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教案(1).ppt

合集下载

基础会计学教案[1]

基础会计学教案[1]

《基础会计学》教案课程名称: 基础会计学学时: 64适用专业: 管理类各专业课程教学目标:通过基础会计学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掌握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 根据会计学科体系的特点, 本学科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为学习会计专业的后续课程和从事会计实践工作奠定理论基础和方法基础。

通过基础会计的整个教学过程逐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具有比较熟练的运用会计符号和语言反映经济业务的能力, 对实务中企业披露的信息能予以理解和利用。

教学基本内容: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对会计的概念、职能、对象、方法等进行概括地说明, 概括介绍会计的基本理论, 是会计学最一般的理论基础, 也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理论。

通过本章教学, 要求学生: 了解会计的起源、发展与现状;了解会计的对象;掌握会计的基本职能: 掌握会计的核算方法。

(一)会计的概念1、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会计的产生。

会计是人类物质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会计的发展。

会计是伴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们管理的需要而不断发展和完善的, 由单式簿记发展为复式簿记, 会计方法也由不完善到逐渐完善。

2、会计的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通过专门的方法, 对企业、事业和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或称资金运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系统。

(二)会计的对象1、会计对象的概念会计对象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扩大再生产过程、资金运动、经济业务、会计事项、会计要素、会计对象。

2、会计对象是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三)会计的职能1、会计职能的概念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

2、会计核算职能(1)会计核算的概念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对企业、事业等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真实、完整的记录、计算和报告。

(2)会计核算的内容(3)会计核算的要求(4)会计核算的程序3、会计监督职能(1)会计监督职能的概念会计监督是依据监督标准, 通过会计的专门方法, 对企业、事业等单位的经济活动(或资金运动)进行的指导、控制和检查。

基础会计(第四版)教案1

基础会计(第四版)教案1

444第一章概述学习目标◆ 了解会计的概念。

◆ 能说出会计的对象。

◆ 能解释会计的基本职能及各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 了解我国现阶段会计管理体制结构。

◆ 能区分集中核算与非集中核算的关系。

◆ 能举例说明会计机构的内部牵制制度。

◆ 能说出会计岗位的划分。

◆ 了解会计法规的组成,能说出会计法的基本内容。

◆ 能解释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学习时数◆讲授:4学时。

第一节会计的概述什么是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运用专门的方法,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

任何社会的经济管理活动,都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管理越要加强,会计就越重要。

会计是一门经济管理科学,它的理论与方法体系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不断发展和创新。

会计学科的分类会计的核算职能会计管理是通过会计的职能来实现的。

会计的职能就是会计在经济管理中固有的、内在的客观功能。

会计的核算职能亦称会计的反映职能。

会计核算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

从核算的时间看,它既包括事后的核算,也包括事前、事中的核算;从核算的内容看,它既包括记账、算账、报账,又包括预测、分析和考核。

会计的基本职能可归结为核算和监督两个方面。

会计的监督职能会计监督就是会计人员通过会计工作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

监督的核心就是要干预经济活动,使之遵守国家法令、法规,保证财经制度的贯彻执行,同时还要从本单位的经济效益出发,对每项经济活动的合理性、有效性进行事前、事中监督,以防止损失浪费。

会计监督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项:第一,以国家的财经政策、财经制度和财经纪律为准绳,对即将进行或已经进行的经济活动的合理性进行监督。

第二,从单位内部提高经济效益出发,将监督贯穿于经济活动全过程,以评价各项经济活动是否有效,能否提高经济效益。

第三,对贪污盗窃、营私舞弊等违法犯罪活动进行监督,以保护国家财产的安全完整。

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两项职能关系十分密切,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会计《基础会计》教案课程课件

会计《基础会计》教案课程课件

百色市财经职业技术学校百色是民族旅游学校教案2015年X月X日第 1-6 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 90分钟第页第 7-13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 90分钟第页第 14-16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 90分钟第页第 17-24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 90分钟第页第 25-30 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 90分钟第页第 31-34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 90分钟第页第35-40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 90分钟第页配、临时更改等)一、1.会计基本等式所体现的平衡关系原理,是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

