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量数据分析方法
如何进行海量数据处理
如何进行海量数据处理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海量数据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其中一个最重要的资源。
无论是企业、政府还是个人,在处理海量数据上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海量数据处理的方法和技巧。
一、数据采集与存储在进行海量数据处理之前,首先需要进行数据的采集与存储。
数据采集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如传感器、网络爬虫、数据库查询等。
采集到的数据需要经过清洗、去重、标准化等处理,以确保数据的质量。
而海量数据的存储可以选择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也可以采用分布式存储系统,如Hadoop、Spark等。
二、数据预处理与清洗数据预处理与清洗是海量数据处理的重要一步。
由于海量数据通常存在着噪声、缺失值、异常值等问题,需要对数据进行清洗和处理。
数据预处理可以包括数据清洗、缺失值填充、异常值处理、特征选择等操作。
通过预处理与清洗,可以提高后续数据分析和挖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数据分析与挖掘海量数据处理的核心是数据分析与挖掘。
数据分析与挖掘可以通过各种算法和模型实现,如聚类分析、分类与预测、关联规则挖掘等。
在海量数据处理中,需要选择合适的算法和模型,考虑到数据的规模和特点。
同时,为了提高计算效率,可以采用并行计算和分布式存储与计算的方式进行数据分析与挖掘。
四、可视化与应用海量数据处理不仅仅是为了得出结论,更重要的是将结论转化为实践。
在数据分析与挖掘的结果基础上,可以进行数据的可视化呈现和应用开发。
通过数据的可视化,可以更直观地了解数据的变化和趋势,为决策提供支持。
同时,通过应用开发,可以将数据应用到各种实际场景中,产生实际的效益和价值。
五、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在海量数据处理过程中,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海量数据中包含大量的重要信息,如用户隐私、商业机密等。
因此,在进行海量数据处理时,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措施,如数据加密、访问控制、身份认证等。
六、挑战与未来发展虽然海量数据处理带来了诸多机遇,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大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
大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引言概述: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已经成为了各行各业的关键资源。
然而,如何对海量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大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包括数据预处理、数据可视化、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五个大点。
正文内容:一、数据预处理1.1 数据清洗:去除异常值、缺失值和重复值等,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1.2 数据集成:将多个数据源的数据合并成一个数据集,以便进行后续的分析。
二、数据可视化2.1 数据探索:通过绘制直方图、散点图等图表,对数据的分布和相关性进行可视化分析。
2.2 可视化工具:使用各种可视化工具,如Tableau、Power BI等,将数据转化为易于理解的图表和图形。
2.3 可视化分析:通过可视化分析,可以发现数据中的隐藏模式和规律,为后续的决策提供依据。
三、数据挖掘3.1 关联规则挖掘:通过挖掘数据中的关联规则,发现不同属性之间的关联性,为市场营销、推荐系统等提供支持。
3.2 聚类分析:将相似的数据对象划分到同一类别中,发现数据中的群组结构和特征。
3.3 分类与预测:通过构建分类模型和预测模型,对未知数据进行分类和预测。
四、机器学习4.1 监督学习:通过训练数据集和已知输出值,构建模型并进行预测,如决策树、支持向量机等。
4.2 无监督学习:通过无标签的数据集,发现数据的内在结构和模式,如聚类、降维等。
4.3 强化学习:通过与环境的交互,通过尝试和错误的方式学习,提高决策的效果。
五、深度学习5.1 神经网络:通过摹拟人脑的神经元网络,进行特征提取和模式识别,如卷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等。
5.2 深度神经网络:通过增加网络的层数,提高模型的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如深度信念网络、深度玻尔兹曼机等。
5.3 深度学习应用:在图象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深度学习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总结:综上所述,大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包括数据预处理、数据可视化、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五个大点。
数据分析师如何有效处理海量数据
数据分析师如何有效处理海量数据在数字时代的今天,数据已经成为企业和组织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因此,数据分析师的职业需求和人才短缺情况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数据分析师需要收集、处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从中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并建立有效的数据模型,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在面对海量数据的时候,数据分析师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方法和工具,来处理和分析庞大的数据量。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探索,数据分析师如何有效处理海量数据。
一、数据预处理数据处理是数据分析工作的首要步骤,它包括数据采集、数据清洗和数据转换等环节,也是数据分析的关键环节之一。
数据分析师需要通过数据预处理来剔除无用和冗余的数据,从而提高后面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精度。
在进行数据预处理的时候,数据分析师需要了解数据的来源、数据的质量、数据的缺失情况等,并进行合理的处理和转换。
数据清洗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数据分析师快速高效地建立数据模型,从而获取关键的信息。
数据清洗包括去重、剔除异常值、缺失值填充等处理,通过数据清洗可以达到准确、完整和一致的数据,为后面的数据分析奠定基础。
二、数据可视化数据可视化是数据分析师的又一个重要工作环节,通常采用直观的视觉图表和仪表盘等帮助人们快速了解数据的关系和趋势。
数据可视化可以帮助数据分析师更加直观、精准和有趣的呈现数据,便于对庞大的数据量进行有效的理解和分析。
但是,数据可视化的目的不仅限于传达数据本身,更重要的是要保证信息量、简洁性和易读性,并且关注受众的使用体验。
三、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随着数据量的快速增长,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正日益成为数据分析师的得力助手,例如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等等。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分析师更快速和准确地处理、分析、甚至预测大量数据,并为企业和组织提供高质量的决策支持。
同时,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大大减轻数据分析员的工作负担,提升数据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
四、团队合作和交流数据分析工作通常是一个团队协作的过程,数据分析师需要及时和团队成员进行沟通和交流,以确保分析过程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海量数据分析处理的十个方法
海量数据分析处理的⼗个⽅法本⽂将简单总结下⼀些处理海量数据问题的常见⽅法。
当然这些⽅法可能并不能完全覆盖所有的问题,但是这样的⼀些⽅法也基本可以处理绝⼤多数遇到的问题。
下⾯的⼀些问题基本直接来源于公司的⾯试笔试题⽬,⽅法不⼀定最优,如果你有更好的处理⽅法,欢迎讨论。
⼀、Bloom filter适⽤范围:可以⽤来实现数据字典,进⾏数据的判重,或者集合求交集基本原理及要点:对于原理来说很简单,位数组+k个独⽴hash函数。
将hash函数对应的值的位数组置1,查找时如果发现所有hash函数对应位都是1说明存在,很明显这个过程并不保证查找的结果是100%正确的。
同时也不⽀持删除⼀个已经插⼊的关键字,因为该关键字对应的位会牵动到其他的关键字。
所以⼀个简单的改进就是 counting Bloom filter,⽤⼀个counter数组代替位数组,就可以⽀持删除了。
还有⼀个⽐较重要的问题,如何根据输⼊元素个数n,确定位数组m的⼤⼩及hash函数个数。
当hash函数个数k=(ln2)*(m/n)时错误率最⼩。
在错误率不⼤于E的情况下,m⾄少要等于n*lg(1/E)才能表⽰任意n个元素的集合。
但m还应该更⼤些,因为还要保证bit数组⾥⾄少⼀半为0,则m应该>=nlg(1/E)*lge ⼤概就是nlg(1/E)1.44倍(lg表⽰以2为底的对数)。
举个例⼦我们假设错误率为0.01,则此时m应⼤概是n的13倍。
这样k⼤概是8个。
注意这⾥m与n的单位不同,m是bit为单位,⽽n则是以元素个数为单位(准确的说是不同元素的个数)。
通常单个元素的长度都是有很多bit 的。
所以使⽤bloom filter内存上通常都是节省的。
扩展:Bloom filter将集合中的元素映射到位数组中,⽤k(k为哈希函数个数)个映射位是否全1表⽰元素在不在这个集合中。
Counting bloom filter(CBF)将位数组中的每⼀位扩展为⼀个counter,从⽽⽀持了元素的删除操作。
海量数据分析方法
