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药理作用综述
甘草综述
甘草综述甘草作为我国著名的传统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其性味甘平,归心、肺、脾、胃经[1],应用历史悠久,中医界素有“十方九草”之说,主要用于脾胃虚弱、倦怠无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挛急疼痛、痈疽疮毒,并能够缓解药物毒性,调和诸药,故又有别名为“国老”。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甘草中含有100多种有效化学成分,其中以甘草甜素、甘草次酸、甘草苷元和甘草多糖为主。
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 GA )是一个最重要的甘草甜素类化合物,有显著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能调节免疫反应,还有抑制溃疡、抗菌、抗病毒、抗肿瘤、解毒、降脂、保肝、镇咳、祛痰、抗利尿、解痉、镇痛等作用[2],可用于人体抗衰老、抗炎、降压、增强肌体免疫力、提高生理机能、抑制癌细胞生长等,它以18H的两种差向异构体存在(α体和β体),两者均具有一定的生理活性[3],如甘草酸二铵(甘利欣)为α体制剂,具有明显的降酶、抗炎和保肝作用;而强力宁和复方甘草甜素则为β体制剂。
甘草酸在临床上的应用表明了其确实的疗效。
甘草也是我国的常用工业原料,在制药、食品、化工和印染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同时甘草制品还作为食品和化妆品添加剂在世界范围广泛使用[4],国内、国际市场需求量都很大,我国对甘草的年需求量就为6万多吨,位列诸药之首。
近年来,,随着野生资源逐年减少,甘草的市场行情逐年上涨,供求矛盾日益突出,由于甘草市场需求量大,价格不断攀升,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我国出现了采挖甘草的狂潮,同时由于对西北环境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甘草的生存空间日益减小,使我国野生的甘草资源遭到极大的破坏。
本文就近年来对甘草的资源现状及甘草酸丰富的药理作用研究进行了综述。
1 甘草资源的现状分析1.1 甘草的分布及资源状况甘草广泛分布在我国西北干旱区域的温带荒漠区域和温带草原区域,北纬37°~50°、东经75°~123°的范围内,横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包括新疆、内蒙古全境,甘肃、宁夏、青海、陕西、山西,河北北部、辽宁、吉林、黑龙江西部。
甘草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价值
甘草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价值作者:李一凡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8年第07期摘要:《神农本草经》记载:“甘草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解毒。
久服轻身延年。
”其功效可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甘草主要含三萜皂苷类和黄酮类化合物。
具有调节心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抗菌抗过敏、抗溃疡等功效。
本文通过阅读文献,对甘草的中药药理学作一综述。
关键词:甘草;三萜皂苷类;黄酮类甘草的应用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在心血管系统疾病和脾胃病的治疗上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如治疗心律失常的炙甘草汤,可以推迟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
实验研究表表明[1]炙甘草汤可以使氯仿小鼠VF和大鼠冠状动脉结扎再灌注诱发的VP以及传导阻滞发生率。
1.心血管系统的作用1.1三萜皂苷类的甘草酸(GCA)、甘草次酸(GA),是甘草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主要化学成分。
有研究表明[2]GA可以延缓心律失常的发生时间,减少室颤的频率等作用。
作用机制是阻断钙通道,限制钙离子内流。
实验研究表明[3]GA和GCA均可以显著降低AngII建立的H9c2小鼠的RSO模型的ROS水平。
ROS可以诱导CaMkII介导的心衰,降低体内ROS水平是临床治疗心力衰竭的有效途径,也可能是GCA和GA干预心衰发生的主要作用机制之一。
1.2动物实验研究表明[4]正常大鼠日灌服GCA可以降低大鼠血中TC和TG的水平。
从而降低整体血脂水平,改善血液流动性,降低粥样硬化发生风险。
GCA能明显抑制大鼠,小鼠以及家禽的血脂增高。
GA可以显著降低家兔或实验性AS模型血清胆固醇,β-脂蛋白以及TG。
同时,甘草中的黄酮类物质可以具有抗氧化活性,可以作为自由基清除剂。
2.对机体免疫力功能的调节作用甘草具有增强免疫力作用。
甘草葡聚糖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对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具有增殖刺激性。
GCA类可以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以及细胞免疫功能,但对体液免疫具有抑制作用。
甘草的研究现状综述
甘草的研究现状综述摘要:在我国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中医与中药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人们越来越相信天然植物药对人体有一定的好处,全世界对天然药物的需求持续增加。
甘草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其含甘草酸、甘草多糖等多种活性物质,具有抗氧化、抗癌、提高免疫力等药理活性,是我国广泛种植的一种重要的传统珍贵中药材。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加紧对甘草中营养成分的研究,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关键词:甘草多糖;含量测定一、甘草的本草学研究甘草(GlycyrhizauralensisFisch) 属豆科草本植物,在古代是一味特别重要的民间常用中药,又被称为美草、蜜草、路草、粉草、甜草等称呼,其主要药用部分都是直接取植株的全部地下部分,比如嫩茎根叶及部分肉质根茎。
我们根据科学数据统计,目前在全球甘草科属的本科植物约有20种,其中中国的分布区域范围内有甘草、光果甘草、胀果甘草、无腺毛甘草、粗毛甘草(又称念珠甘草)、圆果甘草、刺果甘草、云南甘草共8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中被收入记载的甘草中药材有甘草、胀果甘草和光果甘草这3种,这三种甘草均是具有相当高价值的中药材品种,且具有较好的地方传统和药用历史价值。
根据内蒙古生产实践调查数据表明,在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内蒙古伊克昭盟杭锦旗一带、呼和浩特市巴盟及包头市阿拉善、察哈尔右翼左旗牧区,这几个地区出产的甘草品质较高,具有十分有效药用价值[2]。
甘草因性味苦涩而得名,远在原始社会东周及战国两汉南北朝时期,就曾记载,人们用生甘草汁入药来治病强身的最早确切应用实例,距今也已经有了将近2500多年[3]。
远在我国的晋代时期及两汉以前,我们在中国各地的中医药祖先们就已经有人发现并记载了,甘草确实是一种天然的解毒强身的一味良药,可以被称誉之为是“治七十二种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般草木毒”的中药。
东汉建安末年南北朝时期,中医第一部实用之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书上就曾首次明确提出把中药甘草列为一种滋补上品[4]。
甘草综述
