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实验》指导书(环科+环工)16学时

合集下载

环境化学试验教学大纲

环境化学试验教学大纲

《环境化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环境化学实验课程总学时:40学时课程总学分:2分实验学时:40学时适用专业及年级:环境科学,三年级开设实验项目数:4本大纲执笔人:王清萍审稿人:审定人:一、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环境化学实验》包括环境分析化学、环境污染化学、污染控制化学三部分内容,其中以环境污染化学研究为特色,着重探讨污染物的来源以及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形态、浓度水平和迁移、转化、降解等环境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等。

《环境化学实验》是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基础实验课。

其目的是学习和掌握环境化学实验所涉及到的实验方法、实验手段和实验技能,学习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深化《环境化学》课程讲授的基本知识,促进对环境化学领域研究动态及前沿的理解,掌握研究环境化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对环境中重要污染物和一些重要污染指标的分析、监测和评价等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具备初步的独立科研能力。

要求:巩固环境化学有关基本理论与概念;掌握环境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与实验技能;掌握环境中重要污染物和一些重要污染指标的分析、监测和评价方法;实验结果的统计处理。

二、实验项目内容与学时分配三、实验考核与成绩评定平时实验成绩总评占85%。

实验报告总评占15%。

基础实验成绩以10分记,其中操作及结果占60%、实验报告占30%;预习占10%。

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成绩以10分记,其中预习占25%。

实验报告占45%、操作及结果占30%、。

四、实验教材和参考书1.董德明,朱利中主编.《环境化学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康春莉,徐自力和冯小凡主编.《环境化学实验》.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3.孔令仁主编.《环境化学实验》.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4.南开大学环境化学教研室、杭州大学环境化学教研室编.《环境化学实践指南》.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6.五、主要使用的仪器设备1.分析天平(或电子秤)2.便携式空气采样器(0 1L/min)3.可见光分光光度计4.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5.恒温调速振荡器6.低速离心机7.氨氮玻璃蒸馏装置8.酸度计9.恒温水浴。

环境化学及实验

环境化学及实验

《环境化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97007课程名称:环境化学(Environment Chemistry)课程类型:专业课学时/学分:32/2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适用专业:化学开课系或教研室:化学与化工系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1.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化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环境化学的知识。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和有机化学。

2. 课程任务:本课程使学生重点掌握大气环境化学、水环境化学、土壤环境化学、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运动过程及毒性、典型污染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等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环境化学相关交叉学科的知识,掌握受污染环境的修复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绿色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在现实中的典型应用。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学生自学、习题、答疑、期末考试。

通过上述环节,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类污染物质在大气、水、土壤以及生物机体内的迁移转化过程,产生效应的基本原理和防治的基本方法。

本课程课堂讲授32学时(具体按当年教学计划而定),考核方式为可采取闭卷考试、开卷考试、撰写课程论文的形式进行。

总评成绩:考试占90%、平时作业占10%三、课程教学内容(一)结论环境问题,环境化学;环境污染物的类别,环境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环境污染物在环境各圈的迁移转化过程简介。

(二)大气环境化学※1.大气温度层结,辐射逆温层,气绝热过程和干绝热递减率,大气稳定度,影响大气污染物迁移的因素;※2.光化学反应基础,大气中重要自由基的来源,氮氧化物的转化,碳氢化合物的转化※3.光化学烟雾型污染,酸性降水,大气颗粒物,温室气体和温室效应,臭氧层的形成与耗损。

(三)水环境化学1.天然水的基本特征2.水中污染物的分布与存在形态,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3.颗粒物与水之间的迁移,水中颗粒物的聚集,溶解和沉淀,氧化-还原,配合作用※4.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的分配作用,挥发作用,水解作用,光解作用,生物降解作用。

环境化学实验大纲

环境化学实验大纲

《环境化学》实验教学大纲1、课程属性:必修2、实验属性:非独立设课3、学时学分:总学时74、总学分4、实验学时204、实验应开学期:秋季5、先修课程:《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等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环境化学实验》课是与《环境化学》专业课相配合的一门基础实验课程,有助于学生学习、巩固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土壤污染治理以及工业生态的的典型污染物和毒物控制的基本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是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实验测试和评价能力的主要教学环节,也是学生综合运用各相关课程的知识,联系工程实际,了解大气环境化学、水环境化学、土壤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化学、工业生态的典型污染物和毒物在环境介质中的行为和效应。

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环境化学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初步掌握水污染治理技术、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和土壤污染治理技术的基本过程和设计方法,逐步培养学生对现有各种污染治理技术进行有机整合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以及实验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二、实验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本实验课程的学生,可加深学生对环境化学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对环境化学领域的研究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污染物的起源、分布、形态、迁移、转化、影响和趋势有一个感性认识;而且能够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环境化学实验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验作风;特别是能够使学生尽可能多的学习和掌握现代化的分析测试仪器,掌握研究环境化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手段,训练学生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从而为学生未来从事环境科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和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实验考核方式及办法考核方法:考查,以进程性考试为主。