是否2.会计对象各要素之间的平衡关系可用公式表示为:收入-费用=利润,它通常被称为会计恒等式。

是否3.企业获取资产的来源渠道有两条:一是由企业所有者投资形成,二是由债权人贷款形成。

是否4.企业的资产按其流动性强弱,可分为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

是否5.预收账款和预付账款均属于负债。

是否6.从数量上看,资产与权益始终保持平衡关系,任何经济业务的发生均不会改变资产和权益的金额。

45分钟30分钟45分钟45分钟是否7.从数量上看,所有者权益等于企业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余额。

是否8.任何经济业务发生后,均会引起资产和权益同时发生增减变化,但资产和权益在数量上仍然始终相等。

是否9.无形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是否10.主营业务收入和营业外收入均属于收入。

是否11.如果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负债的增加和所有者权益的减少,则会计基本等式的平衡关系没有被破坏。

是否12.凡收入均将引起资产增加,凡费用均将引起资产减少。

是第41-46 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 90分钟第页第 47-52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 90分钟第页第 53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 90分钟第页第 54-55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 90分钟第页第 56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 90分钟第页第57-62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 90分钟第页第 63-67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 90分钟第页第68-70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 90分钟第页第71-72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 90分钟第页。

基础会计教案(含板书)

基础会计教案(含板书)

基础会计教案(含板书)第一章:会计概述1.1 会计的定义与作用解释会计的概念强调会计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理解会计的基本职能和目标1.2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介绍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解释会计等式: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演示会计等式的应用和重要性1.3 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解释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的概念举例说明会计科目的分类演示会计账户的设置和使用方法板书设计:会计的定义与作用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第二章:会计记录方法2.1 借贷记账法介绍借贷记账法的原理和规则解释借方和贷方的概念演示借贷记账法的应用示例2.2 会计分录与试算平衡解释会计分录的概念和组成部分演示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介绍试算平衡的概念和作用板书设计:借贷记账法原理和规则会计分录与试算平衡第三章:会计凭证与会计账簿3.1 会计凭证的编制与审核解释会计凭证的概念和作用演示会计凭证的编制方法强调会计凭证的审核和保管的重要性3.2 会计账簿的设置与登记解释会计账簿的概念和分类演示会计账簿的设置方法介绍会计账簿的登记方法和规则板书设计:会计凭证的编制与审核会计账簿的设置与登记第四章:财务报表与会计分析4.1 财务报表的概念与作用解释财务报表的概念和重要性介绍财务报表的种类和编制要求强调财务报表在决策中的作用4.2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解释资产负债表的概念和结构演示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强调资产负债表的分析与应用板书设计:财务报表的概念与作用资产负债表的编制第五章:会计循环与会计政策5.1 会计循环的过程与步骤解释会计循环的概念和过程介绍会计循环中的各个步骤:凭证、账簿、报表等强调会计循环在会计工作中的重要性5.2 会计政策的选择与运用解释会计政策的概念和作用介绍会计政策的选择原则和影响因素演示会计政策的运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板书设计:会计循环的过程与步骤会计政策的选择与运用第六章:会计准则与会计估计6.1 会计准则的概念与作用解释会计准则的定义和重要性介绍国际会计准则和中国会计准则的主要内容强调会计准则在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中的作用6.2 会计估计的原则和方法解释会计估计的概念和必要性介绍会计估计的原则和方法演示会计估计在会计处理中的应用板书设计:会计准则的概念与作用会计估计的原则和方法第七章:长期资产与负债7.1 长期资产的分类与计价解释长期资产的概念和分类介绍长期资产的计价方法和原则强调长期资产的会计处理和披露要求7.2 长期负债的分类与计价解释长期负债的概念和分类介绍长期负债的计价方法和原则强调长期负债的会计处理和披露要求板书设计:长期资产的分类与计价长期负债的分类与计价第八章:所有者权益与利润分配8.1 所有者权益的构成与变动解释所有者权益的概念和构成介绍所有者权益的变动原因和处理方法强调所有者权益的会计处理和披露要求8.2 利润分配的原则与程序解释利润分配的概念和原则介绍利润分配的程序和方法强调利润分配的会计处理和披露要求板书设计:所有者权益的构成与变动利润分配的原则与程序第九章:审计与内部控制9.1 审计的概念与作用解释审计的定义和重要性介绍审计的类型和程序强调审计在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中的作用9.2 内部控制的概念与作用解释内部控制的概念和重要性介绍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基本原则演示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方法板书设计:审计的概念与作用内部控制的概念与作用第十章:会计信息化与会计职业道德10.1 会计信息化的概念与发展解释会计信息化的定义和发展趋势介绍会计信息系统的类型和应用强调会计信息化在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中的作用10.2 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与要求解释会计职业道德的定义和重要性介绍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强调会计职业道德在职业行为中的作用板书设计:会计信息化的概念与发展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与要求重点和难点解析会计的定义与作用:理解会计的基本职能和目标,以及会计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