甘草综述甘草作为我国著名的传统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其性味甘平,归心、肺、脾、胃经[1],应用历史悠久,中医界素有“十方九草”之说,主要用于脾胃虚弱、倦怠无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挛急疼痛、痈疽疮毒,并能够缓解药物毒性,调和诸药,故又有别名为“国老”。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甘草中含有100多种有效化学成分,其中以甘草甜素、甘草次酸、甘草苷元和甘草多糖为主。
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 GA )是一个最重要的甘草甜素类化合物,有显著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能调节免疫反应,还有抑制溃疡、抗菌、抗病毒、抗肿瘤、解毒、降脂、保肝、镇咳、祛痰、抗利尿、解痉、镇痛等作用[2],可用于人体抗衰老、抗炎、降压、增强肌体免疫力、提高生理机能、抑制癌细胞生长等,它以18H的两种差向异构体存在(α体和β体),两者均具有一定的生理活性[3],如甘草酸二铵(甘利欣)为α体制剂,具有明显的降酶、抗炎和保肝作用;而强力宁和复方甘草甜素则为β体制剂。
甘草酸在临床上的应用表明了其确实的疗效。
甘草也是我国的常用工业原料,在制药、食品、化工和印染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同时甘草制品还作为食品和化妆品添加剂在世界范围广泛使用[4],国内、国际市场需求量都很大,我国对甘草的年需求量就为6万多吨,位列诸药之首。
近年来,,随着野生资源逐年减少,甘草的市场行情逐年上涨,供求矛盾日益突出,由于甘草市场需求量大,价格不断攀升,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我国出现了采挖甘草的狂潮,同时由于对西北环境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甘草的生存空间日益减小,使我国野生的甘草资源遭到极大的破坏。
本文就近年来对甘草的资源现状及甘草酸丰富的药理作用研究进行了综述。
1 甘草资源的现状分析1.1 甘草的分布及资源状况甘草广泛分布在我国西北干旱区域的温带荒漠区域和温带草原区域,北纬37°~50°、东经75°~123°的范围内,横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包括新疆、内蒙古全境,甘肃、宁夏、青海、陕西、山西,河北北部、辽宁、吉林、黑龙江西部。
甘草的作用与功能主治百度百科
甘草的作用与功能主治1. 甘草的概述甘草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又名甘草、甘草、甘草、根茎、饮片或提取物等,其拉丁学名为Glycyrrhiza Radix。
甘草在中医药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被广泛应用于中药配方中。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滋阴清热、解毒止咳、补脾和胃、调和药性等功效。
甘草的作用及功能主治如下。
2. 甘草的作用与功能甘草具有多种作用和功能,常用于中药配方中发挥作用。
2.1 滋养阴液甘草具有滋养阴液的作用,可以补充体内的阴液,调节阴阳平衡。
在中医药中,甘草常与其他滋阴药物配伍使用,如当归、百合等,共同发挥滋养阴液的功效。
2.2 清热解毒甘草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局部的炎症症状。
甘草对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疾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2.3 止咳平喘甘草具有止咳平喘的作用,可以舒缓呼吸道症状,减轻咳嗽和喘息等不适感。
甘草常与川贝、杏仁等药物配伍使用,共同发挥止咳平喘的功效。
2.4 缓解疲劳甘草具有缓解疲劳的作用,可以改善身体的疲劳感,增加人体的抵抗力。
甘草常与黄芪、枸杞等药物配伍使用,共同发挥缓解疲劳的功效。
2.5 抗菌消炎甘草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减轻感染症状。
甘草对于口腔溃疡、皮肤瘙痒等问题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3. 甘草的主要功能主治甘草在中医药中有广泛的应用范围,主要用于以下疾病的治疗:•脾胃虚弱:甘草具有补脾和胃的功能,常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问题的治疗。
•痰湿阻滞:甘草具有化痰的作用,常用于痰湿阻滞、咳嗽痰多等问题的治疗。
•咽喉肿痛:甘草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常用于咽喉肿痛、口腔溃疡等问题的治疗。
•肝胆湿热:甘草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常用于肝胆湿热、黄疸等问题的治疗。
•阳痿早泄: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提升体力的作用,常用于阳痿早泄等性功能障碍的治疗。
•皮肤疾病:甘草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常用于皮肤疾病、湿疹、痤疮等问题的治疗。
甘草及其活性成分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甘草及其活性成分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甘草,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自古以来就在中医药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甘草及其活性成分的药理活性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这些研究不仅深化了我们对甘草药理作用的理解,也为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拓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本文旨在综述甘草及其活性成分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以期为甘草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我们将重点关注甘草的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病毒等药理活性,以及甘草酸、甘草次酸等主要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机制。
通过系统回顾和综合分析近年来的相关文献,我们期望能够为读者呈现一幅甘草及其活性成分药理活性研究的全面画卷,为推动甘草的现代化研究和应用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启示。
二、甘草及其活性成分概述甘草,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应用历史。
其味甘、性平,入心、肺、脾、胃经,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止咳祛痰、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功效。
近年来,随着现代药理学和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甘草及其活性成分的药理活性受到了广泛关注。
甘草的主要活性成分包括甘草酸、甘草次酸、甘草苷等。
甘草酸是甘草中最具代表性的成分之一,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肝损伤等作用。
甘草次酸则是甘草酸的代谢产物,同样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
甘草苷则具有抗病毒、抗肿瘤等活性。
甘草的药理作用广泛,涉及抗炎、抗氧化、抗肿瘤、免疫调节等多个方面。
其活性成分通过不同的机制,对多种疾病具有治疗作用。