评分办法:预习报告20%,实验操作占40%,实验报告40%四、实验项目一览表《环境化学》实验项目一览表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类型实验要求适用专业学时2 高锰酸钾指数的测验证性必做应用化学 3定3 活性炭吸附色度污验证性必做应用化学 3水4 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验证性必做应用化学 3量5 土壤脲酶活性测定验证性必做应用化学 31 底质中磷酸盐的溶验证性必做应用化学 4 出速率6 天然水中Cr(III)验证性必做应用化学 4 的沉积曲线五、实验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1、《环境化学实验》康春丽等编,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年2、《环境化学》王晓蓉,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六、实验内容实验一 高锰酸钾指数的测定一 实验目的:掌握用酸性高锰酸钾法测定化学需氧量的原理和方法二 实验原理:水中有机物以及还原性物质在酸性条件下加热至沸,能被高锰酸钾所氧化,过量的高锰酸钾用过量的草酸钠处理,再用高锰酸钾回滴过量的草酸钠,通过计算求出水样所消耗高锰酸钾的量来测定化学需氧量。

环境化学实验

环境化学实验

环境化学实验一、说明(一)课程性质专业限选课程。

(二)教学目的《环境化学实验》包括环境分析化学、环境污染化学和污染控制化学三部分内容,重点是环境污染化学部分,着重探讨污染物来源及其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形态、浓度水平和迁移、转化与降解等环境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等。

通过《环境化学实验》课程的学习,深化《环境化学》课程讲授的基本知识,促进对环境化学领域研究动态及前沿的理解,掌握研究环境化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提高实验数据科学分析能力和实验技能,使学生具备初步的独立科研能力。

(三)教学内容依据新的环境化学实验教学大纲,将整个教学环节分为“基础性实验”和“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总表)两个部分,增加了以独立科研能力培养为目标的“综合设计性实验”环节。

在“综合设计性实验”环节中,教师设计了多个研究题目供学生参考选择,要求学生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写出开题报告,并在教师的配合下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自行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

在研究过程中,实验室(包括仪器设备)向学生开放,在教师的配合下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活动。

在学期末,学生应完成一篇符合规范的研究论文。

(四)教学时数36学时。

(五)教学方式实验教学。

二、本文(一)基本要求通过该实验课程的学习,学生应熟练掌握环境化学的基本实验技能,了解环境化学领域当前国际最新研究动态和研究方法。

(二)项目总表(三)实验内容与要求实验一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评价实验目的1. 了解VOCs的成分、特点。

2. 了解气相色谱法测定环境中VOCs的原理,掌握其基本操作。

实验原理将空气中苯、甲苯、乙苯、二甲苯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吸附在活性炭采样管上,用二硫化碳洗脱后,经色谱柱分离,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测定,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高(或峰面积)外标法定量。

本法检出限:苯1.25ng;甲苯1.00ng;二甲苯(包括邻、间、对)及乙苯均为2.50ng。

当采样体积为100L时,最低检出浓度苯为0.005mg/m3;甲苯为0.004 mg/m3;二甲苯(包括邻、间、对)及乙苯均为0.010mg/m3。

环境工程实验指导书

环境工程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印染废水的混凝实验(3学时)一实验目的1.通过混凝实验,观察混凝现象,加深对混凝理论的理解。

2.选择和确定某种水样的最佳混凝工艺的方法:(1)通过本实验,确定某水样最佳混凝剂的类型;(2)了解水力条件、pH值等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混凝阶段的处理对象主要是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物质。

大颗粒的悬浮物可以通过自身重力作用沉降,但是胶体则是一种稳定的分布状态,自然沉淀很难去除。

书中的胶体颗粒主要是带负电的粘土颗粒,由于静电斥力和水化作用等,使得胶体颗粒具有分散稳定性,其中静电斥力影响最大。

向水中投加混凝剂(1)使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增加,压缩胶团的扩散层,使ζ电位降低、静电斥力减小,破坏了其双电层的稳定性,胶体得以迅速凝聚。

(2)混凝剂中和了部分胶体颗粒的电荷,破坏了整体的胶体电平衡,使得胶体迅速凝聚。

(3)混凝剂分子一般是直连大分子,在胶粒之间形成了吸附架桥,是胶粒形成大胶团,产生絮凝体,由于重力作用而沉降。

(4)混凝剂的金属盐和形成的网状絮体对胶体颗粒起到一个网捕作用。

消除或降低胶体颗粒的稳定性过程叫脱稳。

脱稳后的胶粒凝聚为较大胶团,大胶团在一定水利条件下形成絮凝体,俗称矾花。

直径越大的矾花越容易沉降。

自混凝剂投加至矾花形成的过程叫混凝。

混凝过程中选择混凝剂是关键。

常见的混凝剂有无机混凝剂,包括铝盐(硫酸铝,明矾,聚合氯化铝)、铁盐(硫酸亚铁、硫酸铁、三氯化铁),有机混凝剂,包括人工合成(阴离子型—聚丙烯酸钠,阳离子型—聚乙烯吡烯盐,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AM)和天然高分子(淀粉、树胶、动物胶)。

因此混凝剂很难确定。

在选定混凝剂后需要进一步确定其投加量和pH值影响。

羟基OH-可以促进桥联作用,但过多的羟基又促进颗粒带负电,有些混凝剂需要在酸性条件下水解才能发挥作用。

另外絮凝体的形成还受外界因素如水温、水力条件和沉淀时间等影响。

这些都需要试验确定。

三实验设备和仪器1.分光光度计2.六联搅拌器(采用六个机械搅拌器代替)3.400ml烧杯6个,100ml烧杯6个4.5ml,10ml移液管各1支5.玻璃棒2支6.洗耳球1个7.50ml去针头注射器1个四试剂硫酸铝(Al2(SO4).18H2O)10g/L三氯化铁FeCl3.6H2O 10g/L盐酸HCl(CR) 10%氢氧化钠NaOH 10%聚丙烯酰胺PAM 1mg/L染液五实验步骤1.分别取染料废水200ml至于六个大烧杯中(1)在上述六个烧杯中分别加入HCl 3ml、2ml、1ml;NaOH 1ml、2ml、5ml,并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260358课程名称:环境化学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Chemistry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与学分:环境科学专业63学时(含实验27学时),3.0学分环境工程专业54学时(含实验18学时),2.5学分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