《基础会计学教案》课件

《基础会计学教案》课件

《基础会计学教案》PPT课件第一章:会计概述1.1 会计的定义1.2 会计的基本职能1.3 会计的目标1.4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2.1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2.2 会计等式的建立2.3 会计要素的计量2.4 会计分录与会计科目第三章:会计科目与账户3.1 会计科目的分类3.2 会计账户的结构3.3 账户的性质与作用3.4 常用会计科目及其含义第四章:复式记账法4.1 复式记账法的原理4.2 借贷记账法4.3 会计分录的编制4.4 试算平衡第五章:会计凭证与会计账簿5.1 会计凭证的分类与填制5.2 会计账簿的分类与登记5.3 账务处理程序5.4 错账查找与更正第六章:财务报表6.1 财务报表的概念与作用6.2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6.3 利润表的编制6.4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6.5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附注第七章:会计分析7.1 会计分析的意义与方法7.2 财务比率的计算与分析7.3 财务状况分析7.4 经营成果分析7.5 现金流量分析第八章: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8.1 会计政策的概念与范围8.2 会计政策的选用与变更8.3 会计估计的概念与方法8.4 会计估计的变更和差错更正8.5 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的信息披露第九章:税务会计9.1 税务会计的概念与特点9.2 增值税会计9.3 企业所得税会计9.4 其他税种的会计处理9.5 税务会计的报表与税务申报第十章:会计软件与会计信息化10.1 会计软件的概念与作用10.2 会计软件的种类与功能10.3 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10.4 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施与运行10.5 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内部控制第十一章:审计与会计11.1 审计的概念与目的11.2 审计的程序与方法11.3 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11.4 会计在审计过程中的作用11.5 审计报告的分析与运用第十二章:国际会计12.1 国际会计准则概述12.2 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与实施12.3 跨国公司的会计处理12.4 外币会计12.5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与我国会计准则的比较第十三章:管理会计基础13.1 管理会计的概念与作用13.2 成本的概念与分类13.3 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13.4 预算的编制与控制13.5 管理会计在企业决策中的应用第十四章:成本控制与成本计算14.1 成本控制的概念与方法14.2 标准成本制度14.3 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异分析14.4 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控制14.5 成本计算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第十五章:会计职业道德与法规15.1 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15.2 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与规范15.3 会计法律法规体系15.4 会计法律责任与保护15.5 会计职业的发展与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涵盖了基础会计学的主要知识点,分为三个部分:会计基础、会计应用和国际会计。