海量数据分析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海量数据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不可忽视的存在。
海量数据的涌现,给各行各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如何高效地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成为了数据分析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海量数据分析方法。
1. 分布式计算框架海量数据的处理对计算资源的需求巨大,传统的单机计算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分布式计算框架的出现,为海量数据的处理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常见的分布式计算框架有Hadoop、Spark等。
这些框架通过将数据分割成多个小块,分配到不同的计算节点进行并行计算,大大提高了数据处理的效率。
2. 数据预处理海量数据往往包含大量的噪声和冗余信息,直接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往往结果不准确。
因此,数据预处理是海量数据分析的必要环节。
数据预处理可以包括数据清洗、数据集成、数据变换等操作,目的是提高数据质量,减少分析时带来的误差。
3. 基于机器学习的数据挖掘方法机器学习是处理海量数据的重要工具之一。
通过机器学习算法的训练和学习,可以从海量数据中发现隐藏的规律和模式。
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包括决策树、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等。
这些算法可以用来进行分类、聚类、回归等任务,帮助我们理解和利用海量数据。
4. 基于统计分析的大数据方法统计分析是海量数据分析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对海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揭示数据中的趋势和规律。
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包括描述统计分析、假设检验、相关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对海量数据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
5. 文本挖掘海量数据中往往包含大量的文本信息,如社交媒体数据、新闻数据等。
文本挖掘技术可以帮助我们从海量文本中提取有用的信息。
文本挖掘包括文本分类、情感分析、主题建模等任务,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利用海量文本数据。
6. 可视化分析海量数据分析往往产生大量的结果和洞察,如何将这些结果直观地展示出来,对于决策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处理海量数据的挖掘和分析
如何处理海量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处理海量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已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
对于企业来说,如何从海量数据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并作出正确的决策,已经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在处理海量数据的挖掘和分析方面,我们可以遵循以下几个步骤:一、数据收集挖掘和分析需要数据的支持。
企业可以通过各种收集手段来收集数据,例如调查问卷、社交媒体、客户反馈、销售记录等。
也可以利用现有数据源,例如公司内部数据库、互联网公开数据等。
二、数据预处理海量的数据需要做一些预处理,以提高数据质量和降低运算复杂度。
常见的数据预处理包括:1. 数据清洗:删除无效数据、填补缺失值、处理异常值等。
2. 数据集成:将不同来源的数据集成起来,统一格式和类别,以便后续分析。
3. 数据转换:将数据转换成适合挖掘分析算法的形式。
三、数据分析在进行数据分析前,需要先确定分析的目的和方法。
数据分析可以基于以下三种方法进行:1. 描述性数据分析:通过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图表呈现,描述数据的分布特征和趋势。
2. 预测性数据分析:针对未来数据进行预测和建模,例如利用回归模型和时序模型进行销售预测。
3. 关联性数据分析:通过挖掘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发现潜在的因果关系和规律性。
四、数据可视化数据可视化可以将复杂的数据呈现出直观的效果,使数据分析更具有启发性和互动性。
常见的数据可视化方法包括折线图、柱状图、散点图、地图、热力图等。
五、数据挖掘模型建立数据挖掘模型是处理海量数据的核心。
常见的数据挖掘模型包括决策树、聚类分析、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
在建立模型前,需要先确定模型的算法和参数,利用一些工具和平台进行模型训练和测试,最终得到一个准确的分析结果。
总之,处理海量数据的挖掘和分析需要多种技术和手段的支持,需要深入分析数据的结构和特性,同时还需要针对具体的业务场景和问题制定相应的分析策略。
只有通过持续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才能发掘更多海量数据中的价值信息。
大数据处理管理和分析海量数据的方法
大数据处理管理和分析海量数据的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大数据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重要的数据资源。
海量的数据源涉及到数据的获取、存储、处理和分析等诸多方面,本文将探讨大数据处理管理和分析海量数据的方法。
一、数据的获取和存储大数据的处理管理和分析首先需要从各种数据源中获取数据,并将其存储在适合的数据仓库中。
数据的获取方式包括传感器、数据库、互联网等多种途径,可以通过数据抓取、数据爬虫等技术手段进行实现。
而数据的存储可以选择关系型数据库、非关系型数据库、分布式文件系统等存储方式,以满足数据的快速检索和高效管理。
二、数据的清洗和预处理获取到的原始数据往往存在着各种问题,例如数据的缺失、错误、重复等,因此需要进行数据的清洗和预处理工作。
数据清洗主要包括对数据进行去重、填补缺失值、处理异常值等操作,以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数据预处理则包括数据的归一化、特征选择、降维等操作,以便更好地进行后续的数据分析工作。
三、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在完成数据的清洗和预处理之后,便可以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工作。
数据的处理可以采用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等技术手段,以提高计算效率和处理速度。
常用的大数据处理框架有Hadoop、Spark等,它们可以实现数据的分布式存储和分布式处理,满足大规模数据的处理需求。
数据的分析则可以采用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统计分析等方法,以发现数据背后的规律、趋势和模式。
四、数据的可视化和快速查询大数据处理和管理的最终目标是能够将数据转化为有用的信息,并通过可视化手段展示出来,以帮助决策者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
数据可视化可以采用图表、地图、仪表盘等方式,直观地展示数据的分布、关系和趋势,使得决策者能够更加快速地洞察数据背后的价值。
同时,对于大数据的快速查询和检索也是十分重要的,可以借助搜索引擎、索引技术等手段,提高数据的查询效率和用户体验。
综上所述,大数据处理管理和分析海量数据的方法包括数据的获取和存储、数据的清洗和预处理、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数据的可视化和快速查询等环节。
最常用的四种大数据分析方法
最常用的四种大数据分析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大数据成为了当今社会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资源。
大数据分析作为对海量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的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文将介绍最常用的四种大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预测分析、关联分析和文本分析。
描述性分析是大数据分析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它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和可视化展示,总结数据的基本特征、趋势和规律。
其中,常用的统计指标包括均值、中位数、标准差等,通过这些指标可以直观地描述数据的分布情况和集中程度。
另外,可视化展示也是描述性分析的重要手段,通过绘制直方图、折线图等可视化图形,使数据更加直观、易于理解。
描述性分析广泛应用于市场营销、人口统计学、金融分析等领域。
预测分析是基于大数据的一种方法,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和建模,预测未来的趋势和结果。
它可以帮助企业进行销售预测、股票走势预测、天气预报等。
预测分析依赖于统计模型和机器学习算法,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神经网络等。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学习和模式识别,预测分析可以给出未来的结果和可能性,帮助企业和决策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关联分析是一种挖掘大数据中相互关系的方法。
它通过分析数据集中的不同变量之间的关联程度,找到其中的规律和关系。
关联分析常用于购物篮分析、用户行为分析等领域。
其中最经典的关联分析算法是Apriori算法,它可以帮助企业发现产品之间的关联性,从而进行差异化营销或推荐系统。
关联分析的结果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用户需求和行为,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文本分析是对大数据中海量文本进行分析和挖掘的方法。