二、课程简介中文简介:环境化学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建立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学科基础之上的学科。

它主要是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鉴定和测量化学污染物在大气圈、水圈、土壤- 岩石圈和生物圈中的含量, 研究它们在环境中存在形态及其迁移、转化和归趋的规律。

英文简介:Environmental Chemistry is a branch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It is constructed on inorganic chemistry、organic chemistry、analytical chemistry、physical chemistry etc. It is mainly use the chemical theoretic. The concentration of chemical pollutant in atmosphere、hydrosphere、soil-geosphere and biosphere,and their chemical form , their law of transport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are studied.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环境化学是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环境化学课程为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目的任务是通过系统教学使学生掌握环境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环境化学研究的基本技能;掌握典型污染在环境各圈层中的存在特性和迁移转化过程;了解污染物进入生物体内的途径及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运动过程、毒性机理与效应等;了解有害废物及放射性固体废物等内容与知识。

环境化学实验指导书环科环工学时

环境化学实验指导书环科环工学时

实验一不同水域水碱度的分析实验项目性质:设计性实验所属课程名称:环境化学及实验实验计划学时: 4学时水的碱度是指水中所含能与强酸定量作用的物质总量。

水中碱度的来源是多种多样的。

地表水的碱度,基本上是碳酸盐、重碳酸盐及氢氧化物含量的函数,所以总碱度被当作这些成分浓度的总和。

当水中含有硼酸盐、磷酸盐或硅酸盐等时,则总碱度的测定值也包含它们所起的作用。

废水及其他复杂体系的水体中,还含有有机碱类、金属水解性盐类等,均为碱度组成成分。

在这些情况下,碱度就成为一种水的综合性特征指标,代表能被强酸滴定的物质的总和。

碱度的测定值因使用的终点pH值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只有当试样中的化学成分已知时,才能解释为具体的物质。

对于天然水和未污染的地表水,可直接用酸滴定至pH为8.3时消耗的量,为酚酞碱度。

以酸滴定至pH为4.4-4.5时消耗的量,为甲基橙碱度。

通过计算,可以求出相应的碳酸盐、重碳酸盐和氢氧根离子的含量;对于废水、污水,则由于组分复杂,这种计算无实际意义,往往需要根据水中物质的组分确定其与酸作用达到终点时的pH值。

然后,用酸滴定以便获得分析者感兴趣的参数,并做出解释。

1.方法的选择用标准酸滴定水中碱度是各种方法的基础。

有两种常用的方法,即酸碱指示剂滴定法和电位滴定法。

电位滴定法根据电位滴定曲线在终点时的突跃,确定特定pH值下的碱度,他不受水样浊度、色度的影响,适用范围较广。

用指示剂判断滴定终点的方法简便快速、适用于控制性试验及例行分析。

二法均可根据需要和条件选用。

2.样品保存样品采集后应在4℃保存,分析前不应打开瓶塞,不能过滤、稀释或浓缩。

样品应用于采集后的当天进行分析,特别是当样品中含有可水解盐类或含有可氧化态阳离子时,应及时分析。

实验目的:1.了解不同水域水碱度的意义2. 熟悉设计实验的过程3. 掌握滴定法测定水碱度的方法实验步骤:1.实验用水分别为:湖泊水、景观用水、绿化灌溉用水、浑河水、锅炉水、雨水、自来水等,根据季节特点和实际情况,选取2-3种。

环境化学实验教案

环境化学实验教案

环境化学实验教案介绍这份教案旨在介绍环境化学实验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以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环境化学的原理和实践。

通过实验的方式,学生们将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环境化学测量技术,并了解环境中的污染物的检测和分析方法。

实验目标- 了解环境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研究环境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方法- 掌握环境污染物的测量与分析技术- 培养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能力实验内容1. 环境样品采集和处理- 学生将研究如何采集不同环境样品(如水、土壤、大气中的颗粒物等),并进行初步处理。

- 学生将研究如何使用常见的实验设备和仪器来处理和保存样品。

2. 环境污染物的测量与分析- 学生将研究如何使用化学方法和仪器来测量水中的主要污染物(如重金属、有机物等)的浓度。

- 学生将研究如何使用分析仪器(如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等)来分析空气中的污染物。

3. 数据记录和分析- 学生将研究如何正确记录实验中的观察结果和测量数据。

- 学生将研究如何应用统计学方法来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

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 学生将收集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并准备实验室环境。

- 学生将研究如何制定实验计划和安全操作规程。

2. 样品采集和处理实验- 学生将按照指导书中的步骤进行样品采集和处理。

- 学生将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结果和操作步骤。

3. 污染物测量与分析实验- 学生将按照指导书中的步骤进行污染物的测量和分析实验。

- 学生将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结果和操作步骤。

4. 数据记录和分析- 学生将整理实验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 学生将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结果和发现。

实验安全在进行实验前,学生应该明确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并严格按照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必要时,学生应佩戴个人防护设备,如实验手套和护目镜,并遵守实验室废物处理的规定。