基础会计(第一章)PPT课件

基础会计(第一章)PPT课件
2002-中国一法院以虚假会计行为判处郑州百文多位前任高管监禁缓刑。这家 在上海上市的零售商曾在1998至2000年期间公布合计逾15亿元人民币的亏损 。
• 小知识:
• 《萨班斯法案》:
• 财务造假等同持枪抢劫,公司首席执行官和首席财务官必须对财 务报告的真实性宣誓;提供不实财务报告的,有可能将被处以10 年或20年监禁的重刑。2001 年11月至2002年4月,在安然、世 通等大型公司暴露出惊天财务丑闻之后,美国资本市场损失了7 万多亿美元的市值,彻底打击了包括美国在内全球投资者对美国 资本市场的信心。为重塑投资者的信心,美国国会通过了由参议 员萨班斯和众议员奥克斯利联合提出的《2002公众公司会计改 革和投资者保护法》,也被称为《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并 于2002年7月30日正式成为法律并开始生效。该法案对公司治理 、会计师行业监管、证券市场监管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严格要 求,并设定了问责机制和相应的惩罚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doc
• 以下为近年发生的一些最引人注目、牵连在香港、内地和新加坡上市中国企 业的造假案例:
2011-内蒙古公司瑞金矿业(0246.HK: 行情)于5月27日停牌。此前有报 导称,该公司向港交所和中国政府当局提交的会计账目差异很大。
• 2010--深圳证交所申斥绿大地(002200.SZ: 行情)和管理层严重浮报2009年 和2010年利润。
二、会计法规体系
我国的会计法规体系通常由四个层次组成:
会计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 并由主席签发,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
会计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常务委员会通过,并由 总理签发,有《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总 会计师条例》。

《基础会计授课教案》课件

《基础会计授课教案》课件

《基础会计授课教案》课件一、教案基本信息1.1 课程名称:基础会计1.2 授课对象:经济管理专业大一学生1.3 授课教师:[姓名]1.4 授课日期:[具体日期]1.5 授课时长:45分钟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职能和目标掌握会计要素、会计等式和会计科目理解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2.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进行会计分录能够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能够进行简单的会计核算2.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会计兴趣和职业意识培养学生诚实守信、严谨细致的职业素养三、教学内容3.1 第一部分:会计基本概念会计的定义会计的职能和目标会计的基本假设和原则3.2 第二部分: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会计要素的概念和分类会计等式的含义和应用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3.3 第三部分:会计科目和账户会计科目的设置和分类账户的设置和运用会计分录的概念和编制方法3.4 第四部分: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会计凭证的编制和审核会计账簿的设置和登记会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四、教学方法4.1 讲授法:通过讲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会计基础知识4.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会计案例,使学生了解会计核算的实际应用4.3 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4 实践操作法:通过模拟会计核算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五、教学评估5.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会计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5.2 课后作业:通过作业检查学生对会计核算方法的掌握情况5.3 模拟核算操作:通过操作检查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5.4 期末考试:通过考试评价学生对基础会计知识的掌握程度六、教学准备6.1 教材:《基础会计学》6.2 课件:制作涵盖所有教学内容的课件6.3 案例资料:收集相关会计案例资料6.4 会计模拟核算工具:准备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模拟核算工具6.5 投影仪和电脑:确保课件能够正常展示七、教学过程7.1 导入:通过一个小案例引入会计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7.2 讲解:按照教案内容,逐节讲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7.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会计案例,让学生了解会计核算的实际应用7.4 课堂互动: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7.5 实践操作: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进行会计模拟核算操作八、教学反思8.1 总结教学效果:在课后反思本次授课的内容、方法和学生的反应8.2 分析问题: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8.3 调整教学策略:根据教学反思,对后续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整九、课后作业9.1 布置作业:根据授课内容,布置相关会计核算操作的作业9.2 作业批改: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给予反馈和指导十、课程进度安排10.1 第一周:讲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和职能10.2 第二周:介绍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10.3 第三周:讲解会计科目和账户的设置10.4 第四周:介绍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10.5 第五周:实践操作,进行会计模拟核算十一、教学拓展11.1 附加阅读材料: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基础会计的附加材料,以加深对会计知识的理解。