例如,甘草酸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组织损伤,对于肝炎、胃溃疡等疾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甘草苷则可以通过抑制病毒复制和肿瘤细胞增殖,对病毒感染和肿瘤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甘草及其活性成分还具有与其他药物协同作用的特点,能够增强其他药物的疗效,减少副作用。
因此,甘草在中医药临床应用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药理活性的深入研究对于拓展其临床应用范围和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甘草及其活性成分具有丰富的药理活性,涉及多个治疗领域。
甘草论文1——精选推荐
甘草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摘要:文章概述了甘草的研究现状,综述了甘草地上部分及地下部分的化学成分及它们之间的异同,对甘草的药理作用从对消化系统,抗病毒作用,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法了归纳总结。
简单介绍了甘草目前临床应用现状,它被认为是安全五毒药品,在中药里号称“国老”,它的应用价值不仅在药理方面,并在食品、化妆等轻工业生产中不断兴起,因此,甘草是一种具有发展潜力的要用植物,随着人们生活水品的提高,随着功能性食品的研究开发的不断深入,甘草的研究还会不断向纵向发展。
关键词:甘草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现状综合开发利用甘草别名:甜草(东北、内蒙古),甜根子(陕西),生甘草(新疆),甜干草1.概述1.1甘草的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罕深1米。
根茎圆柱状,多横走;主根甚长,粗长(大),外皮红棕色至暗红色或暗褐色。
茎直立,稍带木质,被白色短毛及腺鳞或腺状毛。
奇数羽状复叶,托叶披针形,早落;叶片长8~24厘米,小叶5~17厘米,小叶片窄长卵形,倒卵形或阔椭圆形至近圆形,两面被腺鳞及白毛,下面毛较密。
总状花序腋生,较叶短,花密集。
花萼钟状,萼齿5,花冠淡紫蓝色,长14~23毫米,雄蕊10,9枚基部连合,花丝长短不一,花药大小亦不等,子房无柄,荚果扁平,种子2~8,扁圆形或肾形,黑色光亮,花期6~7月,果期7~9月[1]1.2地理分布生于向阳干燥的棕钙土,含盐较少,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钙制草原,在河岸沙质生长良好,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青海等地区。
[1]甘草是豆科甘草属蝶形花亚科植物,该属植物在全世界分布有29种6变种,其中我国产有18种3变种[2]。
原植物有3种,即乌拉儿甘草(G.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inflate Bat)、光果甘草(G.glabral),之后,由于环境和气候的变化,甘草出现了分化,形成了不同品种的甘草属,分别有:黄甘草、刺果甘草、粗毛甘草,随着人们对甘草的不断研究与深入,甘草中主要含有甘草酸、甘草次酸、黄酮类、生物碱和氨基酸等成分[3]。
甘草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甘草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摘要: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属植物的根及根茎,被誉为“国老”是我国传统的药材,“十药九草”就能看出甘草在中药中的地位的重要性。
它的应用价值不仅在药理方面和化学成分方面体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食品和化妆品中不断兴起,接下来对甘草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进行综述[10]。
关键词:甘草;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综合开发利用1 甘草的基本资料1.1 释义: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又名密甘、粉甘草、美草、灵通、国老。
陶弘景谓:“今出蜀汉中,悉从汶山诸地中来,赤皮断理,看之坚实者,是抱罕草,最佳[3]。
抱罕乃西羌地名。
”苏颂谓:“今陕西、河东州郡皆有之,春生青苗,高一二尺,叶如槐叶,七月开紫花似柰冬,结实作角,子如毕豆[3]。
根长者三四尺,粗细不定,皮赤色,上有横梁,梁下皆细根也。
采得去芦头及赤皮,阴干用。
今甘草有数种,以坚实断理者为佳,其轻虚纵理及细韧者不堪.”古今用药基本一致[3]。
1.2 来源:为豆科植物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 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 的干燥根及根茎.[2]1.3 植物形态:甘草为多年生草本,高30~80cm(1m).。
根茎多横走,主根甚长,外皮红棕色。
茎直立,有白色短毛和刺毛状腺体。
奇数羽状复叶;小叶7~17,卵形或宽卵形,长2~5cm,宽1~3cm,两面有短毛及腺体;花冠淡紫堇色;雄蕊10,9枚基部联合;子房无柄。
荚果扁平,呈镰刀状或环状弯曲,外面密生刺毛状腺体[1]。
花期6~7月,果期7~9月。
[1]1.4 产地:甘草主产于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以内蒙伊盟的杭锦旗一带、巴盟的橙口及甘肃、宁夏的阿拉善旗一带所产品质最佳,目前已有人工栽培;果甘草及胀果甘草主产于新疆、甘肃等省区[1]。
1.5 采收加工:春、秋两季均可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甘草的研究报告论文
甘草的研究报告论文甘草(Glycyrrhiza)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它具有多种功效,如止咳祛痰、抗炎、促进消化等。
本篇研究报告论文将对甘草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总结其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甘草的主要有效成分是甘草酸,这是一种三萜类化合物。
研究表明,甘草酸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炎、抗肿瘤、抗氧化等。
它可以抑制白细胞活化和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具有抗炎作用。
此外,甘草酸还可以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具有抗肿瘤活性。
此外,甘草酸还可以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细胞的损害,具有抗氧化活性。
除了甘草酸外,甘草还含有甘草苷、异甘草苷等多种有效成分。
这些成分具有保护肝脏、促进胃肠道健康、抗过敏等作用。
甘草苷主要通过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发挥抗过敏作用。
异甘草苷可以增加胃黏膜的黏液分泌,保护胃黏膜,促进消化。
临床上,甘草被广泛应用于咳嗽、气喘、胃炎、溃疡等疾病的治疗。
研究表明,甘草具有镇咳祛痰、平喘止嗽、抗溃疡、抗菌等作用。
它可以缓解咳嗽、促进痰液排出,减轻气喘症状。
此外,甘草还可以抑制幽门螺杆菌的生长,减少消化道感染的发生。
因此,在胃炎、溃疡等疾病的治疗中,甘草常常被用作辅助药物。
在临床应用中,甘草的使用方法有多种。
一种常见的应用方式是制成甘草煎剂或颗粒剂,然后口服。
此外,甘草还可以制成外用制剂,如甘草酸乳膏或甘草酸软膏,用于治疗皮肤炎症、烫伤等。
甘草酸口服液也是常用的甘草制剂之一,用于缓解咳嗽、气喘等呼吸道疾病的症状。
尽管甘草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但其使用仍需谨慎。
甘草的长期大剂量使用可能导致水钠潴留、高血压等不良反应。
因此,在使用甘草时,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进行剂量和疗程的调整,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综上所述,甘草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包括抗炎、抗肿瘤、抗过敏、保护胃肠道健康等。