实验评估实验将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报告的内容进行评估。

学生的成绩将基于实验过程是否规范、数据记录是否准确和实验报告是否完整等因素。

环境化学实验

环境化学实验

环境化学实验梁红玉 主编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前 言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厚实的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较强的外语和计算机使用能力以及较宽的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系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一流的综合素质,最终使其成为能在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或相关专业领域从事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的拔尖创新人才。

《环境化学实验》是达到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是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相关理论和实验课程基础上开设的,其目的是通过实验教学加深学生对大气、水、土壤等圈层理论知识的理解,初步掌握环境化学实验研究方法和基本测试技术,初步掌握一些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并使学生初步掌握数据分析处理技术,包括收集实验数据、分析和归纳实验数据、运用实验成果验证已有的概念和理论或运用理论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等,以此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为将来从事科学研究和解决工程问题打好基础。

实验一:大气中硫化氢含量的测定实验二: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评价实验三:水中苯系物挥发速度的测定实验四:有机物正辛醇-水分配系数的测定实验五:不同水域水碱度的分析实验六:水中油的测定实验七: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测定实验八: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评价实验九:河流底泥对Cd2+的吸附实验十: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实验十一:土壤中铬的测定实验一 大气中硫化氢含量的测定实验目的掌握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测定大气中硫化氢的测定原理和操作技术。

实验原理硫化氢被氢氧化镉—聚乙烯醇磷酸铵溶液吸收,生成硫化镉胶状沉淀。

聚乙烯醇磷酸铵能保护硫化镉胶体,使其隔绝空气和阳光,以减少硫化物的氧化和光分解作用。

在硫酸溶液中,硫离子与对氨基二甲基苯胺溶液和三氯化铁溶液作用,生成亚甲基蓝,根据颜色深浅,用分光光度法测定。

反应式如下:方法检出限为0.07μg/10ml(按与吸光度0.01相对应的硫化氢浓度计),当采样体积为60L时,最低检出浓度为0.001mg/m 3。

《环境工程实验》指导书(doc 98页)

《环境工程实验》指导书(doc 98页)

《环境工程实验》指导书(doc 98页)部门: xxx时间: xxx制作人:xxx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勿作商业用途《环境工程实验》指导书盐湖系环境工程教研室目录实验一实验理论认识课实验二水样的采集及水质基本指标的测定实验三水样悬浮固体与浊度的测定实验四废水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钾法)实验五水中总有机碳(TOC)的测定实验六离子色谱法测定水样中常见阴离子含量实验七含重金属酸性废水处理实验实验八颗粒自由沉淀实验实验九混凝实验实验十噪声监测实验实验十一烟气分析实验实验十二离子交换软化实验实验十三废水生化需氧量的测定实验十四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实验十五有害气体吸附实验实验十六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的测定实验十七碱液吸收气体中的二氧化硫实验十八活性炭吸附实验实验十九过滤与反冲洗实验实验一实验理论认识一、实验目的和实验要求1、实验目的实验能力是现代环境工程与环境科学科技人员最佳智能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环境工程专业实验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环境工程基本的实验技术,让学生动手参与实验准备、运行启动、调试和运行控制,到检测分析、处理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实验参数进行归纳、计算和得出结论等全过程。

2、实验要求(1)实验预习(2)实验操作(3)实验报告二、实验安排1、实践认识课循环实验:2、水样的采集及水质基本指标测定3、废水化学需氧量的测定4. 水中总有机碳(TOC)的测定5、离子色谱法测定水样中常见阴离子6、含重金属酸性废水处理实验7、颗粒自由沉淀实验8、离子交换软化实验9、废水生化需氧量的测定10、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11、噪声监测实验12、有害气体吸附实验13、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的测定14、碱液吸收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三、有关循环实验所用仪器的介绍和认识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2、总有机碳TOC分析仪3、离子色谱仪4、便携式紫外线强度检测仪5、便携式臭氧检测仪6、多功能水质分析仪7、水份测定仪8、含重金属酸性废水处理实验成套设备9、颗粒自由沉淀实验成套设备10、无级调速六联搅拌机11、便携式溶解氧测量仪四、数据处理实验二水样的采集及水质基本指标测定一、废水样品的采集为了采集到有代表性的废水,采样前应该了解污染源的排放规律和废水中污染物浓度的时、空变化。

环境分析化学实验指导书

环境分析化学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酸碱标准容液的配制及标定废水酸度的测定一、目的1. 掌握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方法。

2. 掌握滴定操作.3. 了解酸度的基本概念;掌握水样酸度的测定方法二、原理用直接法配标准溶液的物质,需符合①纯度达到一定要求;②组成与化学式符合;③稳定等三个条件。

市售的盐酸,氢氧化钠不能满足上述要求,因此采用间接法配制盐酸,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然后用基准物进行标定。

NaOH溶液可用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由于邻苯二甲酸的Ka=2.9x 10-6,化学计量点附近的pH突跃与酚酞的变色范围重合,故可用酚酞为指示剂,HCl溶液可用碳酸钠标定,用甲基橙做指示剂.标定了碱或酸的浓度后,另一溶液的浓度也可根据酸与碱溶液滴定的体积比计算得出。