随着社交媒体和网页的发展,大量的文本数据被生成,包括用户评论、新闻报道等。
文本分析可以帮助企业进行舆情分析、情感分析等。
它可以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提取文本中的关键词、主题和情感信息,帮助企业了解用户对产品或服务的态度和评价。
常用的文本分析方法包括词频统计、主题模型等。
以上就是最常用的四种大数据分析方法。
挖掘与分析海量数据的技术和方法
挖掘与分析海量数据的技术和方法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海量数据已成为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
海量数据来源广泛,包括互联网、物联网、传感器技术等等,这些数据蕴含着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如果能够挖掘和分析这些数据,将会有很多的商业和社会价值。
因此,挖掘和分析海量数据的技术和方法正在被广泛关注和应用。
一、海量数据的挖掘和分析方法海量数据挖掘和分析方法可以分为三类:基于统计学的方法、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和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
1.基于统计学的方法基于统计学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概率分布、假设检验、回归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例如对数据分布的探索分析、预测分析、异常检测等。
2.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是使用机器学习算法从数据中发现潜在的规律和模式,例如分类、聚类、回归、神经网络等方法。
其中,聚类算法常常被用于无监督学习,而回归算法常常被用于有监督学习。
3.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是在人工神经网络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通过对神经网络架构和参数的优化,可以对海量数据进行高效的识别和分类。
深度学习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图片处理、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等领域。
二、海量数据的挖掘和分析技术1.数据预处理技术数据预处理技术是挖掘和分析海量数据的重要步骤,其目的是为了清洗和优化数据。
数据预处理方法包括去重、缺失值填充、异常值处理、数据统一格式化等。
2.数据的可视化技术数据可视化技术是将数据经过处理后用图表、曲线等方式表现出来,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
常用的数据可视化技术包括分布图、直方图、散点图、折线图等。
3.数据挖掘和分析工具现在市场上的数据挖掘和分析工具比较多,包括SPSS、R、Python等等,这些工具提供了很多数据挖掘和分析算法以及数据可视化的方法,使用这些工具可以大大提高数据挖掘和分析效率。
三、海量数据挖掘和分析的应用海量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很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商业、医疗、生产等。
大数据分析的方法及应用
大数据分析的方法及应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量呈指数级增长,如何从庞大的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成为了一个迫切的问题。
大数据分析应运而生,成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手段。
本文将介绍大数据分析的方法及应用,并探讨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具体应用。
一、大数据分析的方法1. 数据获取:大数据分析的首要步骤是获取数据。
数据可以来自各种来源,例如传感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
数据的获取需要依据具体业务需求进行设计和实施,确保所获取的数据具备足够的覆盖面和准确性。
2. 数据清洗:在获取到大量数据后,需要对数据进行清洗和预处理。
这是因为原始数据往往存在重复、缺失、错误等问题,这些问题会对分析结果产生误导。
数据清洗的过程包括去除重复数据、填补缺失数据、纠正错误数据等,以确保数据的质量。
3. 数据存储:对于海量数据,合理的数据存储是必不可少的。
常见的存储方式包括关系型数据库、非关系型数据库、分布式文件系统等。
根据具体业务需求和数据特征,选择合适的存储方式可以提高数据的处理效率和分析速度。
4. 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大数据分析的核心环节。
在数据分析中,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和技术,例如统计分析、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揭示数据背后的规律和模式,提取有用的信息,并为决策提供依据。
5. 结果呈现:数据分析的结果需要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使非专业人士能够直观地理解和应用。
常见的可视化方式包括图表、地图、仪表盘等。
通过数据可视化,可以更好地传达分析结果,提高决策的效率和准确性。
二、大数据分析的应用1. 金融领域:大数据分析在金融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交易记录、市场数据等进行分析,可以实现风险预测、欺诈检测、投资组合优化等功能。
此外,大数据分析还可以帮助银行制定个性化的营销策略,提升客户满意度和业务增长。
2. 医疗健康:大数据分析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也十分重要。
通过对患者的临床数据、基因数据等进行分析,可以实现疾病的早期预测、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等。
大数据的数据分析技巧与方法
大数据的数据分析技巧与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应用,大数据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在海量数据的背后隐藏着大量的有价值信息,如何挖掘并利用这些数据,成为了现代企业和研究机构亟待解决的问题。
数据分析作为大数据利用的重要环节,对于科学研究、商业决策和社会管理等领域都具有重要价值。
本文将介绍大数据的数据分析技巧与方法,包括数据清洗、数据预处理、数据探索、数据挖掘和数据可视化等方面。
1. 数据清洗数据清洗是数据分析的关键步骤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对原始数据进行去噪、去重和纠错等处理,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常用的数据清洗技术包括数据格式转换、缺失值处理、异常值检测和数据标准化等。
数据清洗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当的方法,并结合领域知识和经验进行判断和处理。
2. 数据预处理数据预处理是数据分析的基础工作,其目的是对清洗后的数据进行转换和规范化处理,为后续的分析建模做准备。
数据预处理包括特征选择、特征变换和数据集划分等步骤。
特征选择是指从海量的特征中选择对问题有用的特征,以降低模型复杂度和提高预测准确率;特征变换是指通过统计、数学和机器学习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变换,使其更适合用于建模和分析;数据集划分是指将数据集划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用于模型训练、调优和评估。
3. 数据探索数据探索是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和统计分析,以获取数据特征、规律和关联等信息。
数据探索可以使用各种可视化工具和统计分析方法,如直方图、散点图、箱线图、相关系数和频繁项集挖掘等。
通过数据探索,可以发现数据中的潜在规律和趋势,为后续的数据挖掘和建模提供依据。
4. 数据挖掘数据挖掘是通过在大数据中发掘隐藏的模式和知识,以提供决策支持和业务洞察。
数据挖掘包括聚类分析、分类分析、关联规则挖掘和时间序列分析等方法。
聚类分析可以将数据划分为相似的组别,以发现数据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分类分析可以预测和分类未知样本,以帮助决策和判断;关联规则挖掘可以发现数据中的关联和依赖关系,从而推断用户的购买行为和喜好;时间序列分析可以对时间相关的数据进行建模和预测,如股票价格和气候变化等。
大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
大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一、引言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
大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对于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和洞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大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包括描述统计分析、推断统计分析和预测分析。
二、描述统计分析描述统计分析是对大数据进行总结和描述的方法。
常用的描述统计分析方法包括:1. 频数分析:通过统计每个值或者范围内的数据出现的频率来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
2. 中心趋势分析:通过计算平均值、中位数和众数等指标来描述数据的中心位置。
3. 变异程度分析:通过计算标准差、方差和极差等指标来描述数据的离散程度。
4. 分布形态分析:通过绘制直方图、箱线图和概率图等图表来描述数据的分布形态。
三、推断统计分析推断统计分析是通过从样本中推断总体的特征和参数的方法。
常用的推断统计分析方法包括:1. 抽样方法: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从大数据中选取样本,并利用样本数据进行推断。
2. 参数估计:通过样本数据估计总体的参数,如平均值、比例和标准差等。