《基础会计学教案》课件

《基础会计学教案》课件

《基础会计学教案》PPT课件第一章:会计概述1.1 会计的定义与作用解释会计的概念阐述会计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1.2 会计基本假设与原则介绍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分期、持续经营、货币计量、实体假设)解释会计原则(权责发生制、历史成本、一致性、实际成本)1.3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讲解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阐述会计等式(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第二章:会计科目与账户2.1 会计科目的分类讲解资产类科目、负债类科目、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收入类科目、费用类科目的概念与特点2.2 账户的设置与使用解释账户的概念与作用阐述账户的设置原则与方法演示账户的记账过程2.3 会计分录与试算平衡讲解会计分录的概念与格式解释试算平衡的概念与作用演示试算平衡的计算方法第三章:会计凭证与会计账簿3.1 会计凭证的分类与填制讲解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的概念与区别阐述会计凭证的填制要求与流程3.2 会计账簿的分类与登记解释日记账、总账、明细账、备查账的概念与作用阐述会计账簿的登记方法与规则3.3 会计账簿的运用与分析讲解会计账簿在日常会计工作中的应用演示会计账簿的分析方法与技巧第四章:财务报表与会计分析4.1 财务报表的概念与作用解释财务报表的定义与重要性阐述财务报表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作用4.2 主要财务报表的编制讲解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编制方法与要求4.3 会计分析的方法与指标讲解比率分析、趋势分析、现金流量分析等方法解释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等指标的计算与分析第五章:会计政策、会计估计与会计差错5.1 会计政策的概念与选择解释会计政策的概念与作用阐述会计政策选择的原则与方法5.2 会计估计的概念与处理讲解会计估计的概念与原因解释会计估计的方法与程序5.3 会计差错的概念与更正解释会计差错的概念与分类阐述会计差错的更正方法与要求第六章:会计软件与应用6.1 会计软件的概念与作用解释会计软件的定义与重要性阐述会计软件在企业会计工作中的应用6.2 会计软件的类型与选择讲解会计软件的分类(如财务软件、ERP软件)解释会计软件选择的原则与方法6.3 会计软件的操作与运用讲解会计软件的基本操作流程演示会计软件在日常会计工作中的应用第七章:税务会计与税务筹划7.1 税务会计的概念与特点解释税务会计的定义与作用阐述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7.2 企业所得税的计算与申报讲解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与计算方法解释企业所得税的申报流程与要求7.3 税务筹划的方法与策略讲解税务筹划的概念与原则阐述税务筹划的方法与技巧第八章:审计与内部控制8.1 审计的概念与作用解释审计的定义与重要性阐述审计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8.2 审计程序与审计报告讲解审计程序的流程与要求解释审计报告的内容与格式8.3 内部控制的概念与要素解释内部控制的意义与目的阐述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第九章:国际会计准则与跨国会计9.1 国际会计准则的概念与作用解释国际会计准则(IFRS)的定义与重要性阐述国际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的影响9.2 跨国会计的概念与挑战解释跨国会计的定义与特点阐述跨国会计面临的挑战与问题9.3 跨国会计的处理方法与技巧讲解跨国会计的货币兑换与汇兑损益计算演示跨国会计在跨国企业中的运用第十章:会计职业道德与法规10.1 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与原则解释会计职业道德的定义与重要性阐述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与要求10.2 会计法规的概念与内容解释会计法规的定义与作用阐述我国会计法规的主要内容与要求10.3 会计法律责任与保护讲解会计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解释会计职业权益的保护与维护重点和难点解析一、会计的定义与作用:理解会计的概念以及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

基础会计学教案 (1)

基础会计学教案 (1)

《基础会计学》授课教案第一讲导论一、教学目的及要求1、了解经济人以及基于经济人的企业属性问题;2、能够理解信任问题在企业有效运行和生存中的价值;3、掌握会计的价值与信任之间的关系问题;4、了解会计学科的发展以及相应的影响因素。

二、学时安排会计专业学生: 3学时非会计专业学生:3学时三、授课内容本讲主要有三个知识点:企业的性质(辅助点)、会计的价值(核心知识点)、会计的产生与发展(核心知识点)。