在水中,由于溶质的解离或水解(无机酸类,硫酸亚铁和硫酸铝等)而产生的氢离子,与碱标准溶液作用至一定pH值所消耗的量,定为酸度。

酸度数值的大小,随所用指示剂指示终点pH值的不同而异。

滴定终点的pH值有两种规定,即8.3和3.7。

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到pH8.3(以酚酞作指示剂)的酸度,称为“酚酞酸度。

又称总酸度,它包括强酸和弱酸。

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到pH3.7(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的酸度,称为“甲基橙酸度”,代表一些较强的酸。

三、仪器1. 称量瓶2. 250 ml锥形瓶3. 50ml滴定管四、试剂1. 无二氧化碳水:pH不低于6.0的蒸馏水,如蒸馏水的pH较低,应蒸沸15分钟,加盖后冷却至室温。

2. 酚酞指示剂:称取0.5克酚酞,溶于50毫升95%乙醇中,再加入50毫升水。

3. 甲基橙指示剂:称取0.05克甲基橙,溶于100毫升水中。

4. 无水碳酸钠:优级纯5. 邻苯二甲酸氢钾:优级纯。

五、步骤1.0.1mol/L盐酸及0.1mol/L氢氧化钠溶液的配制0.1mol/L盐酸溶液的配制:用清洁量筒量取纯浓盐酸(比重1.19)4.3毫升,倒入清洁的试剂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500毫升,以玻塞塞住瓶口,充分摇匀,贴上标签。

《环境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环境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环境化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811721009总学时/实训学时:72学时/32学时总学分/实训学分:3.5学分/1学分开课学期:第1学期适用专业:环境工程专业实验室名称:环境工程实验室一、课程简介本大纲相关的课程名称为《环境化学》,课程属性为专业基础课程;本大纲的适用范围:本大纲适用于环境工程专业(本科)。

实验总学时:32学时。

本课程在学完无机分析,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环境化学课程之后进行。

二、实验的地位、作用和目的环境化学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它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巧的范围都非常广泛。

为加深学生对环境化学的理解和认识,我们开设了“环境化学实验“这门课程。

通过开设的实验,使学生得到从事环境化学实验工作的基本技能训炼,使学生对环境化学研究的内容有大致了解,能使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手段以及相关的数据分析处理能力,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实事求是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习惯的一个重要环节,为将来从事环境工作打下基础。

三、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安排学生进行样品采集、样品预处理、主要污染物测定等实验内容。

在实验类型方面,不仅有普通实验类型,也有综合性实验类型。

实验的设计思想是:①直接从环境中取样,做真的环境样品。

从布点,取样,样品的预处理,分析测定全过程让同学们自己动手做,一切从实际需要出发。

②做密码样品,加入一定量的待测物,老师掌握其含量。

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实际感,提高同学们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把实验结果与环境公报或已知含量(老师知道)比较,评价学生的实验技能,评定成绩。

实验以每批20名同学进行,每个小组2—6名同学具体作一个实验项目,同学们分工协作,完成实验的全过程。

通过本实验课程,希望学生能对环境化学的研究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正确掌握环境化学的实验方法,能够综合运用所学到的知识与实验技巧,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报告与考核实验前,同学们先交预习报告,否则不得进实验室进行实验。

环境化学试验教学大纲

环境化学试验教学大纲

《环境化学》实验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30006实验课程名称: 环境化学实验英文名称:Experiments of Environmental Chemistry课程总学时:总学时54,总学分:2.5,其中实验学时18适用对象:环境工程专业。

二、实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实验是环境工程专业必修课《环境化学》的课程内实验,包括环境分析化学、环境污染化学和污染控制化学三部分内容,重点是环境污染化学部分,着重研究污染物来源及其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形态、浓度水平和迁移、转化与降解等环境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等。

三、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环境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深化《环境化学》课程讲授的基本知识,促进对环境化学领域研究动态及前沿的理解,掌握研究环境化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提高实验数据科学分析能力和实验技能,使学生具备初步的独立科研能力。

四、实验项目、内容提要与要求实验一空气中氮氧化的日变化曲线实验类型:综合性实验实验学时5每组人数:8实验目的与教学要求:1.了解空气中氮氧化物的主要类型、来源及其环境应。

2.了解空气中氮氧化物测定方法。

的原理及操3.掌握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空气中氮氧化物总量,NO,NO2作方法。

掌握空气氮氧化物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4.掌握大气采样器的使用,进一步熟悉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5.绘制学校周边主要交通干线空气中氮氧化物的日变化曲线,并分析其与车流量的关系。

教学方法:教师分配任务,讲解重点要点,明确要求。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定方案,经教师批准后实施,教师现场指导。

实验内容提要:本实验测定氮氧化物总量(NO+NO),空气样品首先通过三氧化铬氧化管将2一氧化氮氧化为二氧化氮,然后进入吸收液,二氧化氮在水溶液中反应部分生成亚硝酸,亚硝酸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再与盐酸萘乙二胺发生偶合反应生成玫瑰红色染料,在540nm处进行比色测定,用亚硝酸钠配制标准溶液,绘制标准曲线。

采集并测定1天内不同时段交通干线中氮氧化物的浓度,并绘制氮氧化物浓度的时间变化曲线。

环境化学实验指导书环科环工学时

环境化学实验指导书环科环工学时

实验一不同水域水碱度的分析实验项目性质:设计性实验所属课程名称:环境化学及实验实验计划学时: 4学时水的碱度是指水中所含能与强酸定量作用的物质总量。

水中碱度的来源是多种多样的。

地表水的碱度,基本上是碳酸盐、重碳酸盐及氢氧化物含量的函数,所以总碱度被当作这些成分浓度的总和。

当水中具有硼酸盐、磷酸盐或硅酸盐等时,则总碱度的测定值也包含它们所起的作用。

废水及其他复杂体系的水体中,还具有有机碱类、金属水解性盐类等,均为碱度组成成分。

在这些情况下,碱度就成为一种水的综合性特性指标,代表能被强酸滴定的物质的总和。

碱度的测定值因使用的终点pH值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只有当试样中的化学成分已知时,才干解释为具体的物质。