它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咳嗽、气喘、胃炎、溃疡等疾病的治疗。
但需要注意的是,甘草的使用仍需谨慎,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甘草的化学成分分析及药理研究
甘草的化学成分分析及药理研究甘草是一种古老而广泛应用的中草药,被用于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中的多种疾病治疗。
它在亚洲和欧洲的传统草药学中被广泛使用,并且在现代药物制备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甘草的化学成分和药理学研究进行分析。
一、甘草的化学成分甘草的主要活性成分是甘草酸,它被广泛研究和应用于药物制备中。
除了甘草酸外,甘草中还含有多种生物碱、类黄酮、皂苷和多种微量元素。
这些成分共同发挥着甘草的药理作用。
甘草酸是甘草中最重要的成分之一,它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菌和抗肿瘤作用。
甘草酸还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对心脏和血管健康有益。
此外,甘草酸还具有舒缓胃肠道、促进溃疡愈合和增强免疫系统功能的作用。
二、甘草的药理研究1. 抗炎作用甘草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并减少组织损伤。
研究表明,甘草中的甘草酸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如前列腺素、白细胞介素和肿瘤坏死因子等,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此外,甘草酸还可以抑制炎症相关信号通路的激活,减轻炎症反应。
2. 抗氧化作用甘草具有强大的抗氧化作用,可以中和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应激的损伤。
研究表明,甘草酸可以促进抗氧化酶的产生,提高细胞的抗氧化能力。
此外,甘草中的类黄酮、生物碱和皂苷等成分也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3. 抗菌作用甘草对多种病原微生物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
研究表明,甘草酸具有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的能力。
此外,甘草中的皂苷和生物碱等成分也对某些细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4. 抗肿瘤作用甘草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研究表明,甘草酸可以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和抑制肿瘤血管新生等机制发挥抗肿瘤作用。
此外,甘草中的生物碱和类黄酮等成分也对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三、甘草的临床应用基于甘草的化学成分和药理研究,甘草被广泛应用于各个临床领域。
它常用于咳嗽、哮喘和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
甘草还可以治疗溃疡、消化不良和胃炎等消化系统疾病。
甘草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甘草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甘草,中药名,为豆科植物甘草的根及根茎。
根据研究发现,甘草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甘草皂苷、甘草酸、甘草醇等,具有多种药理作用。
甘草既是传统中药,也是现代医学中广泛应用的药材之一。
甘草的主要功效和作用如下:1. 抗炎作用:甘草中的甘草酸被证明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和增强免疫功能。
甘草对皮肤炎症、呼吸道炎症、消化道炎症等都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2. 改善免疫功能:甘草中的甘草皂苷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并且对过敏反应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3. 润肺平喘:甘草中的甘草皂苷能够促进支气管平滑肌松弛,扩张支气管,缓解支气管痉挛,有明显的润肺平喘作用,对治疗支气管炎、哮喘等具有一定的疗效。
4. 保护胃黏膜:甘草中的甘草酸能够增加胃黏膜的黏液分泌,降低胃酸的腐蚀性,起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对治疗胃溃疡和胃炎有一定的疗效。
5. 抗氧化作用:甘草中的甘草酸和甘草醇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细胞的损伤,延缓衰老过程。
6. 清热解毒:甘草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能够中和病毒毒素,排除机体内的有害物质,对传染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7. 改善呼吸道疾病:甘草中的甘草皂苷能够扩张支气管,是治疗支气管炎、咳嗽等呼吸道疾病的常用药物之一。
此外,甘草还有其他的作用,如抗癌、解痉、利尿等。
甘草的用法多样,可以煎汤、泡茶、炖煮等。
但是,由于甘草含有甘草酸,长期大量使用可能会导致水钠潴留,引起高血压、水肿等不良反应,因此在使用甘草前应咨询医生的意见,并遵循医嘱使用。
综上所述,甘草是一种具有多种功效和作用的中药材,可以抗炎、改善免疫功能、润肺平喘、保护胃黏膜、抗氧化等,对多种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但是,在使用甘草时需要遵循医嘱,注意正确用量和使用方法,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甘草对肾脏疾病的保护与治疗作用
甘草对肾脏疾病的保护与治疗作用甘草,又称甘草根,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
在中医中,甘草被广泛用于调节体内阴阳平衡、护肝利胆、舒缓神经等方面。
除此之外,研究发现甘草还对肾脏疾病具有一定的保护和治疗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甘草对肾脏疾病的作用机制以及临床应用情况。
一、甘草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甘草主要由甘草酸、甘草次酸、甘草苷等多种活性成分组成。
这些成分赋予了甘草广泛的药理作用,包括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
与肾脏疾病相关的主要作用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抗氧化作用:甘草中的活性成分具有明显的抗氧化能力,可以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肾脏的损伤,降低肾脏疾病的风险。
2.抗炎作用:甘草中的甘草酸等成分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肾脏炎症的程度,保护肾脏功能。
3.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表明,甘草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抑制免疫反应过度,减少自身免疫性肾脏疾病的发生。
4.抗纤维化作用:甘草中的活性成分可以抑制肾脏纤维化的进程,减少肾脏组织瘢痕形成,维护肾脏结构的完整性。
二、甘草在肾脏疾病中的保护作用甘草对肾脏疾病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一方面,甘草可以减轻炎症反应,抑制肾脏炎症的进展,降低肾脏损伤。
