手,有的甚至堵上好几遍。
”她读儿童经典,她读文学社科经典读,读经典教育书籍。
在这本书籍中,她单单举例的经典教育书籍就有18本,,原来她就是这样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登高远眺。
我把下面的这段文字摘录下,引以为戒吧:以书为友,学会子啊阅读中经营生活,迟一天,多一天的平庸的困扰;早一天,就多添一份人生的精彩。
没有阅读过名著的心灵是粗糙的,没有被感动过的情怀是苦涩的,没有被厚重的经典名著洗礼过的人,也就无法拥有细腻的心灵。
可以这样说,一个人的阅读史成就了他的生命发展史。
她爱写作,“语言是开出来看得到的心灵之花。
每一次记录,都会挖掘自己的心灵,并把它彰显出来。
”写什么——记号这一课的实录,写好这一课的教学故事,或一篇教学反思,充分反映教学的自主和自省。
为什么而写——用文字记录自己成长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在清醒后的清理与整理中,不断给自己的额专业增进精神营养与生命美容;不拘一格、多样多样的书写形式,“跳出课堂本身”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审慎看待自己的课堂;有了这样的记录,便具有了理性的色彩,“就会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守住心灵,把困惑变成收获,把收获变成反思,在课堂反思中稳步前行”,最终改变我们的课堂。
她从三方面谈“做一名有专业尊严的语文教师”。
专业自信——强调教师内在专业精神的生长,鼓励教师自我剖析、自我澄明,建构专业自信。
坚持读书、写随笔,更重要的是回到实践中积累和反思,捕捉到有利于语文教学的现象,并转化为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而,从这些经验中提炼出属于自己的教育理念。
读《回到教育原点》有感
读《回到教育原点》有感
读《回到教育的原点》有感
李彭中小:邹满红
拜读着窦老师的《回到教育的原点》,越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她的人格魅力,教学造诣……越加的佩服之至。
窦桂梅老师的《回到教育的原点》,成了我这一年来一本精神食粮,精神饥渴程度可见一斑。
因此,放下书本,其中精彩的语句却久久舍不得放下。
例如:1、教师要学会爱,爱在细节,因为教育就是一堆细节。
对待生活在当今社会环境的学生,教师缺少的不是强力和果断,缺少的是教养和耐心,需要的是更多的等待和细心。
2、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一手好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
3、当我们踏着白纸黑字的阶梯,把教的、读的、感悟到的记下来时,我们就发现,读人家书的结果,就是那些方块字达成了我们专业素养的提升,化成了教学的结晶和印记。
4、呼吁当下的教师、孩子,要在阅读中经营生活,与书成为朋友。
要从功利阅读转向兴趣阅读,从强迫阅读转向意志阅读,从职业化阅读转向专业化阅读……
书中一个个关键词,比如读书、实践、反思、积累、共同体……每一个都给我枯竭的思想以洗礼,给我敲响警钟,为我指引方向。
关于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书心得
名师的风采总是那末的引人!一直很佩服上课豪情澎湃的窦桂梅老师,所以当我们学校的图书馆刚购了这本窦桂梅所著的《回到教育的原点》时,第一反应就是:我要把这本书借来好好看看。
拜读着窦老师的《回到教育的原点》越加深进地感遭到了她的人格魅力,教学成就越加的佩服之至。
她爱浏览,正如她所说只要碰到书,我就不由自主地翻阅,喜欢的便爱不释手,有的乃至堵上好几遍。
她读儿童经典,她读文学社科经典读,读经典教育书籍。
在这本书籍中,她单单举例的经典教育书籍就有18本,,原来她就是这样站在伟人的肩膀上登高远眺。
我把下面的这段文字摘录下,引以为戒吧:
以书为友,学会子啊浏览中经营生活,迟一天,多一天的平庸的困扰;早一天,就多添一份人生的出色。
没有浏览过名著的心灵是粗糙的,没有被感动过的情怀是苦涩的,没有被厚重的经典名著洗礼过的人,也就没法具有细腻的心灵。
可以这样说,一个人的浏览史成绩了他的生命发展史。
她爱写作,语言是开出来看得到的心灵之花。
每次记录,都会发掘自己的心灵,并把它彰显出来。
写甚么记号这一课的实录,写好这一课的教学故事,或一篇教学反思,充分反映教学的自主和自省。
为甚么而写用文字记录自己成上进程中的酸甜苦辣,在苏醒后的清算与整理中,不断给自己的额专业增进精神营养与生命美容;不拘一格、多样多样的书写情势,跳出课堂本身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审慎看待自己的课堂;有了这样的记录,便具有了理性的色采,就会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守住心灵,把困惑变成收获,把收获变成反思,在课堂反思中稳步前行,终究改变我们的课堂。
她从三方面谈做一位有专业尊严的语文教师。
专业自信夸大教师内在专业精神的生长,鼓励教师自我剖析、自我澄明,建构专业自信。
坚持读书、写随笔,更重要的是回到实践中积累和反思,捕捉到有益于语文教学的现象,并转化为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而,从这些经验中提炼出属于自己的教育理念。
专业技能研究教学。
只要做教师,任甚么时候候,都要学会把学习取得的能量转化为课堂聪明。
专业自我语文教师独立的思想和人格,对自己的课堂是能够做明智的判定和决定的。
只有教师有自己的主观意识,才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没有专业自我,很难有教师的专业成长。
我记住了:人必须让自己自省着有专业尊严的语文老师是美丽的。
很喜欢她在2001年12月29日发言整理成的《教学三问》,她首先点明教学是一门特别的专业,最核心的是学科知识,其次是教育学专业。
接着她以为教学是一种格外的知己。
教师心中必须盛满学生的期待,学校心中一样必须盛满对教师的期待。
教师要深深熟悉到,天天的课堂才是决定孩子生命是否是在生长的地方。
最后她提出教学是一份集体的聪明,教师必须学会在学校、在年级组的学习共同体中成长。
作甚学习的共同体?建立共同愿景,激起高度热情,改善思惟模式,共同创造聪明、共共享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