对于天然水和未污染的地表水,可直接用酸滴定至pH为8.3时消耗的量,为酚酞碱度。

以酸滴定至pH为4.4-4.5时消耗的量,为甲基橙碱度。

通过计算,可以求出相应的碳酸盐、重碳酸盐和氢氧根离子的含量;对于废水、污水,则由于组分复杂,这种计算无实际意义,往往需要根据水中物质的组分拟定其与酸作用达成终点时的pH值。

然后,用酸滴定以便获得分析者感爱好的参数,并做出解释。

1.方法的选择用标准酸滴定水中碱度是各种方法的基础。

有两种常用的方法,即酸碱指示剂滴定法和电位滴定法。

电位滴定法根据电位滴定曲线在终点时的突跃,拟定特定pH值下的碱度,他不受水样浊度、色度的影响,合用范围较广。

用指示剂判断滴定终点的方法简便快速、合用于控制性实验及例行分析。

二法均可根据需要和条件选用。

2.样品保存样品采集后应在4℃保存,分析前不应打开瓶塞,不能过滤、稀释或浓缩。

样品应用于采集后的当天进行分析,特别是当样品中具有可水解盐类或具有可氧化态阳离子时,应及时分析。

实验目的:1.了解不同水域水碱度的意义2. 熟悉设计实验的过程3. 掌握滴定法测定水碱度的方法实验环节:1.实验用水分别为:湖泊水、景观用水、绿化灌溉用水、浑河水、锅炉水、雨水、自来水等,根据季节特点和实际情况,选取2-3种。

环境化学实验指导书

环境化学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大气中降尘向地面输入通量的测定一、目的和要求1.了解一些大气污染物向地面迁移的方式2.掌握环境空气中可沉降颗粒物的测定方法二、实验原理降尘是大气污染监测的参考性指标之一,大气降尘其定义是指在空气环境条件下,靠重力自然沉降在集尘缸中的颗粒物。

大气中的一些污染物如SO2、Hg 会被气溶胶和颗粒物吸附,以颗粒态的形式存在于大气中,它们中的一部分随着大气颗粒物的沉降返回地面,形成了大气中污染物向地面输入的干沉降模式。

本实验用重量法测定大气中可沉降颗粒物的量。

大气中可沉降的颗粒物,沉降在装有乙二醇水溶液做收集液的集尘缸内,经蒸发、干燥、称重后,计算降尘量。

并分析其中一些污染物的含量,从而得出他们向地面输入的通量。

三、样品的采集方法自然沉降法利用颗粒物受重力场作用,沉降在一个敞开的容器中,采集的是较大粒径的颗粒物(>30 微米)。

这种方法由于简便易行并且最接近实际情况,因此选该方法来研究本实验中大气干沉降问题。

具体为:用内径30cm 的圆筒形塑料盆,放置在一定高度且周围敞开的地方,采集空气中降尘。

采集周期至少为一个月。

采样后用重量法测定降尘量。

结果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从大气中自然沉降的颗粒物质量,来计算出大气降尘向地面输入的通量。

四、仪器和试剂1.集尘盆:内径30cm,高13cm 的塑料盆2.瓷坩埚50ml3.电热板TP 控温型4.分析天平感量0.1mg5.烧杯500mL6.镊子7. 毛笔刷五、实验步骤1. 烘箱内50mL 瓷坩埚已衡重,取出称量记录为W0。

2. 用光洁的镊子将落入盆内的树叶、昆虫等异物取出后扔掉,用毛笔把盆壁内的降尘归拢集中,并用尽量少的蒸馏水(以避免太长的加热蒸发时间)将附着在盆壁的细小尘粒洗下来,将缸内溶液和尘粒全部转移到500mL 烧杯中,在电热板上加热蒸发,使体积浓缩到10mL 左右。

3. 冷却后用蒸馏水冲洗杯壁,并用毛笔把杯壁上尘粒洗干净,将杯中溶液和尘粒全部转移到已称重的50mL 的坩埚(W0)中,继续在电热板上加热至小体积(微干),然后放入105℃烘箱中烘干,称重降尘和坩埚的重量(W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不同水域水碱度的分析实验项目性质:设计性实验所属课程名称:环境化学及实验实验计划学时: 4学时水的碱度是指水中所含能与强酸定量作用的物质总量。

水中碱度的来源是多种多样的。

地表水的碱度,基本上是碳酸盐、重碳酸盐及氢氧化物含量的函数,所以总碱度被当作这些成分浓度的总和。

当水中含有硼酸盐、磷酸盐或硅酸盐等时,则总碱度的测定值也包含它们所起的作用。

废水及其他复杂体系的水体中,还含有有机碱类、金属水解性盐类等,均为碱度组成成分。

在这些情况下,碱度就成为一种水的综合性特征指标,代表能被强酸滴定的物质的总和。

碱度的测定值因使用的终点pH值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只有当试样中的化学成分已知时,才能解释为具体的物质。