3. 假设检验:通过比较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的差异来进行假设检验,判断差异是否显著。
四、预测分析预测分析是利用历史数据和模型来预测未来趋势和结果的方法。
常用的预测分析方法包括:1. 时间序列分析:通过分析时间序列数据的模式和趋势来预测未来的数值。
2. 回归分析:通过建立回归模型来预测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进行预测。
3. 机器学习算法:通过训练机器学习模型来预测未来结果,如决策树、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等。
五、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大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以下是一个简单的案例分析:假设我们有一家电商公司,想要通过大数据分析来提高销售额。
我们可以使用描述统计分析方法来了解产品销售的分布情况,比如不同产品的销售量和销售额。
然后,我们可以使用推断统计分析方法来估计总体的销售额和利润,并进行假设检验来判断不同产品之间的销售差异是否显著。
大数据常见的9种数据分析手段
大数据常见的9种数据分析手段数据分析是在大数据时代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它能够匡助企业和组织从海量的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和洞察。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大数据常见的9种数据分析手段,包括数据清洗、数据可视化、关联分析、分类与预测、时间序列分析、聚类分析、文本分析、网络分析和情感分析。
1. 数据清洗:数据清洗是数据分析的第一步,它包括去除重复数据、处理缺失值、处理异常值等。
通过数据清洗,可以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为后续的分析提供可靠的基础。
2. 数据可视化:数据可视化是将数据以图表、图形等形式展示出来,匡助人们更直观地理解和分析数据。
常见的数据可视化工具包括折线图、柱状图、散点图、热力图等。
通过数据可视化,可以发现数据中的模式和趋势,提供决策支持。
3. 关联分析:关联分析是通过挖掘数据中的关联规则,发现不同数据之间的关系。
常见的关联分析算法包括Apriori算法和FP-Growth算法。
通过关联分析,可以发现商品之间的关联性,为推荐系统和市场营销提供依据。
4. 分类与预测:分类与预测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数据进行分类和预测。
常见的分类与预测算法包括决策树、支持向量机、朴素贝叶斯等。
通过分类与预测,可以对未来的趋势和结果进行预测,为决策提供参考。
5. 时间序列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是对时间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
常见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包括挪移平均法、指数平滑法、ARIMA模型等。
通过时间序列分析,可以揭示时间序列数据的规律和趋势,为业务决策提供依据。
6. 聚类分析:聚类分析是将数据按照像似性进行分组的方法。
常见的聚类分析算法包括K-means算法和层次聚类算法。
通过聚类分析,可以发现数据中的群组结构,为市场细分和用户分类提供依据。
7. 文本分析:文本分析是对文本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的方法。
常见的文本分析技术包括情感分析、主题模型、文本分类等。
通过文本分析,可以从海量的文本数据中提取实用的信息,为舆情分析和用户评论分析提供支持。
大数据时代如何处理和分析海量数据
大数据时代如何处理和分析海量数据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重要资源和工具。
海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对于企业、政府和学术界都具有重大意义。
在大数据时代,如何高效地处理和分析海量数据,已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一、理解海量数据的特点与挑战在开始处理和分析海量数据之前,我们首先需要理解海量数据的特点和面临的挑战。
海量数据的特点主要包括:1.数据量大:海量数据往往具有超过传统数据处理方法处理能力的庞大规模;2.数据来源广泛:海量数据涵盖了多个渠道、平台和设备的数据,具有多样性和异构性;3.数据快速产生:海量数据以极高的速率产生,需要实时或近实时的处理和分析;4.数据价值潜力大:在海量数据中蕴含着极大的商业和科学价值,可以帮助决策和创新。
面对海量数据的挑战主要包括:1.存储问题:如何高效地存储和管理大规模的数据;2.计算问题:如何快速地处理和分析大规模的数据;3.隐私问题:如何保护个人和机构的数据隐私和安全;4.数据质量问题:如何确保海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二、选择适合的处理和分析工具在处理和分析海量数据时,选择适合的工具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工具和技术:1.分布式存储与计算框架:如Hadoop、Apache Spark等,这些框架能够将海量数据分散存储于多个节点,实现并行计算和处理。
2.云计算平台:如Amazon Web Services(AWS)、Microsoft Azure 等,它们提供了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资源,可以方便地进行大规模数据处理和分析。
3.数据库技术:如关系型数据库(如MySQL)和非关系型数据库(如MongoDB),可以用来存储和管理数据。
4.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算法:如深度学习、支持向量机(SVM)等,通过训练模型并应用于海量数据,可以实现智能化的分析和预测。
三、海量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步骤处理和分析海量数据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1.数据采集与清洗:从多个渠道和来源收集数据,并进行清洗和预处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海量数据分析的One_size_fits_allOLAP技术
第34卷 第10期2011年10月计 算 机 学 报CH INESE JOURNA L OF COM PU TERSV ol.34N o.10Oct.2011收稿日期:2011-07-10;最终修改稿收到日期:2011-08-29.本课题得到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基金项目(核高基项目2010ZX01042-001-0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070054)、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10XNI018)、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基金项目(11XNH120)资助.张延松,男,1973年生,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内存数据库、OLAP 和高性能数据.E -mail:zhangys _ruc@hotm .焦 敏,女,1975年生,博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内存数据库、OLAP 和高性能数据库.王占伟,男,1985年生,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内存数据库、OLAP 和高性能数据库.王 珊,女,1944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计算机学会(CCF)高级会员,主要研究领域为高性能数据库、知识工程、数据仓库.周 烜,男,1979年生,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检索、高性能数据库.海量数据分析的One -size -fits -all OLAP 技术张延松1),2)焦 敏1),3)王占伟1),3)王 珊1),3)周 烜1),3)1)(数据工程与知识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 100872)2)(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 北京 100872)3)(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 北京 100872)摘 要 传统的OL A P 被迅速膨胀的海量数据推动进入了大规模数据分析时代,其主要特点是存储密度大,计算强度大,需要大规模并行存储和处理能力.无论是传统的并行数据库技术还是热点的M apReduce 技术都不得不面对海量数据在大规模并行处理环境下的性能和并行处理效率的问题.以星型模型上复杂多表连接为基础的O L AP 算法的复杂度和并行处理过程中的数据网络传输代价都成为制约性能的重要因素.通过深入分析O LA P 存储模型和查询负载特征,提出了对OL A P 查询中最基础的SPJGA -OL A P 子集在存储、查询处理、数据分布、网络传输和分布式缓存等方面面向海量数据大规模并行处理框架的优化策略和实现技术.通过对T PC -H 和SSB 两个工业界和学术界公认的测试标准的分析,评估了技术的可行性.提出了以内存predicate -v ect or DDT A -JOIN 算法为核心的并行内存OL A P 架构,以维表上规范化的谓词向量操作替代了多样的连接执行计划,实现以一种查询处理模型同时满足集中式处理和大规模并行O LA P 处理的需求,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的硬件优势,最小化网络传输和O L AP 查询处理代价.实验中分析了在1T B 和100T B 数据集中数据分布策略的存储代价和传输代价,通过并行OL A P 代价模型和实际数据的实验测试验证了技术的可行性和并行处理效率.