另一方面,甘草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减少氧化应激对肾脏的伤害,维护肾脏功能的稳定。
此外,甘草还可以抑制肾脏纤维化的发展,减少肾脏结构的破坏。
实际临床应用中,甘草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发挥对肾脏的保护作用。
常见的应用方式包括口服、中药煎剂、针灸等。
此外,甘草还可以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增强其保护作用。
然而,在使用甘草时,需要根据具体病情和个体特点来确定剂量和使用时间,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三、甘草在肾脏疾病治疗中的应用除了保护作用,甘草还被广泛应用于肾脏疾病的治疗中。
一方面,甘草可以改善肾脏炎症状态,减轻相关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另一方面,甘草还可以调节免疫系统,抑制过度的免疫反应,降低自身免疫性肾脏疾病的发生。
此外,甘草还可以辅助改善肾脏功能,促进康复进程。
甘草的解毒功能主治
甘草的解毒功能主治1. 甘草的概述甘草,又称甘草,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在中医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源于甘草科植物甘草的根、茎或叶,经过加工炮制而成。
甘草具有多种功效,其中解毒功能是其重要的作用之一。
2. 甘草的主要成分与药理作用甘草主要成分为甘草甜素、甘草酸、甘草皂苷等。
这些成分赋予了甘草多种药理作用:•抗炎作用:甘草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炎症症状。
•解毒作用:甘草能够通过促进机体代谢功能,排除体内毒素,达到解毒的效果。
•润肠作用:甘草具有润肠作用,对胃肠道溃疡、胃炎等疾病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免疫调节作用:甘草可以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
•抗氧化作用:甘草中的活性成分可以清除体内自由基,减少氧化损伤,保护细胞健康。
3. 甘草的解毒功能主治甘草具有很好的解毒功能,可以用于多种中毒情况的治疗和预防。
以下是甘草的主要解毒功能主治:•解酒:甘草具有解酒的作用,可以加速酒精的分解和排出,缓解醉酒症状。
•防治药物中毒:甘草可以对抗药物的毒副作用,减轻药物中毒症状。
•抗放射线辐射:甘草对放射线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能够减轻放射线辐射对人体的损伤。
•解毒清热:甘草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用于清热解毒类疾病,如热毒疮、疔疮等。
•保护肝脏:甘草可以保护肝脏细胞,减轻肝脏损伤,对于肝炎等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4. 甘草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甘草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使用,常见的有饮片、煎剂、药丸等。
在使用甘草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用量控制:甘草的用量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不宜过量使用,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孕妇慎用:孕妇使用甘草需谨慎,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配伍禁忌:甘草在一些药物中存在禁忌配伍,如不宜与红霉素、可乐定等药物同时使用。
•过敏反应:对甘草过敏的患者应谨慎使用,如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
结论甘草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在中医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其解毒功能主治广泛,包括解酒、防治药物中毒、抗放射线辐射等。
简述甘草的主要药理作用
简述甘草的主要药理作用甘草,又名甘草根、甘草草,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甘草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对人体具有重要的保健和治疗作用。
下面将简要介绍甘草的主要药理作用。
首先,甘草具有抗炎作用。
甘草中的活性成分甘草酸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炎症症状。
甘草还可以促进溃疡的愈合,减轻溃疡症状。
其次,甘草具有抗菌作用。
甘草中的一些成分可以抑制细菌和病毒的生长和繁殖,对多种细菌和病毒感染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甘草还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机体抵抗病菌的能力。
此外,甘草还具有镇咳平喘作用。
甘草中的一些成分可以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减少支气管痉挛,缓解咳嗽和喘息症状。
因此,甘草常被用于治疗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
另外,甘草还具有保护肝脏作用。
甘草中的一些成分可以促进肝细胞再生,提高肝脏解毒能力,保护肝脏免受损害。
甘草还可以降低血清转氨酶水平,改善肝功能。
此外,甘草还具有抗氧化作用。
甘草中的一些成分可以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损伤,延缓衰老过程。
甘草还可以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此外,甘草还具有降血压作用。
甘草中的一些成分可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改善心脑血管系统功能。
因此,甘草常被用于治疗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
最后,甘草还具有抗肿瘤作用。
甘草中的一些成分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甘草还可以增强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的效果,提高治疗成功率。
总之,甘草具有多种重要的药理作用,对人体具有重要的保健和治疗作用。
然而,由于甘草含有一些活性成分,使用时需要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在使用甘草之前,最好咨询专业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
甘草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及应用潜力
甘草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及应用潜力甘草(Glycyrrhiza),又称甘草根,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广泛应用于中医中药治疗。
甘草具有许多药理活性成分,其中一种主要成分为甘草次酸(glycyrrhizic acid),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特别是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备受关注。
本文将重点探讨甘草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及其应用潜力。
首先,甘草被广泛应用于免疫系统的调节中。