各部分内容的逻辑安排:首先提出一个问题:水泊梁山上是否设有会计岗位?为什么视金钱如粪土、朋友感情、义气高于一切的梁山“好汉”,仍然需要会计岗位?由此引出关于人的属性问题;进而讨论企业的属性,引入信任在企业运行效率、乃至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借助“经济学达尔文主义”思想,讨论会计的价值:一种低成本的信任工具。

在将会计与人类信任联系起来后,讨论会计的产生与发展就比较顺畅了。

主讲教师可以通过历史、人类学乃至明清小说的背景知识,将会计的发展与技术进步、经济发展联系起来。

本讲的讲授过程中,尽管我们使用了REMM的概念,但主讲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经济人的观点,让学生学会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待经济人的观点,并结合公民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学生形成一种理性、理智的人生观,让学生在思想上能够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个人命运与社会命运结合起来。

比如,经济人属性要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但是,为了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就需要首先考虑他人和社会的利益,没有他人、社会的利益做依附,个人利益最大化是不可能实现的,如“将欲取之、必先予之”之类的古语,可以穿插应用到课堂讨论中来。

(一)、企业的性质关于人的属性本讲开篇讨论的问题是:社会为什么需要会计?从达尔文进化论角度出发,如果会计不能够为社会带来价值,社会就不需要会计。

究竟会计的价值是什么?为了帮助学生将抽象问题具体化,我们使用了“梁山上是否设立会计岗位以及梁山为什么需要设立会计岗位?”的问题。

基础会计学PPT(全)

基础会计学PPT(全)
9
二、会计的属性 (一)会计的双重属性 1.会计的自然属性(技术性) 2.会计的社会属性(社会性)
(二)研究会计属性的意义 有利于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的会计理论和方法;有 利于保护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三、会计学及其分支 (一)会计学的基本概念 会计学是人们对会计实践进行科学总结而形成的 知识体系。 10
财务会计作为对外报告会计,其目的是为了在企 业管理层和外部信息使用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 情况下,通过向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 息,帮助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相关决策。承担这一 信息载体和功能的便是企业编制的财务报告。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四条规 定:“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 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相 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5
近代会计阶段
现代会计阶段
(二)会计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会计是适应生产活动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并随着
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马克思说,生产“过程越是按照社会的规模进行, 越是失去纯粹个人的性质,作为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 的总结的簿记就越是必要。”
6
第二节 会计的含义 一、会计的含义 会计的含义即对会计的定义。在本节中主要介绍 我国两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
4
二、会计的发展 (一)会计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
会计萌芽阶段
奴隶社会以前的会计 标志:没有专门的会计职业
奴隶社会--15世纪的会计
古代会计阶段
标志:会计职业的出现、会计名词产生 15世纪以后-- 20世纪50年代的会计 标志:复式记账法的诞生、注重财务收支
核算。 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会计 标志: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电子计 算机在会计上的应用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会计处理基础与会计循环
第一节 会计处理基础 一、教学目的
要求同学明确以下问题: 掌握会计处理基础有哪几种,各自的适用范围怎样, 在会计核算中是如何运 用的,为什么要研究会计处理基础问题. 二、教学方法 归纳法:由会计业务处理方法总结出会计处理基础问题。 三、重点难点 重点: 1、权责发生制的内容和运用。
2、权责发生制的优点。 3、会计处理基础的种类. 难点:权责发生制的内容和运用。
基础会计教案
1
四、课时安排 1次课(2学时)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
六、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本节讲授权责发生制的概念.
(二)教学过程
(三)总结扩展 权责发生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信息时代对权责发生制的影响.
(四)布置作业

基础会计教案
3
本章习题
基础会计教案
2
第二节会计循环 一、教学目的
要求同学明确会计循环的步骤及其意义. 为什么要明确会计循环问题. 二、教学方法 归纳法:由会计业务处理方法总结出会计循环问题。 三、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计循环的内容和运用。
2、会计循环的意义。 难点:会计循环的步骤。 四、课时安排 1次课(2学时)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 六、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二)教学过程 (三)总结扩展 (四)布置作业 本章习题 七、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