关键词 OL A P;海量数据分析处理;谓词向量;星型模型中图法分类号T P 311 DOI 号:10.3724/SP.J.1016.2011.01936O ne -size -fits -all OLAP Technique for Big Data AnalysisZH ANG Yan -Song1),2)JIAO Min1),3)WAN G Zhan -W ei1),3)WANG Shan1),3)ZH OU Xuan1),3)1)(K ey L abor ator y of Data Eng ineering and K now led ge Eng ineering (Renmin Univ ersity of Ch ina)of M inistry of E ducation,B eij ing 100872)2)(Na tional S urv ey Resear ch Cente r at Ren min Univ er sity of China ,Beij ing 100872)3)(S choolof I nf ormation ,R enmin Univ ersity of Ch ina ,B eij ing 100872)Abstract T he traditio nal OLAP is pushed into large scale analy sis era by rapidly ex pending big data volume.The major features are high sto rage density,heav y w or klo ad,larg e scale storage and processing capacity.Both traditio nal par allel database and the hot topic M apReduce technique have to face the critical issues of performance and parallel pro cessing efficiency o f big data analyt-i cal pro cessing in large scale par allel processing framew o rk.The performance of star schema based OLAP w ith star -join is limited by pr ocessing co mplex ity and netwo rk tr ansm issio n cost in parallel pro cessing.This paper makes a deep analysis of features of sto rage m odel and w orkload of OLAP,proposes the o ptimization mechanism s and im plementation technolo gies for the most fun -damental SPJGA -OLAP subset in sto rage,pr ocessing ,distributio n,netw ork transmission,and distributed buffering.The technical feasibility is evaluated w ith the co mmo nly accepted TPC -Hindustr ial benchm ar k and SSB academ ic benchmark.T his paper proposes the predicate -vecto rDDT A -JOIN centric parallel OLAP fr am ew or k,replacing the diverse join ex ecutio n plans with no rmalized predicate -vecto r processing,and enables o ne -size -fits -all OLAP model for both cen -tral pro cessing and large scale parallel processing by making adv antage of now adays hardw are,minim izing netw ork tr ansm issio n co st and pro cessing cost.The analysis of the storage co st and netw ork transmission cost fo r distribution mechanism with datasets of 1TB and 100TB is given.The technical feasibility and parallel pr ocessing efficiency are verified by OLAP co st mo del analy -sis and real data ex periments.Keywords OLAP;big data analy tical processing;predicate -v ector;star schema1 引 言OLAP 是一种多维数据分析处理模型,基于关系数据库的OLAP(Relational OLAP,ROLAP)是一种面向分析型负载的读密集型查询处理.OLAP 以星型模型和雪花型模型为存储模型,一般由一个事实表和多个维表组成,OLAP 的基本功能是切片、切块、上卷、下钻、旋转等操作,即在事实表与维表连接的基础上进行不同粒度的分组聚集计算.在海量数据处理时代,T B 级甚至PB 级的数据需要大规模并行计算网络的支持,巨大的存储、连接、传输和聚集归并等代价使SQL 引擎不堪重负.SQ L 引擎以传统的事务型处理为基础(OLTP),相对于OLAP负载以数据计算为中心的查询处理模式显得过于复杂,一方面复杂的事务和并发机制增加了冗余的代码代价,另一方面面向大数据集的复杂多表连接操作缺乏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以传统的并行事务处理为基础的并行数据库技术在扩展性方面受分布式事务控制机制的制约而缺乏良好的可扩展性,当前新兴的分析型数据库(如Ver tica 、ParAccel 、Greenplum 等)虽然面向分析型数据处理的特征优化了存储、查询处理和并行计算等技术,但其查询处理技术仍然带有OLTP 查询处理引擎的影子,是一种由通用SQL 引擎面向OLAP 负载的特殊优化技术.MapReduce 是一种大规模并行计算模型,它良好的扩展性使其成为海量数据大规模OLAP 处理的候选技术方案,但M apReduce 在解决多表连接问题时低下的性能使其难以适应复杂模型的OLAP 处理.因此,问题的关键是,无论是并行数据库技术还是MapReduce 技术都没有根据OLAP 的本质特征来创建订制式的并行存储和处理框架,优化工作难以进一步深入.图1显示了SQL 与OLAP 的包含关系.SQL 可以看作是查询处理技术的全集,包括事务处理和分析型处理,TPC -C 和T PC -E 是典型的OLT P 负载.OLAP 相当于SQL 集合中面向分析型处理的子集,以T PC -H 为代表,查询负载以批量更新和读密集型复杂查询为特征,包含了复杂的子查询嵌套结构.SPJGA -OLAP 是本文提出的OLAP 基本操作集,以OLAP 中最基础的S:选择,P:投影,J:连接,G:分组,A:聚集为主,面向OLAP 模型标准的切片、切块、上卷、下钻、旋转等操作,排除了子查询等复杂操作.SPJGA -OLAP 是通用OLAP 的核心功能子集.SQL OLAP SPJGA -OLAP图1 SQL 与OL A P 的包含关系本文的研究以OLAP 核心的SPJGA -OLAP 操作集上的优化为中心,提出了面向星型模型特点的以维表为中心的分布式存储模型,将事实表对维表的数据依赖规范化为bitm ap 过滤器,通过分布式维表列存储缓存策略和分组编码谓词向量技术最小化OLAP 处理时的网络传输代价.本文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将OLAP 最核心的操作集SPJGA -OLAP 分离出SQL 集合,从而使优化的目标局限于具有最大并行处理潜质的标准多表连接分组聚集计算上,简化了大规模并行计算模型的复杂度;(2)提出了以维表为中心的海量数据分布式存储策略,以最低的负载均衡和数据更新同步代价服务于操作型BI 需求;(3)将OLAP 对应的SQL 操作分解为过滤器、分组器、聚集器,连接谓词根据模式建立内部key -address 映射,将复杂的SQL 简化为简单的谓词表达式和属性输入参数,支持OLAP 向非SQL 查询193710期张延松等:海量数据分析的O ne -size -fits -all O L AP 技术处理引擎的迁移和与各种SQL引擎的融合;(4)谓词向量技术将多表连接的数据依赖规范化为各个维表上的bitm ap过滤器,最小化并行处理时数据依赖所产生的网络传输代价;(5)分布式缓存机制充分利用处理节点的内存容量来优化网络传输代价,减少同步更新代价.本文首先在第2节分析OLAP模型特征和相关研究的技术路线和成果;在第3节中给出SPJGA-OLAP模型的描述和实现技术;在第4节中设计并行SPJGA-OLAP代价模型和实验,并分析实验结果;最后给出论文的结论并讨论了进一步的工作.2 OLAP模型分析和相关工作2.1 TPC-H和SSB模型分析OLAP计算模型的复杂度取决于数据模型的特征.图2中显示了工业界和学术界普通采用的TPC-H和SSB标准.T PC-H是一个双事实表结构,PART SU PP和LINEITEM都是事实表,以组合键(PART KEY,SU PPKEY)连接,OREDER表可以看作是LINEITEM事实表的辅助表,LINEITEM 表以(L_ORDERKEY,L_LINENUM BER)为主键,因此OREDER表与LINEIT EM表的连接通常采用索引连接.在TPC-H的22个标准测试查询中,查询计划树中的主要执行部分是事实表与多个维表连接的查询子树.考虑到并行计算环境下的数据分布,由于OREDER表与LINEIT EM表是1 4的对应关系,通用的规则是将OREDER表与LINEITEM 表按L_ORDERKEY进行H ash分布以减少并行连接时节点间的数据传输代价,提高节点的并行处理能力.但LINEITEM表无法同时满足与OREDER 表和PARTSUPP表进行H ash分布的需求,TPC-H中只有Q9涉及LINEITEM表与PART SU PP 表的连接操作,而LINEITEM表与OREDER表的连接数量较多,因此数据分布策略只考虑OREDER 与LINEITEM表.图2 T P C-H和SSB模型TPC-H在模式上形成雪花状结构,因此查询计划中连接操作较多.对于集中式处理模型,雪花状结构能够最小化存储代价,但对于并行计算模型,雪花状结构增加了大量的节点间数据复制或传输代价,LINEITEM表与OREDER表以及其它维表上的大量连接操作在执行代价和数据分布代价上都较大.因此并行计算环境下模式设计与集中式环境下的模式设计有所不同,考虑的首要问题是复制与传输代价而不是存储代价,即需要采用物化或非规范化思想将复杂的雪花状模型简化星型模型,将聚集计算属性尽量归并到事实表中,而维表只保留基本的选择和分组属性,将OLAP查询计划规范化为维表上的过滤→与事实表连接→分组聚集计算模式的简单操作.只有简单的存储模型和简单的计算模型才能最大化大规模并行处理的收益.图2中的SSB标准[1]是TPC-H标准的星型化1938计 算 机 学 报2011年模型,目前被学术界所广泛采用.它将模式清晰地分解为四个维表和一个事实表,消除了T PC-H中LIENITEM与ORDER表的巨大连接代价,消除了雪花状模型带来的复杂查询执行计划,从而使其更加适合于大规模并行计算环境下的简单数据分布.两种模型的差异还体现在维表数据量上,以SF= 1000(Scale Factor=1000,对应1TB的测试数据集)为例,TPC-H中5个维表的数据总量为50188825KB,而SSB的4个维表数据总量为4062216KB,所占的比例分别为约5%和4 .维表不同的数据量决定着在大规模并行计算环境下采用什么样的数据分布与数据传输策略以及各种策略的执行效率.