免疫系统是机体抵抗疾病的重要防线,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对于维持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甘草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影响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免疫因子的产生。
研究发现,甘草可以调节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同时抑制炎症性因子的生成,从而平衡机体的免疫反应,增强免疫系统对感染和疾病的防御能力。
其次,甘草还被发现对巨噬细胞的活化和功能具有调节作用。
巨噬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成分,起着清除异物和抗菌等生理功能。
研究表明,甘草可以促进巨噬细胞的活化和吞噬功能,从而增加机体对病原体的防御能力。
此外,甘草还可以抑制巨噬细胞产生的炎症因子,减轻炎症反应,对于某些炎症性疾病的治疗具有潜力。
甘草在抗肿瘤免疫治疗中也显示出了潜力。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成为目前肿瘤治疗的主要突破口之一,但不同肿瘤细胞对免疫治疗的敏感性存在差异。
研究发现,甘草可以增强肿瘤细胞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敏感性,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的活化和抗肿瘤反应,提高抗肿瘤免疫治疗的疗效。
这一发现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此外,研究还发现甘草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潜力。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异常活化引起的一类疾病,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狼疮等。
甘草作为一种免疫调节剂,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从而减轻疾病的症状和病程。
虽然在临床应用中仍然存在一定的挑战,但甘草作为一种潜在的治疗方法备受关注。
最后,甘草在免疫调节中的应用还涉及到其他众多领域。
例如,在免疫性肝病和免疫性肾病的治疗中,甘草被发现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保护肝脏和肾脏组织的功能。
关于甘草的毕业论文
关于甘草的毕业论文甘草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很多药用价值。
本文旨在探讨甘草的药用功效及其应用领域。
一、甘草的概述甘草,即甘草根,是一种典型的中药材。
它被广泛地用于中医、内科、外科、妇科和皮肤科的临床治疗中。
甘草的主要成分是甘草酸、甘草甜素、甘草次酸、甘草苷等。
这些成分赋予了甘草很多的药理活性。
二、甘草的药用功效1、调和药性甘草具有调和药性的功效。
它可以调节其他药材的性质,从而提高整个方剂的疗效。
同时,它的温和的性质也可以缓解其他药材的刺激性,使患者的不适感得到缓解。
2、抗炎和抗过敏甘草中的成分可以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从而有很好的抗炎和抗过敏的功效。
这个功效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皮肤过敏症、结缔组织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领域。
3、保肝护肝甘草中的成分可以增加肝脏细胞的代谢能力,调节肝脏的功能。
这样可以减轻肝脏负担,保护肝脏。
这个功效主要应用于肝病、肝损伤等领域。
4、促进消化甘草可以增加胃肠道黏膜的保护屏障,促进消化液的分泌,缓解胃痛和消化不良等症状。
这个功效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胃溃疡、胃炎、慢性胃肠炎、腹泻等领域。
三、甘草的应用领域1、消化系统疾病甘草可以促进消化,缓解胃痛、胃炎等消化系统疾病的症状。
2、呼吸系统疾病甘草可以抗炎和抗过敏,缓解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
3、皮肤过敏症甘草可以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缓解皮肤过敏症的症状。
4、结缔组织疾病甘草可以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缓解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结缔组织疾病的症状。
5、神经系统疾病甘草可以镇静、安神,缓解焦虑、失眠等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
四、甘草的使用注意事项虽然甘草有很多的药用价值,但是在使用中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1、甘草应在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遵守医嘱。
2、长期使用甘草应注意控制剂量,避免出现副作用。
3、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不应使用甘草。
4、甘草不能与某些药物同用,如利福平、地塞米松等,因为会引起严重的药物相互作用。
甘草的原理
甘草的原理甘草是一种传统草药,从古至今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中药领域,并且已经被证实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天然草药。
甘草的原理非常复杂,其作用机制涉及到多个生物学过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甘草的原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种草药的作用方式。
一、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是一种豆科植物,其根部含有许多活性成分,包括糖皂苷、黄酮类化合物、黄酸类、甜菜碱、皂甙和酸类等等。
其中最重要的成分是糖皂苷,包括甘草酸、18-β-甘草酸和21-β-甘草酸等。
该种植物具有许多药理活性,例如抗氧化、抗炎和免疫调节。
①镇痛与解热效应甘草具有镇痛和解热的作用。
甘草中含有大量的皂甙,这些物质能够刺激神经系统,从而减少疼痛和不适感。
此外,当人体处于感染状态时,会产生一些炎症介质,这些介质会刺激神经末梢,导致身体发热。
甘草中的糖皂苷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生成,从而解除发热症状。
②抗氧化剂甘草中含有大量的黄酸类物质,这些物质能够帮助对抗自由基的产生。
自由基是一种具有高度反应性的化学物质,它们会与人体细胞中的分子相互作用,从而导致氧化应激。
氧化应激是一种与老化、疾病和癌症相关的生物学过程。
甘草中的抗氧化物质能够消除自由基的作用,预防氧化应激的发生。
③减轻炎症甘草中的皂甙和糖皂苷能够刺激免疫系统,从而增强对感染的抵抗力。
此外,甘草还有很好的消炎作用。
它能够减少炎性介质的产生,同时还能够抑制白细胞的活性,从而缓解炎症症状。
④免疫调节甘草中的糖皂苷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它能够提高人体免疫系统的活性,增强对病原体的抵抗力。
在某些情况下,例如感染和慢性炎症,人体免疫系统会出现过度反应,导致免疫疾病。
甘草中的糖皂苷能够抑制过度免疫反应,避免免疫疾病的发生。
二、甘草的使用方法甘草的使用方法非常灵活。
它可以制成茶、汁、丸剂或口服制剂等形式。
下面是甘草的一些常见用法:①甘草茶:将适量的甘草根切成小块,加入开水中,煮沸10分钟后即可饮用。
甘草的药理作用与功效
⽢草的药理作⽤与功效⼀、⽢草的基本介绍⽢草是⼀种补益中草药。
药⽤部位是根及根茎,药材性状根呈圆柱形,长25~lOOcm,直径0.6~3.5cm。
外⽪松紧不⼀,表⾯红棕⾊或灰棕⾊。
根茎呈圆柱形,表⾯有芽痕,断⾯中部有髓。
⽓微,味甜⽽特殊。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痰⽌咳、脘腹等。
喜阳光充沛,⽇照长⽓温低的⼲燥⽓候。
⽢草多⽣长在⼲旱、半⼲旱的荒漠草原、沙漠边缘和黄⼟丘陵地带。