对于天然水和未污染的地表水,可直接用酸滴定至pH为8.3时消耗的量,为酚酞碱度。

以酸滴定至pH为4.4-4.5时消耗的量,为甲基橙碱度。

通过计算,可以求出相应的碳酸盐、重碳酸盐和氢氧根离子的含量;对于废水、污水,则由于组分复杂,这种计算无实际意义,往往需要根据水中物质的组分确定其与酸作用达到终点时的pH值。

然后,用酸滴定以便获得分析者感兴趣的参数,并做出解释。

1.方法的选择用标准酸滴定水中碱度是各种方法的基础。

有两种常用的方法,即酸碱指示剂滴定法和电位滴定法。

电位滴定法根据电位滴定曲线在终点时的突跃,确定特定pH值下的碱度,他不受水样浊度、色度的影响,适用范围较广。

用指示剂判断滴定终点的方法简便快速、适用于控制性试验及例行分析。

二法均可根据需要和条件选用。

2.样品保存样品采集后应在4℃保存,分析前不应打开瓶塞,不能过滤、稀释或浓缩。

样品应用于采集后的当天进行分析,特别是当样品中含有可水解盐类或含有可氧化态阳离子时,应及时分析。

实验目的:1.了解不同水域水碱度的意义2. 熟悉设计实验的过程3. 掌握滴定法测定水碱度的方法实验步骤:1.实验用水分别为:湖泊水、景观用水、绿化灌溉用水、浑河水、锅炉水、雨水、自来水等,根据季节特点和实际情况,选取2-3种。

2.针对不同水体,通过查阅资料,确定适合的测定水碱度方法,经老师审核批准后,写出详细的实验步骤,并列出所需的实验器材和试剂,了解实验注意事项。

3. 水碱度的测定。

结果与讨论思考题:1. 为什么碳酸钠标准溶液的配制和稀释要用无二氧化碳水?2. 配制盐酸溶液时候,是否用用无二氧化碳水?为什么?3. 2.1mL浓盐酸用蒸馏水稀释至1L,浓度大概为0.025mol/L,如何换算?4. 滴定过程中P或M不足1mL时候,如何处理?5. 总碱度及酚酞碱度与氢氧化物、碳酸盐和重碳酸盐关系如何?6. 锅炉水碱度控制意义?实验二有机物正辛醇-水分配系数的测定实验项目性质:基础性实验所属课程名称:环境化学及实验实验计划学时:6学时有机化合物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数(Kow)是指平衡状态下化合物在正辛醇和水相中浓度的比值。

它反映了化合物在水相和有机相之间的迁移能力,使描述有机化合物在环境中行为的重要物理化学参数,它与化合物的水溶性、土壤吸附常数和生物浓缩因子密切相关。

通过对某一化合物分配系数的测定,可提供该化合物在环境行为方面许多重要的信息,特别是对于评价有机物在环境中的危险性起着重要作用。

测定分配系数的方法有震荡法、产生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

实验目的1. 掌握有机物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数的测定方法。

2. 学习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

实验原理正辛醇-水分配系数是平衡状态下化合物在正辛醇想和水相中浓度的比值,即:woow c c K =式中: Kow ——分配系数Co ——平衡时有机化合物在正辛醇相中的浓度; Cw ——平衡时有机化合物在水相中的浓度。

本实验采用震荡法是对二甲苯在正辛醇相和水相中达平衡后,进行离心,测定水相中对二甲苯的浓度,由此求得分配系数。

ow ww ow V c V c V c K -=01式中: C 1、C w ——分别为有机化合物在正辛醇相中的初始浓度以及平衡时有机化合物在水相中的浓度;V o 、V w ——分别为正辛醇相和水相的体积。

仪器与试剂1. 仪器(1) 紫外分光光度计。

(2) 恒温震荡器。

(3) 离心机。

(4) 具塞比色管:10mL 。

(5) 玻璃注射器:5mL 。

(6) 容量瓶:5mL ,10mL 。

2. 试剂(1) 正辛醇:分析纯。

(2) 乙醇:95%,分析纯。

(3) 对二甲苯:分析纯。

实验步骤1. 标准曲线的绘制移取1.00mL对二甲苯于10mL容量瓶中,用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

取该溶液0.10mL于25mL容量瓶中,再用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时浓度为400μL/L。

在5只25mL容量瓶中各加该溶液1.00、2.00、3.00、4.00、5.00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与波长227nm处,以水为参比,测定吸光度值。

利用所测得的标准系列的吸光度值对浓度作图,绘制标准曲线。

2. 溶剂的预饱和将20mL正辛醇与200mL二次蒸馏水在震荡器上震荡24h,使二者相互饱和,静止分层后,两相分离,分别保存备用。

3. 平衡时间的确定及分配系数的测定(1)移取0.40mL对二甲苯于10mL的容量瓶中,用上述处理过的被水饱和的正辛醇稀释至刻度,该溶液浓度为4×104μL/L。

(2)分别移取1.00mL上述溶液于6个10mL具塞比色管中,用上述处理过的被正辛醇饱和的二次水稀释至刻度。

盖紧塞子,置于恒温震荡器上,分别震荡0.5、1.0、1.5、2.0、2.5和3.0h,离心分离,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水相吸光度。

取水样时,为避免正辛醇的污染,可利用带针头的玻璃注射器移取水样。

首先在玻璃注射器内吸入部分空气,当注射器通过正辛醇相时,轻轻排出空气,在水相中已吸取足够的溶液时,迅速抽出注射器,卸下针头后,即可获得无正辛醇污染的水相。

数据处理1. 根据不同时间化合物在水相中的浓度,绘制化合物平衡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由此确定实验所需要的平衡时间。