我们将在后面的部分继续讨论针对模式特点进行的优化工作.2.2 相关工作在关系操作中,连接操作依赖于两个不同的数据集,本文将维表定义为事实表连接依赖数据集(join dependency dataset),连接依赖数据集可以是整个维表、维表上的选择和投影子集、维表属性列或在维表上生成的H ash表.当处理节点获得连接依赖数据集后,各节点即可执行并行查询处理.因此并行数据库优化工作的核心问题是优化连接依赖数据集的复制和传输效率[2].例如,在TPC-H中可以将LINEITEM表与OREDER表按L_ORDERKEY 和ORDERKEY进行H ash分布,保证两表在处理节点上的并行连接性能.当SSB中节点数量较少时,较小的维表可以采用全复制的方式复制到每个处理节点上以支持完全并行的查询处理,其代价是冗余复制的空间代价和维表更新时较高的同步代价.主流的数据库,如T er a Data、Greenplum、ParAccel等一般采用on-the-fly传播的方式在并行查询执行过程中动态分布连接依赖数据集.当维表上的选择率较低且维表数据量较小时,网络传输的效率较高(Gpbs网络的有效传输效率高于单磁盘的数据传输效率).但OLAP负载与OLT P负载不同之处在于, OLT P查询中选择率一般较低,以点查询为主,而OLAP中查询选择率很高,以范围查询为主,在SSB 测试查询的4个维表上,选择率最大值分布在1/5~ 6/7,因此网络传输的数据量依然较大.针对SSB特征的OLAP查询负载,很多研究[3-7]采用最简单的维表全复制策略,包括并行数据库、DB-cluster以及M apReduce模型上的研究,通过减化数据分布模型的方式简化并行计算模型,从而减少并行计算时高昂的网络传输代价.否则,由于事实表是多外键结构,与任何一个维表的连接操作都需要将两个表按特定的连接属性在节点中重新H ash分布后并行处理,网络传输代价非常高昂.文献[8]分析了当前OLAP的新趋势,其中操作型BI(operational BI)的需求与传统OLAP中只读型数据处理的假设相冲突,因此传统OLAP中的物化策略、预处理策略、维表层次编码策略等失去了假设的基础,全复制策略也面临着巨大的同步更新代价.当前解决操作型BI的主要技术路线是双事实表,如SAP[8]和V ertica[9]都采用了双事实表技术来同时提供分析型和操作型处理.但从实际应用特点来看,典型的电子商务企业,如Amazon、淘宝、阿里巴巴等,更新不仅仅体现在不断追加的交易数据,而且包括不断更新的维表数据,而维表数据的变化直接影响OLAP的执行结果.双事实表技术只能解决数据迁移过程中的操作型问题.2.3 海量OLAP时代模型设计原则海量OLAP意味着巨大的数据存储、访问、计算、传输和同步代价,而且需要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支持.大规模并行计算的核心是简单的可并行计算模型和简单高效的数据分布模型.数据仓库的基本特征是按主题组织数据,也就是说一个数据仓库的数据模型在逻辑上就是一张表,简单的数据模型能够支持M apReduce这样的大规模可扩展并行计算框架.为了支持简单并行计算,我们需要维护数据模型的单一性,即以事实表为数据存储和并行处理的中心,从模式设计上缩减维表的规模,避免庞大的连接表或维表所产生的数据分布与并行连接代价.也就是说模式设计应该从TPC-H的以业务逻辑为中心向SSB的以分析逻辑为中心的设计原则转移.从并行计算设计上,OLAP处理集中在易于并行计算的SPJGA-OLAP子集,对于TPC-H中复杂的迭代子查询处理,我们的原则是将其中SPJGA 操作子树并行化,查询树中其它难以并行化的部分交给SQ L引擎来处理,即我们的研究重点集中在并行化收益最大的SPJGA操作部分,不做通用的并行SQL查询优化.3 SPJGA-OLAP模型研究3.1 存储模型本文的研究以SSB模型为基础.SSB是以事实表为中心的星型模型,我们提出了反转星型模型的并行存储模型,即以维表集中存储为中心,以事实表193910期张延松等:海量数据分析的O ne-size-fits-all O L AP技术水平分片为外围处理节点.反转星型模型的优点是简单,维表集中存储能够消除操作型BI 所面临的实时更新所产生的数据复本同步代价,整个存储模型简化为以事实表为中心的分布式单表存储结构,易于数据分布和保持负载均衡,通过分布式缓存策略利用各处理节点内存来加速连接和分组操作.图3所示的存储模型是并行计算框架内的逻辑存储模型,在实际应用中需要与具体的物理存储模型相结合,如在各个处理节点内采用列存储模型[10-11]、压缩等存储优化技术.图3 反转星型存储模型3.2 OLAP 查询功能分解SQ L 具有复杂的语法结构,在SPJGA -OLAP 中,SQL 语法可以简化为三类对象:过滤器、分组器和聚集器.图4显示了SSB 对应的SQL 命令和功能分解,g roup -by 子句中的c _nation 是查询的分组器,用于构建g roup -by 操作的H ash 表;w here 子句中的谓词一部分是连接谓词,与模式中事实表与维表之间的主外键引用参照完整性约束条件相对应,维表上的谓词表达式起到过滤器的作用,在SSB 的SQ L 命令中只包括维表属性上的直接谓词;SELECT 子句中的SU M ( )为聚集器,用于描述事实表度量字段上的聚集计算.图4 SSB 查询分解示例因此,对于SPJGA -OLAP,复杂的SQL 被转换为几个标准的输入参数接口,我们可以将SPJGA -OLAP 定义为NoSQL 模式的API,在算法设计和执行层面上独立于SQL 引擎,避免基于传统的事务型查询处理引擎的设计在OLAP 处理时的效率损失,同时也可以通过标准的SQL 转换接口嵌入传统的SQL 引擎中,作为SPJGA -OLAP 类查询任务的并行处理加速器.通过查询功能的分解,维表只起到过滤器和提供分组器的作用.我们将过滤器优化为bitmap,即用一位来表示维表对应的记录是否满足该维表上所有谓词条件.一方面我们将事实表与维表的连接操作简化为事实表按外键属性与bitm ap 进行匹配,缩减了连接依赖数据集的大小,另一方面,通过维表主键与bitmap 数组下标的直接映射(维表主键一般为自然序列),事实表与bitmap 的连接简化为事实表根据外键值直接访问对应下标的bit 位.3.3 谓词向量并行DDTA -OLAP 算法在反转星型存储模型和OLAP 查询分解的基础上,并行集群上的OLAP 处理被分解为4个阶段:(1)查询改写.将SQL 查询改写为在每个维表上的谓词操作,为每个维表生成唯一的谓词向量(predicate -vector ),谓词向量表示为与维表记录数量等长的bitmap,每一位置0或1,表示该维表记录是否满足维表上所有的谓词.(2)谓词向量广播.通过广播的模式将中心节点生成的谓词向量传播到各处理节点的内存缓冲区中,为并行OLAP 处理做数据准备.采用广播方式一方面降低网络传输延迟,另一方面在节点规模扩大时保持网络传输延迟的稳定性.(3)并行OLAP 处理.每个处理节点拥有自己独立的事实表数据分片,获得了维表谓词向量后即可独立地完成连接操作.图5显示了基于谓词向量1940计 算 机 学 报2011年的连接操作过程.我们在前期研究[12]中提出了DDT A -JOIN 算法来执行OLAP 的多表连接操作,其基本原理是将维表主键顺序化使其与内存维属性列数组的下标直接映射,从而使事实表中的维属性外键值可以直接映射到内存维属性列数组的下标,从而将复杂的多表连接操作优化为简单的按事实表外键值进行内存按地址访问操作.我们将维表属性列进一步优化为整个维表对应一个bitm ap,事实表通过直接访问内存谓词向量bitmap 完成在维表上的过滤操作.图5 基于谓词向量的OL A P 连接操作图5表示一个标准的OLAP 查询由SQL 改写为对指定维表的谓词操作,并将查询结果存储为内存bitmap 形式;在扫描事实表的过程中按事实表中对应的各个维属性外键值直接映射各个谓词向量bitmap 指定的数据位,并根据多个位进行与操作的结果来判断当前记录是否满足连接条件,满足连接条件的记录再从内存维属性列中按照地址直接映射抽取分组属性值,传递给分组聚集器进行聚集计算.谓词向量优化技术最小化了连接依赖数据集,减少网络传输代价.(4)聚集结果集归并.在T PC -H 和SSB 标准中,聚集函数为可分布式聚集函数(SUM ,COUNT )和代数可分布式聚集函数(AVERAGE),因此各个并行处理节点在各自事实表分片上的聚集计算结果具有可归并性,聚集计算可以下推到并行处理节点内执行.如果聚集函数是不可分布式聚集计算函数,如MEDIAN 、RANK 、PERCENT ILE 等,则必须将连接结果集汇集到中心节点后由中心节点完成最终的聚集计算任务.OLA P 查询的结果集以分组聚集计算结果为展示形式,结果集的大小取决于各分组属性的集势(cardinality,即不重复值的数量),通常情况下远远小于连接的记录数量.如SSB 的13个测试查询中,分组聚集结果集最多只有800条记录,远远小于查询中满足条件的连接记录数量.在并行处理规模较小时,我们采用集中式H ash 归并算法来处理并行OLAP 结果集,当并行处理规模较大时,我们采用迭代归并树算法来处理聚集归并问题(迭代归并树算法用于解决大规模集群中查询结果子集的聚集归并问题,与Reduce 功能类似,但采用类似于B +-T ree 的结构,优化归并过程中的网络连接数量和网络传输代价,在本文中不做过多讨论).通过对OLAP 并行查询算法的优化,我们将各种SPJGA -OLAP 负载规范化为统一的并行OLAP 处理模型,实现one -size -fits -all 模式的查询执行计划.3.4 维属性列分布式缓存策略谓词向量将维表简化为bitmap,但OLAP 查询中的分组属性和维表之间的谓词属性如果被压缩到谓词向量中,需要将对应属性值编码并替代谓词向量中的位编码,从而增加谓词向量的宽度.如图6所示,在customer 维表上有选择谓词 c _r egion = AM ERICA 和分组属性c _nation ,则维表需要提供两种类型的数据,一是谓词向量,用于标识哪条维表记录满足选择谓词条件,二是分组属性,将满足选择条件的分组属性提供给连接操作.在此我们考虑两种谓词向量策略:(1)谓词向量与分组属性组合编码策略.图6显示了该策略的原理.我们将custo mer 维表上的选择改写为 SELECT CASE WH EN c _region = AMERICA c _nation ELSE 0FROM customer ,则可以得到以分组列属性值替代过滤结果的value -v ecto r,如图6中间部分所示,然后将value -vector 中的数据编码,根据变元数量分配适当的编码宽度,然后用编码代替value -v ector 中的原始值,形成紧凑的key -vector,如图6中最后一个194110期张延松等:海量数据分析的O ne -size -fits -all O L AP 技术框图中的部分.通过这种编码向量的方式,每个处理节点可以如图5所示的操作步骤同时完成连接过滤和分组聚集操作,本地结果集以编码作为聚集结果的分类值,最终结果在中心节点进行全局归并后再实现将分组编码通过分组编码字典表的还原过程.这种策略增加了维表上的谓词生成代价,增加了谓词向量的宽度和网络传输的数据量,但对处理节点的存储要求最低.缺点是编码谓词向量是查询的私有数据,分组属性在每次查询中都要先过滤再编码,没有重用性.图6 谓词向量与分组属性组合编码(2)维属性列分布式缓存策略.当维表较小时且行数较少时,key -vector (如char -vecto r,可表示28个不同变元)数据量较小,网络传输代价差异不大.而且我们在实验中观测到,按下标地址直接访问bitm ap -v ector 时比直接访问char -v ecto r 需要更多的CPU 周期来解析位操作,因此当维表较小时,分组编码谓词向量(char -vector 或短数据类型v ector )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总体性能.