⼆、⽢草的成分⽢草的主要成分是⽢草酸(glycyrrhizic acid),⼀种萜。
分⼦式C42H62O16。
⼜称⽢草甜素。
为⽢草次酸的⼆葡萄糖醛苷(见苷),是⽢草的甜味成份,存在于⽢草属植物中,在⼄酸中结成⽚状或棱柱状晶体。
在220℃分解。
溶于⽔。
⽢草次酸分⼦式C30H46O4。
有两种同质异晶体。
熔点分别为300~304℃和287~293℃,⽐旋光〔α〕D+163°。
溶于⼄醇。
三、⽢草的功效和作⽤⽢草的功效作⽤包括可以治疗咳嗽,胃溃疡,⼝腔溃疡,回肠炎,漏肠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和克罗恩病。
如今,⽢草提取物有固体和液体两种形式,其主要成分是⽢草酸,这也是⽢草有甜味的原因所在。
⽢草的功效主要有:1、⽤于⼼⽓虚,⼼悸怔忡,脉结代,以及脾胃⽓虚,倦怠乏⼒等。
前者,常与桂枝配伍,如桂枝⽢草汤、炙⽢草汤。
后者,常与党参、⽩术等同⽤,如四君⼦汤、理中丸等。
2、⽤于痈疽疮疡、咽喉肿痛等。
可单⽤,内服或外敷,或配伍应⽤。
痈疽疮疡,常与⾦银花、连翘等同⽤,共奏清热解毒之功,如仙⽅活命饮。
咽喉肿痛,常与桔梗同⽤,如桔梗汤。
若农药、⾷物中毒,常配绿⾖或与防风⽔煎服。
3、⽤于⽓喘咳嗽。
可单⽤,亦可配伍其他药物应⽤。
如治湿痰咳嗽的⼆陈汤;治寒痰咳喘的苓⽢五味姜⾟汤;治燥痰咳嗽的桑杏汤;治热毒⽽致肺痈咳唾腥臭脓痰的桔梗汤;治咳唾涎沫的⽢草⼲姜汤等。
另风热咳嗽、风寒咳嗽、热痰咳嗽亦常配伍应⽤。
四、⽢草的副作⽤据医学专家介绍,⽢草及其制剂导致的不良反应主要有:1、过敏反应:主要是过敏性⽪肤反应及过敏性休克;2、假性醛固酮增多症:主要表现为全⾝乏⼒、四肢⿇⽊、不能战⽴⾏⾛、头痛、胸闷、⾎压升⾼、⽔肿、腹胀、⾎钾降低严重者可出现软瘫、肌溶、肾功衰竭;更甚者出现严重的⼼律紊乱、呼吸困难、低⾎钾、⾼⾎压、⽔肿、低醛固酮;3、消化系统不良反应:表现为恶⼼、呕吐、腹泻等症状;4、神经、精神系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兴奋、⽆故发笑,不能⾃主;5、内分泌系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泌乳及糖⽪质激素样作⽤所致不良反应;6、还有报告显⽰,长期使⽤⽢草,还会引起体重异常增加等副作⽤;7、根据欧盟2008年的报告,过度使⽤⽢草可以导致⾎压升⾼,肌⾁⽆⼒,慢性疲劳,头痛,肿胀,男性睾酮⽔平降低等问题;8、⼈们还认为,孕妇过量使⽤⽢草可以引起⼤量出⾎,甚⾄导致早产;9、其他:还可以诱发肝性腹⽔及肝昏迷,长期⼤量应⽤还可引起⼼动过速、持续性呃逆、⿊⽑⾆等特殊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草药理作用综述甘草(Radix Glycyrrhiza),是一味补益中药,根、根茎是其药用部位,根呈圆柱形,直径0.6~3.5cm,长25~100cm,属于蝶形花亚科,呈灰棕色或者红棕色。
本品味甘性平,既能益气补中,又能缓急止痛、缓和药性,还能润肺祛痰而止咳喘。
甘草分布甘草资源分布要是产自俄罗斯、土耳其、希腊、伊朗、中国、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叙利亚、意大利和西班牙的野生和半野生的甘草。
中国甘草资源丰富,分布广而且多,目前己知有8种,包括:1 乌拉尔甘草,分布很广,中国西北、东北、华北地区均有分布(新疆、甘肃、青海、陕西、宁夏、内蒙古、河北、山西、山东、辽宁、黑龙江)。
2 光果甘草,仅产于新疆。
3 胀果甘草,主要分布于新疆,向东可到达甘肃西北部及疏勒河沿岸。
4 刺果甘草(Glycrrhizapallidiflora Maxim.),主要分布于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江苏、河南、陕西。
5 粗毛甘草(Glycrrhiza aspera Pall.),仅分布在新疆的东部和北部。
6 黄甘草,主要分布于甘肃。
7云南甘草(Glycrrhiza yunnanensis Chengf. etL. K. Tai)[1]。
近年来,随着甘草的药用价值越来越被广泛应用,学者也对甘草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
甘草具有抗炎、抗病毒、抗癌、抗菌、抗肿、抗氧化、抗肝损伤、减毒作用等药理作用。
一抗炎含甘草酸的甘草提取物可以有效治疗过敏性皮炎如湿疹、瘙痒症和皮肤囊肿。
Abe 等用甘草酸治疗感染了伴刀豆球蛋白诱导的肝炎时小鼠三发现,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甘草酸可以促进抗原肝树枝状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从而减轻炎症。
此外,甘草中分离到的甘草黄烷在体外对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基转移酶活性抑制的IC50 值为7.7 μmol/L,具有抗炎活性,有望作为天然抗炎药物[1 ]。
原皓等[15-16]报道了甘草酸二铵对大鼠结肠炎有显著的治疗作用,抑制促炎因子TNF-α、IL-6、IL-8 的产生和表达可能是其治疗机制之一[2 ]。
甘草具有糖皮质激素样抗炎作用。
对大鼠棉球肉芽肿、甲醛性浮肿, 皮下肉芽肿性炎症均有抑制作用。
其抗炎作用可能与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 抗组织胺, 或与肾上腺有关, 也有人认为它影响了细胞内的生物氧化过程, 降低了细胞对刺激的反应性, 从而产生了抗炎作用[3 ]。
二抗病毒甘草酸在临床上已被用于治疗慢性肝炎。
甘草酸在体外可明显抑制HIV阳性病人血单核细胞中HIV复制,减少感染了致死剂量流感病毒的小鼠的发病率和死亡。
Cinatl 等比较了三唑核苷、菌酚酸、吡唑呋喃菌素和甘草酸对两种SARS 冠状病毒FFM-1 和FFM-2的抑制,发现甘草酸对病毒复制的抑制最强[1]。
梁再赋等报道了甘草酸单铵具有抗单纯I 型疱疹病毒的作用,当其ρ>25 mg/mL 时,对RK13 细胞有毒性作用;当ρ<12.5 mg/mL 时,则无影响;当ρ>4 mg/mL 时,不但有灭活细胞作用外,且有灭活细胞内的I 型单纯疱疹病毒的作用. 而低质量浓度的甘草酸单铵具有减轻细胞损伤的作用,且对I 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ED50 的ρ=1 mg/Ml[4]。
Epstein-Barr病毒与外周T细胞淋巴瘤、胃癌、Hodgkin’s 淋巴瘤等许多疾病的病因有关。
使用甘草酸进行体外抗Epstein-Barr病毒实验,发现甘草酸干扰病毒的早期复制,但不影响病毒的吸附,也不会使病毒质粒失活;体外实验还表明,甘草酸具有抗虫媒病毒的作用[5]。
甘草不仅对单纯性疱疹病素、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有预防作用。
张剑锋等的研究显示甘草酸对疱疹病毒群的VZV 感染的人胎儿成纤维细胞病灶数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半数增殖抑制浓度0.55mg/mL。
体外试验表明,当甘草酸溶液浓度为2mg/mL 时,甘草酸可使99%以上的VZV 失活[6].抗单纯性疱疹病毒的作用有报道称甘草甜素可以直接抑制肝脏中单纯疱疹Ⅰ型病毒糖蛋白的合成,从而抑制病毒复制,起到抗疱疹病毒作用,另外在研究中还发现甘草次酸对该病毒有一点的特异性作用[7]。
甘草的主要成分甘草甜素通过对病毒粒子的直接作用和诱导干扰素的产生, 增强天然杀伤细胞活性等活化人体免疫功能的间接作用而发挥其抗病毒作用[3]。
邓向阳等研究表明。
甘草内含有的多糖抗病毒作用主要是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使巨噬细胞吞噬致病微生物的能力提高所致。
[8]三抗癌甘草酸可以通过调节Th2 细胞达到抑制B16 黑素瘤向肺部转移的效果。
Shiota 等发现甘草酸可显著抑制二乙基亚硝胺(NDEA)介导的肝细胞癌。
异甘草素也被认为是甘草中的一个主要的抗肿瘤成分,它可以明显减少小鼠肾癌细胞向肺部的转移,而不影响小鼠的体重,也不会使白细胞减少。
Ma等观察到了异甘草素在体外对人胃癌细胞MGC-803 编程性死亡的诱导作用。
光甘草定对人乳腺癌细胞具有雌激素样作用和抗增殖活性。
Watanabe 等研究发现甘草香豆素可以诱导U937 单核白血病细胞编程性死亡,从而可以作为潜在的天然抗癌成份[12]。
邓向阳等研究表明甘草多糖可能起到了下调抑癌基因表达的作用,从而使多糖体通过激活补体系统而加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多糖体与S - 180 细胞有高度亲和力,在肿瘤细胞膜附近,甘草多糖局部激活了补体活性,被激活的补体通过影响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或其它细胞及体液因子,从而协同杀伤肿瘤细胞。