2. 利用达到平衡时化合物在水相中的浓度,计算化合物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数。

结果与讨论思考题1. 正辛醇-水分配系数的测定有何意义?2. 震荡法测定化合物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数有哪些优缺点?3. 为什么步骤3中采用预饱和的水和正辛醇?实验三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实验项目性质:基础性实验所属课程名称:环境化学及实验实验计划学时:6学时实验目的1.测定壤土和腐殖土的阳离子交换量2.了解壤土和腐殖土阳离子交换量不同的原因实验原理土壤是环境中污染物迁移转化的重要场所,土壤的吸附和离子交换能力又使它成为重金属雷污染物的主要归宿。

污染物在土壤表面的吸附及离子交换能力与土壤的组成、结构等因素有关,因此,对土壤性能的测定,有助于了解土壤对污染物质的净化能力及对污染负荷的允许程度。

土壤中主要存在三种基本成分—无机物、有机物和微生物。

在无机物中,粘土矿物是其主要成分。

粘土矿物的晶格结构中存在许多层状的硅铝酸盐,其结构单元是硅氧四面体和铝氧八面体。

四面体硅氧层中的Si4+常被Al3+离子部分取代;八面体中的Al3+可部分被Fe2+、Mg2+等离子取代,取代的结果就是在晶格中产生负电荷。

这些负电荷分布在硅铝酸盐的层面上,并以静电引力吸附层间存在的阳离子,以保持电中性,这些阳离子主要是Ca2+、Mg2+、Al3+、Na+、K+和H+等,它们往往被吸附于矿物胶粒表面上,决定着粘土矿物的阳离子交换行为。

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是腐殖物质—富里酸、腐殖酸和腐黑质。

这些物质成分复杂,分子量不固定,结构单元上存在各种活性基团,在土壤中可提供出很大的阳离子交换能力,而且对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中吸附、络合等行为起着重要作用。

土壤中存在的这些阳离子可被某些中性盐水溶液中的阳离子交换,若无副反应时,交换反应可等当量地进行:Ca2+ Ba2+ CaCl2土Mg2+ 土Ba2+ MgCl2Al3+Ba2+ AlCl3Na+ + 5BaCl2 = Ba2++ NaCl壤K+ 壤Ba2+ KClH+Ba2+ HCl 上述反应中因为存在交换平衡,因此交换反应实际上并不完全。

当溶液中交换剂浓度大时,交换次数增加时,交换反应可趋于完全;同时,交换离子的本性、土壤的物理状态对交换是否完全也有影响。

若用过量的强电解质,如硫酸溶液,把交换到土壤中去的钡离子交换下来,这时由于生成了硫酸钡沉淀,且由于氢离子的交换吸附能力很强,交换基本完全。

这样,通过测定交换反应前后硫酸含量变化,可算出消耗的酸量,进而算出阳离子交换量。

这种交换量是土壤的阳离子交换总量,通常用100克干土中的毫克当量数表示。

仪器及试剂电动离心机分析天平离心管 1,2,5,10mL移液管100mL锥形瓶碱式滴定管100mL小烧杯玻璃棒0.1M硫酸溶液 0.05M氢氧化钠标准溶液1M氯化钡溶液 1%酚酞指示剂土壤试样:风干后磨碎过200目筛实验步骤1.取四个洗净烘干且重量相近的50mL离心管,称重(W克)。

其中两个管中各加入1克左右的风干壤土,另外两个各加入1克左右的风干腐殖土,做好号码标记。

2.往离心管中加入20mL氯化钡溶液,用玻璃棒搅拌4分钟后,离心管放入离心机内,以每分钟3000转的速度离心10分钟,直到管内上层溶液澄清,下层土壤紧密结实为止。

离心完后倒尽上层溶液再加入20mL氯化钡溶液,重复上述步骤再交换一次。

离心完保留离心管内的土层。

3.往离心管中加入20mL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管内容物1分钟。

重复离心沉降操作。

倒尽上层清夜,将离心管连同湿土样一起称量(G克)。

4.往离心管中加入0.1M硫酸溶液25mL,搅拌10分钟后放置20分钟,离心沉降。

把上层清液分别倒入4个洗净烘干的试管内,再从试管内各取10mL溶液到4个干净的100mL锥形瓶内。

另外取两份0.1M硫酸溶液10mL到第五、第六个锥形瓶内。

在六个锥形瓶中各加入10mL蒸馏水和一滴酚酞指示剂,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滴定到红色刚好出现并于2分钟内不退色为终点。

10mL的0.1M 硫酸溶液消耗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体积为AmL,样品消耗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体积为BmL。

按照下式计算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交换量(毫克当量/100克土)=1000.15.25.2⨯⨯⎥⎦⎤⎢⎣⎡+⨯-⨯干土重N m B A 其中m 为加硫酸前土壤的水量(G —W —干土重) 结果与讨论 思考题1.土壤为什么具有离子交换性?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与土壤的什么性质相关?2. 阳离子交换的原则是什么?3. 试述土壤阳离子交换与吸附作用对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的影响。

4. 公式为什么5.2⨯A 、0.15.2mB +⨯?5. 就实验数据说明两种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差别的原因《环境化学实验》指导书部分实验参考材料: 董德明,朱利中《环境化学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第一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