当维表数量较大时,bitmap -vector 与char -vector 数量相差8倍以上,基于bitmap 的谓词向量能够更少地消耗处理节点的内存并降低网络传输延迟.在这种策略下,需要将OLAP 查询所需要的维表分组属性和维表间的谓词属性增量地缓存到处理节点的内存中.如图3所示,随着查询的执行,将维表分组属性通过广播方式缓存到各处理节点的内存中形成内存维属性列,支持基于接收的谓词向量执行的DDT A -JOIN 操作.各处理节点的内存相当于分布式缓存,通过中心节点的广播同步更新,缓存的维属性列在缓冲空间不足时可以根据访问频率实行LRU 替换算法,缓存的维属性列也可以物化到磁盘上.在SSB 中,分组属性相对比较集中,在40个维属性中只涉及到7个属性,分组属性一般为低势集数据列,可以应用字典表轻量内存压缩算法[13]大幅度降低存储的空间代价,提高网络传输和分布式缓存的效率.维表列分布式缓存策略将连接操作数据依赖集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连接过滤器,二是分组器,连接过滤器的内容随查询内容的变化而各不相同,属于查询的私有数据集,而分组属性具有共享性,即多个查询可能共享一个较小的分组属性集.对于单个查询,在维表谓词操作基础上选择的分组属性子集编码具有最小的网络传输和分布式缓存代价,但在大量并发查询负载下,完整分组属性列的分布式缓存机制能够有效地降低系统整体的传输和缓存代价.在实验中我们具体分析分布式缓存在SSB 中的存储代价.4 并行S PJG A -O LAP 性能分析与实验4.1 网络传输与分布式存储代价分析我们用T PC -H 和SSB 的数据生成器生成1TB 数据集(SF=1000),图7中统计了数据集的数据特征.我们看到在T PC -H 中维表数据量约占5%,而SSB 中维表数据比重为4 ;当采用谓词向量技术TPC -H(1T B)表名大小/KB 行数实际行数SS B(1T B)表名大小/KB 行数实际行数PART24420265SF*200000200000000PART 188523200000*(1+log 2S F)2193157S UPPLIER 1414902SF*1000010000000SU PPLIER 877957SF*20002000000CU STOM ER 24353654SF*150000150000000CUS TOM ER 2995508SF*3000030000000NATION 32525DATE 22825562556REGION 155维表总数据量50188825维表总数据量4062216维表总行数SF*360000360000030维表总行数SF*32000+200000*(1+log 2S F)34193157谓词向量大小43M B谓词向量大小4M B图7 1T B SSB 数据集维表数据特征分析1942计 算 机 学 报2011年。
大数据常见的9种数据分析手段
大数据常见的9种数据分析手段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数据如同石油一样珍贵。
而要从海量的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就需要运用各种数据分析手段。
下面就为您介绍大数据常见的 9 种数据分析手段。
1、数据挖掘数据挖掘是从大量的数据中,通过算法搜索隐藏于其中的信息的过程。
它就像是在一堆沙子中寻找金子,运用关联规则、分类、聚类等技术,发现数据中的模式和规律。
比如,电商平台通过数据挖掘,可以了解哪些商品经常被一起购买,从而进行更精准的推荐;银行可以通过数据挖掘,识别出可能存在风险的交易模式,防范欺诈行为。
2、数据可视化俗话说“一图胜千言”,数据可视化就是将复杂的数据以直观的图表形式呈现出来。
柱状图、折线图、饼图、地图等各种可视化工具,能让人们快速理解数据的分布、趋势和关系。
例如,通过地图可视化,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地区的销售业绩情况;利用折线图能够直观地展示某个指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3、描述性统计分析这是对数据的基本特征进行描述和总结,包括均值、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等。
通过这些统计量,我们可以了解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程度和分布形态。
比如,在分析学生的考试成绩时,我们可以计算平均分来了解整体水平,通过标准差判断成绩的离散程度。
4、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用于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确定一个因变量与一个或多个自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
常见的线性回归、逻辑回归等模型,可以帮助我们预测未来的趋势和结果。
例如,通过建立房价与面积、地段等因素的回归模型,预测房价走势;利用销售数据和市场因素的回归分析,预测产品的销售量。
5、聚类分析聚类分析将数据对象分组,使得同一组内的对象相似度较高,而不同组之间的对象相似度较低。
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数据中的自然分组或类别。
比如,在市场细分中,将消费者按照购买行为和偏好进行聚类,以便制定更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
6、关联分析关联分析主要用于发现数据中不同项之间的关联关系。
经典的“啤酒与尿布”案例就是关联分析的应用,通过分析发现购买啤酒的顾客往往也会购买尿布。
大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
大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
大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是对海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和洞察,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大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包括数据预处理、数据可视化、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等方面的内容。
二、数据预处理数据预处理是大数据分析的第一步,主要是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和转换,以便后续的分析和挖掘。
常见的数据预处理方法包括数据清洗、数据集成、数据转换和数据规约。
1. 数据清洗数据清洗是指对数据中的噪声、缺失值、异常值和重复值等进行处理,以提高数据质量。
常见的数据清洗方法包括删除重复值、填充缺失值、平滑异常值和纠正错误值等。
2. 数据集成数据集成是指将多个数据源中的数据进行整合,消除冗余和冲突,形成一个一致的数据集。
常见的数据集成方法包括实体识别、属性冲突解决和数据转换等。
3. 数据转换数据转换是指对数据进行变换,以适应分析和挖掘的需要。
常见的数据转换方法包括属性构造、数据标准化和数据离散化等。
4. 数据规约数据规约是指对数据进行压缩和简化,以减少存储空间和计算开销。
常见的数据规约方法包括维度规约和数值规约等。
三、数据可视化数据可视化是将数据以图形、图表等形式展示出来,以便人们更直观地理解和分析数据。
数据可视化可以帮助人们发现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和趋势性,从而做出更准确的决策。
1. 图表图表是最常见的数据可视化方式,包括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
通过图表,可以直观地展示数据的分布、变化和比例等。
2. 地图地图是将数据以地理位置为基准进行展示的方式,可以帮助人们分析地域间的差异和关联。
地图可以是二维的,也可以是三维的。
3. 仪表盘仪表盘是将多个指标以图表、图形等形式集成在一起展示的方式,可以帮助人们综合分析多个指标之间的关系和趋势。
四、数据挖掘数据挖掘是指从大数据中发现隐藏在其中的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
数据挖掘主要包括分类、聚类、关联规则和异常检测等技术。
大数据分析方法
大数据分析方法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在各行各业都引发了巨大的变革和挑战。
为了从海量的数据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做出准确的决策,大数据分析方法成为了当今企业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大数据分析方法,并探讨它们的应用场景和优缺点。
一、关联分析方法关联分析方法是通过分析大数据集中的项之间的关联关系,以发现隐藏在数据中的规律和模式。
其中最著名的关联分析方法是Apriori算法。
该算法通过计算项集之间的支持度和置信度来筛选出频繁项集和关联规则。
对于电商行业来说,可以利用关联分析方法挖掘出潜在的商品组合和推荐规则,以提高销售额和用户满意度。
二、聚类分析方法聚类分析方法是通过将数据集中的对象划分到不同的类别中,以揭示每个类别内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K-means算法是最常用的聚类分析方法之一。
该算法通过将数据集划分成K个簇,并将对象分配到最近的簇中,以达到簇内的相似性最大化和簇间的差异性最大化。
在市场营销领域,可以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将用户分群,以实现个性化的推荐和营销策略。
三、决策树方法决策树方法是一种通过构建树状结构来表示决策规则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选择最优的特征进行分割,以将数据集划分为纯度最高的子集。
最常用的决策树算法是CART算法和ID3算法。
决策树方法可用于产品质量控制、客户信用评估等领域。
例如,通过构建决策树模型,企业可以快速判断产品是否合格,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四、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是一种通过研究时间序列数据中的趋势和周期性变化,以预测未来的方法。
常用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包括平滑方法、ARIMA模型等。
在金融领域,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可以用于股票价格预测和风险管理。
通过对历史股票价格的分析,可以预测未来股票价格的波动趋势,帮助投资者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五、文本挖掘方法文本挖掘方法是一种通过分析和处理大规模文本数据,提取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方法。