因此甘草多糖对提高癌症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成为有效辅助治疗药物。
[8]四抑菌当甘草甜素的浓度为0.5%~1%时,可以完全抑制牙菌斑的形成[9]。
Friis-Moller 等研究发现,甘草查尔酮甲表现出对人致病分枝杆菌属和嗜肺军团菌菌属的抑制,说明其可能用于抗细菌药物以治疗严重的肺部感染。
甘草及其多种有效成分在体外有抗葡萄球菌、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枯草杆菌、变形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军团杆菌、卡他莫拉菌等多种呼吸道病原菌的作用。
甘草水煎剂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的ED50 为0.253 g/L,对其宿主细胞(HeLa 细胞)的半数中毒质量浓度为3.43 g/L,因此治疗指数为13.5,而病毒唑治疗指数仅为7.23。
甘草不仅通过抑制病毒融合穿入宿主细胞,也通过抑制病毒生物合成和成熟释放,阻止病毒增殖[10]。
从甘草中分离得到的活性成分GD4(不含甘草酸)对呼吸道合胞病毒的ED50 为28.7 mg/L,半数中毒浓度为230mg/L,治疗指数为8.0[11]。
五抗氧化甘草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清除活性氧自由基的活性。
刘军等报道了甘草酸单铵可延缓RK13 细胞的老化,可能具有抗衰老作用[2]。
Haraguchi 等研究表明,甘草查尔酮乙和丁可以强烈抑制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体,系中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产生,并能清除DPPH 自由基,3 μg/mL 的甘草查尔酮乙和丁即可以完全抑制Fe(III)-ADP/NAPDH诱导的微粒体脂质过氧化。
傅乃武等Vaya 等研究表明,50 μmol/L异黄烷化合物欧甘草素甲、4′-O-甲基光甘草定、光甘草定和欧甘草素乙可以抑制β-胡萝卜素的消耗;30 μmol/L的欧甘草素甲、4′-O-甲基光甘草定、光甘草定和欧甘草素乙、异戊稀基查尔酮衍生物、异甘草素均对AAPH诱导的LDL 氧化表现出高的抑制活性。
Belinky 等[]的研究表明光甘草定对LDL氧化的抑制主要归功于2′位羟基,同时异黄烷的疏水结构部分对抗氧化也很重要。
他们认为光甘草定的体内和体外的抗LDL 氧化的活性可能与它和LDL粒子的吸附结合有关,从而起到防止LDL 氧化的目的[1]。
六抗肝损伤茹仁萍等研究了甘草酸脂质体抗肝损害作用。
大鼠腹腔注射半乳糖胺诱导产生肝损害,然后随机分成3 组,分别给予甘草酸、甘草酸脂质体和生理盐水。
给药24 h、48 h 后尾静脉取血,分离血清测定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值。
结果表明,甘草酸和甘草酸脂质体组的肝损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甘草酸脂质体组的肝损害又明显低于甘草酸组(P < 0 .0 1 )[12]。
王侠等研究表明,甘草酸二铵对镉所致的肝肾损伤具有保护作用[13]。
四氯化碳经过CYP4502E1催化后产生损伤肝脏的物质,抑制P450 就会减少肝组织损伤。
实验研究表明,经过四氯化碳造模的小鼠给予18β-甘草次酸后,血清中氨基转移酶和肝脂质过氧化物降低,提示甘草次酸可以抑制P450 的表达[5]。
七减毒作用甘草减毒的物质基础为甘草甜素及其水解后产生的甘草次酸和葡萄糖醛酸,另外甘草黄酮亦具有一定的减毒作用。
甘草甜素在体内能够延缓糖皮质激素的代谢,可作为糖皮质激素的替代药物,具有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从而可以直接对抗有毒药物在组织器官中的毒性反。
甘草次酸的化学结构与皮质酮相似,具有皮质激素样作用,可显著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同时具有吸附作用,在胃肠道吸附毒性物质,从而减少有毒物质的吸收。
甘草甜素、甘草次酸均具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能减少尿量及钠排出,增加钾排出,血钠上升,血钾下降,从而使机体抗应激能力增强而解毒[14]。
甘草甜素, 甘草煎剂能显著降低士的宁的毒性及死亡率。
甘草能显著降低组织胺、水合氯醛、乌拉坦、可卡因、苯砷汞等的毒性, 对咖啡因、防已毒素、乙酰胆碱、毛果芸香碱、烟碱、丁溶性巴比妥有中度或极轻度的解毒作用[3]。
甘草及其提取物亦可影响有毒药物的体内过程,从而起到减毒作用。
机体对药物的处置过程分为:吸收、分布、代谢、排泄4 个阶段,简称ADME 过程。
目前,普遍认为甘草对有毒药物在体内的吸收、代谢、排泄3 个过程皆有影响。
而对于其是否会影响有毒药物在体内分布过程的研究尚较少。
当甘草与附子同煎时,有毒生物碱可与甘草酸或其水解产物甘草次酸形成某种结合,可能因该结合产物分子量或极性变大,从而延缓或减少其经胃肠道的吸收[15 ]。
八结束语甘草酸的生物活性日益受到重视,适于工业化生产的提取、纯化方法是保证其药用价值开发的重要条件。
甘草酸的应用已经向抗炎、抗病毒、增强免疫等领域扩展,但大多数的药理作用机制尚有待阐明,这是进一步开发应用的基础。
甘草为临床常用中药,作用广泛,疗效显著,尤其在配伍过程中,对药物毒性和峻烈之性的制约作用,即“解百药毒”,历来为人们所重视。
参考文献[1]王巧娥,任虹,曹学丽.甘草研究开发与利用现状[J].中国农学通2011,27(04):290-295[2]雍建平,阿吉艾克拜尔·艾萨.甘草酸及其衍生物的活性研究进展[J].宁夏工程技术2010 年9 月第9 卷第3 期[3]吕春霞,冯玉红.甘草临床应用概况[J].内蒙古中医药2003年增刊 42—43[4]梁再赋, 李铁民, 洪文廉. 甘草酸单铵抗病毒作用研究[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1992, 6(2):137-139.[5] 谢松梅,崔慧斐.甘草酸的研究进展[J] . 食品与药品Food and Drug 2006 年第8 卷第03A 期[6]张剑峰,张丹参.甘草酸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5,22(4):81-82.[7] 王元瞿彩云彭雪晶甘草及其衍生物药理作用的研究新进展[J].甘肃医药2011 年第30卷第7 期Gansu Medical Joumal,2011,Vol.30,No.7 399[8]2 孙向阳邓毅.甘草多糖的主要药理作用概述.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年第24期179[9]刘宾,江南.序贯法研究甘草酸二铵对小鼠镇咳作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9,29(10):820-822.[10]董艳梅,李洪源,姚振江,等.甘草体外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研究[J].中药材,2004,27(6):425-427.[11]王秀琴,李洪源,刘鑫妍.甘草抗病毒有效部分(GD4)体外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的研究[J].中药材,2006,29(7):692-694.[12]茹仁萍,吴锡铭. 18-α甘草酸及其脂质配位体的生物利用度与抗肝损害作用的比较[ J ] .浙江医学,2 0 0 1 ,2 3(8 ):4 6 6 - 4 6 8 .[13]王侠, 张磬予, 蔡原. 甘草酸二铵对镉致小鼠肝肾毒性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 2007, 42(12): 899-902.[14] 潘英伟,陈卫平,奚丽君.甘草减毒作用的应用与机理分析[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 年11 月第24 卷第6 期428[15]陈长勋,徐姗君. 甘草、干姜与附子配伍减毒的物质基础与作用环节研究进展[J ] .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6 ,17(6) :472 - 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