常见的文本挖掘方法包括词频统计、情感分析等。
大数据常见的9种数据分析手段
大数据常见的9种数据分析手段大数据分析是目前信息技术领域的热门话题,通过对海量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可以帮助企业和机构发现商业机会、优化运营和提高决策效果。
在大数据分析中,有许多常见的数据分析手段可以应用于不同的领域和问题,以下是9种常见的数据分析手段。
1.描述性统计:描述性统计是指通过对数据进行总结和概括,获取数据的集中趋势、分散程度和形状等特征,并通过图表、表格和文字描述的方式呈现。
描述性统计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据的基本情况,为后续的分析提供基础。
2.相关分析:相关分析是指通过统计方法研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从而揭示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相关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变量之间的关联性,指导我们在决策和预测中的选择和判断。
3.预测分析:预测分析是指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和建模,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结果。
预测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进行长期规划和决策,提前做好准备和应对。
4.聚类分析:聚类分析是指通过对数据进行分类和分组,将相似的数据归为一类,不相似的数据归为不同的类。
聚类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数据的内在结构和规律,为后续的分析和决策提供基础。
5.分类分析:分类分析是指通过对数据进行分类和预测,将数据归入一些特定的类别。
分类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对未知样本进行分类和判断,辅助决策和预测。
6.关联规则分析:关联规则分析是指通过对交易数据和购物篮数据的分析,发现频繁出现在一起的物品和关系。
关联规则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隐藏在数据中的潜在关系和模式,为交叉销售和个性化推荐提供支持。
7.时间序列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是指通过对时间上有序的数据进行建模和分析,发现时间趋势、季节性和周期性等规律。
时间序列分析可以帮助我们预测未来的走势和趋势,为决策和规划提供支持。
8.社交网络分析:社交网络分析是指通过对社交网络数据的分析,研究和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信息传播。
社交网络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社会关系和网络行为,为社交媒体营销和舆情分析提供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包括VP主被叫次数、接通成功、接通率、掉话次数、掉话率、平均时延、平均链路建立时间、平均音频会话建立时间、平均视频会话建立时间、平均会话建立时间、CRC错包率、接收平均比特速率、发送平均比特速率、接收视频平均帧速率、发送视频平均帧速率、接收音频平均帧速率、发送音频平均帧速率。
自定义指标
能够通过设置数学逻辑表达式,基于已有的指标构造新指标,自定义指标可以在地图、图表和表格上显示。
IE抽取
从一组数据中抽取出同一对象的IE数据,可以在地图、图表和表格上显示。
差值分析
针对测试区域大致相同,而测试时间和测试设备有所不同的测试数据进行差值对比分析,可以在地图、图表和表格上显示。
自定义事件
海量数据分析方法
数据来源
分析方法
备注
基于路测、自动路测数据可进行的分析
数据过滤
可基于IE(取值范围、百分比)、时间、位置等多种元素进行过滤;各显示视图立即刷新显示;取消过滤后数据恢复成过滤前的样子;
参数统计
能够选择指标做数学统计,统计项包括最大、最小、平均、个数、方差、标准方差,统计结果可以在表格上显示;
所有小区或单小区覆盖区域分析:基于全网密集测试数据的小区覆盖范围分析,根据实测数据,给出每个小区覆盖范围的蜂窝状显示,图形化多边形显示小区覆盖轮廓
邻区优化分析
能对上报数据做邻区优化分析,对比导入的现网邻区关系,输出系统内、系统间邻区优化分析报告
2G/3G双网统计
支持2G/3G双网对比分析、支持2G/3G互操作统计分析
支持基于IE(测试指标)进行事件定义。支持基于IE值变化、IE值比较、条件保持时间等多种条件定义事件。
支持基于信令进行事件定义。支持基于信令出现、信令出现频率、信令时延等多种条件等多种条件定义事件。
支持基于事件再进行事件定义。支持基于事件出现、事件出现频率、事件时延等多种条件等多种条件定义事件。支持基于自定义事件再进行事件定义。
能够统计试呼次数、呼叫建立成功次数、呼叫建立成功率、掉话次数、掉话率、呼叫建立时延等指标,对于呼叫建立失败的情况,能进一步分析呼叫建立过程在哪一步失败;掉话率和接通率都有饼图显示;
切换分析报告
能够生成GSM/GPRS/WCDMA/TD/EVDO切换统计报告,统计切换的发生次数和成功率、失败率
VP分析报告
生成报告,对HSUPA的调度、覆盖、信道质量、Qos进行统计
2G/3G双网分析报告
能够生成2G/3G网络测试数据的统计报告,便于在同一平台上对2G/3G网络测试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支持生成2G/3G互操作测试报告
2G/3G互操作分析报告
基于23G互操作测试生成23G互操作测试报告
测试起始点时间、测试终止点时间、3G网络驻留时间(秒)、2G网络驻留时间(秒)、3G覆盖总采样点、3G覆盖总采样点不同区间数量统计、3G覆盖总采样点不同门限范围内数量统计、2G覆盖总采样点、2G覆盖总采样点不同区间数量统计、2G覆盖总采样点不同门限范围内数量统计、3G到2G重选成功次数、2G到3G重选成功次数、3G到2G切换尝试次数、3G到2G切换成功次数、切换掉话次数和其它掉话次数。
支持呼叫序列结果的汇总统计,包括呼叫次数、接通次数、接通率、掉话率、呼叫接入时常等指标。
干扰分析
发现干扰异常点
地理化覆盖分析
导频污染分析:能够对上报的数据分析导频污染,通过定义覆盖指标的绝对门限、相对门限和导频个数门限,系统能分析哪些路测点发生导频污染,分析结果可在地图上显示,也能提供分析报告;
单小区覆盖范围分析:能够对上报的数据分析特定小区的覆盖范围,系统能将路测轨迹上测到的该小区的覆盖指标提取出来生成小区覆盖图层,可分析单小区的覆盖范围;
统计用户申请的每种上下行速率组合下应用层业务的实际平均速率和掉线率;
覆盖分析
能够生成覆盖分析报告,对覆盖相关的指标进行统计
,统计项包括各个参数的最大、最小、平均、方差,以及各个参数的分段采样百分比和分段里程百分比,分段百分比显示成柱状图方式;
呼叫分析报告
能够生成GSM/GPRS/WCDMA/TD/EVDO呼叫统计报告,统计呼叫事件的发生次数和成功率、失败率
次强覆盖分析:能够对上报数据分析次强覆盖,生成次强覆盖图层,便于分析干扰或覆盖层数不够;
超远覆盖:能够对上报的数据分析超远覆盖的情况,超远覆盖通过设置覆盖指标门限和距离门限进行分析,分析结果生成超远覆盖分析图层;
超角度覆盖:能够对上报的数据分析超角度覆盖的情况,超角度覆盖通过设置覆盖指标门限和路测点与服务小区水平方向的夹角门限进行分析,分析结果生成超角度覆盖分析图层;
支持多种条件的AND、OR等组合
时延分析
支持信令间时延统计,可任意指定两个信令进行时延统计
支持事件间时延统计,可任意指定两个事件进行时延统计
支持时延超限设置和时延超限统计
支持最大时延、最小时延、平均时延统计
支持单个UE时延统计,也支持多UE统计平均
支持时延统计条件、时延统计结果导出
Block Call专题分析
VS分析报告
包括链路层传输速率,链路层BLER,缓冲时间,帧率、累计连续播放时间,累计缓冲时间
包括链路层传输速率,链路层BLER,缓冲时间,帧率、累计连续播放时间,累计缓冲时间。
HSDPA分析报告
支持生成HSDPA统计报告,对HSDPA的调度信息、覆盖信息、信道质量信息、Qos信息进行统计
HSUPA分析报告
有效覆盖小区数分析:能够对上报数据分析测试路线上有效覆盖的小区数,通过定义有效覆盖的覆盖指标门限,统计每个路测点上测量到的覆盖指标满足门限条件的小区个数,生成有效覆盖小区数分析图层。有效覆盖小区个数为0可以认为该地区没有有效覆盖;
无主服务小区覆盖分析:能够对测试手机上报数据分析无主服务小区的情况,通过定义覆盖指标绝对门限、覆盖指标相对门限和小区个数门限,分析多个小区信号太接近又都比较强的情况,生成无主服务小区覆盖分析图层;
网优关键问题分析,
覆盖分析
接入失败分析
导频污染分析
街角效应分析
切换带分析
切换异常分析
呼叫的信令分析
呼损分析
掉话分析
上下行干扰分析
RRM异常分析
基于用户的统计分析
业务分布模型分析
基于QOS的多维度分析
无线网络优化
系统参数优化功能
算法优化功能
切换参数优化功能
邻区优化分析
频率码字优化
VIP用户跟踪
提供VIP用户的网优咨询服务,改善用户体验
基于路测、自动路测数据可进行的分析
层2速率统计分析
分上下行不同的速率显示层2速率统计结果
分上下行不同的速率统计RLC层的最大速率平均值、RLC层的总速率平均值、PDCP层的最大速率平均值、PDCP层的总速率平均值和传输信道的BLER平均值。
应用层统计分析
统计用户申请的每种上下行速率组合下应用层业务的实际平均速率和掉线率
基于信令流程的Blocall原因分析
呼叫序列分析
路测后台能给出每个呼叫的按时间顺序的关键信令点,并给出呼叫结果和呼叫统计值,给出呼叫失败相关原因值。对每个呼叫过程中的关键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统计项包括各个参数的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
支持呼叫序列(CS12.2K)、呼叫序列(CS64K)、PS呼叫序列、GSM/GPRS/WCDMA/TD/EVDO呼叫序列分析,可以显示每次呼叫的关键信令出现情况及呼叫结果
趋势分析
小区话务量变化趋势分析、小区覆盖、干扰变化趋势分析
自动路测数据结合网络测数据可进行的分析
网络负荷趋势与瓶颈分析
全局、全时段网络状况分析,区域网络状况分析,指定时段分析,可全网级统计,也可小区级统计,精确了解任意范围、任意时段网络状况、用户行为。
为整网提供优化参考意见,提供系统的整体网络优化分析服务:
统计查询
能够提供按某种对象统计一些参数的功能,用户可以选择表示对象的参数和统计参数,统计结果可表格显示;
柱状图查询
能够统计选定指标的分段采样百分比,并以柱状图方式显示。
散点图分析
能选择两个参数分析它们的相关性
事件统计
能够提供对事件发生前后的IE均值进行统计分析
百分比过滤
能够提供针对IE的自定义百分比过滤统计
过覆盖分析:能够对上报的数据分析过覆盖的情况,过覆盖通过设置非服务小区的覆盖指标门限进行分析,分析结果生成过覆盖分析图层;
全网拉线图:能够对覆盖指标生成全网拉线图(所有路测点和服务小区连线),便于查看测试路线受各个小区覆盖的情况;
最强覆盖分析:能够对上报数据分析最强覆盖,生成最强覆盖图层,便于找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